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报告及反思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12:4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报告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报告及反思》。

第一篇: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报告及反思

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報告及反思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2010级中文1班

课题组成员:李显龙 田宇 陈名扬 李丹

【内容摘要】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在全球化、多元化、民主化浪潮下,我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如何,他们对待而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冲击下的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抱有如何的期望。课题组采用抽样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前沿思潮,分析并批判我国大学生目前的传统文化接受状态,并作出了属于大家共同探讨的一些解决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传统文化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社会思潮

一 课题解剖

目标与方法

课题初阶目标: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课题高阶目标:分析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的应用现状并作出分析与解决之道。对象和方法:中国在校大学生,此处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生为抽样调查对象。

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文化”是符号,代表着共同的语言要素、行为要素、价值评价要素和心理认知要素。“传统文化”是历史共同体在长时段(布罗代尔)的社会综合发展(饮食起居、居住条件、气候风土、婚丧人伦、宗教仪式、权利语言等)下阶段呈现,是可以长期保留并辩证进步(层累效应),是长期影响共同体存在和体验方式。也可发生断层(突变)。如果我们再一次确证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的逐日衰退,再一次确证了资本主义现代主义后工业文明下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紊乱的体系存在,那么我们就应该给出再一次确证性的技术机制和文化心理层面的建设与自主行动意见,以达到预防、解除或减轻忧患,营造新型危机共同话语的作用,保证最后一根稻草的遗存。

二、课题背景和进阶意义

课程背景简述

哲学背景现代主义所代表的技术理性、权利机制令世界多是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抑之中,出卖剩余价值的大多数成为“单向度的人”。而在后现代解构主义对宏观叙事的全面反动下,元话语的丧失,导致的团体的缩小与话语交流的障碍,越来越令这个多元的世间困惑。政治背景作为全球第二经济总值的中国,面临着在全球化、多元化、民主化世界大潮中如何界定自己身份的问题。

社会背景作为传统民族国家的公民,特别是代表着国家主治人群更新的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在如此的世界发展趋势中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

文化背景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文化的认知与行效在技术生活现代化的世间是如何一个情况,以及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课题进阶意义

当代哲学思想界语言学和文化转向;当代历史学界受年鉴学派影响更加关注长时段下的社会生活(社会史研究)和历史的文学性(阐释);当代文学界受波德莱尔、乔伊斯、卡夫卡、索绪尔、萨特、罗兰·巴特、德里达、利奥塔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葛兰西、F·詹姆逊、萨义德影响下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影响。

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的转向和目前的研究状况,反映了自工业革命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1社会文化的重大变迁(从保守向多元开放)2人的存在危机:自二战来伦理道德统一规范和价值评价准则的丧失(宗教语言落寞,政治话语的团体性)导致的人的行为的自主性(对犹太人的屠杀,中日战争,性道德的共产,南北国家的差距,PX事件)。

在了解目前全球学生和我国学生总态的直观和理论层面的基础上(前辈的研究和经验),我们小组以第一师范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实证主义的数据的量化的方法,对传统文化在而今还遗存着多少影响,我们还应不应该加强传统文化,如何提升我们的文化意识,在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群体层面和个体层面如何加强自主体用做出思考。

三、课题研究设计与实施(调查阶段)

制作调查问卷200份,分发各年级(大一至大三)各系部(中文系、教科系、外语系、数学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信工部、思政部),然后收集整理数据(收回171张问卷),并作出了如下分析结果。

调研数据结果和分析如下:

●数据

1性别:21人为男生,其余150人为女生。因为一师男女分布问题,所以可能会存在调查误差(那么请忽视之)。

▲分析:比例大概与吾校男女比例接近。在吾校有一定代表。

●数据

2所在年级:91人为大一,30人为大二,50人为大三。

▲分析:限制于调查对象的选择,大一和大三占主导。

●数据

3专业类别:理科类30人,文科类120人,21人为艺术类。

▲分析:比例基本符合吾校学科分类。

●数据

4家庭所在地:城市77人,乡镇28人,农村66人。

▲分析:比例可能倾向城镇,可能与我校实际有些出入。

●数据

5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A 很少49人B 了解一点78人C很多6人D 模模糊糊38人。

▲分析:从此点看出,对于传统文化,大多数同学还是了解的,但是也存在严重的极差性,即另外一面来说,也有87名同学对传统文化表示模糊或很少。那么,我们文化传承上是否出了问题了呢?让我们接下来看。

●数据6

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作用:

A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85B一般般37C 可有可无5D 有消极作用44E 其他 0

▲分析:将近过半的同学肯定传统文化,但也竟有37位同学表示一般般,而且44名认为有

消极作用,还有5名同学大胆表露了其对于传统文化可有可无的看法。不得不令人幽思。请继续。

●数据7

四大名著阅读情况:

A 只读过一部46B读过两部69C 读过三部7D都读过12E都没读过37

▲分析:很庆幸的是有12位同学都读过四部名著,只有37名同学都没读过,那么也是呈现很严重的“极差”(即分化严重)局面。

●数据8

是否有必要学习国学:

A应该84B 不应该0C 没必要0D 不清楚87

▲分析: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应该的同学84名,不清楚的同学居然有87位,真是让人难以相信这是真实的啊!

●数据9

傣族传统节日回答正确率100℅

▲分析:对于傣族节日而言,看来旅游宣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数据10

京剧历史正确率21℅

▲分析:从此项结果我们认为,京剧的普及率实在是低呀,我们认为,京剧若是作为真正的国粹,恐怕还有很长一段宣传推广的道路(似乎成为了特殊一部分群体的爱好?)。●数据11

中国节日回答正确率56℅

▲分析:对于传统节日的分析,我们认为,由于清明节、端午节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认知、认同,但由于多元化及传统形式的缺乏(古艺人的数量等),故还是很尖锐的矛盾。

●数据1

2是否有民族传统的文化生活:

A还有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57

B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9

1C说不清23D 其他

▲分析:这个结果又道出了大家的真实想法,大多数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快完了,但也有近60名廉洁清正之士表达了坚决捍卫传统文化之决心。

●数据1

3百花王正确回答律34℅

▲分析:相比较日本有其独立之国花“櫻”,我国并未有真正统一之国花,以至于同学们都找不到“国家象征”。(问题实在是严重呀)

●数据1

4“耄”年龄指涉正确回答率45℅

▲分析:说明了国学教育在中学的一定程度的落后性。另外,根据最近热门讨论的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问题,实在是让吾人中文学子汗颜背痛呀!

●数据1

5对传统文化未来:

A 很乐观12B比较乐观6C 不乐观98D 不清楚55

▲分析:再一次验证了我们的全球视野的分析,受到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冲击下的我国当代大学生(代表着绝大多数群体了),已经“觉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危机意识。大多数人并不是想要全盘西化,在他们的内心也种着祖辈文化的光明,可是由于自然的破坏,为物质金钱的洗脑,以及对于宗教的误判,可惜呀可惜呀。故,吾等调研小组认为,传统文化,保还是不保,决战在此夕!

四、调研数据问题说明

由于性别比例失衡,而且2受团体精英程度话语视野分化影响,不能与各高校参看,仅代表我校情况,似不能代表全国大学生情况。而且3还存在民族问题,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非汉化民族存在差异,如藏族、维吾尔(以西南民族和西北民族为主),我校不在西藏和新疆等非非汉化地区招生,故不存在此调研落差(客观分析结果)。

我们也不能确定我们所调研的对象是否代表了知识水平各个层次的同学,因为受到地域、家庭和学业成绩影响,也会造成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重大差异。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农村和城镇比例还算差异不太大(程度不好界定),但对于同学知识层次的选择,无法控制此项目(技术难度较大),故此抽样的定量的调研具有高度模糊性。

即使如此,我们的数据也可以说明一部分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五、调研后的集体反思

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苑举正教授2013年4月19日在湖师大讲演提到当代社会四大危机:政治危机:误解公民意识而导致泛政治道德体制。社会危机:缺乏社会福利理想所导致的虚无个人主义危机。经济危机:沉溺于追求不断成长所导致的数字的盲目危机。文化危机:迷惘于外来文化所导致的丧失主体危机。

无一不验证我们小组所做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之结果。虚无个人主义的危机,盲目的自信与自信的丧失,主体的危机与极端的客观化(标准化),都是我们心灵和人生发展的杀手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恩富同志在《正确对待七大思潮,自主创新社会科学》中罗列出目前我国存在的七种社会思想类型,分别是1新自由主义、2民主社会主义、3新左派、4折衷马克思主义、5传统马克思主义、6复古主义和7创新马克思主义。

根据此项分析,我们应当结合复古主义的有力因子,以防备各种社会思潮的全面侵略。

本小组认为,作为炎黄子孙的吾侪同窗是应该继承我们共同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背离之、唾弃之、忽视漠视之。

痛心的是,一路走来总会看到许多触目惊心的调研结果,还有很多表面上光鲜而内在特别伪劣的现代建筑,这些都是跟目前的世界危机很大的关系。这也是不得已的现象,国家的现代化、全球的一体化也是必然的趋势吧。可就算是必然,面对这悠久历史酝酿的传统文化,也希望能用尊重祖辈的感恩态度去开发。站在老鹰飞翔、各种昆虫生息、四季风光和人们生活协调的祖国土地上,难道不该更谦虚地建设未来吗?我们不禁感到忧心与愤怒。

作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全球危机影响下的我们也是可爱可怜的,泛政治话语全领域监控媒体下自主运行的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自觉(《云图》)。受价值认同危机影响下的我们被强制性地设置在社会与学术研究的某一个领域(一切行业的专业化)。那么虚无主义的我们(《白象似的群山》),在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境遇下,如何把握跨国界的文化传播(传播素材:影音和新闻语,心理期待与反叛意识),如何处理国际意识(INTERNATIONAL VIEW)和民族意识(NATIONALISM)的冲突呢?如何在如此复杂多元的境遇下解决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主义的肆虐”(孙正聿教授语)呢?如何在没有统一知识场,众声喧哗(巴赫金),严刻的交往理性(哈贝马斯)和“解魅”的影响下,重新把握神圣的传统要义,复归文化内心和自由世界的绝妙交响呢?

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各界分析,我们有以下几条建议:

对于我们自己:

●正确对待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危机,疏明去蔽寻找内心的真我,而寻找真我的最佳途径就是回到古典的中国!

“后现代主义的是处于问题的最后部分,而不是解决办法的最后部分。”(伊格尔顿)

“万物由它产生,也必复归于它,都是按照必然性;因为按照时间的程序,它们必受到惩罚并且为其不正义而受审判。”(阿那克西曼德)

●认清目前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的交锋特征,平常心看待世界斗争,吸收古哲智慧,为了理想和兴趣而工作、学习。

对于国家社会:

●重新创造社会公共道德话语平台,积极发挥民主集中制的结合优势,改正执政坏脾气,回归仁政。

●社会媒介的传统文化符号的引导扩充,加强支持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传统技人的行业化,重新规划语汇建构。

●利用传统文化节日,扩充神圣仪式的文化作用,引导社会传统价值自信和互相尊重。●正确对待宗教问题,数立国家神圣意识,梳理建构民族象征符号。

● 精心基础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评判语系的选择,注重传统文化的修身作用。

最后引用钱穆先生一段以做结尾:

“今日者,清社虽屋,厉阶未去,言政则一以西国为准绳,不问其与我国情政俗相洽否也。扞格而难通,则激而主「全盘西化」,以尽变故常为快。至于风俗之流失,人心之陷溺,官方士习之日污日下,则以为自古而固然,不以厝怀。言学则仍守故纸丛碎为博实。苟有唱风教、崇师化、辨心术、核人才,不忘我故以求通之人伦政事,持论稍稍近宋明,则侧目却步,指为非类,其不诋诃而揶揄之,为贤矣!”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参考资料】

1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续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方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商务印书馆。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问卷》

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问卷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所在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 □大四□

3.您所在专业类别

A.理科类 B.文科类 C.工科类 D.农科类 E.艺术类

4.您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B.乡镇C.农村

5.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A 很少B 了解一点C很多D 模模糊糊

6.你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

A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B一般般 C 可有可无 D 有消极作用 E 其他

7.中国四大名著你都读过吗?

A 只读过一部 B读过两部 C 读过三部 D都读过 E都没读过

8.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国学?

A应该 B 不应该 C 没必要 D 不清楚

9.傣族的传统节日是:

A火把节 B第一口鲜C 长鼓舞 D 泼水节

10.京剧已经有多久的历史了?

A50年 B100年 C 200年 D 300年左右

11.以下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寒食节 B 端午节 C 腊八节 D 河灯节

12.你认为我们现在还有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A还有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B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C说不清 D 其他

13.中国的百花王是:

A玫瑰 B芍药 C 月季 D牡丹

14.如果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那么耄指哪个年龄段?

A 70岁 B 70-80岁 C 80-90岁 D 100 岁

15.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认为:

A 很乐观 B比较乐观 C 不乐观 D 不清楚

16谈谈你对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活动!用

第三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调研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调查报告

装控091 第一小组

2010/12/16

前言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依托也正发生着许多转变;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也日益频繁,这便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入侵,民族文化遗产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因此对民族传统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正文

文化是我们生活的一大亮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许多西方文化纷纷涌入国门,中国传统文化不再是人们的唯一“信仰”,如此境况,一些传统文化日益被冷淡,有些传统文化甚至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我国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大国,其丰富的传统文化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信仰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而传承文化的人的信仰度的减少,使传统文化泯失了它应有的色彩。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对怎样弘扬传统文化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特地对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不能得到坚持,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力倡导重视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由此可见大学生们还是比较认同传统文化的,只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缺少弘扬传统文化的条件。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意识,传统文化不能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情况反映出大学生们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当问及对大学生过西方文化的态度时,大多数人表示可以理解,这也为西方文化在大学校园传播提供了条件,过多“洋文化”的出现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综合对调查问卷分析和切身体会,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文化意义了解不够盲目地追求时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意识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不能满足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以及民族文化教育及整体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步骤和方法

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思考,我们参照网上已有的调查方案及问卷,对我们的整个社会调查工作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最终确定了下面的调查问卷。我们在学生流动量相对较大的西校园宿舍区实施调查,共投放150份问卷,实际回收141份,因作答题目不全等作废7份。最后我们得到了134份合格问卷。下面是我们的调查问卷: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现状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男□女□

2.您所在年级大一□大二□大三 □大四□ 3.您所在专业类别A.理科类 B.文科类 C.工科类 D.农科类 E.艺术类 4.5.6.7.8.9.10.11.12.您的家庭所在地A.城市 B.乡镇 C.农村

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A 很少 B 了解一点 C很多 D 模模糊糊

.你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用A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B一般般 C 可有可无 D 有消极作用 E 其他

中国四大名著你都读过吗?

A 只读过一部 B读过两部 C 读过三部 D都读过 E都没读过

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国学?A应该 B 不应该 C 没必要 D 不清楚 傣族的传统节日时:A火把节 B第一口鲜C 长鼓舞 D 泼水节 京剧已经有多久的历史了?A50年 B100年 C 200年 D 300年左右 以下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A寒食节 B 端午节 C 腊八节 D 河灯节 你认为我们现在还有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A还有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B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C说不清 D 其他

13.14.岁

中国的百花王是:A玫瑰 B芍药 C 月季 D牡丹

如果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那么耄指哪个年龄段?A 70岁 B 70-80岁 C 80-90岁 D 100

15.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认为:A 很乐观 B比较乐观 C 不乐观 D 不清楚

谈谈你对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

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活动!

根据我们对第7、10、15题的研究,我们的结论是: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相对偏弱,对传统文化兴趣及信仰也相对偏低。在我们对其他题目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以下原因:

1.传统文化信仰的缺失

在对第8题调查结果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淡薄,也就是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由来、作用、功效以及意义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某些文化本身,由此也淡薄了文化的神圣意义,自然缺失了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而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有些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容部分流失,更导致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无知。对第6题到第8题研究,普遍表现了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的流失,是造成大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内容的流失使文化本身陷入困境,难以吸引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这也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都发生较大变化,有一些传统习俗似乎失去了对现代人的吸引力。这必然导致了大学生、甚至广大社会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冷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这与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是有直接关系的。第6题和第15题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文化需要大力倡导和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还是比较渴望的,但由于认识层次的不同也产生了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迥异。

2.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的影响

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对7题调研时,有68.02%的同学选择“只读过一部”,另有27.61%的人选择了“读过三部”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3.全球化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世界越来越向着多元化发展,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加大与深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域文化也因此而纷至沓来,侵袭和影响了这块古老的土地,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这些以往还只是见于书刊载体的西方文化产物今天已被大多数青年人所熟悉,所接

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使人们的生活更趋于多元化,使人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和人类。但同时我们也要切实关注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认识西方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百年来这已成为不容置疑的真理,一个闭塞的民族永远不会拥有广阔的空间,历史已给予了证明。我们向西方文化学习,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要向西方学什么,怎么学,依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辉煌的科学成就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西方人的合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西方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借鉴,难道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要照搬吗?显然不是,不同的地域养育不同的人民,因而产生不同的文化,这是符合自然发展要求的。如果刻意去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跟随别人的文化传统,那样无疑是扼杀了自己的民族根源,是不可取的。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国人应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一方面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不应该被视为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繁荣的障碍,而是更重要的中华民族根系之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源泉。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调查时间: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5月1日

调查对象:云南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其中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

(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

(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此调查报告以这90份问卷为主要资料来源。

一、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

1.大学生宏观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整体上看,他们比父辈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但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肯定对这一问题有初步的、直观的、笼统的认识。因此,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首先考虑的是从宏观上把握大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以便使我们对此问题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现状看法、大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个人偏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发展预期和传统文化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四个方面展开的。

(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现状总体上并不看好。

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图1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同学对传统文化发展现状持一般的态度,但却有四成认为传统文化发展状况比较差,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发展的确有不少不尽 人意的地方。我们以传统文化艺术(以戏曲为例)来调查。

由图2可以看出,对这一问题持一般态度和很小态度的与图1中是基本相互对应的。因此,传统文化的发展还有待提高。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掌握程度不太乐观。

从图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本校学生对传统文艺(包括书法、国画、传统武

术、民族乐器等)掌握程度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同学甚至没接触过。说明本校大 学生对传统文艺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没有机会接触正式的培训。这也反映出当今 大学与社会对大学生在传统文艺教育方面投入还不够。

(3)、本校大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和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我们以大学生对学习古代先哲思想的看法为例来调查。从图5

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这说明古代先哲思想(如孔孟之道)

在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这也反映出本校大学生能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好处。这与我们大力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是相符的。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当代大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表示认同,认为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人民的瑰宝,不应该被轻易遗忘。但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差太大,古汉语更是难于理解,因此即使认同其重要性,却不愿意过多地学习。在“你对于中国古代诗词曲赋及古文的学习态

度”这一道题目当中,14%的人表示“不喜欢,也不怎么去学习”,69%的人表示“课本中的会去学习,课外不愿意自学”,只有17%的人表示“很喜欢,会主动学习”。

而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在大学生当中却是备受欢迎。这个系列的游戏,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武侠、仙侠风,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背景,并以故事的形式充分表现道家的世界观。在娱乐的同时,也可接触许多传统文化。在玩过此类游戏的人当中,68%的人表示非常喜爱这类游戏,比之国外的一些格斗类游戏,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国产游戏让人觉得更有趣味,更充实。近年来,中国风音乐流传广泛,受到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中国风,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乐器通常为中国古典乐器,这样的音乐不仅能让人放松心情,更能让人从歌词当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86%的人表示喜欢中国风音乐,认为中国风音乐所体现的意境是许多流行音乐无法做到的。

(二)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1、关于四书五经。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起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要谈到四书五经。然而在调查中,竟有64%的人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四书、五经。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竟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九本典籍的统称,而以为那是一本书籍的书名。

2、关于传统艺术的认知。国画、书法、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都应该对其基础进行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6%的人不能准确地区分行书、隶书、楷书这三种十分常见的字体。在国画方面,83%的人只能大致体会到国画的美,但不能从专业角度进行鉴赏。8%的人表示对国画完全没有鉴赏能力。传统戏曲更是被年轻一代所冷落,大部分年轻人都认为传统戏曲这一表演方式与主流音乐相差甚远,难以接受,因此不会去进行欣赏,更谈不上去学习了。27%的人认为戏曲是过时的文化,知不知道都无所谓,其余的人则大多认为那是只有专业演员才需要学习的小众文化,非专业演员可以不必对其进行过多的了解。

3、关于古典诗词。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从小学开始,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有许多古诗词鉴赏课文。古诗词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句法灵活多样,但应遵循固定的词牌。这是古诗词学习中的最基础的知识。在调查中,只有7%的人可以清楚地说出诗和词的区别,82 %的人大概知道两者区别,其余的则完全不知道两者有何区别。由“对于诗词曲赋的学习”这一道题中也可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古诗词了解的并不多,仅限于课本上的而已,很少有大学生会在课外主动积累和背诵古诗词,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自然是不足的,学习创作诗词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4、关于诸子百家。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也包含了道家、法家等文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学历史教材中也把百家争鸣这一部分作为学习重点。因此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比较了解。如在“你能说出儒家、道家、佛教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吗?”这一问题中,84%的人都能回答,但对于课本中涉及较少或未涉及的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名家等,只有27%的人表示全部都清楚。

5、关于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由来。在调查发现,竟有10%的人不知道有重阳节。没有人能够说出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加强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调查数据和结果的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相关的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是分不开的。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而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地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不受重视,历史教材僵硬刻板,教师教学手段陈旧,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认识停留于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实和多姿多彩的面貌,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此外,不光是在中学,高校历史教育也是举步维艰。相当数量的高校历史专业所招收的新生基本上是从其他专业调节而来的,学生们往往不安心专业学习。在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许多的历史系却缩小招生规模,还有不少大学将历史系改成旅游管理学系或开设其他专业,以图生存。历史专业本身尚且如此,又靠什么力量来号召其他专业的学生来加强历史文化修养呢?

第二,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体,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大众对真实的历史文化的认知。相反,在其他方面,如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公民很容易欠缺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第三,学生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调查显示来看,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青年一代更是日益渴求张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临着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是导致传统文化备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四、对策的探讨: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非常模糊,对其了解也太过肤浅。加强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刻不容缓的。故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要纠正全社会轻视传统文化的普遍风气。追根溯源,社会轻视传统文化这一大环境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错误认知。一种文化形式得以保存不能离开人民大众这片广阔而厚重的土壤,在民众的关注下形成的文化环境是传统文化得以薪火传承的最重要因素。要纠正社会轻视传统文化的不良风气,必须要加强相关的理论宣传。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就明确提出,必须大力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江泽民同志也曾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历史传统教育。这不仅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举措。

第二,注重传统文化普及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制度形式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有助于增强公民和政府部门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感,并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从制度上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保驾。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给予传统文化普及成果以恰当的评价,并将其与其他科研成果等同视之,以使普及工作者的努力得到承认,从而激发他们做好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当重视传统文化在民间的生存状态,给予民间文化艺术表演者以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适度市场化的 运作使他们获得一定回报。物质生活提高了,将有助于他们安心坚守这块阵地并 吸引新生力量的加入,进行传统文化的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重视传媒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严肃地、有责任感地负起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为避免媒体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应加强文化界对它们的批评和监督机制。

第四、大学阶段学习传统文化也并不算晚。建议大学院校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竞赛、演讲活动,建立文学协会和组织,让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五、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学生虽不愿意主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但对于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和音乐还是非常有兴趣的。社会应当鼓励和宣传这类游戏和音乐,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接触传统文化。

五、结语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有着如此深厚悠久的历史,有着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这是中国人共同享有的财富。我们不必时时刻刻做一个传统的人,但我们不能忘记传统。从现在开始,作为学生的我们,都应该用心地去阅读那些被尘封已久的史书典籍,用心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更应该保护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中国的学生。

第五篇:对反腐败认知程度的调研分析

对反腐败认知程度的调研分析

摘要: 党和政府重视从源头、从体制上预防腐败,通过深化改革和建章立制,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反腐败制度体系,使反腐败收到了初步成效,但腐败之风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反腐败认识上面思路不太清晰,往往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此,我们就要创新反腐理念,把过去一些不太正确的做法改正过来,对反腐败进行重新认识,以反腐败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关键词:反腐败 认识 原因 措施 成效

腐败是全球公敌,反腐倡廉是世界各国政党、政府和民众的共同事业。科学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是建立在正确把握腐败发展趋势和科学研判反腐败形势的基础上的。当前,随着我国对于反腐败的日益关注,腐败形式也不断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向。腐败形式的变化有时会使反腐败工作更加艰巨,甚至时显被动。正缘于此,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对反腐败的错误认识和判断,需要作出厘清并予以正确引导。

此次调查问卷特意选取了15—34岁这个年龄段作为调查对象,并分为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大学毕业5年以及大学毕业10年这四个阶段来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80后和90后对于反腐败的认知程度,以及不同的社会阅历对其认知程度的改变。

一、腐败的表象及本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腐败。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为多种形式,概括来说,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若细分起来,政治上腐败又可以分为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新兴的有利用“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如在奖券,信用卡上大做文章,也有麻将桌上送礼等等。经济犯罪目前猛烈之势在于团伙犯罪,许多大案要案所涉及的并非三、五人,一网就是一帮、一伙,这种形势更令人心惊胆寒。生活方式上的腐败表现在挥霍公款、吃喝玩乐、买别墅、养情妇,完全丧失起码的生活道德。不难看出,这三方面的腐败是相联的,政治信念丧失不可避免地转向经济上的腐化,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得奢侈靡烂,因此,腐败现象也就有增无减。

二、当前腐败的表现特征

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强,腐败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腐败者为规避被惩治和逃脱法律责任,不断变换腐败形式,使当前的腐败现象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其一,群体化。目前,不少地方的犯罪分子结伙营私,许多案件往往都是因查处一个腐败分子而“拔出萝卜带出泥”。串案、窝案犬牙交织错综复杂,是这几年中央和各地反腐败斗争中遇到的一个新问题。

其二,高位化。就年龄阶段看,在这些高官中既有意气风发的中年,也有垂垂老矣的暮年;就罪名而言,既有常见的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也有鲜见的爆炸罪、重婚罪等;就涉案金额而言,他们犯罪多因涉案金额巨大,巨额财产来路不明,其中受贿额最高者近2亿元人民币,并创下单笔受贿1.6亿元人民币的贪腐纪录(陈同海案);就生活作风而言,他们中近半数人生活腐化,包养情妇或有婚外恋情。

其三,落势化。腐败的落势化是指腐败逐步由中高层向基层渗透,由领导干部向非领导干部渗透的趋势。近年来,腐败落势化使一些“官场小人物”成为“贪腐的硕鼠”,由腐败舞台的配角变成主角。

其四,隐蔽化。所谓腐败的隐蔽化是指腐败隐藏较深,不易被发现,也很难留下作案痕迹的趋势。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监督力量的增强、监督体系的完善,腐败将越来越趋于隐蔽化。

其五,国际化。全球化给腐败的治理带来严峻挑战。伴随全球化的发展,有些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共同犯罪;有些腐败分子利用国际法律的差异性搞国内犯罪,国外洗钱;有些腐败分子则以境外商人为合作对象,在境外交易后将赃款赃物滞存境外;更有甚者“适应”全球化发展之需将身家老小输送到国外,自己成为一名“裸官”。

三、目前人们对反腐败的认知误区

处在不同社会层面的人,面对客观存在的同类事件,因人、因事、因情况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认识。随着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先后果断查处了一批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社会上也出现了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几种误区。

认知误区一: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随着一大批高官的落马,有的人就认为,现在的干部没有几个是不贪的,从少数干部有问题扩大到认为我们党和干部队伍整体上有问题,把典型当普遍。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查处的腐败问题出现了级别越来越高,犯罪数额越来越大,性质越来越恶劣的特点。其实这只是一些典型的案例,有的人却错误地认为,腐败分子越来越多,腐败越反越严重了。

认知误区二:只闻雷声,不见雨下。

有人认为,腐败的主体是拥有权力的人,反腐败就是触动当权者的利益,当权者作为反腐败的主体只是为了平息民怨,喊喊号子,不会在自己身上真正开刀。实际上,这种判断的逻辑前提并不正确。一方面反腐败的主体不仅仅是当权者,而是全体民众,腐败侵蚀的是民众利益,所有人都有资格而且理应成为反腐败主体;另一方面,共产党是执政为民的党,她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应去谋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我们一直坚守腐败与共产党的性质不相容的理论认知,在实践中也从来没有姑息过腐败分子。从理论上看,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曾指出:“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1】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再次展现了我们党与腐败斗争的决心和勇气:“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2】据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2010年,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从51.9%提高到70.6%;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3】

认识误区三: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的腐败已经不是什么表皮之疾,而是深入骨髓,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这种判断当然是错误的。就目前而言,我们党的绝大部分干部仍然是好干部,虽然有些党员干部不符合党员标准,甚至成为腐败分子,但是他们毕竟只是部分,而且是很少的一部分。警惕这部分腐败分子影响其他党员,绝不能言过其实。我们反腐败主要是针对极少数腐败分子,是为了保护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腐败就要反腐败,从世界历史上看,任何一个真正反腐倡廉的国度都不会因为其反腐败而衰亡;相反,如果面对国内腐败置之不理、听之任之,则可能导致国家衰亡。腐败犹如国家生命机体中的毒瘤,如果不及时切除这一毒瘤,它便会迅速扩散蔓延到整个生命机体之中,并且危害到机体的安全。警惕腐败的衍生和发展,必须将反腐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诚如毛泽东指出的,反腐败“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4】。正是基于老一辈革命家的告诫和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党一直将反腐倡廉当成重要任务来抓。实际上,任何一个政党和国家,在其发展进程中都难以完全规避腐败。如果一个政党和国家对腐败现象采取放任自流和纵容包庇的态度,最终就会使自己陷入腐败泥沼,导致亡党亡国;如果始终把反腐败当作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这个政党和国家就必将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认知误区四: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腐败出现了易发多发现象,一些人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腐败是不可避免的,腐败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由于自身素养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腐败的隐蔽性问题等,民众往往对腐败形势、腐败原因认识不清晰,不少民众不会主动参与到反腐倡廉中来。而腐败是影响社会整体利益和廉洁社会建设的,反腐倡廉不能受制于个人利益的狭隘视角。

四、对反腐败的几点建议

其一,把住人口关。反腐的关键在“用人”上,以“任人唯亲,任人唯近,任人唯明、任人唯庸”为用人原则,非但腐败不能除,还有丧民心、殃政权的可能。中纪委委员、江西省纪委书记马世昌在总结反腐败的经验教训时指出:要知道,提拔一个好干部,能激励一批干部,树立正气;反之,提拔一个坏干部,便打击一批干部,带坏风气。”可见,从严治党首先还是要搞好干部选调。

其二,划定权力界限。腐败与权力是休戚相关的,腐败多表现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对领导班子成员授权不能太大,更不能形成一个人大权独揽。二是个人行使权力,要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不得越权,不得擅权,更不能侵权。在日常政务活动中,要十分注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权力界限划分清楚,才能保证干部执行职权时的合法合理。其三,发挥合力作用。许多学者在提出反腐败对策上都强调监督机制及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即监督与自我监督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其四,适度提高收入。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对于领导干部尚无法做到高薪养廉。但在我国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公务员的收入,使其能以合法收入满足其正常消费。

其五,加大处罚力度。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出台了许多政策、法令来约束惩治腐败分子,但腐败现象似乎仍在蔓延,可以看出,惩治腐败的力度仍要加大,强度更要增强。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面前不能人人平等的事件时有发生,使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失去威慑的本色,应有的强制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对于腐败分子,绝不能姑息迁就,而应毫不留情,从严惩处。

总之,我国目前反腐败的形势是严峻的。但客观地讲,我国反腐败的成效也呈现系统治理的良好态势。所以,全面地评判腐败形势,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腐败与反腐败两个方面,必须要坚持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科学地分析腐败与反腐败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与解决方略,必须要反对盲目乐观与悲观失望两种极端的思想和做法。

参考文献:

【1】 郭晨:《中共反贪第一案》,[J]《廉政与法制》2009年第8期 【2】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R]中国新闻网2007年10月15日 【3】 《中国的反腐和廉政建设》,[N]《人民日报》2011年1月27日 【4】 毛泽东《毛泽东年谱(1893-1949)》[C]2013年12月22日

致谢:

附录:

对反腐败认知程度的调查问卷

1、您所在的年龄段:

A、15—17岁

B、18—22岁

C、23—28岁

D、29—34岁

2、您平时关注反腐败事件吗? A、经常关注,并与身边的人讨论 B、偶尔关注,但不经常与其他人交流 C、只有发生重大腐败案件的时候才会关注 D、不关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3、您认为,造成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A、监督制度不给力 B、官员自身素质不行 C、社会拜金主义盛行 D、官员工资不够高

4、您认为我国现在的腐败情况严重吗?

A、很严重 B、一般

C、不是很严重,只是个别现象

5、您认为我国现在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如何?

A、比较好 B、一般 C、不足 D、严重不足

6、你认为社会存在哪些腐败问题?(可多选)

A、贪污受贿

B、违反规定收礼金

C、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嫁娶大发横财

D、干部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谋取私利

E、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堕落 F、公款大开筵席,大吃特吃

7、您所知道的我国政府反腐机构有哪些?(可多选)

A.纪检委

B.司法机关,如法院和检察院

C.监察和审计机关

D.国家预防腐败局

E.反贪局

8、您认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和范围如何?

A、力度大,范围大

B、力度大,范围较小 C、力度小,范围大

D、力度小,范围也小

9、您认为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反腐倡廉政策能否取得成效?

A.一定可以

B.不太确定

C.应该没用

D.跟我没有多大关系

10、您认为网络反腐优点有哪些?(可多选)

A、安全性高

B、交互性强

C、反腐快捷

D、网络监督更形象

E、抗干扰性强

11、您认为网络反腐的缺点有哪些?(可多选)

A、法律不健全,不能长期执行

B、被认可程度地

C、网络缺乏管理

D、网络信息失真

E、侵犯个人隐私

F、其他

12、对于已经被查处的腐败官员,您认为是否应当向公众公开其具体情节?

A.是,便于信息的公开透明

B.否,会造成社会混乱

C.无所谓

13、您认为是否有必要鼓励和扩大全民“实名举报”制度?

A.是,利于全面监管,便于发动群众将反腐进行到底 B.否,影响政府工作效率,造成诬告等 C.无所谓

14、您认为是否还需要出台专用法律用于防治腐败现象?

A.是,现行此方面法律极不健全

B.否,执行才最重要

C.无所谓

15、您对我国未来反腐倡廉有信心吗?

A、有信心,我国政府终会消除腐败,建立廉洁政府 B、如果能坚持反腐倡廉,还是会有一定成效的 C、要消除腐败,是一段艰难且漫长的道路 D、官官相护,因此不抱太大信心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下载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报告及反思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报告及反思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前言: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

    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了解程度调研报告

    黄师大学生专业认知度调研报告【摘要】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用人单位的选人意向发现,目前的用人单位对新人的选拔,不再一味地强调在校从事过多少的兼职工作,因为,他们认为,兼职与专......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 姓名学号:所在院系: 指导老师:内容摘要: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情况,本小组对在校学生开展了社会......

    关于“大学生对礼仪认知”调研总结

    关于“大学生礼仪认知”调研总结 为了能了解本校白云校区大学生文明礼仪的情况,更好地帮助我校学生了解各方面文明礼仪知识,于2012年9月17日至9月20日之间,城市建设学院调研部......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可程度接受情况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可程度及接受情 况的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的调查问卷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来自市场营销3班的同学,我们想就此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态度 进行调查,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所缺乏的传统文化知识,它......

    对郑州市空气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2013级国贸专业对郑州市空气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来分析郑州的空气质量的情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 调查时间:2014.11.10 调查地点:河南......

    消费者对商品包装认知程度调查表

    消费者对商品包装认知程度调查表尊敬的先生/女士: 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我们的调查问卷。为了解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包装的重视程度:了解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认识与支持,以及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