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

时间:2019-05-15 03:3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

———国培随笔

农村中小学教师往往也想成长和提高,也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术,也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但是往往缺少平台,缺少走出去的机会,缺少专家的引领,缺少集体的力量,缺少领导的重视和奖励机制,缺少持之以恒。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每学期写几个教学案例(即教学实录)。

2. 采用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就是用几台机器同时录下教师的某一教学片段,然后就教

师的语言、表情、肢体语言、教学设计等进行逐帧进行分析的一种教学形式。)

3. 讨论(自己的教案)

4. 开展主题活动。例如,三维目标的制定,导课的艺术,问题串的设计,结课的艺术,课堂评价。

注意几个问题:

1.经常回头看,即反思。反思生成问题以及生成问题的解决,亮点好不足。

2.做“有心人”把自己的心得,问题的处理等随时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教师的成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1—3年,教师的成长期。是教师熟悉教材过程。

2.4—12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期。这一时期的教师成长的最快。

3.12以上,教师的定型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听新教师的课,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不要只看细枝末节,要看教师的素质。

听老教师的课,主要是看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看老教师的经验。要想成为一个名师,就必须提高教研,教研活动是一种日常的活动,是一种融于课堂教学的活动。平时的课堂要抓住细节,提升课堂效果(反思的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例如书写、普通话。

注意几个问题:

1.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它。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

2.课堂提问不能用手指,而应该“请„„同学”。不要双手支撑爬在桌面上。

3.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问题串,一定要有追问。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专业成长的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突破专业成长的“瓶颈”

贵州省平塘县摆茹镇中心学校

李会勤

邮政编码:558307

联系电话:*** 【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成长受到桎梏,如何突破瓶颈,走出窠臼,笔者结合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现状,从两方面加以剖析,探究到摆脱桎梏教师专业成长的枷锁,以促进教师迎着改革之风,再次成长。【 关键词 】教师

突破 专业成长 瓶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校紧紧围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得以成长,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符合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几年过去了,再看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初期相比较,并没有多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仍然停留在课程改革初期的层面,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看不到任何扎实、丰实、厚实、平实、真实的迹象,而浅薄、泛淡、枯燥、呆板、炒作彰显,如此的局面让人堪忧。笔者认为,制约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教师自身浅薄的文化底蕴。这就犹如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即便你在上面臵上大棚,装配空调,也不会有多少收成。

课程改革以来,沿着“专业引领”之路,我们的不少教师走进名师的课堂,聆听大师的讲座,但由于自身文化底蕴浅薄,学到的只是大师课堂教学一点“形”的皮毛和大师课堂教学艺术冰山一角,部分教师还因此而沾沾自喜,浅尝则止。因此,当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浅薄的文化底蕴,只能造就普通的语文教师,而永远也成就不了大师、名师,浅薄的文化底蕴制约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当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化底蕴清澈见底原因: 其一:忽视读书和狭隘的读书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在《给教师的百条建议》一书中说:“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宋朝黄山谷有这样一句名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三则引语阐明一个共同点:要热爱读书。而这正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最缺失的东西。君不见教学之余,很多教师沉迷于牌桌上、酒桌上、商场中、农忙里、精心呵护网上农庄、通宵达旦网上游戏之中,且乐此不疲,何曾静下心来读书?即便有些许读书者,也不过是读些于教学急功近利的教材和教辅用书而已。课堂上,教师也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来鼓励学生读书,但自己能熟读唐诗歌三百首的有几?在教师的办公之地看到最多的是教学辅导用书、教材、试卷等,少有教育理论著作、教育经验著作、文化经典著作。这种不读书的态度和狭隘的读书方法,致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缺乏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的支撑,如何做到驾熟就轻、得心应手、举一反

三、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深入浅出、诙谐幽默,课堂教学中何来的凝重和大气,只能是照本宣科、足襟见肘、就事论事、语言干瘪而已。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毁灭的是什么?”从圆明园的废墟中王老师让学生挖掘出毁灭了良知,毁灭了爱国情感,毁灭性了艺术结晶,毁灭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毁灭了民族的自尊等,试想如果王老师没有对清朝文化的积淀,没有一种已生了根的爱国情感,又如何能挖掘如此深,文化传承的作用又从何说起呢?

两位教师在教学《江雪》时,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么冷的天,柳宗元为何要到江边钓鱼?能钓到鱼吗?”甲老师本想抛出绣球,而“不明理”的学生却把绣球反抛回来,老师愣过之后还是没辙,于是乎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得出了以下结论:柳宗元或许是来欣赏雪景的,或许是像某学生的外公一样,因为和外婆吵架后不高兴才出来钓鱼的。至于钓得到鱼吗,可以把冰面凿一个窟窿再钓。这哪里是诗歌教学,诗的语言美、韵律美、图画美、意境美全没有了。在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老师先是一愣,而后反问学生:“柳宗元真的是来钓鱼吗?他钓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一问让学生陷入了一片沉思,此时老师趁势发下介绍柳宗元生平的资料,让学生看了之后再发言。一番阅读和思考之后,学生们纷纷举手,有一学生说出,柳宗元是因为被贬官,内心十分孤独才来江边的,这首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更有一学生回答说,柳宗元不是来钓鱼的,他是来钓一个春天的。乙老师说,是啊,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你才是柳老先生的知音啊。我们不由得为乙老师的教学技巧,教学机智发出由衷的赞叹。甲乙两老师有差别的仅仅是技巧和机智吗?不,他们质的区别是内在的文化积淀深厚与浅薄上。如果乙老师对柳宗元生平经历没有深入了解,对柳宗元所处时代政治背景没有全面了解,又何来课堂上的精彩呢? 有一位教师在听了支玉恒大师的课后这样评课:聆听大师的课,虽然没有感受到如江河、大海的磅礴气势,但却让我欣赏到恰似涓涓山泉,穿过密林,跳跃沟壑,一路走来,一路欢歌;聆听大师的课,感受到的不是磅礴大雨,溢满大地,而是三月里淅淅沥沥的斜风细雨,经久不息,地面尚且不会产生积水,但那种“润物无声”的力量早已渗透到根须。简短的评语,既是对大师的课由衷的折服,同时评课教师的厚实文化底蕴彰显得淋漓尽致。

其二:笔者在网上对当今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家、名师了解,无论哪一位大师、名家都是名副其实的作家,创作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四本个人专著,发表文章近百篇;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支玉恒著有《琢玉》《欣赏与评析》《课标教学实录》《支玉恒阅读教学方法集萃》等专著;于永正 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著有《贾老师教语文》、《贾老师评改作文》《贾老师读小学作文》《贾老师对你说》《一个校长的演讲》等。而现实中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恰恰与其反其道而行之,一贯疏于写作,懒于动笔。很多教师写作无功底可言,拙劣到不会写活动简报地步。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工作了二、三十年,从未在公开刊物上有只言片语展示,实在可悲;更有甚者,为了职称晋升,请人代笔或从网上高费请枪手;笔者曾想在本镇办一期校刊,从各学校教师上交上来的文章百分之九十是从网上原封不动的搬来,纯正的“拿来主义”。长此以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疏于写作,我们的教师不仅丧失语文教师的优势,而且我们将遗憾的看到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忙忙碌碌若干年之后,除了留下一些久积尘封、“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的备课本笔记本,留下在学生的试卷和作业本上画的“×”和“∨”,留下在作文本写的“选材具体、层次清楚、结构紧凑、中心突出”使学生厌烦的公式化评语之外,还能留下什么呢?如此种种,何谈文化底蕴?又如何站在三尺讲台上去指导学生的作文呢?何谈专业成长呢?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师要经常动笔,或者与学生写相同题目,或者另写些什么,既能有效的帮助学生,也能提高自己。”

众所周知,教师的文化底蕴的提升不是靠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有限的培训、学习、进修、座谈、参观所能就至,它必须是教师经年累月的博览群书、笔耕不辍的积淀,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索锯不木断,非一日之功。现代教育教师仅是“一桶水”,已经不能解学生“求知若渴”之需了,教师必须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这里的“清泉”即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师自身文化底蕴。

其一:博览群书,日积月累

1、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可以通过读报刊、读网络、读经典著作、读天文地理社会科学、读经济政治军事历史、读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等。

2、读业务方面的书,尤其是教育专著、经验介绍、案例随笔等。总之博览群书可提升理念,读专业读本可掌握技巧。学校要从提升教师文化底蕴的角度出发,为教师读书搭建和谐的平台,鼓励、鞭策教师读书,因为教师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读书的需要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二:勤学善思,笔耕不辍

1、孔子在《论语》中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所谓:思则得,不思则不得,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把所吸取的东西与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反复诊断,从理论到实践。“教而不学则罔,研而不教则空”,所以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通过反思了解自己,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坚持不解,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

2、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有一次,全国著名教授贾志敏老师在执教作文时,课堂上一个小朋友写作文时说了一句话:“暑假里,我和爸爸有幸到杭州来。”贾老师当场就说,你这句话有四个毛病,听课的老师都领悟不过来,心里直犯嘀咕:这句话也可以呀!贾老师说,第一“我”和爸爸这个“和”用得不当,爸爸是大人,我是小孩,应用“我随爸爸”;第二“有幸”不当,你到杭州来可能是有幸的,但爸爸是大人,到杭州来很快就到了,所以应是“我有幸随爸爸”;第三,你在上海,不能说“到杭州来”,应是“到杭州去”;第四,到杭州去干什么?即便是有幸,下面的内容应该是有幸的,如果你到杭州去奔丧,也叫有幸吗?这难道不是贾老多年来笔耕不辍积淀出来的敏锐的语言捕捉能力和超强的语感吗?从中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课堂教学艺术其实就是教师文化底蕴的展示。

俗话说:“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练手生”,我们的很多教师已经是三年甚至三十年没有动笔了,何止手生,恐怕是心灵已经生锈了。其实,也并非要求每位教师都成为作家,都能有文学巨著,但作为教师经常写些教学笔记、学习心得、教学反思之类文章,应该是必须的,不一定为自己涂上一层油彩,也不一定要发表,主要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阐释生活和人生,保持自己对语言的敏感,以便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能高做到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教师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你博览群书,日积月累,勤学善思,笔耕不辍,夯实了你的文化底蕴,专业成长了,你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一道精彩的风景。

第三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

教师“上挂”市直学校学习活动的通知

“上挂”教师活动内容安排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到的时间地点:2010年10月8日上午9点,马鑫、龚伟霞到新华路小学直接报到。

二、活动内容:

1、“上挂”教师在指定学校按正常教学进度一周内上课不少于5节。

2、参加集体备课或教科研活动三次以上,听评课10节以上。

3、组织策划或参加班团活动1次。

4、参加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实施新课改经验交流会各1次。

5、参加政治学习或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活动1次。

6、了解“上挂”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考查学习“上挂”学校的校风、教风、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建设。

7、深入班级,密切接触学生,了解班风、学风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

三、具体要求:

1、“上挂”教师要做好活动记录,并认真总结学习心得。学习结束后一周之内,将学习心得以书面形式报送本校校长,“上挂”学习结束后,回本校做示范课。

2、本次活动的时间从10月8日起至10月15日止。

兴开街中心小学

2010-09-27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及对策

摘要: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希望在教师。温家宝总理强调“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出路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实质上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师负担较重、学科教师不配套。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教师 现状 对策

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中强调:“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要办好农村教育,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那么,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能不能承担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全县农村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是: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从师资来看,城市教师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师质量。表3比较了城乡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状况。2001年,城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都在96%以上,两者差距不大,相差不到3个百分点,但城市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大大超出农村比例,两者相差超过20个百分点。初中教师队伍质量城乡之间差距更大,城市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超过92%,而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不到85%,城市比农村高出将近8个百分点。城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的比例是农村2倍以上。

(二)、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学历合同”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招收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龄化严重;从学科结构上看,英、音、体、美教师奇缺。

(三)、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加之受农村文化的内在影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

(四)、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学校差距悬殊,农村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城镇教育又发展迅速,亟需调配师资,于是通过招考等方式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五)、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已经日趋严重。以我校为例,我校共有教师26人,其中50—59岁12人,40—49岁9人,30—39岁5人,平均年龄47.19岁。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缺乏创新精神;二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仍延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多数都是“半边农(教师的配偶是农民)”,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六)、农村编制不合理、教师负担较重。

城镇所有小学都是严格按照师生比1:24配置教师的,但农村学校学生数少班级多,政府要求开办的学前班也不在比例之列。这样就造成农村小学教师异常紧缺。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担任两个及两个以上个年级的课程;有的甚至实行“包 2 班制”,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一般在10科左右),我们经常戏称我们农村教师是“万金油”“是全才”。如此一来,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又谈什么教研活动,谈什么教学效果呢?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那就更谈不上了。

(七)、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

目前小学教师很不配套,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数学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数学现象较为普遍。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都要求必须开设英语,而全乡没有一名专业英语教师,学校只好赶鸭子上架,只要稍微懂一点点英语懂教师去上英语课;可想而知教学效果如何了。体育、音乐、美术同样没有专业教师,二、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状况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调整中小学布局,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的农村中小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

2、加强教师教育。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聘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待岗和降级处理,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教师设立岗位制,如管理岗位、任教岗位、后勤岗位等,让现有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3)、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3 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要有切实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二)、减轻负担,提高待遇。在解决好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之后,还要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吸收农村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入党,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对于耕教矛盾比较突出的,各中小学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缩短教师本人的农耕时间,充分保证教学时间。每年的农忙假要帮助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把庄稼收好种好。要像宣传劳动模范、科学家那样,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将农村教师的退休年龄提前,将教师退休年龄提前几年,然后招聘一批实力派的大专毕业生来充实农村教师队伍。

(三)、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教师到边远穷乡支教,支教要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城乡知识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现在的问题是首先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跨地区的城乡差距有待于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而现在需要努力的首先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马蹄镇在这一点上一曲的一定的成绩,如到有经验的地方学习交流等,但是还远远不够。现在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既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更应有公平的竞争性。可以先从年青教师做起,即规定城市年青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但是,做的力度和广度显然还不够,除了本地区的交流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的学校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对农村学校、同时对城市学校都会有帮助。在城乡学校、教师以及东中部与西部的交流方面,不仅 4 是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而且从现代化的进程而言,应该看作是现代教育与现代文明的传播过程,应该认识到人员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可以在团中央现在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基础上,扩大其范围,适当提高其服务期的待遇,让各类高校的毕业研究生到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服务1~2年,除了从事教育工作外,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因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四)、教师设立岗位制,如管理岗位、任教岗位、后勤岗位等,让现有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

(五)、教育投入落实到位。

政府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达到真正的公平教育,使年轻教师留在农村安心从教。温家宝指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键是让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目 录

摘要......................................................1 1引言.....................................................3 2.农村中小学队伍现状......................................3 2.1 教师教学理念偏差.................................3 2.2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4 2.2.1小学教师专业合格率低..........................4 2.2.2教师年龄结构..................................4 2.2.3学科结构不合理................................4 2.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5 2.3 教育评价滞后的制约................................5 2.4教师素质有待改善...................................5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5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6 3.2转变教育理念.......................................6 3.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7 3.4完善教育评价机制...................................8 3.5提高教师待遇.......................................8 4 总结....................................................8 参考文献..................................................10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 农村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教师理念偏差、力量薄弱、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小学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而且严重影响农村地区所需的各种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包括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成长、完善教育机制、改善教师待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关键字: 农村中小学

教师队伍

建设

1.引言:国家大力提倡要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小学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要的作用,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千秋基业.“在教育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矛盾多种多样,但是除了体制的原因外,人的因素无疑是第一位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成为制约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或者说瓶颈.”[1]由于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教育理念偏差等诸多因素,大多数学校存在口头上素质教育,而在实践中却仍然推行应试教育的现象,这严重影响到整个农村素质教育的进程.下面我仅从农村教师队伍这方面谈谈个人的思考.2.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美化绿化日新月异,但师资队伍很不尽人意,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是力不存心,已成为制约教育教学的关键.2.1 教师理念偏差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于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 困难都是受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常识都是新旧教育理念斗争的结果.[2]由于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处于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畅、文化氛围落后的环境中,对新事物接受慢,教师在教学理念的认识上虽有所转变,但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相比较知识的更新远远落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实施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没有承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甚至,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知之甚少,对教育的价值观,教师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发展观等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层面上,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观念根深蒂固.[3]他们仍是“权威者”、“独裁者”、“统治者”的化身,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甚至,部分教师把发展学生的能力理解为放手教育.在课堂中老师绞尽脑汁让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总是面带微笑的表扬学生“你真棒”、“真聪明”掌声不绝于耳,气氛异常活跃.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学生的表扬过于泛滥、虚伪,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同学之间没有差别比较,也就使得表扬失去了激励意义.这种一味的追求“探究式”完全排斥“接受式” 的学习方法,最终导致教学速度慢,教学质量差,教学目标没完成.2.2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2.2.1 教师专业合格率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虽然达标,但实际素质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高校分派的大中专师范和非师范的毕业生及民办转正的教师.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实际培训考核把关不严,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培训后都能顺利过关,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能力质量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再者,教师在职进修的经费和名额有限,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多,也制约着教师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2.2.2教师年龄结构 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一种复杂繁重并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潜力和发展趋势.农村地区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不仅表现为体力和精力不足,而且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育方式老化以及思维反应迟钝,缺乏创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又由于教师队伍长期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不但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并且作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长期处在爷爷奶奶的呆滞教学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对他们的身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几年后,老教师退休到时教师队伍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2.2.3 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学校,像英语、体育、美术、音乐、品德、科学、综合实践等专业教师很少.学校为了开全学科, 有些教师只能是拔尖使用,一个老师同时带几门课程.而他们大部分缺乏专业素质, 此类课程只能是畸形的开展,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目标.比如,部分英语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特别是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小学基本没有专任教师用非英语专业的教师,用非英语专业的教师代课,他们没有进行英语教学的专门培训,对英语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口语基本功更差,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跟不上,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整天进行的是单调无味的学习,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厌恶学校、厌恶学习的现象.落实素质教育工作如同“水中月”.2.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首先,近几年国家不再限制教师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各类招考,大多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纷纷参加招聘考试,并且他们大多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这毫无疑问的给教师带来人心浮动,无心从事教学.其次,农村教学环境和城市相比虽有改善,但有些偏远农村的“一个教室,带几个学生”的麻雀学校,教师也不愿意居住.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几倍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非常稀少,没有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造成教育教学呈畸态的恶性循环发展,教学质量跟不上,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最后,农村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农村学校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必须按班教学,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着多门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负担重,导致有些教师有了“跳槽”想法.2.3教育评价滞后的制约

自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教育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但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没有做出相应的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分数为上的评价,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师不主动钻研教法,教科研水平低下,在学生分数为至上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练习的不断重复,导致教师认为只要凭借固有的教学经验就能一如既往的实施课堂教学.其二,为追求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无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教不育,疏于对学生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或有才无德.农村教师新理念的缺失,教育行为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偏离,不仅仅是教师们的过错,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下教育评价机制不相适应所造成.2.4

教师素质有待改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不容忽视.有些农村教师时间观念差,上课几分钟后才走进教室,小学课堂时间本来就短,抓不住学生的学习的关键时间.部分教师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看电视上,在上班时间用学校配备的教学设施上网聊天、打游戏,轻视业务学习和备课,无暇钻研教材,上课往往是即兴演讲,仍然抱着完任务的态度,更谈不上向课堂要质量.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可以想象.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师资兴则学校兴”,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我国许多地区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要承担起课程改革下的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重大责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4]胡锦涛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 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减轻校内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应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3.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精髓,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学习,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是学生最受关注最爱模仿的对象,而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所决定的.正如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学校应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不断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形成热爱工作,终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师风.3.2转变教育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理念决定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质量.因此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引领教师不断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首先,转变学生观.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潜能,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融入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启发、激励等作用.教师既不能包办教学的全过程,更不能放手让其自生自灭.最后,转变教学观.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到引导学生“学”并重的转变.这 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备好教法、学法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的能力培养,改变单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意味着师生间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同事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3.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旺盛的精力,良好的记忆力,深刻的理解力等一般能力,而且还要具有问题解决与研究能力.随着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现阶段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由于校本培训不需要离开学校,不需要脱离岗位就可以解决目前人员急缺、资金紧张、全体教师都要接受培训的问题,校本培训无疑是投入最少而受益显著的培训方式.一方面农村教师不用再花昂贵的培训费用,在家就能学到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教师不离校也减轻了学校安排课务压力.为了使校本培训不流于形式既要建立高效的领导小组和符合校本实际需要的培训规划,还要认真确定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步骤,落实培训时间,选择多种培训形式.(1)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立足学校具体实际,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2)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学校可以组织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学方案,可以弥补教师个人备课中的不足和缺陷.(3)坚持专业引领.学校邀请专家来校开课,运用现代化培训手段,电视教学,电话教学,网络教学提高效率,由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加强对教师的约束力度,强制教师参加培训.校外培训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的途径,通过参加校外培训,可以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报告,同时与不同地区的教师分享和交流经验.拓展视野,更新观 念.与此同时学校应改变以往那种培养对象定位不中的现象.受培训的教师基本是学校骨干教师,而那些非学科带头人的绝大多数教师,承担着教学的主要任务,他们应该是培训的重点,不能被忽视.三是,学校领导在教师的使用应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全面了解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格特长.在安排教师工作时应尽量发挥他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做到人尽其才,各显其能.四,特别的地,针对缺乏经验的新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法.[5]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每周安排新教师听他们的课,并完成听课笔记和心得体会.另外,组织他们上公开课、汇报课,指导老师给予点评,并给出评价意见.3.4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的培养目标制约着学校一切工作,包括评价工作的方向.因此,应该对学校有个清楚的定位.小学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农村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它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是小学最现实的目标.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学成绩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指标.虽然它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并不能公正的标示出每一位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素质.因此,应以过程评价教师教学的成绩.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德、勤、能、绩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效率,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将评价结果尽可能的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进一步认清自我,有针对性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效益和教师自身的素质.评价结束后,应给予相应的待遇和奖励,完成评价工作的激励作用.3.5提高教师待遇

自从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西北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福利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还存在交通不便,文化氛围落后,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因此,学校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上关注教师,必须尊重人才,在管理中少点命令,多一点协商,给教师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学校归属感.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 任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对长期在农村一线任教的恪尽职守、不计名称、默默耕耘的教师,在工作、职称上实施倾斜政策,完善津贴标准,吸引优秀人才长期到农村一线从教.4.总结

改善教师队伍现状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需要终身学习.“从任何一个角度上看,师资问题都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决定着至今所关注的所有其他问题.”[6]若忽视了农村教育.农村经济发展也成了空话.所以,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壮大农村教师队伍,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2]张道祥.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2008(9):103-104.[3]王文妍.苏北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陈红英.小学特级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6] 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卢浚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13.

下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协议书

    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协议书甲方:(县、区教育局) 乙方:(学生姓名) 丙方:(招生学校)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旨在为农村培养“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质师资,进一步加强农......

    台州市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

    台州市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 “领雁工程”市县级培训管理规定(试行)为了贯彻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骨干培训相关文件精神,加强相关培训的过程管......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心得体会 5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关于益阳市桃花江小学黄丽君校长的培训,认真聆听黄校长的培训。在各种培训当中,有对当前国内外教学活动的现......

    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桐梓县新站镇中心学校 张华元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当今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激励机制面临薪酬制度不合理、激励机制缺少公平性、激励方法缺乏科学性、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不完......

    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论文)

    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张 柯 【摘要】目前,对我国来讲,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又在于师资的质量,而我国农村中小学存在着......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让信息技术农村教学课堂绽放 ----------2013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沿河四中 黎贵敖 我很荣幸能参加2013年农村中小学远程培训,整个培训活动内容涵盖多个知识点,从网......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总结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总结 今年暑假我参加湖北省2010年暑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教师培训中接受封闭式管理,吃、住、学全在培训学校,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为七天,共分二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