第一篇:剖腹产与儿童学习能力研究
剖腹产与儿童学习能力研究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剖宫产比率设置了一条警戒线:低于15%。据了解,2007年到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进行了调查:在拉美、非洲、亚洲总共选了25个国家作为样本;在中国,取样北京、浙江、云南三省21家医院,结果显示,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最高的是一家民营医院达68%,是世卫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这一比率远超世卫组织警戒线。
在中国,剖宫产率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上升。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剖宫产率仅为5%左右,现在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采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30年增加了9倍。
近年来,一些剖腹产儿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似乎比别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动作不协调,做任何事情没有长性、爱哭闹、情绪不稳定、爱招惹人、不合群、食欲差、饮食起居也没有规律。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健康问题,因此,家长认为是孩子的天性调皮任性而没有在意。直到孩子上学后出现学习困难,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才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经过专业医生检查认为:发生以上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造成的。虽然进行了治疗,但是由于这些孩子失去了早期及时对他们进行恢复治疗的机会,发展到出现严重异常的行为问题,给孩子、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3~13岁的孩子有10%~30%不同程度患有此症,其中剖腹产儿占很大的一部分。因而不得不再一次重新认识剖宫产。
在阴道分娩的过程中,在限定时间内胎儿的肌肤、胸腹、关节、头部均受到宫缩有节奏的、逐渐加强的挤压刺激、产道适度的物理张力刺激,胎儿必须主动地通过狭窄而屈曲的产道,这些刺激信息通过胎儿外周的感觉神经传入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合后发出指令,令胎儿整个身体形成一个“圆柱体”才能以最佳的姿势,最小的径线,最小的阻力,适应产道各个平面的不同形态,顺应产轴曲线而下,最终娩出。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受了人类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强有力的、大约2个小时的触觉、本体觉和前庭觉的体验和学习的过程;尤其对胎儿头颅的挤压,激活了大脑的神经细胞,这也是胎儿第一次主动参与的“感觉统合”训练,即触觉和运动觉的统合。
剖腹产属于一种干预性的分娩,没有胎儿主动参与,完全是被动地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娩出,剖宫产儿没有分娩过程中被挤压的经历,没有感受这些必要的感觉的刺激,大脑与胎儿的机体所发生的各种动作也没有机会进行整合和反馈,因此失去了人生中最早的感觉学习和第一次的“感觉统合”训练,皮肤的触觉没有被唤醒。因此剖腹产儿生下来在感觉学习和感觉统合训练方面就存在着先天不足。
什么叫“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加工、整合后,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若人的大脑不能将各种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使得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就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剖腹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养育。在抚养过程中存在着过度保护的情况,在孩子各种动作发育的过程中,翻身、摸、爬、滚、打、蹦跳被家长人为剥夺了:该练习翻身的时候,不训练孩子;学习爬的时候没有让孩子爬行,却早早地使用上了学步车,缺少了对前庭平衡觉的刺激,日后可能出现动作协调性、平衡感差;语言本来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却因为家长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缺乏选择性模仿和自发言语实践活动的机会,造成孩子说话晚,以后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差;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在与小朋友玩耍中吃亏受欺负,将孩子圈在家中与自己一起玩,要知道孩子与人交往的知识和禁不住是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这是家庭和父母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孩子没有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造成日后与人沟通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也差。因此说,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缺乏科学的养育是剖宫产儿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第二篇:权威研究:儿童睡眠不足影响学习记忆能力
儿童睡眠不足直接影响学习记忆能力
睡眠对儿童肥胖、学习记忆力的影响规律。项目组首次提出,中国儿童睡眠不足已成为肥胖的高危因素,其中,学龄前儿童睡眠与肥胖的线性关系为国际上首先报道。
研究表明,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随着睡眠时间的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病风险会逐渐上升。在学龄期儿童中,睡眠时间与肥胖的相关性呈现出“U”形趋势,与平均每日睡眠时间9—9.9小时相比,随着睡眠时间减少或增多,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均逐渐上升。睡得少的儿童之所以容易变胖,是因为睡眠不足,人体内一种名为“瘦素”的激素会下降,导致肥胖;胃泌素会升高,使孩子更爱吃东西,特别是高热量零食。
睡眠还与儿童的学习记忆力密切相关。项目组在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慢性睡眠不足对儿童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具有隐匿性和不可逆性。在对照实验中,专家连续观察5天,每天2小时的“慢性睡眠剥夺”对青少年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学生在主观嗜睡程度不明显增加时,已出现简单词汇工作记忆和算术工作记忆水平降低。这一现象是儿童特有的,成年人在被慢性睡眠剥夺后,会有明显嗜睡感,但工作记忆水平并不降低。“这个实验表明,如果孩子长期睡眠不足,其记忆力、运算能力就会下降,如英语单词前背后忘,做题目总是粗心。” 该研究成果提醒家长和孩子,靠开夜车来抓学习成绩,会得不偿失。”
第三篇:《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
《经典诵读与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总结
水坪镇中心小学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我校地处郊区、社区资源缺乏,家长读书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成为我校直接面对的一个课题,经过调查论证,我们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并立项了省级子课题《经典诵读对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三年来,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2)扩充学生的阅读时间。(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5)寻求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的策略、途径。
希望用课外阅读让学生夯实文化底蕴,铸造完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打好人生底色。同时也希望借此课题的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促进我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进行“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有的放矢,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家长的支持态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为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整理、分析,归纳,研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发现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对家长提出中肯的意见,希望家校形成合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齐心协力培养孩子课外阅读能力。
三、围绕课题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
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编演课本剧,专题辩论,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课内学习空间。结合每年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阅读、背诵优秀诗文活动。组织参观、访问、办手抄报、剪贴本、开故事会、经典诵读、图书义卖、作家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开创课外学习空间。
1、注重熏陶,环境营造、亲近经典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与古代圣人先贤直接对话,直面中华智慧的最高境界,“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诵读经典的氛围,我校以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忠、孝、仁、义)等内容在学校围墙,各楼层、各班教室作了精心地布臵,营造了浓厚的国学经典文化氛围读,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被经典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产生诵读经典的愿望。
2、注重积累,走进经典,促进学生广泛参与活动
我校在每学年开始都将经典诵读列入该学年的教学计划,既考虑学生又考虑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们结合课本教学内容确立好诵读书目、诵读时间、诵读要求:根据《语文新课标标准》的要求及各册语文教材单元教学主题,组织教师收集了各个学段学生必背的古诗和各个主题单元相关的词语、格言、故事,还收集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美文,印刷好装订成册发至每个学生。比如:一年级上册的诵读内容里有必背的古诗6首,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爱国”,在诵读内容中就设臵了“爱国成语屋”、“爱国志士榜”、“爱国故事选”、“爱国格言集”等栏目。经过精选的内容,既让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夯实了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做到每周星期三的辅导课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词;课前两分钟、排队做课间操时间、排队放学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学生每天在家至少要用30分钟时间诵读经典。
3、注重课堂,引学生入古诗诵读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经典,要发挥课堂上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在诵读课指导中,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展示出自身良好的诵读节奏、诵读韵律、诵读技巧、诵读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诵读初期,教师力求从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韵律等方面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细致指导。此外,还要求教师与学生共读同一经典,给学生讲一讲自己诵读的感触。在积累方面,做学生的榜样, 要求教师要在工作之余挤时间读书,扩大阅读面和阅读深度,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行,推荐给学生读的书,自己要首先读过。这样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兴趣爱好,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以此来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4、注重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创造
学生仅仅能生情并茂地诵读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阅读不能只重吸收,不重表达;只管认知,不管应用;只重理解,不注重创造。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首先能接纳、领悟和获取人类的情感内涵和创造智慧,然后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把文章读透读活,在求知和练能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产生新思想。因此,在经典诵读活动指导中,学校组织了以古诗配画、书法、剪纸为主要内容经典诵读作品展,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阅读创造。
四、课题研究所得及要注意的问题
1、研究活动令校本课题更为充实
课外阅读的开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校本课指导学生经典诵读与阅读儿童文学,并让他们当堂谈感受,谈后在课外阅读本上写下听后的心得体会,于下一周的阅读课上交流自己的听后感。课上还展评优秀课外阅读记录、举行课外阅读知识大赛、故事大王比赛、读课外书方法秘诀交流会。评选班级书香少年……让学生在对话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激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隔周一节的阅读课时间虽短暂,却往往令学生期盼并愉悦。
2、研究活动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子课题研究以来,全校学生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一系列,如:传递感动读书交流;办读书板报、图书角;办阅读小报;师生共读一本好书,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巩固了阅读的成果。用经典故事,中外名著,紧扣学生的心,感染了学生心灵,并逐渐是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学生的美文摘抄、记笔记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维,增强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都十分有利。
3、阅读活动希望形成家校的合力
家长虽然思想上十分支持孩子阅读,但是在具体行动上不是很关注,比较依赖学校的老师,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需要校外在家的阅读得以保证。家长如果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的方法,往往会造成有些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达不到一定的阅读质量。
4、缩小学生阅读的两极分化
阅读活动的深入、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有些学生太迷恋书,每天看书时间过久,对身体、眼睛都不利;还有部分学生敷衍了事,不能统一购买、借阅图书。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快乐地处理好学习、身体与课外阅读呢?对于不爱读书或不会读书的学生怎么去激发兴趣?
5、及时总结反思课题研究活动经验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时能够有的放矢,我还有待及时总结阅读指导活动经验,然后再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总之,语文教学重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课外阅读是个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提升课外阅读能力是个永恒的课题,它和任何事物一样,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更会不断向更高更好发展。我们会用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多的努力,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香伴他们健康成长!
第四篇: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
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是儿童顺利地进行学习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技巧。儿童入学后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决定儿童是否能够在学校中成功地进行学习的物理学条件之一。
有效的培养方法是:
1.设法把儿童的学习变成儿童自己的独立活动。
要求儿童把学习当成一项有目的、有系统的专门活动。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调动儿童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使儿童有意识地、自觉地投入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家长要具体指出儿童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对作业具体要求。教给儿童如何完成指定作业的学习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作业和任务的具体技巧和方法,如怎样观察,怎样记忆,怎样思考等等,使儿童目标明确,方法可行,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困难,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独立思考,即可使儿童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
2.使儿童学会进行智力活动。
智力正常的儿童,是否能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智力活动来进行学习是儿童学习能力的表现。一般新入学的儿童,不善于运用自己的智力活动。如有的儿童没有掌握学习技巧,只会用手指来做算术题,学习效率显然是低下的。因此,要培养儿童学会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浅谈智障儿童学习数学与提高能力并行
浅谈智障儿童学习数学与提高能力并行
摘要:本文在从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自制了多种学具、卡片,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游戏化、生活化,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更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让孩子快乐地接受知识,学习本领,培养各种能力,让智障儿童融入这飞速发展的社会。会。
关键词:
智障学生
课外活动
学习兴趣
游戏数学
各种能力
正文: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它要求人的思维能力偏高。然而我们面对的儿童存在智力缺陷即智障儿童。他们学习数学上表现在,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具体、不连贯,迟钝、刻板、理解力差,缺乏想象力合综合分析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更差。概念凌乱模糊,形成过程缓慢,对知识掌握的慢,遗忘的快;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等特点。面对这些特殊群体,我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就是要帮助他们通过学习、康复、教育,克服障碍,跨越障碍,培养他们爱国、爱集体、有社会公德、法制观念、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自我服务技能、健康的行为习惯,即生活自理,自食其力,适应社会,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如何才能使他们的心理、生理缺陷得以矫正,更好地向常人迈进,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浅析。
一
加强直观教学
增加各种游戏性练习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各种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英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数学虽然枯燥,但它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必须的。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始,即问题——兴趣——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其次教学过程中还要降低知识的要求,遵循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让学生学起来不费力;再次还要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得;尽管智障儿童认识有缺陷,但仍具有一定的荣誉感和自尊心的,因此学习过程多给以表扬、鼓励树立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各种能力。
加强直观教学即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幻灯、图片实物等直观事物,强调课堂演示的印象和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效果——增加感性认识,强化记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如:我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6个苹果,提问:要求把6个苹果分给家人爸爸、妈妈、自己三个人吃,大家分一分,同学们高高兴兴分开了,有的给每个人分的同样多,有的不一样,为什么呢?通过提问,有的说爸爸工作辛苦该多吃,有的说妈妈操劳多所以应多分,有的说家里每个人都应该一样。我说大家说的非常好,都能想到父母,我们应该有尊老敬老,孝敬大人的良好品德,这些同学值得表扬。可是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应该吃,所以今天老师要求每个人分的一样多,我们看幻灯,亮出6个大苹果和爸爸、妈妈、孩子的头像,然后移动幻灯片上的红苹果到每个人的头像下面,边移动边说,我们先给每个人分一个,若没有分完,再每人分一个,直到分完为止。看看每个人分了几个?2个。即每个人分的一样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接着出示小黑板,上面有8个梨,要求平均分给4个同学(本班4个同学的头像),轮流让每个同学上台板演,并且让同学们相互纠正,同时培养他们相互帮助的习惯,老师监督,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堂游戏一:组织学生分两组做夺红旗游戏,让学生拿10个五角星的图片,要求平均分给2个同学和5个同学两种分法,分别分分看,看哪一组获胜,获胜的给以红旗表扬,差的给以小红花鼓励,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培养他们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的精神。
(1){☆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游戏二:我们再玩一个当“小老师”的游戏,就是检查某个同学“平均分”做的对不对,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去检查一下,对的划“√”号,错的划“X”号(1){O O O O O O O O O O}
↙
↘
﹛O O O O﹜﹛O O O O O O﹜
()(2){O O O O O O O O O O }
↙
↓
↘
{O O O}
{O O O} {O O O O }
()(3){O O O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O O}
﹙
﹚
(4){O O O O O O O O O O} ↙
↓
↓
↓
↘
﹛O O﹜﹛O O﹜﹛O O﹜﹛O O﹜﹛O O﹜
﹙ O O﹚
通过直观教具的使用和自己动手的操作以及不同形式的游戏性练习,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孩子们乐学,如:还有分小组抢答竞赛、邮递员送信、找朋友游戏、走迷宫等,我将这些游戏融入到各个教学内容各个教学环节中,平时多思考,多做可下功,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兴趣中掌握了知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促进了记忆的发展。课后练习:回家后,有家长陪同继续玩数学游戏,加深记忆,玩中长知,趣味中培养了各种能力。
二
开展课外活动
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叔本华说过:“天赋的才能,固然能弥补教育的欠缺,但是,却无法弥补教育才能的欠缺。”我们的智障儿童就是要通过教育来补偿其生理缺陷。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生活,改善生活,根据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课外活动即游戏活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既提高了学习兴趣,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培养了生活能力。当孩子们学习完“元、角、分”和“千克、克”这两部分内容时,就专门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有助于自理能力的培养。首先将活动室的一边设置成百货商店,另一边是蔬菜市场,商店、菜店的商品均由老师学生自制或从家里拿来做示范用,把每件商品上标上都标上价格,售货员和顾客均有学生轮流担任,老师充当市场管理员的角色。活动开始了,由学生拿着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学具卡,去自由购买商品,在玩的过程中注意礼貌用语。在买蔬菜时帮助学生对秤“的进一步认识。购买物品是无论是售货员还是顾客都先算一下该付多少钱和该找多少钱。游戏结束后,我们评一下那个售货员卖的多,账算得清就授予“先进工作者”的称号,顾客呢,看谁在购物时遵守秩序,账算得清就评为“好顾客”,游戏完了再轮换一次继续玩,多次进行这样的活动,逐渐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公德意识、遵纪守法,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回到家里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上街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在买东西时家长督促孩子自己算账并付款,这样进一步加强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总之,就是要遵循谢静仁的《让生活走进教育,让教育改变生活》,切实为了智障学生的终身发展,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核心,真正反映贴近生活的教育回归,去设置课程、设置游戏、设置活动,为提高智障孩子的生活质量,走出一条适合智障儿童的生存之道,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我们特教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应用新的理念努力钻研,不断创新,因材施教,让每个智障儿童尽其所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智障儿童创意教学拓展教程》——作者:韩汝芬
中国民主法制出
版社
《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作者:陈云英
高等教育出版
电话:*** 邮编:0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