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要学会分享中成长
孩子要学会在分享中成长
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一直缺乏对他们进行分享成功、欣赏他人的教育,总是竞争、竞争,名次、名次,这对孩子的隐性伤害是非常大的。我很喜欢一个幼儿园的故事,即使是在给大学生做讲座时,我有时也会提起。但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国外的幼儿园的,在中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氛围中,幼儿园已经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故事了。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在幼儿园,老师每次点名做游戏,她都不举手,当别的小朋友举手被老师点名又做完游戏后,她就高兴地拍手鼓掌。她的爸爸观察到这种情况,心中很不安,以为女儿很没有进取心或参与精神,回到家小心地问她,这是为什么?她很高兴地告诉爸爸:“我就是喜欢做一个为别人鼓掌的人。” 在中国,从幼儿园开始,如果一个孩子不展示自己的聪明、能干,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就会陷入自卑、自责之中,同时也容易产生对那些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优秀孩子的忌妒;缺乏师德的老师心里会瞧不起这样的孩子,认为他没出息;其他孩子会把他归入弱势群体,不爱和他玩;家长则会为自己的孩子为何这样而苦恼,甚至因“恨铁不成钢”而打骂孩子。
但在这个幼儿园的故事中,这个小女孩因为得不到上场做游戏的机会而自卑了吗?没有。她因为别的孩子游戏做得好得到老师表扬而忌妒了吗?也没有。她没有自卑,没有忌妒,反而很快乐,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她会分享别人的成功,会欣赏别人的成功,会从别人的成功中得到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她保持阳光心态、快乐心情的奥秘。
我曾经给我已经上北大的女儿讲这个故事,并告诉她,不要以为这个故事太小儿科了,很多北大、清华的高才生恰恰不如这个幼儿园的小女孩。
举两个例子吧:199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女生朱令因离奇的中毒导致全身瘫痪、大脑迟钝、100%伤残。后经医学检测,确认朱令是“铊中毒”,而铊这种剧毒的化学实验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能接触到的人范围非常小。虽然这起中毒案至今未破,但能接触到铊的朱令的清华同学一直成为最大的怀疑对象。
如果说朱令的悲剧是否同学竞争、忌妒引发的犯罪还难以断定的话,近年媒体报道过多起从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留学海外的高才生,当自己的科研或爱情遇到
挫折的时候,出现了好几起杀害自己的老师、同学、恋人的惨剧。这就是只知竞争、不懂分享的后果,这就是恶意忌妒、经不起失败的后果。一些人平常总是压抑自己的忌妒,却让它转化为自卑,当自卑出现反弹的时候,忌妒的恶魔还是有可能释放出来,把他人和自己都带向深渊。
我真的很遗憾,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一直缺乏对他们进行分享成功、欣赏他人的教育,总是竞争、竞争,名次、名次,这对孩子的隐性伤害是非常大的。因为总有一天,他要在竞争中落败;总有一天,他要从名次中掉下来;即使获得诺贝尔奖,他也可能忌妒别人获奖比他更年轻——这样的成功,有什么意义呢?
走出这种因过多的竞争教育而带来的心理阴影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像那位小女孩所做的那样,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功,学会分享别人的成功。我曾对女儿说,当你想攻克某个科学难题没有成功,而你的团队内或团队外的人攻克了这道难题时,你要由衷地欣赏他们的成就,因为他们的成功也帮助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社会分工和效益优先的角度讲,竞争是不可或缺的,但分享才是竞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因为只有分享才能实现竞争的目的。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们,不要只是给孩子灌输竞争和名次的思想,那才是让孩子在人生幸福的道路上,过早地输在了起跑线上。教孩子学会分享吧,让他懂得自己的成功要带给别人幸福,而别人的成功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第二篇:在学生会中成长
在学生会中成长
时光荏苒,进入校会已经有半年了。转眼间,曾经青涩的学弟,变成了老态龙钟的学长;曾经对大学的激情,变成了对学生工作的热情;曾经对学生会的向往,变成了和校会的深厚感情。今天我站在这里演讲,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幸,我想与大家一起见证在校会中的成长。
在学生会的日子是我们成长中积累财富而且是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日子,在学生会中经历的酸甜苦辣都是我们成长的营养。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学会了好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也使我得到了许多在其他地方无法收获的东西。怎样为人处世,怎样解决矛盾,怎样协调关系,怎样动员力量。。。
学生会提供一个平台,一个让我们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半年了,我做的事情不是很多,但跟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曾经做错过许多事也耽误过许多事,但是大家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我们学会了分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珍惜,虽然都有过搬着桌子到处跑的苦恼,有过逃课办活动的心酸,但却很少有气馁的情绪和哀怨的声音。我们分享成功,分享精彩,分享感动。学生会的那些朋友那些感情是珍贵的,是值得珍藏的。
曾经有过想法,在学生会中,让做什么就去做,听从安排,安安稳稳的就好,不过比别人多了一个头衔而已。其实我们错了,学生工作有很多需要我们发挥的地方,比如为活动出点子,发挥自己的感召力感染周围的同学积极向上。。我知道在学生会里自己不是挂着工作证的稻草人,而是一支火把,把自己和他人都照亮,让学生会燃起激情。“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仔细想想这九个字,你会发现他是我们肩上沉重的担子,是全校两万多名师生对我们的希望和信任,是中国石油大学学生会这个响当当的组织给予我们的荣誉和责任。我们应该让校会因为每个人的诚恳、每个人的奉献而闪闪发光。
作为学生会的干部,可能我们比其他同学承受更多压力,比其他同学少去许多休息时间,我们会为难,我们会疲惫,但是我们从中知道了只有学会承受才能学会收获。现在想想,我们为何不把所有的困难看成是成长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呢?
在校会中,且行且珍惜,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收获感动与成长,而明年五月许多人就要离去。在这些珍贵的时光里,作为校会的孩子,我们应该朝气蓬勃,我们应该敢闯敢做,我们应该为校会奋斗出一个又一个的新天地。
第三篇:幼小衔接班,孩子要学什么?
宝宝明年上小学了,学前班到底有没有必要上呢?该选什么样的学前班呢?
一系列的问题真是让各位家长不知所措。学前班都是在学一些知识类的东西,拼音、识字、数学,对于孩子来说,知识类的学习可以按正常的阶段来进行,没有必要特别提前。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马上会说:“别的孩子都在学啊,我的孩子不学,到了学校跟不上。”确实,目前的教育环境是这样的,幼儿园完成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导致上学前班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
其实,学前班是可以上的。什么是学前班呢?你了解学前班真正的定义吗?
真正的、优秀的幼小衔接(学前)班应该是同时注重孩子知识的储备、行为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健康心态的培育、身体素质的锻炼这五大方面的全面训练和提升。
了解完它的定义,我们就很清楚的知道,学前班该学什么了?
我们称2—7岁为孩子思维成长的关键期,也会被 形象地称为“窗口期”,通过思维培养储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对今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生涯将会受益一生。
有了渔,还怕没有鱼吗?学习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
首先阅读时需要用到的视觉聚焦能力、视觉辨别能力,语言表达和语义理解力。此外,还有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等。
我们来看看其中之一的视觉聚焦能力,对学习有什么影响呢?
视觉聚焦能力强的人,看东西的速度会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里理解、吸收、转换文字的内容。相对而言,视觉聚焦能力弱的人就比较吃亏。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老师授课,同样的课堂,每个孩子吸收知识的程度却大不相同。
视觉聚焦能力弱的孩子更容易累,所以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小动作来调节,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
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后,会有许多孩子出现学习上的问题,诸如总是把一些字词写错、读错,抄写或做算术时丢三落
四、错误百出等等,甚至会出现一些更严重的错误,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困难,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自信心。
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主观的认为是“孩子不努力”、“孩子太马虎”、“孩子缺乏坚持性”等等。
一般情况下眼睛能够看到东西表明视觉基本正常,但是能够看到东西,并不意味着视觉没有缺陷。视觉辨别能力差是视觉缺陷问题中常见的一种,也是造成多数孩子“马虎”的根本原因。
视觉辨别能力是我们对图形信息进行比较和对比的能力,它是我们识字的基础。这是一组视觉辨别能力训练的小游戏。
玩法:引导孩子观察图中的图案,分别找出和目标图案(红色方格里的图案)不同的图案。
(东方之星智因子思维游戏)通过游戏,幼儿对观察事物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够有序、细致的对比,注意细节上的差异。今后在长时间阅读时,不会遗漏句子中的字或词,以及不出现相近字的混淆(大—太),减少“小马虎”。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请在孩子的幼小衔接关键期给他真正该学到的本领。
第四篇:学钢琴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学钢琴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钢琴,被人们誉为“音乐皇冠上的明珠”,是乐器之王。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学习钢琴,“钢琴热”正在社会上悄然兴起。但是,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让孩子学习钢琴,学习钢琴究竟有什么意义,许多跟风而上的琴童家长并不真正清楚。手巧才能心灵
专家发现,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发达、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让他活动手指。因为手指的活动能够刺激大脑皮层中的运动中枢,进而促进全部智能的发展。钢琴的练习和演奏都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在各自独立的前提下积极活动,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肢体都要协调配合。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能像弹钢琴那样需要大脑协调起眼、耳、口、手、脚的同时参与。这种综合性的活动不仅会锻炼大脑的复杂性,而且能激发人的想像力、创造力。在这样生动的动态系统中持久锻炼,必然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思维的健康成长产生有益的影响。
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是学前的2--6岁,二是学生期的12--15岁。就学习钢琴而言,4~5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手指综合控制力,是开始学琴的最佳时期。大量事例证明:从幼年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入学后,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高于一般孩子。
钢琴音乐是一所大学校
从最早的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莫扎特、海顿,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舒曼,无数的音乐巨匠为钢琴写下了数不尽的钢琴独奏曲,这是一笔无价的、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财富。学习钢琴,就走进了这所完整的音乐学校,就可以亲身接触、直接领受这笔财富。同时,在这里学到的将不是单一的、某一侧面的音乐知识,而是构成音乐艺术最主要的基本元素,理解音乐思维所应用的基本语汇、语言和语法。不仅有旋律知识、和声知识、复调知识和音乐史知识,还有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和音乐风格等音乐美学知识。实际上,在钢琴学习中学到的,将不只是钢琴,而是全面提高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思维力。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对室内乐、交响乐等非钢琴的音乐作品,也会有更高的理解能力和鉴赏力。
练钢琴能增灵气炼毅力
演奏钢琴需要相对熟练的技术、技巧。掌握技术、技巧需要有规律的、正确的、恒久的训练,这种训练需要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气。所以,钢琴学习对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顽强进取的品质以及踏实、严谨、科学的方法,都有很好的作用。有学生家长说:“自从孩子学习钢琴以后,别的不说,起码指甲知道剪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又长又脏了。”也有家长说:“我女儿以前就是一个假小子,整天上窜下跳,比男孩子都要调皮,学了这几年钢琴,变得懂事、体贴人了,而且,在班里还一直是班长。”这就是钢琴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积极影响。古人将“琴棋书画”定为必修课,“琴”首当其冲,所以,懂音乐、会弹琴,更能增加一份灵气。
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本是一家琴行的广告语,有其一定的道理。一个人所谓“变坏”,不外乎从贪图吃喝玩乐一类物质享受开始,而经常参加艺术活动的人,追求的则是精神境界上的完美,对于物质的欲望,要淡泊许多。学习钢琴,就是练习控制情绪的一门艺术,久而久之,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孩子也就练就了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海顿,青年时期因为贫困几乎成为维也纳街头的流浪者,但在他栖身之处,碰巧有一架别人弃置不用的破旧古钢琴,正是这架钢琴,陪伴他度过了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多年后他回忆说,每当夜晚坐在这架钢琴面前时,觉得世上最富有的国王也没有他幸福。正是这精神的富有,使他终于战胜了物质上的贫穷,成为伟大的作曲家。另一方面,学习钢琴也是孩子学会审美的过程,他们有审美的能力后,也会有“审丑”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分善恶、辩是非,从而可以从容应对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同样的,钢琴学习还对锻炼孩子与人和谐相处有着很大的作用,特别站在舞台上与观众交流时,能让人克服胆怯,处事落落大方,从而充满自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学习钢琴的意义不仅是学会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耐力、毅力和吃苦精神,培养孩子做事严谨、认真、完美的作风,培养孩子追求进取、向上的精神,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
前苏联著名钢琴教育家、演奏家涅高兹教授曾表示,如果能由他决定的话,钢琴应当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的确,如果有可能,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学钢琴的话,那必定会推动建设一个真正文明的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学习钢琴所要记住的12句话
1.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
2.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来组织安排练习时间,并且每天都要坚持按照它去练习。3.确定一个目标来确定你是否进步。
4.练习时一定要集中精神,浓缩的才最在效。5.注意放松,慢慢的练习。
6.对于那些比较困难的部分要坚持持续、反复的练习、研究和琢磨。7.带着表情地演奏,深入体会乐曲内涵,充分表达出感情。
8.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要一下就练习太难的曲子和太高的要求。9.注意不要炫耀,踏踏实实地学习。
10.保持平常心,用普通的感觉来看待自己、认识自己。11.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12.注意多方面学习和尝试,特别是与其它形式的音乐和艺术,还有生活上的联系
钢琴要培养5项能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孩子开始学琴时,我们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
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以下能力:
一、独立识谱能力
从入门时期的后期开始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识谱能力,教材在进行中每条都要示范、讲解。当孩子顺利进步时,留一部分作为“自练”,即教师不作任何讲解,也没音响效果,孩子可自己找难点,标指法,处理发挥。这样不仅有效地锻炼了识谱能力,也培养了独立处理作品的能力,避免了过于依赖教师的倾向。这里注意:
1.作为“自练”的曲目,难度应小于正在学习的内容; 2.“自练”允许孩子出错;
3.“自练”的安排应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
4.不要将用于考级、比赛或演出的曲目用来“自练”。
独立识谱是独立练琴的开始,因此独立识谱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教师和家长都要引起重视。
二、背奏能力
教材中应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曲目要求背奏。背奏三要素为:记乐谱(视觉感),记乐感(听觉感),记手指与琴键(触觉感)。背奏的练琴方法是,先听一遍范奏或录音,明白重点难点,掌握风格、要领,然后练习。练一句记一句,练完了也记完了,再练就不用看谱了。
背奏注意事项:入门时期不主张背谱;已背会的曲目要反复练熟;已背会的曲目要经常复习。
三、视奏能力
视奏的训练实际上从学琴时就开始了,但作为一种能力专门培养时宜放在后面的学习中。视奏之前要将谱看一遍,视奏三要素为:找难点,找规律,找感觉。视奏时要求速度放慢,不错不断,强弱分明,指法不乱。
四、协作能力
孩子学到一定程度后,要做一些联弹、齐奏、合奏等练习,锻炼互相的协作,还可以弹一些器乐伴奏,锻炼与其他乐器的协作。
五、登台能力 登台能力指登台表演、参加比赛、考级等临场发挥能力。学生往往在下面练得很好,一上台,面对千百双直视的眼睛,或面对监考老师严肃的面孔,会产生怯场心理,不能正常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经常告诉孩子,学好一门乐器,不仅要下工夫苦练,而且要敢于上台,善于发挥。在演奏时,要注重音乐表现,身心放松,不要考虑与演奏无关的其他事情。另外,在登台前进行一些模拟训练很有好处。要勇于参加各类演出、考级、比赛,使上台成为经常性的活动并将其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这样做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提高登台能力。
第五篇:家长要树立权威型养育 有利于孩子成长
家长要树立权威型养育 有利于孩子成长 济南家教网(http://jinan.bcjy123.com)
随着“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等民主教养观念的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学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平等地对待孩子”,“权威”这个词在现代养育中似乎成了“贬义”,成了“蛮横、不讲理、老一套”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父母不愿意在养育中充当“权威”,因为怕权威激发孩子的逆反、怕权威违背民主精神。
然而不容质疑的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自己在家庭中越来越没有地位,越来越无法取得孩子的尊重,自己也越来越难以与孩子沟通:而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没有教养。在儿童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不少父母无奈的询问——
都说不能打孩子,为什么我们这些被打的一代很独立,而现在不挨打的这一代却变得如此脆弱呢?
有时候家长真想对孩子严厉一点,可又怕破坏了亲子感情,真是左右为难,没办法。
现在有很多家长不想过早地给孩子设下条条框框,希望他能自由自在地成长,可是孩子们现在连吃饭都乱七八糟的,毫无规矩,那家长该怎么办?
这是为什么呢?北京家教易教网家庭专家指出:“也许民主的态度就其内在和本身而言并不坏,只是当它摇摆得太远时,就可能导致丧失对孩子的约束管制,造成家庭结构变异。当这种民主的态度超过一定限度时,问题会接踵而来。”
现代养育观念提倡“民主”并没有错,因为以前的父母可能滥用了“权威”,而将“权威”带入了一个误区——专制或专横跋扈。但不幸的是,现在的父母又将“民主”带到了另一个误区——放任自流。
我们可能过度地响应了孩子的要求,而忘记了孩子也需要被要求。这样看来,“权威”也好,“民主”也好,并非对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如果父母一旦丧失了权威,那么民主也将无从谈起;同样,如果父母不注重孩子的权利,权威就将变成专制。由此可见,父母的“权威”并不可怕。因为,“权威”的本质,就是既要爱孩子,又会要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