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专家谈自信和自恋
心理专家谈自信和自恋
很多人对自信和自恋的概念模糊,他们两者互相又是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区别?这里我们请到了捷学网在线课堂的老师为大家讲述自信与自恋。捷学网的老师首先指出,自恋其实是盲目的自信、过度的自信。自信是理性的,自恋是感性的。
捷学网的老师进一步介绍,在很多资料里看到,自信与自恋是双胞胎,是一样的。事实上,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你和自信的人交谈,你会觉得他很棒,自己也很棒,你可以平视他。如果你和自恋的人交谈,你会发现,他很棒,你很差!你必须得仰视和追随他。
在谈话的时候,自信的人会关注你,专注的倾听你,不打断你。而自恋的人会打断你,会说我也如何如何,他们更期待你来关注他。
当然,从心理学的理论角度而言,自恋是自信的基础。在我们的生命早期,当我们还是个婴儿的时候,照料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无所不能”的全能感,这也是我们获得对这个世界安全感、信任感的基础。心理学上将婴儿的这种“无所不能”的状态称之为“原始自恋”。原始自恋是健康自恋的雏形,也是成年后人际安全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础。
婴儿随着成长,慢慢的发现,除了“自己”之外,外面还有一个更丰富、并且自己不可能掌握的“别人和世界”,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合适的挫折中逐渐明白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也是不完美的。即便这样,每个人都是有价值和可爱的,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真正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心理学上把这种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称之为“继发自恋”,一个人只有完成这个心理发育发展过程,才能完成健康的自恋,在后续的生活中才可能获得充分的自尊、自爱与自信。
如果心理发育出了状况,一直停滞在“原始自恋”的需求中,这样的人就是一种自恋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看得到自己,看不到他人和世界,很难同情或共情、理解别人;表达中“我”字灰常多;很容易认为别人的任何一个眼神或者外界的任何一种声音都和自己有关;时而自信到天堂,时而自卑到地狱;极度需要外界的认同和崇拜;更严重的一点的,为了保持自己“虚弱的自尊”,需要不断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各种自我激励才能生存或者与人相处。
最后捷学网在线课堂的老师强调,自信是指一种内在的气质,是不用刻意去体现别人就能够发觉的。而自恋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并且具有很强的表象性。一般来说自恋的人通常都足够自信,懂得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和表现自己。所以,自恋和自信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关键是你对“度”的把握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制胜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到捷学网在线课堂《心理制胜》课程与老师实时互动!
第二篇:心理专家谈“森田疗法”
“无为”是否意味着无作为?
有人说森田疗法是一种无为疗法,其意思可以理解为面对强迫症状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治疗,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符合老庄哲学的思想,很多受强迫症困扰的朋友也确实按照这种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症状,可结果是到头来不但没有治好自己的强迫症状,反而是强迫症状越来越严重,于是有人开始质疑这句话的科学性,甚至是开始否定森田疗法,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专家通过分析发现,这并非森田疗法本身的问题,而是误读了其中的含义,那么,到底怎样解读森田疗法才符合其本来意义呢?
从根本上来讲,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症状中的问题均源于对森田疗法的思想精髓理解过于以偏概全,仅仅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无为”一词的含义,但无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即当强迫症状发生时,首先要接纳强迫症状的存在,并接受这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有所不为则是即使症状发生时,不必过多地关注它的存在,而是要做好当前的任务,就像症状没有发生时那样,就像眼睛、鼻子、嘴巴、脸等五官是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而且其形成也都是天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你整天纠结于自己的这些五官长相问题时,你能不感到痛苦吗?因此,只有接纳强迫症状的存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真正做到达到强迫症自我治疗的目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可将其理解为彻底忘却强迫症的存在,只有当你的注意力不再关注强迫症状时你才能做好当下的事情,也只有你全身心投入当下的事情时你才能真正忘却强迫症状的存在,所以,森田疗法是有效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觉得没有道理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彻底忘却强迫症状的存在,还没有把足够的注意力投入到当下该做的事情!
第三篇: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
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
来源:转载自银色梦幻博客 日期:2009-04-21 12:14:25 访问:4次
心理专家周正谈教子(2009-03-26 11:25:46)
标签:2009 飞翔天使 文摘 童年 成长 快乐 周正 教育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好成绩,几科绞尽脑汁。其实培养孩子健康的分类:家教文摘
人格和心理,才是最关键的,这不仅会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更有利于他全面发展。
孩子的说明书——
■李玲
周正在央视的《心理访谈》中为从多家庭排忧解难,在湖南卫视的“周正亲子智慧”中为家长们支招献计,并出版《周正亲子二十法》、《新亲子时代的教子法则》、《孩子的说明书》等家教畅销书,因其观点鲜明、尖锐、务实被媒体誉为新锐资深实证心理学家。
在谈到教自己的孩子时,周正说了很“心理”的一句话——我最重视的是对他人格的培养。周正认为,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基础。
利用“心理技巧”建立孩子的学习优势
周正不重视学习成绩,至少在他眼里,孩子的学习成绩永远不是第一位的。因此,他不会去逼孩子学习,也不会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周正重视的是学习方法,他认为一个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研究心理学的周正知道,一个人在学心过程中,通过阅读或是听课,记住的知识是10%-15%,而如果通过亲身经历、有情感介入的互动情景式学习,记忆力就可达到60%-80%。因此,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让儿子乐乐通过动画片去学英语,动画片有视频、有声音,具备了情景式的特点,而孩子由于喜欢动画片,就有了很强的情感投入。当然,还需要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互动。这个互动,不是由别人完成而是要由家长陪伴完成。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个寒暑假,吃完早餐,周正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陪乐乐学英国美国的大片,每天5句。他先把字幕放出来,然后让儿子把英文先记下来,接下来,听影片里的发音,听完后,周正会对儿子提出3个要求:会读、会写、会翻译。每天5句话,大概需要十来分钟的时间。他曾给儿子算过一个账,假如只按暑假来算,一天学5句,一个暑假就300句。假如坚持8年,就积累了2400句,如果再加上寒假,那就是将近5000句。一个孩子到了高中时,能掌握5000句原汁原味的英语,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动画片的吸引、父亲的陪伴以及远景的展望,让乐乐学起英语来津津有味。偶尔周正不在家,乐乐自己也主动去完成。爸爸回来后,他就兴奋不已地汇报情况。
英语学好了,周正对乐乐其他科目的学习,就更加不操心了。因为周正多年调查研究发现,发生厌学的孩子,常常源于对两门课的恐惧:英语、数学。如果在这两门课上打消了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对学习就会很有信心。乐乐纯正的英语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数学成绩也很不错,周正相信,就算是儿子在其他科目上遇到一些小因难,有这个强大的信心支柱在,因难也会被安然度过。果然不出周正所料,儿子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小学升初中考试时,乐乐的不少同学抱怨:英语听力考试的速度太快了。英语口语和听力均为满分的乐乐却很奇怪的说:“不快呀,比动画片里的慢多了!”
重点中学为健全人格让步
乐乐的妈妈是博士,和他们共同生活的外婆退休前是教育局的科长。这样的背景,让她们很看重乐乐的学习成绩。乐乐小学升初中时,妈妈和外婆都非常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但周正却持反对意见。全家人很吃惊,上了重点中学,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哪里有不让孩子上的道理。周正不让乐乐上重点中学的理由有两个:首先,这个学校离家非常远,是需要住校的。儿子年龄还小,最好的教育是来自家庭的,他需要父母的陪伴。过早地与父母分离,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比亲还重要,这对整个人生来讲,就本末倒置了;其次,中学时期正是一个孩子建立信心的时期,而建立信心最关键的就是与周围环境的比较。考上那所重点中学的孩子,很多是拼命三郎,几乎放弃了很多休息、娱乐的时间,打拼出了好成绩。而乐乐是个爱玩的孩子,到了那里,他如果不努力,成绩一定会落后。虽然周正不看重学习成绩,但是,他很在乎儿子的内心体验,原本遥遥领先的学习成绩掉到了后面,这对小孩子来讲,是重大的挫败。可乐乐要是做拼命三郎的话,一定会错过更多宝贵素质的培养,周正绝不希望儿子为了好成绩,错过人生中更多美好的东西。道理一摆出,妻子和岳母都被说服了。
可是,就在报名的最后一天下午,乐乐给爸爸打电话说:“爸爸,看来我必须报重点了”
“儿子,你动摇啦,为什么呀?”周正问道。
“不是的„„爸爸,老师让我报,说我是最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和老师的奖金是挂钩的。老师对我很好,我想让老师获奖!”乐乐说道。
原本紧定的周正,妥协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儿子懂得了为别人着想,懂得去熟悉一些适应社会的规则。这非常珍贵,一定要让儿子得到肯定。
于是周正同意了儿子报考重点中学,但是有言在先:即使考上了也不去读。最后,乐乐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在录取通知书面前,妻子和岳母有所动摇,就连乐乐也动摇了,想去上重点。
周正很尊重儿子,但却认为,如果由于孩子年龄小无法清楚认识一些事情时,家长是有必要给孩子讲出来的。于是他对乐乐说:“你想过没有,考入这所重点中学的很多学生都是要为学习成绩拼命的!” 乐乐拍拍胸脯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可以拼啊!”
“是,你可以拼。不过儿子啊,你就因此不能听音乐、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篮球、不能和我去旅游,你每天能做的就是埋头苦读,你愿意吗?”
听爸爸一说,乐乐想法改变了,全家人的想法也都改变了。
后来,按照地理位置,乐乐分到了与自己家一墙之隔的普通中学。周正经常开玩笑说:“儿子呀,你的床和课桌的直线距离也就是50米,可以创吉尼斯纪录了!”
在这所普通学校里,乐乐的成绩很轻松地遥遥领先了。没有过大的学习压力,乐乐有很多的时间和爸爸打球,和家人谈心,了解他喜欢的军事知识,每天都过得很快乐。看着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周正打心眼里为儿子高兴。
初中毕业升高中时,儿子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郑州十一中。这次情况和前一次相反,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希望成绩好的同学能留在本校,老师轮番给前十名的同学做工作。但乐乐却觉得自己长大了,需要换个环境,认识一些新朋友和新老师。于是,他婉言谢绝了老师的换留,决定去读自己考上的重点高中。而这一次,周正没有因为学校远而进行干涉,他学得儿子长大了,分离不会对他的心理造成过大影响,他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尊重是送给儿子最宝贵的礼物
周正经常讲,作为家长要真正地爱孩子。但是做到真正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爱孩子的家长一定会明白,自己的表达,一定是尊重孩子的,一定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周正认为,家长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很应验心理学上那个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是个宝,孩子就会变成一块宝;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笨蛋,是个没出息的孩子,孩子就会“故意”去迎合家长的希望,虽然这种迎合有时候是无意识的。因此,周正在和乐乐相处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给予儿子尊重和欣赏。
很多人都说出现在电视上的周教授风度翩翩。周正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儿子。每天晚上,儿子有空,就会叫爸爸一起去打球,周正每次都是欣然前往。看着周正矫健的身姿,很多人以为他和乐乐是哥俩儿。有时,周正还和儿子一起去练百米跑。40多岁的人练百米跑,总是引来别人的羡慕。周正拍着儿子说:“儿子,你老爸40多岁了,不发福,各项指标正常,还能跑百米,这真得谢谢你。”类似这种感谢儿子的话,周正经常说。
而对儿子乐乐的生活热情,诸如爱听音乐、爱打篮球、爱旅游、爱玩游戏„„周正深深欣赏,他认为这是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积极向上的最佳动力。有一次,周正和妻子去陪儿子买衣服,乐乐在一件“袍子”面前驻足很久,摸了大概十几分钟,但是价钱太贵,要700多元,而家里给儿子规定,每个季度服装费是750元,如果买了这一件,其他的就都泡汤了。看了半天,儿子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不久后,在另一商场看到同样的衣服,打折后300多元,儿子就要买下来,妻子觉得这件衣服太怪,不太同意儿子买,爱到阴拦的乐乐很生气,一路都不说话。周正认为,衣服,适合了可以穿到学校,不适合可以在家里穿,孩子喜欢才是最关键的。最后通过和妻子商量,还是给儿子买了。得到“袍子”的儿子,别提多兴奋了,连着三个晚上睡觉都穿着不肯脱下来。看着睡梦中儿子满脸陶醉的表情,周正想,儿子心中该是怎样的一种开心和快乐啊!这样积极的情感,是多么的宝贵和令人羡慕啊!
周正虽然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但绝对有原则。周正家里有很多契约,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的,周正认为契约是帮助孩子建立规矩的最好方法。从零花钱到作息时间,家里都有明文规定,这既减少了冲突,也培养了孩子对于生活的认识,让他从小就能意识到生活是有规则的,每个人都要去遵守。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对孩子基本的生存规则,周正更有着严格的要求。从儿子上小学起,周正就培养儿子做家务的能力,比如说扫地、洗袜子。小孩子难免有偷懒时,周正发现了,就一定要惩罚他去完成。姥姥看着心疼,常常偷偷地帮着乐乐做。为了监督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周正有两年时间没在外面吃过午饭。周正觉得,做家务活,对孩子的意义很大。这是他将来独立生活的资本,也是培养家庭责任心的关键,更是珍惜生活、体谅父母、学会为别人付出的最好教育,而这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幸福生活的必备素质。现在乐乐已经把劳动当成了一种乐趣,只要家里来了人,吃饭后,都是乐乐收拾桌子、洗碗,客人很吃惊,乐乐却很自豪。
现在的乐乐,一米八的个头,学习成绩优异,业余爱好也多,再加上儒雅的气质,吸引了不少女同学的关注,作为心理专家,周正自然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儿子受人青睐,说明他有魅力呀!对于恋爱、性,这些很多家长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周正从不回避,他总是能以轻松幽默的口气来引导儿子。而儿子也会和爸爸说,哪个女孩子喜欢自己了,哪个女子约自己了。周正一边听,一边点头:“哦,不错,不过还没有我那时候魅力大!”
儿子对老爸的事情当然感兴趣了,不停地问这问那。周正就说:“中学时还不算多,大学里更多呢!”这样,其实就是告诉孩子,将来有更多可选择的机会,孩子的注意力也就被引向未来了。
周正说,既然是回避不掉的问题,就拿上桌面来谈,反倒大家觉得都没什么了。其实孩子成熟了,他有自己的选择和看法,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予适度的引导,让他有拨开迷雾的机会。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周正把很多权利都交给了他。家里买的第二辆车,从牌子到车型、颜色、选取号,都是儿子说了算。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乐乐很多可贵的素质。比如,乐乐先是选中了一个很吉利的号码,但卖车小姐说:“你们不要选这个号,因为太好了,已经被车管所封了。”乐乐他细地询问了可以选用的号段,回到家做了50个预案,又将这50个预案分成5组,奇迹出现了,一个包含着“5186”的吉利号被选中了。周正开车出去,很多朋友都以为是凭关系买到了这么好的号,其实,这是乐乐动脑筋锲而不舍的努力结果。对儿子这种精神,周正大加赞赏,有了这种敢想、敢干、锲而不舍的精神,周正相信,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儿子会越来越出色。
专家点评
董丽燕(儿童教育专家)
周正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大多数家“背道而驰”,然而,孩子却非常快乐、健康,也取得了许多家长梦寐以求的好成绩。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打好生命的“底色”。为人父母者面对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时,首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周正的答案是追求快乐。所以,在面对重点和非重点、要成绩还是要快乐等诸多选择时,他引导孩子选择了后者。因此,在生命最初的这十几年,乐乐充分享受着生命的乐趣,让快乐、健康、自信,成为自己的生命“底色”,使他有能力、有力量、有兴趣面对今后的挑战。然而,许多孩子并没有乐乐这样幸运,他们虽然在家里手不提、肩不扛,但却沦为成绩、排名的奴隶。他们紧张、痛苦、阴郁的表情和沉重、了无生机的背影标志着其生命底色是一片灰暗。
其二,参透教育的本质。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但“成龙”是为了什么?许多家长并没有深入思考。作为心理专家的周正明白,教育的本质和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幸福,“成龙”只是达成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而“生活幸福”应该包括现在和将来,不能因为将来的幸福远景而机械地牺牲现在的幸福快乐。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周正为什么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重于学习绩。我们也会有理由相信,将来乐乐的“幸福指数”会高于同龄人。与其相反的是,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走入歧途,他们对孩子的的教育止于成绩、成功,因此,家长“拼命”地逼迫孩子去“拼命”学习,就成为中国家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孩子所体验的只能是“幸福”的反面——痛苦,而这恰恰背商了教育的本质。
「这篇文章摘至<婚姻与家庭>,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输入到博客中,在敲击键盘的同时,再次将周正老师的育儿经学习了,深刻且感叹,叹自己嘴边时刻挂着“孩子快乐至上”的理念,却又感觉未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叹自己也如周正老师般极不赞成孩子成为“学习的奴隶”,却又无时无刻被“成龙成凤”所左右着。
怎样育儿?这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天下父母们都要过的一道坎儿,过去了,就代表着胜利了……」
第四篇:心理专家谈厌学心理
厌学,全是孩子的错吗?
厌学是当今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学生在认知与情绪体验上的偏差如学习动机、情绪状态、兴趣倾向、智力水平等,外因上则表现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影响最为关键,它是个体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的起源,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厌学心理的发生与其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呈直接相关,当然,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富有直接责任,所以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需要对青少年加以合理引导。
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干预:
唤醒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青少年成就动机的表现之一,但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与其认识水平、价值观念及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有很大关系,但相关研究显示,影响学习动机最为关键的核心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低,对学习存在畏惧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青少年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此,唤醒学生成就动机最根本的就是要帮助其重塑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不管是学业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从而提升学习动机。
除此以外,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自身也有非常强烈的学习动机,但由于学习方法和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总是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毕竟学习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意志活动,只只有当个体表现出强烈的自主学习意愿时才能有足够的意志行为来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这还与一定的认知因素有关,如在上世纪80年代在学生中流行的“寒窗苦读”的身影为何现在消失地无影无踪了呢?难道那时的学生都那么爱学习吗?绝对不是,仅仅只是因为读书可以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这无形之中会激发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比而言,在20年后的今天,读书对一个人前提和命运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谁还愿意在这方面去折腾呢?所以,这也不难理解学生为何会产生厌学心理。总之,导致当今青少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要从根本上摆脱厌学心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最终还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才是处理厌学心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帮助青少年克服厌学心理的捷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当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积极迁移时,学生才更容易走进老师,才更容易接纳老师的教诲,也更容易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则会激化逆反心理,导致厌学心理的发生,特别是一些存在心理与行为偏差的行为在这方面表现地更为明显,更加需要老师们主动走入其内心世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才能帮助其摆脱厌学心理,从而减少厌学厌学的发生,所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帮助青少年克服厌学心理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青少年厌学心理的发生并非总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与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有之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当厌学心理发生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学生个人问题,更多的还需要弄清楚厌学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和老师。
第五篇:谈自信
谈自信
谈自信
文 / anonlee.entryBody.body p {overflow:visible;}
自信不可失,因为自信是成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在面临失败的时候,往往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最大的原因在于缺乏自信,而缺乏自省常常是自己的性格(不够果断、软弱)、是事业不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许多人认为,信息这个东西是天生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赋,但是其实是很多人认识自信的一个误区,一个非常大的误区,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能够受到大人们的喜欢,在小孩子的心里面,就会认为自己是善良和聪明的,于是就尽力是自己的行为,慢慢的就养成了自信的习惯,恰恰相反,那些在大人们的眼里是笨、蠢、懒的孩子,经常会因为受到责骂而渐渐的养成了不自信的习惯,就真的成为品行恶劣的孩子,所以一个人的品行也是来源于自信,取决于自信的,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处世原则和做人的原则,我们常常会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个标准去进行对比,并且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如果你是为人父母,就应该少训斥自己的孩子,要尽力以鼓励,引导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的自信,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做人原则和标准,如果对于我们自己想要进行某方面的修养,我们就应该首先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不然,我们的努力将会全部落空,所以对于人的培养和改造,只能影响他的内心世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一条人类心理的基本规律。
对于自信,于我们人类非常的重要,无论干事业或者与人交际、交流,都需要自信力,我们总是本能的竭力保持这种自信改造成的形象,我们也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责备,但是我们接受的只是那些善意的和那些我们认为对的信任和爱护的人的批评、友好的奉劝,如果有人有意要伤害我们的自尊,要贬低我们,训斥我们,说我们是废物、是笨蛋,我们便会以自己的本能的去进行反击,进行自我的维护,维护我们宝贵的自尊和自信。总之一句话,我们人,自信力千万不可失。谈自信 作者:梦界 烟雨红尘 于 2007-01-06
站在生的山腰间俯视,从前攀爬的脚印历历在目,有跌倒过也有爬起过,有失败过,也有功过。那些痕迹只不过是岁月的见证。而真正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或许前面 的路会越来越艰难,不过俱扔有自信,是的顶会被 我们所征服的。
自信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横扫 一切拖沓、退滞、犹豫与懒惰:自信是战豉,是号角,是催勇往直前,奋发向,大胆挺进,自信是光,是雨露,是琼浆,思维敏捷,精神抖搂,挥洒一切。尽管生多挫折与磨难,但是只要自信面对,就可从中悟出,多彩生的道理。尽管生活环境会有优戛与
之分,但是只要充满自信,就可以摆脱困境,自己创建完美的生,尽管功的路途遥远而漫长,介只要你有贪心,就可享受从层层云雾中拨开得到的绚丽夺目的光!
有说过,做不了太,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位发光发,做不了大河的,就做山溪,靠自己的努力 汇聚 大河,做不了伟的,就做平凡而实在自我,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没有自信,没有一自我信服的力量,就无法登顶。去迎接更多的曙光,寻找更多的希望
古往今来们都明白自信 的重要,而如何自信?如何拥有这种力量呢?我想说,每个都可以充满自信,因为你就是你,真实的自己。记住自信是功的资本
谈自信
作者: yorklee5257
发表日期: 2010-12-19 13:16 今天想谈「自信」,因为在我遇见这么多的人中,往往都给我一种缺乏自信的意象。而且自信往往被人曲解他的意思了。在与周遭人相处时有时你的自信是霸道,在一些重要决策时不能说服别人的自信是一种固执,在感情世界中你自信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不受尊重。所以自信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表现呢? 先说比较学术性的描述,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通俗一点的话就是你个人性格特质在社会活动中所显现出来正向能量。他的反面就是没自信所以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负向能量了。一般我们说的正向能量就是积极进取,遇事总能坦然以对,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前进。而负向能量就是萎缩不前,遇事逃避诿过,一遇到有人质疑就退缩转向了。说到这里你能查觉出身边的朋友中,谁有自信谁没自信了吗?
当然自信心的养成除了先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所提供的基础之外,出了校门之后的工作与社会历练也是我们自信心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现在我们会遇到那么多没有自信的人呢?我听了很多朋友的故事之后,发现中国人一直长期以来的最大问题是:攀比?也就是说我们太爱跟人比较了?俗话说的:都太要面子了?为什么要面子跟自信会扯上关系呢。当大陆经济发展迅速之后,自幼无论家庭或学校教育,总是把谁家经济条件好看做一个先进的指标?因为经济环境好,所以小孩子在教育上可以额外学得比我们更多的东西,语文啦,乐器啦,书法啦,甚至于课后辅导,以读名校为目标,无形的就有那种天之骄子的产生,而攀比不上的人就觉得我一定比不上他们的,所以就处在一个比不过人的心理中,久而久之就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了。长大后在进入社会工作后,面对所拥有的知识的缺乏自信,往往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态度。这样的不良循环就产生了自信心不够的现象。其实以面所说的问题还有一个我们都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发现自己除了物质以外的价值」?一颗热于助人的心,一个肯吃苦耐劳的意志,甚至慈悲慈善的心其价值又如何呢?在这个社会氛围中,要有自信心首先要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这种价值跟赚钱更谋生无关。也许你对待周边的人特别有热情,热于助人也往往得到好的响应,这也是一种价值,你也许资质不好但是却特别有耐性,所以你学到的东西特别扎实,也许你不会说话不善表达,但是却可以用做出来的东西表达你想说的。重要的是你要找出自己的特质来去发挥你的特长。并由持续的坚持中获得自己的自信。
上天很公平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我们不须去跟别人比较,因为求人改变的事不如改善自己,只要发掘自己的特质,无论他能不能给你在经济能力上得到更好的回报,都要好好的运用他,因为他是你在这个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基础,如果你连这个都不好好珍惜,那么其它的奢望都成了「欲念」而已,而欲望跟自信最大不同点是一个能让你焚身,一个能让你平静。让我们都能找出自己最好的特质建立自信,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有个好的出发点。
再谈自信
[ 2007-11-6 | 自言自语 ] 都说人要自信,有了自信,一个人才能站稳脚跟、闯出事业,得到他人的尊重。那么何谓自信?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信任。从道理上说,高低不同的社会地位,多少不一的经济收入,大小不等的实际能力,都不应影响一个人建立他的自信。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是否丰厚,实际能力如何,一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充分的自信。
曾读过一篇文章,文中认为根据现代文明的观点,“自信的基础是一种文化态度,与是不是具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势力根本无关”。即便“全世界都吃煎饼”,也不代表咱中国就有自信。提出“中国传统中‘神武不杀’、‘八风不动’是最好的自信态度”,自信就应该是“平和而有力的,不动如山,不跟别的山比高低,承认任何山峰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详见《HQSB》2007年9月26日第11版“做自信的中国人”专栏)
应该承认此说颇为超脱,充满了与世无争,劝人为善的平和心态,还有点看破世态炎凉的仙骨侠风味道。细细品味,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然而面对现实生活中,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一个人自信程度的高低和自信力的大小与他的实际能力、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有很紧密的关联。刘翔打破世界纪录后充满了自信,因为他有实力;姚明在NBA征战数年,自信不断增加,因为他实力得到了提高,可见自信并非凭空而来。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自信也与此有着同样的关系,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弱国无外交”,你没有实力就没有发言权,还谈得上什么自信!我国拥有两弹一星并不是为了称霸世界,但却能使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底气更足。
晚清以后的百余年,旧中国政府无能,国力衰败,已经到了听任他人宰割的地步,强加于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几乎使我们的国家丧失了应有的自尊。此时此刻,国家也罢、民族也罢、国民也罢,心中还有多少自信,有的又是什么样的自信?难道还能相信“任何山峰都有存在的价值“,保持什么“不跟别的山比高低”的平和心态?
看来道理与现实之间总是有着一定的差别,而且这个差别至少在目前是无法回避的。人类现实社会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的严酷无情。幸亏了“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所云。幸亏了这脊梁中的充填物使得中华民族一再奋起抗争,不断努力自强,并最终赢得自尊,赢得自信。
倡导做自信的中国人,并不是要去争个什么“强人一头”、“居高临下”,更不是要“专横跋扈”、“强加于人”;但以此推导出“甘为人后”、“甘拜下风”,甚至唯唯诺诺、“听命于人”才是超凡脱俗的现代自信,那同样是令世人无法接受的。中国人要有实实在在的自信,离开了国家和民族的自强是绝对不可能的。这里,自强与自信之间从来没有根本的冲突,自强在更多的时候还是自信的必要基础,可以说丧失了自强的自信只能是一种自我麻醉或自欺欺人。不仅个人如此,国家、民族更是如此。
千万不要将自信与自强割裂,使自信成为飘忽空中的无根之物。谈自信
文/三妮
虽然大家都知道,自信是一种非常好的人格品质,但真正自信的人却不多,人们往往处于自信的两端,或者自卑,或者自负。
自信的人既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又能客观地评价他人。清楚地认识自己,是指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肯定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能悦纳自己的缺点,自信的人不会因为自己取得了某种成绩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自己有某种缺陷或不足而垂头丧气、悲观失望。自信的人最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
客观地评价别人,是指能欣赏别人的成绩和长处,并能虚心地向别人学习,使自己不断地得到提高,别人的成绩和长处对自信的人造不成威胁,因为自信的人相信自己跟别人一样有能力。自信的人往往比较宽容,不会因为别人有缺点或不足就瞧不起别人,他有宽阔的胸怀来善待每一个人,自信的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其他人,他知道“敬人者,人恒敬之”、跟自信的人相比,自卑的人常常看不起自己,自负的人常常看不起别人。在对己、对人的态度上,三者遵循的原则不同,自信的人----我好,他也好;自卑的人----我不好,他好;自负的人---他不好,我好。
人是否自信,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跟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支配控制的越严厉,孩子越容易自卑,从小生活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更自信。
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自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自信有影响,但这些因素都是外因,一个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内因。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有的人虽然没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却依然很自信。
人年龄越小,越容易走极端,表现得要么自卑要么自负,表现自信的时候少,因为,要自信,人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人和事,而小孩子受阅历的影响,要做到辩证地看待人和事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大人们会发现孩子有的自卑的可怜,有的自负的可笑,都需要大人不断地给予指导,矫正。但是,如果一个成年人,还是自卑或自负,就是一种不成熟的标志。自信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指标,但真正做到自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人,都处在跟其他人相互交往的社会关系中,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们之间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较,相貌、能力、事业、地位、金钱.......尤其在我国,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之风非常强劲,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如果自己跟周围的人相比较,事事处处都不如人,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相反,事事处处都在比较中占优势、占上风的人,容易自负。由此看来,走向自信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长期修炼。
对一些人来说,自卑成为思想和行动的障碍,因为自卑,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胆量去做事情,错失很多成功的机会。有人因为过度自卑而不敢与别人交往,越不敢交往越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越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就越自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自卑严重到成为一种病态人格,自卑的人会把周围的人看做对他有威胁的敌人,压抑太久就会突然爆发,对周围的假想敌进行报复,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对另外一些自负的人来说,因为总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很难交到真诚的朋友,因为任何人都有自尊心,都不愿意被他人看不起,而自负的人最擅长的就是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有的人真有本事,对他的自负,别人只好敬而远之,使他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而那些本来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却故意自负,想通过自负来掩盖自卑的人,因为虚伪和做作,会让大家心生厌恶,成为众人取笑的对象。
如果你比较自卑,那么多找找自己的优点,如果你比较自负,那么多找找别人的优点。自卑的人常常浪费掉自己的才智,活得压抑而痛苦;自负的人常常得不到和谐的人际关系,活得孤独而失落,还是自信最好。
谈自信
突然感觉有必要好好想想自信的问题。什么是自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相信自己。把脑海里关于自信的信息都搜刮了出来,陈列如下:
自信是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比别人优秀;
自信体现在言语上是肯定和正面;
自信是成功所必须的要素。
然而自信到底是什么?肯定自己,否定别人就是自信吗?给自己的判断加上“肯定”、“绝对”之类的修饰就是自信了吗?或者夸大自己,表现自己就是自信吗?我想不是的。
自信包括两层涵义: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肯定自己:是对自己的接受,不论成功失败,不论贫穷富有,都不自暴自弃,自轻自贱;
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理性、思想、推理、判断、认识的认同。
以上两者都是每个人可以无条件坚持的。自信只是一种人生态度,没有条件限制,想通了积极调整就可以获得。
也许你不相信。是的,这很难让人信服。把我对它的理解陈述在下面,与大家共勉。
不论我们遭遇了怎样的人生,我们都还是选择了活着。活着的我们总是在找寻人生的幸福。幸福是一种心里的感受,当我们以追求这种感受作为人生目的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我否定,自暴自弃,自轻自贱是多么地荒唐和不合理,它们只会将幸福从我们身上夺走,而我们却在固执地拥有着它们!
理性的看待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在演绎。自然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本没有名字和情感,是人类富于了它们这些性质。一切原来都仅仅是存在着和相互作用着,是人类在为所有的存在和作用寻找意义。讽刺的是,物质如此丰富,不再为肉体生存苦恼的人类却正在饱受精神痛苦的折磨!人类创造出来的文明、制度、观念是如此的脆弱,谁都可以创造出以自己为核心的内心世界,同样谁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外在化,因此在人类社会各群体充分博弈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之前,很多制度和观念都是有待考证的!人类掌握的知识也是这样,总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讲,执着地坚持自己的判断是多么荒唐的一件事情啊!但是我们又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所在的社会是这样的,否则你就会被看作是不自信!于是,本来习惯于“也许”,“可能”等模糊说法的我,就被踢出了自信者的行列!
看来为了得到同伴的认同,在把握言语的严谨性,逻辑的合理性,现实的客观性的同时,还要去忽略客观存在的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且表达出我们的“自信”。表达出“自信”的人,其实并不一定真的自信,他仅仅是暂时采取了一种态度,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所以,真正习得自信的人,为何不也采取这样一种“自信”的态度呢?我们所在的社会不需要太多对于真理和严谨的苛求!人们常说:“自信是事业成功的保障。”这句话很有道理,只要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天底下所有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摆在我们面前的名人有哪一个人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呢?不都有挫折吗?但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能在受到挫折时抬起头来奋力向前追赶。正所谓:人有他的高峰期,也有他的低谷期。达到了高峰期时可以说走到了辉煌,但是走到了低谷也不要气馁,要有自信最大程度的挖掘自己的潜能。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爱迪生小时候最喜欢科技小制作,但是他学习非常不好。青年时仍凭借着自信坚持发明创造,我们现在用的灯泡,可是费了爱迪生浩大的一番工夫,他尝试着在一千多种材料中挑一种最耐用的来制作灯丝,当时周围的人们都取笑于他,但是爱迪生不顾周围的舆论,坚持做实验,终于发现了钨丝最适合做灯泡的灯丝。他发明了灯泡可谓照亮了全世界,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爱迪生也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
美国著名作家海轮凯勒,一岁半就双目失明。命运对他是凄惨的,可是她凭着对自己的信心,顽强的活了下去,又踏入中学校门。此后,她对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并且被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录取。
可见,自信是人获胜的法宝,更是事业的保障。但是,自信也要有度,过高的估计了自己而轻视别人就等于自傲自负,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三国时候的马谡,的确有才能,但是他看不到自己的弱点,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终究就因为街亭失守而身首异处。可见,“骄兵必败”就正好应了这一个事实。
自信,可以使一个人从平常走到辉煌;自信,可以使一个人从绝望看到希望;自信,可以使一个人从暗淡走向光芒。自信,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障。谈自信
文 / 紫菱
一个自信的人会充满活力,焕发光彩,谈吐洒脱、大度,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感染人的魅力,自信就象是根魔棒,一个人只要是真正的充满了自信,就会发现整个人都会为之改观,气质会更优秀,能力会更强,随之生活态度也将变得更乐观。
但是一直充满自信的人,在真正地爱上一个人之后,却往往会把一直的自信丢掉,产生一种自卑的、患得患失的情绪,这种情绪使人紧张、烦恼。在所爱的人面前总是以最差劲的状态出现,明知道太爱太在乎一个人往往会毁了这种爱,还是会怕自己不够好。常常忘了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又怎能让别人瞧得起的道理。
反过来说,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失去了自信,患得患失,正是太在乎的表现,当能够不在乎,不患得患失的时候,也许是想放弃这份使他感到痛苦的感情了,因为只有放弃,不太在乎他才能找回自己,放弃并不代表不爱了,只是放弃痴迷与执着,以另一种方式在爱着,会在所爱的人面前依然有自己存在的感觉,能和在别人面前一样的充满自信。他懂得淡淡的感觉更是一种魅力,一种吸引。
自信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思想上的,而是渗透进行动,影响一言一行,在处世为人中显现出来。生活并不富裕,工作并不优越,日子也许平淡,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不管干什么样的工作,日子或许就象一杯白开水。但有了自信,就有了一种精神上的高贵,自信的人不为自己并没有很多的钱而苦恼,也不会想去和别人攀比;自信的人不会感觉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最普通的,会在平凡的岗位上感觉到自己的不平凡;自信的人不会觉得自己平淡的日子是无趣的,会在无趣中找到乐趣。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每天必须面对的人与物。
信心不足了,有时候会表现为爱面子,面子只是一种表面的自尊,过份维护这种尊严,往往是内心脆弱的表现。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大学两位年轻的大学生相爱了,每次约会都是男生约女生。一次这位女生主动约该男生晚上到老地方见面。男生去后随便问了一句:“你约我出来干什么?”那位女大学生顿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约你出来干什么?女的约男的,晚上老地方见面,还能干什么?她随即回答:“我约你出来是想告诉你,我以后再也不理你了!”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矛盾,会为了争回所谓的面子,宁愿说出违心的话语来打击对方,哪怕丢了本应拥有的幸福,那些真正自信的人,是不屑于去担这种虚荣的十字架的。但是人无完人,谁也无法做到真正的自信,永远的自信,再自信,优秀的人,也有可能在特定的环境或特定的人面前,突然间失去一直的自信,找不到自己的感觉,但是那只是暂时的。自信的人,相信世界总是美好的,不管是什么都会从容的面对;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力,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都能做好工作;相信所有的人都将会喜欢他,于是,他就会真的成了自己所希望的那个人们都喜欢的人了。谈自信
王成雨人生,是一场战斗的过程,时而平稳顺利,时而坎坷残酷,谁也不能卜知自己的命运,要想前进,要想成功,自信是必备的。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人生又像一座险峻的山峰,只有自信地向上攀登,才能无限风光尽览眼底。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参透了自信的真谛,就算是已定的事实也有翻身的希望。自信是一种力量。一种潜在的、可贵的、强大的力量,有了它,就可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来。自信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历经多少失败,都要努力去战胜困难,要像那无所畏惧的苍松一样,傲然挺立。自信是一种拥有,一股勇气。就是凭借着这股激情,我们才能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尽情描绘明日的七彩世界。
没有自信,越王勾践怎能砍断吴王的金戈?没有自信,区区西秦如何东出函谷而一统天下?没有自信,百二秦关怎能更换上刘汉的旗号?没有自信,成吉思汗的铁骑又如何能踏上多瑙河的土地? 自信是失败的支柱,是成功的基奠。自信,它给我以勇气与力量,有了它,失败不再追随我,胜利不再躲避我;有了它,生活更充实有趣,学习更富有生机。自信,是一颗火热的太阳,使我享受了它的温暖;自信,是心底的一颗宝珠,什么时候用它,什么时候就会发光;自信,是征途的导航灯,指引我跨过一道道艰险的门槛。
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阴影的困扰,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头,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而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戴朵花,自己给自己发锦旗,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培养出像欧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的那种豪迈的自信来!
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自信,并非意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是说战略上要藐视困难,战术上要重视困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动手,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战胜每一个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从而创造生命的亮点,成就事业的辉煌。
天空因白云而蔚蓝,生命因自信而精彩。谈自信
什么是自信心?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愿望或理想一定能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认为自信是自负才高,蔑视一切,因而自信没有什么好处。但我不同意这种意见,我认为自信还是有益处的。
我们在学习或干事业的过程中,总要越过险峻的高山,渡过茫茫的阔水。而自信心就是登山的云梯,渡水的飞舟。
人,只有自信,才能自强不息,才能使人为自己的愿望或理想而努力奋斗。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在艰难的事业中保持必胜的信念,才能使人有勇气攀登科学高峰。
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会对自己的美好理想放弃争取,会使人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人如果缺乏要干成一番事业的信心,通向成功之路的航船就要在沙滩搁浅,终身也托不起成功的巨轮。
在现实生活中,自信心是大力之神,它能使弱者变强,是强者变得更强。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当初穿着沾满灰尘和有无的工作服,翻动矿石,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含铀沥青中寻觅镭的踪迹时,条件非常辛苦,但她却信心百倍,毫不动摇。成功之后她对她的朋友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多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自信心。”由此可见,事业上的成功固然由很多因素促成,但自信心是成功者必备的特征
当然,自信心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要了解这会需要,要了解自己能为世界贡献写什么,要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连图纸都不会画,却对众人大嚷:“我是着名工程师,我能为社会建起许多高楼大厦。”这岂不是狂妄、吹牛吗?
自信心的基础应是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态度,而不是野蛮、狂妄。不怕暴露自己的愚昧,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则是自信心强的表现,成功的希望正从这里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