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志愿者和义工的区别
志愿者和义工的区别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志愿精神: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的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英语 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才能及精神,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则将“义工”(“志愿者”)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同时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第二篇:社工和义工、志愿者的区别
社工和义工、志愿者的区别
义工, 社工, 志愿者
义工与志愿者从英文单词上来讲都是一个词,即Volunteer。它们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翻译不同。在内地多翻译为志愿者,在香港、台湾多翻译为义工。目前,内地的南方地区,如深圳,因为受香港影响,多叫“义工”;而北方多称“志愿者”。
义工概念的提出是对应社工(社会工作者,Socialworker)。与其说义工与志愿者的区别,不如先谈谈社工与义工的区别。
所谓社会工作者,是特指以助人为职业的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他们受雇于公、私立社会福利机构从事社会服务,是专业的助人者,有别于那些利用工余或业余时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或社会服务的志愿工作者。所谓义工,是指个人基于社会责任及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计报酬地无偿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从事义务工作的人被称为义务工作者,简称“义工”,也称“志愿者”或“志愿工作者”。
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者”有其特定含义,是具有一定资格要求的。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受教育的级别上有差别,但为国际社工界所认可的“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以下要求:具有国家认可的社会工作者资格;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受社会工作伦理的制约;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以社会工作为一种职业。至于义工,由于志愿服务的形态非常多,且要求条件不高,因此,义工是人人都可以从事的,甚至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的。例如,在自己所
居住的社区中,从事环境保护、邻里服务工作。如果本身具有专业背景,亦可利用自己的专长来从事志愿服务。例如,有牌照的水电师傅为低收入家庭进行家居检查及维修工作,职业律师为民众提供法律咨询等。因此,义工、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在于:义工无需专业背景,服务没有报酬,而社会工作者则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和教育养成的过程,是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术、以社会工作为职业的人。当然,很多社会服务机构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工作对象,会为义工提供各种形式和程度不同的工作训练。不过,无论社工还是义工,他们的工作都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包括以人为本,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把关心他人、关心集体放在第一位,助人为乐等。
义工和他们的志愿服务工作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崇高的行为,通过与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之间的结合,将促使社会福利服务工作更加完善。从这个意义来说,义工和社会工作者具有共同的目标,都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义工和志愿者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的是,他们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时间上、劳力上都是无偿的付出。目前,国内许多地方志愿者就是义工,义工就是志愿者。但是,这里的义工和一般志愿者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服务对象侧重点不同:
义工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困难群体,强调服务的人性化、个体化,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公共场所,强调服务的公众化、集体化,从而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义工,正是社会中一大批不愿意加入政府志愿者组织而又有怜悯之心的人,从而创建的民间的组织。其实两者做一样的好事,一样的目的,不同的只是组织的主体不同,一政府,一民间。
做为民间组织的义工组织,它象私营企业一样,即目标统一,成员自由,核心凝练,它也应是民间组织而受到政府的监查,也存在许多注册的困难,同时成长的道路很长,需要核心人员的巨大心血和棋下义工的勤奋探索。
义务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参与义务工作是体现人人平等、互助互爱、互相学习的精神表达你的爱心、关怀、分享因你的努力而带给他人的快乐,以积极的行动尽公民责任,贡献及回馈社会。义务工作的四个特征 : 志愿性 无偿性 公益性 组织性。
我们营造的是一个义工的大家庭,只要你有一颗爱心并想让他人与你分享就可以成为我们家庭成员的一员,因为家庭是不会计较任何人对家人的付出和索取,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关怀,并能从中得到你意想不到的精神收获。
本质和义工相同
志愿服务或义务工作都来源于英文的Volunteerservice,在本质上说都是一样的,都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
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而提供的服务。
但自从1993年后,全国各地的社会服务活动纷纷统一称为“志愿服务”,但1989年成立的深圳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坚持使用原名,沿用与国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接轨的“义工”称谓,逐渐形成两种模式并行发展、相互借鉴直至多元发展的局面。
两者区别在于:志愿者强调其正统性,在党政部门的支持,鼓励下建立起来的;而义工则以社会力量为主导,是在党政部门允许下成立的,需要自己做出成绩才能赢得党政部门的支持;才能有群众基础,民间性质比较明显。从发展初期看,志愿服务模式比较接近党政部门要求,获得的行政资源支持较多,但随后的发展表明,这种资源提供的力度逐渐减弱,而义工团体先是获得社会资源的支持,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后,反过来吸引党政部门提供更多的资源。
在这两种模式下,又形成了三种类型:以党政力量兴办的志愿者协会、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主导的义工协会、以海外国际组织兴办的义工协会。应该说,这两种模式既有竞争又互相补充和影响。参加义工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权利的本质所在,义工不是强制性的,如果不是出于自愿就不能叫义工。同时我们也不应提倡义工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去帮助他人,在国际上也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参加义工的基本条件。
第三篇:志愿者义工资料汇总
志愿者/义工知识汇总
一、志愿者定义
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二、志愿精神
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
三、志愿者分类
志愿者所从事的服务众多,当中可能包括教育、环保、倡导及福利等范畴,因此难以统一划分,故此出现了几方面划分志愿者的种类:
第一种是以职权划分,可分为政策制定、直接服务及庶务类;
第二种是以时间性划分,简易可分为定时性及临时性;
第三种是以服务类型划分,可分类为福利类、教育类及文化类等;
第四种是以服务内容划分,可分为行政性、专业性及辅助性。
国内某月刊认为志愿者分类可因服务内容的不同分为消防志愿者,抗震救灾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
四、志愿者历史
志愿者制度的确立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主义抬头,但志愿者本身的存在则自古以来已经存在,古时候的赠医施药可被视为志愿者的雏型。西方志愿者起源的重要概念建基于罗马时代的博爱精神和基督教的宗教责任及救赎观念,透过义务工作表现出人性的爱及弘扬宗教的善性。而近年志愿者制度的确立,是为了弥补政府对社会支援的不足,结合政府、商界及民间的力量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服务。
五、志愿者服务在国内的发展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志愿活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 多年。据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中心(2002年7月16日正式成立,该中心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与培训的机构。)丁元竹主任介绍,中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天津和平区新兴街就是早期开展社区服务的典型。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这样社区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是目前我们国内最大的两支志愿队伍。
志愿者不仅进入了中国,还有了南北两个叫法:北方称之志愿者;南方则叫义工。香港,台湾两地就叫义工,台湾设有专门的“义工法”。很多在国内从事志愿活动的人,把志愿者和义工总是分开而谈,更有甚者认为,志愿者的档次要比义工略高些。实际它们都对应一个英文单词———volunteer。志愿服务最近几年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西方有学者专门指出,“如果说人类发展前500 年是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那么今天人类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后500 年社会学、社会服务将成为地球上生存的重点,人类也将开始重新调整自己。”
我国内地的第一个义工团体是深圳市义工联合会,它成立于1990年6月。截至目前,注册义工超过14万名,累计组织超过300万人次参加义工服务。
深圳市义工联合会http://baike.baidu.com/view/4562874.htm
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http://www.xiexiebang.com.hk/main/cht/
六、义工一般做的哪些活动
义工活动范围一般涉及助学、助老、助残、其他弱势群体关注、青少年问题关注、环保以及一些社会公益性宣传活动。
其中助学义工一般工作主要为参与收集调查贫困学生资料、整理贫困学生资料、宣传助学活动、募集助学款、助学后续工作跟进等;
1、助老一般为进入社区或者敬老院,给老人一些情感的关怀、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助残包括为宣传全社会公众平等对待残疾人,协助残疾人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促进减少社会公众与残疾人的交流障碍等等;
3、弱势群体关注包括贫困重症患者募捐救助、流浪人员物资关怀等等;
4、青少年问题关注包括单亲家庭青少年关爱、问题家庭青少年关爱、家庭暴力干涉、孤儿关爱等等;
5、环保包括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以及一些身体力行的环境保护活动开展;
6、社会公益性宣传活动一般包括血液、遗体捐赠、戒毒等等宣传。
七、志愿者工作的主要价值意义
对社会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奉献社会。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
2、是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素质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是提供学习的机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工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对服务对象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接受个人化服务。志愿者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使服务对象受益。
2、是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使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论个人或社会都可透过参与义务工作而得益及进步。
个人:扩大生活圈子、肯定自我价值、学学习新技能、得到满足感。
机构:提升员工士气及公司形象、促进团队精神和生产。
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为他们带来希望、温暖和改良,并且善用社会资源,加强市民的归属感。
八、世界义工日
联合国把每年的12月5日定为世界义工日。目的是鼓励全球各地政府及团体,于当天共同表彰义务工作人员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并藉此提醒社会人士积极支持及参与义务工作。
九、知名义工
王金云、丛飞
十、附加说明
志愿服务或义务工作都来源于英文的Volunteer service,在本质上说都是一样的,都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而提供的服务。
但自从1993年后,全国各地的社会服务活动纷纷统一称为“志愿服务”,但1989年成立的深圳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坚持使用原名,沿用与国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接轨的“义工”称谓,逐渐形成两种模式并行发展、相互借鉴直至多元发展的局面。
两者区别在于:志愿者强调其正统性,在党政部门的支持,鼓励下建立起来的;而义工则以社会力量为主导,是在党政部门允许下成立的,需要自己做出成绩才能赢得党政部门的支持;才能有群众基础,民间性质比较明显。从发展初期看,志愿服务模式比较接近党政部门要求,获得的行政资源支持较多,但随后的发展表明,这种资源提供的力度逐渐减弱,而义工团体先是获得社会资源的支持,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后,反过来吸引党政部门提供更多的资源。
在这两种模式下,又形成了三种类型:以党政力量兴办的志愿者协会、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主导的义工协会、以海外国际组织兴办的义工协会。应该说,这两种模式既有竞争又互相补充和影响。参加义工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权利的本质所在,义工不是强制性的,如果不是出于自愿就不能叫义工。同时我们也不应提倡义工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去帮助他人,在国际上也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参加义工的基本条件。
威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名单(共计15个)
威海市老年公寓
威海市儿童福利院
环翠区文笔峰老年公寓
环翠区望岛敬老院
威海市甲午海战博物馆
威海市客运站
威海市火车站
威海市汽车站
威海市盲童学校
威海市残疾人服务中心
威海市碳素鱼竿厂
威海市昌华渔业总公司
威海国际海水浴场
威海机场
威海环翠楼公园
第四篇:义工、志愿者活动总结
义工活动总结
星期六的9点,参加义工活动的同学在学校集合,虽然不是艳阳高照,但是天气闷得很。听完学校领导的讲话后,我们班的义工们乘车来到了社区的办事处,负责人带我们到D区的开展环保活动。我们每人都发了2个塑料手套、1个塑料袋还有1瓶矿泉水。等指导老师把我们分成4个小分队后,我们的环保工作就开始了!
9:20左右,我们带上手套,撑开塑料袋来,沿着一条路两旁的绿化带,开始了环保工作。义工们一个个干劲十足,瞪大了双眼,争着要走在前面,才能尽早地发现垃圾,见了垃圾比见了什么都要兴奋,如果被好几个义工看见了,那么他们就会抢着把垃圾往自己的垃圾袋里装,像是在比谁捡的垃圾多,可是,我们并没有规定要捡多少才行。不一会儿,很多义工的垃圾袋都装得鼓鼓囊囊的,便去向指导老师再要一个……垃圾袋多了,有的义工竟想出了用捡到的木条来挑。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有热心,有一两个义工就比较地懒,见了垃圾就指着它对其他义工说:“喏,这里有一个垃圾,看我多仁慈,把垃圾让给你捡!”这是仁慈么?这完全是把他的不想捡垃圾的想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嘛。
10:40时,我们按照约定在一个地点集合,勤快的义工十分自豪地提着好几个仿佛都快要涨破了的垃圾袋来到了集合地点,较为懒惰的义工只提着一个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的垃圾袋溜进了集合地点。
大家捡的垃圾的袋子堆在一起,那真是“壮观”啊!
大家堆好垃圾袋后就立马休息起来,太累了,不断地弯腰、捡垃圾、站直让我们感到十分地辛苦。但是看着那堆战利品,心里又涌出一丝满足与欣喜。我们的负责人呢,匆匆跟我们告别后又继续去打扫去了,如果我们义工也是这样打扫一天的卫生,那一定早就崩溃了!
第五篇:保德义工志愿者范文
“保德义工志愿者”参与交通协勤、纠正不文明行为活动方案
为全面推动我县志愿者的服务工作,维护我县交通秩序、纠正不文明行为,“保德义工志愿者”开展交通协勤、纠正不文明行为活动的工作要求,现就此项工作安排如下:
一、时间:2013年10月1日下午4点半至6点半(4点集合)
二、地点:府前街全段(从汽车站到邮政大楼)
三、参加人员: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文明志愿者
四、工作内容:
(一)纠正行人交通违法
1、对不走人行道的现象给予纠正;
2、对行人不走人行横道(斑马线)或人行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的行为给予纠正;
3、对行人翻越交通隔离护栏或道路中心绿化隔离带的行为给予纠正。
(二)纠正机动车交通违法
1、对机动车通过路口时,闯交通信号灯的红灯、黄灯等交通违法现象给予纠正;
2、对机动车不按交通标志、标线规定,在禁止停放车辆的路段、路口、桥梁、公交车站、人行横道、小区路口、商场门口、供行人通行的区域停放车辆以及并排停放车辆的现象给予纠正;
3、对机动车在市区范围内乱鸣喇叭的现象给予纠正。
(三)纠正行人不文明行为
1、对乱扔乱吐的不文明行为给予纠正;
2、对攀折花木、践踏绿地的不文明行为给予纠正;
3、对损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给予纠正。
五、分组及联络人职责
1、完成此项工作分为三个组,每组确定一名工作联络人。
2、要求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一律步行,不带交通工具。
3、联络人负责与交警、城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联系与工作衔接,并向志愿者发放活动当天使用的“志愿者”标识、小黄旗、口哨。
六、注意事项
(一)纠正交通违法的方式和方法
1、对于积极配合,有悔改意愿的可采取说服教育、现场纠正的方式。
2、对强词夺理,不积极配合且影响极坏的,配合交警按照相关法规给予处罚。
(二)要做到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步行参与活动践行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要主动参与、积极行动,发扬志愿者精神。
(四)要佩带“志愿者”的标记,携带小黄旗和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