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由是法的时代精神(本站推荐)
Script>检察日报正义网2000年9月7日
法的时代精神,就是法应当体现的作为特定时代所必须具有的价
值取向。
在现时代,法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但最根本、最主要的应当是
自由。自由,是法发展到现代其所应当具有的精神内核。如果说法的最高价值是人的彻底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则是人类走向彻底
解放与全面发展的动力、途径和始终相随的法律精神。
在当代,强调自由作为中国法的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是一个在法制历史上缺乏自由传统的国家,自由应当是现代
法制建设的重要价值追求。历史上长期的专制严重压抑了人的自由。
在制度层面上,不尊重人的自由,漠视人的自由早已成为了历史积弊。
社会主义建立后,在法制上,人民的自由得到了法律的确认。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局面的根本改变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法制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虽然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但相对于数千年的传统,要寄希望于50年就能彻底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它还需要我们持之以
恒地进行关于自由的法制建设。
中国是一个在社会生活的历史上缺乏自由传统的国家,自由应当
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自己自由,也尊重别人的自由,这是自
由的两个重要的方面。而在中国社会中,自己不自由,也不期望别人
自由的情形屡见不鲜。在社会生活中倡导自由是十分艰难而又特别重
要的。法律对于自由的态度是整个社会对待自由的态度的基本坐标。
法律应当以自己正常的自由精神引导社会生活中自由的状况与发展。
中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而市场经济无疑是自由经济和法治
经济,市场经济对于法制和法治都提出了自由作为时代精神的要求。
没有自由和法治,便无市场经济可言。市场主体的精神需要自由,市
场主体的行为更需要自由,这些自由都需要法制予以保障。市场经济
中的立法,必须体现自由的精神要求,必须切实地保护市场主体的自
由得以真正的实现。市场经济中的执法、司法一定要以实现自由为己
任。凡是对于法律所保护的自由的任何侵犯,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凡是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人们不受法律制裁而可以自由行为的。
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给每个个体和群体以最
大限度的自由,从而达成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这也包含
着对于法律自由的时代要求。中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包括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改革不是对于自由的压制,而是对于自由的张扬与扩展。一个充满自由的社会才是一个
具有活力的社会,才是一个有前途的社会、发展的社会。
法律在中国改革中的作用已经为历史发展所证明,法的精神必须
能够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共振。改革的自由旋律要求法的自由精神与之
相呼应。只有法具有了自由的精神,改革的自由目的才可能在法律的保障下成为现实。
自由是法的时代精神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自由是一种责任
自由是一种责任
自由主义源于西方十八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的兴起而对贵族的统治权提出挑战,确切地说,自由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运动。自由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对君权斗争的结果,它的对立面是专制、君权、宗教,这是早期的自由主义,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古典自由主义,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在西方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的主旨是人们拥有宗教信仰自由、集会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自由主义主要是强调个人的权利不受侵犯,以个人的财产、权利为重心。这是早期的自由主义,但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自由主义。西方的自由主义实质是一种责任,在行使自由的同时是以不伤害到他人为前提。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要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这句话传到中国往往变味,就像中国的文学作品被翻释到国外时一样,牛头不对马嘴。伏尔泰说的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实质上是一种批判精神,质疑精神。而传到中国后却成为谩骂、人身攻击的代名词。尤其是在网络盛行的今天,一些国人本身麻痹的批判精神也随着市场化而消逝。许多人在对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争论时并不是有根据的批判,而是相互谩骂,转而上升为人身攻击,而这种行为往往被一些不良用心的人利用,给这种行为赋予了自由主义的名义,混淆视听。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也提出,因为纯粹贪欲的冲动只会使人成为一种奴隶,而我们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服从才是真正的自由。还有,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先履行公民的义务。同样,我们在追求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先履行自由的责任。
正是因为许多人只追求自由的权利而忽视了自由的责任,造成了西方自由的泛滥进而演变成许多不必要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不只是要追求自由的权利,更要担负起自由的责任,自由的责任就是你要承担你享受自由权利时带来的后果。
每一种行业都需要有自由的精神,但同时也需要有自由的责任。新闻行业也是如此,对西方新闻行业的自由,许多国内同行总是羡慕得很,总是不断批评国内的新闻行业。这也是只注重自由的权利忽视自由的责任的看法。很多人只看到西方新闻自由的权利,却忽视了西方新闻自由背后担负的责任。
2010年初,在中国的网络出了一件震惊华人世界的大事,那就是影星陈冠希与几位女明星的艳照被别人公布到网络上。一时舆论哗然,照片在众多网友迅速转帖下传遍了全球。这还不算,许多人不仅不批评那个发布照片的人,反而帮助他传播这些不雅的照片,还要受害者向他们道歉。这种事如果在西方会怎么样呢?据说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夫人也有一些不雅的照片被传到网上,同样是名人,但是并没有像中国的网络那样迅速被传得到处都是。一些网友反而是同情事件的受害者,谴责发布照片的当事人。还有,在五六十年代,美国的一位黑人牧师是一个黑人反抗运动的领导者。有一个美国白人记者为了打击黑人运动不停跟踪这位牧师,结果调查得知这位牧师有情人(基督教牧师是不允许有情人的)。发现了这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后,再通过私自偷拍收集一些有效证据,这位白人记者高兴地拿着收集到的证据到当地的报社,结果却被报社拒绝,原因是那位记者的行为违反了新闻行业的执业精神。他们不支持用这种手段来收集新闻情报,即使收集到再有价值的新闻也不能超越新闻行业的执业精神。
这就是西方新闻自由背后的责任。自由如果没有责任的牵制,没有原则性,任何存在的自由都会造成自由的泛滥,危害到他人的自由。从十八世纪末的自由放任主义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从六十年代的“性解放”到现在各地未成年人的早熟现象,就足以证明,单单行使自由的权利并不意味人权的解放,履行自由的责任才是对人权最大的尊重。
(选自“王涛的博客”2010年6月19日,有删节)
[【点读】]
作者从自由主义的起源谈到自由主义对西方的影响及其实质,同时指出国人对自由主义的误解和一些用心不良的人利用自由主义混淆事实的现状,引用卢梭的话解释真正的自由,从而明确“我们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服从才是真正的自由”,继而明确自己的观点“自由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提出这一观点后,作者列举了一些由于人们对于自由的片面理解造成的社会问题来阐明对自由的误解带来的危害,还结合中外媒体在一些类似事件上截然不同的表现鲜明地指出:自由是一种责任,不承担责任的自由只能带来危害,成为自由的“杀手”,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作者旁征博引,从历史源流谈到网络热点,丰富的事实论据很好地证明了“自由是一种责任”。我们在表达自己观点时也要学会这点。
第三篇:大自然的启示――自由是宝贵的
大自然的启示――自由是宝贵的
自由是什么呢?我一直在想。啊!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一天,我看到邻居家的小孩提着鸟笼,笼中的鸟儿无力地耷拉着脑袋,羽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使我想起看过的一份资料:在一只美洲画眉发现自己的孩子被人关在笼里,就一定会喂给小画眉致死的毒梅。因为它坚信,自己的孩子即使死了,也总比活着做因徒好些。这则消息犹如雷鸣般,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一个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然是如此深刻。它们是多么渴望自由,自由仿佛就是它们的生命。从这则消息中,我知道自由是宝贵的。
轰隆隆!轰隆隆!一声声大炮、坦克轰炸使战火中的孩子无家可归,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只有死亡和生存,和平可能已成为他们的梦想,他们多么希望和平能够自由啊!世界应该和平,应该让孩子们在幸福安宁的环境中认真学习,相互嬉戏,快乐成长。
在树林中的树木们,渴望树林能够自由。不再遭受人类的袭击,锯子也永远不要在树林中留下它们那可恶的身影。让枯枝败叶落满一地,水土流失带来灾难的恶剧不在重演。
在沙漠中繁殖后代的蜥蜴和甲虫们,希望沙漠能够永久地生活在自由的王国里。躲避开贪婪的人类,再也看不到他们庞大的身影,踏踏的脚步和叽叽的声音,用寻宝的双手,破坏它们的天下。
每一种生物,对自由的理解都是深刻的。不要让生物失去自由。“我想要自由!”当你失去它的时候会那么想吗?
第四篇:夏山学校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
夏山学校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
英国的夏山学校是一个以自由闻名于世的学校,孙云晓老师说:夏山学校给孩子几乎是无限的自由......的确,夏山的学校的自由的确很大,不想上课就可以不上课,如果想玩就可以整天游戏,倡导自由发展.......尼尔校长说:孩子需要自由,因为只有自由的气氛下他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向发展。夏山的观念就是“放任”,让孩子依他们的自然兴趣生活。
但是夏山的自由只是相对的自由,不是无限的自由。在夏山,不是没有规则和纪律,只不过不是由校长、老师来制定,而是通过学校大会和学生们一起来民主协商通过的,通过这种形式制定了不少规则,决定了不少处罚,因为是自己同意的,所以学生更愿意自觉遵守。
校长尼尔提倡自由发展,但是他也指出自由和放纵的区别,自由也是有所限制和管制的。他说:不知有多少次,许多热心于儿童自由发展的年轻朋友来拜访时,会对我们把毒药锁在实验室的柜子里,或者禁止在防火梯上玩游戏等措施感到惊讶,认为这样做限制了儿童自由。许多父母都不能了解自由和放纵的区别。在一个严格家庭里,孩子没有任何权利;在一个放纵的家庭里,孩子拥有所有的权利;而在合理的家庭里,孩子与父母有平等的权利。学校也一样。健康的家长会适当妥协,不健康的家长不是
管得太严,就是宠坏孩子,给他们所有的社会权利。他认为自由的意义在于:在不妨碍别人自由的情形之下,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你能完全自律。
尼尔校长的夏山学校存在了几十年,经过了实践充分的检验,所以,尼尔校长的感受还是比较靠谱的。他自由的理念也是比较中庸的。也许他给孩子不学习的自由我们难以采用,但是其他关于自由的观点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不过,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我们不能给孩子不学习的自由,所以,我觉得需要对尼尔的自由观点稍加修正。他说:让孩子依他们的自然兴趣生活。在中国,等待孩子自然萌发兴趣是不现实的,不如顺乎孩子心理、顺乎自然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也是依孩子的兴趣去学习,学习会变成较为自觉、自由的事情。
第五篇:由是文言文翻译
很多词语在文言文中的词义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是文言文翻译:
在文言文中,“由是”既不是复音词,也不是短语,这也是“由是”为什么不能在词典查到其意思的根本原因。那么“由是”究竟是什么呢?“由是”是由连词“由”和指示代词“是”两个词素的临时组合,其中:由,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是,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此,这。(因为不是表远指,所以不能译为:彼,那)。
由于,“由是”只是两个词素的临时组合,所以用在句子里的“由是”,只能依据句子的语义环境来分别解读它们。例如:
○《孟子·告子上》:由是则生,而有所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因为这样就能生存,然而有人却不去做;因为这样就能避开祸患,然而有人却不做。)
本例中的“由是”分别由连词“由”加指示代词“是”构成,其中:由,表原因,可译为:因为;是,表近指,指代孟子其前说过的“不义而生”的生存方式。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宣宗初亦号供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本例中的“由是”同样是由词素“由”和“是”的临时组合,其中:由,表原因的连词,可译为:因为;是,指示代词,表近指,指代其前“和既审上音律…必为奇巧声动上”等阿谀之事,可译为:此事。所以“由是得幸”的大意是:因为此事而得以亲近。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之,动词,到)。
(因为这事到扬州,到杭州,到南京,在官宦间名望显达)
本例中的“由是”,同样是由词素“由”和“是”临时组合,其中:由,表原因的连词,可译为:因为;是,表近指,指代句子中未出现的事由,可译为:这事。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 “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