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

时间:2019-05-15 03:1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

第一篇: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

一、常见的毕业生压力源有哪些?

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无所适从、焦虑)。

简历投出无回音(不踏实、焦虑)。

同学间比较(例如:我的工作要比别人的好,为什么他的比我的好?不服气、自卑)。

父母亲的期望值高(担心、焦虑)。

害怕回家乡工作(担心、焦虑)。

害怕人际关系太复杂不敢迈入社会(担心、焦虑)。担心本科生学历低缺乏竞争力(焦虑、自卑)。

二、常见的心理及应对方法

1.焦虑心理

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的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感到心惊胆战。

有的同学对自己向往的单位因参加竞争人数众多、录用条件严格,而失去了主动争取的信心。还有的女生怕性别劣势带来求职困难。有的因大学学习成绩不好,拿不出像样的成绩表而烦恼,有的因自己动手能力低而紧张。克服求职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客观的分析自己,合理的设计求职目标,增强求职勇气,减轻焦虑情绪。

2.依赖心理

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招聘活动或是主动参与某些社会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并逐步增强主体意识。

3.自卑心理

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内在潜质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多找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

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 正确认识失败,克服恐惧心理,重新找回自信

4.嫉妒心理

嫉妒是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势地位既羡慕又妒嫉的情绪。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他人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就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不甘心,最后嫉妒他人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的手段。

 互助互爱。

 通过自我调节,及时排除不良的嫉妒意识。

5.怯懦心理

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不多,很多毕业生在面试的时候会出现怯场的心理问题。在求职现场,面对招聘者的提问,紧张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准备好了的说辞也忘得一干二净,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

 昂首挺胸,主动与主考官打招呼。

 多找机会、场合锻炼自己,多说多做。

6.骄傲心理

有的毕业生没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胃口的用人单位就采取拒绝态度,结果是错过机遇,难以合适就业。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条件最好的单位,或者是当下最热门的单位或最前沿的行业,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性格气质是否适合这一行业。

 评估自己如果在该单位能够获得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 选择合适的单位,从低处做起,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三、常见的择业心理误区

择业是“一种使人焦虑痛苦、剥夺人的安全感的自由,一种促使人想要逃避的自由,因为你必须选择,无人能代替你选择,且须由你对选择的后果负责”。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

1.“落脚心理”误区

落脚心理:即“先找个单位混口饭吃”的求职心理。缺点以及个人兴趣,制定一个长远计划。

 “落脚”要尽可能的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急于求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2.“一步到位”误区

“一步到位”心理:即期望第一份工作就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转变而有所调整。

 应更多地注意自身的一些能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根据自己的优缺点来进行职业规划

 垒尘埃而成泰山,积滴水始就阔海。要一步一个脚印,点滴积累。

3.“趋向心理”误区

“趋向”心理:地域,行业,企业 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客观情形来选择一种灵活的就业模式。而不是单纯地针对某些地域、某些行业或某些企业。

4.“赶时髦”误区

“赶时髦”心理:“盲目攀比” 的心态。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我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录取人才的唯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独。择业时应该更多地综合考虑自身条件、个人喜好等,在综合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基础上选择自己从事的行业或职业。

5.“盲目自信”误区

盲目自信:“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的心态。

 保持平常心和谦虚的态度,更容易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6.“挣钱第一”误区

挣钱第一:“有钱就图”的心态

 要获得谋职择业的成功,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实力、兴趣、技能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估。自我评估的主要内容有:人生理想、气质和性格、道德品质、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等。

7.“能学东西就好”的心理误区

“能学东西就好”心理:理解片面,缺乏规划。践上的学习而不是仅仅追求理论上的学习。

 要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对象,从而有利于个人的人生发展。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的策略

1.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正处于相当严峻的形式。只有正视就业压力,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这种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增强大学生的进取心。

2.自觉地有意识地适应社会

 在新的环境中,要主动调整生活节奏

 要尽快了解环境,进入角色

 要适应环境与创造环境相结合,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更应该注意评价自己的价值取向,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就业观。

4.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认识,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面对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前,应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对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有全面的认识,了解社会需求及职业的要求,同时大学生自身还要全面、正确、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实现合理的自我定位。要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才能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大学生在就业前,还应当明确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

5.主动捕捉机遇

学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主动出击,不能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

6.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 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 要坦然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 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7.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可以尽快消除陌生感,促进熟悉新的环境

 保持有个良好的工作心态与生活心态

 有利于增进集体团结合作

8.勇于创业,寻求多途径就业

 要有准确的观念与思路

 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定位

 选择灵活的就业方式

五、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方法

1.理情疗法

即用理性认识代替以偏概全,糟糕透顶等非理性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在双向选择中,确立职业定位,寻找工作机会。

2.宣泄法

一是倾诉:可以找同学、朋友、心理咨询师诉说自己的烦恼和委屈,一吐为快。二是大哭一场,发泄心中郁闷情绪,美国生物化学家弗雷说过:“强忍不哭,把眼泪咽下去,等于慢性自杀。”三是写日记,写出自己心中的苦闷。四是击沙袋或在空旷地方大喊大叫。宣泄时,要把握分寸,不伤害自己、他人及公私财物。

3.升华法

升华法是以更加符合社会的规范的动机或行为来代替原有的低层次的动机和行为。

4.补偿法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改变原有行为方向,以其他能够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

5.积极暗示法

心理学上的暗示,是指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形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积极暗示能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消极暗示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潜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从而对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如暗示:我是本科生、年轻、有专长,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明天会更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我坚定目标,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6.注意力转移法

把注意力从不良的刺激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或从事其他活动的一种自我调查方法。当落聘后,可以把注意力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如散步、打球、看电影、上网聊天等,防止不良情绪泛化、蔓延,体验积极情绪。

7.自我安慰法

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为防止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可以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说明和辩解。即“甜柠檬原理”和“酸葡萄原理”。如失恋比离婚好,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调试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调试 化学工程学院应化053王士郁0544330

摘要: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本文就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叙述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试,保证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走出心理误区。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

一、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四)就业人格缺陷

1、自我同一性混乱

有许多同学在毕业、择业的时候,尚未达成自我同一性。具体来说,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地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 1

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因此,他们在职业选择时往往是茫然、犹豫不决、反复无常、见异思迁、躁动不安,不能主动、独立地获取职业消息、筛选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也不能解决就业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自我同一性混乱在就业中的两个突出表现就是盲目从众与依赖。

2、就业挫折承受力差

不少大学生在求职时只想成功,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焦虑、失望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自主择业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的自由及通过竞争获得理想职业的机会。应该说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所期望与认可的。但当大学生真正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时,也有许多人表现出缺乏信心、缺乏勇气,求职时战战兢兢、顾虑重重、畏首畏尾,不敢大胆自荐。结果是有压力没勇气,不能真正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的竞争实力,错过机会,在竞争中陷入了不战自败的境地。特别是一些冷门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及没有“关系”的同学就更容易出现不敢竞争、不敢尝试的问题。害怕竞争的保守心理一方面与大学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有关,另一方面更与许多大学生害怕失败,不敢面对就业挫折有关,如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中只找那些把握大的职业,而对竞争强的工作不敢问津,害怕求职失败遭受打击。

3、自卑与自大

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他们总是以为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单位要求很高自己肯定达不到,自己能力不行等等。就业中的自卑一般产生于以下一些情况:首先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看到就业市场寻求自己专业的单位少、待遇差或在求职中遭冷遇,就容易悲观失望;其次,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的大学生看到其他应聘者口若悬河,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也会自惭形秽;再次,一些在校成绩与表现一般的大学生看到别人的自荐书上奖励、证书、成果一大堆,自己什么也没有,也容易自我贬低;最后,一些女大学生在就业遭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后也会自怨自艾。总之,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自卑的反面是自大,而且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一些专业较好、就业资本较雄厚的大学生容易从自信变为自负。还有一些大学生是脱离实际的自大,他们既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也对就业市场、职业生活缺乏了解,一切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如有的大学生自以为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已经满腹经纶,任何工作到手中都可以出色完成,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四处吹嘘,一旦出现变故则容易陷入自卑、自责、一蹶不振。

自卑与自大是大学生身上常见的人格缺陷,在就业中的表现都是对自己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常存在交织的现象,如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时容易自大,一旦出现挫折就自卑;一些大学生虽然对自身条件比较自卑,但是真正遇到用人单位时却又表现为自大,要价很高。

4、偏执与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就业中的偏执心理有不同的表现。①追求公平的偏执。大学生要求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感到气愤是正常的,但有一些大学生表现为对公平的过分偏执,将自己求职中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就业市场不公平,以致给自己的整个求职过程都笼罩上了心理阴影。②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大多数毕业生对求职有过高的期望,不过多数人能通过在就业市场的体验,客观地认识和接受当前的就业现状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但仍有大部分大学生固执己见,偏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择业标准,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③对专业对口的偏执。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过分追求专业对口,不顾社会需要,无视专业的伸缩性、适应性,只要是与专业有一定出入的工作就不问津,只要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这样就人为地减少了自己就业的机会。

有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有的在求职过程中过于怯懦、紧张,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自己,甚至连面试也不敢去,常常一开口就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还有的在求职中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如有位大学生在面试结束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拿给他一支烟,他不仅当即拒绝还气愤地说:“我从来都没有这种恶习!”

(五)就业心态问题

1、过度焦虑与急躁

就业时许多大学生是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还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是正常的。但一些大学生的焦虑过了头,成天都充满了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以及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行为上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常常心急如焚、四面出击、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又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以及对自我求职的理性思考,做了许多吃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常常都有一些毕业生在并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了更好的工作时,有追悔莫及,甚至毁约,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心理困扰。

2、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心理

与就业时的急躁心理相反的是一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消极,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有单位来了就看看,如果不满意就等下去,满意时也不主动争取,抱着“你不要我是你的损失”的态度,期待着有单位会主动邀请。还有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肯轻易低就,明明已经找到工作,但拖着不肯签约,总希望有更好的单位出现。

另外有些大学生自恃条件很好,认为“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可以大有作为,但在择业时却常常要么碰壁要么找到的工作不满意,于是抱怨“世上无伯乐”,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成天闷闷不乐、怨天尤人。

3、攀比与嫉妒

在求职中,同学之间“追高比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同学在求职中经常相互吹嘘自己的职业待遇好、收入高,导致职业期望越来越高,求职变成了自我炫耀。还有些同学看见或听说别人找到了条件优越、效益较好的单位心理上就不平衡,抱着“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态度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社会需要特点、职业发展及就业中的机遇因素。

一些毕业生对别人所找的工作心存嫉妒,特别是看到自认为条件不如自己的人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就更容易出现嫉妒心理,于是有些人故意对别人的工作冷嘲热讽、贬低、讽刺和挖苦意图打击别人,更有甚者抱着“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的畸形心态在用人单位面前造谣中伤、打小报告。

4、抑郁与逆反

在择业中受到挫折后,一些毕业生同学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他们常常会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听天由命。严重时还会对外界的环境也漠然置之,减少人际交往,对一切都无所谓,并进而导致抑郁症。

而另外一部分毕业生,则对正面的职业教育、职业信息存在逆反心理。对来自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及同学和用人单位的正确信息、善意批评与建议,他们不相信、不听从,偏要对着干,要按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求职。比如当别人为其推荐某工作单位时,总是抱有戒心,别人讲得越多他越不相信。当求职失败时,不总结自己的问题,甚至明明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也不改正,在以后的求职中依然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批评与建议。

5、说谎侥幸与懒散心理

有些同学认为用人单位不可能去查实每个人的自荐书是否真实,而且在面试时时间比较短、不可能对自己作全面的考察和了解,只要自己当时充分地表现一下,把工作骗到手,签好协议书就行了。于是,一些毕业生把别人的获奖证书、成果证明等偷梁换柱地复印在自己的自荐书里,而且自己明明没有当什么干部,也没有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活动,也照着别人的写上,甚至胡编乱造一番,以至有时在用人单位收到的自荐书中一个班竟出现了五六个班长。还有的大学生在面试时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能,结果经过现场实践考核或试用时就马上露出了原形。

有的毕业生签约比较早,往往在离毕业半年前或更长时间就落实了单位,这时就容易出现懒散心理,认

为工作单位已定,没有什么可以担心了,应该松口气、歇歇脚了,于是学习没了动力,组织纪律散漫,考试仅仅追求及格,毕业论文只求通过,甚至长期旷课、上网、夜不归宿。还有极少数大学生因此受到学校的处分,严重的甚至被开除或勒令退学,找到的工作也因此丢了,悔之莫及。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这种就业情况不可能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就业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原故。因此,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只要有单位就去,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这就是说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岗的可能,因此,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的地区工作,可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部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也将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抢先到这样的地区去工作可能会更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传统认为人们工作就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如此简单,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方面需要。如最近有人对职业价值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交往、义利、挑战、环境、权力、成就、创造、求新、归属、责任、自认等11个类别的因子。因此,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总之,盲目到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自己才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去工作,是不会让自己的满意的。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规律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三)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职业心理特点并接受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并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依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许多同学通过亲身的求职活动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并不像自己以前想象得那么高,并容易出现各种失望、悲观、不满情绪。因此在认识自我特点后还要接受自我,对自我当前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抱怨,也没有必要自卑,因为自己当前的特点是客观现实,在毕业期间要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承认自己的现状,学会扬长避短。另外,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有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

大学生就业中的机遇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了解并接受了自我特点以后,还要学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求职顺利。要抓住机遇首先必须要多收集有关的职业信息,多参加一些招聘会,并根据已定的择业标准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从;要时时记住,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后要注意机遇的时效性,在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不能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

(四)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如一些专业“热门”,有些则“冷门”;又如女大学生找工作容易受到歧视等。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把就业看作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应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因此“不以成败论英雄”。其次,自己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你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五)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在求职时,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害怕自己有心理障碍。当然对于这些不良心态也要学会主动调适,必要时还可以寻求有关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最后,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

通过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一些人格缺陷。应该说这些人格缺陷是产生这种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在没有很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这些问题还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带来困扰。因此,有关问题其实是暴露得越早越好,同时也不必为自己所存在的人格缺陷而懊恼,因为很少有人是绝对的人格健全的,关键是要在发现自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顺利。

(六)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精神、敢做敢为的青年先锋。因此大学生要有自主创业的打算,这既可以在毕业后马上实现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社会积累后再实行。大学生们一定要有开拓自己事业的信心与勇气。当前的一些大学生创业公司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也有相当成功的案例。大学生创业肯定是值得鼓励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观念与思路,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定位,要与有市场经验的人合作,要摆脱学生公司的意识,要进行科学化、职业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秦婷 《大学生就业》 2005湖北教育网

王卓 《就业形势》2005.10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心理调试

怎样让孩子喜欢学习:

父母绝对忘了自己也是孩子时的思想感情。意外的是,不少老师竟也忘了师范学院教的科学教育法,倒用起家长的俗套,一起对孩子进行精神围剿。孩子不胜其烦,哪有好心情学习。他没有轻松、愉快。简直像笼中的虎,失去隐秘而自在的山林,他不想反出去才怪。要把生活的主权还给他,他才会是个天真快乐,健康活泼的孩子。

孩子是好奇的,兴趣是广泛的。父母要观察孩子主要的兴趣所在,适度地投其所好,开展些文体活动。有人研究过,正当适量的文体活动会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父母的爱,孩子感觉得到。父母的关怀照顾要到位,但不可过分。别轻视了孩子的本领,他们很行。

要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真诚地表扬鼓励,他们能辨别是非真假的。

切记,孩子不是父母可随意摆弄的玩偶,他有思想、有性格、有自尊、有人权。有句老话:“前十年看父敬子,后十年看子敬父”。著名前辈表演艺术家苏民曾笑呵呵地讲:“有人介绍我说:„这是大演员濮存昕的父亲‟”。孩子以后可能比父母有出息,或者说,现在某些方面孩子就比父母出色。有头脑的父母应懂得,对孩子是要敬畏的。

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太任性。而孩子们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真烦恼。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专家介绍,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的丰富,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独立活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又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但又必须依赖家庭;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阅历不够;喜欢批评别人,但又疏于客观。缺乏生活经验,又希望把他们看作成人。这时他们对无微不至地“关怀”,不厌其烦地叮咛,是反感的,他觉得伤害了自尊心。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事实上,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

上了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这个时期,心理学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来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其遇到困难时,鼓励安慰,在他成功时要立即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和承认错误。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就应避免简单粗暴。要珍视子女这一时期重大的变化。采取欢迎的态度,帮助他们向下一阶段迈进

如何与孩子相处呢?

首先,做好角色调整,家长应明确自己是“助手”。角色替代是家长的通病。家长不要将自己时时刻刻与孩子捆绑在一起,应将重点放在后勤保障工作上。日常生活不要干涉过多,不要限制各自的自由。

其次,多讲鼓励的言语。哪怕只是孩子点滴进步也要表扬,进行正强化,这样能够增强考生的自信心。

其三,不讲责备话,不激化矛盾,理解孩子的心境,允许考生适当地宣泄负性情绪。家庭是安全的港湾,孩子有时会出现发脾气、哭、骂骂咧咧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进行严厉责骂。这是孩子宣泄情绪的过程,情绪释放了,压力会相应减轻。可递给其沙发垫,让其拍打,助其将负性情绪发泄掉。

其四,切忌喋喋不休地唠叨与说教。应彼此尊重,平等交流。家长不要总把高考挂在嘴边,不当“高音喇叭”,形成“噪音效应”,引起考生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

其五,应当使用一些非语言行为进行交流。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抚摸孩子的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温暖和力量,增加安全感。

其六,注意劳逸结合。利用吃饭时间谈一些轻松话题,饭后与孩子一起散散步。这样既有助于沟通,也能够解除疲劳、放松心情。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地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愈感到紧张和痛苦。其论断依据:①不可控制,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②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③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④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病程至少3个月。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症状是,病人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这些担心和焦虑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虽然,这些担心、焦虑与正常的、由现实危机引起的担心、焦虑很想像。焦虑症的焦虑和担心往往会持续在一段时间,其具体美包括以下四类: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起出现。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在焦虑病态持续阶段的多数时间里,对某些事件和活动(比如学习进度、学业成绩)过度担心;个体发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坐立不安或者感到心悬在半空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心思一片空白。焦虑、担心和躯体症状给个体的社交、工作和其他方面造成了有临床显著意义的困难。

由主诉可以看出,他患的是焦虑症而不是强迫症,他怀疑自己患有强迫症,其实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他对自慰的苦恼与不安,也是焦虑症的表现。他在社交方面的不如意是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他对性知识的缺乏,也是导致焦虑的一方面原因。

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因此,童年经历过不幸或者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形成以后的焦虑。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在不如人,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不仅会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而且也会引起人的生理变化,最敏感的是对心血管心理变化,加重人的焦虑情绪。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紧张心理。

要治疗患者的焦虑症,首先解决产生焦虑的原因。先解决他在社交方面的的问题:拆除了心中的篱笆墙,走出了自我封闭圈,这是迈向成功交际的第一步。

改善人际关系的良药是沟通,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倾听他人。他人讲话时,聆听是一种礼貌和诚挚的表现。此外,客观地替对方着想,听听对方的内心感受,对于了解他人是十分必要。即使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也要听他把话说完。

⑵善于表达。对每个人来说,说话水平的高低,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同一件事情,有

人磨破嘴皮,却白费口舌;有的人寥寥数语,便能化干戈为玉帛。会说话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平时细心体察,心领神会,有时方能滔滔不绝,切中要害。

⑶兴趣广泛。平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使自己在与人说话时言之有物,左右逢源。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与群分,只要与别人的思想达到共识,就不会无话可谈,沟通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⑷把握主动。与别人交谈中处于尴尬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胆怯引起的,学会主支提出自己比较熟悉的话题,就显得自然。见多识广,是锻炼自己的重要手段。多参加社交活动,多接触外界,会得到营养的补充,要正确认识,恰当评价自己,树立自己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再解决患者缺乏性知识的问题:青春期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必然会产生性冲动和性要求,出现性意识、性幻想,处于性憧憬和性饥饿状态;解除性紧张带来的躁动不安,自慰作为最简单、最方便、最安全的宣泄方式成了许多青少年的自然选择。此时若过于压抑性冲动,反而会对今后的性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彻底戒除自慰是不现实的。自慰是否适当并不取决于自慰的次数,而主要看你身心的承受能力。许多青少年之所以有强烈戒除自慰的要求,其根源还是在于认为自慰是罪恶的、有害的,因而感到恐惧、内疚、不安;其实,只要对自慰有了正确认识,并能以坦然的态度接受,则顺其自然即可,不必强迫自己戒除。但不是说自慰就没有弊端。过度依赖自慰来排泄坏心情,虽然可以暂时排遣抑郁,但这其实是对造成坏心情的原因的一种逃避,不敢正视现实;把自慰当做逃避之所,只会使人更加内向、消沉,不宜于心理的正常发育。你需要做的是改变性格上缺点,以积极的行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对于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以心理辅导为主,但学生必须有正确和密切辅助性配合:

⑴要有自信。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没有自信心的人会夸大自己的失败、忧虑、紧张和恐惧。自信可以减低自卑感,第增加一分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分,自信逐渐增强,焦虑敢就会逐渐消失。

⑵应放松。在精神稍好时去想象种种可能的最差情境,并让这种情境重复出现,你慢慢会变得再想到这些威胁情境时不再体验到焦虑,慢慢从紧张精神中解脱出来了。

⑶可反省。有些人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使之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因此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发泄一下,利于症状消失。

⑷要刺激。此时要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注意力,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或文体活动,可忘却痛苦的事情,同时也可改变自己的适应能力。

⑸靠暗示。焦虑进大多数人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如数数,促使自己尽快入睡

结合个案,唐邦宇,林肯继母给予他的鼓励)背课,备课,理解了用自己的话去讲,给人感悟的图片《小孩不笨》!

(另一只鞋子没掉!别追着我看,美女!)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心理

摘 要: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也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表现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了职业选择面,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然而,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阴影和“投资教育”这一新型家庭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心理表现

1.功利心理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 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

2.求“稳”心理

择业求“稳”心理,是指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追求工作职位的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因而,毕业生对全额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热度始终不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即使选择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小而论,似乎不太在意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甚至全然不顾“人职匹配”的客观合理性。求“稳”心理主要由于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受家庭传统文化影响,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尤甚。

3.从众心理

择业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形成择业“从众”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随大流而造成的。

4.依赖心理

择业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往往表现为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

(二)大学生常见的择业心理障碍

1.焦虑与恐惧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分析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步入社会前的心理恐惧;第二,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对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选择把持不定,产生顾此失彼的彷徨心理;第三,缺失择业方向和择业方法,始终不能顺利就业,因择业挫折产生就业恐慌;第四,恋爱分合,职业取舍,由于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产生离别伤感,进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惧。过度的焦虑会对大学生择业就业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挫折与失败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挫折后,就有可能陷入苦闷、失望 悔恨 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之中。[1]大学生往往都有“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时”的自我满足心理,因此择业的期望值也相当高。在就业地域的趋向,就业单位的选择和就业岗位的意向等方面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自我设计。而这些就业目标的选择,往往都是出于功利心理、求“稳”心理和从众心理等需要,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条件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违背了职业生涯规划中关于“人职匹配”的理论基础,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必然是事与愿违,最终不能顺利就业。现代大学毕业生多囿于校园,生活经历较简单,未曾经历过多少波折,心理 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2]一次次就业失败的心理暗示必然会导致就业挫折心理的产生,进而使大学生择业行为发生偏差。

3.自卑与自大心理

自卑与自大是大学生较为常见的人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在就业中的表现是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常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时则容易自大,认为自己已经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任何工作都会得心应手,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一旦出现求职失败则容易陷入自卑、自责、一蹶不振。也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学生,或者所学的是紧俏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业,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就业期望值,结果同样是不能顺利就业,陷入自卑的泥淖。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一)客观认识自己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日益显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所适从。孙子兵法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古代的战术,更是现代大学生求职择业之道。第一,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第二,深刻反思自己所接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基础教育的目标往往锁定在升学率。为了高升学率,一些学校甚至削弱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素质拓展课程,普遍忽视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

质的培养。高等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就业心理的辅导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我国家庭不当教育是引发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普遍的独生子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基本对象,然而,我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是对孩子统包统管、封闭保护,宠爱有加,对困难、挫折教育引导不够。使很多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依赖感,失去独立性。择业时往往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着眼于轻松高薪的工作环境和虚荣心的满足,一旦不能如愿便怨天尤人,畏惧不前。因此,客观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主动适应社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就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主体性、社会化等特征。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有业不就,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产生,源于毕业生的主体选择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冲突。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过程就是毕业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化过程,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观念就是就业力,态度决定结果,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首先要明确现实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其次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3]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

(三)增强就业能力

1.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4]

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然而,家境的贫寒、教育的缺失、时运的不济等往往会使他们置身于失败的困境。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心灰意冷,举步维艰时,却常常忘了还有另一条可经由“想象”而抵达的成功之路。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2.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由此可见,大学生要树立终生择业的观点,切不可为了求得职业的稳定而放弃就业的机会。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

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必将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虽然短期内无法根本消除,但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科学而富有成效的就业教育,而逐步得到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心理困惑,也将随着日益市场化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变,而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只要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环境,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本领 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大学生就业就不再困难。

第五篇:谈大学生就业

俞敏洪谈大学生就业演讲稿

来源: 冯佼的日志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著名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民盟中央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

今天讲的主题主要是大学生就业心态,我就随便聊一下,因为当初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不需要有就业心态,因为我们毕业的时候是国家分配,国家指向哪儿我们就打向哪儿。当初国家没有把我分到西藏去,把我留在了北京大学,所以有了我的今天,如果在西藏的话,我现在应该是西藏大学的某个教授,反正是国家说到哪儿我们就走向哪儿,这是当初我们的心态。但是现在即使你有这样的心态,也不一定能做得到,因为现在国家不告诉你到哪儿去,国家告诉你,你自己怎么活由你自己来,是这样一个状态。

在大学生扩招的前提之下,并没有为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扩招的目的想让中国的大学生多一点,中国整个的知识层次高上去,但是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市场没有准备好。

找不到工作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他们在大学已经花了很多的学费,父母非常的辛苦,而毕业出来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由于大市场没有做好准备,这个问题就不仅仅是我们大学生的工作能力问题,也不仅仅是我们有没有工作经验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市场没有办法一下子吞吐这么多大学生的问题。

怎么办?

我每次在电脑上打事业这两个字的时候,跳出来的总是失业两个字。失业和事业的拼音是一样的,这似乎体现了一种宿命。

能够放低自己的人,通常将来能够走得更高

我一直把工作分成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叫就业、职业和事业,只有一个不能做,就是千万不能失业。我每次在电脑上打事业这两个字的时候,跳出来的总是失业两个字。失业和事业的拼音是一样的,这似乎体现了一种宿命,就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谈事业目前离你们还太远,真正要谈的是能够不失业的问题。真能不失业就要从就业做起。

什么叫就业?我有一个定义,就是找一份工作,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干,你能干上这份工作,有了一份业,就可以赚自己的钱,不至于再花父母的钱,这就叫就业。我对学生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口头禅就是,22岁以前父母给你经济资助来帮助你大学毕业,如果说这是父母的应尽之职的话,那么到了22岁以后,大学毕业了,不管你是读书上研究生,还是工作,如果再多花父母一分钱都是卑鄙的。因为我认为,人就像动物一样,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要出去养活自己,从来没有听说哪一对老动物带着小动物过一辈子的,它一定有这样一个过程,到了那个点上必须出去,我看过这样的电视片,老鹰看到小鹰会飞的一瞬间就再也不会去理睬那只小鹰了,一定要让它飞出去。

中国的父母在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活得更好的养育上是不够的,有钱的父母更加不够,孩子没有工作,找不到,那就算了,继续给他钱吧!最后的结果是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和独立奋斗能力越来越差,父母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们什么?剥夺的是孩子们成长的权利,使孩子们越来越失去成长的可能性,可能导致一辈子不成长,一辈子没出息,一辈子窝囊。因为到22岁左右如果养成一种依赖心态,这个依赖心态一辈子几乎是摆脱不掉的。

有同学就问我,说我22岁以后读研究生确实还要点钱,但是我读研究生是为了自己更有价值,那怎么办?假如你真要上研究生,真要出国读书要花钱,有没有可能比如说向父母写一个借条,并且以同期银行利息来计算向父母的归还数据?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你就有了一种紧迫感。这个紧迫感就是说,我未来必须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对到新东方应聘的大学生,常问他想干什么工作?一般提出来的工作都是充满了远大理想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太容易被企业接受的。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开出来的工资让你感觉到难以接受。当然大学生有毕业以后就能拿到上万块钱的,也有毕业拿到两千块钱的,我从来不认为一个毕业的时候只能拿到两千块钱的人,未来一辈子永远赶不上那个拿上万块钱的人,因为有可能后续的爆发力和耐力,以及工作态度会决定未来的工资。

撇开工资不说,我再说一下就业心态,比如说有的时候我会故意考验大学生,他说我能干这个能干那个,我说你对新东方了解不了解?他说了解,这个、那个,他了解很多新东方的事情,那我说现在干这个工作呢暂时没有位置,但是新东方也有一些位置可以干,你可以留下来干,比如说有两间厕所没人打扫,你愿意不愿意暂时先打扫?如果你真看好新东方,从打扫卫生进新东方也是可以的。一般的学生当我开完这个玩笑后是不会接受的,但是实际上他要是真接受了,至少给我的一个感觉,这个人将来可能能成大事。一个能够放低自己的人,通常将来能够走得更高。心态决定了结果。

大学生一进入社会就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能够拿到一份很好的薪水做下去,这样的机会确实不多。获得机会的敲门砖,通常是选定一家单位以后,从单位的最基层工作干起,并且以自己的态度和业绩来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以及证明自己对这个机构的喜欢,来使自己在这个机构中能够逐步上升。

就业可以是临时工作,它和你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相关也可以不相关。职业则是你选择的这个行业,你打算干它一辈子。

就业可以是临时的,职业则是一辈子的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就业就是找一份工作而已,特别简单,像我当初一样。我留在北大当老师,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够当老师,因为即使到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依然想离开北大出去工作,之所以留在北大当老师完全是因为当时国家分配体制所致。之所以被留下来是因为当初北京大学的公共英语教学非常缺老师,所以我就被留下来当老师了。我知道我是丢不起这个工作的,因为我拒绝分配的这份工作,我的户口就会打回原籍,打回原籍就意味着我要回到农村,我的户口要回到农村去,那我还上大学干什么呢。

从不会当老师,也是抱着一点点的敬业精神,抱着一定要努力的精神,一点一点学,从不会当老师到会当老师,到一年多以后我喜欢上当老师。最初我从来没有想过一辈子当老师!想有个过渡,最后出国,或者转到别的行业去,但两年以后,我决定把老师当作自己一辈子的职业来对待。这就转到了我讲的第二步,这第二步是什么呢?就是职业境界。

所谓的职业和就业的区别是,就业可以是临时工作,能使自己活下去的临时工作,它和你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相关也可以不相关。职业就不一样了,职业就是你选择的这个行业你打算干它一辈子,这就是职业。比如说我下定决心自己一辈子不离开老师这个讲台,下定决心以后从来就没有变过,包括后来做新东方,包括现在做新东方,我依然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出现,我依然在给学生上课,我有很多时候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做别的行业,比新东方赚更多的钱,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别的,就是因为我觉得做这些东西跟我做老师没有关系,所以我后来的整个事业都是围绕着我的职业展开的。

事业是你的职业对外的扩展和延伸。它的前提是,就算你事业做失败了,你依然能够回到你的职业上去。

事业是职业的更高境界

从职业可以慢慢进入事业境界。我把事业界定为什么呢?是你的职业的对外扩展和延伸。它的前提是,就算你事业做失败了,你依然能够回到你的职业上去。明白这个意思吗?如果说你事业做失败了,发现自己变得一无所长了,连职业和事业一起丢了,你就真的只能回去打扫卫生了。对于我来说,我对自己的职业定向是一个英语老师,所以即使现在新东方没有了,我回到老师的位置上,将会相当轻松相当容易,对我来说也一点都不丢面子。为什么?本来就没有新东方。因此就算现在新东方没有了,我还是什么都没丢,因为我原来只是一个老师,现在不做新东方了,回去还是当老师。所以,我觉得以职业为一个中心点,再来扩展你的事业,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我相信在坐的各位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因为自己在某个领域有一个强项,到最后再把这个强项进行扩展,利用这个强项和别人一起来干一番事业。

根据统计数据,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直接创业的成功比例相当低,估计有5%的创业能够活下来,能真正做成大器的1%都不到。

不鼓励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创业

我通常不鼓励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创业,除非你的创业不用花太多的钱,或者有别人不可模仿的专利。为什么呢?因为创业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概念,就是我想成功。但是根据统计数据,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直接创业的成功比例相当低,估计有5%的创业能够活下来,能真正做成大器的1%都不到。所以说我比较主张大学生在能使你学到经验的机构工作上一两年,使自己的个性和人际交往以及自己的技术才能更加成熟,再去创业的话,可能成功的比例就高一点。

有人常常问我创业的问题,我说我的创业是在北大毕业以后,已经工作了七年的基础之上,并且北大出来以后还为别的培训机构工作了两年的基础之上才有了新东方。但是,每个人的领域不一样,比如说对于高科技人员,有了一个好的想法,如果你不去实施的话,可能就被别人实施掉了,这个时候也许创业的机会或者说时机要抓得更加准一点,但是如果说你想要稳妥地做一点自己的事情的话,积累经验是更加重要的。

你在大学跟同学分享,到了单位你跟人分享,你创造事业跟你的合作伙伴分享,你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分享的心态将能给你带来无穷的资源

从大学生的就业或者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的心态来说,我觉得主要有几个:第一是准备阶段,高考太辛苦,让人变成了非人状态,在大学的一二年级,应该是把自己还原成轻松状态,把知识学得更加广泛一点,是一个综合素质准备阶段。

真正的就业准备呢?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年要做几件事情,才能使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相对比较顺利,第一是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应该搞清楚,我毕业以后找工作是什么主要方向?第二呢,就是通用技能你必须增加,比如说英语水平、电脑操作。第三个就是实践经验,我一直告诉大学生,工作要有经验的积累。美国是有这样一个系统的,大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一定要出去实践,而且不一定要拿工资的,比如说你如果到新东方来,即使管理一个月的教室也算是工作经验,至少你知道了工作是怎么回事,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真的干得很好的话,你走的时候我给你写一封推荐信,对你未来找工作一定是有好处的。

企业老板之间的互相推荐将变成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因为中国是一个整体上缺失诚信的社会,因此它需要一个诚信系统。这个诚信系统靠什么?就靠人与人之间熟悉之后的互相信赖。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人给你写推荐信,未来的工作大门就自然向你敞开了。所以大学三四年级两个寒暑假,一定要去找实习的工作。

最后一点就是,在大学三四年级要准备好与人打交道的心态。与人打交道就从你的同学做起。与人打交道的心态,我只要强调一点就行,我把它叫作分享心态。

中国现在独生子女比较独立,什么东西要独享,跟别人从感情上到物质上的平等交往的能力比较缺乏。平等交往和分享心态可以为你未来带来一辈子的好处,因为我从小到大就是这样做事情的,到今天也没变过。我把它比喻成六个苹果心态,你有六个苹果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到树林里去,全部吃完以后再回到宿舍,别人谁也不知道,表面上你全部得到了,但是实际上你失去了用六个苹果跟世界上去交换无穷无尽的资源的可能性;如果说六个苹果,你自己吃一个,把另外五个苹果带回宿舍,分给你宿舍里的五个同学,表面你丢了五个苹果,实际上你得到了五个同学的认可,得到了五个同学的好感,你们开始了感情交往,而到最后的结果是你换回来的无形资源,比你五个苹果的有形价值要大出不知多少倍!

而再进一步推断的话,其实你一个水果都没丢。就算别人再小气,吃到你的苹果,当他有六个橘子一定会给你一个,否则他良心上过不去。这就是整体上的社会交往原则,你记住这个原则就会无往而不胜,你在大学跟同学分享,到了单位你跟人分享,你创造事业跟你的合作伙伴分享,你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最后我做一个总结,一个人工作由两个要素组成,专业加上综合素质。从综合素质来说,我讲五点在我心目中的排位,如果你到我这儿来工作,在有专业的前提下,五个素质的排位是:第一、诚恳和诚信,就说你这个人看上去是极其可靠的,必须是做到行动上也是可靠的;第二、要踏实,诚恳、诚信不意味着踏实,你一浮躁,重任就不会交到你的手里去;第三个是沟通能力,很多人很有才能,但是一来就把办公室弄得乌烟瘴气,原因是他缺乏沟通能力还瞧不起人;第四个是创新能力,你能够提出新思想、新主意,让我感觉到你想到的东西我还没有想到,我觉得你想到的东西比我想到的有价值,那么你的位置就会上升;最后一个是无私,为什么无私放在最后,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私心,关键是要把私心限制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所以把无私排在最后一点上。如果把这几点放在头脑中,我觉得你不仅会就业成功,你的事业也会一辈子勇往直前,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像是刚刚孕育成熟的生命一样,迫切的希望可以很快融入社会来一展自己的抱负,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大学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求职大学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僧多粥少的态势。除了就业岗位少,缺乏工作经验和大学生自身心态不端正,都是挡在大学生就业之路上的拦路虎。

在客观情况和自身因素的双重困境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

大学生应增加在校期间实习的经历

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通过在网上做的调研,超过90%的公司会更看中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些实习经历。在学校的时候,最好能够争取在寒假、暑假增加自己实习的经历。大学生先要明确方向,并做好从最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放低要求是今年的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大学生应该眼光向下,脚踏实地从基层干起。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体制的保障,更需要大学生自身努力。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别说我是天之骄子。

90年代的大学往往被描绘成象牙塔,那时侯的大学生由于分配制度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们或挥斥方遒或自命不凡。而新世纪之际,刚杀过独木桥的他们跨进校园,却听到这样的声音:就业双向选择了,进校园就得想着找工作。

大多数学生会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四处出击,再优秀的人也不会等待。天之骄子的说法早已被PASS,再抓着这朵云彩不放,早晚会跌死。现在就是把自己作为商品推向市场,天之骄子的冠冕堂皇早已被市场经济的洪流冲到了太平洋。”

大学生是市场经济下锤炼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市场经济的特点,竞争是描述他们的关键词。但过分强调竞争而失落传统的温良恭俭,会对长远的发展不利,自身的商品化,难免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有“近视”现象。打上市场烙印的这一代大学生,踏入社会后会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前进。

二、有面包吃已足够

双向选择必然导致竞争,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一些毕业生认为专业太冷,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在求职时很不自信。一个学历史的大学生其求职意向居然多达9种:记者、中文编辑、英文编辑、网络编辑、教师、广告文案、企业策划、导游等。他说,现在很多单位不要应届生,能找到工作就算不错了。很多毕业生把自己定位太低,女生表现尤为突出。自我定位过低与激烈的竞争有关。但不论竞争多么激烈,都应保持平常心。因为毕竟接受了高等教育,人文方面的修养和理论技能的掌握已比较完备,需要的只是社会经验的锤炼。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求职时饥不择食,必然带来所学专业和工作的“对口”问题。一般而言,所学专业毕竟是最熟悉的领域,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专业对口”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进步,求职时应强调对口,但不必非对口不可。

三、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面对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所以这个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是应该提倡的。但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一个全面中肯的评估,然后再对发展方向做出抉择。单项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综合能力的提高更不容忽视。

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大学生冲劲很足,但往往不够塌实。这样始终适应不了社会角色,是求职心态不平稳的表现。好高骛远的人终要跌落红尘,为梦想而活的人总有醒来的时候。大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有一个适应过程,应尽快完成转变,积极认清自己的实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有一种说法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意思是说无论对什么事情,期望值都不要太高。因为事情的结果往往和所预料的有一定差距,要有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

四、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大学生或多或少对求职都有恐惧感。曾经有一位学营销的男生,在大家都找工作时他选择了回家种地。他认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营销工作,几年的书都白念了。这是典型的逃避心理。胡湘明说,对陌生事物有恐惧感是正常的,正常人能够克服恐惧继续向前,而心理脆弱的人常退到“蜗牛壳”里。在“双向选择”时,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追悔、逃避、对就业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需要能力,适应社会更需要能力。从校园到社会,这一步早晚要迈出去,长痛不如短痛,与其回避不如迎接挑战。勇气和自信是逐步培养的,把每一次成功当成下一次的开始。在求学期间就应积极接触社会,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如果因就业而产生强烈的焦虑不安,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的,应找心理医生咨询。

相信如果每一个大学生在就业之前都认真的思考过这些的话,那么每一个大学生就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下载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大学生就业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今天邀请我到这里和大家聊聊,给我的题目就是大学生就业心态。我就自己随便聊一下。因为当初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没有就业心态。我们当时毕业的......

    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试方法范文

    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试方法 眼下,“大学生就业”这个话题又开始升温。初次就业,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而学生是否拥有一份良好的择业心态,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 校园BBS上,就业也......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形成原因自我心理调适大学毕业,是大学生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改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大学......

    职业心理调试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评价自己。在每一个阶段,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自我评价、适应环境的方式,都跟这个......

    大学生求职就业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困扰及调试方法

    大学生求职就业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困扰及调试方法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所以......

    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

    一、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1. 择业期望值过高的心理 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高职生择业的期望值过高是普遍的心态。90%以上的高职生希望选择效益好、工资高的单位;更......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