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2012自然灾害的了解和分析
对2012自然灾害的了解和分析--透视“世界末日”说现象
作者:邹丹单位:外国语学院10级3班
摘要:随着2012年2月22凌晨的真正到来让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日”说不攻自破,最终世界末日说演变成今天的的闹剧,让那些以讹传讹的人安静下来,从新走上生活的正规。这场闹剧带来的恶果也超出了政府的预料。针对这一现象我提出这一研究课题,希望对2012自然灾害的分析和对地球自身规律的一些了认识,从而透视“世界末日”这一骗局产生的原因。关键词: “世界末日” 自然灾害地球自身规律原因
引言:2012注定了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由最初的“末日降临”,到连续三天的黑暗2012年12月21号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贴上了各种不可思议但却闹的人心惶惶的标签。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希望对2012年的自然灾害的分析从而透视“世界末日”说的假象。主要采用了资料收集和调查的方法来进行。结论是人们对玛雅人预言的坚定不移,再加上然灾害的增加,因为地球进入了活跃期,尤其是火山、地震的次数在近几年不断增加,也为世界末日说增添了几分神秘。当今社会的信息高速发展使得“末日”说局势越发严重,以讹传讹,导出不少闹剧。
正文;相信大家还记的2009年7月分上映的一部电影由约翰·库萨克主演的《2012世界末日》吧!这绝对是一部冲击力极强让人影响深刻的电影,如果看过3D版的就更让人难以忘怀了。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人类要如何才能阻止一切被毁灭呢?灾难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伴随大量陨石的坠落,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这部电影可以说掀起了世界末日说的又一高潮,而今年,也就是真正的2012年12月21逼近时,更是提起人们本来就惶惶不安的心。盘点2012年我国的自然灾害,据民政部网站消各部门部门对2012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2012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1336.1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732.8千公顷,其中绝收988.5千公顷;18.6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773.8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上半年,西部部分地区遭受强暴雪和低温冻害,共造成121个县,占全国低温雪灾受灾县的7成以上。风雹点多面广,沙尘影响偏晚。全国平均强对流日数15.1天,除上海外的30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不同程度遭受风雹灾害,受灾占全国县区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沙尘灾害造成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大量蔬菜大棚坍塌,对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1]。台风损失轻微,中强震集中西部。中国先后受到“泰利”、“杜苏芮”两个热带气旋影响,其中“杜苏芮”初台登陆时间接近常年同期,造成轻微损失;大陆地区共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全部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中强地震持续活跃,共发生7次5级以上地震,最高震级为6月30日新源县与和静县交界处发生的6.6级地震。自然灾害不
断发生针对今年以来的极端天气,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部主席中泽哲夫今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当气候要素如气压、气温、湿度等的时、日、月、年值达到25年一遇,或者与相应的30年平均值之差超过标准差的两倍时,就可以将此归为极端天气,全球气候乱象 北半球经历“水火两重天。澳大利亚125年来最强侵袭引发严重洪灾。4月至7月朝鲜西海岸地区连续持续干旱,朝鲜气象水文局称这是50年不遇的水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许多城市温度达到40℃6月下旬。印度东北部暴雨洪水袭击。7月7日俄罗斯南部水灾袭击。
地球原本的自传轴原本不是现在的南北方向而是以林外两个相对的点为轴的。现在的北极或者是南极在那个时候是处于热带或者是温带,所以有大量的生物。但地球处于我们所说的2012年相同的时期的时候磁场改变造成地球的不稳定,于是大连的自然灾害便出现了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全球上演,生物灭绝。地震发生是应为地壳的活跃性,而且2012年的地震发生躲在板块交界处,全球地震发生7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0%法正在板块内部,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很难预测可以说是随机事件。地震活动具有周期性,但也是一定的周期性和准周期性[2]。具体的周期性很难确定,所以突发的自然灾害作为世界末日的征兆不科学也不合理。气候的极端反应也常常拿来作为世界末日的依据和假设,但是随着人类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人类活动的活跃,全球二氧化碳增加使得气候极端化,生物灭绝[3]。气候极端与人内活动息息相关,不能作为世界末日说的依据。
而形成世界末日说的疯传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影响。它之所以能甚嚣尘上除了玛雅人语言的神秘和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影响之外,少不了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商家炒作,2012年2月21来临之际,淘宝各个销售点利用末日之说的契机,放出减价打折的谎言谋取暴利。二是敌对势力的煽动,误导群众混淆视听,使得人心惶惶,搅乱社会治安。再加上当代社会人群的本身的不安全感的心理就使得“末日”之说以讹传讹,铸成今天的闹剧。
2.参考文献1.郭凯.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灾害学,2010,25(4):1-3.2.梁芳.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灾害学,2006,21(2):110-113.3.郭跃.自然灾害的社会分析.2008,23(2):87-91.
第二篇:对党的认识和了解
对党的认识和了解
经过我不断追踪党的足迹和自我主动学习党的知识,我明白了党的纲领就是党的旗帜和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认真脚踏实地实践党的最低纲领。党的现阶段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我们党的纲领指明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道路和方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祖国已经走过了65年的风雨,我们的党已经经历了93年沧桑。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们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我们也经历了雪灾地震等种种考验,中国共产党正在磨练中发展壮大日臻成熟。党的纲领如旗帜,似灯塔,指引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通过我的自主学习了解,我认识到之前自己对党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为了对党有更深刻的了解和和认识,我不断在业余时间学习党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要更加认真地体会努力实践。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作为一名时代青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要坚定我们的理想,要坚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实践我们的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青春奉献给人类最壮丽事业。
2014年4月8号*****
第三篇:对土木工程的了解和看法
关于土木工程的一些了解和看法
1、土木工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结构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工艺,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土木工程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技术、经济和艺术的统一性。土木工程是为人类需要服务的,必然是每个历史时期技术、经济、艺术统一的见证。
2、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新的高层、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高层建筑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而且在高度上也越来越高。截止2000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而斜拉挢的复兴更是桥梁工程的另一个辉煌。
无论在工程结构的改革、建筑功能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采用上及合理组织施工方面,还是在抗震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应用上及有关抗震控制试验研究上,我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3.1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重视,传统土木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垃圾和对能源的损耗,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改变了土木工程的传统工艺,开始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将会在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拆除过程都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
3.2 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3.3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3.4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四篇:了解分析市场信息
)通过了解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企业在制订营销策略时发生错误,或可以帮助营销决策者了解当前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活动的得失,以作适当建议。只有实际了解市场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通常要了解的情况和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本企业产品在什么市场上销售较好,有发展潜力;在哪个具体的市场上预期可销售数量是多少;如何才能扩大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如何掌握产品的销售价格;如何制定产品价格,才能保证在销售和利润两方面都能上去;怎样组织产品推销,销售费用又将是多少,等等。
这些问题都只有通过具体的市场调查,才可以得到具体的答复,而且只有通过市场调查得来的具体答案才能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否则,就会形成盲目的和脱离实际的决策,而盲目则往往意味着失败和损失。
(2)提供正确的市场信息,可以了解市场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者潜在购买动机和需求,有助于营销者识别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为企业提供发展新契机
对于企业来说,能否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并适时适当地采取应变措施,是企业能否取胜的关键。
(3)有助于了解当前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经验,为改进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信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这种技术的进步自然会在商品市场上以产品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市场调查,可以得到有助于我们及时地了解市场经济动态和科技信息的资料信息,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市场情报和技术生产情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吸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整体宣传策略需要,为企业市场地位和产品宣传等提供信息和支持
市场宣传推广需要了解各种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机制,以寻找合适的宣传推广载体和方式以及详细的营销计划,这也需要市场调研来解决,特别是高速变化的环境下,过去的经验只能减少犯错误的机会,更需要实时的信息更新来保证宣传推广的到位。通常在市场宣传推广的还需要引用强力机构的市场信息支持,比如在消费者认同度、品牌知名度、满意度、市场份额等各方面提供企业的优势信息以满足进一步的需要。
(5)通过市场调查所获得的资料,除了可供了解目前市场的情况之外,还可以对市场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提前对企业的应变作出计划和安排,充分地利用市场的变化,从中谋求企业的利益。
第五篇:我对经济学的了解和认识
我对经济学的了解和认识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姓名:王恺玉学号:20104681042
3经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我对经济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经济学这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济学,顾名思义,是和经济有关,而经济,是我们国家的命脉,也是个人得以生存的支柱,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好经济学,学会用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谈一谈我对经济学的认识和理解。
一、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在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用经济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
在《博弈圣经》中讲到: 经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有人说经济学是掠夺和救济的游戏,两对手之间主导着人类的不同行为价值,不管你是否愿意要,一定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那一部分。经济学是一个二特性竞争结构,也是人与自然的博弈进程。里面的非物质文化思想,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大自然可以分开为每一个人单独运行,又不会产生竞争性,它可以一次次地重复使用而不会降低效用。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可以感知、可以思想,不能触摸,诱发创造。假如这个与竞争基本对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将会繁荣整个世界。
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皇后”。相对于人们的欲望,经济资源总是短缺的。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经济资源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的科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
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二、经济学的起源和历史
谈到经济学的起源,就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社会分工学说,纵然旨在为他设想的奴隶主理想国提供理论根据,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轲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有关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指出了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瓦罗(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现在发展成为博弈实体经济学,已被理论界极大关注,也一定成为21实际时尚的经济学理论。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可以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如果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就称为实证经济学,如果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就称为规范经济学。因此,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分析的工具包括
(一)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为已知的固定不变的,以观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由于在观察过程中,外界条件不断地发生变化,均衡可能是转瞬即逝的一刻,也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在均衡分析中,我们只考察达到假想中的均衡时的情况.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按照分析经济活动时是否考虑时间因素来划分,分析方法可以分为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不考虑均衡和变动过程,只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静态分析是一种状态分析,是对一种事物横断面的分析.动态分析则是引入时间因素,要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因而动态分析又被称为过程分析,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
(三)静态均衡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的是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动态均衡分析则是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说明某一时点上的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这种分析工具作为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分析研究经济现象内在的性质与规律性.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定性
分析常被用于对事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它主要是分析和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经济学家分析世界的基础是对理性的信任。很多人认为经济学过于死板生硬,只讲理性不讲情感,把一切都拿金钱来衡量。其实,经济学家不仅把生命、爱情、健康用金钱衡量,如果需要的话,他们还可以把生命、爱情、健康用苹果衡量,比如经济学家会说:“你生命的价值相当于两个苹果的价值。”为什么呢?因为钱在经济学家眼里和其他商品一样,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如果一块钱能买一个苹果,而两块钱能买一个桃子,那两个苹果就等于一个桃子。所以,为什么给你100万让你去死你不干?不是因为生命无价,而是因为没有生命,你就没法花这些钱了。
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全能化,所以,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当然,经济学只是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它不可能与事实完全一致,但不完善的理论总比没有理论要好得多。经济理论的创造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艺术创作。只要这样,理论就可以用艺术的标准来衡量:优雅而一致。只有当我们开始用现实世界来检验经济学理论时,它才成为一种科学,而不仅仅是艺术。这是一个奇妙的学科,它充满了魅力与希望。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经济学,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博弈圣经》 曹国正 新加坡希望出版社
《国富论》亚当.斯密(英国)
《经济学》(第十版)萨缪尔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