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4:5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

第一篇:浅谈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

浅谈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

作者:王义鹏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化,它既具有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共性特征,即涉及人员的广泛性、引发因由的复杂性、处置度的难以把握性、人民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形象地说,群体性事件就是网络舆论的一种素材,而网络舆论则是群体性事件的放大镜。

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对有关群体性事件的报道、评论及相关信息传播,使群体性事件进一步聚集、扩大,从而加大了党政机关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难度。笔者在这里就如何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谈几点看法。

一、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作用。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促进事态真相的揭示,满足最广大群众的信息知情权;二是是传导民意,聚集舆论,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社会监督功能在互联网空间得到更好的实现。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发挥上述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网络组织、策划群体性事件,或围绕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网上炒作,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的一个新动向。一是群体性事件的流言广泛传播,难以实施有效控制,造成处置上的被动局面。二是舆论交流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出现一些超越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言论与信息,严重影响到群体性事件的事态发展。三是在网络环境下,网民群体出

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容易造成过于同质化的圈内舆论,从而使社会失去对他们的控制,进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四是为组织、策划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快捷的方式。

二、目前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存在的问题

1、网络舆论的监管混乱,体制外和体制内不同内容的处理仍属于相对割裂的状态。这主要表现为我国对网络管理的部门呈现多头交叉: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制定各项规定和标准,并对其进行检查;中国邮电电信总局负责建设运行和管理中国公有计算机和互联网;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对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管理;国务院信息产业部负责对互联网信息服务进行监督和管理;国务院新闻办对网络新闻信息进行管理;信息产业部管理网络运营、接入及安全问题;新闻出版署管理网络出版、知识产权;文化部管理网络游戏、网吧;广电总局管理网络音视频和动画。这种多元化的交叉管理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2、网络媒体行业的管理不规范。网络媒体的互动性造成网络媒体本身不能承担全部内容的监督审查职能,这样的缺位会造成内容管理方面的漏洞,网站作为数据信息的拥有者,本身就有义务通过行业自律来保护网民的数据免遭滥用,管理人员如若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不良舆论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删除,将不良信息消除在萌芽状态,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3、网络立法还不健全,贯彻执行力度还不大。目前,我国涉及网络传播的法律、法条与网络传播的普及率和影响力极不相称。这些法条主要存在于刑法之中,且只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制作计算

机病毒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罪等少数几个罪名,事实上,网络生活中不仅存在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存在大量的没有达到犯罪程度的侵权行为和其他一些需要规范的行为,对这些行为如何进行归责,我们还缺少现实的法律依据。

4、行业内针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置方式方法存在问题。目前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置方式主要是:通过设定关键词搜索网络言论,提请有权单位予以删除,严重者清理和关闭论坛。同时,组织人员上网发贴,进行舆论疏导工作,但总体上看效果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一是以技术手段屏蔽信息传播的效果不理想。它实质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技术上的竞赛,完全无法保证谁会取胜。二是网民反映问题的帖子由于言辞过于激烈等原因而过多被封杀,就使网民产生抱怨失望情绪,使本地BBS彻底丧失了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也对本地行政机关产生了影响范围广泛、可信度高的负面影响。三是舆论领袖缺位。“舆论领袖”之所以可能左右论坛的整体观点,在于平时累积人气,在各种问题发表看法所产生的信服力。但在许多的政府网站、重要论坛上就缺少这样的领袖人物,使得事后的紧急发贴,起不了引导作用。

三、如何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

1、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和主流网络媒体建设。一是加强对重点新闻网站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网络资源,实现新闻网站之间、网络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增强新闻网站的地方特色和互动功能,吸引更多网民。二是建立政府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切实增强重点新闻网站的公信力、影响力。三是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增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功能,国家重点新闻

网站必须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责任,成为网上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成为反映民情的主渠道,成为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力军。

2、加强网络立法,建立网络责任机制。

我国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存在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刑法及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够清晰和明确,不能保证网络舆论监督的顺利开展。所以,一方面要求针对网络侵权、犯罪的立法要相对完整、系统、全面,自成体系;另一方面则要求能与原有的其他法律、法规相协调和互为补充,综合整理现有的法律资源,适当强化法律规范的韧性,清楚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责任,明确监督主体的权利及义务,加快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在责任机制建设方面: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媒体内容的监管,设置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舆论安全监管机构来负责指导、协调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网络舆论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决策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增强监管工作的协调性;二建立网络阅评制度,定期对重点网站开展阅评,通过对网站舆论导向、编辑技巧、网页质量等点评,改进网站报道的质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三逐步实行论坛版主实名制,重点版块发帖先审后发;四健全舆论收集、研判、处置制度,收集研判涉及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上舆论并及时处置;五落实有害信息处置制度,各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规范查处流程,发挥整体效能,及时删除各类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六明确网络经营者的“把关”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实施对网络信息进行核实、筛选,去伪存真、消除信息污染的“把关”行为,保证网络经营者对其管理范围内的信息传播负责;七推出发帖规则,对发布不严肃言论的网民利用技术手段提出警告或者限制其发帖。

3、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党政机关已不再拥有信息的优先发布权和控制权。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封锁信息或者反应滞后,往往会失去制造舆论的先机,导致舆论引导中的被动。因此,党政机关应根据群体性事件网络信息传播情况,及时发布客观、公正、翔实的权威信息,戳穿政治流言、谣言,控制和引导舆论走向。政府电子政务部门要时刻关注重点社区论坛,派专人值守,时刻探查论坛动向。要坚持把一切可能激化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的原则。相关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于网络要十分熟悉,能够见微知著,发现苗头立刻用网民的方式靠上去做工作,努力化解矛盾,至少不使其蔓延。要用心研究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于哪些论题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做到心中有数,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早控制,把工作重心由被动应付转移到主动化解上。

4、提高网络从业人员素质及网民的责任意识与自律能力。要确保对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舆论的控制和引导,就要搞好网络舆论监督,强化舆论界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网络舆论的社会公信力。所以,要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众的网络舆论素质。一方面要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业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

5、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在群体性事件信息已在网络媒体和其他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情况下,党政部门应当及时积极主动地公布事态真相,用统一的、强大的口径把握舆论导向,使民众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事实,以减少民众的猜疑和恐慌,进而减少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第二篇:浅谈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

浅谈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

作者:王义鹏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化,它既具有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共性特征,即涉及人员的广泛性、引发因由的复杂性、处置度的难以把握性、人民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形象地说,群体性事件就是网络舆论的一种素材,而网络舆论则是群体性事件的放大镜。

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对有关群体性事件的报道、评论及相关信息传播,使群体性事件进一步聚集、扩大,从而加大了党政机关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难度。笔者在这里就如何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谈几点看法。

一、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作用。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促进事态真相的揭示,满足最广大群众的信息知情权;二是是传导民意,聚集舆论,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社会监督功能在互联网空间得到更好的实现。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发挥上述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网络组织、策划群体性事件,或围绕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网上炒作,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的一个新动向。一是群体性事件的流言广泛传播,难以实施有效控制,造成处置上的被动局面。二是舆论交流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出现一些超越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言论与信息,严重影响到群体性事件的事态发展。三是在网络环境下,网民群体出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容易造成过于同质化的圈内舆论,从而使社会失去对他们的控制,进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四是为组织、策划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快捷的方式。

二、目前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存在的问题

1、网络舆论的监管混乱,体制外和体制内不同内容的处理仍属于相对割裂的状态。这主要表现为我国对网络管理的部门呈现多头交叉: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制定各项规定和标准,并对其进行检查;中国邮电电信总局负责建设运行和管理中国公有计算机和互联网;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对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管理;国务院信息产业部负责对互联网信息服务进行监督和管理;国务院新闻办对网络新闻信息进行管理;信息产业部管理网络运营、接入及安全问题;新闻出版署管理网络出版、知识产权;文化部管理网络游戏、网吧;广电总局管理网络音视频和动画。这种多元化的交叉管理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2、网络媒体行业的管理不规范。网络媒体的互动性造成网络媒体本身不能承担全部内容的监督审查职能,这样的缺位会造成内容管理方面的漏洞,网站作为数据信息的拥有者,本身就有义务通过行业自律来保护网民的数据免遭滥用,管理人员如若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不良舆论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删除,将不良信息消除在萌芽状态,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3、网络立法还不健全,贯彻执行力度还不大。目前,我国涉及网络传播的法律、法条与网络传播的普及率和影响力极不相称。这些法条主要存在于刑法之中,且只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制作计算机病毒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罪等少数几个罪名,事实上,网络生活中不仅存在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存在大量的没有达到犯罪程度的侵权行为和其他一些需要规范的行为,对这些行为如何进行归责,我们还缺少现实的法律依据。

4、行业内针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置方式方法存在问题。目前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置方式主要是:通过设定关键词搜索网络言论,提请有权单位予以删除,严重者清理和关闭论坛。同时,组织人员上网发贴,进行舆论疏导工作,但总体上看效果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一是以技术手段屏蔽信息传播的效果不理想。它实质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技术上的竞赛,完全无法保证谁会取胜。二是网民反映问题的帖子由于言辞过于激烈等原因而过多被封杀,就使网民产生抱怨失望情绪,使本地BBS彻底丧失了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也对本地行政机关产生了影响范围广泛、可信度高的负面影响。三是舆论领袖缺位。“舆论领袖”之所以可能左右论坛的整体观点,在于平时累积人气,在各种问题发表看法所产生的信服力。但在许多的政府网站、重要论坛上就缺少这样的领袖人物,使得事后的紧急发贴,起不了引导作用。

三、如何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

1、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和主流网络媒体建设。一是加强对重点新闻网站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网络资源,实现新闻网站之间、网络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增强新闻网站的地方特色和互动功能,吸引更多网民。二是建立政府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切实增强重点新闻网站的公信力、影响力。三是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增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功能,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必须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责任,成为网上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成为反映民情的主渠道,成为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力军。

2、加强网络立法,建立网络责任机制。

我国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存在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刑法及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够清晰和明确,不能保证网络舆论监督的顺利开展。所以,一方面要求针对网络侵权、犯罪的立法要相对完整、系统、全面,自成体系;另一方面则要求能与原有的其他法律、法规相协调和互为补充,综合整理现有的法律资源,适当强化法律规范的韧性,清楚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责任,明确监督主体的权利及义务,加快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在责任机制建设方面: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媒体内容的监管,设置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舆论安全监管机构来负责指导、协调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网络舆论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决策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增强监管工作的协调性;二建立网络阅评制度,定期对重点网站开展阅评,通过对网站舆论导向、编辑技巧、网页质量等点评,改进网站报道的质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三逐步实行论坛版主实名制,重点版块发帖先审后发;四健全舆论收集、研判、处置制度,收集研判涉及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上舆论并及时处置;五落实有害信息处置制度,各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规范查处流程,发挥整体效能,及时删除各类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六明确网络经营者的“把关”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实施对网络信息进行核实、筛选,去伪存真、消除信息污染的“把关”行为,保证网络经营者对其管理范围内的信息传播负责;七推出发帖规则,对发布不严肃言论的网民利用技术手段提出警告或者限制其发帖。

3、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党政机关已不再拥有信息的优先发布权和控制权。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封锁信息或者反应滞后,往往会失去制造舆论的先机,导致舆论引导中的被动。因此,党政机关应根据群体性事件网络信息传播情况,及时发布客观、公正、翔实的权威信息,戳穿政治流言、谣言,控制和引导舆论走向。政府电子政务部门要时刻关注重点社区论坛,派专人值守,时刻探查论坛动向。要坚持把一切可能激化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的原则。相关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于网络要十分熟悉,能够见微知著,发现苗头立刻用网民的方式靠上去做工作,努力化解矛盾,至少不使其蔓延。要用心研究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于哪些论题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做到心中有数,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早控制,把工作重心由被动应付转移到主动化解上。

4、提高网络从业人员素质及网民的责任意识与自律能力。要确保对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舆论的控制和引导,就要搞好网络舆论监督,强化舆论界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网络舆论的社会公信力。所以,要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众的网络舆论素质。一方面要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业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

5、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在群体性事件信息已在网络媒体和其他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情况下,党政部门应当及时积极主动地公布事态真相,用统一的、强大的口径把握舆论导向,使民众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事实,以减少民众的猜疑和恐慌,进而减少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第三篇:群体性事件下的公安临战舆论引导

江苏警官学院毕业论文

浅论群体性事件下的公安临战

舆论引导

摘要:公安舆论引导是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安机关做好新形势下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对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要围绕“转变观念、及时应对、讲究策略、把握主动”的工作思路,做到转变观念,提高应对涉警舆情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及时应对,加快建立和完善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机制;讲究策略,不断提升涉警舆情处置水平。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公安工作临战舆论引导

Abstract:

Key word:

警民关系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和重要基础。新时期我国警民关系总体较为和谐,但也存在警方公信力下降、民众对公安工作参与度和支持度不高、警民冲突时有发生、部分群众阻挠民警正当执法等问题。公安工作一直是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焦点,随着一些个别媒体记者的恶意宣传和社会公众的恣意听取和盲目传播,使得公安机关的形象受损,公安工作面临着巨大考验。这就愈发使得加强公安民警临战舆论引导能力这一趋势尤为重要。近年来,公安民警面临的公共危机案例愈益增加,“上海杨佳案”,“杭州七十码事件”,“瓮安事件”,无不考量着我们公安民警的临战舆论引导的能力与素质。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性事件下,我们公安民警的形象严重受损,警察的公信度受到极大影响,法律的尊严受到挑战,这些都让我们公安机关意识到应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临战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和必然。

一、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临战舆论引导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环节。

公安机关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改革和发展给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警察公共关系,积极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就成为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从近几年的公安宣传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公安宣传工作在警察公共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

二、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特点和过程

三、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存在的局限性-1-

在当前信息传递渠道越来越多,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社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各种利益诉求增多,公安工作备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情况下,公安的舆论引导工作备受关注,它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领导工作的稳定和发展。但是,现阶段舆论引导工作,却面临着引导手段单一,反应速度较慢,民警舆论导向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有效地做好舆情的导向工作,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维护好社会稳定。

现阶段我国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部门重视不够

当前,公安机关对舆情宣传工作高度重视,依托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在维护公安机关形象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公安机关对网络等新型媒体缺乏足够认识,面对负面舆情,“捂盖子”、“不表态”,被动应付,贻误战机,丧失了网络阵地,造成了被动局面。

(二)先期处置对于舆论引导的能力不足,舆情的引导与舆论的传播速度完全不对称,一些公安机关往往是不敢,不愿站出来表明态度和作出处置方案,等到舆论扩散时候,已经丧失了将矛盾解决在摇篮里的主动权和处置先机。

(三)后期舆情引导手段单一

在前期临战处置适当,引发舆论乃至公关危机的时候,面对负面信息,公安机关往往采取删除、封堵等措施,不仅不能够舆论热度,消除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激发人民的好奇心,引发媒体炒作事件。也有部分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热点、焦点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及时进行引导,等到产生一定社会后果再去干预时,由于缺乏公信力,费力大,成果不明显。

四、舆论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舆论形成的成因与特点以及形成过程

(一)特点:

(1)

(2)

(3)公众性和群众性 公开性和评判性 自主性和自觉性

(二)成因:

1、舆论形成的条件

首先,舆论的形成离不开人类广泛的交往。社会联系的加强是舆论产生的土壤。社会联系把整个人类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们通过不断的交往来交流看法,影响观点,形成共同意见。可以说如果没有社会联系,舆论就不会成为现实。在现实的条件下,由于先进的生产力和广泛的信息传播渠道为公众之间进行联系创造了更为方便的条件,在这种环境之中,舆论形成的时间和传播的时间差大大缩短。

第二,舆论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变动。舆论对于重大案(事)件非常敏感。突发案(事)件打破了公众日常生活状态,引发人们的思考,各种意见产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如果这些案(事)件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能引起公众的共同兴趣,公众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案(事)件上,就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愿望,并愿意与他人交换看法,形成舆论。第三,舆论的产生离不开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在缺乏自由的条件下,公众的意见不能得到很好的交流、争论和选择,舆论的发展有使个人、组织通过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功能,又在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维持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舆论形成的过程

舆论的形成是多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舆论的形成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舆论的酝酿阶段。警察临战案(事)件的发生引起多样化个人意见的出现,舆论的产生一开始表现为突发案(事)件引起的分散的、多样的个人意见。个人意见是形成舆论的原材料,但还不是舆论。第二,“舆论圈”的形成阶段。经过社会讨论,逐渐实现个人意见的交融。分散的、多样的个人意见之间的交流使得个人意见出现融合的趋势,最终由个人意见转化为社会公众意见在这一阶段,不同数量的具有个人意见的人聚合在一起交换意见,求同排异,取得初步一致的被多数人承认的意见并迅速进行再传播,舆论各种要求在此过程中开始形成。这种舆论主体的初级组织形态在舆论学中被称作“舆论圈”,它的出现标志着进行讨论的个人意见已经转变为社会公共意见。

第三,各个“舆论圈”统一意志的形成阶段。舆论中的重要人物既有演说家,又有舆论领袖,还有权力领袖。他们通常可以广泛识别和接触某方面的信息,并且可以正确地评价这些信息的效用和重要性。他们能深人群众,把分散在公众中的不同层次,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各个“舆论圈”中的意见进行整合与升华。这一个阶段,各个“舆论圈”形成统一意志。

第四,舆论的最终形成阶段。舆论重要人物把完善的、理想化的共同意见传播到公众中去,使广大公众产生了强烈追随的念头,这时这种公众意志就获得了一种权威性。它不仅表达某种共同意见让人们接受,而且影响,甚至支配公众的行为诉诸某种社会行动,使公众自觉地实践某个舆论目标,这时舆论就完全形成了。

(三)警察临战与典论密不可分

对于警察组织来说,临战环境下的舆论是公众意见的集中表现,反映了目标公众对他们所关心的案(事)件的态度、立场和评价。公众舆论通过优化或恶化对临战案(事)件的处置环境,进而对警方成功处置案(事)件产生明显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舆论就如同这个社会的敏感神经,它既有使个人、组织通过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功能,又在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维持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舆论的积极作用:

1.舆论可以为警方守望环境,实现警察公关的基本功能

警察临战公共关系首要的职责就是搜集信息,监测临战环境,以此来评估社会舆论,了解和把握临战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警察临战公关的其他功能。舆论是社会矛盾的“晴雨表”,社会系统在某些方面出现失调,在舆论中就一定会得到反映。警察临战公关部门可以利用信息交流制度与新闻媒体及公众形成稳定的关系,利用调研制度及时调查舆论走向,启动预测机制对目标公众的态度进行预测;通过准确把握和发现潜在的舆论危害或机遇,为警察临战案(事)件处置的决策指挥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2.舆论可以成为警察临战公关的重要资源

警察临战公关的一大功能即创造有利于瞥方对临战案(事)件成功处置的良好舆论环境,塑造警方积极的舆论形象。在警察临战案(事)件处置行动中,有的警察组织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案(事)件的处置上,忽视了对媒体舆论的引导。即使某个案(事)件得到成功处置,也很难产生良好的社会舆论影响。研究舆论可以知道新闻媒体是舆论机关,可以代表临战相关利益公众舆论,警方的意见如果通过新闻媒体反映给公众,舆论就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引导,从而产生积极效应。

3.舆论可以使警察临战行为更加符合社会规范

警察机关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理当承担社会责任,警方对临战案(事)件的处置妥善与否,也理应接受舆论的监督。舆论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当警察临战案(事)件处置的行为偏离了现有的社会规范,而现有的规范仍能代表公众利益时,舆论维护现有规范,对警方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当替方行为虽然违背了现在规范,却代表了公众利益时,舆论会对其行为持肯定态度,并形成新的规范来取代旧的规范。正是由于舆论会对警方的行为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所以可以这样说:舆论导向提供了警察临战处置应遵循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需求。

五、警察的临战舆论引导的先期处置与后期处置

公安机关要主动承担的社会职责,也是公众想要知道事件真相和正确看待与理解案(事)件的心理需要。一个负责任的警察组织该从目标公众利益的角度考

虑,提高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和判断力,用正确的、健康的观念去强化公众头脑中原有的那些积极认识,同时驱除和驳斥那些错误的、模糊的、落后的认识。因此,临战公关的任务不是单纯传播信息,而是要发表意见、影响舆论,帮助目标公众正确理解、认识案(事)件。警察临战公关的舆论引导工作,实质上就是警方利用新闻舆论去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以媒体的立场和观点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在舆论引导方面,媒体的作用不仅是“反映”、“传达”,更应该是能动地做出有意义的评价,在法律和国情的框架内,以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影响目标公众的立场和观点。警察临战公关的舆论引导工作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来进行的。“公共关系人员在试图改变或影响组织公众舆论时,应该根据形势需要尽可能开展规模较小,但影响较强的沟通活动。

(一)先期处置:

警察临战公关的议题所谓议题设置,是指警方通过新闻传媒经过精心策划,突出报道某些包含深意的事实、案(事)件或问题,使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并形成警方所预期的社会舆论或社会情绪。公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案(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通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公众传播媒介对改变和坚定公众的态度,对形成一致的看法,对提高媒体人物的知名度和媒体事件的轰动效应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警察临战公关要善于捕捉、追踪和报道重大案(事)件的热点问题。比如,在涉及安全问题时,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公众舆论的波动最厉害,震动最大。要敏锐地分析舆情,了解公众的所思、所虑和所优,摸清楚公众最关心、对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重大影响力的问题,然后及时与媒体联系,准确设定媒体议程,进行重点报道。同时要善于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热点议题,纠正由偏见、谣言、流言等所激发而形成的谬误言论,并作出权威、详尽而又令人信服的评论、解释,发挥释疑、解惑、求真的作用。临战公关如果不设置重大事件的议题,社会公众也一定会在另外一些场合自发地将它设置为议题。如果那样,就会产生消极因素,影响警察临战。

(二)抓住警察临战公关引导的时机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先人为主是公众接受信息的普遍规律,是信息时效性的追求。舆论引导同样要追求时效性,做到先人为主。在警察临战案(事)件发生初期,临战公关要先于公众对重大案(事)件的社会现实情况有正确认识,特别是要对存在的社会矛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把最值得公众知晓的案(事)件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要善于审时度势、洞察先机、抓住苗头,以高度的敏感性主动出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再者,警察临战公关的媒介设置议程的最理想状态是与实际发生的临战案(事)件同步进行,这样媒体就能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不致“缺席”,更不会让案(事)件的舆论失去控制。

(三)注意誉察临战公关引导的效果

警察临战公关传播质量是决定舆论引导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真实地反映舆情,正确地表达目标公众舆论,是实施有效引导的前提。警察临战公关在传播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信息不模糊、不打折,了解公众的心态,体察民情民意,以公众情绪为第一信号,了解人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关注什么,找出其心理特征和需求,力求向舆论主体传递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信息。警察临战公关要注意维持政治压力和公众需求之间的平衡,切实推动公众舆论向真理、良知的方向运动,维护社会的稳定。无论是对政策的宣传,还是对社会问题的揭露,无论是突发性的案(事)事件报道,还是重大活动的信息传播,公众能否认同媒介的立场和观点,能否接受临战公关人员对他们的引导,首先在于对这种立场、观点和引导所依附的案(事)事实的报道。要真实地报道案(事)件事实,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营造新闻舆论,维护公众的权益,要以最合理、最真实的观点去解释案(事)件对于公众的意义。对有重要价值的大事、要事,要选择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扶正祛。

(四)形成誉察临战公关引导的合力

当通过替察临战公关的努力使众多新闻机构形成共同意见,发出同一种声音,构成社会意见的共鸣时,舆论引导的效力尤其明显。替察临战公关要尽可能使不同媒体多管齐下、相互补充、相互推动,使公众对同一种意见容易产生认同感,迅速达成共识,从而主宰舆论趋势,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多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可以逐渐强化舆论合力的稳固性。例如,在现代化社会,不可否认有第四媒体之称的网络与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短信在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电子通讯技术在几天内可以把某种局部意见渲染成全国性的舆论。它们的介人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扩展了传播范围,使舆论引导更有说服力和感染性。

(五)格守誉察临战公关的职责

警察临战公关要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就要求替察临战公关人员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政治的立场上,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引导公众的思想和行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探索引导舆论的新途径、新方法,营造良好、健康的舆论环境,实现正确、有效的舆论引导。警察临战公关人员在每个社会中都拥有巨大的特权,他们得到比普通市民更多的信息,他们能利用工作的机会对临战案(事)件进行价,对信息进行处理,对舆论进行引导,从而影响公众对案(事)件的注意力和思考角度。但是,这种特权应该被用来竭尽全力地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全心全意为公众的知晓权务,积极地造福公众,力求获得真理并反映真情。警察临战公关人员要与报社编辑、电视台和电台等媒体合作,经过精心考虑和策划,把握舆情的发展,对临战案(事)件议题设置施加强大的影响,并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把公众的不同认识和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唤醒公众的理性知觉。

(六)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

健全危机沟通方面的法律法规;培养警察的危机沟通意识;设置科学的危机沟通管理机构;提升全体警察的沟通能力;引导媒体成为危机沟通中公安机关的代言人;培养和提升网民在危机沟通中的互动意识与能力。

六、未来的展望

做好临战舆论引导的处置工作,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项工作不是全局,但牵动全局,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干机关,公安机关要切实肩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政治和社会责任,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行的,因此,公安机关要强化组织领导,改进舆论引导工作。构建

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和谐警民关系理念;强化公安机关核心职能建设,提升公信力;完善社会合作动员机制,打造“警民共同体”,在警民合作中改善警民关系;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利用第三方引导社会舆论,树立警方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1、2、3、4、5、6、7、8、9、10、

第四篇:网络舆论引导方案

西宁市沈那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工作实施

方案

随着各种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已成为新时期开展宣传思想舆论工作的又一阵地,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意义重大。为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及蔓延,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推动我校的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形成,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现根据宁教计(2012)15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符合我校校情的实施方案。

一、健全组织

(一)建立沈那中学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舆情监测引导联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行政办公室),负责日常各单位舆情监测引导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学校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

组长:陈伟

副组长:勾振林、马玉德 成员:马键、文军、覃毅

网络舆情监测员:吴斌(***)

(二)健全网络舆情引导监测队伍。培养几名政治素

质高,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网络操作水平的工作人员作为网络监测信息员,负责监测、整理、分析、反馈有关网络舆情信息。网络监测信息员除负责对网络舆情做出监测外,在必要时和学校领导或上级部门沟通后,按一定的口径在网络发布信息,或跟贴,发表评论,做好有关网贴的回复及信息报送工作。

二、做好监测引导

网络舆论引导要快速反应、组织有力、机动灵活、覆盖全面、适应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我们要在设施配置、制度建设、队伍培养方面下功夫,锁定重点监测对象,把握好重点监测内容,注意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保证将监测引导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网络浏览监测

我校要每天浏览监测学校舆情有关的信息,经常关注市内外主要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等。论坛、博客主要关注天涯社区、猫扑大杂烩网站、搜狐社区(青海苍穹)、新浪论坛、青海论坛等网站;新闻网站重点关注人民网、新华网、西宁新闻网、搅沫沫等;微博类主要关注新浪、网易、滕讯等。

在网页监测浏览中,要注意和我市有关的敏感的话题。尤其要重点关注和教育、教学、安全、乱收费、体罚学生、恶劣、野蛮、骂人、打人、师德、补课费等关键字

相关的问题、诉求建议和信息报道。

(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我们除要重视做好日常监测外,还要会用、善用网络传播媒体表达自己的声音。要主动介入,建立好网络表达的实体,通过论坛、QQ、博客、微博参与交流,发布信息。我校网络舆情引导监测信息员要随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收集、分析、跟踪舆情动态。要对网民提出的问题,以及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大范围影响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甄别、筛选。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重点话题,要主动开展正面宣传,积极发帖、回帖、跟帖,宣传市委、政府、教育局关注教育、改善教育的重大工作部署和有关政策,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以强化网上主流舆论。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我校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把网络舆情监测作为我们的一项日常工作。明确网络舆情监测信息员的职责,建立网络舆情值班监测制度,确定舆情监测人员的责任职责。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引导联络办公室负责对我校的舆情监测引导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考核工作,及时通报我校舆情监测引导工作落实情况。

(二)认真抓好落实。我校加强舆情信息防控工作的

沟通、汇报,每天至少1次对相关指定网站、论坛和贴吧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如果在本地已经有敏感事件发生时,对舆情产生的相关网站、论坛进行高频度的浏览和搜索,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形成网络舆情大监测引导格局。我们在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收集时,要善于选择关键词,锁定掌握敏感信息发布的源头,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分析相关信息的传播走向和舆论的走势演化,积极做好引导工作。我们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置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不断提升舆情监测引导工作水平。

本方案自2012年4月1日起执行,我们会在舆情监测引导工作上积极努力,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落实本项工作。

第五篇: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控制

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控制

——以“虐猫事件”为例

一、“虐猫事件”始末

“虐猫事件”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第一次“民间缉凶”,也是第一场“人肉搜索”事件。

2006年2月26日晚,网民“碎玻璃渣子”在国内知名论坛“猫扑”发表了贴文“真是无法忍受了!NND,这还是女人,简直不是人养的”。帖子中的数幅视频截图显示在一风景秀丽的江边,一个打扮时髦的女人,用脚上的高跟鞋,残忍踩杀了一只显然被麻醉过的幼猫。清晰的图片,连续剧般步步展示了温顺的小猫被踩踏至死的血腥过程。

帖子迅速引起强烈反响,短短几个小时内,猫扑上的跟帖达70多页,数量达3000多条,点击量以数十万计。知名论坛天涯社区及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讨论。一时间,极端的愤怒、无情的谴责、巨大的声讨,潮水般涌向镜头里的踩猫女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组织策划团体。

很快,全国各地的网民自发组织起来,查找虐猫“凶手”。距视频截图初次发布仅6天,虐猫事件地点和三个“嫌疑人”已被网民从茫茫人海中精确地搜了出来。三人的姓名、照片、工作单位、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甚至身份证号和车牌号码等个人隐私也被悉数贴到网上。

在网民合力“缉凶”的过程中,大量传统媒体一直参与其中。《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纸媒,及《南方周末》、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等深度媒体栏目,纷纷在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发表报道、展开讨论,大大扩大了事件的社会影响力。

在舆论压力下,2006年3月8日,黑龙江省萝北县政府召开紧急专题协调会议,当地多个部门介入调查,随后宣布对踩猫女王某、拍摄者李某停职调查。社会上广泛兴起关于动物保护的讨论,全国政协委员韩伟借此机会向“两会”提交了《关于立法发对虐待动物的建议》,呼吁尽快进行立法规范。

三个当事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踩猫女王某在再也没能回医院上班,其在校女儿也被迫停学回家,拍摄者李某丢掉了电视台编辑主任的官职和工作。这场轰 1

轰烈烈的网络“缉凶”行动最终画上了句号,但它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二、关于“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意指为了获得关于某些问题,网民们自发地提供线索、交流信息、辨别真伪、最终得出答案的过程。它主要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和相关技术进行,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大量信息在人们的互动中汇聚并逐渐去伪存真,最终达到机器所不能实现的精准、完备。因此,“人肉搜索”被戏称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大的搜索引擎”。

“人肉搜索”本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在很多时候,它也具有积极地作用,但是,当它被滥用时,却成为了网络暴力的一种手段。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对公民隐私权等个人权利的侵犯。目前,我国网络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几次“人肉搜索”事件均损及当事人的隐私、名誉权,是网络暴力的根源。

三、对“虐猫事件”的思考

互联网普及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融合了大量高新科技,便利了生活,也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因网上缺少身份约束所致的语言暴力、侵犯他人隐私等媒介伦理问题也清晰地浮出水面以“虐猫事件”等为代表的“人肉搜索”正是体现了网络的这种双刃剑特点。

通过这个事件,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对隐匿在其背后的一些消极因素的思考。

在“虐猫事件”中,网民的网络缉凶行为无不出于正义,然而纵观整个事件,这项大规模的行动却因其肆意揭露隐私、运用暴力语言和极端的道德审判,最终让人争议不休。随着虐猫当事人一个个被“人肉”、被施以语言暴力,及至后来在媒体上声泪俱下地表示悔恨和恐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和强大的杀伤力。

学者指出,越是在高尚的目的掩饰下,人们越是容易放纵自己的暴力倾向;暴力越是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行为也就越容易越过底线。虐猫事件中,网民的出发点是正义的,却使得当事人“赤裸裸”地成为全民审判的对象。无所畏惧的攻击性语言更对当事人及其家人施行了一场无形而严厉的“暴行”。一场正义的声

讨,最终背离了他们宣称的正义,成为多数对个别人的专政独裁。

自“虐猫事件”开始,“人肉搜索”成为网络应用的新方式。其后,“铜须门”事件、华南虎事件、轻蔑汶川大地震的“辽宁女”事件等这些影响极大的事件中,通过利用愈加强大的搜索引擎,网民一次次发动声势浩大的“人肉搜索”,快速推动了事件的进展、有关事件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当事人也无一例外地受了由此带来的隐私外泄,生活巨变等种种不便和痛苦。

为了防止“人肉搜索”被滥用,限制其负面的社会影响,2009年1月,由国务院新闻办牵头、国家七部委联合开展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新加了一项整治内容:未经他人允许或利用“人肉搜索”恶意传播他人隐私信息。这是自“人肉搜索”出现以来,我国政府部门首次对其做出文明规定。但除了法律规范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网民的自律。

互联网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工具或力量,对它如何使用完全取决于人,其作用也取决于个人的“自律”。在网络上,网民的道德自律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之外,对受众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也是必要的。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其他权利,谨慎使用“人肉搜索”以及其他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网络手段,也应成为网民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网络舆论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应该将理性、平等、宽容等精神作为高素质的网民乃至公民的重要要求来看待,在网民的媒介素养的培养中,也应该包含这些精神的培养。我们应该不断进行纠正,让网络舆论发挥更多健康的作用。

曾萍

10广本高100108117

下载浅谈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监控与引导(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总结

    xx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0年 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总结 按照中央纪委,省纪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有关规定和《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引......

    网络文化建设的舆论引导

    网络文化建设的舆论引导 刚刚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总人数已达5.13亿人。如此巨大的网民规模,越发凸显了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如何......

    “网络群体性事件”考验中国

    “网络群体性事件”考验中国“石首事件”是中国网络力量从虚拟走向现实的一次典型,“从说到做”的转变令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方辉发自北京一个青年的......

    网络舆论引导方案(精选五篇)

    关于印发《兴庆区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委各部位,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党组(党委)、总支、支部,各人民团体:现将《兴庆区加......

    加强舆论引导共建和谐网络

    加强舆论引导共建和谐网络随着新技术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加深,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为传播主体多元化、大众化和传播渠道多样化。每个人都能通过相关传播渠道,成......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网络具有全时、无界、互动的特点。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结构,信息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民在网络上可以自主发表言......

    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默认分类 2010-07-11 10:49:18 阅读2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

    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 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 ■事发经过■ 11月3日凌晨5:30,我市主城区部分出租车因受阻不能正常营运,少量出租车的顶灯和顶盖被敲打,出租车驾驶员由于担心自身和车辆安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