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今天下午看完了《康熙王朝》,已经记不起上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是什么时候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我上一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可是这次居然流泪了,而且是三次,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感性了,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只能说我变了,以前的自己不是这样的。
第一次,是看到周培公在康熙勤政后第一次去盛京的时候,在生命垂危之际向康熙进献他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制成的康熙年间最精确的地图,这展示出的是一个臣子的忠心,需要说明的是周培公在平叛三藩叛乱中开始崭露头角的,这时的康熙才刚刚将鳌拜解决掉,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而当他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康熙帝要开始收复台湾了,其间十年时间康熙将他发配盛京,事实上周培公并没有过错,如果非得说有错的话,那也是他是汉族人而非满人,说到底是这个原因,并不是什么功高震主之类,周培公也知道的,确实是人才,可惜可惜,他是康熙最得力的臣子中最早离康熙而去的人。
第二次,蓝齐儿被康熙的一道旨意嫁给不知是谁的准葛尔的大汗葛尔丹(虽然葛尔丹知道蓝齐儿是谁)的时候去老祖宗那里哭诉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还有之前康熙与容妃之间的对话,整个的过程让人心疼,作为皇室成员是拥有普通人羡慕的荣华富贵,但是却不能拥有一部分普通人可以拥有的爱情——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从这个程度上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宁愿不做普通人,因为很多普通人也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感情,他们也会被现实无情的分开。但是最悲哀的在这里已经埋下了伏笔,即使是皇帝最心爱的女儿也还是不可以,后来的时候,康熙两次亲征准葛尔,第二次大阿哥亲手斩杀葛尔丹的人头,呈送到康熙跟前。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下嫁给自己的敌人,在女儿爱上那个男人并为他生儿育女后,父亲将敌人杀死了,换句话说是让自己的儿子杀了自己的女婿,使得自己的女儿最终成为了寡妇,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度过那漫长的一生,虽然后来看到蓝齐儿过得还不错,但是她有多
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没有人能代她体会其中的甘苦。
第三次是蓝齐儿在几年后将阿密达养大成人,自己在某年生日那天开始从乌兰木通启程奔回京城去探望自己的父皇和额娘,当时他的父皇已经将他额娘从贵妃贬为刷马桶的丫头,人下之人了,原本想要做下景就好,却偏偏被蓝齐儿知道了,当时的场景也让我难过以至泪下,蓝齐儿当时就想返回乌兰木通,但是被她的额娘拦下了,最后带着委屈离开了他的母亲,之后就立即向他的父皇告别,临走前将他的父皇刚刚给他的八音盒摔了,表示决裂之意,而这让康熙更加恨容妃,以至于68岁大寿的时候,魏东亭对他说,看来看去怎么少一个人,也只有他敢说了。
所以潸然泪下就在这里,不自觉地就动情了,可能描绘的不是很细腻、精彩、动情,但是相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会有所触动的,我相信这次自己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和之前的那一次是完全不同的,我想自己以后还是会想看这部电视剧的,说实话,自己还想要买一部纸质的全套书呢,等着以后自己来实现吧。
最让我心疼一段是张廷玉准备去漠北大营送粮食前去苏麻喇姑那里问他有什么要对皇上说的吗,他说自己说不出来,也没有给皇上上过折子,张说,那是写信,不叫折子。可是写好以后,已经塞进信封里了,却又就着身边的那盏蜡烛将信烧掉了,里面写的内容是“苏麻一生只深爱过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弟弟——皇上,但是他不能说出来,因为皇上还是她的主子”,还是隐忍,隐忍了自己活着的一生,还要将自己的最深的爱隐了,怎能不疼,所以他早逝,只晚老祖宗一个时辰。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17:36
第二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观《康熙王朝》有感
《康熙王朝》它主要以康熙平三藩、除鳌拜、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统一全国为线索,带出一代帝王辉煌的一生。康熙一个气度慷慨、敢作敢为、雄才大略的血性男人。孝庄,一个沉着镇定、明智稳重的女人,霸气中充满着强悍。她的命运可以用辉煌来形容,虽然身为女人,但她心系大清王朝,纵观全局,会驾驭人心,有身藏不露的帝王心术,在大灾难来临时波澜不惊,从而化险为夷。为了给自己六岁的儿子顺治保住帝位,忍辱负重嫁给了多尔衮,不料,顺治在即位十八年之后执意出家,孝庄悲痛欲绝,在伤心无奈的情况下,把年仅八岁的孙子玄烨推上帝位,康熙不负皇祖母孝庄的厚望,擒鏊拜、平三藩、收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在历史上流下了千古流芳的康熙盛世。而她最后在自己体弱年迈的情况,在知道大限来临时,一个人平平静静地善终了。孝庄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值得人尊敬的一生,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大清王朝,献给了自己的皇族,献给了自己的亲人。苏麻拉姑,康熙生命中的第一个女子,一个令人悲伤的女子。她温柔贤惠,不与世争,一心一意伺候着康熙。自幼与皇帝相伴,给与她温柔的爱。她像一颗种子,扎根在康熙少年情窦初开的年华里。她是爱康熙的,但却多了几分思考,她明白后宫生活的险恶,也惧怕康熙有一天会丢弃这份爱,于是她明智的选择在受伤之前全身而退。也许,她注定是孤独的,但并不寂寞。她对感情的认识早已超脱世外,成为至高无上的信仰。她的不与世争,她的一心一意,还有她拿得起放得下的爱无一不令我感叹,在世俗面前、在爱情面前,她是伟大的。
皇后赫舍里,一位高高在上母仪天下的皇后,她的寂寞又有谁知?他与皇帝是合法夫妻,她出生在锦衣玉食的豪门,饱读诗书,精通音律;她有着精致的容颜,性格随和,通情达理。可皇帝的爱偏偏是不属于她的,当她产下皇子,得到皇帝的承诺——立皇阿哥胤礽为太子时,她应该会安息了吧,她原谅了那个不懂风情的男人,也不会再怪他不负责任了吧。多年以后,康熙对着她的棺材说,赫舍里啊,你在这里已经等了44年了吧,你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我还是废了……这是皇帝在后悔吗?还是在惦念,惦念这个匆匆邂逅就擦肩而过的妻子。她的一生,如昙花一现,短暂,却华美、传奇。
第三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
文秘2011-1班袁苗苗文艺部
《康熙王朝》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描写了康熙的一生,同样也屏蔽了康熙一些负面历史,但不管怎么怎么说,这是部不错的电视剧。
史学家阎崇年说过康熙是千古一帝,我对此深表同意,康熙让我感觉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皇帝,单是建立民族大业这一点就功不可没,平三藩,收复我们祖国的台湾,收复内外蒙古,签订尼布楚条约„„,基本确立我们新中国的版图,在这一点除了成吉思汗无人可及,但是成吉思汗之下打下了江山,却不稳固,名族问题上一直存在冲突,这个要比清朝的满汉冲突激烈的多。古人云: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康熙的先辈给他打下了半壁摇曳的江山,而他自己却一人打下另外的50%,并牢牢的稳固住,试问中国哪个皇帝可以与此相提?我个人对历史不甚了解所以觉得没有。
同时康熙的个人能力也是比较突出的,可以说是很突出,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成功的少年皇帝,8岁登基,14岁打败鳌拜亲政,当今社会,有几个14岁的孩子能做到这点,当然这与他的奶奶孝庄皇太后背后努力也有分不开的关系。所以有人会说,康熙的成功多亏了他的奶奶,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扶不起的阿斗”,孝庄皇太后的个人能力我感觉与诸葛亮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不可否认康熙的个人能力。
康熙在位61年,将清朝初期岌岌可危的江山牢牢地镇住,奠定里后来的“康乾盛世”,其实我感觉叫“康熙盛世”也许更贴切,乾隆皇帝基本上已经是含着金勺出生了,康熙时期鼎盛的局面已经形成,只是在乾隆时期表现得更加强烈而已,我不否认乾隆,但我更肯定康熙。
扯得有点远,呵呵,说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总的来说,在这部电视剧里,孝庄皇太后的正面描写也是比较突出的,她感觉他比武则天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不像武则天那样谋权篡证,对他的儿子和他的孙子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值得鼓励与赞扬。同时居中对于康熙时期的臣公塑造也不错,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在我看来还算客观。
第四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
历史总是值得你反复回味的。就像每一本名著,不同的时期看总会有不同时期的感悟。
印象中的《康熙王朝》还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电视里播的,那时候只记得皇帝的威严,太后的母仪天下,以及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今次的《康熙王朝》带给我的再也不是年幼时的热闹与新鲜好奇,而是对做人的种种深思。
张爱玲曾说“你再怎么不好,总会有一个人去爱你,你再完美,也总会有人不爱你。”同样,一个人总不会被所有人认可,认可他的人认可的也不是他的所有。
康熙是一个很成功的皇帝,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8岁继位,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然后收复台湾;御驾亲剿葛尔丹。在位61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你的身影越是高大,阳光下的阴影面积也会越大。珠穆朗玛的顶峰是每个人都仰望的位置,一如皇帝的王座。然而顶峰也是异常的寒冷,一如皇帝的孤独。
“大清是朕的,可朕也是大清的。”一言破天机,千百年来,统治者不知道有几位意识到这一点,权之极,责之极啊,这句话的背后不知藏了多少的辛酸与难言之痛。康熙为了大清、为了社稷、为了大
局,牺牲了爱将、女儿、爱妃,最后不得不牺牲皇子,这些不近人情、毫无亲情可言的举动,不知道多少人会对此表示理解?纵使他雄韬伟略、雄心勃勃、善于用人、勤奋刻苦,依然是众叛亲离、孤独终老、空余叹息。
另一个了不起的人是孝庄太后。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君王背后伟大的女人。她善用的隐忍、平衡之术,无论是她与皇太极、多尔衮的往事;还是在顺治厌世出家,而玄烨年幼无法独当一面的长期危机时刻;或康熙情绪低迷,斗志尽失,方寸大乱之时;抑或出征在外,皇宫祸乱即期的紧要关头,她总能以一己之力,巩固大清王朝的基业。多尔衮下委曲求全保顺治、与众大臣喝茶聊天保幼年康熙、娶索相之女、在康熙决定平吴三桂后对众大臣的严厉斥责、康熙远征染重疾时力主皇宫内事、劝服蓝齐儿远嫁葛尔丹,无不体现了她母仪天下的威严和聪慧,为了大清江山、社稷的稳定做出的超出常人的决定和牺牲。
正如当今许多年轻人一样,幼时的康熙年轻气盛,性子急,在除鳌拜、战三藩、消党争、平朝内纷争、和异域敌情等方面毛躁而破绽百出,每每危急时刻,无不体现了她老人家的均衡思想,相互牵制、敌为我用,在这方面极尽她老人家的辗转腾挪的均衡之术,让人甚为敬佩。她能在纷争和矛盾中左右逢源、闲庭信步、化危为机,与她的智慧、处世态度分不开。孝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了母仪天下的威严,不怒自威,这她资历老,每个人她从头瞧到尾,每个人在她面前都是透明的,用戏里的话说就是看的透透的。正是她的威严、洞察力、对
时局的把握,对人心的揣测,结合她至臻的平衡之术,造就了她的一时无二的地位。
如此看来,《康熙王朝》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对于自己人生掌控力的学习。你不可能完美,但是你可以更好;你不可能不出错,但是你可以错的更少;你的人生有很多的选择,你需要冷静和思考。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自己掌控的。你无法选择怎样出生,但你可以选择怎样生活,怎样去做一个生活中的王者。
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艺术团
李宁
二〇一二年二月九日
第五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新闻二班0801403014王 剑 夕
那个王朝 那些事
——《康熙王朝》的伏笔
我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人,这一点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纠结了很久。因为《康熙王朝》我只听说过,并没有看过,甚至没有去了解过。最恐怖的是,我的历史一团糟,我连康熙的基本资料都不了解。所以,我只能去恶补,上课看完一遍以后,我回去又认真地再看一遍,这样我才敢动手写这篇文章。
《康熙王朝》,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视剧。准确来讲,是支持多于批评吧。喜爱之人,大多为陈道明的演技所折服;而批判之人,则是对其中漏洞百出的历史问题感到愤慨。举个例子:第二集中,孝庄对索尼说了一句:“有我孝庄在,这天塌不下来。”懂点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孝庄”是大玉儿死后,康熙封她的谥号。一个人活着时,如何称自己的谥号呢?
当然,这些都是跟我的主题不相关的旁支。就这次作业的主题,我总归该讲点隐喻、象征之类的东西。康熙——年少登基,十四岁亲政,智擒鳌拜,裁撤三藩,三征葛尔丹,收复台湾。这样一个光照列祖列宗的皇帝,小时候也是一样的与众不同。
开片就是小时候的玄烨在太监们的伺候下,在湖面上滑冰,看上去很开心,也很“春风得意”,呼喝着奴才们。可是,联系康熙亲政后一系列的大动作,不难知道,康熙的帝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开片的场景,或许我们可以理解成,这象征着康熙的“如履薄冰”——在他的前半段帝王生涯中,一路征战,小心翼翼地应付内忧外患。
紧接着,我们的“孝庄”太后出现了,伴随着孝庄的出现,让我感觉到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人是怎样的魅力与魄力。孝庄一边修剪着花花草草,一边对着佟妃说:“你呀,别看这些花开得茂盛,那也是盛极初衰啊。”又说:“你看,那盆花多好看啊,今儿好看,明儿好看,今儿比明儿好看,一天比一天好看。”这盛极初衰的“花”想必就是在暗示董鄂妃命不久矣。染上天花的董鄂妃果真熬不过病魔,撒手归去,也带走了顺治。而这盆“一天比一天好看”的“花”,或许是指佟妃,也或许是说孝庄自己。因为随着顺治的皈依佛门,玄烨的登基,佟妃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太后。没执掌到凤印,当个皇太后也不错。而孝庄也因辅助-1-
玄烨,开启了康熙盛世,流芳百世。作为一个古代的女人,能做到这个份上,确属不易。孝庄,她修剪的是花草,又不仅仅是花草。在这个王朝,顺治管理着朝廷,孝庄“修剪”着后宫。她明里暗里地对这些后宫中的“花花草草”提点、打压着,她修剪得越来越顺手。
董鄂妃咳嗽着出场了,她的身上,带着浓重的封建女性的奴性。她是依附着顺治而生,她重复着说自己一生的遗憾——没有给顺治留下一个皇子。或许她只是单纯想“认子冲邪”,她想要活下去,因为她拥有顺治的宠爱,她不想就这么去了„„
廷试——试出了玄烨的才华,试出了顺治的储君人选,更试出了玄烨的未来。睡在龙椅上,并且让龙椅因他而动。这是自前明皇帝起就未移动过的龙椅,却为了玄烨,打破了这个规矩。或许,是“天之神器”的威力;或许,是“天上星星、地上龙脉”的灵力,总之,这样做,暗示得不能再明显了,玄烨——就是大清王朝第三代接班人。
玄烨说,汉人的文化也是天言。这无疑让顺治帝很恼火,可是,玄烨说的难道真的就没有道理,显然不是。恰恰相反,正因为玄烨的话掷地有声,玄烨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行森刮目相看,也让顺治下了立储之心。“满汉”,这是一对矛盾又共生的存在。如何才能处理好?我想,玄烨在这里已经思考着,唯有满汉文化的交融,才能真正让人民享受到安定与幸福。这也是康熙生涯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本西方一衲子,奈何落入帝王家”。这是顺治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他最后踏入佛门的根源。行森大师说:“皇上只因尘缘未了„„”好一句“尘缘未了”,这唯一的尘缘就是暗指董鄂妃吧。而随着董鄂妃的仙逝,果然,顺治帝了绝尘缘,皈依佛门了。君权与神权的双重统治,天子是“天之神器”,是神的代表,他的权力就是天在行驶权力。顺治帝说自己“前世真的是一名僧人”,那他就真的是了。他就可以借由这点,不管整个大清王朝,遁入佛门。有人质疑,可是没有人敢真的做出什么。这是“神意”,更是“圣意”。
“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苏麻喇姑——用一首诗赢得了孝庄的赞赏,也用这首诗开始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人生。是梅就非雪。这就是她人生的写照。她不仅仅是一个宫女,她代表了更多,象征了更多,矛盾
得也更多。《康熙来了》中对苏麻喇姑的误读是比较多的,但是苏麻喇姑的确是康熙一生中,最重要也最吸引后人关注的女人。她既是康熙的宫女,却又像姐姐那样爱护着、照顾着康熙。在缺失母爱、父爱的童年中,是苏麻喇姑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康熙身边,给他最忠心的关爱。
玄烨得了天花,佟妃跪求佛祖,孝庄耻笑她骗佛祖:“有些事是注定的前世因缘,求是求不来的。”孝庄应是不喜这位佟妃的。前两集中,就有几次直接说到佟妃就是一直想当皇后,而此处更是暗语,告诉佟妃,她这辈子是没有这个命得,因为上辈子没有修来这个因缘。虽然后来佟妃当上了皇太后,烜赫一时,但还是应了孝庄的话“求是求不来的”,她果真没有皇后的命。
虽说,这部剧中有太多历史的硬伤,可是仍然不妨碍这部电视剧成为大众喜爱的对象。想必,除了演员的演技外,剧情的设置也是有其一定的吸引力。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看片子时喜欢不停地猜剧情。这样容易搞得看的过程中没有一点惊喜。《康熙来了》也不落窠臼,尽管只看了几集,剧情还是被我一一猜想了出来,惊喜少了很多。其实,就个人而言,我不是很喜欢这部电视剧。但是,受众喜欢这一类气势恢宏的史诗类电视,那么,就让《XX王朝》飞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