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音乐鉴赏心得
中外音乐赏析心得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音乐鉴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不少作曲家在乐曲中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音响加以艺术模拟,可以引导我们加以想象。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听觉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美育教育方式。音乐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包含感知、理解、想象、情感、鉴别、分析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动态审美过程。所以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外音乐赏析这门课程。
如今各高校纷纷开展音乐鉴赏课,通过这学期学习这一课程,我感受到音乐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审美观。同时也使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何利用音乐来治愈我们的心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赏析过程中我学习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体验和感受不同的音乐流派。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流中,存在着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音乐风格与流派。每一种都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或者表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它们平等地共存于人类音乐文化的宝库中。在电子科技、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村”,而且还要更加开放的视界体验并鉴赏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练就“多元文化的音乐耳朵”,不断扩大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
第二,把握音乐的情绪与情感。音乐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形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体验了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单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我们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第三,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我们区别不同音乐作品的体裁和形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的相互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形式,正是这些不同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因其表达着人们不同的思想情感,才使人类的音乐宝库绚烂多姿、异彩纷呈。音乐教学中,老师不断引导我们倾听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我们的感性体验,发展我们敏锐的音乐感觉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音乐鉴赏教学,使我们感受并体验到不同的音乐表现要素、把握不同的音乐情感与情绪、区分不同的音乐体裁与形式、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与流派,并在大量积累音乐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并发展了我们敏锐的审美感觉力。
第二篇:中外音乐鉴赏总结心得
生命因为音乐而完整
STU Ezer Yao
跟大多数时下的年青一代一样,我是一个热衷于摇滚与电子音乐的现代人。平时的我是比较少自发去接触西方或者中国的经典名作的。即使对某些古典名作耳熟能详,但我却大多数连名字都叫不出,也不会花费心思去细细品味。想必是现代流行音乐才更加贴合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吧,又或者名作的头上总带着“高贵典雅“等光环。那些经典名作和传统音乐总给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种距离感,让人难以接近。这似乎已经是青年一代的普遍想法了。也正因为此,传统音乐才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虽然我是一个更加倾向于流行文化的人,但这并不会使我排斥经典音乐作品。我确实是带着了解与学习音乐名作的想法来上这一学期的课程,期望它能带给我不同于流行音乐的感受。通过这一学期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赏析音乐名作,我想我已经收获了不少。虽然我只看到这绚丽的音乐世界的小小一角,但这匆匆一瞥,已经使我对它的缤纷色彩流连忘返。
先从西方音乐名作说起吧,德彪西的《月光》应该是我最喜欢且印象最深的一首曲子了。从最初听到《月光》到现在大概也有10年了吧。还记得初次听到这首曲子的那时候,正是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安谧的琴声,就如同窗外那柔和的月光一样,洒在我的身上,穿透至我的心房。一时间,月色的温柔与我同在。那悠扬的琴声仿佛让我听到了月华的呼吸一般,温柔却富有律动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喜欢这首《月光》。这就是好音乐的魅力所在吧。它的每一个音符,都给你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那流淌着的旋律,既像动听的低语将故事娓娓道来;又像神奇的画笔,渲染出流动的画面。你一旦沉湎其中,就会发现它正如同一个
生命因为音乐而完整
变幻莫测的梦。
说到德彪西的《月光》,不妨将它与贝多芬的《月光》比较一下。贝多芬这首名气更大的传世之作,虽说《月光奏鸣曲》是他人强加这首曲子的名字,其本身原是贝多芬思念心上人之作。但它作为古典音乐代表作之一,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德彪西的印象派作品《月光》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若说德彪西的《月光曲》是一出缓缓道来的影片的话,贝多芬的《月光》就是一幅充满立体感的油画。它就像是一幅动人的瞬景,没有那种流动的感觉,却让你觉得整个故事都在其中,值得你去细细推敲和品味。
跟西方的古典音乐不注重音乐的名称不同,东方的传统音乐将音乐名称看作是音乐重要的一部分,常常用利用名字来赋予音乐新的内涵。这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中很常见,例如《平湖秋月》,《渔舟唱晚》等。而我这个人有时候对有标题的音乐有一种“恐惧”的感觉。这是因为我认为音乐的内涵容易被只言片语的标题所歪曲。我总是试图在音乐上听出更多文本之外的东西,避免对某首曲子作太多形象上的联想,这样才能抛开一切的对音乐本身的束缚,感受其中的真善美。
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放《二泉映月》的那一次。这首著名的曲子我以前已经听过很多次,但却一直对其名为《二泉映月》不甚理解。直到老师向我们说明,这首二胡绝唱是天才音乐家华彦钧回首多年来变化无常的人生际遇,感受自己的心境变化,最终锤炼而成的一支曲子,本名应为《依心曲》,《二泉映月》不过是后人赋予这首曲子的诗情画意。或许,只有我们用心去倾听和感受曲子的灵魂,直到我们领悟到阿炳看破一切沧桑过往后笑对人生的豁达心境,我们才会明白《依心曲》才是这首绝唱的真名。而另外一件让我感到很庆幸的事,是老师给我们播放的《二泉映月》是未经数字处理过杂音的拷贝。当年录制这首名曲时的风声跟
其他吵杂声充斥其中。但就是这样糟糕的音质却叫我陶醉其中,这种未经雕琢的声音,给我深深的震撼。想来真正的音乐本身是可以超越它们的物质载体而直抵人的心灵深处,使你一听倾心的。
音乐仅仅是调节人类单调生活的调味剂吗?我并不认同。音乐在表达人类感情世界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心灵,不论中文或古今。用音符写就的每个作品,远远不止是排列组合这么简单。是音乐让我们思考,让我们安宁,让我们共鸣,让我们回忆;让我们在浮华的人生中找到自我,找到心灵的慰藉,从此便再也不孤单。
第三篇: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姓名:陈斯琴,学号:3013207218,学院:化工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年级:2013级,班级:2班。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这个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人们生命中的东西,似乎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音乐中所包含的的东西,有时候是语言难以表达的,就像上课时老师提到的一句话,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确实,当语言表达都惨白无力时,音乐却能给我们透露更多的信息。在众多的音乐中,中外音乐似乎各有其特点也各不包容,但是其实它们之间有不同却也有相同,以下是我对中外音乐各自的认识以及对中外音乐关系的认识。
一、对中国古典、民族音乐的认识
中国古典音乐,经典的似乎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如《二泉映月》《茉莉花》《赛马曲》《十面埋伏》等等,这里借上课时提及过的阿炳的《二泉映月》简要叙述一下我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老师提及这首歌的标题时告诉过我们。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其实杨先生在定名时,也斟酌过,一开始的“映”并不是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字,而是“印”,但是后来杨先生觉得这有抄袭的成分,故后来定名《二泉映月》。这首歌的定名过程,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字的变动,却让整个曲名赋予了不一样的色彩。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阿炳是二胡史的一座高山,后人只有去攀登它而无法去超越它,我认为这是由于阿炳自身的身世。作为一个双目失明又得不到温饱的卖艺人,他自己本身的经历决定了他音乐的感染力,曲中所包含的的那种凄惨的成分,也许是只有阿炳本人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到的。也许是因为他的双目失明,才导致了他对音乐天生的理解能力,他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绪,只能通过音乐来诉说。此时音乐变成了一种语言,一个他述说身世的工具,所以造就了《二泉映月》的成功。
好似很多中国古典音乐一样,《二泉映月》通过一种乐器即可表现,那就是二胡。这就好似中国的山水画,有时仅通过一种颜色的墨就能表现山河壮丽的场景。可是这样的表现却也不失单调,反而能给人更深的感染力和对音乐本身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也许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而这样的特点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简单,直接,深厚,这就是我对中国音乐的体会,但是中国音乐所包含的的那种中华民族的智慧,却是我无法真正去理解和体会的。
二、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似乎在提及到西方音乐的时候总是会给人一种气势宏大的感觉。却是,音乐会,乐队等这样的字眼,似乎都是来自于西方。所以西方音乐总是给人一种系统各正式的感觉,不像中国音乐那么随性,但是在表达感情这一点上,它们却又是相同的。
这里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叙述一下我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而贝多芬的命运,似乎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整首音乐跌宕起伏,从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而后是与其几乎完全相反的第二主题,似乎是一个不敢命运的人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剩下无力的叹息,小提琴在悲鸣,好似要甘心接受命运的捉弄。但是,它仍然抒发了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却是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第三章第四章,生命的顽强和奋力抵抗,好像与命运做着最后的决战。辉煌、明亮的音乐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这个音乐看起来逻辑性很强,从始至终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交代的很清楚。其中用到的乐器很多,这个乐曲给人看来气势恢宏。这样的特点体现在很多外国的作品里面。它们的背后似乎都需要一直庞大的乐队,它们似乎都是依赖乐队和气势而生存。西方音乐的那种严肃和一丝不苟不得不让人佩服,其中的逻辑性也让人觉得一首音乐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过于庞大的乐队有时可能会成为西方音乐的一个负担,它似乎没有太多的亲和性,这一点与中国音乐的截然不同的。中国的音乐似乎更多来自民间艺人,而西方音乐似乎更多来自作曲家。其中的不亲民性便表现出来。
但是即便如此,西方音乐的力量仍然让我们不得不佩服。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在老一辈人看来,如今的音乐,似乎是一些听都听不懂的怪话,是一群只要能说话就去唱歌的人创作的垃圾产品。其实不然,一些流行歌曲,其中也融入了不少中国经典音乐的成分,最典型的就是《菊花台》《青花瓷》以及《兰亭序》,它们在表现自己各自特点,顺应当今时代潮流的同时,吸收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成分,其中的笛子,琵琶等乐器的频繁出现,让人似乎觉得这不是一首流行乐曲而是一首古典音乐。这样的结合能使很多人改变对现在流行音乐的看法,使他们重新认识流行音乐,这样也有利于它的发展壮大。
四、中外音乐的联系
中外音乐有很多的不同,而起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的联系,其实不是的,西洋乐器与中国音乐的结合,也是中外音乐有所联系的一个证据。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梁祝》。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为基调创作的《梁祝》,通过小提琴,表现出两人真挚的感情。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音乐不再通过中式乐器表现,而是通过西方常见的小提琴作为其表达的主题,却更能让人体会到化蝶的场景。
此外中国音乐和西方乐器的结合,还有一些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思乡曲》《西藏音诗》《回旋曲》《跳龙灯》等曲。这些曲子既是民族的,又较充分的发挥了小提琴的技巧,充分体现了西方乐器和中国音乐的结合,体现出中外音乐的共通性。
五、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对于人们来说到底是什么,可能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音乐是一种消遣的工具,但是对于那时的很多人来说,音乐却是一个他们吐露自己心声的方式,无论是表现思乡,还是感叹自己生命的凄惨,在他们语言都无力表达的时候,他们通过音乐,简介也直接的表达的自己心中难以排解的情绪。有时候音乐就是这样,可以渗透进人的内心,感化人的心灵,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的部分,这是它独特的力量。音乐为什么一直存在至今却越来越壮大,原因就是人们需要它,需要它来为我们叙述一个我们难以表达人生,叙述一种我们难以吐露的情绪。这就是音乐,一种净化人心灵的东西,一种让人可以不自觉流泪的东西。
音乐一直都在。
2013级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乙班
陈斯琴
第四篇: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第一题: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谈到音乐,有人曾经说过:“建筑是音乐的凝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得艺术,也是是声音的艺术。它的材料是声音,它不可能想造型艺术那样塑造和描绘出形态逼真的物象与人象,也不可能像语言艺术那样表达明确的思想,叙速具体的情节。但它可以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与共鸣。
而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当数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由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的,以及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的我国少数民族或国外外族的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一切音乐品种,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在器乐上:中国传统器乐共有8类包括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戏曲类就有很多了,其中发展成曲种最出名的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还有“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的秦腔。说唱音乐早期都是农民艺术。由于曲种的流行地域不同、流传的阶层的审美观念不同 ,以及南北文化差异 ,就形成了南北说唱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关于民歌文化,那就真丰富多彩了,而且是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而萌生的,每一个民族又各以多样化的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主要有五种形式:劳动号子、舞歌、山歌、小调、长歌。
徐中玉说过:“大学生需要吸取全人类文化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对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积累,则更应有广泛的理解,并加以发扬光大。具有宽厚的人文底根,肯定能为大学生们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在思想、文化、艺术、道德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积累、沉淀、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与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它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传统音乐从人们有意识开始就形成衍化,早在《诗经.》中就有诸多体现,它是最原始的,最朴实的,最纯洁的,它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一朵奇葩,一道激情澎湃的洪流。同时通过对中外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更感受到了音乐之于人的感悟和力量。它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和交汇。
传统音乐已及其他音乐都可以直接而强烈的表现感情,心灵的撞击仿佛是语言的交流,给人更深重的理解。音乐也能间接的反映思想意识和生活现象。比如听《春江花夜月》,我真的有一种荡舟湖上,体会纯朴而美丽的风情。又比如《二泉映月》,在那悠扬有不失激昂的旋律中,我听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反衬出他悲惨的一生:双目失明又受反动派的迫害。那个调子仿佛在控诉对于生活的艰辛和苦难,不公与挫折,悲惨的命运,世事的折磨与严酷的压迫,又仿佛在歌颂无比坚强的内心与意志和崇高的追求与信仰。
作为人类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它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然而在现在国际化与社会化的影响下,这种文化在逐渐的被取代,不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责任。还有一部分传统音乐文化由于传统音乐的传承依赖于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生存环境及特殊的“口头”传承方式,均面临着急速消失的危险。因此传统音乐一旦“消失”,就是“完全的不留痕迹”,在这些“边缘位置”的音乐中也包含着我们的本土音乐,而学生却是传统音乐文化最好的继承人。我们应该利用我们作为大学生的力量与智慧呼唤全社会来传承保护和发扬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规日渐详细,我们要抓住当前的形势宣扬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让人们树立起对传统音乐保护和挖掘的意识,担负起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的重要责任。
总之,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它让我感受得到心头的一片淤血逐渐划开,能够看得清曾经走过的路,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让我在它的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第二题:
多元文化之所以为多元,就是涉及的地方广,涉及的题材多。它与本土文化是对立的。可是我觉得它包括本土文化,然后吸收了外来文化,使多种形势、风格、体裁得到融会贯通。多元化音乐教学打破封闭、隔阂加大开放性,使我们做到对世界音乐有一宏观的了解,知道我们与其它音乐文化区,其它民族、国家相比较有哪些共同之处与独特之处?本民族音乐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而我们以前的音乐学习紧紧围绕中国的一些音乐,这样让我们的视野有狭隘性,对音乐的认识也没有比较后的深刻认识。
常言说:“老师是启开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我觉得中外音乐鉴赏的老师更是如此。您带我们走进了艺术的大门,走进了音乐的天堂。我觉得可以享受音乐,可以品味音乐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谢谢老师带给我这种幸福,并教会我怎样去更好的体会这种幸福。这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无论哪个地方的音乐都有自己的色彩,而且是五彩缤纷的,可是它们都不矫揉造作,都只为表达我们的情感。让我更珍惜在音乐中的幸福。
建议:希望老师继续保持和同学交流的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我们的兴趣。
第五篇: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一路有你
在大学所上的所有课中,最舒心最享受的就是中外音乐鉴赏。经过了半个学期的音乐洗礼,只觉自己在音乐的殿堂门前犹如一只蚂蚁,仰望头上的五彩缤纷,金碧辉煌,小心翼翼地走进去,一路都是懵懂好奇,新鲜刺激。
外国音乐,钢琴乐,小提琴,交响乐,外国管弦乐器,中华民族乐器,中国民歌,声乐在电影等艺术作品上的运用和生活上的点缀„„ 短短的几节课,顺着老师得引导感受了音乐这些方面的风采,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低沉优柔的大提琴,清新悠扬的笛子,宛若闺中亭亭少女的扬琴,那些柔美的旋律像敲在心里,敲得心酸酸的,泪腺也活跃起来。因为那些旋律和意境让我想起过去,想到现在,想到未来。
童年里的笛声
我的童年一直都有笛声的陪伴,因为爸爸对管乐器家族中这种古老吹孔膜鸣乐器情有独钟。虽然他是自学吹笛,当时还是吹得挺不错的。小时候杂物桌的桌面上都是他的笛谱子,《彩云追月》,《步步高》,《雨打芭蕉》„„ 每天晚上有闲暇就是坐下来吹笛子,他把我们这些默不作声的孩子和忙得团团转的妈妈都当作忠实的听众,吹得总是很起兴。爸爸经常叫我识谱,连出生起名时,把五音之一“羽”字放进了我的名里,期望我能够在声乐方面有所兴趣和追求。
周末每个晚上都会带我去附近的一个公园去听一些退休的老年人和对粤乐很有兴趣的中年人弹唱广东音乐里的经典乐曲,或者是邻村的一间很简陋的旧房子里听一大班人在弹吹拉敲,还有人伴唱。记忆已经朦朦胧胧,记得那个时候老爸总是在和我解释说明着这些乐器和拍子,可是我迷迷糊糊的不懂。天生嗓子不好,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允许上艺术班,我在音乐方面并没有如爸爸的期望。慢慢长大了,为了生活,爸爸的谱架被拿去当晾衣服杆,我们也在爸爸的笛谱书上算算数,虽然偶尔还会听到爸爸陶醉地吹笛子,慢慢得不是那么频繁,慢慢的,到我上高中,就很少吹了。
我开始学口琴和竖笛,学校课程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像爸爸一样陶醉地吹,虽然邻居的窗偶尔会打开,爆出一声大吼:吵死人了!但是还是吹,渐渐的也没人说我了。这些乐器很简单,但对于五音不全的我来说,算是不简单了。一直是忙着长大,忙着给自己塞课本的知识,我没有坚持下来。慢慢的也很少碰竖笛和口琴了,老爸就对我说,对乐器有个开始不容易,不要丢了它们,坚持下去,它们可以陪你一辈子。这句话常常让我心酸酸的。
童年里对音乐的这些不冷不热地接触,对那时我的性格多少有影响。有怀旧,有稳重,有沉静。现在再听当时听得似懂非懂的那些广东的民乐,听着那些旋转着轻快向上的旋律中有上一代人的乐观,开朗,豁达,执著的形象,音符里透着人朴素的智慧和文化的积淀。
大学里的音乐
在大学里接触的音乐是宿舍里一刻不停的流行乐,宫崎骏的轻音乐,偶尔礼堂里有音乐团巡演,抢个票去清清心情,洗洗脑,偶尔在综艺节目里看看听听老艺人亮喉。无论听什么,旋律间透出的都是爱情,释放,偶尔有些是关于梦想,和追求,还有的是取悦。前几天看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看到好久没有动静的著名民族歌唱家龚琳娜。她和她的音乐朋友们组了一个自由乐团,乐团里是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方传统乐器融合,有大提琴,有笛子,有扬琴„„
出了新歌,带着浓浓的民乐腔但很明显揉入了现在的主题,比如那首《自由鸟》。完全拉不上边的几种乐器搭配在一起,加上龚琳娜无懈可击的嗓腔,加上空灵的旋律,允许我以一个位学生粗浅的见识去看,觉得很震撼。
龚琳娜出新歌,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手出新专辑一样,这件事让我明白,音乐和文化是活的,灵动的,音乐被创造了以后,还在等待着我们去创新,去添加更多的元素,去创造更多的奇迹。这也真是最为一名大学生需要的精神,虽然诱惑很多,糟粕很多,但是我们要从错综的乱麻当中分出精华,主动去吸收,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发掘,不断去创新。
音乐的神奇
音乐是个神奇的东西,音乐可以缓解情绪,可以产生奇妙的心理学效应;还有神奇的莫扎特效应,音乐能辅助治疗疾病,帮助开发大脑;α脑波音乐还可以激发大脑潜能,提高记忆力和帮助集中精神。音乐培养情操,成为你的精神寄托,启迪着你,或者用深厚的情感纪念着某些东西。
音乐可以是终身的伴侣,一位鼓手朋友曾说过,爸爸也说过。
我坐一叶之扁舟,如沧海之一粟,在这殿堂里徜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音乐都将是永恒的主题。
感谢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