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自荐信
尊敬的经理:
您好,我的名字叫xiexiebang,我是一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应届生,看到贵公司正在招聘一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应届生,借此机会,我写了这封自荐信,希望可以到贵公司工作。
大学四年的努力,我取得了农学学士的学位。大学的四年时间了,主要学习了植物学、保护生物学、森林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监测学等相关的课程。随着现在沙漠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对于学习这门专业,我希望自己可以对我们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大学除了学习专业课程的知识之外,我还参加了很多种社团、学院、学校所举行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展自己眼界。其中大学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在学校所举办的一次保护生态环境的征文比较中,我所写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我觉得人的一辈子,这么短的时间,希望自己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对我们的地球有所贡献。希望经理看了这封自荐信后可以给我一次机会,到贵公司工作,我会努力工作的。
在自荐信的最后,感谢经理抽空阅读了这的这封自荐信,在自荐信的附件上,我已经准备了我在学校征文比赛中的作品,经理有空的话可以看一看,谢谢。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第二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草稿)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齐实,张洪江,孙保平
(北京林业人学水上保持学院)
摘要:该文在分析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为了实现和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所采取的专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16(2005)-增刊-0074-0
4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in the Major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QI Shi, ZHANG Hong-jiang, SUN Bao-ping
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100083, P.R.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major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the authors propose some proper development measures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jects in China.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talent cultivation
一、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社会利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我国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下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问题仍很严重。
(一)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我国土地总量虽然较大,土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0.8k㎡.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十面积的69.27%,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营力作用下易造成水上流失: 再加上地质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同时,还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演变迅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如沙漠、戈壁、冰川冰久冻土及石山、裸地等而积就占国土而积的28%.此外还有沼泽摊涂、荒漠、荒山等利用难度大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我国降水量地区差异和年内、年际变化都很大.导致全国范围内早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二)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上流失遥感测查.20世纪90年代术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56万k m2.其中.水蚀165万k㎡:风蚀191万k 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上流失面积为26万km2。目前仍有近200万k m2水土流失而积需要治理.按照现在的防
治速度.需要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得到初步治理。此外.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水十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三)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血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伞国荒漠化土地总而积为262.2万k㎡:.占国土总而积的27.2%。其中.风蚀荒漠化160.7万k m2,水蚀荒漠化20.5万k㎡.冰融荒漠化36.3万k㎡’,土壤盐渍化23.3万k㎡,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四)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我国的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我国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1997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各国排名中仅列第121位.被联合国列为l 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为1700m3.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严重。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缺水高峰将在2020年至2030年出现.据估计到那时我国将缺水2000亿m3。此外,城市缺水也相当严重.据1995年建设部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5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333座缺水,其中49座是水源缺乏.l 9座是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紧缺。
(五)森林覆盖率低,增长缓慢
我国森林面积为134万km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利两南地区,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森林面积只占伞国森林而积的17.96%.华北和西北地区森林则更少。广大的两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片森林退化.覆盖率还不到1%。虽然我国每年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但由于成活率低,加上管理水平不高、乱砍滥伐等问题.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某些局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几十年米一直呈降低趋势.占长江流域上游皿积56%的四川省,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3%:在三峡库区.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因此,即使按照《全国生态环境规划(林业部分)》的规定,实现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禁止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的人为活动,到2050年实现宜林地全部绿化后,我国森林覆盖率也才达到26%。
(六)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程度居世界第9位。中国的野牛动物和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8%和9.9%.中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有l 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牛态类型多为野生动、植物柄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中国陆地的野生动植物有80%以上物种在森林中生存。然而由于天然林牛态系统的破坏.所以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日益缩小:再加上人为乱捕滥猎,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濒临灭绝。拥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15%~20%的物种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包括4600多种高等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近几十年来己绝迹的高等植物物种就有200多种:野生动物有10余种,还有20多种濒临灭绝。
从目前全国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人才的需求来看.基层生产单位的需求量很大。可是.事实上.在全国各地的水土保持工作站、研究所、林业技术推广站中.水土保持上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本科生占很少的比例.有的甚至没有。这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手段支撑。从未来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只有掌握高新技术手段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自1958年原北京林学院成立水土保持专业以来.先后有原内蒙古林学院、原西北林学
院、南昌水利专科学校、山西农业大学、原福建林学院、西北大学、原西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成市了水土保持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培养人才目录中,水土保持被列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
各有关院校根据各自的教学科研工作基础、本科生的来源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现有的办学条件等,保持了各自的办学特色。现大体上存在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足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代表的院校。这类学校专业开办时间较早,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较强.在流域管理、林业生态工程、荒漠化防治工程等方面形成了强有力的教学科研队伍:面向全国招生且学生就业渠道多样化。在教学改革中.在保持以往重视专业学术理论水平培养特点的基础上.强调加强实践教学.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相应的学时数.加强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综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
第二种类型是以山西农业大学和原西北农业大学为代表的院校。其招生和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特定的地区.这些地区对实用型人才具有较大需求。这两所院校工程技术课程的师资力量较强,学牛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以具体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管理为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以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
第三种类型.以原西北林学院和原内蒙古林学院为代表。这类学校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沙漠治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较强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工程技术课程及综合性教学环节有所加强.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以西北、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荒漠化防治为丰。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以培养本地区急需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高级人才为主。
该专业2000年本科招牛的院校和规模丰要包括:北京林业大学(60名),山西农业大学(30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0名),内蒙古农业大学(30名),沈阳农业大学(30名),山东农业大学(60名),西南林学院(30名),贵州大学(30名),甘肃农业大学(60名),福建农林大学(30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30名),西南农业大学(30名)。目前平均每年约招收450名本科生.研究生招生有扩大的趋势。从就业情况来看.主要渠道包括:水利、水土保持部门;林业部门:其他部门,即水土保持站、研究所、水利规划设计单位、林业站、林业研究所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劳动、专业劳动、课程实习(设计)、科研活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目前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普遍缺乏一套严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1.教学实验室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目前各高校的实验室用房紧张.教学实验室的设施陈旧、仪器设备落后,有的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有的设备受条件限制,数量少,不能保证学牛进行集体实验;有的实验因所需材料的价格比较高,而无法进行。
2.未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
传统的教学实习是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基地实习。这些地方一般较偏远,仅交通费就几乎占去了全部实习费.且条件艰苦.对学生生活的管理更增加了学校负担,因此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保证。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部门主要考虑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和生存问题.关心的是经济效益.认为接受学生学习是一种干扰、一种负担,与学校共建基地更是无暇顾及。而学校自建教学实习基地则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难度较大。
3.生产实习难以深入实际.学生动手能力差
目前的生产实习,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得到真正落实,往往以参观、看录像等代替,使学生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被削弱。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工作后适应期延长。
4.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下降
毕业论文历来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科研与科技写作水平的全面检验.也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普遍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下降,主要表现为:论文大多流于形式,数据及重要参数引用的多.经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或统计分析出来的较少;试验设计不合理,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论点不明.论据不足:格式和数量单位不规范者居多;罗列资料,抄袭严重:随意改动调查或观测数据,甚至凭空捏造。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指导教师缺乏经费,学牛缺乏参加牛产实践和科研课题研究的机会。
经费小足是造成实践教学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由于国家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开展实践教学的要求,所以教学实践环节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今后的发展对策
(一)增加投入,建设一流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室
从目前水上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必须增加投入,建设高水半的实验室。
1.环境资源信息管理实验室
包括图形工作站、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遥感图形处理系统、GPS地面定位系统及配套设备。主要用于计算机教学,应用技术培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信息管理.多媒体教学,文字、数据、图形处理,制图,研究生培养,毕业答辩、学术交流等。
2.山地灾害、十壤侵蚀实验室
包括人工降雨装置、侵蚀模拟、侵蚀设备、泥沙径流白动控制系统冰槽、激光测速及其他常规与配套仪器设备、十力学实验仪器,有条件的可配备风洞。主要用于径流、泥沙、土壤侵蚀、土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植物抗蚀、人工降雨实验,并能够满足部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3.林业生态工程实验室
包括综合气候因子自动观测仪器、单项生态因子测定仪器、植物分析仪器、土壤分析仪器、电脑测绘系统及光合与水分测定、土壤蒸散等常规仪器和配套仪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林、防护林、治沙林、经济林的调查和设计及综合效益研究和评价.土壤理化性质、肥料的分析和实验,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科学研究等。
4.水上保持工程实验室。
主要包括电子数字测距仪、自动水准仪激光经纬仪、计算机、日产导轨式绘图仪、绘图台、大型干土晒图机、复印机、KP-80求积仪等。丰要用于地形测量、工程施工测量、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制图以及地体地基的沉降和位移变化监测等:可为各类图纸设计、绘制、成图提供场所,为生产单位规划、设计水上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程。
(二)面向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建设一流的教学实习和科普基地.根据该专业的特点,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应包括黄土区、风沙区和山丘区等类型:基地应具备生活、学习、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且应交通方便通讯便利。
1.黄土区实习基地
用于土壤侵蚀地形地貌现场教学,土壤侵蚀规律、水土保持单项及综合措施规划的实施.水土保持效益调查,流域管理实习,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水土保持牧草培育与经营的研究和实践,资源开发、生态农业、集水、节水、蓄水、灌溉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
2.风沙区实习基地
尽可能在干旱、半干早且有治沙成就的风沙区建一实习基地,用于风沙地形地貌、气候、十壤、植被风沙运动规律等教学实习和调查,单项、综合治沙措施(生物、工程、水力、风力、化学、封育等)的调查、设计、施工及效益调查等实习,风沙物理实验,风沙灾害调查,沙地节水灌溉技术实习与研究,沙区生态农业建设实践实习,沙地防护林、经济林、灌草与护牧林设计施工实习.毕业设计与科研等工作。
3.山丘区实习基地
可用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调查.水土流失调查。减灾、预防措施设计实施实习,水上保持效益调查,流域管理实习,梯田及其他工程措施实践教学,山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经济乔灌草植物、薪炭林、防护林的设计和施工实习.山区综合开发、集水蓄水节水灌溉、山区持续生态农业规划设计及地质地貌测量等相关科学研究。
(三)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科研信息交流中心
在重点院校设市水土保持教育科研信息交流中心.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主管部门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生态环境人才的培训:并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交流,开展国际合作,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国际交流的渠道。
(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血向21世纪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必须有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等诸多方而入手.加强教帅队伍建设。
要实现上述目标.从国家来讲.一是要有一个总体的、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以适应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二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提供资金予以支持,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培养的人才能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服务。从学校自身来讲,要深化改革,面向市场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教学实习基地,培养一流的人才,出一流的科研成果,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工礼先、罗晶.面向21世纪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改革进展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l 999(增刊):1-5.
2、王志国,周世权.我国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J】.中国林业教育,1 999(增刊):57-603、王贤,周金星.21世纪我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及入才要求
[J】.中国林业教育,1 999(增刊):64-674、罗晶,王礼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比较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1999增刊):70-74.
5、余新晓,肖辉杰.新世纪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小科教育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l 999(增刊):82-84.
6、孙保平.张洪江.教学、科研、声场产三结合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l 999(增刊):95-97.
7、吴发启.薛智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中田林业教育,l999(增刊):l l 3—1 1 7.
第三篇:2018北京师范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707]专业详细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8北京师范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707]专业详细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辅导
一、考研复习的前期准备
无论做什么事,前期准备都是很重要的,那在下定决心考清华土木的研之后,都应具体准备些什么呢?
首先,时间的总体安排要得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准备考清华土木系,一定要早,这样才有充足的时间复习、调整。
我的时间总体安排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持续时间基本上是2-8月主要针对数学、英语,专业课和政治基本上很少花时间,大家都知道数学和英语是很花时间的,所以没有投入一定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很难学好的;
第二阶段(重点复习),持续时间基本上是9-11月,数学和英语已经复习完一遍了,接下来针对自己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进行突破,一段时间下来一定会很有收获的了,政治和专业课开始看了,三个月的时间逐渐让你进入状态了。专业课花的时间可能在整个考研过程中不多,但一定记住它占的比重太大了,一定要非常重视才行;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持续时间基本上是12月份。这个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经过上述充分的准备之后你大可放宽心去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这个月主要复习政治和专业课,因为这两门课的时效性最强,当然零碎的时间也可看看数学和英语,做做一般性的习题,写写英语作文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保持住以前复习的水平。
二、考研复习的心态调整
“十个人中有五个是认真的复习,这五个中有三个能坚持到考试,而这坚持到考试的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会坚持到考完,最后,就是这个人考上了。”
这句话在考研人中很是流行。虽然有些夸张,但最后你却会发现,这个观点惊人的正确。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不妨想想这句话。
坚持,是考研成功最大的秘诀。
一开始复习的时候,如果我问你你觉得你考研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也许会说,数学太难了学不会或者英语单词太多了背不完或者对政治一窍不通咋办或者专业课基础太差搞不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定等等。但随着你复习的继续(当然说的是认真的复习),考试的临近,你会发现,这时我们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上边的那些了,而是,遗忘。
有很多知识我们明明已经会了,很多单词我们明明已经背了,但过了几天,我们尴尬的发现,忘了。这时候,很多人会失去信心,开始放弃。想考上,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坚持。
重复是治疗遗忘最好的药方。过一段时间对学过的知识重复一遍,几次之后,会牢牢地记住。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重复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是一种煎熬。因此,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听听音乐,打打球,玩玩游戏,上考研论研看看,都是很好的调整方法。
有些人可能是“夜猫子”,习惯于半夜看书,这种习惯不太好,谁会把考试放在半夜进行呢?一定要把最好的状态留到8:30-11:30,2:00-5:00(具体时间请参照当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时间安排)。
如果,你恰巧是个“夜猫子”,而想改变作息时间,但又很不幸的遇到了失眠的困扰,晚上睡前喝杯牛奶试试,民间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一天一碗小米粥,睡觉睡的香”,可以试试。
三、考研的一些应试技巧
这里只说一说英语考试的一些技巧,因为我的英语很差,所以琢磨了很多针对这门课的应试技巧。
先说说做题的顺序,好的做题顺序可以让你的分数提高至少五分。对于英语,你可以先看看作文什么题目,这样在你的潜意识里,已经有了这么一档子事,说不定什么时候,灵感就会迸发出来。而且,在你作其他的题目时,还可以顺便留意一下看有没有可以用到的单词,短语,句式等等。
看完作文题目后,就可以开始做阅读了。做完阅读后,做翻译。然后作文。最后是完形填空。之所以完形放在最后,是因为完形一道题分值太少,只有0.5分,在上边耗费很多时间有点得不偿失。
然后说一说考试时间的分配,时间分配好了,才能不去赶时间,从容的做题。考试的重头戏阅读的时间掌握在每篇15分钟左右(包括做题),4篇加起来就是一个小时。5道翻译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也就是一道题6分钟左右。作文一般要留出40分钟,否则是很紧张的。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剩下的时间做完形吧,有个20分钟左右,千万别在一道完形题上踌躇不前,只有0.5分,不值。别忘了四道完形才顶一道阅读呢。另外,考试的最后5分钟是“垃圾时间”,别指望用这五分钟再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了,检查检查姓名考号是否都写了才是正事。
最后,说说做阅读题的方法。前边已经说了做阅读就是要抓住作者的意图,文章的结构,下边说说做题的方法。一定要先明白这样一个观点:“考研阅读的重心不是在文章上,而是在做题上。”
做阅读题推荐使用“穿插问题找答案法”,即拿到一篇文章,先看第一道题目(因为题目一般是按文章的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题的答案往往在段首处),圈出问题的关键词,选项不用看。然后开始看文章,查找第一题的答案,找到后做答,然后看第二题的题目,圈出关键词,在文章中继续查阅,找到答案后答题,然后看第三题题目,以此类推。
这样做的好处是带着问题看文章,阅读的目的性较强,不会盲目,而且一次只带一个问题,负担也不重。在题目中如果有细节题,先掠过不做,等其他题目都做完后,文章也读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再收拾它。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第四篇: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第二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说课教师:李青平
关于 李青平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借鉴或服务)。
本节教材包括荒漠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等五部分。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一)知识与技能:
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
2.了解区域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3.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重点: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教法设计 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材料,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荒漠化的概念及基本过程和危害。采用数字记忆法,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三区、三退、三化、二因)
2.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示2.1,2.2及材料,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干旱,气候异常)。
3.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产生原因。
4.“对症下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5.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学法设计
由于本人授课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加上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来分析荒漠化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2、教学安排 2课时
3、教具准备:1。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示及材料。2。利用多媒体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复习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酒精厂>,生态农业<留民营村>},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2分钟).(二)图片展示(西北荒漠化景观图)引导分析,讲解荒漠化的概念,基本过程,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数字记忆法)“三区、三退、三化、二因”。(5分钟)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示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示图示“中国,世界荒漠化的分布”理解其危害性。(2分钟)
(三)结合图2.1,2.2(课本)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重点落实在图上①.西北地区位置与范围。②.地形特征。③.气候特征。④.植被水文等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荒漠化的自然原因:①干旱是荒漠化的前在因素。②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0分钟)
(四)印证练习结合图2.3完成思考题P17,P18活动。(8分钟)
(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8—20结合图2.5,引导学生类比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①原因:人口剧增,人类本身的不当活动。②.表现:三个过度。
并列表归纳(人为因素表现,分布地区:用多媒体呈现),进一步理解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15分钟)
(五)小结(2分钟)
(六)布置作业:P21活动(1分钟)
第二课时
(一)讲评作业引入:不管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还是非洲的萨 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总的来看,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只不过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5分钟)
(二)结合课本材料,图2.12,2.13列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 的分布及原因。(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后果)
(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照课本落实,8分钟)
(三)展示图片:回顾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让学 生讨论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如何防治?(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多角度 来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8分钟)
(四)明确归纳(落实在书上)(12分钟)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1.核心 2.内容 3.原则 4.措施(结合案例分析)
(五)完成活动P21(5分钟)
(六)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5分钟)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重点分析>)→ 制定综合治理措施
(七)总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荒漠化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结果,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学习,为把西北地区建得山川秀美做出自己的贡献。(1分钟)
(八)布置作业:练习册(1分钟)十.预估效果: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荒漠化的概念,理解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和防治、综合治理措施。并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十一.板书设计:
(一)荒漠化的概念
“三化”“三退”“三区”“二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2.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原因:人中剧增,人类本身的不当活动 2.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核心
2.内容
3.原则
4.措施(5点)(结合案例:沙坡头)
(五)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五篇: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教材以西北地区为例,阐述了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论证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节课程是在学习了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后面“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及以后的区域案例学习大好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土地荒废的原因,进而分析全球荒漠与荒漠化的成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素材展示荒漠化的危害,鉴定学生智力荒漠化的决心,讨论治理措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学生能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主要流程: 多媒体展示荒漠化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引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介绍我国的成功经验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活动:萨赫勒地区)
师:(新课导入)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引起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不合理的认为因素。但是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象。现在我们来直观的感受一下世界各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及林地退化的情况(多媒体图片展示)。
师:看完这样一组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对地然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大家有什么想法没?是不是想要去对它进行改造呢?
生:是。
师:根据前面的所学,大家有什么可行的方法来遏制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呢?
(学生讨论,并找同学回答问题)
师:大家谈到的这些方法都是由道理的。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研究这一问题。
师: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自然因素形成的荒漠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人为因素在加速荒漠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在其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板书:
一、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师:大家觉得这几点中哪一点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生:预防。
师:大家说的很对。
二、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泊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
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
植被。
师: 针对荒漠化的防治大家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个行之有效的政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我们防治的目的是通过人地协调,达到区域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同的荒漠化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我们既要保护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又要解决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合理利用水资源
师:我们需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不同区域的防治措施有所不同。
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师:干旱地区的绿洲容易受到风沙侵袭,因此绿洲外围边缘带进行封沙育草、建防沙林带。
(多媒体展示:梭梭林、沙拐枣等)
①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
②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
然灌草植被)
③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④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⑶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师:举例:停止开发北大荒。
坚持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草。
⑷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师:前面我们提到过荒漠化产生原因之一就是过度樵采,牧区农民的生活用材问题不解决就不能根除荒漠化的原因,所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势在必行。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⑸控制人口增长
师:认为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我们要从根源解决问题就必须更关注我们自己的行为。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师:我国西北各族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同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条件的斗争,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让我们来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三北”防护林)
资料:三北防护林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
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分流域综合治理,营造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72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 5.4万平方千米增加到现在的 38.6万平方千米,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造林779.1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千米,使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3万多平方千米,近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万多平方千米,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下降,每年入黄泥沙量减少3亿多吨。
师: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对策,并且了解了相关的成功案例,那我们来帮助下面这
个地区分析一下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师:阅读前两段,请同学说说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
(学生阅读课文及图表并回答问题)
生:干旱,降水少且集中。
师: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
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师:自然因素分析完之后我们来认识一下该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读图2.8,比较传统游牧业
与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对草场的影响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回答。传统游牧业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
模式。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增加了草场的负担,加速草场退化、毁灭。
师:那为什么传统游牧业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呢?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一变化? 生:人口的增长。
师:很好,我们来看看人口是如何影响改地区的环境的。
人口增加 草地缩小
牧场超载
师:至此,我们找到了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结合图2.10,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生:控制人口增长。
师:另外,我们不能忘了实行环境的整治,坚持预防为主。
师:(总结)利用这一案例,我们又一次回顾了分析一个区域问题的方法,首先是分析其自然原因与社会经济原因,最后结合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今后我们遇到此类问题要掌握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