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网络条件下社会舆情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网络条件下社会舆情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前言:
实践时间:2012年1月—2月
实践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实践主题: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论的特点、现状、利与弊以及市民对社会舆情观点和政府部门、检查机关应如何应对。
实践参与者:谈亚建
现将此次社会实践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上网搜索资料查阅书籍
让路人做调查报告
二、调查资料
据第25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稳居世界第一位。网民规模的持续不断扩大、所占绝对的比重都意味着网络舆情与传统媒体下的社会舆论诸多不同。从“开房局长”到郭美美事件,从小悦悦到天价名片,微博俨然成为新时代的另大网络媒体。微博传播的各种“真相”以每秒数百数千的传递,一层层的接力,从而形成一个社会热点。在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能瞬间点燃网络群体效应的多重作用之下,许多社会事件通过微博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微博日益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此外,收入分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众多问题也屡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舆情热点。
三、调查结果:
(一)社会主流舆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这种成熟和理性,不仅表现在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倡导的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广泛支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充分肯定,而且表现在民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加关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监督,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从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体现着民众的广泛参与、积极支持和努力推动。与此同时,在民众中也不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对存在的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深刻认识。比如,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被西方媒体谓之“里程碑式的超越”,在我国国内却没有引发民众太多的欣喜,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很低、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过于沉重等普遍认识,显示出民众的务实与理性。
(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强烈
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
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此外,收入分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众多问题也屡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舆情热点。
(三)、微博传播和网民围观越来越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互联网对于舆情热点的形成发展过程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博的迅猛崛起更加强化了这种作用。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使用便捷等方面的优势加上其巨大的用户数量,使得微博快速发展,成为网络舆情生成平台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网络舆情格局的力量对比。在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能瞬间点燃网络群体效应的多重作用之下,许多社会事件通过微博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微博日益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四)、舆情热点的频发易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关系调处难度加大
较之以往,最近一段时间,尽管群体性冲突事件有所减少,但舆情热点仍呈现高发频发的态势,不仅分布的地区、分布的领域更加广泛,而且由一般性社会事件转变为舆情热点事件更加容易。当前的热点事件一般涉及官民关系、警民关系、贫富关系、医患关系、城乡关系、劳资关系等。舆情热点的频发易发,一方面与民众维权意识增强、舆情表达更加便捷、媒体社会监督意识提高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日趋复杂化、尖锐化,社会成员之间的非理性情绪和心理加重,社会关系的紧张程度和调处难度加大。
四、经验体会
网络舆情的快捷性与丰富性对传统的舆论监督与管理体制冲击很大。如果网络舆情事件处置不当,缺乏有效应对技术手段及网络舆情专业素养,极易造成网络舆情工作的滞后与被动,影响政府机关社会形象,影响政府权威和公信力,进而破坏政治生活秩序,并对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严重威胁。网络宣传是把双刃剑,加以正确引导会迅速扩大正面影响,反之,不加以引导,任其自由发展往往会夸大或歪曲事实,从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危急的网络舆情。
五、理性思考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无论在第一消息源的比重方面,还是在有影响的独立言论数量方面,都大幅度上升。而传统媒体以组织和个体的双重力量,深入热点话题,通过议程设置和媒体互动,充分发挥其权威性、专业性优势,积极成为社会舆论引领者。在信息科技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呼应进一步强化,社会舆情热点几乎都是在这种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在最近的舆情热点事件中,有些是直接由传统媒体最先报道,继而引起网络热议的事件,但更多的是源于网络的言论或爆料,在传统媒体介入以后逐渐上升为社会焦点。新老媒体正是通过广泛的沟通和融合,通过相互呼应所产生的巨大传播效果,对社会舆情热点的生成和舆论格局的走向产生直接而有力的推动作用。
微博对网络舆情热点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它拓展了热点事件的信息源头,更主要的是它大大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进程。微博实时、持续的移动传播方式,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传播机制,使得事件的广而告之与舆情的酝酿、传递过程几乎是同时启动,信息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事实性的信息,人们的意见、情绪甚至谣言等通过转发或评论等方式也随之得以传播,在信息传播达到一定规模后,舆情热点也随之形成。可以预见,快速发展的微博平台对未来的网络舆情也必将产生更加广泛、更加深远的影响。在目前各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加剧的情况下,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官员的道德修养和工作作风,更加受到民众的关注,一些违背民众利益、伤害民众感情的态度和行为,常常会引起民众强烈的反感,进而形成舆情热点。少数基层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严重缺失,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拥有权力的傲慢和对民众利益的漠视,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形成巨大反差,必然会引起舆情的强力反应。
六、问题和建议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
(一)思想宣传类门户网站的建立
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要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舆情、应对舆
情是个别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别力。要勤观察,善思考,把握发展趋势。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反映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移送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突出抓好各级门户网站绿色通道的建设。把宣传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二)舆情工作部门的建立
针对错假信息,虚假谣言与报道等情况,应当给予正面引导,首先设立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组织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和疑问解答。其次,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此外,有条件的可建立一支顾问队伍。顾问可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能够为做好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三)设立舆情应急预警系统。
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网络舆情分为特大(I级)、重大(Π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具体区分为红、黄、橙、蓝“四色预警”,第一时间上报有针对性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持。
参考文献:
1《红旗文稿》网络版作者:叶国平2010年
2《新形势下应对舆论媒体的思考与研究》 作者:沈月芬,2008年
学院:电信学院
班级:09东电子
姓名:谈亚建
学号09812117
第二篇:关于网络条件下社会舆情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网络条件下社会舆情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实践时间:2012年1月—2月 实践地点:
实践主题: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论的特点、现状以及政府部门、检查机关应以何
种方式面对社会舆情
实践参与者:
现将此次社会实践的有关调查结果与个人认识陈列如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已成为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毕节地区政府舆情监控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与现状
(一)特点
据第25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稳居世界第一位。网民规模的持续不断扩大、所占绝对的比重都意味着网络舆情与传统媒体下的社会舆论诸多不同。
1.微博传播和网民围观越来越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1] 从“开房局长”到郭美美事件,从小悦悦到天价名片,微博俨然成为新时代的另大网络媒体。微博传播的各种“真相”以每秒数百数千的传递,一层层的接力,从而形成一个社会热点。在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能瞬间点燃网络群体效应的多重作用之下,许多社会事件通过微博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微博日益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2.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强烈
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此外,收入分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众多问题也屡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舆情热点。
(二)现状
2011年,《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关于“网络监督”的网上问卷调查也显示,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全国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
当前,无论是交通、能源、工业、生态、旅游、农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问题,还是民生问题,无论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是网民对重要部署、重大决策、突发事件的思想反映,经由网络传播,就会立即引起网民关注。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家、地区发展问题;二是涉及政府系统、各级行政管理方面;三是衣食住行、安全等民生问题
二、加强对社会舆论引导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网络舆情的快捷性与丰富性对传统的舆论监督与管理体制冲击很大。如果网络舆情事件处置不当,缺乏有效应对技术手段及网络舆情专业素养,极易造成网络舆情工作的滞后与被动,影响政府机关社会形象,影响政府权威和公信力,进而破坏政治生活秩序,并对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严重威胁。网络宣传是把双刃剑,加以正确引导会迅速扩大正面影响,反之,不加以引导,任其自由发展往往会夸大或歪曲事实,从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危急的网络舆情。[2]
三、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
(一)思想宣传类门户网站的建立
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要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舆情、应对舆情是个别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别力。要勤观察,善思考,把握发展趋势。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反映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移送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突出抓好各级门户网站绿色通道的建设。把宣传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二)舆情工作部门的建立
针对错假信息,虚假谣言与报道等情况,应当给予正面引导,首先设立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组织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和疑问解答。其次,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此外,有条件的可建立一支顾问队伍。顾问可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能够为做好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三)设立舆情应急预警系统。
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网络舆情分为特大(I级)、重大(Π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具体区分为红、黄、橙、蓝“四色预警”,第一时间上报有针对性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持。
参考文献:
[1]《红旗文稿》网络版 2011年8月
[2]《新形势下应对舆论媒体的思考与研究》,沈月芬,2008年
学院:商学院
班级:10人资1W
姓名: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调查与思考
XXX村创新社会管理调查与思考
XX县XX镇XX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近年来,XX村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东风,积极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实现了由散乱向条理的华丽转型,并由此呈现了“村风文明、干群团结、管理民主、全民一心”的“西关现象”。
有
人管钱——民主理财聚人心
XX村有3个村民组XX口人,村民收入相对周边村来说较高。以往,因为财务公开不到位,村务支出由村干部说了算,村民知晓率低,经常产生误解和矛盾。
20XX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从财务入手,加强收支的监督和管理。随后,由全体村民公开投票选出了X名村民代表,组成了理财组。理财组成立后,凡是涉及村务支出的项目,必须经过理财组所有成员签字,再由村委主任签字后方可由会计支取,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如果其中有一人不同意,则该笔费用村财务不予支取。该村还在每月25日的全体村民例会上为每户发放一份该村当月的《现金收支公开表》,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村里有大型工程建设时,首先由理财组召开碰头会,筛选出具有资质的工程队,然后再召开公开投标会,由村民代表、理财组、理事组、老年协会全程监督,遴选出质优价廉的工程队,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节流与开源并重,该村积极拓宽村级收入来源,使村民的分红收入节节攀升。2012年,该村人均分红已达到XXX元,远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思考一:民主理财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开支公开化,增加了村级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群众对农村集体资产运行的满意度,促进了干群关系的和谐稳定,夯实了民主管理的基础。群众对干部由误解变为理解,由怀疑变为信任,大大增强了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有人管事——理事协会省人心
该村以每8户为一组,每组推举3名红白事负责人,组成了理事协会。谁家有红白事,由理事协会选取有资质的餐饮服务队,确定人员分工负责。协会出台了《红白理事章程》,规范了红白事操办的规模、人员安排、坐席要求等。于是,攀比现象减少了,办事成本降低了,矛盾纷争也减少了。章程中规定的“不发烟、限喝酒”一项,更是开启了该村移风易俗的先声。
理事协会还挑起了事务管理、为民调解的重担。在该村的四大市场摊位的管理中,理事协会从约束村民行为、规范商户经营入手,形成了一套管理和服务的机制,使客商留得住、做得好。该村还建立了“村民组—理事组—村委会”的三级村民矛盾调解机制,村民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该村连续五年无人到县、乡上访,维护了全村社会和谐稳定。在理事协会的倡导下,该村先后成立了老年太极拳队、秧歌队、健美操队。设置了村民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彻底改变了业余时间里男的打牌喝酒、女的谝闲话打麻将的旧俗。
思考二:理事协会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生力量。“理事会”的健康运行,有利于村民节俭安全的操办红白事,形成了农村健康文明的办事风尚。而且,它还扮演了帮助村委会管理事务的“参谋”和“助手”角色,为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人解难——改善民生暖人心
该村还从改善民生的大局出发,组织老村干部和有威望的老年人组建了老年协会。老年协会成立后,对老年人各方面都给予了倾斜,在年终分红中,对老年人给予特殊照顾。并举办一年一届的重阳文化节,并在文化节中评选当年的模范孝星,并由村干部为孝星披红戴花、授予牌匾和奖金,而且每两年进行一次“回头看”,保证了尊老爱亲的氛围长期浓厚,彻底解决了农村养老难题。
该村对于资金困难的村民积极予以扶持,解决燃眉之急。村民赵海军个体经营中遇到了资金困难,村干部立即组织村理财组成员商议予以解决,最终赵海军顺利渡过难关。该村还用村级资金为村民代缴新农合、养老金等基本款项,设立道德模范专项奖金,家庭困难村民专门补助金,无地小孩土地补助款等,促进了村里社会风气的净化和整体公平,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民生难题。
思考三:改善民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是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就要真抓实干,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构筑改善民生的工作载体,切实解决养老难、创业难等重大民生难题。()
第四篇:社会创新管理调查与思考
政府转型引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广东省惠州市转变政府职能与社会创新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中央党校第32期中青一班第二支部第二小组课题组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如何创新方法、率先突破,不少地方有不同的探索。广东省惠州市以促进政府转型为着力点,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全面谋划、扎实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一
惠州是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批23个试点单位之一。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以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的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为总目标、总任务,率先提出和实践“人本立市”战略,推动政府转型,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公共职能,打造服务政府。如何发挥政府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治理型转变,打造服务政府,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惠州市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引导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激活了市场主体,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经济是民生的保障,而经济发展需要优质的大项目和相应的大环境。根据优越的港口条件,惠州市坚持“海油搞建设,惠州作保障”服务理念,为促进中海壳牌、中海油等大项目上马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程提供配套服务。目前,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年炼油能力达1200万吨,年产乙烯100万吨,并形成炼化一体化、上中下游配套的石化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领先的石化产业基地。另外,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惠州形成了“两链条三基地”:平板显示产业链、LED产业链、全球最大移动通讯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汽车电子生产基地、广东省清洁能源基地,等等。这些产业效益普遍较好,对地方财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097亿元。第二,以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推进政府管理变革,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惠州市通过连续四轮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削减了74.5%;组建市行政服务中心,55个办事单位进驻,对216
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集中办理,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出台《惠州市企业登记注册审批制度改革方案》,破解企业“注册难”;制定并实施关于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28条”,为企业减、免各种费用3.5亿元。第三,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为重点,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近年来,惠州加大市级财政统筹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完善城乡功能配套;继续实施“双转移”战略,推动龙门、惠东产业转移园建设,并取得新成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和信息畅通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
人民福利优先,打造民生政府。如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政府从经济增长型向民生优先型转变,打造民生政府,是新世纪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惠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围绕建设民生政府,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推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不断提高全市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幸福感和归属感。第一,率先提出“人本立市”发展战略,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2006年底,惠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在全国率先提出“人本立市”战略,市十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人本立市”。惠州市还率先提出打造“民生财政”,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2011年达到63.9%。第二,努力办好民生实事,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围绕实现“户户有就业”,将项目建设与促进居民就业创富结合起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争创省“教育强市”;率先实现医保“三网合一”和全覆盖,全面实施“一村一站一医生一护士奖励一万元”,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每年投放2000多万元,对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所有对象实施免费婚检和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投资400多万元,开发建成全市联网的“儿童免费接种系统”,“健康惠州”建设成效明显。第三,全力促进富民共享,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惠州市围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建设和补贴156家“平价商店”,抑制周边商家物价,每年间接为百姓节约开支6000多万元;推进“村企合作共建新农村”,创新实施“双项目”(对贫困村建设脱贫项目,对贫困户开发致富项目)扶贫法,全市74个省级贫困村和1.23万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19:1缩小为
2.43:1。通过这些措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
创新社会管理,打造高效政府。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进政府从包办社会的全能型向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有限型转变,打造法治政府,是近年来全国开展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惠州市围绕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努力建设小政府、高效政府和大社会、善治社会,初步实现了从管制型向服务与管理并重型转变。第一,探索基层民主自治有效载体,不断拓展群众社团有序政治参与。扎实开展“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完善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机制;率先探索网络问政,举办书记与网友见面会,开通书记微博,创新搭建了“惠民在线论坛”、党政领导信箱等网络问政载体,打造了网络问政“惠州样本”,被评为“中国互联网与社会管理创新城市”;创新基层民主政治实施形式,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四民主工作法”(民主提事、民主决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村(居)民议事规则等基层民主建设品牌。第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积极倡导和推动社会自治,凡是社会可以解决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交给社会;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公益性社会组织,推进政府向其购买服务;重视发挥社区作为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作用,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对每个城市社区每年补贴6万元工作经费。第三,发挥公安、信访、舆论和群众联合协同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开展“东江亮剑”严打整治行动,在报纸开设“„两抢一盗‟警情天天报”专栏,社会保持安定有序,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加强制度防腐,打造廉洁政府。如何加强党和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从保密封闭型向公开透明型转变,打造廉洁政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惠州市围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倡导为民服务、干净干事,在打造廉洁政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第一,增强责任意识,完善约束机制。惠州市围绕提高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水平,着力完善机关干部“三服务” 的约束机制。坚持一年一个主题,先后在全市机关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机关效能建设年”、“狠抓工作落实年”等主题实践活动,成立“机关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服务。第二,扩大群众参与,推进公务公开。积极探索政府接受群众评议工作制度,连续10年开展“万众评公务”活动,率先开办“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以开展党务公开试点工作为契机,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扎实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市政府组成部门从3
5个减少为32个;在全省率先完成公车改革,全市公车数量减少51.4%,公车经费开支总体水平下降22.3%,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第三,强化制度防腐,保持党风纯洁。围绕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制度”惩防腐败体系;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查处各种贪污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2007—2011年,5年共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184件,挽回经济损失1.6亿元。
二
总结惠州近年来以推进政府转型为抓手,扎实推进“科学发展惠民之州”建设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值得借鉴的经验:其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目标导向。惠州自2008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以来,在全省率先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区)党政正职和部门正职目标责任考核;考核体系分为7大类约50个细化指标,不同职责定位对应不同指标要求,并根据形势发展进行动态调整;每年对照指标组织严格考核,达标则发给绿牌,否则给予黄牌警告,获得红牌者则追究相应责任。其二,始终坚持惠民利民的价值导向。惠州以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为总目标总任务,始终坚持发展成果惠民利民,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深入实施“人本立市”战略,坚持“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共乐、民共治”,既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维护了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其三,始终坚持创新创业的改革导向。政府转型归根到底要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惠州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和企业登记注册制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通过实施全民创业五年行动纲要,出台扶持实体经济的优惠措施,设立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的专项扶持资金,充分调动了群众创业创新创造的热情。所有这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群众活力、制度活力,营造了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
惠州的做法启示我们:推进政府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必须重新审视政府治理理念和功能定位,改变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状况,努力实现向提供服务、制定规则的公共服务、民生政府转变。其次要着力构建有效的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使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依法依规运行;破除行政性垄断,消除权力寻租,放开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职能监督和社会监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展民主政治,保障群众在公共事务决策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现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最后应该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转型、发展目的与发展路径、效率与公平等关系,充分认识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认识到发展目的是以人为本,发展路径是依靠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切不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认识到不能片面追求效率,罔顾公平,否则会导致社会动荡,最终也会丧失效率。
第五篇: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市纪委的部署和要求,9月份,我们对近年来我区开展反腐倡廉网络舆论舆情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系统总结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开展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的基本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IPv6地址数大幅增长,进入全球排名三甲。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上反映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欺压百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反映因网络的作用成倍的放大,引发围观,政府如应对不及时,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工作,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营造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区十分重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积极开展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处置和网上舆论引导。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我区不断健全“大宣教”格局,建立了由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组成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信息互通、引导互动、处置互助”的协调机制。二是加强联系,健全舆情对接机制。为积极回应网络民意,我区建立网络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区委宣传部设专职人员时刻关注网络动态,最大限度地占有动态信息,并将收集来的信息编成《咸安区网络舆情专送》,及时送区委、区政府领导阅示。同时,对于反腐倡廉信息,全区纪检监察组织积极与宣传部门、信息中心对接联系,将涉及到反腐倡廉建设的信息提交信访接待中心,对信息的可信度、反腐价值进行甄别考证,对反映属实的,积极开展信访初查,发掘线索,还干部一个清白、群众一个明白。建立网络信息处理沟通机制。及时处理网络举报信息,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查处,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与网友沟通,发布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取得网民理解和支持。近三年来,我区收集各类反腐倡廉舆情信息134条,纪检监察部门初核58条,立案调查12条,党纪处分7人,政纪处分10人。
二是积极回应,健全舆情引导机制。网络是网民参与反腐倡廉的重要工具,其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工具的正确运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网络,学会在网上发声,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积极与网民互动,引导舆论,绝不能把网络舆情视为“洪水猛兽”、一味进行堵截。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及时宣传报道我区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方针、中心工作、重大典型、热点话题、创新成果等,让网络成为传播廉政文化的前沿阵地。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处置、妥善应对涉腐网络舆情,第一时间主动发布权威信息,避免不实消息被恶意炒作。及时纠正错误言论。网上言论纷繁复杂、目的各异,极可能成为少数别有用心者激化矛盾、蛊惑人心的工具。我们积极联合宣传、公安、检察等部门及时揭穿不实信息、纠正错误言论、打击违法犯罪,促进网络健康发展。同时,对中央、省、市、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撰写评论文章,阐明重要意义,进行跟进引导;对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反腐倡廉网络热点问题,组织骨干力量撰写专题文章,释疑解惑,进行主动引导。如:今年中纪委召开后,区纪委宣教室撰写《顶层设计与“灭鼠”》一文,国务院第五次廉政会议召开,又撰写了《“权力”当与“阳光”同在》等网评文章,在咸宁新闻网、天涯博客和《咸宁日报》上发表,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四是源头止谣,健全信息公开机制。“谣言止于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信息日益公开化、行政日益透明化的今天,对于网络舆情采取简单的封、堵、围、盖等做法会越来越失灵,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我区积极加强信息公开工作,争取工作主动,赢得信任支持。突出公开重点。对疑难信访听证、政风行风评议、纠风治乱、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等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工作,加大网络公开力度,健全群众知晓、融入、监督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机制。创新公开方式。尝试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对社会关注的重要信息及时发布、公开。探索建立博客、微博等新载体,加大引导和宣传造势,扩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影响力。落实公开责任。把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触”网、公开信息、接受监督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做到凡是应当公开的权力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促进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倡廉实务中与网民互动。
二、开展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网络舆论大多通过在线聊天、新闻评论、论坛发帖或跟帖,个人博客(微博)或个人签名等途径产生。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包括电脑、IPAD、手机等在内的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理论上,网络空间的每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发布舆情信息,产生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生成途径的多元性,为舆情监测带来困难。同时,网络特有的匿名性、虚拟性特点,使网民敢于表达不同观点,但部分网民也因此暴露出责任意识和法理意识的缺失,网络上出现的人身攻击、谩骂、恶意调侃、谣言等就是具体体现。在一些事件的刺激下,一些网民容易受非理性言论的煽动,缺乏独立的思考、认真的判断和对事实的考究,并导致集体的理性缺失,出现“舆论暴力”和“舆论霸权”。涉及到政治性较强的反腐倡廉领域,就更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正确引导,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因此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责任重大,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区在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困难和问题:
1、个别单位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个别单位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对网民群众参与支持反腐倡廉的诉求估计不足。在信息化条件下,网民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公开要求、参与监督要求越来越强,但一些单位对此认识不够,将舆情信息工作与纪检监察其他业务工作相分离,就办信而办信,就查案而查案,对可能引发的网络热点缺乏足够认识,对网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预判能力。
2、反腐倡廉舆情信息工作投入保障机制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反腐倡廉舆情信息工作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软、硬件方面受到较多制约,表现为“三个缺少”。一是缺少专门机构。从实际来看,目前我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由主要由宣传部门在做,区纪委监察局宣教室、信访室分别协助做了与反腐倡廉有关的部分工作,尽管部门间互相沟通,但是缺少统一部署、统一调配。二是缺少专职人员。我区纪检监察系统没有专门成立信息中心,没有专职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员,工作都是兼职,没有专职人员。三是缺少专项经费。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均是根据舆情工作实际需要,从当年宣教经费中列支。
3、反腐倡廉舆情信息监控的技术和手段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当前,各种论坛、博客、微博客等互动栏目发展迅速,网民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发表意见更多的是通过互动栏目。据统计,近三年来我区收集的134条反腐倡廉舆情信息,主要集中在咸宁吧、咸宁新闻网论坛、新浪微博、东湖社区、天涯杂谈、凤凰论坛等互动栏目。但是目前,政府部门对互动栏目的监控手段还比较落后,对互动栏目的管理和监控仍较为薄弱。此外,目前我区纪检监察系统的舆情监控多依托网络监管部门,尚无自主研发的专门反腐倡廉舆情监控信息系统,舆情信息搜集工作仍然以人工方式在外部搜索引擎搜索,难以实现舆情信息的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
三、开展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的对策和思考
1、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的思想观念。一要增强主动意识。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把握工作主动权,提高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网民、善用网络、善管网站。要直面而不是回避网络舆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关注舆情作为一种常态工作来对待,把正确引导、妥善处置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坦然接受网络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公开透明。二要增强责任意识。要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尽快建立和全面推行责任落实制度,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宣传工作列入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制度反腐建设范畴、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认识不足、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宣传工作体制。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积极争取支持,把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作为党委、政府舆情工作的重要内容,理顺关系,切实加强与宣传、公安等部门以及相关网络媒体的沟通联系,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联席会议,依托相关单位和新闻网站的资源,更加迅速地了解掌握反腐倡廉重大舆情信息和重要网络举报。要抓紧建立反腐倡廉舆情工作部门,组建一支舆情信息员队伍,专门负责全区各单位舆情信息的收集、采写和报送工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本着宜疏不宜堵、宜快不宜迟、宜统不宜分的工作方法,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合作,拓宽掌握网络舆情的渠道,及时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3、依托科技,打造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适应当前世情、党情和国情的发展,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科技,打造一个符合党的反腐倡廉工作需要、符合广大群众新的更高要求、符合网络传播发展规律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有必要进一步创新手段,提高效率,开发专用舆情监控系统。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先行试点开发、使用,以应用为导向的网络舆情预警监测系统。系统以“全面遴选、集成创新、有限目标、重在实用”为指导思想,自动实现与主流网站搜索系统的对接,加强对网评、跟帖、博客等网上反腐舆情的跟踪监控,为纪检监察机关实现科学管理、智能管理、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健全机制,建立一套反应快速、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抓紧建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宣传工作预警处置机制,抓好4个环节:一是及时甄别。对网上反腐倡廉舆情要进行跟进、分类整理,并报送相关领导参阅,对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要按照其性质、涉及范围、影响程度划定等级,提早制定完善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二是线索排查。及时锁定舆情反映的腐败问题,充分挖掘事实明显、情节清晰、细节详尽、可查性强的案件线索,及时流转案件管理部门,提高成案率。三是快速核查。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及时、快速核查其真实性。对于可信度高、可查性强的案件线索类网络舆情,要立即组织人手展开调查,在不泄露案情的前提下,适时向网民通报调查进展,并争取知情网民的配合。调查结束后,对反映属实的舆情,按规定予以通报;对于舆情反映不属实的,用证据消除网民的顾虑,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四是信息公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搭建权威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保证正确信息流通的即时性和常态化,让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事件和工作进展。同时,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管理,对网络新闻、消息从线索提供、初稿采写,到审稿签发、网上发送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确保信息发布、公开工作既顺利进行、健康发展,又无失密、泄密事故发生。
5、夯实基础,建设一支网络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高素质队伍。首先,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逐步建立和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的政策落实、重大部署、重要工作推进和重要案件信息,通过网络择机适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其次,要充实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坚持值班监看网络舆情,及时报送信息,发生重大涉腐舆情时要24小时值班“盯网”,确保能及时发现、报送、处置网上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