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十七届云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
序号:
编码:
“挑战杯”第十七届云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
参
赛
作
品
作品名称:关于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问题的调查报告——以漾濞县苍山西镇白羊村罗屯小组为例
作品类别: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 发明制作
关于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问题的调查报告
——以漾濞县苍山西镇白羊村罗屯小组为例
内容摘要:本篇调查报告通过对漾濞县苍山西镇白羊村罗屯小组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引发的各种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发展趋势进行论述引出了近年来我国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不断上扬的普遍现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现象的形成和产生也是我国近年来土地纠纷问题日趋严重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本篇调查报告就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几点建议,但由于调查范围局限,其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关键词: 自留地;异变;漾濞县苍山西镇白羊村罗屯小组
一、调查说明
自留地是指中国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分配给成员长期使用的土地。农户经营自留地是一项家庭副业,可以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生产各种农副产品,满足家庭生活和市场需求,增加收入,活跃农村经济。自留地生产是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自留地的数量决定于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自留地属于集体所有,其成员有使用权,不得出租、转让或买卖,也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农业生产用途。由此我们可知,国家政策规定中农村自留地的使用性质为农业生产。然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大量自留地渐趋脱离农业生产,有很大一部分自留地被用于建房和其他非农业生产,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而且也给农村副业生产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如果这种局势得不到有效改善,那么必然会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形成不小冲击。基于此问题,我通过运用访谈法对漾濞县苍山西镇白羊村罗屯小组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罗屯小组48户中有15户利用自留地建房占31.25%;有6户利用自留地产沙占12.5%;有3户出租占6.25%;还有6户荒置不用占12.25%。总之,在罗屯小组48户人家中30户的自留地未用于农副产品的生产,占到总数的62.5%。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逐年增长,农副产品价格持续过低(虽然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并未能全方位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难预测,农村自留地使用的非农业生产化必将逐年加重,这对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更好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我们十分有必要对此采取有效措施,致力于遏制此种现象的恶化。下面我将通过对此问题的形成、产生原因,带来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的异变
(一)国家政策规定的农村自留地使用的性质
国家土地政策中规定:自留地是指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政策规定分配给成员长期使用的土地。农户经营自留地是一项家庭副业,可以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生产各种农副产品,满足家庭生活和市场需求,增加收入,活跃农村经济。自留地生产是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
国家法律和政策明确规定自留地属于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出租、转让或买卖,也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农业生产。由此可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下的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是农业生产。
(二)近年来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的异变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再加上农副产品价格持低不上,农村大量自留地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使用性质。越来越多的农户不再把自留地用于农业生产,而是逐步用于建房或其他非农业生产,有些农户甚至将自己的自留地出租或转让不在管理。这种现象的出现给我国“三农”建设带来了巨大阻力,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都是极为不利的。
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的异变,也正是农村自留地使用的非农业生产化,这种异变如不加以制止必将日趋恶化。
三、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带来的问题和影响
(一)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带来的问题
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是由异变直接引起的,有些则是由与之相关而间接引起的。其中由异变直接引起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农业生产用地减少;
2.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土地过于集中;
4.失地农民逐渐增多;
5.农副产品产量减少;
6.直接损坏国家法律权威等。
由异变引发的间接问题有以下几点:
1.剩余劳动力增多;
2.农副产品市场不稳定;
3.农村经济发展阻力加大;
4.农村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5.土地纠纷问题加重等。
(二)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带来的影响
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从近期看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他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占主导地位。
从近期看,由于农村人口急剧攀升再加上我国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越来越多的人缺少建房用地。为此很多农民把自家的自留地逐步转用作建房。这虽然使他们失去了用于农业生产的部分土地,但却解决了住房问题。从这一视角看,这种异化对农村社会稳定确实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可这种积极作用仅仅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暗藏的矛盾将会越来越明显。
从长远战略角度看待此问题,我们将会发现,我国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并且它也会间接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的不稳定。具体来说,它是通过影响农副产品市场和引发农村土地纠纷问题来阻碍我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这种影响可能起初并不明显,但时间一久,必将演化成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四、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的原因
我国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的非农业生产化日趋严重是有着深刻原因的。其中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社会原因,经济因素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从政治方面看,主要是由于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引起。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有了长足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土地问题已全部解决。在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之下仍然存在许多暗藏的矛盾善未解决。现今,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的异变对我国法律权威的冲击就是最好的例证。对于这一问题,使用完全的强制力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这正是我过当前存在的针对解决土地管理问题方面法律法规的不足。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并且大部分集中在农村,这对我国农村土地的压力是极大的。近年来随着人口逐年增加,人们对住房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正因如此,许多农民便把自留地转用作宅基地。,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用地。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中国农村存在着上一代为下一代建房的面子习俗。这种建房不同于正常建房的特点在于盲目地浪费。农村建房的样式一般均占地较大,由此便形成了建房占地问题。
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十分落后。由于农副产品与其它商品价差逐年扩大导致农副产品生产利润过少,很多农民不愿再从事农副产品的生产转而将自留地移作它用。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导致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必须系统地考虑各方面的原因,不可缺少全局观念。
五、就解决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产生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我国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渊源。因此对于解决此类问题我们不仅需要根据各地实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需要树立全局观综合系统的探寻各种具有实效性的措施。对解决此问题,我个人有如下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既要注重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强化也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的形成很大程度是由于国家在此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和执行不到位引起的。加强国家的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新时代出现的各种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加强普法知识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守法共同维护法律权威
由于现阶段我国公民整体知识文化水平不太高,特别是农村,其本身便缺乏各种必要的基础条件,因此它的状况更糟。这便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大多数人难知法、难懂法,法律知识淡薄。在此种情况下出现违法转变自留地使用性质的现象也便不足为奇。就此而言,我们易知加强普法知识教育迫在眉睫。只有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才能让人们更好的维护和遵守法律。
(三)发展经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才能更有利于人们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才不至于使人们为己利益而铤而走险。针对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还应特别注重
发展农业,合理提高农副产品价格,致力于维护科学合理的农副产品市场秩序。虽这样说,但这并不代表不用对其它商品加以控制,同样的,其它非农业产品也应受到合理控制以不至于农产品价格过分低于非农业产品价格而导致市场动荡。
(四)增加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
只有农民的基本生活生产得到保障才能更好的实现农村土地管理的有效调整从而减少各种各样的土地纠纷问题,也才能更好的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有序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合理引导农业生产,科学规范农村住房建设
国家政府机关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合理引导,可使农业更好地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尽量减少各种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由此逐步增强农民群众的种粮信心,使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以便激发其生产积极性。
传统农村住房建筑占地面积较大,这才导致了近几年大量自留地遭到破坏。政府对此应逐步加快农村群众向城镇和公路迁移,采取集中建房的方式以高楼代瓦房从而减少农村住房建造对土地造成的侵害。这也是农村住房改造发展的正确方向。这种模式一方面可减少新增人口对土地需求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方便人们的生活。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我国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异变带来的问题,只凭单方向的改良是不可行的,唯有全方位系统的对各种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才能正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则是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没有土地,那么农业生产也便不复存在。近年来我国农村自留地使用性质的异变对我国农业生产土地的冲击很大,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是对我们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我们后代负责。我们将如何做也已直接关系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今天,它仍还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唯有在正视它的过程中及时探寻各种有效的解决措施才是正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法规库.2005.5.26
[2]刘少谷.中国农村自留地法律属性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9).
第二篇:农村宅基地自留地租赁合同
农村宅基地自留地租赁合同1
甲方:______________,男,汉族,______人,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生,住______,系该村村民,系出租房产的共同所有权人。
乙方:______________,系______
丙方:___________,土地所有权人。
甲乙双方就乙方租赁甲方的住宅房产及宅基地和自留地一事,经丙方同意签订协议如下:
一、___系___的合法继承人,向乙方转让的房产和宅基地和自留地是甲方拥有合法的继承权,___的共同财产所有权人___对本合同予以确认。
二、丙方对该房产及宅基地和自留地属于___合法继承财产予以确认。并对甲方出租该房产及宅基地和自留地予以同意。
三、甲方出租该房产及宅基地和自留地使用期限为50年,乙方租赁期不超过甲方的.使用期限。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变化重新约定。
四、租赁费共计人民币壹万壹仟元整(11000.00),该款中的8000元钱为甲方房产转让价款。该款中的3000元为乙方租赁该宅基地和自留地的租赁费。上述款项由乙方向甲方一次性付清。本租赁合同于双方签字付款后即时生效。
五、本合同生效后,土地仍然属于丙方所有,土地上的建筑物的财产所有权归乙方所有。乙丙两方不得对地上建筑的所有权主张权利。
六、在租赁合同有效期间,如有土地征用或被拆迁情况,涉及该土地和房产的拆迁补偿收益全部归乙方所有。
七、在合同有效期间,乙方对所租赁的该宅基地和自留地及之上的建筑物享有转让、转租权利,如发生继承事宜,乙方的合法继承人有权继承,甲方丙方无权干涉。
八、房产及宅基地和自留地面积以甲方丙方提供的实际草图为准。
本协议一式三份,三方各执一份,均有同等效力
甲方: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农村宅基地自留地租赁合同2
甲方:户县xx乡周贵xx村(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西安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甲乙双方协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以下协议:
一、租赁范围和用途
甲方将户县五竹乡周贵xx村所属土地约亩的土地出租给乙方使用(租地面积以实际丈量为准)。
乙方租赁土地的用途为。
租地界址。
二、租赁期限、租赁金额及支付办法:
1、租赁期限为年,从年月至年月日。
2、租用该地的面积、金额:该土地面积为亩;每年租金为1000元/亩,壹年的租金总额为元。
3、付款方式:租金的`交纳采取按年支付的方式,由乙方于每年的月日交纳给甲方。
三、甲方权利义务:
1、甲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约定向乙方收取租金。
2、合同签订后,甲方应在五天内将乙方租用土地的界址范围划定,将地上附着物清理干净,达到乙方使用要求。
3、租赁期限内,甲方不得将该土地再次出租给第三方使用。
4、如因乙方开发该块土地而引起的村民纠纷和相邻权等问题由甲方负责解决。
5、如果乙方改变土地用途,需要办理各种手续,由甲方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并承担费用。.
7、租赁期内,甲方人事等其他的任何变动不会影响此协议的执行,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协议的执行。
四、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向甲方交纳租金。
2、乙方在承租期间,拥有该地的使用权,甲方不得干涉乙方经营策划。
3、乙方在承租期间内,可同他人联营,可转租他人经营,但租赁期不超过协议期限。
4、甲方向乙方收取约定租金以外的费用,乙方有权拒付。
5、承租期满乙方有意续租,在同等条件下乙方享有优先权。
五、违约责任
1、乙方应按照约定向甲方交纳租金。如逾期交纳租金30日以内,乙方除应补交所欠租金外还应按日向甲方支戈租金千分之一的违约金;如逾期超过30日,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甲方支戈租金百分之十五的违约金。
2、甲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或以任何理由影响该协议的执行。否则,乙方有权拒付租金并不承担违约责任。由此给乙方造成的一切损失,由甲方承担赔偿责任。
3、乙方在开发该土地过程中引起的村民纠纷和相邻权等问题由甲方负责解决。在问题解决前,乙方有权延付租金并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因此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且不承担违约责任。由此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4、如果因国家政策调整或其他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双方均可解除合同,并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承租期满若不再续租或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乙方在该土地上投入的资产甲乙双方按国家法律处理。
八、双方协商一致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九、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十、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一、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负责人:法定代表人:
电话:电话:
年月日年月日
第三篇: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情况调查报告
汉语言1001冯细玲 201063120117
人宗师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为了解改革对人们生活、就业、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增强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和对社会的责任心。我开展了对农村养老情况的调研。
由于城乡在就业、创业、入学、就医、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青壮年及乡土能人都到城市打拼自己的生活,不少父母留守在家成“空巢老人”。在2011年8月7日到2011年9月28日之间,我回到我的家乡,对包括我的家乡在内的几个村的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调研。见到很多“空巢老人”生活的艰辛、无奈和无助,这是新时期农村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对于像我们这种将要踏入社会的人来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农村养老问题的情况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
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2、精神没有寄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3、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4、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5、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
6、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异
较大,社会保险发展很慢。
7、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三、思考与建议
养老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2、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政府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政府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4、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要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同时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维权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平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
5、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予以安慰,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的生活。
第四篇: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情况调查报告
阳素瑶 船山学院2012级护理一班 20129810109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安老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面对日益凸显的老年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农村养老问题的情况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及养老设施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1亿4千9百多万,占总人口的11.3%,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城市独居老年人占49.7%,农村亦达38.3%。农村老年人收入低,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常感孤独的老年人,在城市为18%,农村为30.9%。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超乎我们想象。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还要翻上一番;而到2050年,中国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国家就是在99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我们人均收入呢就是800美元,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入老龄化,他的人均收入应该是在5千到1万美元左右,所以我们体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特征呢,就是未富先老。
庞大的老年人基数,无论是赡养还是医疗都得花钱,但对于中国来说,光靠国库是很难支撑起这样一大笔数额的。中国各地的公办养老院,目前都出现了排队现象,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住进养老院的情况普遍存在。
根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1.49亿老人当中,想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约占5%,这样就需要有700万个床位才能满足需要。而目前全国养老院的床位,总共只有150多万张,缺口高达550万。为了解决养老设施不足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很多人都在努力。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统计呢,就是全国的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呢,将近3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的,只是30万人当中只是两万人,非常少,所以这个是导致我们现在,整体上的养老机构,就是服务水平呢,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制度建设空白
一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养老问题;二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医疗问题;三是农村还没有养老制度安排;四是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五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展和完善遗属保险、护理保险、以房养老等新的保证措施,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不容乐观的安老养老状况
1、老年人的劣势
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
第一,多数老人的收入在中下等水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恐怕是最苦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退休”一说,很多人一直要劳作到最后一息。在城市,“啃老”现象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少老人要间接地承担其失业子女甚至是第三代的生活费用。
第二,老人就医状况令人担忧。老年人体弱多病,需要经常看病吃药。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上近年来医药价格飙升,更使老年人在看病、医药方面陷入窘境。
第三,老人出现瞻养危机。一方面,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在淡化,家庭赡养的功能在弱化,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居巢区某村庄,有7个70岁以上的老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守摊子、看房子、带孙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又十分薄弱。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严重欠账,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2、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严重不足
老年人退休时间早,中青时年实行低工资制,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没有真正享受到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果。对高龄老人,我国已开展了某些老年福利工作,例如城市高龄老人公共场所优惠待遇、五保老人的照料与服务等,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仍然十分薄弱。
目前,城镇一块的老人,因为有了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总算是有了“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农村地区,老年农民除了家庭赡养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养老收入,养老风险很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出台了,但是由于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赡养纠纷案每年递增。据调查,自2005年以来,无为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涉及赡养纠纷案及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犯罪案件共有37件,其中2005年8件,2006年11件,2007年1-9月18件,虽然此类案件所占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首先,养老社会服务化的载体不足。全国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五保老人没有实行集中供养,散居的五保老人有很多,空巢老人数量更多。他们的生活起居、生灾害病等,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护理。
其次,各种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调查发现,社会化的养老院,平均收费在每人每月800元左右,高级一些的老年公寓等则需要1300元以上。倘若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每月仅靠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活,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呢?但这些社会化养老机构也感到苦恼,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数量不足,不收取较高的费用就无法运转下去。
再次,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在各种养老院、敬老院工作的服务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跟不上。特别是有少数服务人员,内心里看不上这份职业,只是苦于别无出路,才勉为其难地曲就于此,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敬业爱岗,更谈不上以一片爱心善待老人了。
三、思考与建议
第一,要把安老养老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强老龄工作”。各级应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以“济贫”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更不能以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为理由,亏待了老年人。建议将“老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纳入市、县两级招商引资范围,变过去“以市长主导”为“以市场主导”,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的老年公寓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定补幅度,拓宽定补范围。不断完善困难弱势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城乡老人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逐步建立有各市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而各地目前正处在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老年人现状及家庭承受能力来看,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之路,是解决我市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是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推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各地市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第三,突出解决农村安老养老问题。过去,各地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不论是在保障能力上,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都显得很不稳定了。必须从各市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新的养老办法。根据全国一些地方以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为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个人交费为主,集体交费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将个人和集体缴纳的保险费记入个人名下,为个人所有,到老龄后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计发养老金。这种养老保险方式还必须同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养老民屏障,才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第四,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需求,也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想法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消除老年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敬老、爱老、安老、养老,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要在全社会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得到安慰,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运行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让老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夕阳无限好,人生仍灿烂”。
第五篇:农村垃圾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垃圾问题调查报告
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9中文2班
学号:090102065
姓名:谢小梅
正文:放假回家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特别是春节的时候,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心态回到家中。家固然美好,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农村就像是一个垃圾厂,到处都是垃圾。农村本来就是环境最好的,最适宜生活的地方,但是随处可见的垃圾给这美好的意境添上了败笔。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许多投资者更是到农村办起了工厂,农村垃圾因此而逐年增加。为了弄清农村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同时也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我特选取了我所在农村(三堡村)为对象,进行了比较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首先,我调查的农村是三堡村。三堡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堂堡乡,这是一个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以前我的家乡环境优美,一条小溪在我的家门口贯穿而过,还记得每天早上起来都可以看到炊烟缕缕,这时的空气是最让人舒适的空气。我生在农村,但我不为我是乡下人而自卑,反而我觉得骄傲自豪,因为我拥有了城里面的孩子所没有的生活环境。我有他们所没有的美好的童年时光。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在小溪里面抓鱼,还记得在山上漫山遍野的掏鸟窝„„
但是现在我的家乡却因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垃圾成片。一些工厂的建立,废水的排放污染了小溪,小溪里面的河水已经干枯,更何况是鱼了。我深深地为自己的家乡感到痛心,因为美好的环境就这样断送在我们的手中。为了比较真实的反映现实情况,并通过对农村垃圾及其处理现状的分析弄清农村垃圾已造成的危害以及农村处理垃圾的各种方式方法,所以我才选取我所在的农村作为调查研究的。在调查过程中拜访我们村的村委等各部门,了解领导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走访我村人口对生活环境改变的看法。
二、调查过程
(1)垃圾现状
我在走访中发现,如果村内有一定数量的池塘、洼地和沟渠,往往它们的走位变堆放着一堆堆的垃圾。甚至在池塘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经过走访得知,这些垃圾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地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个“小山包”,可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垃圾还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结果是,池塘、洼地和沟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农村,村民一般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树木,可没想到的是,这些本来代表“净’的绿树却成了垃圾场。只要细看,就会发现,树下往往会堆放着许多垃圾,如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当有风的时候,这些垃圾就会”随风起舞”
虽然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还有部分村民家里养着者耕牛,同时农户家里一般也会养一些鸡、鸭、鹅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2)村委及村民看法
在调查中村委给的看法是:农村现在要发展就要引进工厂和养殖场,这些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问题。还有就是村民的环保意识不高造成了垃圾成堆。对于垃圾处理问题村委也是想了办法如建了垃圾集中点,但是效率不高。
在调差中大部分村民的看法:工厂和养殖场的废气废水直接排放,直接导致了村里的空气质量的下降,水质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还有就是垃圾集中点不多,导致了村民的生活垃圾所处乱丢,没有同一处理导致垃圾成堆,同时垃圾集中了却没有及时处理,使得垃圾堆积成山,堵塞道路,造成空气污染。
三、调查结果
(1)垃圾分类
根据我的调查,我自己将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产业垃圾两大类:
A、生活垃圾: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如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等。
B、产业垃圾:工业、医疗卫生业等生产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例如砖窑厂、木材加工厂、村内私人诊所等产生的废弃物。其中的部分废弃还具有毒性。这些垃圾由于其数量大,难处理,逐渐成为影响农村垃圾处理的关键。
(2)农村垃圾处理方法
传统农村条件下,农村垃圾的循环利用和农村环境的自净相结合,完全可以解决农村自身产生的垃圾。但随着农村垃圾数量的增加,成分的复杂,传统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垃圾处理的需要。当前情况下,村民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原有垃圾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更多的开始采用填埋、焚烧、沤肥等方式来处理农村垃圾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垃圾。
(3)存在问题
A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开始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处理。但事实上,这种处理方法,处理是不彻底的,会造成巨大的二次环境污染。
B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C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当前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严重,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观因素。
四、农村垃圾处理建议
1、完善立法
处理农村垃圾,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可以采用很多种手段,但总的来说,立法途径是高效处理农村垃圾的关键,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前提。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防治污染环境。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控制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专门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农村垃圾的处理受地域的限制较大,但地方性农村垃圾处理法规很少,没有强制性回收制度,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垃圾处理缺乏指导。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立法,应借鉴国外经验,应该重视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门性立法。同时立法过程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农村垃圾处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促进农村垃圾问题的早日解决。
2、引进科技
除却传统的简易填埋、焚烧、堆肥模式外,还应该创新垃圾处理模式。一些新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在实践中得出,例如一些有条件的村庄已经建起资源再生产产业、垃圾处理厂、垃圾化肥厂。
农村垃圾技术处理的技术突破不能单凭村民自身的摸索,必须借助相关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 对垃圾的处理实现资源利用回收,将科技运用到垃圾处理上,把村民眼中的垃圾变成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在自然生态基础良好的农村,尽量实现用生态的方式实现垃圾的自净处理,减少清运垃圾的成本和费用。
综上所述,为避免我们的农村环境遭受污染,我们务必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组织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乡政府和环保局也应和村民们沟通好,做好垃圾的基础处理和统一处理。我衷心的希望我的家乡可以恢复旧日的青山绿水,整洁美丽。这是为了我们世世代代的子孙能够拥有美好的居住环境,也是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