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建设公共政府的认识
对“公共政府”这个新事物,我并不陌生。从去年七月份我上班开始,就在不同的场合听到、看到有关“公共政府建设”的报告、材料;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关于“公共政府”的讨论。从这些讨论中,我了解到:公共政府就是人民政府,建设公共政府,核心是政府的透明、高效和职业化,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对有关“公共政府”的报告、材料的学习,我认为,“公共政府建设”与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结合我国整体国力不强的国情,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想。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改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约束、地区发展水平差异等问题,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重要思想,明确了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进行奋斗的指导思想。建设公共政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设公共政府,是服务于“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要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积极参与透明、高效、职业化的公共政府建设。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公务员,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周围的同事共同进步,创造性地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要以一个新时期公务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等。联系到我自己的工作,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努力提高政治素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区七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个人的政治立场,树立大局意识,保持个人思想与中央、市、区的会议精神相统一,努力正确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深入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第二,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学习老同志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学习老同志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我身边,有很多老同志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水准都让我钦佩,他们都是我的学习榜样。第三,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不“挑肥拣瘦”,服从组织安排,做好份内的工作。比如说,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们科室经常要牵头召开一些会议。会议的准备工作,除了写会上用的材料以外,还要事先拟定会议议程、确定与会单位,然后通知与会单位上报材料、发会议通知、准备签到单等等,事无巨细,都要我们科室完成。每次开会,我们科室的全体成员都能够暂时抛开手中的其他工作,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从而顺利地举办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这些工作很琐碎,但又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安排,如果有一位同志对工作安排挑三拣四的话,我们的工作都不可能完成得这么顺利。我们科室的老同志,都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我要学习他们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办任务的良好工作态度,并以此激励着自己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前在交大读书的时候,时间比较自由,上班以后,由于工作纪律约束的缘故,上班不能迟到。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有经验,上班时总是匆匆忙忙的,每次时间快不够的时候,就闯红灯。后来,在一次组织生活上,我听到主任说,公务员更应当自觉遵守“七不规范”,遵守交通规则,要为城市精神和精神面貌作力所能及的贡献。现在,我早上早起了十分钟,上班的时间就宽裕了不少,也不用急冲冲地赶着上班了。我认为,人生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你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上,相反,平凡之中更能体现伟大。昨天,在团支部的组织下,我参观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渔阳里。在渔阳里,我看到雷锋、张海迪等新中国的青年,他们都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他们的事迹却又是那么地感人,那么真实。这些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折射出了新时期革命青年的模范形象。他们做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些事情太小了,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去做。对此,我的体会是:不以事小而不为之。在工作中,要从小事做起,勤勤恳恳地认真完成每一件工作,提高我的能力,提高我的办事效率和职业化水平,把我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工作要求结合起来,为公共政府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摘要:根据新闻报道,目前中国GDP已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以前的粗放型转变为现在的集约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体现在很多方面,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中国农村的经济模式,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原来落后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一个时尚的新名词。本次实践活动我们走进十家子,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来感受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新农村、科学发展、十家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历史上曾一度领先于世界各国,但在近代,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一度落后并处于挨打的境地。虽然今天的中国经过自身的改革和对外的开放慢慢恢复以往的生机,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环境破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粗放等。这些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 的提出无疑帮我们指明了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的农村长久以来似乎就是贫穷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今天改变农村旧貌已经是刻不容缓。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成为发展的新思路。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农村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奔赴十家子镇。宽阔的马路。。。。和谐是村子给我的第一印象。体会到了风采。
在十家子我们体会到了国家首批级旅游区。。。。玛瑙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当地的环保委员会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一个小小的村庄却拥有至高权力的环保委员会,对于任何一个**村环境的投资项目,环保委员会都有一票否决权,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这得益于他们始终注意生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之路走的十分坚实而长远。
。。村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楷模值得各地学习,而中国农村的发展最能体现中国科学发展经济的形式,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旨在透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式调查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村致富的重要关键点是发展了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点也在于此,然而这一点在目前我国农村是不足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国农村发展的呢?耕地少,肥力差;小规模分散经营;农业灌溉条件差;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机械化差;农业适用技术推广难;农业物资供应难;农民素质差;劳动力素质低;
从自身实际出发,致力于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注意效益农业、科技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操作、科技化生产、社会化服务,集生产、科研、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的效益提高、功能拓展,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而像。。村这样的农村在我国毕竟是在少数,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不仅是城市之间就是同个城市的不同乡镇都有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必须要我们注意的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给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扶贫开发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加大资金和项目扶持;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和医疗条件;加大农村道路、农田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新农村的建设从提出到现在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但是大家对于这一政策的感觉是落实不够,口号太多,可见在建设新农村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村作为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新农村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周边乃至全国的乡村共同致富,我们关注新农村,关注科学发展认为可以将。。村的发展形势作为一种模式,在一些与与。。村差不多的地方推广。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很关注如何发展新农村,如何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我们将自己完完全全地投入到这一次实践调查中去,最大程度地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力,执行力,一定程度上,我们知道。。村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新农村的发展状况,但我们也发现,在发展过程中,善于把握机遇顺应把握机遇,顺应历史发展,永远是新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村发展历程给了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很好的发展模式,从产业模式和发展思路上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小组通过本次实践认为从下面五个方面可以推进加快我国经济向科学发展转变。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2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3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加强环境资源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与政策环境,从前中国农村以粗放型经济为主,而以转变为今天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转变将科学发展转体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本次实践我们走进。,感受新农村,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震撼与我国农村的全新面貌,震撼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实践。今后我们将一直关注我国新农村的发展,更希望将来的我们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三篇:公共服务型政府对和谐社区建设的行政推力研究
公共服务型政府对和谐社区建设行政推力问题探析
摘要:和谐社区的构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必要环节,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保障,更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立足抚顺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通过对抚顺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部分社区的调研,分析了服务型政府在推动和谐社区构建中的作用,政府推动社区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以促进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增进政府对和谐社区建设的行政推力。
关键词:公共服务
和谐
政府
社区
行政推力
社区是最基本的城市单元,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所承担的管理事务,涉及到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就业、住房等诸多社会现实问题。社区就是一个社会的浓缩版,其和谐稳定关系到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人民生活的长治久安。因此,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建立健全政府的服务意识,合理运用政府的行政权力,切实完善政府对社区的主导作用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责与职能所在。
一、政府在和谐社区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科学发展观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和谐社区的概念来自于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要使“社会更加和谐”。2005年2月19日,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把“和谐社会”的特征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5年8月份,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和谐示范社区的基本标准: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详和。
作为最具权威性的社会组织,政府在和谐社区的构建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社区规划建设的作用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一方面,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和精神,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为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一个宏观上的指导与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本地社区发展建设以及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方案,以便切实解决社区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难题。2002年,抚顺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的若干规定》,对我市社区建设做出总体规定,并且结合我市实际,建立社区工作协调办公室,逐步在我市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以维护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合法权益。
2.调动群众、协调利益的作用
政府运用合理的手段与途径宣传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知识,创造有利于社区建设的舆论氛围,培养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提升社会公众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使群众心系社区,将社区的发展建设视为己任,使“社区是我家,人人都爱它”的观念深入到百姓心里,积极投身到社区建设的活动中去,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热忱与力量。另外,在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个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工作,科学处理社区内各群体、各组织、各居民之间的矛盾问题、利益关系,使社区在不断发展建设处于稳定和谐的环境中,以稳定保证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
3. 组织管理、监督工作的作用
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建设组织体系,为社区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组织保障。为便于社区管理,按照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全市各社区在社区内成立居民组,推选出楼长,建立起严密的组织网络,对社区内部进行分块管理。同时,政府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把社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并经常开展督促和检查;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社区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差行为进行监督,对已出现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惩治。(例证)
4. 供给公共资源与服务的作用
作为公共财政的支配主体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政府应该充分运用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事业,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办社区服务项目,为社区的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资助、经济援助等帮扶项目,以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市委市政府(为社区建设提供财政支持数额)为解决望花古城棚改社区装修难问题,有关领导上门拜访困难居民家庭、了解情况,专门派工作人员为古城社区内4个楼的89户居民进行装修,使这89户居民解决了没钱装修的窘境,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照顾。
二、政府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全市各级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意识到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
1. 社区管理行政化问题突出
在社区建设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而不是主角,指导而不能代替和干涉。当前,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工作重心不断下移,社区管理行政化问题也日益突出。首先,职能定位不明确,社区承担政府职能过多。目前社区办理的100多项工作任务中,绝大多数都是政府交办的,如计划生育、人口普查、社会保障、就业安置等等。而社区本身又面临工作人员紧张,业务不熟练等困难,这无疑会加重社区工作压力,造成本末倒置的情况,使得真正关系到社区居民利益的问题无从解决,社区的本质工作无从做起。
其次,部门关系未理顺,管理机制行政化突出。目前,社区与政府、街道的关系尚未理顺,部分政府部门和街道在理念上仍旧将社区看作是政府机关或是街道的下属机构,习惯于运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对社区事务进行干涉,这种政府式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使得社区管理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削弱了社区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
第三,社区居民自主意识与自治能力不足。表现在社区内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主体意识不强,居民更多是被动参加社区活动,而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的动力与活力,居民自治能力有待提高。
2. 社区建设财政投入不足
为加快和谐社区建设,市政府对社区建设非常重视,不断加大对社区的财政投入,但与当前和谐社区建设实际需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和谐社区建设经费的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和三产收入。其中财政拨款是中流砥柱,而现在这部分经费主要由街道办事处控制,社区居委会基本没有独立的财权,各项工作都受制于街道办事处,难以适应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大部分社区自身筹集资金能力非常有限,没有合理有效的资金来源,社区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社区建设捉襟见肘,不仅钳制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还影响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财政投入不平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政府对于新建社区的财政投入力度比较大,如新建的望花北厚、古城等社区,基础设施、办公设施比较齐全完备,但是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不达标,基础设施陈旧、办公设施落后,有的社区甚至连基本的办公场所都需要临时租用。社区发展不平衡有悖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悖于和谐社区建设初衷,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区的构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典型社区、局部社区,而应该将这种和谐建设惠及到每个社区,每个居民。
3.服务社区的责任意识不到位
政府对社区的服务内涵主要体现为三个层次:一是以维持人们生存条件为目标的“救助型”服务;二是以维持人们基本生活水平为目标的“保障性”服务;三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精神性”服务。目前,前两种服务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与关注,针对部分生活水平低下、经济条件落后的社区及社区居民,各级政府组织体察民情、深入调研、上门拜访、多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救助和帮扶,成效显著,效果良好。而第三种“精神性”服务可以说是新时期大部分社区居民的迫切需求,但却是政府工作最为忽视的地方。总体表现。当前,许多社区实行物业化管理,但是物业公司管理不负责,不到位的问题日趋明显,物业公司与居民矛盾也是日渐突出。面对此种情况,单靠社区之力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履行服务职能。而不能对物业公司听之任之,协调好社区、物业以及居民的责任与义务,承担自己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与合理需求,是政府不能回避的一项重要职能。
三、增进政府对和谐社区建设行政推力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当前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能否尽快找到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市和谐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本课题着重从理论层面上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路径及措施建议。
1. 完善管理机制,增强社区自主意识
解决社区管理“行政化”问题,理顺政府部门、街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部门职能,推进社区自主管理进程。一是理顺市、区、街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社区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街道的下属机构。因此要着力理顺市、区、街道的管理职能,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逐步扩大街道的管理权限,逐步明确市与区、区与街道之间、条与块之间职责与事权的划分,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二是明确政府部门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中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协调关系、合理监督等作用。改变政府的工作方式与作风,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规划上予以指导,在投入上予以倾斜,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保证社区工作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法处理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三是推进社区自主管理进程。社区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民主自治是未来社区发展建设主流方向。要加强社区自主管理,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居民自主参与意识、维权意识、民主意识,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监督体制,使社区更贴近居民、更贴近百姓,真正成为为居民利益着想、为居民权益服务的组织。
2. 加大财政投入,巩固社区物质保障
.要加快和谐社区建设,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起长效资金投入机制,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首先,明确财政支持的重点,加强经费投入力度。加大非营利性服务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如:老年人活动中心、职业中介机构、防疫、计生等场地、房屋、办公设备等各种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政府财政还应对社区服务以及非营利性服务项目的部门和人员经费实施适度支持。一是社区工作人员的补助。二是对社区内从事具有服务项目的非营利组织的人员经费补助,主要包括卫生、防疫、计生、治安、环卫、社保、文体、基础服务中心等部门。三是对于有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项目,如卫生院、计生等设备购置,可以采取财政定项补助的办法予以扶持。要根据社区实际需求,合理分配救助帮扶资金,提高设施利用率,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其次,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兼顾公平公正。建立健全法制规章制度,合理监督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因地制宜,兼顾公平。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意见》确保每个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分别达到1000平方米、400平方米以上,社区办公用房达400平米以上等标准。避免资金投入不平衡、不合理造成的社区发展建设不平衡,使每个社区、每个居民都能依法合理享受到应有的公共资源、公共福利及公共服务。
3. 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政府服务职能
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职能作用十分显著,特别是对于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在如何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合理处理物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必须根据准公共产品行业的规律和特点,确立相应的政府职能边界,采取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方式,方能为社会提供合格而经济的物业管理服务。一是加强法制建设。通过专项立法, 来对物业管理中的责、权、利关系进行明确,使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知道自己在物业管理中所处的地位、所具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从而使整个物业管理过程有法可依,同时, 也有利于双方更好地保护权利和履行义务;二是完善物业管理制度,提高政府对物业的系统化管理程度,加强对物业管理相关主体的引导。三是建立社区物业管理考评体制,加强管理与监督。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对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对工作情况实行定期调查,完善区政府、街道、社区三级考核机制。政府在物业管理中,应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保障法律规范体系的完善,保证物业管理行业市场的自由竞争,积极履行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监督、协调和引导职能,与广大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一同构建和谐的居住环境。
总之,社区是最基层的城市单元,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社区的和谐是城市和谐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保障。服务型政府与社区建设的互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否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调动政府自身优势、履行责任义务、转变政府职能、发挥主导作用是协调政府工作与社区建设的关键,也是加快和谐社会进程的根本保证。
第四篇: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
陶学荣黄元龙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政府在市场化背景下必须实现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它强调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参与为服务形式,以合作协调为服务基础,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服务导向。
1、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迫使我国政府必须转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加剧,西方各国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本国政府效率,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原来以官僚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正逐渐被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取代。“公共管理归根到底是服务的性质,政府或公务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哪个国家政府服务意识强、服务成本低、服务方式好、服务效率高,就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正面临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必然要求有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我国过去实行的是管制型政府模式,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表现为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色,致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严重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其管理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为社会提供市场不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定公平的市场“游戏规则”并加以监管,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从过去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确实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3、中国加入WTO,也呼吁政府必须尽快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WTO的一整套规则主要是用来约束政府的,或者是通过政府来约束企业的。因此,入世后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的挑战,政府必须尽快从原来的生产者角色中退出来,还权于市场、社会和企业。按照WTO规则并恪守我国政府所作的承诺,全面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府措施,努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行政环境。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和法制化。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各地方相应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实行一战式办公,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完善行政问责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1、现代公共服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我国行政管理思想深深植根于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意识之中,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拥有无限权力,“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极其普遍,官本位思想严重,把公共行政当作是直接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忽视了其服务性作用和导向性作用。政府和公务员行为缺乏制约与监督,从而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公共权力寻租、行政决策缺乏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现象的产生,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与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2、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政府服务意识淡薄,“管”字当头,认为管理就是控制,控制就是审批,一些政府部门仍习惯于审批盖章、决策处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没有成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为社会提供真正服务。在管理方式上,仍习惯使用直线手段、行政手段,不擅长使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管理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还没有根除,“该管的无人管,不该管的多头管”,对部门利益有利的大家争着管,不利的大家互相推诿扯皮。
3、支撑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件不够完善 支撑服务型政府的第一个制度构件是法治政府。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它要求政府的活动必须限定在法定的范围内,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强调依法行政。第二个制度构件是民主政府。民说不是政府慷慨的恩赐,而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所固有的权力。第三个制度构件是责任政府。它意味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自己决策和行为的后果要承担应有的责任。第四个制度构件是阳光政府。政府的职能、权力、政府以及办事程序如同鱼缸里的鱼,是透明的、公开的,公民拥有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公务员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服务型政府的最终建成,需要一支观念新、本领硬、作风实的公务员队伍。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现有素质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有的公务员作风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有的专走“上层路线”,“不怕群众意见大,就怕领导印象差”;有的把国家、人民给予的权力当成特权,以权谋私,独断专行,吃、拿、卡、要,对自己或小集团有利的事大开绿灯,对自己没利的就推诿或置若罔闻,推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行为上腐化堕落等。这些行为都给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
服务型政府突出“以民为本”、“以社会为本”,它彻底摈弃了“官本位”、“政府本位”、“以政府权力为本位”的观念,确立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动满足公众的需求。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严重失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树立良好公信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就必须从理念上破除“官本位”意识,树立“民本位”思想,强化以民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要下大力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服务伦理教育,培养公务员自律能力、主动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和公仆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意识转变,力求作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其次是强调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公民权利,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要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加快行政程序立法,规范行政权力,增加政府行为过程的透明度,使行政过程发生在法律和人民的密切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服务
型政府建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2、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管理就是服务”,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小政府、大服务”、廉洁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规制,扩大公民和社会的参与程度,向地方实行更多地分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优势,增强各级政府的回应性、自主性和灵活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审批项目和程序过多过杂,甚至乱收费、乱罚款、同市场经济要求以及WTO规则是背道而驰的,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次《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要求政府必须规范审批行为,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废止或取消,对于非政府审批不可的要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这将大大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
3、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
我国政府过去把公共事务的处理和信息的公开往往看作是内部秘密。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结果造成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滥用职权,行政执行随意性强且缺乏监督。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化,是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离开了知情权,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就是一句空话。政务公开是实现决策民主和依法行的必然要求,它包括办事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适用法规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目前,要抓紧建立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凡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衽开放式管理,接受社会监督,为建立“阳光政府”、廉洁透明政府提供制度保证。
4、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即电子化政府)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促进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政府层级,简化办事流程,实现“大社会,小政府”的格局,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此外它还可以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提高政府的反映能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参与,实现开放政府。中央提出,我们的政府要由传统的政府向电子政府转变,真正建立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理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全新的人民政府体系。
5、改进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尽快废止以GDP为取向的业绩评价体系,纠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整合现行考核办法,建立社会性评价机制,确立多重必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目标管理(MBO)、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手段进行绩效管理,吸纳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参与评议和考核,对公共服务型政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奖优罚劣,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科学的行政问责制。阿克顿勋爵曾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必须使政府权力始终处于公民的监督与控制之下。责任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之一,它强调政府对其履行的义务承担责任并不得拥有其义务范围之外的权力,对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失职的必须追究相关政府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责任。建设一个负责的、讲诚信的、有公信力的政府,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为民负责,多办实事,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6、探索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
公共财政是保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有效进行公共服务,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危机、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安排。当前国有资产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各国籍此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国财政资金过多投资国有企业、基础领域和竞争必行业,而在解决就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公共事业方面投入过少。因此要下决心改革这种投资型财政体制,并通过逐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和现代金融制度。政府要逐步从竞争性行业抽身出来,把公共资源的力量转到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上来。要改变对现存国有企业的投资软约束,避免国家直接向竞争性领域进行增量投资,消除金融业的行政垄断,增强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各类基础领域。
7、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公共管理改革的一大趋势是公共部门向市场化发展,即将公共活动转入私人部门的趋势,它通过各种民营化包括合同外包的形式发生。随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应当是企业,政府不应再充当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而应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来解决政府从市场的退出通道。社会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市场经济中沟通政府与经济主体,在二者中起联接作用的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工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官办色彩浓厚,发展不平衡,过滥与过少现象并存,行为不规范等。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为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社会中介的综合管理和社会监督,完善其法制化建设,保证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协调发展。———以建设有限有效政府为目标,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政府的目标应从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政府职能从以经济管理为主转向经济社会的全面管理,政府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要组织和保障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的职能应主要限定在制定规则和监督规则的执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优化公共秩序等公共领域。———实现政府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法定化。深圳市提出的“九个法定化”是通向有限与有效政府的有效措施,特别是职能、机构和编制法定化、行政程序法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应当下大力气加以推进和落实。政府职能必须通过法律程序予以确定,政府机构的设立、撤销或合并以及人员编制的增减,须由人大经法定程序审批。政府职能的行使须接受立法机关和社会监督,政府权力和规模超出法定界限时立法机关应及时予以纠正。———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市委三届八次会议提出,要“在重视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把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良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同时,要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机制。———加快培育社会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打破传统体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建立“大社会”管理体制。应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改组成社会组织;消除社会组织发育的体制障碍,实现现有社会组织从行政化、权力化向市场化、民间化、社会化转变。研究制定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规范,建立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形成社会各界参与和监督、高度透明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严密规范的监督体系。以决策和执行等环节作为权力监督的重点,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按照效率和权力制约原则,科学配置党政部门的权力,调整部门职能分工,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完善权力之间的监督制约关系,建立有效制衡的权力结构。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绩效审计,切实把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各界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合力。
第五篇:论对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论对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摘要公关关系的处理牵扯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水平,一个组织不光要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政策还要有处理公关关系这种软实力,要采取树立和强化公共关系意识、设立合理的公共关系机构、实行政务公开,加大传播力度、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危机公关机制的建设等一系列方式强化政府公关能力。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措施认识
政府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组织,政府在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同时也会面对各种公关难题,如果公关处理得好则国泰民安,如果处理失当将使政府失去民心,旦夕存亡。所以在研究政府的公共关系是复杂而重要的。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处理公共关系时不乏有像处理汶川地震时的正确公关模式也有像处理山西假疫苗时的错误公关案例。可以想到的还有像华南虎事件,温州动车事件,幼儿园校车事件,甚至是在国际上关于棘手的叙利亚问题、南海争端问题等等。这些都牵扯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水平,一个组织不光要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政策还要有处理公关关系这种软实力。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政府在处理公共关系中得一些重要措施。
(一)政府要树立和强化公共关系意识。作为公务人员要转变观念,不断强化公共关系意识,提高自身的公共形象。应以自己的行动来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本质。加强公务员的素质教育,使公务员能够做到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排忧解难。
(二)要设立合理的公共关系机构。在政府机构中设置统一的政府公共关系机构,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要注意精简机构排除冗官冗员,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上级领导要积极配合公共关系机构的建设。
(三)实行政务公开,加大传播力度。这是新时代政府机构实行转型的关键措施。实行政务公开才能取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实行政务公开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以保证政府信息来源的畅通;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设立政府公告栏;借助大众传媒,把政府的大政方针、计划方案等告知公众。
(四)政府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政府需要对公众的意见有所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和措施。可以发挥人民参政、议政和政策咨询的作用。
(五)加强危机公关机制的建设。当政府处于危机之中时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征求各方意见不可擅自妄为。危机管理的最佳途径是优化程序性决策从而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长治久安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公共治理结构的优化。
政府的公关处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长远的过程,总之要坚持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心系民众,眼观六路是政府稳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