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舞剧鉴赏
中外舞剧鉴赏
这个学期以来我们看了很多的舞蹈作品,让我对舞蹈有了不一样认识,也开始慢慢的了解很多舞蹈知识。
一直以来我都对芭蕾舞蹈充满了憧憬,觉得它是一种高贵、纯洁、美丽的舞蹈。这个学期学习了一些芭蕾舞的知识后,对芭蕾有更深的认识,也改变了自己的很多的认识。看了舞蹈《天鹅湖》、《胡桃夹子》后让我更喜欢芭蕾了。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
1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
作品的戏剧性。
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
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
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
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
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
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胡桃夹子》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整个舞剧气势宏大,场景辉煌,充满了喜庆欢乐的色彩。他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贴近民众的芭蕾舞剧。这部剧还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美丽、浪漫、欢乐的氛围,给人美好的享受。舞蹈剧音乐富有节奏,舞蹈优美、欢快,两者交织
在一起。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之所以能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一方
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面、诙谐有趣的表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舞剧以强烈的感染力,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
满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其中活泼欢快的节奏、精致优美的旋律,以
及特有的清澈透明的音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舞剧中的有很多
好听的曲子,比如:《中国舞曲》很有中国特色,幽默活波。另一首
《花之圆舞曲》是很著名的华尔兹舞曲之一,曲子欢快,缓慢,节奏
起伏。
一部好的舞剧除了优美的舞蹈,舞曲以外,服装场景也很重要。
《胡桃夹子》里面舞蹈演员的服装也很变化多姿,不同情境下舞曲不
同,服装也不同。我很喜欢里面舞蹈演员的的服装,他跟我们常见的芭蕾舞剧如《天鹅湖》里面见到的服装都不同,这些服装也装点了气氛。我很喜欢这部舞剧。
《睡美人》是根据法国作家夏尔·佩罗一个缦妙的爱情童话小说《沉睡森林的美人》改编,由俄罗斯芭蕾编导大师彼季帕与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密切合作,把这个童话故事搬上了芭蕾舞台,继而成就了一部古典芭蕾的巅峰之作,享有“芭蕾艺术的百科全书”之誉。
舞剧《睡美人》场面富丽堂皇,演员阵容庞大。彼季帕巧妙运用群舞、双人舞、独舞以及哑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使该剧尽显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宫廷的风采。虽然1889年1月2日俄国沙皇观摩该剧彩排后并未留下满意之言,但该剧首演后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他以真挚动人心弦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为主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第二篇:《天鹅湖》舞剧鉴赏
提到芭蕾,我的脑海中蹦出的就是“天鹅湖”,“踮脚尖”,“优雅”“有气质”,“旋转”等等这样的词。芭蕾,本身就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便深深的烙印着西方国家优雅浪漫的气质,所以,对于国人来讲,欣赏芭蕾是一件很有艺术感的事儿,绝对是艺术的熏陶。
那次课上屠老师让我们看了《天鹅湖》舞剧,老实说,在这之前,我只听说过有这个芭蕾舞剧,从来没看过,并且我自己也不是学舞蹈的,可以说是根本没什么了解,只是纯粹带着欣赏的心理看的。就作为一个门外汉看来,我能感受到整部舞剧的音乐时起时伏,时高时低,时欢快轻松时紧凑紧张,还是挺扣人心弦的。另外,就作为一个舞剧来讲肯定是讲述着一个故事的,我看到了类似王子,巫师当然还有天鹅之类的人物,整个舞剧很明显的体现了西方国家浪漫的情怀基调,很富有欧洲神秘色彩和风情,不管是服装方面还是整体气氛。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他们的舞蹈动作,舞蹈演员们轻盈如飞的跳跃和令人炫目的旋转令人眼花缭乱,当然还有芭蕾的灵魂--脚尖舞,让人看的不得不感慨。真的是太美了!
在课上看完后,由于我对故事情节啊,具体其他的一些都不太了解,于是网上搜索了一下,让我惊叹于《天鹅湖》舞剧的伟大,它是在西方被称为舞蹈皇冠上的明珠的芭蕾舞的典型代表,往往我们很多人就是一提到芭蕾就想到《天鹅湖》,它是古典芭蕾经典中的经典。《四小天鹅》这一段舞蹈更是众所周知。当我读了整个舞剧故事简介后,更加深了我的了解,原来故事就是王子与被施咒的公主之间的爱情故事,那么整部舞剧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就不难解释了。童话故事不仅仅是可以从童话书中看到,更加可以用舞蹈这样一种充满感染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便显得更加唯美动人。整个舞剧中善与恶势力的对抗,让情节更加跌宕起伏,而对于最后爱情战胜恶势力,完满的结局也能让更多人接受的。
最后,我想说,好美的故事,好美的音乐,故事有了音乐,变得更扣人心弦;音乐有了故事,变得更耐人想象。作为一部永恒的经典,即使一百年,一千年以后人们会忘记柴科夫斯基,但是这部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是无法忘却的。
我觉得像芭蕾这样的舞蹈形式是需要继续坚持,不断被发扬,被继承,被世人所铭记与追求的。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只追求时尚的文化,喜欢听流行歌曲,跳街舞,空闲时间只会上网,追求物质享受。对于这种优雅艺术的欣赏与主动接受熏陶的意愿实在不强,很多人宁愿花好几千去看演唱会也不愿意花几百去欣赏这种真正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味的艺术,比如说我们中国的民族舞蹈就很少人去学去欣赏,幸好还有杨丽萍这样的人的存在,还能把我们的民族舞蹈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但仅仅靠这点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整个国家对这种文化的重视,国人自己从意识上对此的重视。虽然我自己并不是很会欣赏这种艺术,但我会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提高自己的品味与气质,这是任何物质都装饰不出来的。
第三篇:中外舞剧赏析之天鹅湖
天鹅湖赏析
摘要:芭蕾舞在西方被称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并放慢速度。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邪恶的力量,获得了胜利。
小时候本有机会真正走入舞蹈的世界,但是由于种种这扇门戛然而止了。自此之后,舞蹈对于我来说犹如空中楼阁,我总是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台下或电视机前观看别人翩翩起舞,饱含着歆羡的眼神,流露出淡淡的遗憾。舞蹈在大众心目中竟乎是美的象征与代名词。以至于当我得知学校有开《中外舞剧欣赏》这门选修课后,我无比的兴奋。因为我真切地渴望多了解一点,多欣赏一点,仅此而已。在上了几堂课后,我顿时发现我对舞蹈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加之,老师手舞足蹈、形象生动的讲解令我豁然开朗。而我在老师那里了解到的,学习到的更多是西方的舞蹈赏析!特别是芭蕾舞。
芭蕾舞在西方被称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有着复杂的结构形式和特定的技巧要求,一部芭蕾舞的双人舞、独舞、群舞都有固定的形式结构。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
第二分曲是一个舞蹈场面。开头一段音乐由弦乐器奏出,王子和他的朋友本诺穿着猎装登场。当强烈的乐队全奏和尖锐的木管乐器旋律交替出现时,王子看见天鹅,想举弓射击,天鹅急忙躲藏起来。天鹅公主用一个猫跳,从舞台后部的斜坡上落地,所谓猫跳就是蜷腿侧跳的动作。接着是一段情节舞。所谓情节舞,是用舞蹈和哑剧来表现感情和戏剧情节的芭蕾场面。双簧管吹出一个抒情曲
调,天鹅公主责问王子为什么要射击她。然后,音乐变为快板,天鹅公主向王子倾诉:她是一个公主,名叫奥杰塔。她和她的同伴都中了邪恶的魔法师洛特巴尔特的妖术,白天变成天鹅,到了夜里才恢复为人身洛特巴尔特化装成一只猫头鹰。时刻监视着她们。这段音乐,是奥杰塔的独白。当天鹅公主向王子叙述她的身世时,洛特巴尔特随着强烈的乐队全奏和管乐器的和强,出现在他们面前,威胁着王子。王子举起弓来准备射击,但为天鹅公主所阻,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王子,并向他吐露了爱情。第二分曲没有结束,就紧接着第三分曲。
第三分曲是另一个舞蹈场面。舞台上出现天鹅的行列,奥杰塔的同伴们登场。她们发现王子,围拢来保护奥杰塔。奥杰塔告诉她们:“他是善良的,你们走吧。”伴随着奥杰塔这个舞蹈动作的,是双簧管的独奏。王子扔掉弓,向奥杰塔表白爱情,并告诉她说,他想杀死洛特巴尔特,使她获得自由。公主凄然告诉他说,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个准备为她而死的人,发誓始终不渝地爱她。才能破除妖术,使洛特巴尔将毁灭。王子欣然起誓,并要求奥杰塔参加第二天晚上的舞会,届时他将选她为新娘。但她说,她要到午夜才能摆脱妖术去参加舞会,而那时舞会已经结束了。她还警告王子,洛特巴尔特会用奸计破坏他的誓言。奥杰塔请她的同伴们跳舞娱乐王子。这时,刚才听到的双簧管主题,改由长笛独奏。这段慢舞,是奥杰塔在王子的支持和同伴们的拱卫下表演的。
下面一个分曲是天鹅之舞,是由六首舞曲接回旋曲的原则构成的,第一首天鹅舞曲再现了两次,整个分曲形成A-B-A-C-D-A的结构,最后是奔放活跃的尾声。天鹅舞曲是由全体舞蹈演员表演的圆舞曲,音乐清新欢畅,婉转流利,用单主题的三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二曲是奥杰塔的独舞。小提琴和长笛先后奏出脉脉含情的旋律。第二段速度转快,很快进入高潮。全曲用二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三曲是稍稍缩短了的天鹅舞曲,即第一曲的再现。
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所谓“击脚跳”,就是跳起后双脚互击数次。所谓“轻步行进”,就是前脚跟碰着后脚尖的行过动作。这些动作以及头部的转动,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天鹅的形象。天鹅之舞的第五曲是奥杰塔和王子的情节舞。这是个三段式的抒情场面,开头的引子是竖琴的华彩段;第一段是竖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中段交替着木管乐器的快速走句,和独奏小提琴在弦乐器拨弦伴奏下展开主题的旋律;再现部由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互相呼应,并同时结合成为二重奏。这段双人舞的音乐,用了二重唱的写法,它原来就是柴可夫斯基早期歌剧《女水神》中的一首爱情二重唱,作曲家把它借用到《天鹅湖》中来了。天鹅之舞的第六曲是总体舞。音乐是圆舞曲的第二次再现,然后是欢快
天鹅主题不仅是开始和结束第二幕的主题,也是整个芭蕾的基本主题;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终场音乐,都以这个主题为基础。柴可夫斯基通过主题变形的手法。用音乐来揭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并放慢速度。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邪恶的力量,获得了胜利。这种基本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他的交响音乐与歌剧音乐,是一脉相通的。
结束语
以上的赏析是作为自己对于舞剧、芭蕾舞剧非常粗浅的见识。在写作的过程中也阅读了大量关于芭蕾舞剧方面的著作,恶补了下西方舞剧方面的知识。舞蹈的世界不单单是形体动作的表演、更是文化的张扬与体现,难怪有人说,舞剧的发展史就是西方文明史。
参考文献:《西方芭蕾舞欣赏》《西方文明中的舞剧》
题目:天鹅湖赏析
系别: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系
班级:09级工程管理1班
学号:0926321021
姓名:林道坚
第四篇:中外舞剧欣赏论文 感想建议
自《燃烧地板》舞蹈团诞生之日开始,它便开始了其全球巡演的历程。时至今日,《燃烧地板》创造了在全球大获成功的神话:在纽约电台城音乐厅的演出让《纽约时报》感慨这台节目“彻头彻尾令人叹服”;移师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大厅又使《伦敦每日电讯》断言“它将长期成为全球的热门演出”。此后不久,加拿大的《全国邮报》把该剧的多伦多之行概括为“绝对热辣!” 《燃烧地板》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最酷、最热辣、最性感、最轰动、最具有观赏性和戏剧性的舞蹈佳作。
编排:《燃烧地板》中我们能够看到优雅的华尔兹、激情的恰恰、桑巴、充满异国情调的伦巴、跳脚、爵士、摇摆、热情的佛拉明戈、清新飘渺的踢踏舞等国外各类风格的舞蹈。演员们粗犷奔放的表演,配以性感大胆的服饰造型,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风格、激情洋溢的音乐以及令人如痴如醉的视觉和音响效果。现场演出的火辣和轰动令观众情不自禁在座位上乃至走廊中翩翩起舞,与舞台上融为一体
内容:在总长近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全剧集优雅的华尔兹、激情的恰恰和桑巴、充满异国情调的伦巴跳脚和爵士、热情的佛拉明戈、清新飘渺的踢踏舞等舞蹈之大乘;除了这些国标舞种之外,该剧还包含了摇滚、曼波、萨尔萨、林蒂跳步、吉特巴格等各国的民间舞和舞厅舞,以及在西方剧场舞蹈中的主流舞种——芭蕾和现代舞,都融合在其中,由此创造了一个古今同辉、雅俗共赏的舞蹈大荟萃。在即将来京的《燃烧地板》“金属版”中,这些舞种被巧妙地穿插在意大利威尼斯假面舞会、西班牙斗牛舞曲、美国水兵舞、法国红磨坊盛装舞等变化多端的舞会情景之中。音乐包含了上世纪30年代的爵士乐、布鲁斯、摇滚乐以及时下最为流行的电子音乐,配合不同舞种与氛围而变换
表现力: 感受最深的是:原来拉丁舞的表现力如此丰富!从拉丁舞最早的快步舞和狐步舞的高贵典雅,到恰恰、伦巴的欢快,再到桑巴与牛仔的奔放„„每个舞种都代表不同的情感宣泄。《燃烧的地板》的胜人之处恰在于,它不是简单的群舞,每一对舞者重复同样的动作;而是赋予每位舞者不同的情节和展现方式,但又在缤纷的情节中寻找连贯与统一。于是在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恋人的亲密缠绵与耳鬓厮磨,可以看到一群热情洋溢的小伙儿对一位姑娘的争相追求,可以看到两个女人的争风吃醋,还有旧时代的舞场中那些热恋男女的千姿百态。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那些经典的摇滚歌曲配乐,令整场演出一直充满激情与震撼力,让台下的观众也备受感染。
其次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流的艺术家就是高水准!(比起去年东方卫视《舞林大会》中的那些菜鸟强多了)他们的专业首先体现在他们不仅仅是在跳舞,在重复那些旋转与摇摆的动作,而是带着激情在演绎。只要他们一出现在聚光灯下,脸上立刻洋溢起丰富的表情,无论是高傲、欢快、鄙视,还是魅惑撩人;他们的每一次深情对望和激情相拥,或者性感的挑逗,都是如此真实;他们的每一次集体狂欢,都仿佛能把那欢乐从舞台漫溢到全场。以前看舞剧,只要盯着主角看就行,其余人不过是配舞;而这场演出中,人人都是主角,都演得那么棒,直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看哪里才好。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舞者们的身材真是很棒!女的就不消说了,单说男的。演出中有几幕男演员们是裸露上身起舞的(这也是《燃烧的地板》性感大胆的表现手法之一)。小伙子们健硕的肌肉上淌着汗,在舞台灯光下熠熠发亮;他们的每一举每一动都充满力度、充满阳刚之美(一点不像我见过的国内某些教拉丁舞的男老师身上那种女气),的的确确是引人入胜^_^。
《燃烧地板》是一整台的舞蹈秀。他们的舞将华尔兹、恰恰、伦巴、摇摆、弗拉明戈、探戈等融为一体。队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个个都是尤物,男女无一不是拥有让人为之疯狂的魔鬼身材,天使面孔。年龄跨度也很大,从三十几岁的性感少妇到十几岁的高中生,每个演员都充满了对舞蹈的“超级”热爱。
它并非单纯的舞蹈串连,而是以不同的舞种为元素,编成一出出舞台剧,把华尔兹、恰恰、桑巴、伦巴、牛仔、爵士、踢踏舞乃至摇滚和现代舞等各种舞蹈的精髓与绚丽的服饰、激情的音乐、丰富的情节和华美的舞美设计巧妙地融为一体,借助各位艺术家精湛的演技和大胆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来,无怪乎它被称为“流行文化的奇迹”。
总结: 《燃烧的地板》演员们粗犷奔放的表演,配以性感大胆的服饰造型,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风格、激情洋溢的音乐以及令人如痴如醉的视觉和音响效果。现场演出的火辣和轰动将令观众情不自禁在座位上乃至走廊中翩翩起舞,与舞台上融为一体。
我们欣赏到了优雅的华尔兹、激情的恰恰、桑巴、充满异国情调的伦巴、跳脚、爵士、摇摆、热情的弗拉明戈、清新飘渺的踢踏舞等国外各类风格的舞蹈。《燃烧的地板》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最酷、最热辣、最性感、最轰动、最具有观赏性和戏剧性的舞蹈佳作。在总长超过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燃烧的地板》远远超越了国标舞的范畴和局限,全剧集高频的华尔兹、激情的恰恰和桑巴、充满异国情调的伦巴跳脚和爵士、热情的弗拉明戈、清新缥缈的踢踏舞等舞蹈之大成;除了这些国际化标准化的舞种之外,还包涵了摇滚、曼波、萨尔萨、弗拉门戈、林蒂跳步、吉特巴格等各国的民间舞和舞厅舞,以及在西方剧场舞蹈中的主流舞种——芭蕾和现代舞,融合在其中,由此创造了一个古今同辉、雅俗共赏的舞蹈大荟萃。
对本课的感想和建议
总的说来,任道老师这个舞剧欣赏课是一门优秀的课程。首先,作为任课老师,任老师对同学们认真负责。具体表现在,每节课都有点名。这使得我们班的入座率一直处于高位(最少在临近下课的时候是这样)。这样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舞台氛围,对同学们欣赏舞剧是有莫大的裨益的。同时,任老师还充分尊重同学们,给予同学们足够的自由,允许一部分人合理推迟上课。第二,这个舞剧欣赏课能取得极大的成功还与任道老师的崇高的学术素养有关。任老师对舞蹈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以及相对独到的理解,能把高深的舞剧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在课程设置上,任老师选材的范围非常广,从经典的《钟楼怪人》、到现代舞剧男版《天鹅湖》,从外国著名舞台剧《大河之舞》到中国优秀舞剧《原野》、《一把酸枣》。这些优秀的作品的选取充分体现出任老师的广阔的视野和兼容并包的思想。这不仅让我们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之内充分体会到舞剧的魅力,还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为我们以后欣赏舞剧作了一个好开头。我认为,如果任老师在每次下课前把下节课的内容简单说一下会更好。这样同学们起码会对作品的背景和欣赏的角度、方向有所把握,更有利于对作品的欣赏。最后,我认为在作品是选择上任老师可以听取一下同学们的意见。这样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
第五篇:中外美术鉴赏
艺术,我们存在的理由
——美术欣赏课程随想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管我们有多么不同,不管多么的有个性,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被艺术影响着。
时代变迁,各个时代有它不同的主流艺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于有人意识到人性的意义。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艺术家们创造了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首的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了回归人性的自由,他们高举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创造出的人物形象或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或秀美典雅,高于平凡。艺术不再被教条所禁锢,人文的力量再一次被发扬出来。看着那个时代的不朽之作,即使是色彩不再光鲜,甚至不再完整,我依然可以想象出它们当年所能引起的轰动。同样在看到古希腊、古罗马的那些完美绝伦的雕塑时,我也一再惊讶于他们那天神一般让人只能仰视的造型。复兴,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那一切曾经发生过,也会一直焕发夺目的光彩。在描绘教堂壁画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可以仰着脖子几天几夜,即使自觉已到极限,依然无法停下手中的创作;为了逼真的描绘人的肢体动作,达芬奇不惜去盗取人的尸体,只为了解人体的构造,在那样一个时代,这样做是难以被世人所认同的。对于达芬奇,似乎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我并不十分赞同这句话。艺术创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出来的。所以它们必定要经历某些不寻常的过程,而我们大多看到的只是结果。而且,就算是在做不是普通人会做的事情,他们很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更加理解那些过程,我相信,这些艺术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享受。
尼采说,美术(form art)是日神的造物,而与之相对的酒神则是掌管音乐的祭司。前者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如颜色的调配,画布的尺寸,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而在我看来,二者的美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能带给人心灵的震颤。而那种美所带给人的享受,将拯救人于苦难的水火之中,甚至在人太过沉醉时发出警告——它总是在关键时刻告诉人们——这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某一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构成的时代特征,让那个时代的人选择接受什么样的艺术。因而如今你的我们在看美术的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17世纪出现了巴洛克美术”、“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被主流大众所接受,才能流传至今的东西,被我们看成当时的艺术,而能够名留青史的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人。因而有时我也会想,如果你发现了某幅因为种种原因而保存到现在的一幅画作,如果它的一切特征都在显示这是一幅印象主义的作品,而最终你被告知它完成于17世纪,而书上没有告诉我们17世纪曾经出现过印象主义。是不是想为那位不知名的画家叹息呢?但时代的作用是巨大的,这种情况我想也不会经常发生,首先就算有,因为当时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因而连流传至今的可能都没有。更何况历史也会出现断层,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欣赏过去的同时不断前进。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男孩想知道什么是文化,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学习,最终得出了答案。“文化就在饺子里。”当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真正可以引申为,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结果——像已经包好的饺子一样等待人们去品尝。文化是包饺子的过程,饺子的历史,为什么会有饺子这种东西,为什么是中国人发明了它而不是美国人,可人们大多都会认为这种东西很美味,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文化。文化就是这样,即使不是自己的,也会得到尊重。它是人类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过程。而美术,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人类将想象力和模仿力发挥到了极致的结果。
时代造就人才。从一个角度来说,人的一生太过短暂,因而他的成就,他的知识,他的信仰,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迹,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想要看得更远是哲学家的事情,画家们只用将生活中的美用他们神奇的画笔展现出来。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人类才创造出了如此纷呈缤兰的文化,从早期的古罗马时代完美的雕塑艺术,到后来的印象主义,洛可可艺术,巴洛克,哥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仰,时代将他们筛选出来,形成不同的流派,让他们的创作得以流传至今。
当然,那些从事发扬美的画家,无论他们笔下的美是来自美好的事物或丑恶的事物——对于艺术家来说有时候丑恶中也有美存在,那种唤醒生命的,惊人的美。在他们的画中也有思考,哲学的思想,并不为所有人所理解的,而不仅仅是表现美的,当然对于理解它们的人来说那也许是美的。比如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印象主义的画,人们一开始还因为太抽象而将之视为劣质品。
最后我们欣赏到了中国的美术。外国的绘画或建筑艺术,无论他们有多精致,多写实,总给人一种疏离感。而中国的艺术,那些黑色的墨迹,行云流水一般在白纸上酝开,所表达的意境尽在不言中了。大象无形,至美无华。而中国的建筑艺术,其结构上巧夺天工一般的设计,与其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诉说着更为贴近自然的情感。看着那些亭台楼阁,想象自己走在那雕廊画栋之间,觉得心都可以宁静下来,感受周围一丝的风吹与草动。那是一种真正的回归。
我一直都认为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才能对艺术品表达自己的鉴赏力,但我想有些人对好的艺术品有着天生的鉴赏力,因为美是共通的。而学习这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渠道,去了解和感受美术背后的故事。如果说科学技术教会我们的是如何生存的话,那么美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则教会我们的是看待生活的方式。有了它们,生活才是完整的。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