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之调查报告暨总结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2:4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之调查报告暨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之调查报告暨总结》。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之调查报告暨总结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之调查报告暨总结

时间:2013年11月28日pm3:00

地点:NIT清心广场

调查对象:NIT在校 学 生

今天,我们组10多名同学对在校生关于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做了一系列实地访问调查,我们设置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不同知识的问题要求被采访者回答,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我们发现了如下情况:

首先,是我们同学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令人欣慰:超过74.2%的受访者依然认为度过并庆祝我国的传统节日表示兴致勃勃,相比那些盲目随西洋节日的群体数量来说更胜一筹,这说明我们同学绝大部分还是保持有对传统节日的向心力的;然后,我们又问及对度过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清明等的气氛感受怎样,结果令人吃惊,竟然超过60%的人抛出如同“串通”好的答案:远远没有小时候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了,表示现在已经找不到那个年代的回忆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结果开始出现分化,表示没有时间占主要成分,其次是常年在外,没有在家和亲朋好友一起度过节日那么惬意,所以对传统节日的感觉越来越淡,者着实令人担忧。随后,我们又提到对传统节日的知识了解多少的问题,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的具体日期,至于知道那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的情况例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这些更“专业化”的概念那就更加不理想了。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说把中国的七夕节改为中国的“情人节”,又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同意,我们都知道情人节是西方人的说法,虽然二者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这就折射出有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流逝。

人们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能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可是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我们该如何提升传统文化对本国人民的凝聚力,我看,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全面现状导致的文化上认同缺失,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任然不能通过目前的生产力来迅速得到满足,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就是很好的折射。

物流1班

第二篇:大学生对时政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时政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关心时政的比例,对于时政的关心程度,以及什么类型的时政比较受到关注等,从侧面了解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时政的关心程度。

二、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现场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调查问卷50份。

四、调查时间:2010.10.10-2010.10.15

五、调查内容及问卷

见附页

六、调查报告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1.男生对时政的关心程度较高。

2.专业方向与对政治关心程度无太大关系。

3.只有30%左右的大学生经常关注时政,60%左右的是偶尔关心,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不关心时政

4.关心时政的理由各不相同,较多比例的同学觉得作为大学生,应该关注国内外政治,了解当前局势。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对政治很感兴趣。

5.不关心时政的理由以政治比较枯燥以及觉得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关系不是很大有关系。

6.了解政治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网络,一部分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主流报刊对大学生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网络影响占比增大,境外网络信息虽然比例较低,但其对阅读者的思想影响力不可小视,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课堂教育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影响的比例在下降。

7.大多数同学认为了解时政无所谓。

8.相对而言国内新闻比较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十分关注,而复杂的现实问题又给大学生思想成长增加了不确定性。一些学生对重大问题的看法存在模棱两可或无所谓的态度,或认同度偏低。

9.学生对于学校安排的课比较不满意

所以,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讲,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不能产生实际效用,因而失去了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转而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比如爱情、考研、出国。另一方面,长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对社会生活没有深刻的了解,缺乏切身的经验和体会,对很多政治问题只能停留在浅层认识上。

从客观上讲,国家和民族处于稳定的发展时期,社会似乎很难再找到一个纽带把所有人紧密联结在一起,大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找

不到切入点。而海量的信息,使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变得多元化,削弱了同学们对政治事件的关注。

调查中“两课”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可就是提不起精神来听,虽然我知道授课老师还不错。”在问卷中,一位同学这样写到,“不过这个学期的邓小平理论课不错,因为讲了好多现实中的东西。”

这个同学所说的不是个别现象。所以,我针对“两课”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不爱听课,老师就用点名、留作业等形式来保证出勤,这使他们对“两课”的抵触情绪变的更大,由于没有听众,老师也没有上课的激情……老师和学生的情绪都不好,相互不理解。也有同学在问卷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尽量多讲解同学关心的问题,要联系实际,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像„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市场经济问题,大学生还是比较关心的。如果能够讲授这些,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老师讲解案例的时候,可以考虑用最新的案例。老师在讲课时还要讲解各方的观点,让同学可以自己分析、判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会“唯师”、“唯书”。老师还应“宽容”地听取同学的观点、意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见,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不尽如人意,上课内容脱离实际、教条化倾向严重,老师与同学交流不够;大学生不是认为“两课”完全没有必要,而是认为“两课”应与时俱进,引导同学更广泛关注社会,树立一种责任感。

“两课”的课题应该利用多种手段保持轻松的氛围。结合其他教学

环节,同学们可以“亲历”社会,促进课堂知识的学习,并用不断积累的理论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政治关注点多元活跃,总体上认同主流政治价值观,参与心态平和。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国内外信息的交流,影响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有效的“信息主渠道”。

大学生的总体心态是关心现实超过关心长远,理性方式关心超过激情方式关心,个体感受要多于集体感受,当前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政治心态趋势,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丰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可见,我们大学生对于政治的关心程度不足,应该加强对政治方面兴趣的引导,加强政治生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渗透。

附录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对政治时事关注状况”的调查问卷,此次为不记名调查,希望你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感谢你抽空答卷,谢谢!

1.你的性别()

2.你的专业()

3.你平时是否关心时政()

a 经常b 偶尔c 从不

4.你关注政治新闻的原因:

a 作为大学生,应该关注国内外政治,了解当前局势

b 专业学习的需要

c 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如父母、朋友等),养成了习惯

d 对政治新闻感兴趣

e 其它()

5.你不关注政治新闻的原因()

a 关注了也改变不了现状

b 政治离我太远,没必要关注

c 没时间

d 政治新闻枯燥乏味,没兴趣

e 其它()

6.你通常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政治时事()

a 网络 b 报刊 c 课堂 d 电视 e 收音机 f 其它()

7.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国内外的政治时事吗?()

a 有必要 b 没必要 c 无所谓

8.你正常关心国内的还是国际方面的时政?()

a 国内 b 国际

9.你比较关心下面哪一类新闻?()

a 时政新闻 b 体育新闻 c 财经新闻 d娱乐新闻

10.你今后是否会改变对政治新闻的关注度?()

a 关注度不会改变

b 会更加关注

c 会更加不关注

d 视情况而定

11.你对于学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指马克思和毛邓三)的关注度高吗?(a 高b 一半c 不感兴趣

问卷结束,感谢您的配合!)为什么()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精选)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青年一代,就已经处于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要么有严重的误解,面对的这样一种格局,如果任其发展,将有严重的后果。

尤其是传统文化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作为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极不利于传承我们祖先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次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本报告以建筑学院在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状况为对象进行了不记名的调查。包括四个部分:

一、大学生对古代文集的基本了解情况,包括古典诗词、四大名著、《论语》、《大

学》、《中庸》等。

二、主要为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侧重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三、大学生对中国的许多现存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状况。

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古代文集的基本了解情况

1.大学生对古代经史子集的态度

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偶尔翻阅。对于出现的这一现象,主要是这些书籍有的太过深奥,不是白话文,而是文言文来叙述的。这就造成了有27.5%的大学生对于这些经史子集敬而远之。庄子的思想是那种奇思妙想,让人出其不意的,所以大学生在还没有走进社会之前,有些庄子的思想并不能引起共鸣,这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2.大学生能背诵的课外中国古典诗词数量

吟诵对大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大量的吟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吸收了古代语言的营养。尽管有些内容一时难以理解,但也为学生今后的“反刍”、领悟提供了语言材料。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到了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于是一篇篇优秀的诗文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使之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完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根据调查,当今大学生能够背诵的课外古典诗词并不是很多,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对诗词不感兴趣;高中时因为考试只背课内的,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看课外的;到了大学,认为没必要再看这些了等。

当然,也有学校的一些原因,例如大学不开设语文课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还是应该开设语文,这样让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大学生心中的传统道德

尊老爱幼是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传统儒家思想更是通过将长幼等级化来推行这一道德标准,如《荀子?君子篇》中有“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调查结果显示。有47.5%的大学生在家庭内部认同“长幼有序”的道德标准,这也是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标准认同最高的一个方面。

谦让一直是传统文化推崇的美德,从孔融七岁让梨到管鲍之交,再到羊角哀与佐伯桃的生死之交,都已经成为世代传颂的典范,但这一美德与当今崇尚竞争的社会风尚有冲突。

孔子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中国传统待人处事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又作了这样的调查“假如你钱包中有20元假钞你会如何处理呢?”调查结果很有意思,51.2%的学生选择了交给银行或者自己留作纪念,剩下的学生选择了伺机花掉或者不好说。这一结果再次显示了传统道德标准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以上结果显示了大学生在处理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和一般社会关系方面与传统道德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很复杂,既有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疏远,也有相关教育不足的问题。但我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有些传统道德标准可能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这些标准并未及时作适应性改变,这集中体现在谦让与竞争的选择上。因此,如何调整或重新解释传统的道德标准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将是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三)大学生对中国的许多现存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状况

1.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还是占到全部不小比重的。由此看出非物质文化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高峰佚起、美不胜收的非物质文化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然而在新社会变革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不可忽视的速度衰落,潜伏着灭绝的危机。然而根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对于非物质物化遗产并不太了解,只有12.5%的大学生了解,其余的87.5%的大学生都不了解或尽了解一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大学生不能再坐以待毙了,我们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2.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其特征为:

(1)总类繁多,总量丰富;

(2)区域特色鲜明,分布相对集中;

(3)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价值高;

(4)流动变化频繁,动态变化发展。

根据数据看出,长期以来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相应阻止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殆尽的步伐。但我国幅员辽阔,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不均,在管理保护方面仍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传统文化不是快餐文化,对于传统文化,如果没有长期的学习与思考,没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没有冷静的分析与拓展,那就始终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传统文化;“于丹论语热”不过是一种对其最浅层的论述罢了,有的人一生都在读《论语》,读《三国》,读《史记》„„但也不敢说自己是在品,或者有什么心得。

通过数据,看出其中有47.08%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11.25%的学生一般了解,其余为不了解。可见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造成的原因为:当代的大学生正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是不足的,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的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等。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

五、结论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一个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文化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如此。

1认同

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现在的许多媒体很商业化,“西化”、“韩化”宣传使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淡化,正处于社会化阶段的大学生从服饰发型、饮食和歌舞到对国外生活价值观都极度模仿推崇,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但绝大多数大学生也都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模糊肤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但总体上大学生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2.知晓

调查中很多大学生连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都分不清,在对传统文化以中医四诊为例的调查中,有20%的大学生并不清楚中医的四诊为望、闻、问、切。然而以清代科举考试是为例的调查中,还有11.25%的大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在通过乡试、会试后还应参加殿试;有1.25%的学生不知道获第二名的为榜眼。

追根究底,中小学学校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很重要的阶段,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主要形成于这个阶段,但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

但是大学阶段的学习也不为时过晚,但这个阶段的文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一

方面由于学科的专业性造成大学及其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不重视,除了中文系学生没有人愿意专门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就业需要以及国家对大学生英语的硬性要求,使得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英语上,无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学校也忽略这方面公共课程的设置。

3.感悟

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保护措施的不完善,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古文化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已刻不容缓。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发掘它、传承它、保护它不但体现着现代人类对于自己祖先的尊重,也更体现着对于我们自己历史的善待。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有意识地去保护我们的文明,政府也在2006年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大学生会把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光大!

现在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应该去从现在开始去认真的读我们一直没有正经读过的东西,我们应该一直读下去,不要急着高谈阔论,也不要把它当作资本与荣誉,而是用心去读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更应该学着去保护,去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

第四篇:关于云和二中205班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的调查报告

丽水学院人文学院2009届学生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云和二中205班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的调查报告

汉语言文学062本01号王幼华

传统民俗节日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中,传统民俗节日往往被蜕变成了单纯的假日,其文化意蕴也在人们的心中日趋淡漠。

一、调查方式

做为实习老师向初二学生发放问卷,总计50份,以计时的方式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二、调查时间

2009年12月圣诞节前期

三、调查结果

㈠中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了解

100%的学生过过春节,98%的学生过过中秋节,同时也有64%的学生过过圣诞节。但是仍然有10%的学生一直认为传统节日是以公历日历作为计算节日的日期。在是否了解传统节日内涵的问题上,16%的学生选择没兴趣,84%的学生认为自己“知道一些,但是不多”,没有一位学生选择“很了解,几乎都能把所有节日说出来。”在最后一题“你能填出下列节日的日期吗?(能填几个填几个)”上,10%的学生写出了元宵节的正确日期,34%的学生写出了端午节的正确日期,18%的学生写出了七夕的正确日期,34%的学生写出了中秋节的正确日期,24%的学生写出了重阳节的正确日期,还有10%的学生写出了情人节的正确日期,出乎意料的是,有92%的学生写出了圣诞节的正确日期,但是在100%的学生过过春节的基础上却只有8%的学生写出了春节的正确日期(包括正确的写法),大部分学生公历与农历不分,汉字与阿拉伯数字不分,错别字连天。

㈡中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态度

中学生最喜欢过的节日,64%的学生喜欢过春节,2%的学生喜欢过元宵节,2%的学生喜欢过中秋节,2%的学生喜欢过端午节,12%的学生喜欢过情人节,10%的学生喜欢过圣诞节,还有4%的学生喜欢过万圣节。对传统节日的感觉,20%的学生选择“记不住日子”,18%的学生选择“吃”,48%的学生选择“团聚”,14%的学生选择“其他”。在是否喜欢过传统节日的问题上,有30%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但是只有2%的学生不喜欢。对于春节,有14%的学生认为拜年很无聊。对于比较犀利的对于中西方节日的喜欢选择,26%的学生选择喜欢传统节日,10%的学生喜欢西方节日,64%的学生选择了都喜欢。

㈢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对于体验传统节日的内涵,88%的学生选择了就吃个粽子什么的,只有12%的学生选择了有真正体验过,而且一直是这样的。对于是否需要大力提倡宣传传统节日,82%的学生选择了需要,16%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2%的学生选择了不需要。但是在“我国是否要把中国的传统节日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目录”的问题上,只有62%的学生认为需要,却有22%的学生认为不需要。

㈣中学生衡量中西方节日

对于喜欢西方节日的原因,80%的学生认为是图个新鲜,14%的学生认为是随众,4%的学生认为是其他,1%的学生认为是更有意义。在衡量中西方节日上,26%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传统节日,6%的学生认为应该多过西方节日,46%的学生认为二者同等对待,但是有所侧重,22%的学生认为对西方节日只是玩玩,凑个热闹。

四、调查分析

今天的传统节日,已经和我们其他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濒临灭绝。我们为什么要保

护传统节日?老实说,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快没人过了。西方的情人节年轻人过得津津有味;圣诞节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节日,但是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已经沦落为所有的内容都被我们剥离掉,最后只剩下一个吃——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春节什么都吃。除了吃,其他的东西都被我们忘却。

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

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在印度,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没有任何一个印度妇女穿西式的裙服,她们穿的衣服档次、品位不同,但是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度的音乐学校,教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

在杭州,从机场到杭州市区的高速公路上,两侧都是“先富起来”的农民盖的楼房:不中不西、不土不洋,而且一模一样。难道这些不中不西的楼房就是我们的最终追求?而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这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地方!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地方!这是江南好风景,历代文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而这些我们在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中看到过的白墙乌瓦、小桥流水,现在完全不见了,只剩下一个西塘、一个乌镇给人们参观。而现在所有这些残存的东西,都只是因为贫穷,当地还没有来得及破坏!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当他们的记忆之中只剩下圣诞节的唯美繁华却遗忘了春节的热闹,只

剩下情人节的浪漫情调却忽略了七夕的传说,只剩下万圣节的诡秘却遗忘了清明节的潇潇春雨——居然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正确写出清明节的日期!那么,我们的未来,如何去标榜——我们那

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从未有过间断?

五、措施

值得庆幸的是,从上面的结果看,在中学生的心目中传统节日始终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

——不管他们是否真正喜欢(当然也不排除因为我当时“实习老师”的身份,学生选择给我“标准答案”)。但是就节日的庆祝方式上,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的差异很多时候让中学生选择了更贴近他们这个年龄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正是追求新鲜感的时代,西方的张扬与浪漫毫无疑问的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如何唤醒广大民众的民俗节日文化记忆,让传统民俗节日有效延续下去,并获得长久的生命

力,已愈来愈成为我们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㈠国家重视。

在西方圣诞节几乎全国放假,在两周及以上的时间内,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而

整个城镇也装饰一新,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包括万圣节、感恩节等。中国的节日首先是假期不足,使人们无法有时间与心情去感受节日。

㈡赋予节日新的内涵。

可能现在的人已经不关心屈原是谁,甚至有人觉得屈原性格方面的原因,必然导致其在政局

上的不得意。况且因此原因而自杀,也不是值得赞扬的事情。所以,他的很多精神在今天已很难推广,我们应该为这些节日赋予新的意义,在年轻人对节日感兴趣的前提下去了解屈原,而非标签化的给屈原和这个节日一些内涵,强迫年轻人去接受。

㈢配套行业的发展。

国外圣诞节、万圣节的装饰物非常之多,也很有意思,而我们除了春节,其它节日除了吃的几乎没有其他道具类的东西,很难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这也是近些年,洋节在中国非常热而传统节日反而遇冷的一个原因。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作为一名初二的学生,接受语文教育已经有8

年之久,但是却连公历与农历都分不清楚,汉字与阿拉伯数字不分,错别字连天,甚至还有学生把“正月”写成“蒸月”,还有很多的学生,春节和元旦都能混淆,这不得不提醒我们语文工作者,语文教育固然要扎根文本知识,却也不能忽视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让我们的学生深入去了解我们一直自负灿烂的传统文化。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点想法。非常伤心地看到当前传统节日面目全非,失去吸引力,也非常

期待传统节日的复兴。

附件: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问卷调查

1、你和家人或朋友曾经度过哪些节日?(可多选)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

□重阳节□端午节□七夕□冬至

□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

2、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单选)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

□重阳节□端午节□七夕□冬至

□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

3、中国传统节日使用___________日历作为计算节日的日期。

A.农历B.阳历

4、对于大多数传统节日你的第一感觉是 :

A.记不住日子B.吃C.团聚D.其他

5、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吗?对此你的态度如何?

A.喜欢,可以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文化B.无所谓,家里人过这些节日,凑个热闹

C.不喜欢,没有必要

6、春节时去朋友或亲戚家拜年会不会觉得无聊?

A.会B.有一点点C.不会

7、你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多少?你能讲出一些来历或故事吗?

A.很了解,几乎都能把所有节日说出来。B.不是很了解,没兴趣。

C.知道一些,但不多。

8、有没有真正体验传统节日的内涵?(如自己包粽子,赛龙舟,舞龙舞狮等)

A.有,一般都是这样过的B.很少这样过,就吃个粽子什么的。

9、中国正在融入世界,你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否还需要大力提倡与宣传?

A.需要B.不需要C.无所谓

10、在周边国家抢注的传统节日中,也有中国的传统节日被别国抢注,你认为我国是否要把中国的传统节日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目录?

A.需要B.不需要C.无所谓

11、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

A.中国传统节日B.西方节日C.二者都喜欢D.二者都不喜欢

12、你认为大家喜欢过西方节日的原因是:

A.比中国传统节日更有意义B.新鲜,觉得好玩

C.随众心里D.其他

13、如何衡量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

A.应该重视传统节日,是中国的文化遗产。

B.西方节日比较有氛围有趣,应该过多点西方节日

C.二者同等对待,但是有所侧重

D.对西方节日只是玩玩,凑个热闹

14、你能填出下列节日的日期吗?(能填几个填几个)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

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前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网上问卷和实体问卷两部分,参与问卷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

(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

(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此调查报

告以这90份问卷为主要资料来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当代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表示认同,认为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人民的瑰宝,不应该被轻易遗忘。但大多数学生表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差太大,古汉语更是难于理解,因此即使认同其重要性,却不愿意过多地学习。在“你对于中国古代诗词曲赋及古文的学习态度”这一道题目当中,14%的人表示“不喜欢,也不怎么去学习”,69%的人表示“课本中的会去学习,课外不愿意自学”,只有17%的人表示“很喜欢,会主动学习”。而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在学生当中却是备受欢迎。这个系列的游戏,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武侠、仙侠风,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背景,并以故事的形式充分表现道家的世界观。在娱乐的同时,也可接触许多传统文化。在玩过此类游戏的人当中,68%的人表示非常喜爱这类游戏,比之国外的一些格斗类游戏,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国产游戏让人觉得更有趣味,更充实。近年来,中国风音乐流传广泛,受到人们尤其是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中国风,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乐器通常为中国古典乐器,这样的音乐不仅能让人放松心情,更能让人从歌词当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86%的人表示喜欢中国风音乐,认为中国风音乐所体现的意境是许多流行音乐无法做到的。

(二)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1、关于四书五经。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起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要谈到四书五经。然而在调查中,竟有64%的人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四书、五经。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竟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九本典籍的统称,而以为那是一本书籍的书名。

2、关于传统艺术的认知。国画、书法、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都应该对其基础进行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6%的人不能准确地区分行书、隶书、楷书这三种十分常见的字体。在国画方面,83%的人只能大致体会到国画的美,但不能从专业角度进行鉴赏。8%的人表示对国画完全没有鉴赏能力。传统戏曲更是被年轻一代所冷落,大部分年轻人都认为传统戏曲这一表演方式与主流音乐相差甚远,难以接受,因此不会去进行欣赏,更谈不上去学习了。27%的人认为戏曲是过时的文化,知不知道都无所谓,其余的人则大多认为那是只有专业演员才需要学习的小众文化,非专业演员可以不必对其进行过多的了解。

3、关于古典诗词。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从小学开始,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有许多古诗词鉴赏课文。古诗词也是当代学生应该学习的。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句法灵活多样,但应遵循固定的词牌。这是古诗词学习中的最基础的知识。在调查中,只有7%的人可以清楚地说出诗和词的区别,82 %的人大概知道两者区别,其余的则完全不知道两者有何区别。由“对于诗词曲赋的学习”这一道题中也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了解的并不多,仅限于课本上的而已,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外主动积累和背诵古诗词,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自然是不足的,学习创作诗词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4、关于诸子百家。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也包含了道家、法家等文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学历史教材中也把百家争鸣这一部分作为学习重点。因此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比较了解。如在“你能说出儒家、道家、佛教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吗?”这一问题中,84%的人都能回答,但对于课本中涉及较少或未涉及的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名家等,只有27%的人表示全部都清楚。

5、关于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由来。在调查发现,竟有10%的人不知道有重阳节。没有人能够说出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调查发现,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他们对传统文化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怀有一份敬意,但却不愿意主动去学习。经过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学校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教授文言文和古诗词,而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表示不喜欢。他们认为现代人说话极少用到古汉语,且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相差甚远,不易学懂;而作诗填词,更是那些“文人”和“天才”才需要考虑的事,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重要。对于古典文学,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将它作为必考的部分,是不必要的,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大学里,除中文系的学生外,其它专业的学生极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另外还因为就业对英语的硬性要求,使得大学生把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放在英语上,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2、许多父母不重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为孩子学好学校安排的功课,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书法、戏曲、古代文学典籍等在现代社会用处不大且耽误学习,所以不会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导致孩子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亦没有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3、过多外来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外来文化尤其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传过来的文化就是时尚、优秀的文化。因此在他们在心目中把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和文化定义为过时文化,盲目追求时尚,追求外来文化。从饮食、服装、娱乐等各个方面,都极力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四)对策探讨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非常模糊,对其了解也太过肤浅。加强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刻不容缓的。故提出以下对策:

1、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小学应该重视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只学习课本中的唐诗宋词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建议将儒家、道家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让学生从小就能多接触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真正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2、大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并不算晚。建议大学院校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竞赛、演讲活动,建立文学协会和组织,让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学习传统文化。

3、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学生虽不愿意主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但对于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和音乐还是非常有兴趣的。社会应当鼓励和宣传这类游戏和音乐,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接触传统文化。

四、感悟: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有着如此深厚悠久的历史,有着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这是中国人共同享有的财富。我们不必时时刻刻做一个传统的人,但我们不能忘记传统。从现在开始,作为学生的我们,都应该用心地去阅读那些被尘封已久的史书典籍,用心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更应该保护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中国的学生。

下载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之调查报告暨总结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之调查报告暨总结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一 调查对象全体在校大学生二 调查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

    关于大学生对雷锋了解情况分析总结

    关于大学生对雷锋了解情况分析总结 根据本小组对此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选A的有18人,占60%;选B的有9人,占30%;选C有3人,占10%;选D有0人。 2.选......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查报告分析

    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调查 分析报告指导老师:刘林华 项目参与者:刘丹丹、周政 院系: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10级经管302区队 时间:2012年6月7日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

    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类 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ciel 摘要:在低碳生活逐渐普及各个角落的同时,在新闻铺天盖地的时候,许多城市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倡和实施低碳......

    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态度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书 当代青年对过传统节日的态度调查 班级:08临床中药学(1)班姓名:冯业波 0806509130 指导老师:温汉雄 调查目的:了解当代青年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并发表相关的意见和建......

    关于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的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成果小学生对传统节日认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学校:青岛四流中路第三小学 班级:四年级3班一组:组长薛俊珺,组员:王雨涵刘璇 侯钰 张国洋胡家俊贾文浩卢文建韩笑李世成王永......

    国庆节关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及汇报

    国庆节关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及汇报一调查对象全体在校大学生二调查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关于在校大学生对女性就业歧视了解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在校大学生对女性就业歧视了解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在现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但女大学生就业却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