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3:5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障儿童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障儿童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研究》。

第一篇:智障儿童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研究

立足生活实际,促进语文教学

——智障儿童语文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开化县培智学校

余勇华

摘要: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培智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未知的知识接受起来相对来说是较慢的。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效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关键词: 培智 语文 生活化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展迟缓,其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刻板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感知的对象,离不开行动。因此,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要做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促进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培智教育的最终目标:让每个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使之适应于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

一、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1.从教材的内容看,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在编排形式上,力求符合弱智儿童的学习心理,使弱智儿童获得为适应社会生活而需要的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教材中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社会伦理、生活习俗等。正是因为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教学时,便可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吸引智障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下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低、中年级选用了上海版适合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使用的生活化教材。这套教材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大家都知道,智障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无法专心,要使智障学生集中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集中精神的技巧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些特点,利用有利因素,尽可能立足生活实际,充分运用实物。例如在教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筷、杯子、衣服、鞋子、床、柜子等时,我就把学生带到相关的各个地方仔细观察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充分

利用学生敏锐的视觉器官目睹事物的识记。面对一群智障学生,要保证课堂35分钟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把学生心思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体验生活。如,我在教《毛巾、肥皂》一课时,就运用了此方法,在让学生认识毛巾、香皂,及“毛、巾”两个生字后,我就教学生正确洗手的方法。我先让学生看视频,然后在PPT上显示正确洗手的步骤,把学生分成三小组,由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组长,领回脸盆、香皂和毛巾,老师给每组添水、倒水并督促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学生各个欢喜雀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学会了正确洗手的方法。2.从智障生的认知特点看,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对事物的直接感知获得知识。弱智儿童的智力低下,在学习上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对他们采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而用直接的、与他们生活实际最贴近的方法,便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与玩中学知识,获得生活的经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对智障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符合智障生的认知特点,使教学成为一种智障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充分利用生活环境

培智学校培育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学习迁移能力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事物进行教学,要把识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联系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方面贴近学生,另一方面易于理解和记忆。如,认方向对智障生来说就是一个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在教学时,注意结合智障生的生活环境来教学。首先,利用“教室”这个生活环境,把写有“东、南、西、北”等表示方向性的字词,分别贴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让他们反复辨认和识记,逐步建立在教室里辨认方向的方位感。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周围的环境,创设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适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辨认方向,使他们在反复练习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辨认方向的能力。

2.尽量展示生活场景

智障生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来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内容,让智障生走进生活,让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生活场景展示法,可以利用真实场景和模拟场景进行。如,我在设计《实用语文》中《点心》这一教学活动时,设计了一个“面包房”的场景,由老师担任点心师,点心师“制作” 2

出各类点心,小朋友通过认一认、说一说、尝一尝,来学习各种糕点。又如,在教《买菜》这一课时,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小型菜市场,模拟菜市场的场景,让学生看着蔬菜,练习说“货架上有什么和什么”的句式,学生个个积极发言,争抢着来到菜市场说出了“货架上有青菜、芹菜、菠菜、黄瓜和西红柿”很完整的话,气氛活跃,效果明显。

3.设计生活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智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如角色游戏“做客“”打电话”“过生日“”排队洗手“”大扫除”等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玩中学习怎样与人交往以及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等,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这样可以增加教学中的愉悦气氛,形式多样的游戏也有助于调动智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使用合适的生态教材

在一个以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为主的班级里,学生因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智力程度,决定了他们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这必然导致各个学生教育起点不同。我们必须首先研究、确立每个学生的教育起点,关注智障生的生命个体,追求学生的可持续性和谐发展,立足今后的生活与生存。因此,我们老师要会编制合适的生态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使用,以满足智障生的生活、生存需要。

1.编制教材,选择生态内容

智障生的生存离不开周边的人、事、物,而这些人、事、物既是一种生态环境,也是生态语文的教育资源。针对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确定单元主题内容,单元课程内容要以生活为中心,根据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确定,要培养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使其获得易接受的感性知识,能够最大限度的正常化。我们在编制生态语文教材时,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内容与生存需要选择生态内容,按不同的生态主题单元编排。如在个人卫生主题单元中选择了《理发》、((剪指甲》、《洗衣服》三篇内容;在环境卫生主题单元中按照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区域选择了《整理房间》、《打扫专用室》和《发生在楼道里的事》三篇课文;在社会生活主题单元中按照学生必需的生活技能安排了《丁丁看病》、《银行卡》、《社区居委》等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智障生必备的语文素养及生活与生存的知识技能训练。

2.理解教材,挖掘生态价值

要更好地进行生态语文教学,就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善于发掘生态价值。首先,要用智障学生的眼光来理解教材。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问题,就会发现文本的新问题,新价值,从而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理解智障生存在哪些阅读障碍,并寻找解决困难的最佳方法。如:教学这样一则谜语: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我们很容易就猜出是电冰箱.可是智障生很难归纳谜面描述的特征,自然猜不出谜底了。事先教师分析了智障儿童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策,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爱画画和形象思维的优势,让学生边读边画画,通过图形的对照和“冷热”的对比,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谜面,并掌握了冰箱的特征。简单的一则谜语教学就让我们悟出了以生为本、换位思考的生态价值。其次,要用生活的眼光来理解教材。这就是要以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重视智障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设计生活情境问题,引领智障生用实用的语言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培养生活语文的素养与技能。最后,要用教学的眼光来理解教材。这就要审视我们的教材,对课文进行合理的剖析与安排。培智语文教师要学会从理解教材中,自主地挖掘生态价值。

3.活用教材,培养生态意识

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师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用教材”,而是要“活用教材”。在生态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凭借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超越教材,培养生态意识。“活用教材”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种: 一种是文本式变情境式。比如教学的内容以文本呈现给智障学生,他们必然乏味,我们可以换种形式,把文本内容《蔬菜》设计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今天我买菜》,可以把《裤子的自述》用拟人化的角色表演的手法介绍文本,还可以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实践文本。智障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感受文本的生 态意识,语文教学也在互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有效进行。

四、把握好生活化的“度”,让学生学得更透

生活化语文教材是根据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生存常识、自我保护等生活方面的需要来进行编制的语文学习教材。有许多教师因为生活化一词,在教学中过偏于生活,反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生活化语文顾名思义,此为语文,而不是生活。无论教材如何生活化,都不能逾越语文这最根本的区域。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在语文教学中学习生活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语文水平。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分主次,本末倒置;有的教师缩手缩脚,流于形 4

式。如在教学《菜》一课时,教师在重点对“菜”的音、形教学后,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菜,说说菜名,然后看生活场景,说出“在洗菜”,“在切菜”,“在烧菜”等句子;接着,教师就展开大手笔,将学生引人‘烧菜”环节,教学生如洗菜叶,第一遍怎么洗,第二遍怎么洗„„洗菜占去了整节课近二分之一的教学时间,俨然视语文课为技能课了,完全曲解了生活化语文的真正含义了。教师如若能在课前做些准备,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菜,看看爸爸妈妈如何洗菜、切菜、烧菜,讲讲爸爸妈妈的辛苦等,这些都是生活化的语文,这样就没必要将技能课上的内容搬到语文课堂上来了。再有,一教师在教《男女》一课时,将男、女外表主要特征讲得很清楚,也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区分男、女,但就是没能将生活中涉及到区分男女的内容带到课堂来,就连最常见的认识男、女厕所,认识男、女浴室等生活内容都被忽略,这完全只是走生活化形式。以上两位教师的“过”与“不及”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生活语文的真正内涵。只有把握好生活化的“度”,才能让智障学生不偏离生活化语文学习的轨道,才能不南辕北辙,也才能让智障学生将语文学得更透。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在培智教育中贯彻教育的生活化理念,让学生能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第二篇: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2008年10月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比例逐渐上升,生源的变化加大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不知不觉改变着培智学校办学的目标,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生活化、让智障学生学会生存、适应生活逐渐成为了培智教育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智障儿童的智力低下,具有学习速度慢,效果差,注意力集中困难,缺乏计划性和学习兴趣、综合与应用能力薄弱等学习特征。这些特征告诉我们,如果教给智障儿童一些分散的、联系不太紧密的、需要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学科知识,他们一定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例如对事物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状态,难以获得完整的图像。智障儿童学习的迁移能力差,学习动机水平低,容易造成学习兴趣减弱。因此,对智障儿童采取普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行不通的,需要寻求有效的适合他们学习与易于掌握的课程设置内容和方法。把智障学校的课程内容生活化及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当前,培智学校大部分采用的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各个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而忽视各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各自孤立成为一独立体系。加之,内容注重于文化知识方面,忽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对智障儿童来讲,他们所需要的是实用性很强的生活化知识经验及技能,因此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不应是以文化为主的教育,而是应以生活经验为中心,融入一些读、写、算等学科知识的生活能力训练,是一种实用生存教育。

我们发现目前的培智学校课堂教学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习惯性差,缺乏学习兴趣,综合能力不高等。究其原因,在于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上生活的源泉,使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凝固了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由此,我们提出了“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中、重度智障生多伴有多重障碍,如:语言缺陷、肢体残疾、行为笨拙等,因而教学训练的难度相当大。对他们要实现有效训练,需要在现代化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智障生身心特点,构建生活化课堂。

(一)概念界定:

1.生活化:“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活着。“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生活化”是指转变为人的生命或生存活动状态。

2.生活化课堂即课堂教学必须生活化。具体地讲,训练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训练形式必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训练要求必须与实际能力相吻合。促进学生通过学习生活,进而自信自强,热爱生活。

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它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探索优化的课堂教学策略,保证其它多无智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及生活。

(二)国内外相关教育理论

1.生活教育理论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让生活造就爱弥儿,让自然作爱弥儿的教师。卢梭直截了当地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儿童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原则。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是指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这一原则要求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不在做上下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因此“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亦是生活法。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三、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感到课堂是生动有趣的,我们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源于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培养智障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中、重度智障生学习能力低下,要进行“读、写、算”等基本学习技能的系统训练,需要很长时间,大部分学生甚至到毕业都很难掌握。针对这一情况,基于“学以致用”的理念,我们强调,教学训练的内容必须来源于智障生生活实际,教学训练的目的必须服务于智障生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智障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知识技能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练习形式,使学生及时将学习的知识技能融为平时的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知识技能形式生活化。

2.加强实践,积累生活经验,培养智障学生学习主动性 现代课程观强调“教育即生成,生成在活动”。根据中、重度智障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上我们需要以实践的方式实施训练。

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3.面向全体,重视差异,探索生活化课堂教学

基于中、重度智障生个体差异大的特点,我们提倡在生活化课堂中,应重视差异,制定个别化教学训练计划,做到因材施教。需要指出的是:中、重度智障生普遍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基本上离不开监护,因而不能将个别化教学简单混同于课后的个别辅导。为此,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殊需要所在,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实施个别化教学。

(二)研究的基本假设

l.注重叠合性:对于智障学生,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所在,更是学习做事、学习做人、学习生活的所在。智障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教师要达成训练目标,需要采取围绕一个主题,整合多种学科(领域)的授课内容及方式。

2.实施渐进性:生活化课堂的渐进性是指相同(相关)主题内容,对不同年级学生(或同一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训练目标上要有差异,要求逐步提升。3.突出开放性: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我们感到生活化课堂需要突破“课堂”狭义概念,使课内与课外相互开放、拓展、交融。

4.体现人文关怀:生活化课堂应富于情感关怀,重视对智障生自尊的保护,自信的培养。

四、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一)研究的措施

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各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智障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优化培智课堂教学策略。

2.发现和开发智障儿童未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智障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4.生活化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影响,促使学生体验生活,引导MR儿童更好的懂得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5.课堂教学如何与智障学生的生活联起来,使学习活动变得简单、生动。6.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脚步,变单一智能向多元智能展示。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观察、访谈、案例、文献等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构建。

1.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研究。

2.资料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报刊、杂志、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收集,了解本课题在当前国内外的最新动态

3.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智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变化情况等等。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适时进行反思、提升。

五、研究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7年8月)

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学生情况,制定课题方案和计划,(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8月)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三个阶段。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

(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3)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在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工作。

(4)适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

(1)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2)认真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体现智障学生课堂教学“生活化”。(3)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

(1)研究活动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2)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约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

(3)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最终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结题。

本课题研究采用分级管理的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并做好会议记要,以确保课题如期顺利进行。同时,每月月初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交流。

六、预期研究成果:

1.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实践活动。2.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应用,培养智障学生的创新能力。

4.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撰写生活化教学活动特色研究案例等。

七、实验的成果形式

教案设计;教学模式课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有关论文;课题实验报告;教案集等。

第三篇:浅谈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数学教学

浅谈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数学教学

摘 要: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恰恰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培养和发展他相应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缺陷。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解决生活的能力。笔者通过对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谈以下几点体会。关键词:智障儿童;数学教学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的中心就是生活。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智力低下,学数学就显得格外困难。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培养和发展他相应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缺陷。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为抽象,同时也是最严密的科学门类之一,在弱智教育中,不仅有智障儿童难以很好学习的一面,同时,也有促进智障儿童发展的一面。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智障儿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数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之中, 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实行生活化教学。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教学训练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训练形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增长知识, 提高他们实际生活的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一、尊重智障儿童的生活需要,教学情境生活化

智障儿童的发育较正常儿童来说发育的比较迟缓,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认知事物困难,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认知较正常儿童都是很困难的。智障儿童心理和生理上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他们表现的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需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迟缓等。他们用来表示不满、表达意愿和要求的方式可能是动作,迟缓的目光,不清晰、不完整的语言等等。对外界的触觉很迟钝,有的还拒绝他人教导。即使老师挖空心思组织再有趣的游戏,他们也常常表现出没兴趣的样子。所以,数学的教学就要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更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要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又要符合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使智障儿童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如:在“数数”教学时,我们带智障儿童去观察他们熟悉的校园环境,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校园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观察,他们说出了校园里有多少树、路灯、花坛等数学问题。这样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是抽象枯燥的,但数学知识本身并不乏丰富的情趣因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于激发弱智儿童的求知欲望,调动智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智障儿童对数学学习无兴趣和被动状态。要改变智障儿童的这种学习状态,就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这就成为对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还原数学情趣,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传递。例如:我在教学一位数的加法时,我创设了生活教学情景:先请4位小朋友到前面做游戏,接着又请了一次是3位小朋友,以充满情趣的游戏形式引导 出:“4+3=7”,这样,同类游戏反复之后,学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它们的计算方法。生活情景地创设使数学知识地学习充满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

三、重视个体差异

智障学生是一个群体,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可以共同活动、共同学习。但由于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内容、进度、方法等均有影响。因此,教师应当考虑智障儿童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智障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提倡在生活化教学中,重视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好智障儿童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每个智障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特殊需要所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分层目标。如:教“购物”时,A组智障儿童要知道物品的名称、作用,认清价格,会计算付钱找零等;B 组智障儿童只要弄清买什么东西, 会认手中的钱是多少;C 组智障儿童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购买指定的东西。这样,根据个体差异,对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智障儿童达到自己的目标层。个别化教学并非一对一地教学,而是强调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施以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式可以个别地教,也可以分组或集体教。因为智障学生个别差异较大,集体教学时间少些,个别辅导应该多些,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圆桌式辅导:教师、学生围在一起,教师、学生有说有笑地进行指导;也可以采取分组形式,根据智障儿童差异,将情况相近和相似智障儿童组织在一起进行分组。例如, 把操作比较困难、动作技能较的学生分成一组,集中学习后,让他们反复练习操作动作;有言语障碍的学生,教师在课上要给他们多提供说话和发言的机会。有几个属于轻度智障学生,理解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在学习定义、计算法则时,不让他们死记,先让他们解计算过程, 根据理解去记忆, 鼓励他们把意思说出来。这样,为各类智障儿童提供学习信息,个个参与、人人发展。

四、注重数学教学运用的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要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始。弱智儿童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在生活中恰当的运用数学是数学生活的重要的价值。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而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空间中反复学习,在社会实践中重复感知,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如在教学生认识元、角、分票值后,结合生活实际,模拟乘公共汽车,老师当售票员,学生当乘客,要求学生分层次买票:A组学生自己拿钱买票;B组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拿钱买票。又模拟在商店里购物,老师当营业员,学生当顾客,A组学生自己拿钱买所需物品;B组学生拿好钱买指定物品。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数学课上学到了生活中实用的东西,突出了数学的实用性、这是抓好智障儿童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能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要想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技能,就应该从小做起,在低年级的数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每一个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培养智障儿童处理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生活的技能,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潘雅萍 浅谈智障学生的生活化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1,2.[2] 黄丽琴 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J].教书育人,2006,11 [3] 董培红 浅淡中度智障儿童数学教学方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注:允许编辑对论文进行调整

第四篇:智障教学内容生活化初探

智障教学内容生活化初探

所谓生活化,主要是指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兴趣、生活情感和社会认知水平,随着智障儿童教育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现行的课程和教材使用性低,不能满足智障儿童适应于社会生活,最终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对课程内容打破各学科的逻辑体系以及各学科间互相隔离框架,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发展为依据,同事遵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规律。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索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反馈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较弱。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生学知识就是为了用知识的目的,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字。

在学习较为抽象的生字时,我常常引导学生回忆、联想生活里已有的经验,依靠已有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例如学习“游”时,我先让学生以前是在什么地方游泳,怎么游的,引导学生组词“游泳”。由于是与水有关的字,所以在部首上是三点水。另外游泳池是方形的,所以中间是个方字,最后,要带游泳圈,所以想象“子”上有个圈圈。所以这样帮助学生记住这个笔画较多的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

在课本中第五课《保护小树苗》中,有一段小红和小明如何绑小树苗的描写:他们先把竹竿插在泥里,然后扶起小树,把它和竹竿绑在一起,再把泥土踩踩实。这段文字有很多动作词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让学生模拟小明和小红,分组,小组成员合作绑小树苗,体会“插、扶、绑”等这些词语,从而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的意思,学生学习起来也劲头十足。由于是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绑小树,一下子解决了对词义的理解和对词语的运用两个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造句,依靠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陌生的信息。

在熟读词语、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我常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话,并在文中找出含有该词语的句子进行比较。由于学生说出的句子大都是从自己生活里得来的,所以每个学生理解起来都很容易。但是文中的句子有的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有的甚至较抽象。所以运用已有的经验与抽象的事物进行比较,调动大脑里已储存的信息对较为抽象的信息进行理解,就容易多了。例:在学习“今天又是母亲节时,我要用平时省下的零用钱为妈妈买一件礼物”引导学生了解“礼物”的含义,然后想想平时过生日时,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什么东西,这个送给我们的就是礼物,接着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礼物造句。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智障学生最终的教育目的是让他们适应生活,小学阶段智障学生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适应生活的技巧。所以,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该生活化或者尽可能生活化。特别是智障学生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应该尽可能的接近生活,贴近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要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就要有数学生活化的良好拓展。

1、生活化是智障学生学习数学心理上的需求

智障学生心里发育迟缓,一般来说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认知事物困难,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认知都是很困难的。智障学生心理上的发展和年龄上的发展不对称,从生命的开始,就表现为不能象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需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迟缓等。他们用来表示不满、表达意愿和要求的方式可能是动作,迟缓的目光,不清晰、不完整的语言等等。他们大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触觉很迟钝,有的还拒绝他人教导。他们虽然在学校、在教室,老师却无法按照学校常规组织课堂教学以及校内其他活动,即使老师挖空心思组织再有趣的游戏,他们也常常表现出没兴趣的样子自娱自乐;即使是参加一些活动也是极其被动,完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所以,数学的教学就要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2、生活化是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

智障学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差,抽象困难,所以对小学数学的学习都非常的困难,有些学生根本就不能够学会数学知识的运算,有的很难理解运用题,有的基本上学到一位数的乘法就不能继续学习下去了。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下去,我们选用生活化的东西去丰富他们的数学内容,让他们尽可能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内容理解来解决这些数学关系,并且采用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独立、赏心悦目的个别训练室内,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活数学的个别辅导和数学知识的强化,引导和挖掘学生数学方面可发展的潜能。发展学生可发展的知识优点,通过生活化的手段弥补他们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而集体课则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利用声、像以及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更好的、更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

3、生活化是教师达到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在这方面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习人民币的时候,除了要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拿着人民币来学习认识,还要让他们到商场现场实现操作使用,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相对好些。就算这样还是有很多同学需要多次的个别辅导效果才好些。在智力智障学生里,有的同学如果没有实物的操作,就算是学习1+1 也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有的还有可能学会了也很快忘记了。所以,通过生活的例子对小学阶段智障学生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前提作用。

4、生活化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5、生活化用在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上要持之以恒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面对的是智力低下的学生,众所周知他们在接受知识时会很缓慢,记忆的慢,忘记的快,会屡教不鲜。但我们要始终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那么,这些存有障碍的孩子在我们有效的教育下一定会取得进步,得到发展。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儿童之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还要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采用有效的生活化的途径,去教他们辅导他们持之以恒。

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智障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对智障学生有效教学的良好体现。

第五篇:特殊学校学智障儿童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特殊学校智力障碍儿童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摘要 智力障碍儿童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发展水平低,且个体间差异大。目前特殊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不能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本文从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出发,提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智力障碍儿童 语文阅读教学

1问题的提出

1.1智力障碍

根据美国《残疾人教育法》定义,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简称MR)儿童是一个智力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平均水平,并同时存在社会适应性行为缺陷的群体。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损害,从而给他们的语言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统计,智力障碍儿童中具有语言缺陷的在70%左右。一般来说,智力残疾的程度越严重,语言发展的水平也越低。徐方在北京6所培智学校564名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占32.9%,其中口吃占5.5%,吐字不清者占6.7%,嗓音失调者占4.1%,语言理解表达困难者占4.9%,多重言语障碍者占11.7%。

1.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中的主要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比重最大,用时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语文教学要求能否全面完成。

2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第一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有的智力障碍儿童两三岁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到五岁才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有的上学以后,连自己的家住哪儿也说不清楚。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要少得多。正常儿童入学时,一般掌握了2500~3000的词汇量,而同龄的轻度的智力障碍儿童只能掌握几百个词汇,并且大多数是名词、动词、代词等,连词、副词、形容词等基本不会使用。另外,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也不全面。在使用某些词汇时,往往不分场合,盲目使用。

第二,由于短时记忆能力差和思维的不灵活,智力障碍儿童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也不会说成分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一般只能说简单的陈述句。在言语行为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往往不能使用有意义的的话语传达信息,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或重复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重复某些个别的音。

3智力障碍儿童阅读能力现状

3.1阅读习惯

(1)读书时读着读着不知读到何处

(2)读书时情绪不安

(3)读书时用手指指着读

(4)不喜欢读书

(5)读书时头部歪斜或书本歪斜

3.2读书声音

(1)读书声音过高过低

(2)读书音色单调

(3)不能清晰地发音

3.3阅读理解能力

(1)词汇量少,大部分是动词、名词

(2)句子理解困难,理解一些简单句

(3)机械地模仿

4智力障碍儿童阅读能力训练的方法

4.1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的朗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障碍。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朗读,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教学来说,更要把它放在突出的地位。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读的情境,给足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读中体会、不断感悟。作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授课教师,应该为智力障碍儿童创造条件,正确引导,积极朗读,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鼓励他们克服阅读障碍,提高言语表达水平。言语功能的发展需要经验,与普通学生相比,智力障碍儿童需要更多的言语经验来发展言语能力。

4.2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教师丰富表情语态手势。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性,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备课时注意仔细选择讲课的姿势、表情和手势,在上课时力求自己和讲课内容融合成为一体,通过学生的知觉和视觉,在他们头脑里形成活生生的语言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培智语文第五册语言训练六《小山羊》一课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讲故事的同时配以音乐和手指木偶表演,在讲到“小鸡请小山羊吃虫子,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虫子。’”时辅以生动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将故事立体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对礼貌用语“请、谢谢”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学生们便会学得有趣,学得开心,同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培智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四课《美丽的公鸡》一文的第一段时,戴着公鸡的头饰学着公鸡大摇大摆的样子得意洋洋地高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 直观形象地把公鸡骄傲得意的神态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

4.3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法

教师利用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临时性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儿童在该临时情境中扮演角色一体会学习的内容,如角色朗读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加强智力障碍儿童对特定场所特定氛围、语言的理解由于学习,对儿童理解生活、规范语言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还能活跃教育活动气氛。情境教学法符合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直观性、功能性、补偿性等教学原则。例如:学校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教育需要,在校内设置一些专用教室——模拟“家庭”“超市”等特定教学场所。教师根据特定教学场所,通过让智力障碍儿童在模拟情景中执行特定的学习任务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4.4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情境,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如录音、录像、幻灯、多媒体大屏幕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智商低,阅读能力较差,学生缺乏有关的感性经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课件,播放动画视频,并配上录像和录音,简介故事情节,这就把学生带到了故事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这样,运用电教手段,体现故事情景,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合理的背景的音乐,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能力训练,不但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习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整个心理的发展和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华国栋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5

2刘春玲 马红英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5 3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徐方 弱智学生言语障碍问题的调查报告 教育研究 1991.5

5赵树铎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4

下载智障儿童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障儿童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智障儿童

    走进长沙市阳光中心,这个急需关爱的智障儿童福利院,看着孩子们毫无表情的面孔,心里悄然升起一丝揪心的痛…… 我们志愿者兴奋的为孩子们做着饺子和汤圆,想象着他们吃进嘴里的可......

    智障儿童个案

    智障儿童个案 姓名:许海斌 学号:08150116 一 【一般资料】: 姓名:马学军性别:男 民族:汉籍贯:山山西省长治市城区 入学时间:92年住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电话:0355—2323322 二 【诊断】......

    试析智障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试析智障生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智障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一直是教学的重心。数学这门学科对智障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适应复杂社会的必需,也是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工具......

    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研究

    一、康复训练课程内容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能量消耗,提高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促进生长发育。针对一切脑瘫患儿。但智障的......

    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5篇

    ◎胡建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主张给2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的中心就是生活。建构主义理论也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自己生活的......

    福利院慰问智障儿童

    赴锦州市儿童福利院慰问智障儿童 201X年X月X日,为积极回馈社会,践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邮政储蓄银行锦州市分行营业部的10名员工在X行长的带领下走进锦州市儿童福利院,给福利院中......

    如何跟智障儿童沟通

    如何跟智障儿童沟通 由于智障儿童本身受智力所限,或受其他问题所影响,发音不准、吐词不清,语言表达不连贯、不完整,思维发展缓慢,认识水平较低。单纯的发音或语言训练往往很难取......

    智障儿童都有哪些表现

    智障儿童都有哪些表现 小编:废小渣 如果是先天性的弱智.更多的是采取治疗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采用药物与针灸治疗较多,而康复训练就要有一支专业的康复治疗中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