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思想品德七上第1单元《扬帆起航》复习提纲
复习第一单元扬帆起航
1.怎样走进新同学?
①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
②从介绍自己开始,让新同学了解、接受自己。
③被人记住名字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体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良好友谊的开端。
2.对老师的认识与理解。
①老师指导我们学习和做人。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向老师请教。②每个同学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老师培养和爱护的对象。
③任何一位老师都喜欢同学向他请教,更希望同学们与他讨论交流。
3.怎样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①以主人的身份融入班集体。
②关心集体发展,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
③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为班级争光。
★4.怎样适应中学生活?
①学习更主动、认真和努力。
②调整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③自信、愉快地学习。
④更自觉遵守新规则,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
⑤自觉独立反思并控制自己言行。⑥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5.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①明确目标,树立理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计划。
③实现理想要从现在开始,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6.制定计划要注意些什么?
①计划要明确具体。②计划要切实可行。③计划要留有一定余地。④计划要体现自己的个性。⑤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但最终还得自己拿主意。
第二篇:教科版二年级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13、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忘、挖”等13个生字,会写“央、忘”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毛主席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品质,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村民与主席之间的鱼水情深。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路,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幅水井的图片,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读词语。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整体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深入感知,读文悟情。
1.小组内完成下列问题,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1)为什么挖井?
(2)毛主席是怎样做的?(3)沙洲坝村民是怎样做的?
2.汇报。指名读一读有关句子。
五、回顾全文,学会感恩
(1)、开火车读全文。
(2)、小结、拓展。
师:这节课告诉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对无私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就是“饮水思源”的道理。(板书:饮水思源)想想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哪些人呢?(穿衣不忘做衣人,吃饭不忘种田人,成才不忘父母和老师等)
第二课时
一、回顾引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辨字,指导书写
1、出示8个生字(田字格)。
2、学生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候”“府”
4、扩词练习。
三、总结。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打井人
饮水思源
毛主席 带领 挖井
乡亲们 立碑 刻字 教学反思:
14、朱德的扁担
时间: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9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你们知识他是谁吗?(板书 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 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出示扁担图,认识“扁担”这两个字。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二、检查预习:。1.认识词语。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着根扁担做什么呢? 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3、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1)五六十里路有多远呢?(2)什么是山高路陡呢?
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挑粮很艰辛。
4、朱德同志会咋们回答战士们的好心劝说?
四、拓展阅读。朱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我们一样受到教育,和我们一样感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内容。
2、指名说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二、识字写字指导。1,分类
2、指导书写
三、总结 板书设计:
朱德——高风亮节——扁担
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时间: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3.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介绍周恩来 2.试着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测读,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渎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3、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读文。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5、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6、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志向同前两个孩子是不同的,在当时那种背景下,12岁孩子的豪言壮举足以说明他志向的远大。
7、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四、诵读。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五、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中华不振?疑惑——目睹——立志 博大的胸怀 远大的志向
教学反思:
焦裕禄的车钥匙
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课文内容,从车钥匙的小事中感受焦裕禄的清贫正派、体贴
群众、一心为民的好公仆形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3认识12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读课文内容,从车钥匙的小事中感受焦裕禄的清贫正派、体贴群众、一心为民的好公仆形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人是焦裕禄,你们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焦裕禄的生平。
3、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人民的好干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度课文,把自音读准。遇到不懂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互读课文,互相纠错。
3、全班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语句,朗读感悟。
1、焦裕禄的车钥匙是在哪找到的?人们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指名读一读。
2、再读课文,结合阅读题之中的问题。到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然后与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悟。
3、课文还写了理发师和人们的表现,在文中找一找,前后对比读一读,你有感受到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5课文最后写道:“听到这里,大家的眼睛湿润了„„”如果你是其中一员,此时此刻你想对焦书记说些什么?
四.认识生字。
五、拓展迁移。
推荐阅读资源中《焦裕禄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丢钥匙
找钥匙
生活俭朴
找到钥匙
一心为人民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礼貌待客
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懂得怎样接待客人才能得体、有礼貌。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懂得怎样接待客人。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做客、待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请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待客的?他做得好吗?
2、生表演小品“待客”。小品内容:王阿姨带着女儿萌萌到小明家做客。听到门铃声,正好小明去开门。小明大声问到:“谁呀?”知道是王阿姨后,小明边开门边朝屋内喊:“妈妈,王阿姨来了!”然后自己就跑进屋里去了。在爸爸、妈妈与王阿姨交谈时,妈妈把小明的几本连环画拿给萌萌看。小明看见了,有点生气了,还把自己最心爱的那本拿走了。之后,小明还时不时地打断爸爸、妈妈与王阿姨的谈话。当王阿姨要走时,妈妈边送王阿姨边对小明说:“小明,王阿姨要走了。”小明坐在沙发上说了声:“王阿姨,再见。”
3、分组讨论。
你觉得小明做得让人满意吗?该怎样做?
4、学生自由汇报。
5、过渡:看来接待客人也是很有学问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如何有礼貌地接待客人。
二、创设情境,练习接待客人。
1、明确目标,落实要求。
2、看图思考,讲述图意。
3、同桌交流。
4、学生自由汇报。
5、小组讨论。
6、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礼貌待客的要求:(1)主动、热情。
(2)尊重客人;不打断客人的谈话;有事时,有礼貌地同客人打招呼回避;客人走时要送出门外。
(3)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进、请坐、别客气、没关系、再见等。
三、扮演角色,接待客人。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演晓英和王阿姨的对话选几组在全班表演。其他同学认真看,评一评:谁表演得好,好在哪里?联系生活、课外拓展。请同学们自愿组合,设计不同的客人来访的情境,进行对话。
四、课堂总结,情感渲染。板书设计:
礼貌待客
使用礼貌用语
表演真实、自然、大方 教学反思:
我的——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爸爸、妈妈或者老式的身材、长相、衣着等。
2、初步学会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3、初步学习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爸爸、妈妈或者老式的身材、长相、衣着等。
2、初步学会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学生的爸爸、妈妈和老师的照片,这些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谢谢他们。板书课题。
二、自渎提示,明确要求。
1、同学们观察这次写话的题目,与以往的写话有什么不同?
2、自由朗读书中提示,边读边想: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片段引路,学习写法。
1、写人物要写的真,写得像。描写人物一般都先从外貌写起,是不是所有人物的外貌都一样呢?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特点呢?
可见初始片段
2.课件中抓住了他哪些方面来写的?
3.在写外貌的时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些什么?
教师小结。
四、观察人物,口头练说。1.自有练说。
2.同桌互说。
五、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1.把题目补充完整,要试着使用标点符号。
2、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六、朗读写话,交流评议。指名读写话,师生共同评议
七、全课小结。板书设计:
我的——
身材
长相
平时喜欢
你对他(她)的印象 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七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给汉字注音,巩固识字和汉语拼音。
2、能够区分、正确使用“世”“事”“示”,提高学生根据语义表达选择使用同音字的意识。
3、理解、体会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使学生主动积累和运用语言。
4、背诵古诗《悯农》,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5、初步学习默读,尝试默读短文。
6、读好绕口令,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揭示课题。
导言:同学们,伴随着《七色光》美妙的歌声我们又一次走进了语文七色光
乐园。这一回可爱的小动物们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礼物呢?好,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语文七色光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练一练。
a、给加点的字注音。(1)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自查、互查。(3)学生汇报,集体评议。(4)小结拼音音节拼写规则。b读一读、选一选、填一填。(1)小组内读一读,选一选。
(2)学生汇报。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正确使用同音字的方法。
c/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字的意思。
(1)同学们还记得这两句话是哪篇课文里出现的吗?请你们把它们放到原文里在读一读,体会词语的意思。
(2)你能用这两个词语造一个句子吗?
2、记一记。
同学们,你们知道米饭的来历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悯农》。(1)自由读古诗。
(2)引导背诵古诗。
3、学一学。
(1)默读15课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年轻人发现了一个什么错误?(2)默读的方法是什么?
4、一起来。
同学们说过绕口令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说上一段绕口令(教师说了一个书外的绕口令)。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绕口令有趣吗?你们想不想说?现在咱们就来练习说绕口令,看看谁说的正确
1、自由说。
2、同桌比赛说。
3、小组里比赛说,选出获胜者。
4、小组内的获胜者在全班范围里比赛说。
5、教师小结。
同学们,要想说好绕口令,就要把普通话说好,坚持发音准确,不说方言,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一定会比老师说得更好。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七
世
事
示
一生一()
()界
表()
平安无()
故()
()物 教学反思:
第三篇: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黄继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3)指名读生字:
(4)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是“水”。理解词语
(5)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教师可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战争、战役、战斗”三词范围和包含关系的理解。顽强:坚强;强硬。
“顽强”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近义词:顽强――坚强 反义词:顽强――软弱 暴风雨: 大而急的风雨。
此词中的难点是“暴”,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①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②凶狠;残酷。(暴徒、暴行、施暴)③急躁。(暴躁)
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七单元《黄继光》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三、教学过程 :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把规范语言告诉学生)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1-2):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957.6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
2、学习第二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A.投影: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了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B.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C.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板书:主动请战
3、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1)默读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3)全班交流体会:
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②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板书:英勇献身
4、学习第四段(12):
(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板书:占领高地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
(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板书: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四)布置作业 : 两个内容任选一个。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
2、准备一个英雄的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讲。
第七单元《哈尔威船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通过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船长的高尚品质。分析哈尔威船长形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大文豪雨果歌颂的一位英雄——哈尔威船长。(板书:哈尔威船长)
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指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四、深入深究。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2.小组交流。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至少能感悟出两点:①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什么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3)说一说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如雕像一般。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犹如铁铸,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五、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2.抄写课后词语。第七单元《哈尔威船长》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通过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船长的高尚品质。分析哈尔威船长形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复述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列表。(抓住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内容,结合人物的表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读课文,争取在每段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作为重点提示语,再根据提示语练习复述。
5.复述、评议。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积累在本课学到的词语、佳句。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快乐读书屋七《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的情谊;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师生学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会战友之间的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你简单介绍。
2、生介绍
3、这个苹果来自哪儿?(战场上)
激情谈话: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4、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战士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分吃这个苹果的?一共进行了几次传递,结果怎样?(生回答,师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志愿军战士的革命意志,以及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阶级友情。
2、体会文章如何又详又略的记叙,懂得详略分明的好处。
3、感情朗读课文。
三、引导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的4---15自然段,想一想:大家需要这个苹果吗?从哪可以看出来,用“——”画出有关语句。为什么又没有吃完?用“~~”画出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在感受强烈的地方做好批注。
(2)两次传递,哪次详写,哪次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8分钟之后检查)
2、生自学
3.齐读最后一段。
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强烈的感情”指什么?为什么说是“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2)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必做题)
2、小练笔:写一件小事。要体现详略得当。(选做题)
【板书设计】
一个苹果
第一次
传递谁也没有吃
(详)
第二次
传递还剩大半个
(略)
(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的革命情谊)快乐读书屋七《小青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想,受到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理清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解,对学生进行为大众服务的思想教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请学生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这篇童话通过小青石追求理想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课文(板书:小青石)
二、初读课文,初知内容。1.快速读课文,2、汇报交流
三、学习2-9段,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想。
师:让我们去听听小青石和小黑石的对话吧。
思考: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小黑石的理想是什么?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请两位学生起来读,一位学生读小青石说的话,一位学生读小黑石说的话,其余学生读旁白。
2、采访体会
3、汇报交流: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小黑石的理想是什么?
四、学习17-18段
(1)1名学生读句子
(2)与混凝土的生活相比,这样的环境给你什么感觉?(真是人间仙境、伊甸园,世外桃园)
(3)多美妙的滩岸啊,柔软的小草,可爱的花朵,真像进入了人间仙境!请女生美美地读一读。
五、学习20-22段
1、有时候是布鞋在它上面跳过,有时候是草鞋在它上面跑过,有时候是皮鞋在它上面走过,有时候是赤脚在它上面踩过。小青石看见了许多许多人的脚,它觉得非常快乐。
师:从这两句里,你读懂哪些信息或知识?
2、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怎样的(生接着说)------最有意义的。文中描述怎样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呢?课件出示21段内容,齐读
(因为小青石认为支持大众的脚,是最有意义的生活。)(板书:为大众服务
最有意义)
六、总结升华主题
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先分段再说段意,大致如下: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被山水冲到岸滩上的小青石和小黑石过着平静、安适的生活。
第二段(第2~9自然段)写小青石和小黑石对安静、舒适的生活截然相反的态度。
第三段(第10~14自然段)写小青石被运往都市,为自己的理想将要实现感到兴奋。
第四段(第15~19自然段)写小青石被制成混凝土铺在道路上。小青石被彻底改变了面貌,它一时闹不清是怎么回事。
第五段(第20~22自然段)写小青石为自己能够成为让所有人走的道路,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而感到自豪和快乐。也可以这样分:
(第一段1-9自然段:写小青石想到都市里去。
第二段10-19自然段:写小青石被运到都市里拌成混泥土铺在道路上。第三段20-22自然段:写小青石愿意成为让一切人走的道路,决心和同伴一起支持起大众的脚。)
(板书:生活平静安适
谈理想
去都市
变成混凝土
愿做铺路石)能说会写《危急时刻怎么办》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法律规定。
2、知道遇到危机情况时自己应该怎么样做。
3、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懂得见义勇为与保护自己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简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说说你看到或听到的有关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想想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二、读提示语,明确要求
1、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条文,体会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重视。
2、提出本次口语交际课讨论话题和:遇到危机情况时应该怎么办?
3、明确要求。
4、语言、态度、举止等要求
三、假设情境,操作训练
1、小组交流。
2、小组全作共同表演
3、评选优秀小组。
四、小结:总结本节学习情况
五、作业:把自己介绍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危机时应该怎么办
语言准确生动
态度亲切自然 能说会写《值得赞颂的事》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指导使学生能发现并收集身边的和各种媒体报导的“值得赞颂的事”,培养学生具有舍已为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好品质。
2、进行写事的训练,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并能借助描写把内容写具体、生动。教学重、难点:
1、能选择符合习作要求的事来写,并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好品质。
2、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并能借助描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生动。教学准备
1教师和学生分别搜集生活中和各种媒体报导的“值得赞颂的事”。2.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启示写法: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位老师陪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
大家是应该高兴,因为来到我们班级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我们学校的优秀教师。我不知道同学们天天与老师们见面,是否注意到每位老师的容貌特点。没关系,现在机会来了,请大家起立,观察我们亲爱的老师,要求:自选一位观察对象,并以一两句话描述你观察的老师的肖像特点。(1)学生观察。(2)指生描述。
师:评价学生说话情况。同学们,刚才我们对老师们进行了肖像描写,大家还知道其它描写人物的方法吗?生答。
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运用这些人物描写方法会使人物有血有肉,丰满而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在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同样需要这些描写方法,因为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我们就尝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来写一件“值得赞颂的事”板书:值得赞颂的事
2.明确要求,提示要素:(1)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选择一件最使自己感动、值得赞颂的事来写。)
(2)课件出示叙事六要素,师:写事就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借助描写方法把事情发生的过程写具体,来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好品质。3.学生练说 师生点评
指名学生说,其他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4、教师小结 自由习作
⑴、师:同学们说了一件件值是赞美、歌颂的事,让老师很感动。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手中的比来更为生动的描述这些值得赞颂的事吧!(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3)听读习作,口头评导。5.课堂总结,引导做人: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他们有着优秀的品质,美好的思想,值得我们去赞颂。老师希望大家不但能写优秀的人,赞高尚的事,也能做品质优秀的人,时常做值得赞颂的事。
板书设计 : 值得赞颂的事
一.巧妙开篇
↗原因
二.具体叙事 →经过→时间→地点→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结果
三.揭示意义
《语文七色光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多音字,并能正确运用。
2、认识表示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和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3、积累赞颂人物好思想、好品质的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4、讨论我们能为有困难的人们做些什么,再认真去做一做。教学重、难点:
掌握关联词语应用;认真去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教学准备:字典或《新华词典》《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1、练。
(1)多音字练习。
1、先读题目要求,说一说对要求的理解。
2、根据要求自己尝试完成归类。
3、全班交流练习结果,纠正错误。
4、再找一些多音字过行练习,或变化一下练习形式再训练。如: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朝霞。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1、明确这些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因为„„所以„„(因果关系)
不仅„„而且„„(递进关系)
虽然„„但是„„(转折关系)
2、根据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选择填空。
3、交流填空结果,说明为什么这样填。如(1)填“因为„„所以„„”,前半句“积极锻炼身体”是后半句“身体健康”的原因。前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4、用这些关联词语造句 《语文七色光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多音字,并能正确运用。
2、认识表示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和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3、积累赞颂人物好思想、好品质的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4、讨论我们能为有困难的人们做些什么,再认真去做一做。教学重、难点:
掌握关联词语应用;认真去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教学准备:字典或《新华词典》《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2、日积月累
这里出现的都是赞颂人物好思想、好品质的词语。不仅要理解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积累这些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养成分类积累的习惯。
(1)读一读题目的要求,说说你打算怎样完成这项练习。查词典理解,抄写在自已的词语积累本上。还可以从本单元的阅读课文中积累一些这样的词语。
3、知识窗:“舍己为人”的由来。
向大家介绍“舍己为人”的由来,培养学生学习、探究习惯。
4、大家一起来。
本项训练要求学生认真去做一做。分小组进行。(1)先讨论我们能为别人做些什么?
(2)再讨论我们能帮助哪一种人。除题目中提到的这些人,还可以帮助谁。
(3)然后讨论怎样做,什么时间去做,简要地写出自已的行动计划。
(4)利用课余时间实施计划。
第四篇:七上第1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以“四时之景”为主题,四篇课文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其中不乏写景抒情的经典名篇。课文设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和古代诗歌,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体悟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春》是散文家朱自清的名篇。全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生动而富有层次的描绘,刻画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颂了春天的创造力,赞美了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蓬勃向上的活力以及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济南的冬天》是文学家老舍先生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佳作。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作者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其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
《雨的四季》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选录了四首古代的优秀诗歌,它们时代不同,体裁各异,言简而意丰。《观沧海》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远谪而作,寄托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次北固山下》描写了冬末春初时诗人泊船北固山下看见一派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美之景,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本单元写作板块的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旨在鼓励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多角度感受生活,学会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在语文实践中完成知识渗透,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2.掌握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文体及作家作品)。
3.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4.在朗读中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描写之美,感受情感抒发之妙。
5.学习比喻、比拟等常用修辞手法,仔细揣摩文章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现手法。6.培养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学会从生活中收集素材进行写作。过程与方法
1.教读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辨识音、形、义。
2.明确本单元涉及的文学常识,重点包括文体(散文、诗、散曲)和作家作品(朱自清、老舍、曹操、李白、王湾、马致远)。
3.教读课文,指导学生准确判断朗读的重音和停顿,通过朗读、品味来探情寻意。4.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背诵、默写《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5.指导学生准确判断和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作用并在写作中准确灵活地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景物之美、情感之真,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思考,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朗诵诗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陶冶情操,获得情感上的浸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为培养语感打下基础。2.引导学生揣摩和品味作品的精彩句段,掌握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激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对事物的细微感觉,在头脑中再现诗文描绘的景与境,领略景物之美,获得主观上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诗歌的用语之妙,挖掘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措施
1.本学期处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阶段,教材内容较之前加深,知识点增多,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本单元知识点非常丰富,除了有大量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之外,更侧重阅读、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因此,本单元教学首先应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心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充分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及多媒体课件。三篇精读课文以讲解为主,力求细而精,多给例子,多讲方法,激发学生举一反三,产生主动阅读探究的兴趣。略读课文鼓励学生以自学为主,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上学会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性的泛读与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和诗歌,进而运用在本单元的背诵中。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促进学生朗读技巧的熟练与提升。
4.督促学生查找并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篇目,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学习心得,以促进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课时安排
《春》„„„„„„„„„„„„„„„„„„„„„„„„„„„„2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雨的四季》„„„„„„„„„„„„„„„„„„„„„„„„„1课时 《古代诗歌四首》„„„„„„„„„„„„„„„„„„„„„„„2课时 《写作》„„„„„„„„„„„„„„„„„„„„„„„„„„„1课时
第五篇:教科版思想品德七上第8课第1目《正视自我成就自我》学案
第八课正视自我成就自我(一)
【自主探究】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的意义是什么?)
①正视自我,才能_______。②人的一生,最重要,也最困难。③正确认识自己,不仅可以解决由此带来的_______,也有助于我们。4.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睿智的箴言告诉我们()①人的一生,认识他人最重要②能正确认识他人的人必定成功 ③正确认识自己具有重要意义④我们应该努力正确认识自己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5.对于中学生来说,正确认识自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人生遇到的各种问题②有助于促进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认识自我的方法有哪些?
认识自我的方法有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3。如何与他人做比较评价?(比较评价的原则有哪些?)①要、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②要对自己和他人做出、的评价。4。怎样正确认识他人的评价?
①对待他人的评价,我们要,正确对待。②面对他人的评价,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5。如何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的原则有哪些?)
①认识自我时,可采用、、等方法。②不管采用什么评价方法,都应以的眼光看待自己。③要以为对象认识自我,以为目标激励和发展自我。
【当堂检测】
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说明了()A.旁观者即别人最了解自己
B.有不少人有自知之明,觉得不如别人
C.人无法认识自己,常常被事物所迷惑
D.了解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2.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下面同学的做法可取的是(A.小明的父母是普通工人,他看到同学们的父母大多是干部、医生,感到很丢人 B.小俊看到自已的数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就经常瞧不起别人
C.小华发现自己与有些同学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于是积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D.小飞发现自己的个子比班上同学矮一截,于是怀疑自己发育不正常 3.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自我时,要注意()
①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不隐瞒、不缩小、不夸大②对自己做出全面的评价 ③对自己做出一分为二的评价④只看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加以效仿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③有助于我们德智体全面的发展④有助于从容应对青春期各种变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古代有个青年叫周处,一天他遇到一老人在粮仓边叹气,便问老人为什么不高兴。老人说:“南山猛虎,长桥蛟龙,还有你,为害乡里,怎么高兴地起来?”以后,周处加强自身修养,最终成为国家栋梁。这说明()
A.通过比较能促进全面认识自己B.只有通过测量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C.要学会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D.要严格按照他人的评价改变自己
7.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一员猛将,他习武出身,没有多少学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他刻苦攻读了许多兵书,终于成为一名军事家。当时东吴大将鲁肃感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此,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
A.要学会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别人B.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C.面对他人评价,要学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要在正视自我基础上不断激励和发展自我 8.“玫瑰虽香,却浑身长满了扎人的刺;种子虽小,却有让人瞠目结舌的力量。”这句话主要启示我们()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要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
C.人要有自知之明D.缺点人人都有,不必在意
9.小学时,天资聪颖的小慧几乎每次考试都得100分,她经常为此无比骄傲,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可是,升入初中以后,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再加上不适应初中老师的授课方式,小慧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现在小慧感觉谁都比自己强,为此,她整日闷闷不乐。)小慧的经历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要实事求是、客观地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评价。要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认识自我时,以“现实自我”为对象,在激励和发展自我时,以“理想自我”为目标,不断改进和发展自己。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将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