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不同类型考生的复习策略素材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高三不同类型考生的复习策略
高三如战场,如何应战?一千个考生就有一千个答案。高三复习,年级第一名、第一百名和最后一名,谁不是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作战呢?如果你还没有明细的战略部署,不妨在这篇文章里“感悟”一下,无论你在什么阵营中都要和大家一起向高考冲刺。
一、尖子生:向复习要效率
案例一:踏实”型尖子
“我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踏实一点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我。”清华大学的肇嘉辉说起自己的备考过程,最强调的还是“踏踏实实往前走”。他毕业于一个市级重点中学,在年级里排名基本都在前十位,一直发挥很稳定。在复习过程中,他从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不是说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说各科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做的题目都是精心研究、精心挑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目很多都是他已经掌握的,肇嘉辉却没有因为自己是优等生就轻视它们。“关键是听思路,可能你觉得这个题我会做,那就要思考它背后的思路是什么样的,这种解题的思路在其他类型的题目里有没有出现?”在听课过程中,尖子生注意的应该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个步骤和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把听讲解的过程,变成自己清晰地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很有价值。”如果漫不经心地对待这些课堂内容,自己一味去钻怪题、难题、偏题,将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尖子生在高考竞争中的优势,肇嘉辉有自己的看法。爱琢磨的他从进入高三就经常钻研往届高考题,他发现,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可能不是因为尖子生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够有效避免错误。正因为如此,肇嘉辉才成为了老师们的“忠实跟随者”,他对要面临高考的尖子生们说:“试试看用我的方法去听复习课,边听边思考,绝对很有效率。”
案例二: "和自己的脑子玩游戏”
张子涵考上复旦大学,老师和家长都不感到惊讶,不只是因为她的成绩向来排在文科班前五名,还由于她在复习过程中的高度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张子涵所在的高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在这里,她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很“Top”的学生,但从客观条件来说,她所在的高中师资条件和教学方法都比不上地区重点高中,更不要谈省级重点高中了。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她在学校里得到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更多的关注。根据文科生考试的特点,她给自己找到的方法是“联想式系统复习”。
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张子涵自幼在父母的培养下,文史功底扎实。“文科生的学习是比较强调积累和领悟的,所以我和个别同学能比大家走得快,也是正常的。”升到高三后,她发现老师设定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对她来说节奏太慢,课堂讲解的内容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于是,她额外给自己提出“系统复习”的要求,主要是归纳知识系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她动手梳理了语文、英语、历史、政治这几科高中三年的知识体系,从大格局上作了整体的把握,以实现知识的贯通,并且检查是否有忽视与 1
遗漏的部分,她在高三上学期期末就完成了这个工作。她说,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张子涵就开始了自己“联想式的系统复习”,老师每解释一个知识点,她就去回忆该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相关的内容,“一联想就是一大片”,然后对着整理好的文本来验证是否正确,讲解的过程,就变成了她与自己的脑子“玩游戏”的过程,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锻炼了综合记忆和表达能力。
名师支招: 尖子生在复习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表面上看,老师的授课和讲解太“浅”了。作为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优等生,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并不是“鸡肋”。“听讲”的意义在于必须突破“听”,要把这个过程变成考验基础与思维能力的“演练场”,利用老师谈到的内容来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变被动为主动,找准自己在方法上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
二、中等生:在被“忽视”中自我突围
案例一:期待突破
“我这样的中等生在学校里很没话题——在我们学校,中等生基本上都只能考个二本,一本挺难的。上大学容易,要进名校却机会渺茫。我们有点像‘鸡肋’。”卢俊升在学校里是个“不上不下”的中等生,这让他觉得有些“没劲”:“老师盯着尖子生肯定多一点,都想多几个人考上清华、北大这种‘牛校’。另外,考不上大学的同学得到的注意也比我们多一点,怕他们泄气呗。”卢俊升一方面希望自己能进重点,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握,“你说,要是我去找老师谈,他会不会用心帮我分析?毕竟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谈到未来一年的复习冲刺,卢俊升打算以老师的授课和复习进度为准。他是这样分析的:自己本身没有很强的挑战难题的能力,基础知识过关,但不是特别扎实,还是跟随老师好。“都说高考时,难题只占总题量的20%。突破中等题,拿好中等题的分数,保证考个过得去的大学吧。”卢俊升的目标很谨慎,但他表示特别渴望能有机会和老师沟通,想知道老师怎么看中等生的潜力和上升空间。“我自己当然要努力的,一旦老师肯定我的后劲,多告诉我一些突破自己的方法,我肯定会更努力。”
案例二:重视双基,重点专练
吴章辉拿到厦门大学的通知书后,他的父母特意把家教老师请到家里小聚庆祝。对于这个让父母有些意外的好成绩,吴章辉自己并不觉得惊异,他认为这是由合适的计划带来的必然结果。“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虽然成绩中不溜秋,但老师还是没办法忽视我,我有冲劲。”吴章辉理解中等生身份的“尴尬”——忽略并不代表老师不关爱中等生,往好的地方想,“老师对我们应该还是挺放心的”。回顾自己的高三生活,吴章辉给像他一样的中等生支了一招:“激励自己,树立目标,让自己兴奋起来。”中等生在班级里容易感觉什么都很“平”,备考的心态没有起伏,平淡无奇,默认了自己相对被忽视的境地。吴章辉觉得,这是中等生复习最大的瓶颈。“中等生也可以培养好的状态,你就想,我把基础巩固了,分数就有了保证。在这个基础上重点突破,增加自己的得分点,可守可攻,一旦攻出去赢了,自己就赚了。”吴章辉的学习方法很明确——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同时,吴章辉还有自己独特的一招:他分科目列表,将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识、基本掌握的部分以及最薄弱的环节都陈列在表格上,不断发现不断补充,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表格。“然后加强优势,争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从基础补
起,争取拉高到一定程度。”例如,吴章辉“最不保险”的作文部分,从高一上学期开始,吴章辉就请父母为自己找了一个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每周一次补习,分析自己写过的作文,系统地强化训练。“以前写作文经常离题,只得十几分,半年多以后慢慢提到中等偏上的分数。”高考时,作文果然没有拖他的后腿。
名师支招: 面对几十名学生,高三任课老师纵然想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阶段性进展,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这样的情况下,位于中间层的学生相对容易被“忽视”。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注意,也渴望得到老师帮助的中等生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缺乏强烈的突破精神,比如寻找学习方法时的困惑等等。我们给中等生的建议是,要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强个性力量,扬长补短。在复习过程中,中等生可以适当向家庭寻求帮助,让父母起到激励和配合的作用,共同来寻求突破。
三、学困生:态度决定你的一切
案例一:学习兴趣在于培养
“我的成绩太差了,现在对我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能考上一个好点的专科学校。”周正是个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其实很在乎高考,也在乎高三复习,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高三冲刺复习直接决定后进生能否“脱后而优”,可以说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谁不想牢牢抓住呢?周正为了提高成绩,买了很多参考书、习题集,可就是不见起色。他也专门找老师谈过几次心,老师给他的建议是:精选精练,要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不要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有时要舍得放弃。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周正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喜欢足球,米卢倡导快乐足球,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周正现在对于高考,也是这种心态。“我现在就是按别人介绍的学习经验,经常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做到’;在复习中,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的兴趣。我知道,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嘛。”
案例二:放弃高难题目
余婷婷不喜欢她的班主任老师,总觉得老师歧视她,“老师经常说我们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参加高考也是拉低学校的升学率,还不如不考。哼,我就是不让她称心如意,我偏要考。再说,我还想继续读书呢。”不喜欢老师的她,听课积极性比起其他同学来大打折扣,课堂效率自然也不高,不过她暗暗制定了一套自学计划,并有条不紊地实施着。余婷婷最近在研究近几年的考试大纲,确定各科的考试范围、题型、难度和重点。根据考纲,她准备在复习中有所取舍,那些比较难的部分,她要暂时搁在一边,还是先从基础做起,她的口号是,把能拿到的分全部拿到,不能拿到的,不去奢望。“反正我的水平有限,我想考取的,也不过是很普通的学校,那些难题,就留给尖子生去解答吧!”
名师支招: 对于后进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两军对垒,勇者胜”。这里的勇,不是鲁莽,是自信、勇敢。学习,就是人和知识的对垒,你怕了,败下阵来了,知识就不会向你称臣。高考,与其说是和其他考生对垒,不如说是和知识对垒,和自己对垒。而对垒中,完胜的最首要条件就是自信。然后,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习惯。假设你的学习态度非常被动,对生活悲观失望,那等待你的将是什么呢?不用说,那将是一个非常恐怖黑暗的世界。所以,现在从改变态度开始,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控能力,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愉悦、积极、稳定的良好情绪中。平时课堂内外学习讨论,要积极主动地融入,丢掉所谓的“面子”,虚心求学,争取更多地动脑、动口、动手,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记住,高考中最美的弧线不是优等生们划出的,而是你们!
四、偏科生:各科复习讲究均衡
案例一: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李强在他们班里有“理科小王子”之称,同时,他还有个绰号叫“英语小跛子”,足见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生。他愤愤地说:“这完全不是智商问题,做数学物理,我就是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究问题。但是要我背单词、练听力,我再怎么强迫自己,也效果不大。最害怕的是英语老师的提问,因为我总回答不正确。”李强认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偏科的情况,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那些怎么学也学不好的科目,干脆别学。他最认同的是韩寒的一句话:“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全面的平庸。”可牢骚归牢骚,高考却是不能马虎的,英语也是无法忽视的。李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可是全国重点,要是英语成绩差了,怎么考得上?
因此,进入高三后,李强请了一个英语家教,是外国语学校的大学生,每周来给他补习两次英语。家教老师为他制定的复习计划是:每次补习只抓两个知识点。要求李强在补习之前把自己从前与之相关的错题找出来,再好好想想,为什么错?现在做这题目还会不会出错?用老师的话说,这叫“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案例二:一科也不能少
“我本来都打算放弃数学了,我想的是,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再多花时间去复习数学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再说了,还不见得有用处呢。可就在我决心放弃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好像看出来了,他专门把我抓到办公室去‘批’了一顿,让我很受感动。”秦嘉嘉现在回想起自己的高三,可谓感慨万千。她是个文科生,和很多文科生一样,数学成绩不好,高二下期开始,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就在高三上学期,她认定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想要放弃数学,把时间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就在这时候,她的数学老师找上门来。老师说,他认为秦嘉嘉是个很聪明、很有潜力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那只是暂时的,千万不要放弃数学,要想考上好大学,一定要各科均衡发展,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建议她只买一本参考书,多做典型试题,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一边做一边想,解答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呢?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秦嘉嘉按老师教的去做,果然很有成效。她现在已经把数学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还时常写信向老师汇报大学生活呢。
名师支招:对于偏科生来说,首先要树立信心,减少因偏科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对较弱科目的恐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人说偏科就是“木桶原理”,于是有不少同学盯着这块“短板”惶惶不可终日。但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我们手头的优势科目并不会像木桶“长板”那样没有作为,他们也是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做的最
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如果偏科生连原有的阵地都失去了,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在巩固阵地的同时,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复习方法,优化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倘若理科强文科弱,那么可采用每天做适量练习题的办法来保持解题状态,不必再大量操练,以节省时间多背单词、词组、语法以及语文名句,多做古文阅读,提高这种长线科目当中能够相对快速见效的题型的水平。如果是文科强理科弱,那么在冲刺阶段更应注意对文科知识结构系统的梳理,保持稳定性。对理科的攻坚切记不可盲目多做题,这样会导致知识系统的混乱。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试题,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原理,把主干摸清摸熟,从对知识“点”、“线”的巩固拓展到“面”,那么在遇到较新较灵活的题目时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是手忙脚乱、心惊胆战。
第二篇:四种不同类型考生复习策略
四种不同类型考生复习策略
高三如战场,你选择怎样应战?一千个考生就有一千个答案。
高三冲刺,年级第一名、第一百名和最后一名,谁不是怀揣着自己的作战部署呢?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制定战略,不妨在这篇文章里找准位置,坐在不同的阵营中,一起向前冲。
尖子生:向复习要效率
案例一“踏实”型尖子
“我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踏实一点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我。”刚刚考上清华大学的肇嘉辉说起自己的备考过程,最强调的还是“踏踏实实往前走。”他毕业于一个市级重点中学,在年级里排名基本都在前十位,一直发挥很稳定。在复习过程中,他从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不是说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说各科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做的题目都是精心研究、精心挑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目很多都是他已经掌握的,肇嘉辉却没有因为自己是优等生就轻视它们。“关键是听思路,可能你觉得这个题我会做,那就要思考它背后的思路是什么样的,这种解题的思路在其他类型的题目里有没有出现?”在听课过程中,尖子生注意的应该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个步骤和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把听讲解的过程,变成自己清晰地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很有价值。”如果漫不经心地对待这些课堂内容,自己一味去钻怪题、难题、偏题,将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尖子生在高考竞争中的优势,肇嘉辉有自己的看法。爱琢磨的他从进入高三就经常钻研往届高考题,他发现,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可能不是因为尖子生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够有效避免错误。正因为如此,肇嘉辉才成为了老师们的“忠实跟随者”,他对要面临高考的尖子生们说:“试试看用我的方法去听复习课,边听边思考,绝对很有效率。”
案例二“和自己的脑子玩游戏”
张子涵考上复旦大学,老师和家长都不感到惊讶,不只是因为她的成绩向来排在文科班前五名,还由于她在复习过程中的高度自觉性和能动性。张子涵所在的高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在这里,她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很“Top”的学生。但从客观条件来说,县重点高中师资条件和教学方法都比不上地区重点高中,更不要谈省级重点高中了。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她在学校里得到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更多的关注。根据文科生考试的特点,她给自己找到的方法是“联想式系统复习”。
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张子涵自幼在父母的培养下,文史功底扎实。“文科生的学习是比较强调积累和领悟的,所以我和个别同学能比大家走得快,也是正常的。”升到高三后,她发现老师设定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对她来说节奏太慢,课堂讲解的内容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于是,她额外给自己提出“系统复习”的要求,主要是归纳知识系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她动手梳理了语文、英语、历史、政治这几科高中三年的知识体系,从大格局上作了整体的把握,以实现知识的贯通,并且检查是否有忽视与遗漏的部分,她在高三上期期末就完成了这个工作。她说,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张子涵就开始了自己“联想式的系统复习”,老师每解释一个知识点,她就去回忆该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相关的内容,“一联想就是一大片。”然后对着整理好的文本来验证是否正确,讲解的过程,就变成了她与自己的脑子“玩游戏”的过程,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锻炼了综合记忆和表达能力。
■ 名师支招
尖子生在复习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表面上看,老师的授课和讲解太“浅”了。作为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优等生,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并不是“鸡肋”。“听讲”的意义在于必须突破“听”,要把这个过程变成考验基础与思维能力的“演练场”,利用老师谈到的内容来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变被动为主动,找准自己在方法上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中等生:在被忽视中实现自我突围
案例一“重视双基,重点专练”
吴章辉拿到厦门大学的通知书后,他的父母特意把老师请到家里小聚庆祝。对于这个让父母有些意外的好成绩,吴章辉自己并不觉得惊异,他认为这是由合适的计划带来的必然结果。“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虽然成绩中不溜秋,但老师还是没办法忽视我,我有冲劲。”吴章辉理解中等生身份的“尴尬”——忽略并不代表老师不关爱中等生,往好的地方想,“老师对我们应该还是挺放心的”。回顾刚结束的高三生活,吴章辉给像他一样的中等生支了一招:“激励自己,树立目标,让自己兴奋起来。”中等生在班级里容易感觉什么都很“平”,备考的心态没有起伏,平淡无奇,默认了自己相对被忽视的境地。吴章辉觉得,这是中等生复习最大的瓶颈。“中等生也可以培养好的状态,你就想,我把基础巩固了,分数就有了保证。在这个基础上重点突破,增加自己的得分点,可守可攻,一旦攻出去赢了,自己就赚了。”吴章辉的学习方法很明确——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同时,吴章辉还有自己的独特一招:他分科目列表,将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识、基本掌握的部分以及最薄弱的环节都陈列在表格上,不断发现不断补充,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表格。“然后加强优势,争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从基础补起,争取拉高到一定程度。”
■名师支招
面对着几十名学生,高三任课老师纵然想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阶段性进展,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这样的情况下,位于中间层的学生相对容易被“忽视”。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注意,也渴望得到老师帮助的中等生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缺乏强烈的突破精神,比如寻找学习方法时的困惑等等。我们给中等生的建议是,要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强个性力量,扬长补短。在复习过程中,中等生可以适当向家庭寻求帮助,让父母起到激励和配合的作用,共同来寻求突破。
后进生:态度决定你的一切
案例一学习兴趣在于培养
“我的成绩太差了,现在对我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能考上一个好点的专科学校。”周正是个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其实很在乎高考,也在乎高三复习,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高三冲刺复习直接决定后进生能否“脱后而优”,可以说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谁不想牢牢抓住呢?周正为了提高成绩,买了很多的参考书、习题集,可就是不见起色。他也专门找老师谈过几次心,老师给他的建议是:精选精练,要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不要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有时要舍得放弃。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周正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喜欢足球,米卢倡导快乐足球,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周正现在对于高考,也是这种心态。“我现在就是按别人介绍的学习经验,经常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做到’;在复习中,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的兴趣。我知道,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嘛。”
■名师支招
对于后进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两军对垒,勇者胜”。这里的勇,不是鲁莽,是自信、勇敢。学习,就是人和知识的对垒,你怕了,败下阵来了,知识就不会向你称臣。高考,与其说是和其他考生对垒,不如说是和知识对垒,和自己对垒。而对垒中,完胜的最首要条件就是自信。然后,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习惯。假设你的学习态度非常被动,对生活悲观失望,那等待你的将是什么呢?不用说,那将是一个非常恐怖黑暗的世界。所以,现在从改变态度开始,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控能力,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愉悦、积极、稳定的良好情绪中。平时课堂内外学习讨论,要积极主动地融入,丢掉所谓的“面子”,虚心求学,争取更多地动脑、动口、动手,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记住,高考中最美的弧线不是优等生们划出的,而是你们!
偏科生:各科复习讲究均衡
案例一“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李强在他们班里有“理科小王子”之称,同时,他还有个绰号叫“英语小跛子”,足见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生。他愤愤地说:“这完全是智商问题,做数学物理,我就是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究问题。但是要我背单词、练听力,我再怎么强迫自己,也效果不大。最害怕的是英语老师的提问,因为我总回答不正确。”
因此,进入高三后,李强请了一个英语家教,是外国语学校的大学生,每周来给他补习两次英语。家教老师为他制定的复习计划是:每次补习只抓两个知识点。要求李强在补习之前把自己从前与之相关的错题找出来,再好好想想,为什么错?现在做这题目还会不会出错?用老师的话说,这叫“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案例二一科也不能少
“我本来都打算放弃数学了,我想的是,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再多花时间去复习数学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再说了,还不见得有用处呢。可就在我决心放弃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好像看出来了,他专门把我抓到办公室去‘批’了一顿,让我很受感动。”秦嘉嘉现在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回想起自己的高三,可谓感慨万千。她是个文科生,和很多文科生一样,数学成绩不好,高二下期开始,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就在高三上期,她认定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想要放弃数学,把时间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就在这时候,她的数学老师找上门来。老师说,他认为秦嘉嘉是个很聪明、很有潜力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那只是暂时的,千万不要放弃数学,要想考上好大学,一定要各科均衡发展,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建议她只买一本参考书,多做典型题型,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一边做一边想,解答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呢?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秦嘉嘉按老师教的去做,果然很有成效。她现在已经把数学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还时常写信向老师汇报大学生活呢。
■ 名师支招
对于偏科生来说,首先要树立信心,减少因偏科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对较弱科目的恐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人说偏科就是“木桶原理”,于是有不少同学天天盯着这块“短板”惶惶不可终日。但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我们手头的优势科目并不会像木桶里的“长板”那样没有作为,他们也是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如果偏科生连原有的阵地都失去了,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在巩固阵地的同时,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复习方法,优化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倘若理科强文科弱,那么可采用每天做适量练习题的办法来保持解题状态,不必再大量操练,以节省时间多背单词、词组、语法以及语文名句,多做古文阅读,提高这种长线科目当中能够相对快速见效的题型的水平。如果是文科强理科弱,那么在冲刺阶段更应注意对文科知识结构系统的梳理,保持稳定性。对理科的攻坚切记不可盲目多做题,这样反而会导致知识系统的混乱。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题型,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原理,把主干摸清摸熟,从对知识“点”、“线”的巩固拓展到“面”,那么在遇到较新较灵活的题目时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是手忙脚乱、心惊胆战。
第三篇: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的冲刺复习策略
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的冲刺复习策略
历史组杨 程
高考在即,我们豪情满怀,我们激越豪迈。我们相信自己,我们努力备考。我们“突出主干、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强化技巧”,我们创造奇迹。
一、突出主干,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复习时,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例如回忆某一阶段的知识时,把相关章、节甚至子目的标题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一些重要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到滴水不漏。
同时,还要注意专题复习与通史复习相结合,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打破章节、目录等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梳理,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甚至是中外史知识进行重组。比如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资产阶级革命,就要以世界史为大背景,把辛亥革命作为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亚洲的觉醒”内容,使中外历史浑然一体;同时,也要时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国际关系和科技文化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式的思维。
二、回归课本,跳出题海,查缺补漏。要重视历史概念、结论,重视原因、影响,这是提高历史解题能力的基础。
高考越临近,我们越不能丧失复习的斗志,不能对自己说,“我复习地已经足够好了,现在只要保持状态就行了”。文科的特点决定高效率的复习可以让你立竿见影地提高历史成绩,一句话:考历史,即使到高考前一天也不能放弃对课本知识的复习、巩固。
三、夯实基础,我们要树立一种观念:“做好基础题,就把握了得分主战场:目标不宜过高,就从多拿1分做起”。
文综历史高考的成败取决于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离开基础知识,任何能力、技巧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复习时,我们要落实课本知识点,不放过包括地图、插图、注释、诗词、引言、典故、图片等等在内的知识点,并将重点内容整理、默写到笔记本上或者进行电影式回忆。
同时,通过少而精的练习巩固复习,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联想,通过做题来巩固基础。另外,翻阅错题,看看自己最容易做错什么题目,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巩固,这样的复习一定有效。
四、强化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强化,根据不同的题型认真审读材料及题目设问要求。
择题要审清4个要素,即时间、答题主体内容、条件限制、题目考查的核心。解析题要注意3个特点:一是图表数据材料题的分析和整理;二是材料与选择、问答各种题型融合;三是材料的内容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同时要注意抓主题句、抓关键词。答题要找准要点,这是答题的切入点和评卷的给分点。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考试说明》里的基本题型、主要示例和附卷或者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这些题目和答案,能使我们对几天后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分布有所了解,认真阅读,领悟这些题,可以窥视高考命题的走向,洞察高考信息。
最后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否恰当地运用历史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考试成功至关重要。同时,注意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能够意外提高分数。
同学们,十多年的拼搏即将变成喜悦,人生将从这里展开翅膀,如今宝剑在手,寒梅飘香,背水一战的时刻来到了!“十年砺剑百日策马闯雄关,一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音”,我们坚信今年六月的硕果会更加飘香,六月的笑脸将更加灿烂。
第四篇: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素材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
一、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
1.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①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前8——5世纪)
②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前5——3世纪)
2.秦汉时期:公元前三世纪—3世纪(公元前221年—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3——6世纪(220——580年)
4.隋唐时期:6—10世纪初(581—907年)
5.宋元时期:10—14世纪(960—1368年)
6.明清时期:14—19世纪中叶(1368—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5.抗日战争(1937—1945)
◆晚清、民国概念
1.晚清:1840——1912年
2.民国:1912——1949年(台湾至今还是用中华民国纪年)
3.北洋军阀政府民国:1912——1928年
4.南京国民政府民国:1927——1949年
◆近代前期重大历史事件顺序:(西学东渐过程)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十年代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4.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90年代—1898年)
5.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
6.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7.新文化运动(1915—1924年)
(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年——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国共第一次内战
◆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防御阶段:1937.7——1938.10(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2.相持阶段:1938.10——1945.4(南京国民政府守住了大西南、大西北国土)
3.反攻阶段:1945.5——1945.8.15(国共两党配合苏、美、英盟军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和平谈判阶段(1945.8—1946.6)
2.国共第二次内战阶段(1946.6——1949.10)
①1946.6—1947.6:防御阶段
②1947.6—1948.9:大反攻阶段
③1948.9—1949.1:三大决战
④1949.4—1951年: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
三、中国现代史(1949——今)
◆按社会性质分:
1.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1949——1956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至今
◆建国60年来可分为:
1.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年
2.新中国后30年:1979——至今
◆历史分期: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三大改造)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一化三改造。
②一五计划:1953——1957年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①中共八大:1956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错误表现: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④三面红旗后果:1959——1961年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⑤1960年冬——1962年,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
4.文革十年:1966——197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12月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对内改革:
①农村改革起步: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试点后推向全国。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现阶段提出城镇化改革方向,农业鼓励实行土地流转,朝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1984年,计划经济下的市场经济探索。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阶段:1992年——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对外开放:
①改革开放起步:1980年设四大特区——②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③三个三角洲开发区——④全境开放。(1988年设海南特区;1992年设上海浦东新区;2004年设天津滨海新区)——⑤改革开放全面进行:2001年加入WTO。
四、世界古代史(距今三四百万年前——1500年)
1.古希腊雅典时期: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2.罗马帝国时期:相当于中国秦汉时期
五、世界近代史(1500——1917年)
◆历史分期:
1.手工工场时代(资本主义童年时期):
14、15世纪——18世纪60年代
2.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早期
3.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上半期
4.信息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1945年——至今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
1.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
2.文艺复兴:14——16世纪: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物。
3.宗教改革:16世纪:马丁路德、加尔文。
4.启蒙运动:17——18世纪: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牛顿。
5.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1500年前后,哥伦布、麦哲伦。
对世界影响:标志着全球化的起步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19世界六七十年代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0世纪初,标志世界市场正式形成。1945年全球化趋势成为历史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
对欧洲的影响: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原始积累。
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
6.殖民扩展:16世纪——19世纪末,三角贸易
对欧洲的影响:资本原始积累。
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是掠夺与罪恶,也是警醒及传播工业文明。
六、世界现代史(1917——今)
(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变化
1.冷战时期(两极格局对峙时期):1945——1991年。
①欧洲冷战: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舆论宣传)——1947年杜鲁门主义(政治上)——1948年马歇尔计划(经济上)——1949年北约成立(军事上)——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对峙格局形成)——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②亚洲热战: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1975年越南战争。
2.国际关系体现为民主化、体系化、制度化
3.政治多极化萌生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崛起;
③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4.多极化趋势阶段:1991年以来,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1917——1945年的世界经济概况:
1.苏联经济史一条线:
①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年)②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纯计划经济模式
③1921——1924年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④1925——1991年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1927年工业化——1929农业集体化;实行五年计划。
⑤1953——1964年,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改革为主,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⑥1964——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主。
⑦1985——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政治民主化改革,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瓦解。
2.罗斯福新政:1933年,市场经济加计划经济。由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调整:(凯恩斯主义运用——国家干预经济)。
①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有四:办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及直接采购;财政税收手段调控经济。
②人民资本主义;
③经营者革命;
④福利国家制度:用和平理性手段打富济贫,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人类文明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
(三)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体系化、制度化、区域一体化)
1.战后美国掌控世界经济秩序的三驾马车: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和关税及贸易体系(1995年后改称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2.区域一体化组织:
①欧盟:1967年欧共体(经济一体化)——1993年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2002年欧元启动(金融货币一体化)
②东盟:1967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20世纪80年代
④亚太结合组织:1989年
3.新经济时代:1992年网络出现后至今
第五篇:家有考生:高三不同层次学生寒假复习策略
家有考生:高三不同层次学生寒假复习策略(2010-02-16 10:40:02)
转载▼
标签:分类: 高考研究
高考
考生
寒假
复习
学习
应考
教育
期末考试结束了,高三生迎来了高中生涯最后的一个寒假。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寒假除了休息娱乐之外,复习功课和知识点也是非常必要的。数学
优等生总结思维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讲,寒假期间,先研究平时做的题目为什么会做而没做对,把所有以前做过的错题和不明白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一分析。另一方面,就是学会总结学习的思维,做到快速解题,把所有的题目固定成一种思维,同时总结出变型的全部原则。高考数学考试的一个特点是研究题目就可以获得解题的方法,所以学生在寒假期间对06年-09年的真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解题的方法。而不建议高三学生在寒假期间再做模拟题,历年真题应该练习掌握。落后生看名人成功的案例
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发挥。建议看世界上名人成功的例子,增强自信心。寒假复习的原则是以课本知识点理解为主,做5到6套历年本省和全国卷的真题,结合课本看哪些方面是没有掌握的,根据题目把课本上涉及的知识点标出来。看看这些知识点在应用的时候有何先决条件,知识点如何反向应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在何处卡壳。在练习的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分题型练习的方法,不要再联系高考模拟题,而是找出历年的真题每种题型坚持做一天,分知识点熟练掌握。一半学习一半娱乐
建议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和高考时间保持一致,适当地放松,可以在同学之间组织有竞赛性的娱乐活动,休息放松。开学前建议学生做总结,把寒假期间复习到的知识点不能理解、知识点不能简化、知识点不会用、标准化考试题目找不到解题方法、会做没有做出来的题目都纳入总结,这样才能够达到主动学习,新学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
优等生勤练听力
对于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讲,英语的阅读部分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把寒假复习的重心放在单词上。学生欠缺的并不是语法知识,完型填空、单选可以在寒假期间适当地练习。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听力部分的练习和进一步的熟练掌握。
很多人建议孩子看欧美影视大片,但是在高考考试当中,听力部分的语速相对较慢,所以并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以前很多学生习惯采用听写的方式练习听力,但是先听后写,一句话至少在脑中要过两遍,中间有一段时间要回忆和揣摩,在考场中却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供学生回想听到的这句话,所以这种方法也不可取。
建议学生寒假期间多读,拿着听力资料原文,边听边看跟读,保证跟读的强调、语速与原文一致。这样就可以省去中间拼写的部分,之间从听力转到文章意思,更有助于听力的速度和质量。
中等生巧记语法
对于平时成绩居中的学生来说,高三的这个寒假正是补充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的好时机。虽然阅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却并不是中等生在短短的寒假最需要补充的部分。单词相对来说,中等生已经比较熟练掌握,而语法是这部分学生与优等生差距最大的部分。死记硬背不适合考试,更不适合平时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记住,并且比较熟练地应用,还需要通过语意理解。任何语法知识都可以通过语意理解,明了精确的语意,很多语法并不需要去刻意记忆,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就可以轻松掌握。落后生加强单词记忆
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都有欠缺,因此不可能在短短的寒假全面提升。由于阅读涉及到英语学习的各方面,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十分头疼。读不懂文章有两种原因,单词不认识和句子结构太复杂。建议学生最好把教学大纲中的动词、形容词重复记忆,另外阅读一些文章,适应英文说话的语言习惯,用英文语序来理解文章。
寒假里,考生的学习将由在校时的被动学习变为完全靠自己的主动学习。因此,考生要制订一套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假期作息时间表,做到复习有计划,生活有规律。
高三生寒假在家里没有在校集体学习的氛围,但是不能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或学到哪儿算哪儿。假期复习计划一方面要包括学习知识内容的计划,比如寒假作业、薄弱学科的补习以及课外学习等;另一方面还要包括整个假期的时间安排,比如什么时间和家人串亲访友、什么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及什么时候学习等。
以往,很多考生放假后早上不吃饭,睡懒觉,尽情地放松,平时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开学后,这些考生很难适应正常的作息时间,从而直接影响了新学期的复习状态。
陈艳燕认为,高三生在制订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时,要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具体化,比如早晨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休息,上下午时间如何利用等。高三生寒假里要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上午学习三个半小时,下午学习两个半小时。另外,每天还要坚持看半小时的新闻时事(电视或报纸),并留出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高三生制订完复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后,关键在落实。大家可以把学习计划及作息时间安排做成一张表格贴在书桌前。想偷懒的时候,它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让高三生真正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考点梳理】
一、题型特点
填空题和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其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评分客观、公正、准确等等。
不过填空题和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首先,表现为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既有不受诱误的干扰之好处,又有缺乏提示的帮助之不足,对考生独立思考和求解,在能力要求上会高一些,长期以来,填空题的答对率一直低于选择题的答对率,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次,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去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在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上,较之选择题,有时会显得较为费劲。当然并非常常如此,这将取决于命题者对试题的设计意图。
填空题与解答题比较,同属提供型的试题,但也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解答题应答时,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或说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填空题则无此要求,只要填写结果,省略过程,而且所填结果应力求简练、概括和准确。其次,试题内涵,解答题比起填空题要丰富得多。填空题的考点少,目标集中,否则,试题的区分度差,其考试信度和效度都难以得到保证。这是因为:填空题要是考点多,解答过程长,影响结论的因素多,那么对于答错的考生便难以知道其出错的真正原因。有的可能是一窍不通,入手就错了,有的可能只是到了最后一步才出错,但他们在答卷上表现出来的情况一样,得相同的成绩,尽管它们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解答题,则不会出现这个情况,这是因为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情况评定分数,用以反映其差别,因而解答题命题的自由度,较之填空题大得多。由此可见,填空题这种题型介于选择题与解答题这两种题型之间,而且确实是一种独立的题型,有其固有的特点。
二、考查功能
1.填空题的考查功能大体上与选择题的考查功能相当。
同选择题一样,要真正发挥好填空题的考查功能,同样要群体效应。但是,由于填空题的应答速度难以追上选择题的应答速度,因此在题量的使用上,难免又要受到制约。从这一点看,一组好的填空题虽然也能在较大的范围内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但在范围的大小和测试的准确性方面填空题的功能要弱于选择题。不过,在考查的深入程度方面,填空题要优于选择题。作为数学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性质)判断型的试题,应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者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几乎没有间接方法可言,更是无从猜答,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难有虚假,因而考查的深刻性往往优于选择题。但与解答题相比其考查的深度还是差得多。就计算和推理来说,填空题始终都是控制在低层次上的。
2.填空题的另一个考查功能,就是有效地考查阅读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在高考数学考试中,由于受到考试时间和试卷篇幅的限制,在权衡各种题型的利弊和考查功能的互补时,填空题由于其特点和功能的限制,往往被放在较轻的位臵上,题量不多。
三、思想方法
同选择题一样,填空题也属小题,其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能大做”。解题的基本策略是:巧做。解题的基本方法一般有:直接求解法,图像法和特殊化法(特殊值法,特殊函数法,特殊角法,特殊数列法,图形特殊位臵法,特殊点法,特殊方程法,特殊模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