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了解程度调研报告
黄师大学生专业认知度调研报告
【摘要】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用人单位的选人意向发现,目前的用人单位对新人的选拔,不再一味地强调在校从事过多少的兼职工作,因为,他们认为,兼职与专业的工作所需的能力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更看重的是新人对自身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这对在校大学生来说,重视自身专业知识,加强自身在专业的掌握能力和程度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一、导言
当代大学生有多少人是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就对专业有所了解呢?又有多少人经过专业学习对专业有了深刻地认识呢?又有多少人四年下来可以说自己有深入学习了自己的专业呢?现在社会更需要专业型人才,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实现人生梦想,真正在大学中学到知识,应该做到:关注专业知识,树立深度学习观。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校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本小组决定开展本次调研活动,更充分的了解本校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了解的现状。
二、方法
1.研究对象与范围
(1)研究范围:黄冈师范学院
(2)研究对象:黄冈师范学校大
一、大
二、大三的学生
2.方法:问卷调查(校内,纸质)
3.资料整理及分析方法
(1)质量控制:
校内:对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2)分析方法:由小组成员分年级统计好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研目标,这次调研活动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几个问题,并相应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1)通过问卷调查真实地了解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了解程度。
(2)通过问卷的形式,让身边的同学们意识到自己对自身专业知识了解的缺乏,引起他们对自身专业低认知度的重视并树立深度学习观。
(一)、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问卷范围为黄冈师范学院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涉及文科,理科,工科等十八个专业,回收有效问卷269份。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均发放10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97份,78份,94份。回收率为89.67%。
专业认知涉及到专业课程,专业前景,培养目标,实践基地、设备等。足够的专业认知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很好的良性认知,形成一定的专业概念,为后续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增加学习的激情。调查发现,专业认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继而影响到择业观,人生观。
在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中的三个题目进行分析:
第1题:入校前对本专业是否了解?
A.很了解B.了解C.一般D.不是很了解E.不了解
38.3大一 大二
大三
第2题:专业知识学习的越多,你觉得自己更加了解这个专业吗? A.是的,越来越了解B.专业学习没有对我的专业了解帮助太多C.我了解专业跟专业学习无关
大一
学习无关
大二
大三
第10题: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你对该专业的认识有哪些转变? A.该专业会有很好的发展,学习兴趣浓厚B.该专业的发展前景不乐观,心中有担忧C.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对未来的发展很忧虑D.没有任何影响
大一大二
大三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身专业的认知,对专业越了解,学习的兴趣越强。而对专业的认知不够,影响到他们对自身专业的学习
3、大家可以定期的开一个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中交流大家的心得,分享大家的所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容易的学习习近平时看似很枯燥的知识,通过大家的交流,也许,大家都可以收获的更多。
—教育技术学
第二篇:有关现代人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的调研报告(xiexiebang推荐)
北京理工大学2014级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有关现代人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的调研
报告
作者:冯钰坤(1120141263)许若芃(1120140645)
吴易轩(1120140838)李博闻(1120141913)
组长:冯钰坤、1120141263、***
所在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
指导老师:李赫亚
2015年9月5日 北京理工大学2014级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有关现代人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的调研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冯钰坤
摘要:201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国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来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么,现代人对于70年前的历史了解多少呢?他们对待那段历史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我们将来要怎样看待那段历史呢? 关键词:抗战,现代人,了解程度
201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国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来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此次阅兵首次组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
一、调研背景——为什么我们要了解抗日战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唯有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才能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奋力砥砺前行,不断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深刻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更好警示和教育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正是这场胜利,使战胜国捍卫了国家利益,避免民族灭亡;同时,也拯救了世界,拯救了全人类。就此意义而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属于全世界的,是和平的胜利,是人类的胜利,是发展方向的胜利,是追求正义人们的共同财富。因而,纪念抗战胜利,我们不仅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节点有必要搞,其他时间节点也要搞;不仅胜利国,未参加战争的国家也有必要搞,全世界都需要搞,因为他们也分享抗战胜利的红利,享受和平的福音。
回首二战,为了遏制战争,维护正义和平,中国和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家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北京理工大学2014级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倡建者,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人民和站在正义一方的有关国家人民为了对付轴心国这个恶魔,对付法西斯侵略者,不顾一切站在最前线,做出了最大牺牲,他们是非常伟大和崇高的。这些直接参与抗战的国家及其将士、人民,特别是牺牲的先烈们,是为世界而战,是为世界奉献和牺牲。战争胜利成果效应从而向全球益处辐射,向未来延伸,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从那时开始,世界人民空前团结,世界发生了方向式的变化,朝着和平主题前进。
二、问卷发放——以七七事变为中心的调查
2015年是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在七月七日这一天,我们设计了以七七事变为中心的抗战历史调查小问卷,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在北京以及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
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重要的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1937年7月7日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北京理工大学2014级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三、数据分析——令人担忧的现状
受访者共254人,有效问卷数254份。其中,年龄位于15岁以下3人,16至30岁152人,31至45岁53人,,45岁以上46人。主要受访者为16至30岁的青年人。
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家历史了解程度的考察。主要问题有 ①“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②“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在于?③哪位爱国将领发动了西安事变?④下列哪些战役是抗日战争著名战役?⑤您知道抗战胜利是哪一年吗?
第一个问题:“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是一个最基本,简单的问题,正确答案是“1937年”。我们设置了“1931年”“1945年”“1949年”三个干扰选项,正确率为93.18%。其中,16-30岁的人群86.25%回答正确,12.5%的人选择了1931年;31-45岁人群全部回答正确;46-60岁人群仅有一人回答错误。
第二个问题:“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在于?则稍有些难度,是初中历史课学习过的知识,正确率为63.16%。正确答案是“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这个问题的干扰选项有“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这个问题中,16-30岁人群仅58.75%回答正确;31-45岁人群72%回答正确;46-60岁人群54.55%回答正确。14.2%的人选择了“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24.43%的人选择了“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第三个问题:哪位爱国将领发动了西安事变?正确答案是张学良,干扰选项有“张作霖”“朱德”“李宗仁”。本题94.87%的人回答正确。
第四个问题:下列哪些战役是抗日战争著名战役?正确答案是“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干扰选项有“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其中,75.64%的人选择了“百团大战”,89.74%的人选择了“台儿庄战役”。然而,还有32.05%的人选择了辽沈战役,30.77%的人选择了淮海战役。
最后一个问题“您知道抗战胜利是哪一年吗?”则94.87%的人都回答正确了。北京理工大学2014级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第二部分考察了大家了解抗战历史的程度以及方式。11.54%的人表示“非常感兴趣所以经常看”,67.95%的人表示“偶尔会关注”;20.51%的人表示基本不关注。我们注意到,表示非常关注的人群回答正确率很高,而基本不关注的人则正确率很低。31-45岁的人群表示偶尔会关注的几率最高,而“基本不关注”的人集中在16-30岁。
关于“您从哪些渠道了解到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排名前三位的方式是“课堂上”“书籍,历史资料”和“新闻,广播,报纸等媒体”,少部分人通过“父母长辈”和“爱国教育基地”了解到抗日战争的知识。
第三部分调查了大家对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看法。
在“您认为当下和平年代回顾抗战历史有意义吗”的问题中,80.77%的人认为非常有意义,勿忘国耻;12.82%的人认为非常有意义,应该时刻强调。
关于“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将一次举行抗战胜利阅兵式,您对于国家设立这样一个纪念日的态度是?”这个问题,77.84%的人认为非常有意义,15.91%的人认为对小孩子比较有教育意义。
对于“您认为我国在抗日战争重大灾难事件(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方面做得是否令人满意?”这个问题,41.48%的人认为“比较满意”,31.25%的人认为“一般”,10.8%的人认为“比较不满意”,12.5%的人认为“非常满意”,另有3.98%的人非常不满意。这个数据在各年龄段分布大致相同。
在问卷第一部分:大家对抗战历史了解程度的考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家对于抗战历史是略有了解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比如抗战胜利的年份,“七·七”事变发生的年份,大部分人都能答对。然而关于哪些战役是抗日战争著名战役,还有30%的人错选,说明大家已经不是很了解了。至于“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正确率就骤然下降,只有63.16%。这说明大家只知道有“九一八事变”,有“七七事变”然而对于它的过程,它的重要性,却不那么了解了。这说明大家对于抗战历史的了解不够系统、细致。
另外,分年龄来看这份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30岁以上的人群对于抗战历史比30岁以下的人了解,45岁以上的人则非常了解这段历史。而大家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和媒体。这说明我国在近些年,对于抗战历史教育的越来越少,大家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低。随着历史逐渐远去,年轻人正在慢慢淡忘那北京理工大学2014级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段历史,祖辈的记忆和经历也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渐渐流失。然而,我们发现,人们还是非常希望去了解这段历史,去铭记,去纪念逝去的先烈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纪念抗战胜利非常有意义,因为虽然抗日战争结束了70年,然而战争遗留下的问题却迟迟没完全解决,尚有无数冤魂死不瞑目,尚有历史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大家也一致认为我国在纪念这段历史的做法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认为我国应该多举行纪念活动或仪式,来提示大家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四、结语——勿忘历史,展望未来
中国抗战长达14年,而美国参加二战3年零9个月,前苏联参战4年零2个月,英国参战6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于此可见。“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战牢牢牵制着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占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共消灭日军150万人,约占日军在二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牵制和歼灭日军无疑最多。在二战中,美国伤亡100余万人,英国伤亡120余万人,前苏联伤亡3000万人,而中国伤亡3500万人,中国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中国付出的牺牲无疑也最大。
故而,我们必须站在世界角度,看待中国抗战的伟大意义。我们必须向世界人民喊响: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中国抗战,将日本陆军主力死死“钉”于中国战场,寸步难移,拖住了日本向亚洲其他地区“北进”和“南下”,以及与德意勾结,支援了苏美英同盟国。正如《人民日报》那篇文章所问:“谁像中国这样扛住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一扛就是14年?谁像中国这样拖住那么多日本侵略军,一拖就是上百万?”
中国抗战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抗战的历史,更不容忘却。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世界人民知道二战的西方战场,多过于知道东方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国的二战功绩似乎被世界轻估轻看。事实上,“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美国总统罗斯福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如果没有中国的伟大贡献,实在不可想象。
虽然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但中国人民拥有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拥有了这些,就足以让中国人民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一直奋战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终点,北京理工大学2014级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战争不应该再发生,历史需要铭记,中国人民的抗战价值更需要得到历史认同。
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虽然发生过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局部冲突,但反战力量非常之大,人类再也没有发生世界大战。全球范围反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和平与正义始终主导世界,二战灭绝人性、杀戮一切的做法一去不复还。这就是反法西斯和抗战胜利的重大影响,是胜利成果的延伸。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人类社会中再也不会发生世界大战,但战争的风险依然长期存在,有时候甚至风险还在增加。局部战争比较频繁,隐形战争已经悄悄降临,战争规模小了不等于不会发生,也不等于破坏性小了。影响人类发展的最大危害还是战争,对战争的警惕必须强化。
抗战纪念活动,就是为了牢记二战的惨痛历史,永远警惕战争。战争是对人类、人性的最大背叛。有战争,人类就没有希望,没有福音,就永远处在危险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其中,中国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这是人类最坏的结局,这样一个悲剧,这段惨痛历史,永远不要忘记。所以我们要牢记战争这个恶魔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悲剧。要提醒世界不要忘记战争给受害国、给世界、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造成的最惨烈悲剧。
中国是主导和平的国家,中国发展国防力量是为了捍卫我们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和国际秩序。中国社会发展多好,世界就有多好。因为中国是和平的倡导者主导者;是高速发展、正确发展的领头羊;是坚持和平外交,正确处理国际事务的榜样。可以说,中国给世界更多的是奉献。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中国强大,中国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世界的红利。一个以中国为榜样的国际时代已经来临,任何力量无法阻挡。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前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网上问卷和实体问卷两部分,参与问卷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
(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
(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此调查报
告以这90份问卷为主要资料来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当代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表示认同,认为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人民的瑰宝,不应该被轻易遗忘。但大多数学生表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差太大,古汉语更是难于理解,因此即使认同其重要性,却不愿意过多地学习。在“你对于中国古代诗词曲赋及古文的学习态度”这一道题目当中,14%的人表示“不喜欢,也不怎么去学习”,69%的人表示“课本中的会去学习,课外不愿意自学”,只有17%的人表示“很喜欢,会主动学习”。而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在学生当中却是备受欢迎。这个系列的游戏,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武侠、仙侠风,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背景,并以故事的形式充分表现道家的世界观。在娱乐的同时,也可接触许多传统文化。在玩过此类游戏的人当中,68%的人表示非常喜爱这类游戏,比之国外的一些格斗类游戏,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国产游戏让人觉得更有趣味,更充实。近年来,中国风音乐流传广泛,受到人们尤其是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中国风,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乐器通常为中国古典乐器,这样的音乐不仅能让人放松心情,更能让人从歌词当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86%的人表示喜欢中国风音乐,认为中国风音乐所体现的意境是许多流行音乐无法做到的。
(二)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1、关于四书五经。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起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要谈到四书五经。然而在调查中,竟有64%的人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四书、五经。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竟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九本典籍的统称,而以为那是一本书籍的书名。
2、关于传统艺术的认知。国画、书法、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都应该对其基础进行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6%的人不能准确地区分行书、隶书、楷书这三种十分常见的字体。在国画方面,83%的人只能大致体会到国画的美,但不能从专业角度进行鉴赏。8%的人表示对国画完全没有鉴赏能力。传统戏曲更是被年轻一代所冷落,大部分年轻人都认为传统戏曲这一表演方式与主流音乐相差甚远,难以接受,因此不会去进行欣赏,更谈不上去学习了。27%的人认为戏曲是过时的文化,知不知道都无所谓,其余的人则大多认为那是只有专业演员才需要学习的小众文化,非专业演员可以不必对其进行过多的了解。
3、关于古典诗词。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从小学开始,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有许多古诗词鉴赏课文。古诗词也是当代学生应该学习的。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句法灵活多样,但应遵循固定的词牌。这是古诗词学习中的最基础的知识。在调查中,只有7%的人可以清楚地说出诗和词的区别,82 %的人大概知道两者区别,其余的则完全不知道两者有何区别。由“对于诗词曲赋的学习”这一道题中也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了解的并不多,仅限于课本上的而已,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外主动积累和背诵古诗词,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自然是不足的,学习创作诗词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4、关于诸子百家。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也包含了道家、法家等文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学历史教材中也把百家争鸣这一部分作为学习重点。因此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比较了解。如在“你能说出儒家、道家、佛教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吗?”这一问题中,84%的人都能回答,但对于课本中涉及较少或未涉及的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名家等,只有27%的人表示全部都清楚。
5、关于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由来。在调查发现,竟有10%的人不知道有重阳节。没有人能够说出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调查发现,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他们对传统文化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怀有一份敬意,但却不愿意主动去学习。经过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学校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教授文言文和古诗词,而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表示不喜欢。他们认为现代人说话极少用到古汉语,且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相差甚远,不易学懂;而作诗填词,更是那些“文人”和“天才”才需要考虑的事,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重要。对于古典文学,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将它作为必考的部分,是不必要的,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大学里,除中文系的学生外,其它专业的学生极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另外还因为就业对英语的硬性要求,使得大学生把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放在英语上,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2、许多父母不重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为孩子学好学校安排的功课,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书法、戏曲、古代文学典籍等在现代社会用处不大且耽误学习,所以不会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导致孩子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亦没有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3、过多外来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外来文化尤其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传过来的文化就是时尚、优秀的文化。因此在他们在心目中把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和文化定义为过时文化,盲目追求时尚,追求外来文化。从饮食、服装、娱乐等各个方面,都极力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四)对策探讨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非常模糊,对其了解也太过肤浅。加强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刻不容缓的。故提出以下对策:
1、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小学应该重视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只学习课本中的唐诗宋词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建议将儒家、道家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让学生从小就能多接触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真正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2、大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并不算晚。建议大学院校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竞赛、演讲活动,建立文学协会和组织,让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学习传统文化。
3、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学生虽不愿意主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但对于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和音乐还是非常有兴趣的。社会应当鼓励和宣传这类游戏和音乐,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接触传统文化。
四、感悟: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有着如此深厚悠久的历史,有着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这是中国人共同享有的财富。我们不必时时刻刻做一个传统的人,但我们不能忘记传统。从现在开始,作为学生的我们,都应该用心地去阅读那些被尘封已久的史书典籍,用心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更应该保护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中国的学生。
第四篇: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
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
(一)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人对此态度积极。据调查,4%的人认为非常困难,形势十分严峻;37%的人认为比较困难,但仍然有机会;48%的人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具备,在政府支持下,创业还是一条光明的道路;11%的人认为创业形势一片大好,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最好的发展之路。21世纪的今天,大学生不再是几十年前那样稀罕了,甚至已经供过于求。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加上经济危机的冲击,找工作更增加了几分挑战性,大部分人希望在比较良好的自身能力和政府支持等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成功地自主创业,施展才华,实现理想。
(二)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有源头的。调查中的绝大部分学生是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对自主创业比较感兴趣的人数占了60%。而且创业的想法不是凭空出现的,就像人类不是一出生就会走路一样。在这些存在创业想法的人当中,正是由于受到某些事物的影响才有了这样的想法。家庭和朋友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许多人由于上辈人创业成功经验的触动再加上家人思想的灌输,自主创业的想法就越来越坚定。此外,国家的政策支持,媒体关于创业者成功经验的报道,让更多的人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三)虽然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不过每个人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开办一个公司(企业)才是创业,有的人觉得是要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更多的人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做创业,创业不一定要对创业有很明确的概念,只要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
(四)创业与专业有何关系?一些企业的老总,大学所读的专业与创业的行业毫无关系,现在也成为全国明星企业;一些报道的研究生休学做垃圾生意更不要讲专业。这些实例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困扰,这不得不让大学生因专业为创业而思考。经调查,26%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密切相关,5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不大,1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基本没关系,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完全没有关系的仅占调查人数的3%。数据显示,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不大的学生始终占多数。某专家指出,认为所学专业最好能与专业挂钩,从基层做起,因为专业往往是毕业生所擅长的。如此表明,专业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条件,不过不应将其作为束缚自己的绳索,而应放远眼光,拓宽知识面,发展良好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
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
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情况,本小组对在校学生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调查问题主要涉及财大学生总体上的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情况调查和结果分析。
关键字: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 调查时间: 2014年
调查对象: 全校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一、调研方法与步骤
(一)调研对象:选取在校各年级学生为样本。
(二)调研方法: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学院涵盖金融学院、会计学院、财政与经济学院、现代艺术设计学院、旅游与服务贸易学院、外语外贸学院等,每学院随机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对回收问卷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看法和对策。
(三)调研内容:调查问题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方面。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效果、学生对教师评价、对教材评价、对课程评价、对教学方法手段评价、对考试考核方法评价、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道德素质等十个信息点进行基本信息采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情况
1.调查大学一年级7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3.8%;大学二年级93人,占30.6%;大学三年级65人,占29.3%;大学四年级50人,占6%。
2.参加调查问卷的大学生的年龄结构:42.8%的年龄在18-20岁之间,57.2%的年龄在21-23岁之间,而年龄在24或以上的人数比例则为0%。
(二)结果与分析
1、对“您认为发展应不应该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调查中,其中选择答案A.是应该的占70%,选B.我不知道的占25%,选C.不应该的占5%。
由上述数据分析表明,我校约有七成半的学生赞同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走中国化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得益于不断地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性和希望,而其中选择不应该的只占一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2、对“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吗?”的调查中,选择答案A.不完善的有32.5%,选择答案B.完善的10%,选择答案C.比较完善的有37.5%,选择答案D说不清的有20% 这个说明对于这个问题,数据表征不是太乐观,很多同学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程度还是不足,选择肯定答案的人只占一成。这也能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各个方面都不可能过于完美。同时这也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万能的,是有它的不足之处的,我们要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去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3、对“您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吗?”的调查中,选择答案A.知道的有12%,选择答案B.知道一点的占54%,选择答案C.不知道的有34%。
这个问题充分说明了同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认知还不足,对其相关知识,模棱两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对“您是否愿意主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为什么?”的调查中,选择答案A.很愿意,因为可以扩宽知识面占 25%,选择答案B.愿意,政治和考试需要占 65%,选择答案C.不愿意,因为没必要占10%。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是出于社会需要,缺乏主动性,且还有很少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对其了解较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应用更多更好地方式加以展开。
5、对“您经常通过各种渠道(新闻联播,报纸,网络等)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吗?”的调查中,选择A.很少的同学有20%,选择B.经常的同学有37.5%选择C.偶尔的同学有42.5%。
表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了解国家大事的人过少,一半的同学不经常去关心国家大事,这个结果是严峻的,身为大学生,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积极的参与了解国家大事。
6、对“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的调查中,有20%的同学表示非常懂,有52.5%的同学表示对于此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有15%的同学表示只是知道这个概念而已,有12.5%的同学表示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从上述数据完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程度,不了解何谈赞同,可是其中充分了解的同学只占两成,竟然有超过一成的同学丝毫不知道什么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学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程度还是不够的,这些缺少的宣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
7、对“您是否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的调查中,选择A.一般的同学有47.5%,选择B.有的同学占总数的32.5%,选择C.没有的同学有20% 从此调查说明了我们同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够坚定,认知不够清晰有坚定信念的同学只有三成多一点,影响这项调查结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宣传不到位,比如说在处理很多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的时候让大学生失望。
8、对“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途径?”的调查中,同学们的了解途径都很多,大多同学都可以从多个途径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调查所表示的结果还是值得所有人满意的。
9、对“您认为你的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影响?”的调查中,选择A.没任何影响的同学占总数的22.5%,选择B.有促进作用的同学占总数的57.5%,选择C.有较大影响的同学占总数的20%。
这项调查的结果也是比较让人满意的,有一半的同学认为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影响,只要大学生有这种思想就会积极的参与政治活动,积极的完善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可同时认为没有影响的同学占两成多,这些同学的态度是消极的,不被提倡的,学校要给这些同学多多宣传社会主义积极的一面,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0、对“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的预测是怎么样的?”的调查中,选择A.消极的同学占总数的0%,选择B.积极的同学占总数的70%,选择C.不关心同学占总数的30%.从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前景比较乐观,他们也坚定不移地支持社会主义,也很看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这个结果是难得可贵的,这表示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是很好的,其中,有七成的同学对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抱有积极的态度,更好的是没有一个人还有消极的态度,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为数不少(30%)的同学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示漠不关心。
综上所述,我校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上认同还是很高的,但有些同学在部分具体内容上还存在认识不足,认识模糊,存在偏差等问题。有不少同学不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不够坚定,这些问题都是很严峻的也是不得不面对的,而且同时,学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也是不到位的,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我校要积极探索教育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调查结果的总结
(一)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情况总结:
在此次调查中可以分析出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主动性不够,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学生总体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肯定重要性。大多数大学生可以理解发展初期的不足与缺点,对于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还是很看好的,可是虽然其中的赞同居多,表扬居多,但是反对的怀疑的声音还是有的,还有很多同学的认识有一点不足与模棱两可的时候,这些都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盲点。
大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表赞同,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正面态度,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广大学生从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以后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也是有很大的信心的,这些结果让人很是乐观,可是也不能盲目的乐观,需要改善的还有很多。而在于大学生赞同的方面一定要保持甚至是做到最好,给大学生足够的信心与平台,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最中坚的力量。
四、对策及建议
(一)发挥课堂的育人作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针对性。
很多大学生不够了解特色社会主义,有的学生的立场也不够坚定,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放在课堂上解决的,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关键在加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主渠道。用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就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道路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实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通过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必修课,坚持以社会主义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课堂、进教材,使教育深入人心。从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创设一种平等交流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社会主义道路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融入到思想道德建设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和亲和力,使建设社会主义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注重对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参与性。
(1)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高校品味,加强校风建设,稳定高校校园、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教育引导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思想道德塑造功能、智力开发功能、身心调节功能和对不良风气的抑制功能,决定了它在满足学生文化需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对学生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应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手段,注重运用互联网络进行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的培养,既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人、教育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激励人;又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人、鞭策人,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重点,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深入学生的思想。
(三)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实效性社会。
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活动对于促进青少年融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加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社会主义道路认知在社会上形成共识,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反复过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只有被大学生所认知、所接受,并转化为人的自觉意识,才能在实践中履行;大学生也只有在深入了解社会,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产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实践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以对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的教育为切人点,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相互关系,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好。
(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目前,解决学生认同度高但参与度不广的问题,需要把握其需要激励的特点。此外,开展大学生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成果评选奖励工作也是重要的激励措施。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懂得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使学生的思想与社会实际、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成才欲,让学生知道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在社会与时代的总要求下塑造自己,在实现社会理想的同时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可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五、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有一小部分同学对于一些很基本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不够坚定,总体情况虽然好,但是个别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对此应该要加强教育,不要让我们的学生走到社会后对于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都不清楚,这样一来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很不利的事情。这不是杞人忧天,这些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现代政治中大多都是以公民的政治参与为基础的民主政治,没有公民的参与,整个政治制度就无法真正有效的运行起来,无法成为有效的政治实践。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历来是政治参与中表现活跃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积极宣传特色社会主义,做好各项工作给大学生们看到希望,使大学生能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从而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用鲜血誓言和生命做出的选择,更是当代大学生以亲身经历和感受做出的理性选择。
附录:
基本信息:关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看法调查问卷
年级:_____
性别:_____
学院:_____
专业:_____
文理科:_____
1、您认为发展应不应该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是
B.我不知道
C.不应该
2、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吗?
A.不完善
B.完善
C.比较完善
D说不清
3、您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吗?
A.知道
B.知道一点
C.不知道
4、您是否愿意主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为什么?
A很愿意,因为可以扩宽知识面
B愿意,政治和考试需要
C不愿意,因为没必要
5、您经常通过各种渠道(新闻联播,报纸,网络等)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吗?
A.很少 B.经常
C.偶尔
6、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
A.非常懂
B.比较模糊
C.只是知道这个概念而已
D.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7、您是否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A.一般
B.有的
C.没有
8、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途径?(可多选)
A.书籍报刊
B.网络
C.电视新闻
D.讲座(座谈会)
9、您认为你的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影响?
A.没任何影响
B.有促进作用
C.有较大影响
10、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的预测是怎么样的?
A.消极 B.积极
C.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