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4:4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的产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第一篇: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南县南洲实验小学王晓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我能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2、我能认识亿级的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我通过认识了解,体会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激发我们的求知热情。教学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读千亿以内的数

学具准备:计数器、数位顺序表、卡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情景导入

(一)、学生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P19-20。

自学要求:通过探究练习,能认识亿级的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二)、情境导入

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引导建构

(一)汇报自主学习部分。

下面请小组汇报自主学习部分:

1、数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汇报)

教师补充:在远古时代,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他们用摆小石子、在绳子上打结、在木条上刻道,等方法。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后来流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质疑: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质疑:数字和数是不相同的,数字只有0—9这10个数,而数是由数字组成的,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什么是自然数?0是自然数吗?

3、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是(),自然数的个数是()。板书:自然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的数如0、1、2、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质疑:无限是什么意思?

(二)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部分: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1295330000人,世界人口60多亿,银行存款超过百亿。下面请小组合作探究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

1、完成数位顺序表。

质疑:这个数怎么读?

质疑:比较数位顺序表上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每级都有四个数位,排列顺序都是个、十、百、千

不同点:个级从右边起的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多少个一,万级从右边起的第一位是万位,表示多少个万,亿级从右边起的第一位是亿位,表示多少个亿。

2、填空。质疑:10个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质疑:有比千亿更大的单位吗?

3、通过仔细观察,说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质疑:相邻是什么意思?

(三)归纳整理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如0、1、2、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

独立完成,小组汇报。读并背下来。

(四)拓展延伸

用来记数的符号(或)文字叫做数字。常见的数字有:

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中国小写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中国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三、反馈归纳、评价反思

(一)、达标训练(学生完成课堂目标达成)

课堂目标达成1、填空

(1)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3)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4)425007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表示(),7在()位上,表示()。

(5)十进制计数法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最小的自然数是(),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的。

2、写出一个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巩固提升

1、一个数的最高位在万位,这个数是几位数?如果最高位在亿位、千亿位呢?

2、读出下面每组数,你有什么启发?

①7575 000075 0000 0000

②30453045 00003045 0000 0000

③43004300 00004300 0000 0000

(二)、课堂调控

教师强调:数字和数是不相同的,数字只有0-9这10个数,而数是由数字组成的,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三)、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如0、1、2、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

教学反思:让学生经历数字的产生的过程,感受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学生质疑到位。在教学中提出以下数学问题:

①数字和数是有什么不同?

②无限是什么意思?

③比较数位顺序表上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④有比千亿更大的单位吗?

⑤相邻是什么意思?

不足之处:

①学会追问学生,例如当学生说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就可以问学生有最大的自然数吗?

②当学生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教师举例,学生也可以举例,突破难点。

③学生展示时可以对着大屏幕。

第二篇: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记数的方法和各国的记数符号,及记数方法的历史沿革,让同学们感知学习阿拉伯数字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自然数,知道自然数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理解自然数有无限多个,最小的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掌握十进制记数法和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体会数数过程中的人类智慧和伟大创造,进一步掌握记数单位、数位、数级。

4、认识、会读亿以上的数。

教学重点:认识亿级得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教学设计

导入:

举出数字 7、233、9000、807,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这样的数,这样的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课前准备 1.数的产生。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课件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教师总结: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生产的需要,接着介绍一些记数符号:出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二、认识自然数 板书:自然数。

自然数的定义: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归纳: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级()级()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1、小组合作研究:(1)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与万级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根据他们的特点,顺序填上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2)每相邻的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反馈。

3、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记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随堂练习:(1)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一个十二位数呢?(2)说出下面每个数中“3”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2634000300

3739030100

5、现在你会读出上面的数吗?

6、借组数位顺序表,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和数级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 总结:相同点:每级都有四个数位即四位一级。

不同点:每级表示的数目且大小不同,及计数单位不同。

出示几个数,让学生分级再读。

出示一张支票,”这个数的表示是几位一级?”介绍为什么用三位一级的表示方法。

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课堂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其他进制呢?

第三篇:《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重等)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号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1)课件出示:

(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号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

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认识自然数

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

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看教材第17页

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体会位值制的价值。

1.师:为什么仅仅这10个数字就能表示出许许多多的数呢?比如:999,都是9,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的数位)

2.师:对,因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边表示9个一,在中间表示9个十,在左边9个百。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这样不用发明那么多的符号了,记数也不用那么麻烦了。(课件演示)

3.师:如果再加1个石子,右边的9就达到10个,就可以放到中间,中间又够10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样再够10组,就要再往左进一位。(课件演示)

4.师: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能用位置来区分计数单位的不同,它使记数变得简单。【设计意图:以“999”为例,认识位值制,感受它给计数带来的便利。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即“满十进一”。】

(三)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整理数位顺序表

1.师:这里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师:你还能继续说出新的计数单位吗?它们所在的数位又叫什么呢?还有更高的吗? 3.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4.师:我国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分别是哪几个数级?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推迁移规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级,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1题。2.教材第22页第2题。

第四篇:数的产生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1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的教学内容。通过这节课

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及自然数的特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重难点是认识自然数及其特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及其应用。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当杨雯淇同学边播放自己制作的幻灯片,边介绍“结绳记数”、“刻痕记数”时,坐在离屏幕最远、最偏位置的几个孩子站了起来。那专注的眼神,倾听的表情,即使是在我进行教学的课堂上也很少见。

当祁禹程展示完自制的演示文稿,准备走回座位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在平常是需要我的暗示或示范才能达到的效果。

高举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发言、专注的神情……,所有这些都告诉我——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让他们成为讲台主人的课堂,喜欢自己的才智能够获得展示的课堂。

还给学生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教师应该致力于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让出讲台的位置,把麦克风交到学生的手中,变被动的.“教”为主动的“学”。喜欢这样课堂的学生,自然也会喜欢数学,从而也会学好数学。

二、学生是宝库,能量无限。

前置性作业布置下去以后,我并没预料到会收到如此高质量的作业。在我想来,学生也无非就是上网查查资料,然后不经筛选地打印出来,即便是有那么一两个学生能制作幻灯片,恐怕在条理、布局等方面都需要大幅度的修改。而事实上是两个班的学生都让我刮目相看。

邓翔午同学查找的资料中介绍到:我们所用的数字并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具体含义的——1有1只角,2有2只角……9有只角,0没有角。如图:

祁禹程同学制作的课件,条理清晰、布局合理、简洁美观,而且在介绍完成后还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让同学思考回答;于亚伦同学在我的建议下多次修改课件,使之更能突出重点;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2

问题反思:

在讲到自然数时,同学们对“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句话的理解不是很好。同学们在说自然数时,往往把零漏掉。同学们对于“无限”这两个字理解的也不是很好。在补充了“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这句话后,多数同学都能理解了。

在讲到十进制时,我还提到了二进制,结果,同学们越听越迷糊。我想在这个地方的处理,我应该讲清十进制就可以了;二进制只提一下名称,不应该做进一步讲解,讲了反而干扰对十进制的`理解。

教学重建:

首先,这节课创设的情境还可以。比如:在打猎和放牧的生产劳动中,人们用“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物品计数的方法来计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的兴趣浓厚,学习效率很高。

其次,在面对小学生讲课时,尤其要注意深浅难易。对于较难的知识点,要想办法用简单的道理讲解;对于较容易的知识点,也不能让简单问题复杂化。应该更多的在情境中,用更形象的方式来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3

我出示教材第19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再如,人们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例如,巴比伦数字就是用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符号来表示1,两个这样的符号表示2,三个这样的符号并排表示3……九个这样的符号表示9,10就将这个符号横放来表示(板书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用一竖表示1,两竖表示2……五竖表示5,6就用一横加一竖来表示,依此类推7就用一横加两竖来表示……9就用一横加四竖来表示(在巴比伦数字下面对应地板书出中国数字)。除此之外,还有罗马数字、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在中国数字下面对应地板书出这些数字)。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人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人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对应着上面,板书:1、2……9)。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有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介绍古人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介绍阿拉伯数字和自然数。顺势介绍生活中存在更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将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扩展到亿级,科学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对于这个内容的教学,当时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的内容,再经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来达到锻炼交流、阅读等能力的培养,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是这样操作,学生能简单的感受到数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知道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和记录物体的个数,了解到这些数字就是自然数。

本节课我认为存在以下的不足,整节课下来就显得比较平淡,学生所了解到的知识点局限于课本,学生探究、发现的内容很少。在“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这两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这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果在课前以“活动单”的形式,指导学生寻找“数的产生”,“数字演变”这方面的资料,一方面可以充实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感受数字的趣味性。在教学的前期准备中没有做到合理的利用资源,其实在数学文化读本上也有相关配套的知识如第3课的《古代的数字》,第4课《有趣的进制》,这里面的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是课本知识的很好的补充,如果可以将两者的内容做合理的编排与整合,整节 课的内容就比较充实、有趣。例如在介绍古代数字时,可以这个情景结合阿拉伯数字来导入自然数的.教学。这样就显得比较的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

在介绍完自然数后,可以通过“人长着10根手指,古代人数数离不开手指。这是十进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过渡来进入“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这样处理就比较的自然,然后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来完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这节课的教学留有不少的遗憾,如果在教学中能更合理的利用教材,适时与课外知识合理的进行整合,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加的有趣,内容更加的丰富。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5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值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计算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和生活和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贯穿在数发展历史的背景中,从而使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认识中的原有资源。

只有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我们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数学的有心人和用心人,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6

在本节课的备课阶段,我观看了一位专家的课例,于是大部分的思路都照搬下来用了,本课通过学生收集、交流、展示有关数产生和发展的资料,使学生真正了解数漫长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值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计算的基础。

课后感觉这节课上,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又学得很轻松,容量也很大。唉!人家专家的设计非同寻常啊!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7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古人记数的方法和各国的记数符号,及记数方法的历史沿革,让同学们感知学习阿拉伯数字的必要性。初步认识自然数,知道自然数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理解自然数有无限多个,最小的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并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和生活和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数的产生”和“自然数的`认识”贯穿在数发展历史的背景中,从而使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认识中的原有资源。 只有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我们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数学的有心人和用心人,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我出示教材第19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人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人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8

本节课教学过程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直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探索有关十进制计数法的有关知识,并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类推、试做,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其次,在学习十进制计数法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步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在学生了解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说一说亿以内数的单位和计数单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新的数位及计数及计数单位,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类推、试做,让学生完成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填写,并进一步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由学生回答万级以上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然而,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这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可以用提问来引导学生:①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②今天我们又知道了哪些新的计数单位?③想一想,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因此教师让学生概括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还可以简要说明什么叫做相邻。)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然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极限的教学思想,也许效果会更好。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学生充分发言基础上直观地说明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是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数的产生教学反思9

我出示教材第19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再如,人们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例如,巴比伦数字就是用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符号来表示1,两个这样的符号表示2,三个这样的符号并排表示3……九个这样的符号表示9,10就将这个符号横放来表示(板书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用一竖表示1,两竖表示2……五竖表示5,6就用一横加一竖来表示,依此类推7就用一横加两竖来表示……9就用一横加四竖来表示(在巴比伦数字下面对应地板书出中国数字).除此之外,还有罗马数字、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在中国数字下面对应地板书出这些数字).

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人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人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对应着上面,板书:1、2……9).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有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第五篇: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 高级教师 张俊文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1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料。2.教学数的产生

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1)出示课本主题图,介绍几种在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那时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

(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师:在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3)认识自然数

教师明确说明: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启发学生说出: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师:随着人们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就产生了进位制。(1)了解其他进制。

师:一般地说,进率是几,就叫做几进位制。例如有二进位制、八进位制、十进位制、十二进位制、六十进位制等。我们通常是用“十进位制计数法”,它的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即满十进一),用数字1,2,3,4,5,6,7,8,9,0和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如一百三十五记作135。

电子计算机一般是用“二进位制”表示数。进率是“2”(即满二进一),只用两个数字0和1与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例如:

“零”记作0,“一”记作1,“二”记作10,“三”记作11,“四”记作100,“五”记作101,“六”记作110,“七”记作111,“八”记作1000,“九”记作1001,“十”记作1010,“十一”记作1011,“十二”记作1100„„

此外,还有“六十进位制”,如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六十”,即1时=60分,1分=60秒。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①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质疑: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怎么计数的? 让生先试着说一说。

师讲解:要想了解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先要从计数单位开始,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什么是计数单位,那你都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千、万„„亿。)

②出示已学的计数单位。

师:不错,像个、十、百、千、万„„亿这些都是用来计数的,所以叫他们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有大小之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要计量这一行的人数,需要用什么计数单位?(个)要计算我们班的人数,要用什么计数单位?(百)

师: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数一数 ,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百亿)多少个十亿是一百亿?数一数 ,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再猜猜?(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

③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师: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提问: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倍的关系)

师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特别说明:最小的一位数还是1,因为根据十进制的计数原理,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文字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可以将谈话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大部分知识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看书质疑

1.让学生阅读书本有关学习内容,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2.根据课本出示的我国人口数,请学生自己尝试一下怎么读这个大数。【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后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下载数的产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的产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

    四年级上册数学1《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过程: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谷旦小学王艳芳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数的产生、自然数和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顺序。 教学要求:1.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的......

    优质课《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上)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的: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

    《数的产生》参考教案[★]

    《数的产生 十进制记数法》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⒉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

    小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小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文化小数的产生 教学目标:1:学生充分感知小数的演化。 2:学生感知前人的智慧无穷。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生感知小数的......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

    《四季的产生》教学设计

    《四季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七课时,前面六课已解决了“,地球本身自转,且绕着太阳作公转,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