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群众不时的遭到灾害带来的生命安全和家园毁坏的威胁。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提高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促进自然灾害多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力保障。
党的十七大曾提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在进一步对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提高灾害处置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制度,是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已经初步建立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成功应对了许多重大自然灾害,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但是,当前我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预警机制不够健全、应急反应不够迅速、监测点覆盖面不够广,辐射范围小,灾情处置不够科学,某些地区资金投入不高,与日益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不相适应。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预防预警,规范应急处置,提高应急能力,科学有效地做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完善我们的预警系统:
一、完善预警预测技术体系。建立健全高效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对各类自然灾害实施更加准确、科学的预警预报。充分发挥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环境、森林防火等监测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功能、科学布点、加强装备、提高监测水平。
二、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加快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立高效的现代化应急指挥系统。
三、加大灾害隐患治理力度。实行分级负责制,自然灾害隐患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灾害隐患排查、监控和治理,当地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技术、资金支持。
四、建立专家与群众结合的监测网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要牵头建立分析商讨制度,及时掌握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动态、趋势,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实施动态监控。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我们就要未雨绸缪,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将防灾抗灾的准备行工作尽量做到全面,争取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
第二篇:自然灾害
四川汶川地震旅游业的影响
专业:自然地理学 姓名:
粟君莲
学号: 2010020004 导师:
何政伟
2010-12-19 1 四川汶川地震旅游业的影响
1.1四川旅游资源概述
四川历史文化悠久,山川景色秀美,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的美称,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全国风景名胜最多的省份。其独特的山川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名族文化构成绚丽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是游人向往的地方。
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如剑门蜀道、四姑娘山、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等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九寨沟(如图1-1)、唐家河、卧龙等1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如都江堰龙池森林公园、天全二郎山森林公园等2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如康定、汶川、大邑、松潘古城等7座;佛教、道教宗教胜地如峨眉山、青城山、鹤鸣山等;还有如古文化遗址如江油太白公园、少数名族风情藏、彝、回等、历史名人如大禹、李冰父子、诸葛孔明、则天女皇、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等。
图1-1 四川九寨沟
2.震后灾变景观
2.1 地震灾变景观
地震灾变景观是由于地震对原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遗存的景观。
地震往往会给自然或者社会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同时还会给人类带来一 定的心理创伤,加之地震过后的重建家园行动,使保存的灾变景观具有非常强烈的独特性、重大历史纪念意义以及科学研究价值。汶川地震的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灾害和破坏。通过这次灾难,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里的一座座山、一条 条河、一个个村落、一道道景观,比如青川绝壁巨型人头像、悬湖、飞来峰、北川县城、堰塞湖、映秀镇、地震壁画、巨型汉字“青川”等等少有的灾变景观。通过这些不仅展现了特殊时期的自然现象,对于未来也是宝贵的知识财富和遗产。
2.2 地震灾变景观的旅游功能分析
2.2.1独特的观赏性
地震是属于突发性的灾难事故,在形成过程中由于释放极大的能量,使其具有极强破坏力,往往形成一些非常态的景观类型,此类景观属于天作之合、非人力所能为。这些灾变景观具有稀缺性等自然属性,与常态景观遥相呼应,成为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而地震灾变景观也就极具观赏性。2.2.2科学研究功能
地震灾变景观是具有稀缺性特点的非常态景观。地震的发生对整个地球环境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地震的发生地就成为调查事故发生原因、研究防灾减灾措施的惟一线索来源地。灾变景观往往成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一把钥匙。2.2.3科普教育功能
灾变景观不仅具有稀有性特征和一定的美学价值,而且还具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文化价值。“5.12汶川大地震”的地表震中位置映秀镇牛圈沟,300多万方的山体碎屑物瞬间将牛圈沟底填高了几十米;北川老县城的王家岩大型滑坡及北川新县城的新北川中学大型崩塌导致了上千人的死亡;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绵竹市汉旺镇东汽总部钟楼的时钟受地震影响定格在14:
28、汉旺镇镇政府大门的拱形结构反映了拱形结构的抗震能力;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青川绝壁巨型人头像、悬湖、飞来峰、地震壁画、巨型汉字“青川”等等,这些都记录了5.12汶川大地震的地质构造特点、地震破坏强度等特征,加之地震灾变景观本身的神秘性特征,地震灾变景观往往可以成为难得的科普教育场所,有助于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让他们铭记地震的灾害性和研究地震知识的重要性,这种直观的、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和纯粹的课堂相比更易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科学的激情,以及树立热爱环境、珍惜资源的观念[5]。
3.震后四川旅游资源
汶川地震后除了未受损的旅游资源之为,还催生了许多新的、具有很高国际知名度的旅游资源。
3.1 新的人文旅游资源
3.1.1 人文活动
重大事件:胡锦涛总书记指挥抗震救灾、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及感人语录、三军将士立体大救援、八方援助,抗震救灾等;
典型事迹:都江堰向峨乡党委书记先进事迹、都江堰“拐杖书记”王晋先进事迹、都江堰英雄少年王国东、“铁军”战士武文斌先进事迹等;
艺术作品:建川地震博物馆“5.12遇难者遗像墙”(如图3-1)等。图片来源于百度搜索
图3-1建川地震博物馆“5.12遇难者遗像墙”
3.1.2 地震遗址
事件发生地:龙门山镇胡锦涛总书记慰问地点、温家宝总理鼓励都江堰新建小学被困学生地点、温家宝总理在彭州通济镇和小鱼洞镇抗震救灾地点等;
建筑垮塌遗址:都江堰市中医院遗址、阳平观遗址、白鹿镇遗址(图3-2)等;
图3-2白鹿镇遗址
遇难者纪念遗物:银厂沟大龙潭遇难者婚纱等;
交通地震遗址:都江堰龙池公路遗迹、都江堰高原大桥遗址;彭州小鱼洞大桥遗址(图3-3)等。4
图3-3彭州小鱼洞大桥遗址
3.1.3 建筑与设施
综合人文旅游地:龙门山国家(地震)地震公园;
活动场馆:都江堰体育中心、彭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空军物资转运中心、最大抗震学校——彭州龙门山镇中心学校等;
归葬地:谢家店地震灾害遇难者纪念碑(图3-4)。
图3-4谢家店地震灾害遇难者纪念碑
3.1.4 地震纪念旅游商品
地震纪念邮票(图3-5)、明信片、纪念画册等。
图3-5地震纪念邮票
3.2.新的自然资源
3.2.1 地震灾害遗址
滑坡:青城山后山滑坡、小鱼洞大桥山体滑坡、谢家点滑坡、白鹿镇后山滑坡等(图3-6);
图3-6 一个典型的滑坡
泥石流:龙池八一沟泥石流(图3-7)、大、小龙潭泥石流、白鹿镇三河店玉娘观两侧等;
图3-7龙池八一沟泥石流
地裂缝:都江堰景区玉垒山裂缝(长70米,宽13-15厘米,深度8米)等; 塌陷:龙门山镇东林寺社区塌陷、都江堰二王庙地基塌陷(图3-8)等。
图3-8都江堰二王庙地基塌陷
崩塌:沙子坡一号崩塌、大龙潭崩塌(图3-9)、小龙潭崩塌、白鹿镇黑凤槽崩塌、龙门山镇黄土大坝崩塌等。
图3-9大龙潭崩塌
3.2.2水体景观
堰塞湖:都江堰窑子沟堰塞湖(图3-10)、都江堰关门山堰塞湖、回龙沟燕子堰塞湖、回龙沟三岔河堰塞湖等。
图3-10都江堰窑子沟堰塞湖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此次地震破坏区主要局限与阿坝州,故在这些旅游资源中,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与乐山大佛等景区没有受到地震太大影响;只有都江堰、青城山,因距离震中较近受到波及,一些地面建筑被毁,但青城山山体、都江堰形制均属完好。由此看来,四川主要旅游景区受地震破坏不算太严重,主要是交通道路和服务设施受损,核心资源仍然存在。损毁景区建筑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复建,就能重新接待游客。
4.1 景观方面的损失
这场浩劫不仅使震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更使汶川周边的景区遭到重创。据了解,截至5月20日,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旅游业损失达624亿元,相当于2007年四川省全年总收入的一半。据四川省旅游局数据显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0亿元。四川两处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见图3-12)、大熊猫栖息地卧龙景区受到了严重的损坏。都江堰景区二王庙等大部分古建筑倒塌,而通往卧龙景区的所有道路全部断裂受阻。还有很多景区在此次地震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彭州银厂沟、什邡欢乐谷、平武猿王洞、北川小寨子沟和安县千佛山等景区[4]。
图4-1 汶川地震震后的青城山
4.2 旅游服务性企业方面的损失
据了解,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旅行社损失累计达2.83亿元,宾馆饭店损失达95.35亿元,旅游城镇接待设施损失99.14亿元。如在著名风景区九寨沟附近的“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目前几乎没有住店游客,空出1000多间客房,与过去5月旅游旺季时酒店需要提前预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由于省外和境外各大旅行社暂停了所有赴四川的旅游线路,此前报名的所有成都团队也全部取消,全省旅行社遭遇大规模退团,绝大多数旅行社关门歇业,40余万直接从业人员中,至少有30万人处于无事可做状态;旅游景区除城郊未受损的乡村旅游点外,基本歇业关停;灾后一周内酒店平均入住率不到25%,特别是[4]重灾区酒店基本关门。
4.3 地震在交通方面的影响
汶川是重要的旅游交通点。汶川东部和南部与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 大邑县接壤,是前往“熊猫之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干道,也是前往九寨沟、黄龙寺这两个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旅游公路九寨环线中线的必经之道。县城距成都市146公里,距都江堰90公里,距九寨沟也只有289公里,是非常重要的四川旅游交通点,这次汶川地震,造成山体滑坡、隧道塌方,大桥移位、道路中断(图4-2)。这给旅游的交通环节带来重大的影响。
图4-2 中断的道路
4.4 对游客心里的影响
这次汶川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加之地震时有游客受困,这无疑使人们对汶川、对四川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崔慧敏.浅论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关注.2008:112
2、马俊.旅游业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3、张强.SARS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警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3):19-24.4、刘春玲,孙庆军,吴丽云,彭海静,范夕霞.突发性危机事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旅游业应急机制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3):61-64.5、陈春艳.汶川地震灾变景观旅游开发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6):43-45.6、贾建中,束晨阳,邓武功,陈战是.汶川地震灾区风景名胜区灾后恢复重建研究
(三)——总体思路与认识[J].中国园林.2008(10):60-65.7、王小兰.“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区域经济.2008.:203-204.8、贾建中,邓武功,陈战是,高甲荣,赵廷宁.汶川地震灾区风景名胜区灾后恢复重建研究(二)———恢复重建技术导则[J].中国园林.2008(8):13-18.9、温秀.我国旅游业突发性危机影响_诱因及预警机制建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4(5).10、王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与对策[J].全球环保绿化.2008:475-479.11、魏小安,曾博伟.汶川地震后中国旅游形势分析与判断[J].旅游学刊.2008.23(8):13-18.
第三篇:自然灾害
观后感
看完《后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人类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时候的无力,也认识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我们改变不了大自然变化的规律,但我们能改变我们对于大自然的态度。
影片的故事并没有显示出多少新奇的地方,总的来说,通俗易懂。我们不论剧情的疏漏或场景的似曾相识,单看故事本身所要传达的思想,是发人深思的。
在气象学家发现洋面温度异常后,立即向总统申请全国向南转移。而总统说“请不要忘了我们的经济同我们的环境一样脆弱!”。此时,总统的形象代表了典型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惟利是图,不愿浪费任何一点时间和精力在非赚钱的事物上,他甚至依然觉得,经济才是解决一切的万能钥匙,直到最后。
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国际上有着《京都议定书》,而恰恰是美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本片无疑是对美国莫大的讽刺。那些自信的美国人向来喜欢指责别人,而他们自己做的,已经很差了!
当潮水来袭,林立的高楼瞬时倒下,龙卷风中的房屋、大桥、汽车...一一被毫不留情地卷上天,被摧毁、被撕碎、被吞噬!人们甚至还来不及做出反应,那些耗费人类大量金钱、智慧、劳动力的所谓“人类文明的杰作”,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渺小而不堪一击!那些有着“良好建筑技术”、“优秀建筑材料”的人类避难所,顷刻间化为乌有!被冰封的自由女神像,只残剩出奄奄一息的头。此刻,她高举向天的手不再示意着自由,那是在质问!在指责!在控诉!
数十分钟灾难场景的连续体现,使人们坐在银幕前感受到了巨大而不可名状的恐惧与深思。
我们生于自然,长于自然,我们为了自己的文明不惜破换自然的平衡,最终,自然反过来向人类做了宣判,我们的一切文明,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完全可以被她轻而易举地全部摧毁!在自然面前,无知的我们凭什么自豪于自己的“杰作”!我们有征服、取代自然的资格吗?
影片中,由于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洋面升高,整个北半球被全部冰封。这种假设是撼人的!恰巧那段日子全球气候极为异常,如欧洲六月降雪,阿尔卑斯山大量冰川融化、雪线上升...人们不禁警惕地问“后天不会明天到来,那明天的明天呢?”
但这毕竟是商业片,不会是绝望到底的.人类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即使是在最为难的时刻也保留着“潘多拉魔盒”最后所剩--希望!正是如此,导演才在结尾让地球自行结束冰河期.没错!自然永远都是一位母亲,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她只会或重或轻地惩罚,而不会毁灭我们!(其实我倒希望地球彻底发一次怒,让人类社会就此毁灭!
当大自然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再也恢复不起来的时候,人类也就随之灭亡。如果人们不改变对大自然的态度,这个时候一定会到来的。《后天》中的灾难是全人类的灾难,而不是某一个民族的灾难或者的灾难。致力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是某一个民族或某一国政府的责任,为了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意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桂政发〔2009〕60号 【发布日期】2009-09-12 【生效日期】2009-09-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意见
(桂政发〔2009〕6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区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工作科学化、高效化,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特就建立健全我区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重要性
我区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省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海洋风暴潮、低温冰雪、雷电、冰雹、地震、雷雨大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森林火灾及农林有害生物灾害等。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区自然灾害处于频发期,发生的规律性在弱化、不确定性在增加、衍生次生灾害突发性和危害性在增强,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2008年,我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洪涝、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全区受灾人口2981.6万人(次),紧急转移灾民280.8万人(次),因灾死亡145人,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30.4亿元。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提高灾害处置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是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我区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特别是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已初步建立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成功应对了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等许多重大自然灾害,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但是,当前我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预警机制不够健全、应急反应不够迅速、灾情处置不够科学,与日益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不相适应。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作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预防预警,规范应急处置,提高应急能力,科学有效做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关于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总体要求和我区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我区实际出发,加强领导、依靠群众、部门协同、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到2011年,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自然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群众广泛参与、预报预警及时、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使全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灾害应对科学有效。
三、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反应灵敏的预警预防机制
(一)完善预警预测技术体系。建立健全高效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对各类自然灾害实施更加准确、科学的预警预报。充分发挥现有气象、水文、地震、海洋、地质、环境、森林防火等监测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功能、科学布点、加强装备、提高监测水平,3年内全面建成地震灾害综合预警系统、重大气象灾害综合观测和预警预报系统、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大江大河及大中型水库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农林重大有害生物预警预报系统、高火险预警预报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然灾害预测预警综合平台,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覆盖面和准确率。
(二)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加快推进自治区、市两级具有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功能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国务院、自治区、市应急指挥平台之间以及自治区、市应急指挥平台与同级主要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指挥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并逐步推广到县(市、区),建立上下对接、纵横联系、信息共享、统一高效的现代化应急指挥系统。
(三)开展自然灾害机理研究。由区直有关部门牵头,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开展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区划工作和机理研究,掌握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机理、活动规律、分布特点及其与衍生灾害关系,为科学防御(治)提供依据。
(四)加强风险管理。学校、医院、居民住宅、旅游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以及位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地震断裂带上的新建工程,立项前必须进行有关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严格按照有关设防标准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达到防灾抗灾标准。
(五)加大灾害隐患治理力度。实行分级负责制,自然灾害隐患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灾害隐患排查、监控和治理,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技术、资金支持。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灾害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全面掌握辖区内灾害隐患情况,限期整改治理。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未完成之前,要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
(六)建立专群结合的监测网络。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分析会商制度,及时掌握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动态、趋势,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实施动态监控。有关部门要依托专业技术力量和设备,实行长中短结合、专群结合,加强一线监测,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加强基层监测预警工作,在城市社区、农村村屯普遍建立专兼职应急信息员(监测员)制度,整合有关部门已建立的基层监测员资源,对主要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监测监控。
(七)完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各自然灾害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网络,明确监测预警信息报告渠道、权限、时限,一旦达到相关预警级别,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按照灾害预警信息报告的有关规定和预案要求及时报告。建立突发性灾害信息报告奖励制度,鼓励基层及群众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报告突发性灾害信息。
(八)规范预警信息发布。自治区自然灾害管理部门研判灾害达到相关预警级别后,要按照权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权威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及信息播发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权威预警信息。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预警信息应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会商后发布。
四、强化应急处置,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灾害应急处置机制
(一)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由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简称应急委)统筹协调本区域内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指挥工作,各级应急委下设的自然灾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专项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组织指挥其分管范围内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灾害超出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职责范围时,应由应急委协调指定牵头负责人或直接组织指挥。
(二)完善预案体系。预案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南。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本地多发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2010年年底前全面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预案体系。各类预案要强化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预案科学有效。灾害一旦发生,要按照预案启动响应,杜绝盲目指挥。
(三)遵循属地管理为主原则。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实行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原则上,自治区、市、县(市、区)分别负责重大以上、较大、一般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现场处置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一旦灾害发生,事发地人民政府要迅速进入应急状态,组织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科学研判、果断决策,及时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并按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应急响应启动后,指挥机构要根据事态发展逐级抬升响应级别,按照预案科学、有序、高效应对。自然灾害达到自治区相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响应条件时,自治区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根据预案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现场指导抗灾救灾,及时协调和解决当地政府应急处置中的重大问题。必要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可在事发地设立现场指挥部统筹指挥。要建立自治区、市两级应急专家库,建立完善专家决策咨询制度,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应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合理采纳专家提供的技术处理方案,做到科学处置。
(四)坚持以人为本。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应以救人为第一优先,迅速调集救援力量抢救人民生命,防止次生衍生灾害发生。人民生命安全仍受到威胁的,要迅速组织群众紧急转移并妥善安置。事发地救援力量(含救援队伍、物资装备)不足时,上一级指挥机构要迅速在本行政区域内就近协调调度,任何部门、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调度。需要调动部队支援的,严格按部队调动有关规定和权限办理。
(五)整合使用资金物资。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类应急救灾资金、物资应整合使用,重点用于重灾区及危急区域抗灾救灾,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无条件服从指挥机构调度。必要时,可依法向社会征用抗灾救灾物资、设备。
(六)妥善安置灾民。对紧急转移安置的灾民,要按照“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的“五有”原则,迅速安排救灾资金和物资,确保灾民在24小时内得到救助。其他受灾灾民按照民政救灾工作有关规定予以救助。
(七)加强信息报送和舆论宣传。灾情发生后,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迅速核实、按规定时间统计上报灾情;指挥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综合信息、工作简报等材料的整理报送工作,及时准确报送信息,不得迟报、漏报和谎报、瞒报。综合信息及相关材料的内容以指挥机构审核认定为准,其他部门不得自行组织;有关部门因工作需要采用相关信息或材料的,应征得指挥机构同意。舆论宣传以及时主动、公开透明、正面宣传为原则,落实专人负责,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坚持事件处置与新闻报道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切实做好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工作。特大灾害和敏感事件应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由指挥机构指定新闻发言人,规范信息发布。
(八)抓好恢复重建。灾害恢复重建以当地政府为主,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予以支持。灾情稳定后,要优先做好供电、供水、供气、交通、通信等生命线工程抢修恢复,加强现场废弃物及污染物清除、无害化处理和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区物资供应、治安秩序维护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重建规划或方案,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恢复重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九)建立灾后调查评估制度。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结束后,指挥机构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完善措施。对因责任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五、坚持平战结合,建立健全保障有力的应急能力建设机制
(一)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规划先行,把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环节、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容易影响全局的环节,加快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总体规划和台风、区域性大暴雨、区域性严重干旱、山洪灾害、突发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重大农林有害生物灾害等专项灾害防御(治)规划,逐步夯实防灾减灾基础。
(二)建立预案定期演练修订制度。自治区、各市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牵头单位要建立预案演练制度,将专项应急预案演练经费纳入部门预算,明确一名领导负责,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预案演练。凡有条件组织实战演练的,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演练效果;没有条件组织实战演练的,应结合相关会议和培训开展桌面演练,通过模拟实战情节,检验各级指挥人员和有关部门应急反应能力,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熟悉预案、完善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县、乡(镇)要经常组织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单位开展以防灾为主要内容的、简便易行的演练。要建立预案修订完善制度,原则上总体预案每4年修订一次,其他专项预案结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制定或修订的预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以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解放军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以现有公安消防队伍为基础,加快组建自治区、市、县三级综合救援队伍,加强装备,扩大救援范围,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加强各级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监测、森林消防、专业搜救、地震紧急救援、公共卫生等专业和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装备建设,实现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并做到各支队伍优势互补、协同配合。依托村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或其他具有组织优势的力量,有计划充实装备、培训人员,探索建立补偿机制,培育壮大基层应急队伍,发挥基层应急队伍在隐患监控、信息报告、先期处置、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四)建立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自治区和市级重要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完善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生产能力储备与技术储备、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有机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建立应急资源基础数据库和调用方案,确保随时拿得出、调得动、用得上。合理确定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种类、规模和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应急物资保障基地。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体系,建立高效调运和紧急配送机制,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五)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统筹使用国防动员资源,充分发挥国防动员体系在自然灾害预防、应对和处置中的作用。加快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企业工作,提高群众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互救能力。依托共青团组织、红十字会、基层社区、基层民兵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完善紧急情况下社会资源征用、补偿制度,动员社会力量抗灾救灾。
(六)加强应急宣传培训。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转变“以救灾为主”的观念,树立“防范为主、防治结合”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信息管理能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和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作用,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应急知识、能力培训。以城镇、农村地区和学校为重点,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公众掌握防御各类灾害的基本知识,增强公众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推进应急知识普及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相结合,全方位、多手段、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培训。
六、强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负总责,领导干部要“一岗双责”、负责分管范围内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明确其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能,配备精干人员和先进装备,发挥其运转枢纽作用。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安排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应急设施、装备及物资储备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地要根据本地常发自然灾害的规律、特点,安排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保障资金,建立应急资金快速拨付制度,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保障资金不足时要及时调整预算,保证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保障资金的投入。研究制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公益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社会力量动员补偿、抢险救援人员保障抚恤、社会捐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投入体系。
(三)完善工作目标考核和问责追究制度。按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的要求,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对在日常应急管理、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对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和在重大自然灾害信息报告中有迟报、漏报甚至谎报、瞒报等行为的,要严格问责追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加快我区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检验各级人民政府执政为民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尺度之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加快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责任明确、简便易行的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科学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雷电预警系统租赁合同
THUNDETECH巡雷者雷电预警系统租赁合同
合同编号:SXWHDZKJ749960657
甲方(出租方):
乙方(承租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产品编号名称.品牌型号.售价租价等。
│编号 │品牌.型号
│名称.配置
│售
价
│基本租金 │租用时间 │租
金
│
│001
│
V2.0
│
THV2.0-001
│
│
│
3个月
│
│
第二条 租赁期限:整套设备的租赁期限始于------年-----月-----日------时,甲方从当日起交付给乙方使用,同时乙方支付押金。乙方使用----为周期至-----年----月----日----时结束租赁归还给甲方。
如遇特殊情况,乙方应在归还日之前五个工作日通知甲方,征得甲方同意后,在不超过规定时间的12小时内归还设备。
如因乙方技术不成熟需暂停租赁,则在悬挂期内甲方可给予免费,但悬挂期不得超过7天。
第三条 租金和租金的交纳期限:
1、首次租赁时,乙方在获得租赁设备之时应向甲方交纳双方确认租赁的设备押金,押金为租赁设备销售的价格。在乙方退回租赁仪器时,甲方应在24小时内退还乙方押金。
2、根据租期的不同,租金也不尽相同。
(1)日租=租金基数*10%
(2)周租
第一周租金=租金基数*50%
第二周租金=租金基数*30%
第三周租金=租金基数*30%………以此类推
(3)月租
第一月租金=租金基数
第二月租金=租金基数*90%
第三月租金=租金基数*80%
第四月、五月、六月租金=租金基数*70%
半年(六个月)以上租金=租金基数*50%………以此类推
3、甲乙双方按合同规定的租赁期间结算租赁费用,日租日结、周租周末结、月租月末结。如乙方不能按期承付租金,甲方则按逾期租金总额每天加收千分之三的罚金
第四条 租赁期间租赁仪器的维修保养:
1、甲乙双方确认租赁关系之时,双方应对仪器的质量、成色共同确认,租赁仪器由甲方移交给乙方之时起,甲方负责正常的维修保养及普通故障的排除。
2、因乙方使用不当,导致租赁仪器硬件出现故障或受损无法使用,乙方不得自行拆机维修,应返还甲方维修,费用由乙方支付。
第五条 出租方与承租方的变更。
1.在租赁期间,甲方如将出租仪器所有权转移给第三方,应通知乙方,征求乙方同意后可用相同性能的仪器代替出租,但甲、乙双方应对价格进行再次确认并订立新的合同。
2.在租赁期间,乙方可随时终止租赁,缴纳的租金以实际使用时间所属期间支付给甲方;(例如:乙方与甲方最初订立合同,租期为两月,但乙方使用五周后由其自身原因要求结束合同,则结算时乙方需支付一月又一周租金。)
3.乙方申请转换租期类型时,应在租期到来前五天通知甲方,甲乙双方应订立新合同,租赁费用按新确认的租赁期限确认。如乙方要求废除前期合同,订立新合同时涵盖前合同,则应向甲方支付租金基数10%的违约金,以弥补甲方丧失的机会成本。(例如:乙方与甲方前期订立合同中的租期为二天,二天结束乙方要求进行周租,则甲乙双方重新订立合同,双方确认即生效;如乙方要求周租,并将前两天计入在内,则乙方除支付周租费用外还应支付该租金基数10%给甲方,作为违约金。)
4.乙方享有仪器的使用权,但不得转让或作为财产抵押,未经甲方同意亦不得在设备上增加或拆除任何部件。
5.由于乙方的需求改变,不再租赁而要购买所租赁的仪器,由乙方向甲方申请则可以押金充抵仪器款,甲方退回前期乙方租赁费用的50%。
第六条 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2、甲乙双方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3、乙方未支付租赁费,甲方可以要求其支付租赁费或从押金中扣除。
4、甲乙双方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5、乙方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向甲方给付押金作为债权的担保。乙方履行债务后,押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
6、甲乙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7、甲乙双方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甲乙双方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第七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甲乙双方可协商解决或到当地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仍不能解决时可诉之于法。
第八条 本合同在规定的租赁期届满前日内,双方如愿意延长租赁期,应重新签订合同。
本合同未尽事宜,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合同双方共同协商,做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一式贰份,合同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经办人:
乙方经办人:
委托代理人(签章):
委托代理人(签章):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传真:
传真: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帐号:
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