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对雷锋了解情况分析总结
关于大学生对雷锋了解情况分析总结
根据本小组对此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选A的有18人,占60%;选B的有9人,占30%;选C有3人,占10%;选D有0人。
2.选A有11人,占40%;选B有3人,占10%;选C有13人,占30%;选D有3人,占20%。
3.选A有22人,占70%;选B有8人,占30%。4.选A有11人,占40%;选B有19人,占60%。5.5.选A有9人,占30%;选B有21人,占70%。6.选A有14人,占50%;选B有4人,占10%;选C有3人,占10%;选D有6人,占20%;选E有3人,占10%。7.选A有25人,占80%;选B有5人,占20%。8.选A有5人,占20%;选B有18人,占60%;选C有7人,占20%。
9.选A有11人,占40%;选B有7人,占20%;选C有12人,占40%。
分析结果:
1.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居多,占60%。2.觉得雷锋是好人但不适合当今社会的人叫多,占40吗%;少数人觉得雷锋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占10%。
3.大多数人都知道雷锋,只有少部分人不知道。4.多数人不知道雷锋纪念日,少数人知道;应该普及。5.大多数人不知道毛泽东为雷锋提的词是什么,只有少数人知道。
6.大多数人把雷锋精神理解为助人为乐,其实雷锋精神也包括钉子精神,勤俭节约......7.大部分人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其实雷锋精神值得所有人在任何时候学习,不会过时的。
8.大部分人认为身边不存在和雷锋一样的人,少部分人认为存在。
9.40%的人认为大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有意义,40%的人认为无所谓,少部分人觉得没有意义。
现象与分析:
多数人知道雷锋,但是不太了解雷锋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应该多加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与学习,大部分人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雷锋精神不会过时,要用学习的心态去看待,雷锋精神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对待。参加学雷锋活动是很有意义的,能激发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探索之心,也能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议:
雷锋精神一直在人们心中,雷锋助人为乐,爱国精神,热情似火,默默无闻,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等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和领悟。
大力发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有助于凝聚全社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遵循,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树立向雷锋学习的思想意识,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传承雷锋同志的精神,让雷锋精神流传千古。
适当开展学雷锋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懂得雷锋精神的重要,学习更多的雷锋精神,了解更多的雷锋事迹。
多贴学习雷锋的标语,大力宣扬雷锋精神,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向雷锋同志学习!
第二篇:对2012自然灾害的了解和分析
对2012自然灾害的了解和分析--透视“世界末日”说现象
作者:邹丹单位:外国语学院10级3班
摘要:随着2012年2月22凌晨的真正到来让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日”说不攻自破,最终世界末日说演变成今天的的闹剧,让那些以讹传讹的人安静下来,从新走上生活的正规。这场闹剧带来的恶果也超出了政府的预料。针对这一现象我提出这一研究课题,希望对2012自然灾害的分析和对地球自身规律的一些了认识,从而透视“世界末日”这一骗局产生的原因。关键词: “世界末日” 自然灾害地球自身规律原因
引言:2012注定了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由最初的“末日降临”,到连续三天的黑暗2012年12月21号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贴上了各种不可思议但却闹的人心惶惶的标签。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希望对2012年的自然灾害的分析从而透视“世界末日”说的假象。主要采用了资料收集和调查的方法来进行。结论是人们对玛雅人预言的坚定不移,再加上然灾害的增加,因为地球进入了活跃期,尤其是火山、地震的次数在近几年不断增加,也为世界末日说增添了几分神秘。当今社会的信息高速发展使得“末日”说局势越发严重,以讹传讹,导出不少闹剧。
正文;相信大家还记的2009年7月分上映的一部电影由约翰·库萨克主演的《2012世界末日》吧!这绝对是一部冲击力极强让人影响深刻的电影,如果看过3D版的就更让人难以忘怀了。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人类要如何才能阻止一切被毁灭呢?灾难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伴随大量陨石的坠落,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这部电影可以说掀起了世界末日说的又一高潮,而今年,也就是真正的2012年12月21逼近时,更是提起人们本来就惶惶不安的心。盘点2012年我国的自然灾害,据民政部网站消各部门部门对2012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2012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1336.1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732.8千公顷,其中绝收988.5千公顷;18.6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773.8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上半年,西部部分地区遭受强暴雪和低温冻害,共造成121个县,占全国低温雪灾受灾县的7成以上。风雹点多面广,沙尘影响偏晚。全国平均强对流日数15.1天,除上海外的30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不同程度遭受风雹灾害,受灾占全国县区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沙尘灾害造成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大量蔬菜大棚坍塌,对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1]。台风损失轻微,中强震集中西部。中国先后受到“泰利”、“杜苏芮”两个热带气旋影响,其中“杜苏芮”初台登陆时间接近常年同期,造成轻微损失;大陆地区共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全部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中强地震持续活跃,共发生7次5级以上地震,最高震级为6月30日新源县与和静县交界处发生的6.6级地震。自然灾害不
断发生针对今年以来的极端天气,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部主席中泽哲夫今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当气候要素如气压、气温、湿度等的时、日、月、年值达到25年一遇,或者与相应的30年平均值之差超过标准差的两倍时,就可以将此归为极端天气,全球气候乱象 北半球经历“水火两重天。澳大利亚125年来最强侵袭引发严重洪灾。4月至7月朝鲜西海岸地区连续持续干旱,朝鲜气象水文局称这是50年不遇的水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许多城市温度达到40℃6月下旬。印度东北部暴雨洪水袭击。7月7日俄罗斯南部水灾袭击。
地球原本的自传轴原本不是现在的南北方向而是以林外两个相对的点为轴的。现在的北极或者是南极在那个时候是处于热带或者是温带,所以有大量的生物。但地球处于我们所说的2012年相同的时期的时候磁场改变造成地球的不稳定,于是大连的自然灾害便出现了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全球上演,生物灭绝。地震发生是应为地壳的活跃性,而且2012年的地震发生躲在板块交界处,全球地震发生7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0%法正在板块内部,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很难预测可以说是随机事件。地震活动具有周期性,但也是一定的周期性和准周期性[2]。具体的周期性很难确定,所以突发的自然灾害作为世界末日的征兆不科学也不合理。气候的极端反应也常常拿来作为世界末日的依据和假设,但是随着人类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人类活动的活跃,全球二氧化碳增加使得气候极端化,生物灭绝[3]。气候极端与人内活动息息相关,不能作为世界末日说的依据。
而形成世界末日说的疯传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影响。它之所以能甚嚣尘上除了玛雅人语言的神秘和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影响之外,少不了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商家炒作,2012年2月21来临之际,淘宝各个销售点利用末日之说的契机,放出减价打折的谎言谋取暴利。二是敌对势力的煽动,误导群众混淆视听,使得人心惶惶,搅乱社会治安。再加上当代社会人群的本身的不安全感的心理就使得“末日”之说以讹传讹,铸成今天的闹剧。
2.参考文献1.郭凯.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灾害学,2010,25(4):1-3.2.梁芳.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灾害学,2006,21(2):110-113.3.郭跃.自然灾害的社会分析.2008,23(2):87-91.
第三篇:大学生对时政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时政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关心时政的比例,对于时政的关心程度,以及什么类型的时政比较受到关注等,从侧面了解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时政的关心程度。
二、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现场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调查问卷50份。
四、调查时间:2010.10.10-2010.10.15
五、调查内容及问卷
见附页
六、调查报告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1.男生对时政的关心程度较高。
2.专业方向与对政治关心程度无太大关系。
3.只有30%左右的大学生经常关注时政,60%左右的是偶尔关心,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不关心时政
4.关心时政的理由各不相同,较多比例的同学觉得作为大学生,应该关注国内外政治,了解当前局势。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对政治很感兴趣。
5.不关心时政的理由以政治比较枯燥以及觉得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关系不是很大有关系。
6.了解政治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网络,一部分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主流报刊对大学生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网络影响占比增大,境外网络信息虽然比例较低,但其对阅读者的思想影响力不可小视,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课堂教育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影响的比例在下降。
7.大多数同学认为了解时政无所谓。
8.相对而言国内新闻比较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十分关注,而复杂的现实问题又给大学生思想成长增加了不确定性。一些学生对重大问题的看法存在模棱两可或无所谓的态度,或认同度偏低。
9.学生对于学校安排的课比较不满意
所以,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讲,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不能产生实际效用,因而失去了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转而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比如爱情、考研、出国。另一方面,长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对社会生活没有深刻的了解,缺乏切身的经验和体会,对很多政治问题只能停留在浅层认识上。
从客观上讲,国家和民族处于稳定的发展时期,社会似乎很难再找到一个纽带把所有人紧密联结在一起,大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找
不到切入点。而海量的信息,使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变得多元化,削弱了同学们对政治事件的关注。
调查中“两课”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可就是提不起精神来听,虽然我知道授课老师还不错。”在问卷中,一位同学这样写到,“不过这个学期的邓小平理论课不错,因为讲了好多现实中的东西。”
这个同学所说的不是个别现象。所以,我针对“两课”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不爱听课,老师就用点名、留作业等形式来保证出勤,这使他们对“两课”的抵触情绪变的更大,由于没有听众,老师也没有上课的激情……老师和学生的情绪都不好,相互不理解。也有同学在问卷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尽量多讲解同学关心的问题,要联系实际,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像„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市场经济问题,大学生还是比较关心的。如果能够讲授这些,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老师讲解案例的时候,可以考虑用最新的案例。老师在讲课时还要讲解各方的观点,让同学可以自己分析、判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会“唯师”、“唯书”。老师还应“宽容”地听取同学的观点、意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见,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不尽如人意,上课内容脱离实际、教条化倾向严重,老师与同学交流不够;大学生不是认为“两课”完全没有必要,而是认为“两课”应与时俱进,引导同学更广泛关注社会,树立一种责任感。
“两课”的课题应该利用多种手段保持轻松的氛围。结合其他教学
环节,同学们可以“亲历”社会,促进课堂知识的学习,并用不断积累的理论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政治关注点多元活跃,总体上认同主流政治价值观,参与心态平和。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国内外信息的交流,影响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有效的“信息主渠道”。
大学生的总体心态是关心现实超过关心长远,理性方式关心超过激情方式关心,个体感受要多于集体感受,当前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政治心态趋势,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丰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可见,我们大学生对于政治的关心程度不足,应该加强对政治方面兴趣的引导,加强政治生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渗透。
附录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对政治时事关注状况”的调查问卷,此次为不记名调查,希望你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感谢你抽空答卷,谢谢!
1.你的性别()
2.你的专业()
3.你平时是否关心时政()
a 经常b 偶尔c 从不
4.你关注政治新闻的原因:
a 作为大学生,应该关注国内外政治,了解当前局势
b 专业学习的需要
c 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如父母、朋友等),养成了习惯
d 对政治新闻感兴趣
e 其它()
5.你不关注政治新闻的原因()
a 关注了也改变不了现状
b 政治离我太远,没必要关注
c 没时间
d 政治新闻枯燥乏味,没兴趣
e 其它()
6.你通常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政治时事()
a 网络 b 报刊 c 课堂 d 电视 e 收音机 f 其它()
7.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国内外的政治时事吗?()
a 有必要 b 没必要 c 无所谓
8.你正常关心国内的还是国际方面的时政?()
a 国内 b 国际
9.你比较关心下面哪一类新闻?()
a 时政新闻 b 体育新闻 c 财经新闻 d娱乐新闻
10.你今后是否会改变对政治新闻的关注度?()
a 关注度不会改变
b 会更加关注
c 会更加不关注
d 视情况而定
11.你对于学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指马克思和毛邓三)的关注度高吗?(a 高b 一半c 不感兴趣
问卷结束,感谢您的配合!)为什么()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精选)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青年一代,就已经处于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要么有严重的误解,面对的这样一种格局,如果任其发展,将有严重的后果。
尤其是传统文化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作为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极不利于传承我们祖先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次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本报告以建筑学院在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状况为对象进行了不记名的调查。包括四个部分:
一、大学生对古代文集的基本了解情况,包括古典诗词、四大名著、《论语》、《大
学》、《中庸》等。
二、主要为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侧重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三、大学生对中国的许多现存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状况。
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古代文集的基本了解情况
1.大学生对古代经史子集的态度
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偶尔翻阅。对于出现的这一现象,主要是这些书籍有的太过深奥,不是白话文,而是文言文来叙述的。这就造成了有27.5%的大学生对于这些经史子集敬而远之。庄子的思想是那种奇思妙想,让人出其不意的,所以大学生在还没有走进社会之前,有些庄子的思想并不能引起共鸣,这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2.大学生能背诵的课外中国古典诗词数量
吟诵对大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大量的吟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吸收了古代语言的营养。尽管有些内容一时难以理解,但也为学生今后的“反刍”、领悟提供了语言材料。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到了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于是一篇篇优秀的诗文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使之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完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根据调查,当今大学生能够背诵的课外古典诗词并不是很多,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对诗词不感兴趣;高中时因为考试只背课内的,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看课外的;到了大学,认为没必要再看这些了等。
当然,也有学校的一些原因,例如大学不开设语文课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还是应该开设语文,这样让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大学生心中的传统道德
尊老爱幼是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传统儒家思想更是通过将长幼等级化来推行这一道德标准,如《荀子?君子篇》中有“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调查结果显示。有47.5%的大学生在家庭内部认同“长幼有序”的道德标准,这也是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标准认同最高的一个方面。
谦让一直是传统文化推崇的美德,从孔融七岁让梨到管鲍之交,再到羊角哀与佐伯桃的生死之交,都已经成为世代传颂的典范,但这一美德与当今崇尚竞争的社会风尚有冲突。
孔子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中国传统待人处事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又作了这样的调查“假如你钱包中有20元假钞你会如何处理呢?”调查结果很有意思,51.2%的学生选择了交给银行或者自己留作纪念,剩下的学生选择了伺机花掉或者不好说。这一结果再次显示了传统道德标准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以上结果显示了大学生在处理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和一般社会关系方面与传统道德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很复杂,既有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疏远,也有相关教育不足的问题。但我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有些传统道德标准可能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这些标准并未及时作适应性改变,这集中体现在谦让与竞争的选择上。因此,如何调整或重新解释传统的道德标准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将是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三)大学生对中国的许多现存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状况
1.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还是占到全部不小比重的。由此看出非物质文化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高峰佚起、美不胜收的非物质文化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然而在新社会变革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不可忽视的速度衰落,潜伏着灭绝的危机。然而根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对于非物质物化遗产并不太了解,只有12.5%的大学生了解,其余的87.5%的大学生都不了解或尽了解一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大学生不能再坐以待毙了,我们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2.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其特征为:
(1)总类繁多,总量丰富;
(2)区域特色鲜明,分布相对集中;
(3)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价值高;
(4)流动变化频繁,动态变化发展。
根据数据看出,长期以来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相应阻止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殆尽的步伐。但我国幅员辽阔,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不均,在管理保护方面仍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传统文化不是快餐文化,对于传统文化,如果没有长期的学习与思考,没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没有冷静的分析与拓展,那就始终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传统文化;“于丹论语热”不过是一种对其最浅层的论述罢了,有的人一生都在读《论语》,读《三国》,读《史记》„„但也不敢说自己是在品,或者有什么心得。
通过数据,看出其中有47.08%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11.25%的学生一般了解,其余为不了解。可见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造成的原因为:当代的大学生正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是不足的,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的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等。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
五、结论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一个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文化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如此。
1认同
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现在的许多媒体很商业化,“西化”、“韩化”宣传使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淡化,正处于社会化阶段的大学生从服饰发型、饮食和歌舞到对国外生活价值观都极度模仿推崇,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但绝大多数大学生也都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模糊肤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但总体上大学生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2.知晓
调查中很多大学生连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都分不清,在对传统文化以中医四诊为例的调查中,有20%的大学生并不清楚中医的四诊为望、闻、问、切。然而以清代科举考试是为例的调查中,还有11.25%的大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在通过乡试、会试后还应参加殿试;有1.25%的学生不知道获第二名的为榜眼。
追根究底,中小学学校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很重要的阶段,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主要形成于这个阶段,但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
但是大学阶段的学习也不为时过晚,但这个阶段的文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一
方面由于学科的专业性造成大学及其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不重视,除了中文系学生没有人愿意专门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就业需要以及国家对大学生英语的硬性要求,使得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英语上,无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学校也忽略这方面公共课程的设置。
3.感悟
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保护措施的不完善,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古文化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已刻不容缓。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发掘它、传承它、保护它不但体现着现代人类对于自己祖先的尊重,也更体现着对于我们自己历史的善待。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有意识地去保护我们的文明,政府也在2006年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大学生会把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光大!
现在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应该去从现在开始去认真的读我们一直没有正经读过的东西,我们应该一直读下去,不要急着高谈阔论,也不要把它当作资本与荣誉,而是用心去读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更应该学着去保护,去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
第五篇:大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了解
大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了解
锐哥您好!很荣幸能加入到富美暑期实习生的大家庭,我叫王朋,就读于山东财政学院,财经类院校必然会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无论是课堂案例讲授、课后自己学习还是同学们参加兼职实践中,都会对企业有所了解。
学生主要从课堂案例中对企业了解比较多。
1.在企业文化方面:海尔,华为等名企了解比较多,他们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塑造具有指导性。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他们企业的宗旨都具有:诚信 团结 真诚 责任等特征,注重员工的人文关怀及发展,同时员工不断进取、爱岗敬业。
2.在竞争发展战略方面:王老吉,格兰仕、格力等通过品牌差异化、成本优势、集中化战略取得企业的快速良好发展。王老吉开创中国凉茶新品类,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道出了王老吉的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对市场进行细分,进入壁垒非常之小,有利于迅速占有市场。格兰仕则是采用成本优势,前期托盘生产,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后期引进设备自行规模化生产微波炉,将其价格降低80%使其进入百姓家中,利用价格优势迅速占领世界市场份额。格力则是利用集中化优势,专注于空调的研发生产销售,好空调 格力造,正是他的集中化使其格力的空调技术领先世界水平,成为世界名牌。
学习了解企业,良性快速发展的企业如阿里巴巴、蒙牛对我们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而失败的企业如三株、曾经的巨人集团我们应引以为戒。富美在快速成长中,更需要扩充知识文化及人才的储备,及时补充不完备的地方,加强组织结构的优化整合。目前我对富美的了解,应该是利用成本优势,规模化战略,低价占领市场,和格兰仕有异曲同工之妙。
愿富美科技如格兰仕一样在中国腾飞,雄壮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