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烧的地板观后感
燃烧的地板观后感
《燃烧地板》以传统的国标舞为主题,将它的精髓——动作的连贯、服饰的华美、相互的感应,与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相融合,对国标舞进行了革命性变革,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支点、次数、旋转和摇摆,第一次将国标舞带入了摇滚时代,用性感、大胆而又放肆的肢体语言,讲述生命的至真至美。其汇聚了300年的各类舞蹈精髓、先进的高科技制作和壮观的舞台灯光、多媒体手段,再加上独特的创意和摇滚乐的激情, 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最酷、最热辣、最性感、最轰动、最具有观赏性和戏剧性的舞蹈佳作。
《燃烧的地板》以一名男子的独舞开始,男子随着轻柔的音乐换转跳跃,随着他的舞蹈缓缓地引出了其余的舞蹈演员。随即轻柔的音乐换成了激昂动感的音乐。在《燃烧地板》中我们能够看到优雅的华尔兹、激情的恰恰、桑巴、充满异国情调的伦巴、跳脚、爵士、摇摆、热情的佛拉明戈、清新飘渺的踢踏舞等国外各类风格的舞蹈。演员们粗犷奔放的表演,配以性感大胆的服饰造型,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风格、激情洋溢的音乐以及令人如痴如醉的视觉和音响效果。各种各样的外国舞蹈让人应接不暇,这些舞蹈与中国的古典舞不同。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而外国舞蹈就不同,就《燃烧的地板》来说,其中的舞蹈节奏感强,动作频率快,旋转动作较多,动作狂野,绚丽的灯光,激情的音乐,让人听了忍不住想随之一起舞动,极具感染力,天使般优雅的华尔兹,激情的伦巴,恰恰……都让人热血沸腾。
而其极富设计感的衣服,也让人眼前一亮,简约而不简单,女的服饰主要是淡黄色、淡绿色、白色的裙子,男的主要是黑色或白色的休闲服等,华而不艳,艳而不俗,格调清新。配上以象征着温馨与浪漫的紫色与蓝色为主,金白色为辅的舞台灯光更加美轮美奂。
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动感十足的舞蹈,绚丽的灯光,独特的衣饰,加上顶尖的舞蹈演员,让这场舞剧想不成功都难。难怪那么多人为之疯狂,为之沉迷。
第二篇:《燃烧的地板》大型舞蹈欣赏
《燃烧的地板》大型舞蹈欣赏
摘要
《燃烧的地板》创始于1999年的澳大利亚,短短几年时间,它已成为轰动国际舞台的最酷辣性感、融理性与激情于一炉,兼具观赏性和戏剧性冲突,展现无限想象的舞蹈佳作。本文分析了《燃烧的地板》的编排、内容、舞台表现力及其社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个人观看《燃烧的地板》后的感想。
关键词: 《燃烧的地板》;编排;内容;舞台表现力;社会功能;观后感。
前言
《燃烧的地板》的创意源自流行乐坛传奇巨星艾尔顿·约翰的50岁生日派对。当时,这位标新立异的音乐巨星为来宾准备了一台出人意料的国标舞表演,令各界名流为之倾倒。《燃烧地板》便由此诞生。随后,国际著名制作人麦德卡夫投资1000万美元,邀请西方各国的国标舞冠军加盟,将其搬上了舞台。大型国际舞综艺表演节目《燃烧的地板》融华尔兹、探戈、恰恰、桑巴等众多舞种于一炉,打造了一个古今同辉、雅俗共赏的舞蹈荟萃。演员们表演奔放粗犷,服饰造型性感热辣,创意风格层出不穷,灯光音乐梦幻迷人,是一场极具震撼力的视听盛宴。
1.《燃烧的地板》的编排
做为一场综合性大型舞蹈秀,尽奢尽美的服饰、强大的演员阵容与精彩纷呈的舞蹈无疑带给观众的是强烈的视觉震撼与直觉化的审美冲击,但往往太多的目不暇接也许会意味着观众的审美疲劳。而《燃烧的地板》在编排中似乎深谙观众的这种心态,在整场舞蹈中不同风格一直有序穿插、变换交错以中和过度的单一化风格与过多的视觉冲击可能给观众带来的审美疲乏。
《燃烧的地板》以一名男子的独舞开始,男子随着轻柔的音乐换转跳跃,随着他的舞蹈缓缓地引出了其余的舞蹈演员。整个表演伴随着各种精彩的变换,激烈与宁静、众舞与独舞、活泼与深沉、奔放与典雅、感官与心灵、激情与理性,舞步节奏、音乐节奏、情感节奏疏密有致、配合无间,并且对比中产生一种巨大的张力,令观众在不同感官经验和情感经验的中和优化基础上,达到审美接受容量的最大化与审美体验的高潮。
2.《燃烧的地板》的内容
在总长近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全剧集优雅的华尔兹、激情的恰恰和桑巴、充满异国情调的伦巴跳脚和爵士、热情的佛拉明戈、清新飘渺的踢踏舞等舞蹈之大乘;除了这些国标舞种之外,该剧还包含了摇滚、曼波、萨尔萨、林蒂跳步、吉特巴格等各国的民间舞和舞厅舞,以及在西方剧场舞蹈中的主流舞种——芭蕾和现代舞,都融合在其中,由此创造了一个古今同辉、雅俗共赏的舞蹈大荟萃。这些舞种被巧妙地穿插在意大利威尼斯假面舞会、西班牙斗牛舞曲、美国水兵舞、法国红磨坊盛装舞等变化多端的舞会情景之中。
3.《燃烧的地板》的舞台表现力 3.1《燃烧的地板》的音乐
《燃烧的地板》中的音乐包含了上世纪30年代的爵士乐、布鲁斯、摇滚乐以及时下最为流行的电子音乐,配合不同舞种与氛围而变换,时而舒缓轻柔,时而动感激昂,令人如痴如醉。3.2《燃烧的地板》的服装
《燃烧的地板》中的服饰无疑是华美而性感大胆的。它极富设计感的服装让人眼前一亮,简约而不简单,女演员的服饰主要是淡橙色、淡绿色、白色、黑色的裙子,男演员的主要是黑色或白色的休闲服等,华而不艳,艳而不俗,格调清新。配上以象征温馨与浪漫的紫色与蓝色为主,金白色为辅的舞台灯光更加美轮美奂。
3.3《燃烧的地板》的演员
《燃烧的地板》是全世界最激动人心的舞蹈表演,参加的演员具有20世纪最高专业水准,并且成绩卓著,是各类舞蹈比赛桂冠选手。他们的动作标准到位,刚柔并济,十分优美。他们的表情也随着舞蹈变化,时而狂野、放荡不羁,时而带着兴高采烈的笑容。在整个舞蹈过程中,他们都表现得活力无限。
4.《燃烧的地板》的社会功能
《燃烧地板》不仅仅是一场娱乐大众的表演,更是舞蹈表演的一次创新和突破。它以传统的国标舞为主题,将它的精髓——动作的连贯、服饰的华美、相互的感应,与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相融合,对国标舞进行了革命性变革,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支点、次数、旋转和摇摆,第一次将国标舞带入了摇滚时代,用性感、大胆而又放肆的肢体语言,讲述生命的至真至美。整个舞蹈给我们传递了一种精神状态、生存方式、审美观念与价值观念,给我们展现了鲜明激烈的情感体验和热烈而率真的人性。
5.《燃烧的地板》的观后感
《燃烧的地板》中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和绚丽的灯光让人如痴如醉;独特的服饰让人眼前一亮;顶尖的舞蹈演员和动感十足的舞蹈让人震撼……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热血沸腾,忍不住随之一起舞动。
另外,《燃烧的地板》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突破和创新。如穿旅游鞋跳舞;女演员带上牛角来表现女性狂牛般的野性;男演员以服饰为道具表现相互决斗至遍体鳞伤的惊心动魄的场景;舞蹈中热辣的脱衣表演等等,这些都不同于以往的国标舞表演。同时,《燃烧的地板》不仅给我们带来视听的震撼,它还通过大胆而性感的舞蹈给我们展现了人类情感和欲望的释放,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结语
《燃烧的地板》汇聚了300年的各类舞蹈精髓、先进的高科技制作和壮观的舞台灯光、多媒体手段,再加上独特的创意和摇滚乐的激情, 是当今国际舞台上最酷、最热辣、最性感、最轰动、最具有观赏性和戏剧性的舞蹈佳作。
第三篇:电影燃烧的生命观后感
电影燃烧的生命观后感
“有一种植物叫平地木,矮矮的,开淡淡的花,结小小的果,平淡无奇,却生命力极强,在中药中用途很广。如果我是一株平地木就好了,百分之百交给大自然!”这是影片《燃烧的生命》女主人公陈海新说的一段话,而她也用短暂而感人的一生努力实践着她“平地木”的诺言。
作为“平地木”,她极为顽强。虽然自小体弱多病、行动困难,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学业,成为上海浦东新区一所地段医院的医生。由于行动不便,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母亲的帮助下,艰难地完成常人看来极其简单的洗漱工作。她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上二楼诊室只有几十步的楼梯,她却要花上几十分钟,常常累的精疲力竭,疼的满头大汗,但她从不叫苦叫累。为了与病魔抗争,回到家还要花上几个小时做康复训练,母亲心疼得偷偷落泪,而以“平地木”自居的她却故作轻松,一笑掩之。2000年底,得知自己被确诊为“小脑扁桃体疝骨髓空洞症”,只有五年的生存时间。在短暂的伤心过后,她奋笔写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属于我的生命虽然只有五年,但我要把每一天当一辈子来过”的誓言,并顽强地与病魔斗争到生命最后一刻。
作为“平地木”,她“用途”极广。虽然拖着病残的身体,但她却始终和正常人一样,甚至比正常人还要努力。她恪尽职守,用心服务,把全部的爱倾注给了病人。她对所有的患者都一视同仁,面带笑容,言语温和,象对待亲人般温暖;她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她拖着病体冒雨去给顽固性失眠的患者送药方;她坚持劝说不信任她的患者进行检查,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她一天天的不喝水,只为了多看一个病号,最多的时候一天接诊断120例患者;她病危时立下遗愿,将身体献给医学事业,用行动履行了“平地木”的诺言……
陈海新,这株美丽的平地木,平平淡淡,却又轰轰烈烈。她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完成了一个医生悬壶济世的神圣使命,也教育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同海新相比,我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稳定,但我们却时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总觉得工作太忙、工资太低、爱人不够体贴、孩子不够听话,成天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和海新相比,我们的差距是多么大啊。
陈海新,这株美丽的平地木,在为病人治病的同时也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作为一个普通人,虽然我们平淡无奇,但也要以感恩的心面对人生,认真工作,认真生活,把自己百分之百交给“大自然”,我们的生命也可以象海新那样美丽、动人。
就做一株美丽的平地木吧
第四篇:《激情燃烧的岁月》观后感
~-6-10 字数:1184《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不久被搬上了荧屏并作为书籍被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喜爱着,有人为这个故事而哭,也有人为它而笑,因为从祖辈,父悲到儿辈,面对着它的每个人几乎都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身边的人,找到了每天在自己身边不断上演的平凡故事。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橄榄绿的军装,纯真的岁月里纯朴的人们,没有矫饰的虚伪,那股带着仿佛已远久的真与善,夹着淡淡的乡土味的质朴的春风扑面而来,吹绿了大江南北。这是一个平凡的年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酷爱流行的“弄潮儿”是不太会喜欢这出剧的,因为它太平凡。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只有将激情融合在日常琐琐碎碎的生活中,激情才会长流不息。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流星瞬间的许愿,他们是在吵吵闹闹中,在互相埋怨中不断磨合的,既热闹又平静地走过了三十七年。三十七年前,他“骑着一匹破马,挂着一支破枪,一脸胡子,眼睛贼溜溜的盯上了她”;三十七年前,她着一身飘舞的红妆,舞动着青春的激情,在他的面前闪耀。这刹那的相遇,却注定了几十年的相伴,刹那的激情也铺垫了几十年的平淡人生。生活的时光就是这样静静地流淌着,也许在这几十年里,她失去了许多,错过了一份可能燃烧的激情,错过了一些只能作为回忆的曾经的美丽;他也可能失去了许多,从金戈铁马的时代走向没有硝烟的时代,从战场上的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到“混吃等死”,在一天天的平淡中反刍着昨日的激情。但生活就是不断的失去与不断的创新。她把激情融进了几十年的琐碎中,创造了一份长相厮守,创造了儿女们的茁壮成长;他把革命的激情融进了和平时代的建设中,融进了与军装一样绿得耀眼的一洼菜地中,创造了军人们在灾区如在战场上一样威武的身影,创造了一份如蘑菇囤一般纯朴的生活。和平时代没有轰隆的炮声,没有在炮声中崛起的元帅、英雄;平静的日子里只有一条情感的涓涓细流,偶尔加上一点点吵闹作为调料,将锅碗瓢盆的交错声融系在一起,这就是生活的交响曲。平静的岁月依旧,然而,激情已流过。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把自己的激情留在了纷飞的战火中,把平淡留在了小屋里那无数次的回想中;储琴把错过的激情留在了过去的记忆里,把平淡留在了几十年锅碗瓢盆的琐碎中;石晶将激情留在了默默的等待里,将平淡留在身边默默关怀着她的人;石林将激情贡献给了让他既恨又爱的军营磨练中,将平淡留在了与父辈一样延续不断的生儿育女的平凡生活中;而石海呢,人生里一段与父辈,兄辈们一样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正要开始。生活就是这样起伏交错中向前延续的,苍白的人生中没有激情的,而没有平淡的生活也孕育不出高昂的激情。在我们遭遇激情,创造激情的同时,我们已开始筹划了生活的平淡,平淡是激情的余音袅袅,又是激情漫长的起跑线。激情源自于一份美丽的回忆里,源自于一张老去发黄的照片里,源自于一声久违的问候,源自于一杯身边的热茶,激情源自于一份相守的平淡,
第五篇:视频燃烧与灭火观后感
视频燃烧与灭火观后感
《燃烧与灭火》是一段初中化学教学视频。马瑞春采用表格的方式对该段教学视频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格包括三个部分: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我的评价。整个记录与评价看起来整齐,直观。具有很好的可读性,这一点值得我学习。因为我习惯于整段整段文字的记录,而不喜欢采用表格等清晰的记录方式,所以我的博客,教学设计的可阅读性差,阅读起来很费劲。
马瑞春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每个阶段的记录是比较完整的,详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划分比较细。我也观看过《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视频,第一次阅读时我对马瑞春记录的有些阶段完全没印象,于是我又再次看了视频,第二次就能各阶段对上号了。由此可见,马瑞春在观看视频时是十分仔细。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个人是比较同意马瑞春对整个课程的评价的,不管是单个的教学环节还是整个教学的评价。但我也有几点不同意马瑞春的地方和几点补充:
1、在第一个探究实验环节,马瑞春说学生由于打开试管时间太长,氧气跑了所以第一次试验失败。在这里老师应提前给出提示。我认为老师可以不给出提示,而是在学生出现问题后,老师在班上提出并分析原因。实验成败往往考验了学生及老师他们对知识的运用情况。若在出现问题后提出,学生更容易记住。
2、在引出灭火阶段,马瑞春评价说这个过程将德育渗进课堂,课堂过渡自然。我不认为老师有将课程提升到德育的高度,在她的话语及教学设计中我没有观察出来。
3、我觉得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十分紧凑,环环相接,但观看过视频后,我觉得她的重点不是很突出,虽然内容充实但感觉太多,都挤在一块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