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驴皮记》(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4:1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驴皮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驴皮记》》。

第一篇:读《驴皮记》

读《驴皮记》

文本讲述了主人公拉法埃尔由贫穷到富有,由失意到得意,由零余人到大富翁,有自控到失控的转变。这部小说是对“有”的讽刺,对“空的解释。从青年到老年,拉法埃尔始终没能走出自我毁灭的羁绊,从青年时失意到年老时的忧郁,他无非是把自杀的脚步放缓了一些,而自杀这一实质却未曾改变过。拉法埃尔为“有”一直追逐到生命的尽头,到头发现无过一场空,当他一无所有的时候,至少他还拥有过理想拥有过抱负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年轻的生命。在他挥霍生命的时候他不会想到自己会有渴望生命的那一天,当他孤独终老等待死亡的那一段时间里,他要为已成回忆的那些青年时的高傲的心气儿而落泪。当一个人毅然决然的选择自杀寻思的时候,他有着绝对的勇气,而当一个人等待死亡的时候,这勇气就变作卑微的恐惧了。这个人究竟怕不怕死,只能说他给了生命什么。生命就会给他什么,他给了生命多少,生命就会给他多少。

拉法埃尔以自暴自弃的堕落者或是说以落魄者的形象出场。他能想到的最堕落的方式就是像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赌徒那样,再赌博中输掉金钱数输掉意志输掉理想等等能使人上进而且是大家都在追求的东西。但是这不是他想输掉的,正如很多走进赌场的人一样,拉法埃尔希望输掉压力输掉压抑输掉失落的情绪,然而这些往往是输不掉的,而且事实的盘踞在他的身体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内心中的不满,是青年的欲望没能得到满足而自我压抑以我放纵乃至于自我毁灭。他抱怨所有的人,唯独不能积极的自我解脱。他把自己视作弃儿,同时把这种眼光加之于旁人,认为人人都视他为弃儿。归根究底,是他抛弃了世人也抛弃了自己,他把自己下放到为自己量身创造的黑暗且丑陋的世界里,在这里过着零余人的生活。这样无望地活,以至他把死亡视作唯一的出路,却从未想到去看看后退一步后的天空是什么颜色。他的眼里无光,不是他脚下的路太狭窄,而是他的心路太狭窄。一个人有勇气去死,难道还没有勇气活着吗?他以为自己的死是解脱的唯一出路?他以为自己的死会有翻天覆地影响吗?绝对不会。自杀可能也仅能给自己些许安慰,可是死人是感受不到的,纵身一跳,还会脏了河水的清白。作为一出即将上演的悲剧的目击者,我太过冷漠,不过我坚持自己的原则:企图以自杀的方式从我这里拿走半分怜悯的可能都没有,如果他想要,就带和我的讽刺离开吧。请原谅我的无情,我只是希望他能坚强地活下去,逆境中的挣扎会比逆境中的死亡更有意义。拉法埃尔的悲剧是其思想上有着缺陷,他自视太高,身陷逆境便对社会和世人深恶痛绝,身处顺境便放纵自己报复社会。一旦怀才不遇就要自暴自弃,既憎恶旁人又憎恶自己;一旦时来运转就要自我膨胀放纵欲望。心中的缺陷太深,以至于欲壑难填,正因为从来未满足过,以至于无限制的放大自己的满足感。当无休无止的欲壑被打开,整个人也就被欲望吞噬,他在用贪婪为自己修造坟墓,在欲流中被淹死。这也是自杀,贫困时自杀和富有时自杀都是源于心中的不满足,一个是灵魂空虚,另一个更空虚。扪心自问,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若果一碗饭可以吃饱,何必再为得不到那明明吃不下的另一碗饭而处心积虑或是痛苦难当呢?若果一个人可以被饿死,他也同样可以被撑死。如果饥饿的时候不至于被饿死,那么能吃饱的时候自然不会被撑死。

失意的时候与得意的时候,控制自己以至不失控才能补足内心的缺陷。

第二篇:绘本《驴皮公主》读后感

绘本《驴皮公主》读后感

这书的封面色彩斑斓,紫色的森林透出天空的泛蓝,草地的万紫千红。一位披着驴皮的公主,除了黑色驴皮外,一身金灿灿华丽优雅的礼物,右手端着亲手烹制的蛋糕,在森林等候着她心中的王子。封面若隐若现的情节让我们迫不及待想知道这是怎么样的一个童话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头了不起的驴子,吃的是草拉出来不是驴粪而是金子,因此让国王无比的富有。更让国王高兴的是,他一直深爱着的王后还为他生了一个可爱漂亮的女儿,生活如此惬意美好。可是好景不长,王后患了绝症,用再多的金钱也挽救不了王后的生命。临终的王后请求国王,如果再婚娶的妻子一定要比她漂亮,比她更爱小公主。国王答应了,虽然王后的去世让他痛苦极了。国王孤独的度过一年又一年,直到妻子在他心中逐渐淡去,他的心开始像冰封的河水慢慢融化。一天他想起妻子的临终遗言,决定遵守承诺再立一个新王后,于是号召周边王后送来最美丽的人儿。消息传开了很多人慕名而来可是没有一个比已故的王后更美丽。一个大臣叹息说,除了公主,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的容貌能超过已故的王后。无心插柳柳成荫呀,国王真把公主喊到身边仔细端详,发现公主那绝世的容貌让群星与明月失去了光彩,于是就问公主是否爱父王,是否愿意嫁给父王。

糊涂的国王竟然因为美色想娶自己的女儿为妻,天底下若真没有人比得上母后的美貌,也没有人比母后更爱自己的人,可是国王也不能因为这样取自己的女儿。对于国王荒缪的要求,公主惊呆了,去找精灵教母帮忙。教母拥有洞悉过去和预知未来的能力,教母建议让公主提出不容易达到的要求让国王知难而退。试着要求拥有天空般明媚的礼服,国王花了好多金子请了拥有神奇魔力的裁缝做到了。再次要求拥有星光般闪烁的礼物,神奇的裁缝又做到了。看来一切都因为那个生金子的驴子,如果没有金子就不能雇得起神奇的裁缝了。于是公主和酵母要求杀了那头驴子,可是国王还真为了让女儿成为最美丽的王后而答应了请求。公主再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于是在教母的帮助下趁夜逃跑。教母让她披上驴皮,因为她的美色太引人注目了,披上又脏又臭的驴皮可以保护她的安全。还给她一个神奇的魔法棒和宝盒,请她无论到哪里都不忘自己高贵的身份。公主披着驴皮开始流浪的旅程。

驴皮公主来到一个遥远的陌生农场,做起了又脏又累的活。她身上的驴皮散发腥臭味,所有人都不敢靠近远远的躲着她,调皮的孩子欺负她,连乞丐都瞧不起她。但是她没有忘记教母的嘱咐,不理睬别人的嘲笑默默的干活。一旦她回到住处,就敲敲魔法棒变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次王子来到森林小木屋,刚好听到公主甜美的歌声,也看到公主衣着华丽光彩迷人,如同仙女下凡的样子。公主也发现了镜子里面多了一张英俊的面孔,可是转身一看王子不见了。王子回家后开始患了相思病,要求见森林那个女孩。可是大臣说那个是低贱身披驴皮的人,没有人愿意接近她。可是王子想吃她做的蛋糕,于是驴皮公主敲了魔法棒做了一个美味的蛋糕,还把自己的戒指放进蛋糕里面,借此向王子表达情意。王子吃到了戒指明白了这一切,可是郎有情妹有意,苦于身份悬殊,王子又开始犯愁了。于是开始寻找戒指的主人,和灰姑娘的鞋子一样,戒指无比的小,证明手指不是一般的纤细。很多女孩子都减肥消脂削指为了能戴上戒指,可是最后没有如愿。直到木屋的驴皮公主到来,她戴上了戒指,人们惊呆的发现原本那张丑陋的驴皮缓缓滑落,一个身穿华丽礼服的公主亭亭玉立,貌若天仙,公主的色彩像太阳般,照亮了所有在场人的眼睛。在大家的祝福下,公主和王子举办了盛大的婚礼,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故事的结尾是和灰姑娘一样的喜剧,孩子很喜欢灰姑娘的。之前的国王要娶自己女儿的不论婚姻的解释,对泉来说有点难。后面我就直白告诉他,这是让我们学会拒绝一切不合理的要求,就像爸爸不能和女儿结婚这一类的不合理。也许这个故事更适合大人来阅读,不过浪漫唯美的故事,泉也很喜欢,特别带着点有魔法奇迹发生的故事,孩子更是不亦乐乎了。撇开前面的不伦婚姻要求,更能展现公主的善良美丽,让我们读懂社会的真善美。身处逆境,要学会乐观努力去改变。没错,只要我们微笑去面对,生活也会微笑面对我们的。

第三篇:披着狮皮的驴读后感

《披着狮皮的驴》是寓言故事中的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披着狮皮的驴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披着狮皮的驴读后感

做人是我们大家从小就得学的。小时候我听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到现在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从前有一直驴,他自己认为他很聪明,便一心想做点什么事,好让大家赞赏他的才智。有一天驴来到一位猎人的家门口,看见一只狮子皮。他以为是一只狮子呢,便撒腿就跑。但刚跑出几米就觉得不对头,就回去一看。啊,原来是一张狮子皮。驴的心头不禁一动,用这张狮子皮不是可以做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吗?驴把狮皮披在身上去羊群和牛群走了走,羊和牛都吓的撒腿就跑。驴还挺高兴的说:嘿嘿,看看你以后还敢小看我!后来这头驴披着狮皮有来到深山里,一会一只老虎走过来,那只虎耀武扬威,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驴看到不禁有些害怕,驴转念一想,我有的狮子皮我怕谁。一会儿老虎看到狮子,也抬腿溜掉了,有一只狐狸听说附近来了一头狮子,便四处去找了,狐狸边跑边喊:狮子大王,狮子大王,小的来陪你了!驴知道狐狸是一个狡猾的东西;想吓走他,于是,驴在站起身子的同时,有发出了声音。这下可吓坏了,狐狸连忙:你知道,假如没有听过你的叫声,就是我也会怕你的。现在可就不是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城实不能向这头驴学习,他就想自己变强大,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我们以后少做,做人要讲究诚实,守信。

篇二:披着狮皮的驴读后感

晚上,我读了一篇《披着狮皮的驴》,这个故事讲了森林里有一头驴,它经常被别的野兽欺负,就想干出点大事让别人赞赏他。有一次它看见一张狮子皮,它高兴极了,心想:这张狮子皮也许会让我干点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它就把狮子皮披在了身上。它走到森林里,动物们看到了吓得拔腿就跑。一只狐狸过来,看见了“狮子”,恭敬地说:“原来是狮子大王,我不打扰您了。”说完转身就走。驴一听,高兴地叫了两声。狐狸听见是驴子的叫声,说:“你 知道,假如没有听 过你的叫声,就是我也会怕你的。说完就向驴子逼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狐假虎威,仗势欺人的人必将遭到世人的痛恨,自取灭亡。今后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篇三:披着狮皮的驴读后感

驴子披着狮子的皮,到处走动,吓唬别的动物。动物们都以为他真是狮子,吓得四处逃跑。突然一阵风刮来,把驴子披着的狮皮吹走了,驴子原形毕露。这时,动物们一见又都跑回来,用木板和棍棒狠狠地打他。

这故事说明,那些狐假虎威,仗势欺人的人必将遭到世人痛恨,自取灭亡。

篇四:披着狮皮的驴读后感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我最喜欢的书,名叫《伊索寓言》我随手翻开了一篇,是一个披着狮子皮的驴的故事。

我本来不想看这篇的,后来一想,这本书是我要全读完的,我便看了一下子。

当我读到:“这天,驴子在草地上吃草时,发现了一张栩栩如生的狮子皮时。”我猜,那匹驴子百分之一百要倒大霉了。“驴子在森林里走来走去,专吓小动物,它想,现在我是最强的了。正当它得意时,不由自主地大叫了几声,这声音,被狐狸听见了,她想:“好像不对,狮子不是那样叫的。”便走到狮子面前,低头一瞧儿,底下是四个驴蹄儿!她在驴子不注意,一下子咬住了它的脖子儿,临死前,驴子后悔地说:“我宁可自己奔跑也不愿在被咬住了。说完,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我读完这个故事,深深收到了纸包不住火这句话。便让我懂了好人有好报。

拓展:The ass in the lion's skin

An ass once found a lion's skin。He put it on,and walked towards the village.All fled when he came near,both men and animals.The ass felt quite proud。He lifted his voice and brayed,but then everyone knew him.His owner came up and gave him a sound whipping.Shortly afterwards,a fox came up to him and said,“Ah,I knew it was you by your voice.”

有头驴发现一张狮子皮,他披着狮子皮走进村庄。

所有的人和动物见到他走过来都逃走了。

驴感到很得意,他高声地嘶叫,却被人认了出来。

他的主人跑过来打了他一顿。

不久,一只狐狸也跑过来,对他说:“哦,你一张嘴我就知道你是驴。”

第四篇:《伊索寓言驴和狮子皮》读后感400字

我读了伊索寓言中的一篇文章,今天还是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驴和狮子皮,驴和狮子皮有啥关系呢?听我一一说来。

驴先生非常自吹自擂,在动物面前表现自己,大家可讨厌它了,今天驴先生在森林里散步,看见地上有只狮子,吓了一跳,谁知这是一张狮子皮,驴先生把狮子皮往身上一披,往水里一照,一模一样,哈!驴先生开心极了,驴披着是狮皮乱跑,大家看到它,都吓得逃走了。有只红狐狸走来了,驴一大喊,想吓走它,可狐狸听这声音像驴先生的,就走过去看看,驴用最大声音喊,狐狸笑着说:“你个驴先生,在这里装狮子,不怕露馅呀!” 哈…… 这个驴先生真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啊!

从这个寓言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浅薄庸俗的人,外表神气十足,只要一开口,就原形毕露了。在学习上,有时候遇到一个不太明白的问题时,为了面子,就不懂装懂。到了考试的时候,就露出马脚了。所以,我们不能像驴先生那样装腔作势,而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情。

第五篇:读《鞭子和驴》有感

读《鞭子与驴》

作文题目:寓言《鞭子与驴》 读后感参赛者:120名冬令营营员

考试要求:根据下面一则寓言的寓意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体会作文。

1、写读后感,题目自拟;

2、字数1000-1500字;

3、考试时间3小时

有个人买了一头驴,他让它拉车,它却站着一动也不动。这个人以为它没吃饱,便给它拿来了饲料。但这头驴肚子胀得滚圆时,却仍然站着一动不动。

‚也许它不会拉车吧。‛赶车人想。他借来一匹马,让它拉给驴看。马示范完了拉车的动作,驴还是站着不动。

‚也许马示范得不好吧。‛赶车人又这样认为。他借来一头牛拉车给驴看。驴站在一旁没精打采地东张西望,一点也没心思看牛拉车。

赶车的人气急了,扬起手中的鞭子向驴屁股狠狠挥去,只见驴熟练地拉着车大步往前赶去。

‚你会拉车,为什么一直站着不动?‛赶车人问。

驴回答说:‚你一直没有挥鞭子。‛

阅卷手记

驴性·奴性·创造性 □ 大赛评委成都市教科所研究员李镇西

给材料作文,是已经延续多年的高考作文基本形式———无论是前些年的写读后感还是近年的话题作文,都离不开具体的材料,考生的一切思考都必须从材料出发。那么,给材料作文是否就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有人认为,既然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就不应该在作文中有任何限制,因为命题作文或者给材料作文,必然会束缚学生激情的奔涌、思维的喷射。

我个人坚决反对这种观点。因为这是对学生作文———不客气地说———不负责任的误导!真正的创造性绝非无视任何规范的天马行空;恰恰是在规范而富有弹性的空间内所展开的创造,方能真正闪烁智慧的火花。

有意思的是,以“真性情”命名的这次作文冬令营第二次现场作文考试,正是给材料作文———要求选手就寓言《鞭子与驴》写读后感。在许多人看来,比起《意外》,这篇读后感更难写———不但是因为这种作文形式比较老套,而且给材料作文似乎不容易写出新意。但是,正是在这“老套”的“限制”中,真正优秀的选手展现出了他们富有个性的“真性情”。

顾名思义,所谓“读后感”必须先“读”后“感”,写作的基本前提是要把材料读懂,具体到这篇寓言,就是要正确领会其寓意———任何创造性思维都应该以此为起点。从阅卷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选手都能准确理解《鞭子与驴》的寓意,然后在此基础上飞扬自己的思想,挥洒自己的才华。

‚不用煞费苦心地去胡思乱想什么‘创造性’,只要忠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就能使自己的作文与众不同,因为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我经常对我学生说的一句话。这次评卷,许多同学的佳作再次证明了我的这个观点。对惰性的批判,是寓言《鞭子与驴》的基本思想指向。不少同学没有刻意去寻求什么“新奇”的立意,而是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把批判的解剖刀对准了自己的心灵,其文因此便显出了个性的魅力。他们由寓言中主人不挥鞭驴就不拉车的现象联想到自己在各方面的惰性:能够做好的事却不愿主动去做,非要他人采取强制手段———“鞭挞”不可,使自己成了一头随时等待鞭子的“驴”。有的同学甚至在作文中这样尖锐地鞭挞自己:“我就是一头驴!”还有同学进而在作文中呼唤自己:“做自己的鞭子吧!战胜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样的作文,思维角度谈不上多么“独特”,但它们因真诚而打动了评委。

同样是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有同学则由《鞭子与驴》想到现行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是“鞭子”,学生就是“驴”;学生本来是很爱学习的,但长期扼杀个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渐渐厌学,以至于没有鞭子的抽打就不会主动学习。还有同学想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畸形关系:“我全家都是驴,爷爷是驴,爸爸是驴,妈妈是驴,因为他们都曾被人鞭挞过,而且现在仍习惯于被鞭挞;同时,每一个人都是鞭子,人人都喜欢鞭挞别人。等到我长大了,我可能也会成鞭子,专门打别人。”这些来自生活的切身感受,使文章读来有一种直抵心灵的力量。

更令评委欣慰的,是一些同学在作文中表现出思维的深刻性,他们透过“驴性”看到“奴性”及其形成的原因:驴不是天生喜欢挨揍,而是别人养成的。有一位同学写道:“驴本来也是自由的动物,但因主人长期的鞭挞,它也就习惯了鞭子的抽打。驴的奴性是可悲的,但主人的奴役更可悲!”在这里,写驴性实际上是在写人性:人本来是自由的,一旦被他人当作工具,在鞭子的‚调教‛下便养成奴性!还有同学由此想到鲁迅对中华民族劣根性的批判,于是在作文中把思想的利刃对准了我们民族的弱点:“这种奴性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但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而且作为一个民族也有。”有同学进而剖析道:“这种奴性不是老百姓天生就有的,而是长期被奴役的结果。长期被人当作牛马,于是便成了牛马!这劣根性也不是我们民族天生就有的,而是长期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在阅卷中,评委们每每为这样的佳作拍案叫绝。作为高中生,能够具有如此深刻而犀利的批判性思维,我们感到后生可畏。

这次作文大赛的佳作再次证明:必要的形式规范和内容指向并不是精神囚禁的桎梏,而是思想腾飞的助跑线。对于真正富有创新精神的作者来说,从来就没有陈旧的作文题,而只有陈旧的写作———因为人的天性不是驴性不是奴性,而是创造性。

催 眠

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呢。它的主角,那头可怜的驴,可口的食物与良好的示范无法让它工作,只有热辣的鞭打才能让它拉车。主人在叹息,他问它为何如此,而驴的回答也让我叹息,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啊,从视网膜慢慢地扩散直至心底。

它说:“你一直没有挥鞭子。”这就是答案。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有人会冷嗤:“奴性!”

是的,这的确是奴性,习惯在强制下才有所动作,否则便无法做什么。然而这奴性是从何而来且又如此地深入骨髓呢?我忽然觉得寒冷。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魔术表演。其中一个节目,是一位美丽的女孩在魔术师的精神暗示下不断地忘记自己的身份,她一会儿是猫,一会儿是鱼,一会儿是一岁左右的孩子,随着身份不断变化而改变行为,眼神空洞。观众没几个人笑得出来。大家都怯了。这样的可怕。这样的催眠。

节目完毕后的采访中,魔术师笑得愉快。他说,这只是简单的暗示罢了,然而它又并不简单,要让指令被实行,那可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地不断练习,才可能被成功地实现。

这番话一直让我不安,可我无法得知原因之所在,只是无端地就觉得害怕了。可在今天,在看到这头驴的故事以后,我终于明白。而且,即使十万分地不愿,我也得承认,我与它之间,有着惊人的相通点。

驴的奴性从哪里来?天生的吗?那不可能,我以为。一件事物一种习惯的养成,必定是经过时间的酝酿的,没有什么可以一蹴而就。驴会有如此深厚的奴性,与它的成长必然密不可分。也许从它幼时便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又或者,我们可称其为暗示。催眠的指令。鞭打就是引触的媒介。于是它只知道在挥鞭时工作。

寒冷蔓延至四肢,我的眼睛发涩。我的生活„„我何尝不是如此在活着?是啊。从我踏入学校的那一天起,一场浩大的催眠指令就开始了。施术者,是老师。被施术的那一个,是我„„

最开始呢,指令是简单的。只是重复地强调,把你的个性收敛了吧!你不需要那样的东西!待略有成果时,指令就升级:把你的个性丢弃吧!你不需要那样的东西!于是经年累月就这样过去,我渐渐变成了麻木的毫无棱角的生命体。事实上,当某件事是我极不愿去做的而老师又需要我去,他只要利用媒介,就如那鞭子之于那头驴,在触媒的引导下我多半就在还未回神前开始做事。

这是一种无奈。我早已在催眠的指令下不能自已。这和那驴的经历也许就是同一种故事。

相近的灵魂可以相爱。相似的伤口才能相怜。我无法再对这驴这寓言平静地议论下去。我只能感觉到悲哀。

可那又如何呢?大家也都是如此地活着呢。不仅仅是学生啊,就连对我们施术的老师也是如此。他们也有他们的施术者,属于他们的催眠指令,他们的媒介。

可我还是想做清醒的人啊。想从中解脱,挣离催眠的枷具。

那也就没什么好表示的了。割裂皮肤,任鲜血淋漓,血腥和疼痛才能唤醒神智的清明。我想,我可以做到,我仍拥有勇气。

要的就是那一鞭子

也许你没经历过,但总听说过吧:某甲平常学习不以为然掉以轻心,老爸老妈老师温温柔柔苦口婆心地劝,可谁听得进去?大考一完,面对淌血的成绩,悲哀之中我就不信他不会挑灯夜战奋发向上废寝忘食;某乙游戏人生,游手好闲,无意中发现自己罹患癌症———晚期啦?对人生的留恋之下痛哭流涕痛改前非学习雷锋好榜样。

为什么会有这些巨变?安德鲁·马修斯在他的《精致生活》中说:“我们时刻在犯错,一开始上帝会给我们好心的指导和微露的征兆,但我们常不以为然,末了,上帝就会狠狠一棍子敲下来,打醒我们。‛中国人管这狠狠一棍子叫晴天霹雳,它往往能鞭策我们。生活中的我们有时真的是太倦怠了,对上帝好心的指导和微露的征兆竟至如此粗心麻木,就像„„就像这头驴。

这头驴子是食人之粟而为不忠人之事的典型,本性淳厚的赶车人喂饱了它,还拉来马姐牛哥作示范,它倒稳如泰山,直到赶车人气急眼了,当时那一鞭子距这驴的臀部只有0.001厘米———好嘛,驴子猛醒了,不拉,还不拉,再不拉俺就要被打啦。于是,颠颠儿地拿出看家本事,熟练地拉着车大步往前赶去。

你说像不,尽管把人比作———驴———有点不伦不类,如果我们已经粗心麻木到了忽略上帝善意的教诲和警告,那么,要的就是那一鞭子,当你因待遇的舒适而渐渐失去敏感的时候,当你因意志的消沉而慢慢堕落的时候,当你因心灵的妄执而苦苦追寻本不属于你的东西的时候;当你因短暂的所谓叛逆的快乐而一步步走向沉沦的时候……这些时候,也许迷雾已经蒙住了你的眼,这些时候,要的就是赶车人那样狠狠的一鞭子,或许在它接近你时你已蓦然顿悟,双眸回复一片清明,或许在一阵清晰的疼痛后,你才豁然开朗,转个身,大踏步地奔向光明和希望。

要的就是那一鞭子,抽开我们老化虚伪已堕落的壳,这个蜕变的过程痛楚而甜蜜,因为毕竟是蜕变,毕竟是新生,这一鞭子很容易成为人生或事业的转折点„„

要的就是那狠狠一鞭子,晴天霹雳劈醒那混混沌沌昏昏沉沉的驴,发挥它的潜能,拉着车大踏步地前进;要的就是那狠狠一鞭子,唤回我们跨过弥漫着雾气的森林,大踏步地奔向光明!

不待扬鞭自奋蹄(议论文)

这真是一头吃饱了找抽的蠢驴!

驴吃饱了肚子却不拉车,看了做拉车示范的马和牛后还是不拉车,但当主人把鞭子狠狠抽在它的屁股上时,它立马乖乖地拉起车来。岂止是驴如此,生活中似此驴一般需要他人挥动鞭子才拉车前行的人何其多哉又何其悲哉!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才是应有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对待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一份积极主动的责任感。

驴该拉车,天经地义。如果是自己的责任,那么与其等待鞭子抽来才去做,何如积极主动地去做呢!生活中,大凡事业有成者,无不是积极主动地投身生活,投身工作者。袁隆平名满天下,誉满全球,他的成功是靠着谁不断地向他挥动鞭子吗?否。他靠的是对生活的热爱,靠的是对工作的积极,靠的是对事业的主动。如果说袁隆平的身上也有鞭子的抽打的话,那鞭子也是他自己抽打给自己的。这根鞭子就是积极主动对待生活和工作神圣的责任感。

对待工作和生活,我们还需要一份自我约束的进取心。

驴子知道车该自己拉,但就是磨蹭着不去拉,它不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而只有看见鞭子挥起,感到鞭子的抽打,才能拉起车子前行。这真是一头奴性十足的毛驴!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身上也常常有这种奴性的表现。面对工作,面对学习,面对困难,明明知道该自己做,明明知道自己早晚必须得做,明明知道如果自己不做的话一定会有不好的结果,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生活中无所作为的庸人就是这样形成的,他们最终一定也会挨上生活重重的鞭子,但那时一切都晚了。

对待工作和生活,我们更需要一份超越自我的使命感。

人不是驴子,人是天地间大写的生命,人需要超越自我。面对生活与工作,有四种态度:一种是从不完成,一种是被动完成,一种是主动完成,一种是创造性地完成。如果袁隆平不是抱定了自我超越的使命感,他怎能在杂交水稻研究的领域里数十年如一日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不断有新的创造,并当之无愧地成为杂交水稻世界第一人吗?而今,年逾古稀的袁隆平,依旧以饱满的热情和时间赛跑,他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超越自己的生命。驴子拉车事小,人生价值的实现事大。在生活和工作中,愿我们每个人都少一份被动,少一份消极,多一份主动,多一份积极。伏首甘为人民马,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高境界。

从《鞭子与驴》想到的(议论文)

《鞭子与驴》这个寓言,相信不少的人都知道。那头被赶车人买来的驴,在主人好吃好喝款待下,在牛和马的示范下,它依然不知道主人意欲何为。赶车人气愤不过,挥鞭抽打,驴子这才熟练地拉车大踏步向前走。寓言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一问一答。

“你会拉车,为什么一直站着不动?”赶车人问。

驴回答说:“你一直没有挥鞭子。”

看到这里,我很为赶车人和驴悲哀。

赶车人的悲哀在于他买驴却不知道驴的脾性。他纵然使尽千般手段依然不得法,不能让驴为其工作。纵观四海,发现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就说选择人才吧,我们对选拔对象成长的环境、个人的才能和品行不清楚,缺乏必要的认知,却想当然地许以好处,殊不知这样并不能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相反会滋生出惰性,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自己要用的对象,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高祖刘邦深谙此道。他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语:“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无可厚非,刘邦乃是一位知人善用的高手。如果赶车人对驴性有深刻的认识,也就不用费那么多的周折。

同时,寓言中的驴一样的可悲。在长期的鞭笞下,驴的自主意识被禁锢,变得懒惰,变得被动。不鞭不动,是它既定的工作思维。所以当赶车人给予特别宽松的条件时,它仍然跳不出旧窠,最终不得不承受那挥来的一鞭又一鞭。

我们在怜惜驴子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自己也犯有类似的毛病。面对工作,面对学习,面对困难,明明知道主动些,想想办法就能办成,但往往就随了自己,把工作、学习搁一边,把困难时时挂嘴边,有的甚至变成一副打不死就不干的样子。这些脾性,与驴并无两样。在这个时候,我觉得还是应该挨上生活重重的鞭子!

驴拉车事小,但其意义却大。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摒弃惰性,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满腔的生活热情,自主而有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以期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更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潜能与激励(议论文)

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1%的大脑潜力。‛如果我们能再发挥出其中一小半潜能,就可能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由此说来,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由于惰性、恶习、自私以及平庸和自卑的思想,让自己的潜能沉睡,没将其发挥出来,就像鞭子下的驴,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清代秋谨所言:“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所以,人的潜能是需要适当的激励才能发挥出来,不然就成了那只原地不动的驴。媒体曾经报道过在云南的野象谷,有位工作人员遭到野象袭击,居然徒手顺着光滑的竹子爬到三四米高的竹枝上逃命,脱险后,那个工作人员自己也很吃惊,想不通自己是怎么上去的。这种平时尚未表现出来但经外部条件刺激而激发出来的能力就是潜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都会遇上置于死地的绝境,我们的潜能就容易在安稳舒适的环境中沉睡,甚至能做的事也“不为”了。因此,也需要一条“鞭子”来激发我们的潜能,才能把“不为”的事做了,甚至把“不能”的事也做了。于是“鞭子”就无处不在,孩子用赏识来激励,职员用薪酬激励,士兵则用近乎残酷的极限训练来激发潜能,“鞭子”虽不一样,但却都取得了一致的良性结果:孩子变得更自信,职员变得更加积极工作,士兵的作战能力也得了到及大提升。

一所大学做过一个试验,将学生分成三组,一组用表扬的方式来激励,二组不进行任何激励,任其自由发展,三组只用批评来激励,结果一组进步最大,二组几乎没有变化,三组稍有进步。赞赏的激励能让人看到前进的方向,变得主动自信,把“要我做”变为了“我要做”,调动起主观意识的能动性,潜能得到了最好的激发,这是进步最大的原因所在;而没有激励的二组,就如行走在没有灯塔的海面上,找不到方向,没有对比,做与不做,或对或错都无所谓,当然也无进步可言。对于三组的批评激励,则停留在被动的“要我做”层面,有着像驴一样的惰性,要有进步就避免不了“棍棒底下出人才”无耐之举。所以人们的潜能要得到有效的激励,“鞭子”还得用得恰到好处。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先生也有一个关于潜能激励的典范,有一次公司业绩不佳,他提出如果公司当年的税前利润能达到8%,他就会穿上草裙和夏威夷衫在华尔街上跳草裙舞。当时员工们都觉得这个目标过高,几乎不可能实现,但又想看山姆当街跳草裙舞,于是大家齐心努力,果然达到了山姆提出的目标,结果山姆真的在美国金融之都华尔街上跳起了欢快的草裙舞,当时被媒体大肆曝光。可见潜能一旦被激发出来,几乎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潜能就像一座深蕴的金矿,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才能现出价值,当逆境与痛苦、不幸与失败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时,当“鞭子”扬来时,也许就是潜能暴发的引线,让我们一以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迎接挑战,掘发潜能,别让自己成为棒打才动的那头驴。

鞭 子(议论文)

鞭子,对于国人来说,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因为,国人的历史,几乎与“鞭子”相关。

1840年,国门,被鸦片战争的“鞭子”轰开,列强的铁蹄,任意践踏了清政府神圣的土地;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国人更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皮鞭”生活;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人还自己挥着鞭子„„

如今,“鞭子”何尝灭迹?不防听听笔者道来。

官场上的“鞭子”。

这种“鞭子”是一种权力,执鞭者是领导。领导的“鞭子”一挥,你不做也得做,做了,并且做好了,还挨“鞭子”。因为,领导心情不好,你恰赶上了他(她)火气正盛的时候,你不挨“鞭”叫谁挨去?

那怎样才能不挨领导的“鞭”呢?那就乖乖儿,学会拍马溜须、察言观色,领导指东你就不能往西,坚持“领导的话绝对都是真理”的思想,处处维护领导的尊严和形象,你保证平安无事,甚至,还会平步青云。

家庭中的“鞭子”。

持“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受了窝囊气,回家就吼妻子,你你你啥呀?家里的物件啥不是我买的?对方若不甘示弱,顶上两句,那可就干柴碰到烈火了,“鞭影”立即纵横交错,雷厉风行。结果,不是你伤就是我残,最后,分道扬镳,把个完整的家庭搞得支离破碎。不适合,分离,那无可厚非。但平白无故的,无辜的孩子、老人,也搭上了沉重的代价。

反之,男“寄”女下的,也不例外。妻子整日哼哼:你有啥本事?白挂个葫芦当男人,却靠老娘维持生计!哼来哼去,另一方忍无可忍,于是,“鞭子剧”就搬上了“家庭影院”来了。

——这种“鞭子”,也是一种权力,一种地位。

形形色色的“鞭子”中,最明显的,应该数“教鞭”了。

古之教鞭乃戒尺,是先生用来惩罚学生用的。据说,古时候,先生惩罚学生是这样的,受罚的学生,被头顶一盆水,若水溢出或盆落,那学生就挨戒尺抽了。轻者,身上留两三道伤痕;重者,皮开肉绽。

如此严厉,谁敢不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因此,训出了一拨儿“孔乙己”来了。

当然,任何事物皆有两面性,不能一刀切。定也有些学生最终能“辉煌发迹”的,不然,“戒尺”何以衍生到“教鞭”呢?

有句话说得好:榨油榨油,榨了才出油。谁敢说这句话没有道理?试举个例吧。在我们校,就有这么两位老师,他们抓同样的科目。一个采用“惩罚”教学,不及格,冲厕所、抄课文、扫地„„那惩罚手段,五花八门,目不暇接。另一个则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坚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理念。结果期末,采用“惩罚”教学的老师,他的班,无论是及格率还是优秀率、平均分,都是首屈一指。因此捞了个县“优秀教师”荣誉。而另一个,虽然培养出了一帮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生,但因成绩考不上,结果被家长骂无能,被领导训。

看来,挨鞭,是国人的一种习惯,一种传统,而且,好象已经演绎成了一种光荣。

真是莫名其妙!

卖 菜(记叙文)

那年高考,我以0.5分之差落榜了。家里已无力供应我继续复读,而且我也不想让父母再为我操心劳力。默默地卷起铺盖卷,怀着满腹失落的心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回到老家那个偏僻的小山村。一连数日,我不吃不喝,整天郁郁寡欢,心情糟糕到了极点,甚至连死的念头都有了。在家种地为生的父亲虽然没有责怪我,但从他那双红肿的眼睛里看得出他是多么失望和伤心。

那时,村里按人口分菜地。我家人口多分的菜地也多。母亲劝父亲将部分菜地改成种庄稼,父亲却不答应,一直坚持将菜地全部种成菜。菜多了吃不了,父亲常常隔三差五地挑到集镇上去卖,以便换回几个零用钱和我上学的书费、生活费。而今我却让他失望了。

记不清是回家后的第几天。清晨,我正在被窝里蒙头大睡,父亲喊我起来,说和我一起到镇上卖菜。父亲挑着满满一担韭菜在头里走着。看着佝偻着腰、满头白发的父亲,我心里很惶愧,几次要求替父亲挑,可父亲都不肯,坚持自己挑,说你肩膀嫩,挑不了。我只好提着秤杆跟在后边。到了镇上一看,赶集的人熙熙攘攘,好摊位早已被沾满了。我们找了个地摊摆好。父亲让我掌秤他守摊。我一百个不乐意,可也只好如此。

我蹲在摊前,拿着秤杆,茫然地望着来来往往地人流。我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明天又将走向何方。满脑子胡思乱想着。

“买菜啊,看看吧,新鲜着呢!”听到父亲跟人搭话,我这才会过神来。原来,过来了几个顾客,一边询问菜的价格,一边翻看菜的质量。终于有一个中年妇女说要两斤。我抓起一大捆韭菜放在秤盘里。第一次掌秤心里慌慌的,提秤的手直哆嗦。终于稳住秤一称,足足三斤重。我破开捆抽出一些,又称还多着,又抽出一些,再称还多着。我红着脸,一抬头看见那个买菜的妇女脸色开始沉下来。如此又反复了几次,直到第四次才刚好平秤。刚要结账,不料那个妇女却说不买了不买了,“这个小青年真小气”,说着转身就走。我很生气:费了好大劲,你却说不买了。正要理论,这时父亲站起来说:对不起,我儿子第一次卖菜,您多担待。也许是父亲说的真诚,那妇女又折回来,冷冷地说:“要不是看你这菜好,说什么也不买了。”说着站在一边。

父亲一边笑着,一边拿过一小捆韭菜放在斗盘里。一称不够,父亲从另一捆韭菜里抽出一把放上,再称还不够,父亲又抽出一小把放上。我很奇怪,父亲卖了这么多年的菜,耍了这么多年的秤杆子,在家里一向号称一把准,那眼像长秤钩子,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一撒目,或者放手里轻轻一掂,份量多少八九不离十。可这回却怎么了不准了?我默默地站在一边看着。随着秤杆的几次起落,父亲终于称好了秤。我看到,那个等着买菜的妇女一直微笑着。最后拿着菜乐呵呵地走了。

那几个还在一边等着的顾客陆续买上了自己称心的菜。一挑子菜不出两个钟头就卖完了。父亲显然很高兴,让我挑着空筐子,自己一边“吧唧吧唧”地抽烟,一边跟在一边走。

半路上,我将心中的疑惑说出来。父亲抖着满脸的皱纹笑着说:傻小子,这卖东西是一门学问。开始你要少给,慢慢往里添,买的看着斗盘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心里就会高兴,买起来才会更痛快,才会多买。要是一开始你就多给,再从斗盘里一次次往外拿,这样买东西的看着斗盘里越来越少,心里就会不痛快,就会嫌这嫌那,本来想多买点也不多买了,甚至干脆不买了。这种事以前我遇到的多了,碰壁多了,才琢磨出这个理。每次要是都像你那样撂挑子,那这买卖还做不做,家还养不养„„

我心里一震,想不到老实巴交的父亲心里却有这么多道道。他能悟出顾客的这个心理不知经过了多少次实践,而且他又是多么善于总结!是养家糊口的责任感让父亲用心琢磨他的买卖经。我继而一想,是啊,岂止是做买卖这样,做什么不都是这样的吗?其实哪样都离不了勤于钻研,那样不需要责任的驱赶?

从此,我开始振作起来。先是出去打工,几年后靠原始积累的几个钱自己干起了零售批发。而今已拥有了一个总店,两个连锁店。我也成了身边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但我却仍然忘不了那年随父亲卖菜的情景,正是那次卖菜的经历让我懂得了做人要有责任意识,凡事都有学问,只要用心琢磨,就一定会成功。

下载读《驴皮记》(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驴皮记》(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驮盐的驴》有感

    读《驮盐的驴》有感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驮盐的驴》。讲的是: 一次,有头毛驴驮盐过河,不小心滑进了水里,盐融化了许多。等到毛驴站起来,他感到......

    《窃读记》

    《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支撑”等词语。 2、有感情地......

    大爱无疆——读《驴家族》后有感

    大爱无疆——读《驴家族》后有感 今天,我读了《驴家族》这篇文章。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很温馨的故事,我来自驴家族的父母,面对拾来的弟弟,父母给了他许多的关爱,却没给我像给弟弟那......

    读《昆仑山上的“驴背医生”》有感

    读《昆仑山上的“驴背医生”》有感 六(3)班肖清华一种精神,能使身处黑暗的人看见光明,使困于逆境的人看见希望。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像心灵的灯塔,高扬的旗帜,引领我们走向美好的前景......

    “驴友”旅行记PPT比赛的活动计划

    关于“驴友”旅行记PPT比赛的活动计划 旅游,是一种心情,一种寄情山人生最妙的境界就是读书和旅游。白天尽情旅游,晚上倾情读书,真是乐在其中!书,写在纸上,更写在心上;风景,静在眼前,动......

    报告皮

    ××××有限公司 审 计 报 告 豫信则会审字(2014)第×××号河南信则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月×日......

    《窃读记》读后感

    《窃读记》读后感 《窃读记》读后感1 开学第一周,老师教了我们一篇课文叫《窃读记》,学了这篇课文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窃读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放学后到巷子里的书......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圈划描写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2、通过有感情朗读、讨论等方法,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