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4:5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我县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县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几点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凭借其传播速度即时便捷、传播内容海量丰富、传播方式双向交互、传播主体匿名自由、传播渠道开放多样等特点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战场。公众越来越喜欢用网络向政府反映诉求、提出建议,有数据显示,与政府有关的网络热点事件占到63%,并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政府职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重大网络舆情事件,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放松警惕。相反,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邻县的手机门事件已为我们敲警钟。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征地拆迁、反腐倡廉、城市管理等一些敏感领域,很容易引发网络舆情。处理不当,小则影响政府形象,大则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做到网络舆情尽早收集、尽早研判、尽早应对。如何做到正确引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人们积极投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的形象我来树,公正为民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推手,是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因此,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很关键。政府形象的树立需要多方

努力,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公正为民,正确处理同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一是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政府亲民为民的基础,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像在拆迁补偿中,不管是补偿标准,还是一棵树、一眼井的统计,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办事。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凡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都要坚持依法按程序进行。做到“三个不说不做”,“违反政策的话和事不说不做,兑现不了的话和事不说不做,伤害群众感情的话和事不说不做”。三是把老百姓是否得实惠、是否受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关注影响我县发展的大事,又要关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小事。既要落实“民呼我应”,注重解决市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也要突出“雪中送炭”,关爱弱势群体。

二、我的地盘听我的,玩转媒体

网络舆情事件一旦发生,不要害怕媒体的采访。面对媒体的采访,不要采取躲避或者遮遮掩掩的方式。这样不但不利于事件的解决,反而会因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炒作,使事件走向极端。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看待新闻媒体的思维模式,学会科学利用新闻媒体作为“缓冲器”,发挥其积极作用,玩转媒体。一是要积极邀请中央媒体及时介入网络舆情事件,权威披露真实信息。一般情况下,民众对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披露的信息比较信任,享有权威性。二是在事态发展过程中,政府要主动邀请参与报道的媒体记者一起分析

研判事件的新情况、新趋势,利用记者能够掌握地方政府不能掌握一些线索和情况这一特点,对事件作出科学研判。同时媒体被满足了参与权和知情权,就会压缩炒作的空间,有利于事件处理。三是要坚决抵制别有用心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对于一些利用事件炒作,谋取个人利益的记者,要坚决的抵制,必要时动用司法手段。对于一些报道失实的新闻媒体,要追究责任,绝不姑息。

三、我的舆论我做主,正确引导

舆论出现后,能够正确的引导,使其朝着政府预期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效的化解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一是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对一些重特大事件,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公布事实真相,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以正视听,消除不实传闻。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的网评队伍,主动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舆论发展的方向。二是建立舆情应急预警机制。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网络舆情划分等级,第一时间上报有针对性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对在岗在职工作人员进行网络舆情培训,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特点,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方式方法。如邀请舆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专家,采取报告会、专题讲

座、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舆情培训。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同时,加大网络宣传的策划力度,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强化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工作亮点,努力形成正面宣传的舆论强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网络舆情调研工作,制订出多套相关的应急预案,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中共泗阳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办公室主任庄军)

第二篇:关于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建议

关于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建议

当前,县级处于矛盾的第一线,舆情均处于高发易发态势,网络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聚散地,网络舆情占比重,多为举报投诉类、民生诉求类、突发事件类,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民众维权意识提高,利益诉求增多,导致引发舆情产生的热点因素增加。

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大了对交通、工业园区、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民生的投入也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对乡镇、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客观导致涉及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涉农资金补贴、社会救助等涉民切身利益的事务增多。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一些具体办事部门和经办人员工作不到位或公开透明度不够导致民众不理解、不满意、不配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开放,信息的透明,群众眼界逐步拓宽,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在不断提升,对党委、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对关乎公共利益的事务有了更多的关注,遇到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受调整时,不再沉默,而是敢于表达。

二是媒体格局在变化,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互动在加强,导致舆情发酵的可能性增大。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微博客等新载体和手机上网平台的迅猛发展,更加快了网络舆情的急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这一便捷平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社会事务的监督,希望借助海量网民的力量,制造更大的舆论影响力,最后通过舆论的压力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呼应进一步强化。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通过网络搜索线索,然后进行实地采访印证。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信息互享和交换成为推动舆情迅速传播和热点舆情事件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是媒体监督意识增强,部分非主流媒体滥用新闻监督权,导致舆情处置的行政成本增大。

随着媒体监督的意识越来越强,媒体视角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环保问题、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政府服务水平问题的监督性报道也越来越多,推动了舆情不断上升。

舆情应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一)实体部门存有工作漏洞,给媒体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提供了事实依据。

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法》赋予媒体的权力,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拒绝、阻止记者的采访报道。如果身正就不怕影子歪,媒体报道最终依据的是事实和法律。但从媒体记者到我县实地采访进行舆论监督和监测到的网络舆情的案例分析,我们实体部门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容易被媒体关注:一是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执法不公;三是管理缺位;四是公共利益与部分公众利益矛盾;五是干部作风问题。

(二)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缺少应对突发舆情的技巧和方法。

一些舆情发生地(单位)的领导干部面对记者采访,认识有误区,态度不积极,接待不热情,方法不得当,缺乏技巧。具体表现:一是“躲逃”。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少说为佳,不说为妙”,对媒体采取能躲则躲、能拖则拖的办法,只顾撇清自己,不顾党委、政府形象受损。二是“敷衍”。不管是正面宣传,还是负面报道,采用敷衍塞责的办法,态度上漫不经心,话语上模棱两可,行动上拖拖拉拉,偶有回应也是避重就轻,抓不住关键,导致媒体不满,不利舆论引导。三是“麻痹”。对媒体记者在辖区内采访报道,缺乏责任心和敏锐性,既不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又不及时上报,听之任之,给后期工作带来被动。

(三)应对处置机制不够顺畅,制约了涉县舆情的及时有效化解。

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科学应对舆情的网络平台,工作手段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速度。二是缺少人手和工作经费,保障力度跟不上舆情发展态势。三是少数单位执行力欠佳,多部门联动处置机制有待加强。

加强和改进舆情应对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互联网世界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社会舆论的 “加速器”、“放大器”。科学应对舆情已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提升执政能力、维护地域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承上启下的县级政权,处于基层工作的第一线,是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协调各类利益关系的前沿阵地,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和全媒体发展态势,我们必须自觉增强新闻意识、媒体意识和舆情意识,重视加强县本级应对舆情的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自主增强正面宣传能力、舆情应对能力以及与媒体打交道能力。

(一)教育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强化舆情危机意识,提高舆情应对本领。

一是善于从县内外发生的典型舆情事件中得到警醒,把握社会心态走势、网民关注热点、舆情分布特征和处置技巧。二是应以包容心对待网络民意,正确对待舆论监督,鼓励和保护公民理性表达意愿,规范网民在法律框架内合理提出诉求,而不是一味地删除、封堵网帖,刺激网民,激化矛盾。三是着力提升党委、政府公信力,改进政府工作方式,推进党务、政务、警务、村务公开,扩大党政机构新闻发布的透明度,最大程度实行信息公开。四是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应努力提升网络应对技巧,综合运用官方网站、媒体网络、网民留言板、官方机构和个人微博等新媒体手段,主动出击,引导和化解舆情危机,建立健全“网络问政”的体制机制,倾听民意,疏导民怨,及时有效处置热点事件,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最大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县级网络平台建设。一是建设“新闻网”。

必需抢占互联网宣传阵地,在第一时间正面权威发布主流声音,力求全面汇集东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最新资信,把自办的新闻网站打造成为对外宣传推介东至的最具权威性、最快捷、最全面的网络信息平台。二是建设 “政务微博群”。为构造展示党委、政府机构形象的新平台,更近距离与民众沟通互动,更及时、全面地发布最新政令新闻,正面回应网民个人微博诉求,党政机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开设自己的官方微博。三是加大对政府网站等官方、民间网站特别是网民留言板的管理力度,强化论坛发帖审核制,从源头防止负面敏感事件传播发酵。

(三)加强应对舆情的专业队伍建设。

一是充实加强外宣、网宣和网监队伍,强化业务培训,重点提高涉县舆情收集、分析和应对处置能力。二是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各乡镇各部门要选拔培养综合素质高、语言能力强、熟悉新闻媒体工作的干部作为本单位新闻发言人,负责政务微博运营、媒体接待与舆情应对事宜。三是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评论员能力结构,加强日常网络发帖、跟帖、回帖和撰写网评文章工作,做好正面宣传、负面舆情引导。四是夯实乡镇舆情应对工作基础,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作为基层一线力量,面对面开展工作。

(四)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一是完善舆情预判预警机制。

包括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制度、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评估机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和突发舆情处置联席研判机制。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发布和舆情引导机制。重点是针对突发事件,利用好信息公开黄金2小时,规范新闻发言人或政府公职人员的言论、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改变对互联网 “不理、不用、不管”的现象,做到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三是建立及时问责和查处责任官员制度。重点对舆论关注的事件处置不力、不作为的官员,及其背后存在的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人作出处理,通过及时的行政问责,有效平息危机和舆情压力。

第三篇:网络舆情应对处置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终端的功能的拓展,人人都成为互联网中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网络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也数量级倍数的扩展。而目前互联网的自由性使得人们在发布自己的诉求和言论时无所顾忌,大多数人们在参与过程中无法认清信息的真实性,更多的仅仅是盲目的跟风和起哄,随着更多网民的加入,这种信息的传播面将更广、引起的后果将更严重,甚至能达到失控的局面。监狱的管理性质决定了大多数信息无法及时公布公开,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及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有关于监狱的舆情信息。如何能在网络舆情爆发前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舆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一、全面、准确、及时掌握网络舆情

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隐密性的特点,在网络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网络事件发表言论、表明态度、参与争辩,这使得网络舆情的传播呈现出载体的多样化,最常见的

有网络新闻评论(跟帖、转帖)、论坛、个人博客、播客、微博、QQ 群、微信等,同时,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还不断涌现,网络舆情传播表现出“海量、迅猛、不可预料”的特点,所以,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和应对网络舆情是从更高层次上减少负面信息的关键,要积极收集舆情,正视问题,理性应对,在网络舆情即将成为众多网民热议的焦点时,必须掌握相关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启动网络舆情应对程序。

为了保证对涉检网络舆情研判的全面、准确、及时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设置网络监督员。在互联网上设置网络监督员,不断培养熟知网络、技术专业、经验丰富的监督员队伍,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

二是发动群众。在一些行业或者社会上聘请兼职的网评员,搜集、整理与监狱机关工作相关的网络舆情,定期汇报网络舆情信息。

三是与有影响网站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员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联系有影响的重点网站的管理员,定期召集开会,加强沟通,保证事件发生后,对一些网站的帖子能做到及时应对、妥善处理。

四是建设网络舆情搜集平台,通过论坛、电子信箱、微博、微信等方式让群众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过来,尽量不要将其扩散到社会上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五是强化与各主流网络媒体和公安、监察院网监等的交流沟通,建立起信息共享互通机制,以协作互补。

六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特别是应该将监测的重点放在本地网站和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门户网站涉及本地的相关信息上。

七是要对舆情统筹全局、综合考虑,全面了解舆情发生的大背景和深层次原因,从而形成对舆情的预判,同时与舆情直接关联人加强沟通,全面掌握舆情详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对舆情的实际察知。

八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咨询团,共同参与舆情研判,确保对舆情现状、特点、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二、完善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制度

(一)建立网络舆情值班制度。

1、监狱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置专人(网络管理员)值班,及时捕捉信息,分析研判汇总。

2、在工作时间每天浏览查看与监狱相关的监控网站至少三次以上,并做好有害信息的记录情况。记录应包括:有害信息的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3、建设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实时搜集网络信息,并定期编写舆情报告,制定舆情疏导方案。

(二)建立网络舆情报告制度。

网络管理员要认真整理各类舆情,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报宣传部门处理。特殊情况,直接向分管领导汇报。如发现包含以下内容信息的,及时报告;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及时上报公安机关。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2、损害国家机关声誉的;

3、煽动分裂国家、破环国家统一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6、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教唆犯罪的;

7、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恶意攻击他人的;

8、损害党委政府声誉,影响我县安全稳定的;

9、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三)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制度。

1、通过新闻发布、狱务公开、调查处理等方式引导其舆情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2、做好网络舆情疏导工作,利用网络管理员和宣传部门作为网络“写手”,将舆论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疏导,同时积极与相关网站联系进行删除或冷处理。

(四)建立网络舆情协作制度。

1、信息化部门和宣传部门负责搜集舆情信息,由宣传部门进行处理。

2、固定管理人员,培训网络“写手”。

3、做好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4、对违反网络安全法规或传播有害信息的人员,情节严重的交予公安部门查处。

(五)建立网络保密制度,预防内部信息泄露。

1、内外网必须进行物理隔离。

2、内外网U盘必须分开使用,不得将内网文件在互联网计算机上尽心处理。

3、内外网计算机必须安装杀毒、防木马软件。

4、内网禁止使用无线设备。

5、网络管理员必须定期对内网服务器进行安全漏洞检测,升级服务器系统,安装必要的系统补丁,预防网络安全漏洞。

6、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警察保密意识。

第四篇:网络舆情应对方案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舆情应对方案

针对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尤其对学院招生的影响深远。结合学院的现状,特制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具体如下:

一、网络舆情对应系统流程处理步骤

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跟踪→信息归档

二、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

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1、宣传处日常检查

2、网友或师生举报投诉

3、学院网络监督员巡查

4、市公安局网警支队通报

5、市委宣传部通报

6、市教育局通报

7、省教育厅社政处通报

8、其它部门通报

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1、技术手段:通过设置敏感关键字、搜索与学院相关的页面等查找相关的话题。

2、人工手段:通过对重点网站、论坛、SNS、贴吧进行日常检查监控。对院内重点人员对进监控,查访。

三、网络舆情的信息分类

信息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有害信息,另一类为无害信息。有害信息又可分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侵犯我院名誉权、知识产权或其它权益的;

10、其它格调不高、违反公序良俗等低俗信息的。目前工作的重点在于第9条(大部分属于泄愤类)。

无害信息也可分成二类:一类是咨询类,咨询各类问题,另一类是建议类,对学院的各类建议与意见。

四、网络舆情的信息处理

依据公安及教育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除涉及上述有害信息1-7条必须删除外,第8-10条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1、经核实,内容确实违法,予以删除处理并对发贴者相应处理

2、经核实,属于言论过激,则针对言论内容做出相应处理

3、经核实,内容低俗,则针对言论者做适当的教育引导。对于无害信息,学院应严格按照《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网上咨询与投诉处理办法》执行。

五、网络舆情的信息反馈

各职能部门应及时将信息的处理结果向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汇报、通报。向院外上级部门反馈统一由宣传处负责。

六、网络舆情的信息跟踪

网络舆情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反复及多样性。对处理完毕后的信息应开展跟踪工作,查看是否有类似的信息在其它相关网站出现,或同一发贴者事后又多次发贴,是否做好发贴者的转化引导工作。

七、网络舆情的信息归档

网络舆情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其中包括重点监控网站列表、网络舆情监督员名单、院内重点监控人员名单、媒体黑名单等。

八、网络舆情的队伍建设 网络舆情应建立三支队伍:

1、由分管副院长、党委宣传部、党政办、团委、学生处、保卫处、现教中心组成的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领导小组协调、监督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类问题。

2、由各院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组成的网络舆情思政教育队伍。各院系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应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由学生党建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党员教师组成的网络舆情监督队伍。充分调动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为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提供更广泛的渠道,同时也为在网上制造正面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网络舆情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

1、宣传工作(部)处: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员日常管理与培训;对重点网站及人员进行日常检查,制订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向各部门通报相关情况;联合学生处考核相关辅导员日常工作业绩;处理相关有害信息;网络舆情信息的归档。

2、党政办:依照《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网上咨询与投诉管理办法》监督各部门的信访工作;对宣传处转交的重大问题及时请示院领导;考核各部门的信访工作;确保院长信箱畅通、院长接待日公示。

3、学生工作(部)处:定期开展网络使用的普查工作,为网络舆情的情报收集提供必要数据;完善学生的有效信息,重点对心理疾病的学生要重点把握,开展关于文明上网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对校内申请宿舍上网的学生审查工作;通过展板、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自己的诉求;鼓励辅导员开通博客,微博,建立班级QQ群。

4、现教中心:对通过校内局域网上网的学生做好登记工作,做好一人一IP;安装客户端的过滤软件;配合学院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信息监控工作。

5、保卫处:及时向各职能部门通报院内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或警示信息,便于相关部门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查找有关发布有害信息的人员。

6、各院系:各辅导员应通过建立班级QQ群、开通博客、微博、加入人人网、贴吧、学院论坛等方式,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转变教育方式,切忌对学生粗暴教育或直接以删贴为最终目的,应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正当途径寻求诉求;切实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积极联络有关部门落实解决,防止出现群体性的网络泄愤行为;鼓励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通过网络发贴,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建立预警制度,重点监控心理疾病人员、受处分人员、平时表现较差人员。

第五篇:网络舆情及其应对

网络舆情及应对

贺飞宇

安徽省凤台县委党校 232100

【摘要】处在网络信息时代,注定任何公共事件的泛起和传播都与网络有密切联系,而网络又是民意表达最为便捷的平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自然会有很多矛盾。存在一些人不能明辨是非,也存在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迂回或者堵塞,这些导致了我国网络舆情的繁荣。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是个复杂而难以操作的问题,网络舆情的管理也是相当艰巨的。

【关键词】网络、网络舆情、引导

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的讲话中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可以看到是网络舆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现状,反映了民众的心声。互联网这个平台的影响力是我们以前处理社会舆论工作中从未遇到的,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其中手机网民近4 亿,有一半以上的网民经常发表言论,目前很多的热点事件是在网民发起或参与下传播开来的,网络舆情的传播力,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舆情,要运用先进的网络知识和管理方法来监测网络舆情的动态,将网络这个平台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

网络舆情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当某个网络时间有了大量的关注者,并且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的时候,就会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促使相关部门重视和解决。

二、我国网络舆情呈现的特点

1、网络舆情的参与者的非理性表达

网络舆论常常具有非理性的色彩。存在道听途说、耸人听闻之辞,还有粗俗谩骂、恶意攻击的行为,很多网民由于受到学识和阅历的局

限,表现出理性思考的少,情绪宣泄的多,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无法客观看待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认识问题片面,言论观点难免偏颇。大家看到网络上的言论一般都经过了审核,可想而知如果包含了未经审核的言论,非理性的声音有多大。这种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网络舆论参与的门槛低,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弱势群体、边缘人群的情绪宣泄平台。同时还因为网络舆情发展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就会大规模的扩散,参与的网民还来不及深入分析,仓促发表的意见缺乏理性就显得不奇怪了。

2、负面的网络舆情较多

网络舆论中有很多赞扬真善美,弘扬爱国主义的声音,当在涉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重大事件面前,网络舆论能够迅速激发出爱国热情。比如在今年的钓鱼岛事件上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通过网络舆论充分的表达出来。最近我国航母舰载机试飞成功,也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但是总体上说,网上舆论多是负面舆论压倒正面舆论,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在《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报告》指出,2011新浪微博、天涯论坛的首报负面事件占比在75%以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负面事件的天然的吸引力,容易引发网民的关注。当然还由于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言论尺度宽松很多,另一方面也存在现实路径下存在一些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人们就把这些问题通过网络反映出来。就像最近的“雷政富”事件,凤凰县腊尔山镇所德小学的午餐事件。

3、网络舆情的“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也就是说保守的更保守,激进的更激进。由于互联网的门槛低,大部分是匿名环境,信息量及其巨大,观点相近网民的频繁沟通,容易产生“群体极化”,并可能出现谩骂、人身攻击的现象,甚至威胁社会正常秩序。在网络中容易发生“三人成虎”的现象,错误的观点,如果被多人转发,就会产生很强的说服力,多数网络舆情在初始阶段均体现出对某个社会现象的普遍化情绪,这种情绪在迅速传播的过程中产生普遍认识与共鸣,进

而推动舆情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领域漫延扩散。

4、我国网络舆情的特殊性

我国网络舆情的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矛盾并存,由于互联网源于西方,网络中西方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渗透,易导致人们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偏移,网络为西方文化渗透与意识形态入侵提供了便捷手段,一些敌对势力凭借网络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搞网络谣言,动摇我们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造成一些网民非理性行为的不断出现。而在国内“网络水军”和“非法删帖”的现象暴露了网络舆情的复杂性,“网络水军”是指通过雇用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的目的。这些受雇人员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在互联网各大论坛上发帖。由于人数众多,所以被称为“网络水军”。另一方面,网友通过发帖对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监督。而相关利益方总是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负面信息,维护自身形象,导致大量“删帖”需求市场。这样看来我国的网络舆情还真的存在“内忧外患”,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把网上声音当成社会主流舆情,应该要认真分析网络舆情,积极应对网络舆论。

二、对应对网络舆情的思考

1、坚持信息公开,并且及时公布准确信息原则

互联网的信息量十分巨大。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是很难鉴别真伪的。政府信息资源最大占有者,政府要针对网上现的网络谣言苗头,及时的通过官方公布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这样就会有效的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只有保证公众掌握的信息是客观真实的,才能让网络谣言不攻自破,否则虚假信息就会蔓延。政府应在信息公开并保持信息畅通情况下,多解释、多引导,矛盾自然会得到化解。

2、提高网民素质,增强网络舆情应对水平

网民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方能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帮助网民来提高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引导广大网民站出来揭穿网络谣言。同时我们还要建设高水平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培养高素质、业务全、文字功底好、熟悉网络的专业人员来进行网络信息发布和网络信息的收集,并监控网络舆情。在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出现时,及时开展正面引导。

3、规范有关网络行业,加快快网络立法

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建议逐步实现网络上实名制,防止“ 网络水军”在网上注册不同身份恶意炒作、混淆视听。坚决杜绝“非法删帖”这类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使发布虚假信息的人付出代价,对那些散布网络谣言、进行攻击诽谤的行为,必须严惩不贷。

我们相信,政府会利用网络舆情认真倾听民众心声,发挥网络对于政府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利用网络引导正确的舆论,而我们的网民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共同维护网络平台的正常秩序,把它建设成为一个清净、真实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 邓君韬 牛忠江.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之策[J].人民论坛.2012,(20)

[3] 姜胜洪.试论网上舆情的传播途径、特点及其现状 [J].社科纵横.2008,(01)

下载关于我县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应对网络舆情

    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根据中国互联网......

    基层税务机关应对网络舆情两面性的思考

    基层税务机关应对网络舆情的思考 摘要: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

    网络舆情应对启示(5篇)

    网络视频“山丹县赵鸡鸣强拆民房引发的暴力流血事件!”引发的的思考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民意......

    工商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工商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随着互联网论坛、博客、播客等新媒体的衍生发展,网络媒体在当今作为重要的传播机器正在发挥其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负面报道和论坛帖子的出现......

    如何及时应对网络舆情

    如何及时应对网络舆情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逐步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的普及使得任何一个网民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评论者, 海量的信息使得网络成为......

    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高州市第一小学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为及时听取和吸纳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学校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

    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施方案 为及时听取和吸纳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学校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我园特制定以下实施......

    如何及时应对网络舆情

    如何及时应对网络舆情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逐步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的普及使得任何一个网民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评论者,海量的信息使得网络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