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身养性,一生的功课
修身养性,一生的功课
近来一直在按照中央要求学习新党章和群众路线,开了很多会,也分享了学习体会。但是其实很多人都是流于形式,对于目前整个社会风气不好和环境不利于廉洁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分析透彻,颇多言辞,认为是整个环境造成目前的社会状况,但是不在自身找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环境里,如果每个人都能认真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和素质,每日三省吾身,不断修正自己的阴暗面,培植正气,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有改观。《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循序渐进的,是以自我完善为基础。
我们也许学历很高,也许在某一方面造诣颇深,但并不意味着你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有很高的情操,因此教授学术造假、高管嫖娼等事件层出不穷,我们有着自己的劣根性。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没有完全真正重视品德的培养,只注重于成绩和分数,品德教育可能大部分来自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就会出现孩子杀死父母等不可思议的事情。
应该说可能大部分人不知道该怎样提高自己的修养,如何修身。其实我觉得修身的重要内容就是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单想着自己,约束自己,克制自己,克制自己的自私心,嫉妒心,养成大气、豁达的性情。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和唐僧一样需经历81难,需有耐心和恒心。
第二篇:读书是一生的功课
读书是一生的功课
很长时间以来,找一个能聊聊读书的朋友越来越少了,大家总是很忙,读书似乎就成了一件很特立独行的事情,比如我的N个同事就声称他们从不读书,读也只限于上班途中的报纸和偶尔在地摊上购买的过期杂志等等。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过去那样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的必修功课来做呢?无暇去阅读,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
曾经那个渴望读书的时代,仿佛一日间便已经不复存在了。工作节奏加快,使人们都被迫把目光投在了奔波忙碌的市井生活中去了,太忙了,没有时间读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不读书最好的理由。但我知道只有读书,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具有良好的精神境界。没有阅读就没有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们精神的发育。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能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能改变人生的气象。不读书的人生是灰色的,只能让你的精神生活渐渐枯萎。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每天抽时间读点你喜欢的书,你会很容易地融入时代的潮流,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才会激情洋溢地投身你的工作之中。
每天为生活而打拼时,其实最不能忘了的还是读书,没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动力和精神支撑,我们拿什么去面对竞争呢。人生在世,在满足生存所需,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切不可放弃的就是读书。只有读书可以净化你的心灵,让你心镜如水,沉淀出真性情,绝不可以让懒惰的借口来锈蚀我们的思想。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看不到希望的,正因为如此,一个不读书的人也是没有作为的。你可以借口千条万条理由没时间读书,但找不到一条理由不读书。读书是一生的功课,不需要考试,没有答卷,只要你用心,持之以恒,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充满着精彩,才更具有价值。
第三篇:生气一生都要修行的功课美文
改变对生气的态度若你曾经觉得生气不好,又控制不住生气,气之后又后悔又自责……那么从现在开始,重新看待“生气”:生气是人之常情,要容许自己生气,也要容许自己有脾气;若生气针对的人,生气之后准许自己道歉或不道歉,但不责备不悔恨自己。
情绪外释放生气有两种,发火和生闷气。发火的人,是将情绪释放了,但需要修炼“怒”对事不对人、不带伤害性的发火;爱生闷气的人,需要训练将“怒”生出来。但凡爱生闷气,或爱忍气吞声的人,被个性局限,内心的顾虑多,容易压制感情,心里不快不愿吐。说深一点,这是需要从改善个性做起,才可能达到直面、真实、自由地表达情感。
投射性反认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任何情绪的产生既跟他人有关,也跟自己有关。排除他人有意伤人而至人生气以外,大多数的生气,是来自双方无意识的投射性认同。即一方按自己的意愿(但以为对方也有此意)要求对方,这个对方要么出于认同这个人而接受要求,要么出于害怕得罪人而被动认同要求。更多的是:一方听不得对方说话,或看不惯对方做事而生气或埋怨。当这一气撒向无辜的“对方”,而“对方”又无意识地接过来,自然是要么也发火,要么生闷气。所以,让情绪有出口,你得学会识别情绪的来源,若判断是他者的投射,那么可以选择反认同,即拒绝接招。
提升容错力爱生气的人,心理容量小,俗称心胸狭隘。这样的人很像刺猬,其个性强硬,对言语敏感(容易感觉自尊受伤,容易妒火),其内心深处是自卑、害怕被否定,恨别人跟自己作对,这样的脆弱心,很难容忍差异。所以学会生气的根本办法,是修善性格,提升自己对挫败的承受力,对自己或他人过错的包容力。
内在目标一个人当他有愿意付出时间与力量的事可做时,他是没有闲情生气的。客观地说,平时令人生气的事,在有丰富生活内容的人那里,充其量只是牙齿磕碰了一下舌头。同理,一个人若是内在空虚,缺乏有价值的目标追求,则会把关注点放在纠别人的错,妒别人的长,生气的机会自然很多。所以,学会生气的出路之一,是寻求自己的兴趣。
人活得痛苦,常常是气由心生。你若学会了生气,那你也拥有了抚慰痛苦的技能。朋友们,请学会生气。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难免会遇到各种烦心事,如何及时将这些烦人的情绪化解掉?下面的方法也许值得借鉴。
心烦化解法将各种烦心事,按事的大小,写在生活日记上,理成“心烦清单”。之后,先从烦心小事逐项化解,化解后用笔将烦心事划去。而这些小烦心事的化解,对化解其他烦心事也带来了信心。到最后,清单上的烦心事也就消失了。
情趣添乐法人被坏情绪注满后,那快乐肯定很少,甚至消失,这时人就要制造情趣将快乐找回。每当一有郁闷之气,我常会把积存的各种美丽图案拿出来,再用这些图,自己亲手制作温馨卡并题上名,然后寄给朋友们。在制作这些卡片时,心差不多宁静下来了,而当收到朋友们的暖暖谢意时,心也被注入了丝丝快乐。
美景追忆法当被某件事激怒后,就先让自己静静坐下来:有时会看看丈夫那帅气的照片,边看边回忆起和他走过的以往岁月;有时我还会拿出和朋友举办的心情聚会相片,这些图照记录着我们一起交流心情的美好时光……
自嘲取乐法当出现心理失衡或受挫时,就给自己来点自嘲自我安慰。在自嘲中,虚荣心会消失,醒悟会收获,明理会自建。
第四篇:修身养性
古人常常谈论“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指的是培养性格,涵养性情。如今较为普遍的情形是,人们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培养孩子,更为注重的是知识的汲取,而对性格的培养关注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一生的道路顺利与否,能达到多高的人生目标,性格、性情和脾气甚至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有更大的影响。古人谈论“修身养性”,就是与“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应该说,无论什么时候,“修身养性”都是人生的重要课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性格指人在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所谓“修身养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锻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在古人心目中,修身养性要达到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遇事沉着冷静,头脑清醒;二是与人相处宽容大度,有礼有节,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历来很受推崇。例如《晋书·谢安列传》记述了东晋政治家谢安的许多事迹,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记述品评士大夫的言行,说到谢安时,选择了两则著名的故事。一次,谢安与人下棋,他的侄儿谢玄领军在淝水前线与敌人激战,捷报送到谢安手中,他看后沉默不语,接着下棋。人们急切地询问前线的消息,他说了句“小儿辈大破贼”,“神色举止,不异于常”。另一次,他与友人泛游海上,突然风起浪涌,众人一阵慌乱,喊叫着要回去,而他神情怡然,仍在吟诗。后来风浪更大了,人们乱成一团,谢安面不改色,说:“该回去了吧?”他控制情绪的能力,令人吃惊。人们看重这种性格,当然不仅仅因为它与众不同,而是因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活动中,需要临乱不惊的人。沉着才善于应变,这种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凝聚力和组织作用是超出一般人的。作者评论谢安说:“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即是以小见大,说明了这个道理。
这种涵养还表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郗超一直与谢玄不和。当苻坚的军队打来,危及国家时,朝廷打算派谢玄出征,有不少人反对;而郗超极力举荐谢玄,因为他了解谢玄,认为谢玄有能力和才干担此重任,能够马到成功,建立功勋。当时人们都赞赏郗超的远见和大度,既叹服他的“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这种大度也与大局利益相关。
沉着冷静,宽容大度都是以明道理、识大义为前提的。有足够的见识才会有开阔的胸襟,才能有充分的耐心和勇气面对多变的世事。有人会问,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吧?能改变吗?事实证明,性格可以培养,心理素质可以锻炼提高。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上个世纪初就说过:“给我一个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教育成任何要求的成人。”可见,人的可塑性很大。也许,每个人成功的经验不同,但只要牢记性格砺炼是人生的重要一课,总会或多或少地获益。
你好!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特别强调一个“静”字、一个“忍”字。如,诸葛亮即有“非静无以成学”、“宁静致远”等,而曾国藩就非常推崇“忍”的功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人的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就是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而要“修”要“养”,就首先要能“静”能“忍”,否则,心浮气燥,如何修得下去,养得起来?
所以,古人说:“躁心浮气,浅衷狭量,此八字是进德者之大忌也。去此八字,只用得一字,曰主静。”“万事忍为上”等等。足见“静”、“忍”的重要。愿你=====淡泊明智,宁静志远。
第五篇:修身养性
礼仪的学习在孩子的一生当中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希望家长们能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长远的一个好处。像书法、古琴和国学经典,都是我们的国粹,而且在我们国人的身上是应该具备的。” 对于杨老师的观点,幸福街道的唐明达书记也同样表示赞同。“我们之所以每逢假期都组织国学讲堂,就是希望借此培养孩子们爱同学、爱老师、爱母亲、爱祖国的高尚情感,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报恩,做到知行合一,以此来进一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烟台居住了十年,最终决定发扬传统文化的爱华国学馆馆长李荣告诉记者,她创办国学馆的初衷,是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并培养好的品德。“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很多,我们主要是宣传‘孝道’。让孩子们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修身养性、自我提升礼仪的学习在孩子的一生当中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希望家长们能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长远的一个好处。像书法、古琴和国学经典,都是我们的国粹,而且在我们国人的身上是应该具备的。” 对于杨老师的观点,幸福街道的唐明达书记也同样表示赞同。“我们之所以每逢假期都组织国学讲堂,就是希望借此培养孩子们爱同学、爱老师、爱母亲、爱祖国的高尚情感,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报恩,做到知行合一,以此来进一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烟台居住了十年,最终决定发扬传统文化的爱华国学馆馆长李荣告诉记者,她创办国学馆的初衷,是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并培养好的品德。“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很多,我们主要是宣传‘孝道’。让孩子们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