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音乐鉴赏心得
大学音乐鉴赏心得
43A11110顾莹
音乐是生活的一种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而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粮食则为我们的感官世界注入了活力,牵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伤。音乐,以不同的形式,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席卷、充斥着每个人的生命。
经过了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不能说自己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只能从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中体会到情绪的变化,而不能真正把握音乐家想表达的主题。但是在音乐的广度方面,在这一学期中,我真的领略了很多,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音乐之旅,享受了一次音乐的盛宴。歌剧、摇滚乐、音乐与美术的关系以及用日常生活用具来演奏音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也会在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了解与感受。
一:歌剧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以前的我对歌剧不感兴趣,所以了解甚少,但听了天才韦伯的《歌剧魅影》后,发现歌剧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枯索,它绕梁三日的动听乐章、富丽堂皇的舞台设计、精美绝伦的演出服饰都让我着迷。现在的流行乐与之相比,真的显得十分单薄无力,最多是在疲惫时用来放松而已,很难给人震撼的感觉,一种身心完全脱离现实,仿佛进入梦境的感觉。也许真的如老师讲的那样,我们还需锻炼我们的耳朵,提升它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不错失的经典,才能享受到人类精神文
明的精华。《歌剧魅影》自2004年在中国开始演出以来,成为迄今为止在中国演出时间最长,场次做多的国外音乐剧,这也再次证明了经典的魅力。我尤其喜爱其中的《all I ask of you》,男女主角的深情对唱让人听着听着就会不觉地流泪,其歌词描述的爱情同样引起
了我的共鸣。
二:摇滚乐年轻人似乎都会爱上摇滚这种令人疯狂的音乐,它充满激情、声嘶力竭,让人难以抗拒。《We Are The Champions》和《We Will Rock You》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却不知出自谁手,包括我在内。在音乐鉴赏课上,我才开始了解Queen这个曾经风靡全球的摇滚乐队,也进一步拓宽了我听的摇滚乐的范围。无数摇滚乐迷都怀念着六七十年代,那个带着炽烈与灰烬气息的疯狂年代,那个由嬉皮士运动,朋克运动等等交织的年代。就在那个年代,Queen狂笑着,嘶吼着,挥舞着有力的拳头消耗他们的青春,去拨开大片迷茫的浓雾,绽放出了有别于粗糙朋克们的华美与优雅。《A Night At The Opera》无疑是他们的巅峰之作。这张专辑不但是所有Queen迷顶礼膜拜的传世经典,也是摇滚史上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抒情小曲、金属力作、歌剧断章在整体上错落有致,张驰有度,真正呈现了一个多彩的皇后。Queen是朵艳丽的花朵,永不凋零。
三:用简单的日用品演奏音乐
在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各种音乐中,最令我震惊的就是STOMP
乐队的音乐。他们使用的表演用具都是非常简单的日常用品,包括扫帚、垃圾桶盖和打火机之类的破铜烂铁,他们甚至还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他们的演出没有昂贵的乐器,没有雅致的服饰,没有辉煌的舞台环境,但扑面而来的是生命的旺盛活力和生活的质朴气息。STOMP乐队彻底颠覆了我对“乐器”这一概念的理解。从STOMP乐队出发,我想我们也许会对身边的声音有一个新的检视、新的反省、新的发现。真正的艺术真的随处可及!影片中的乐手藉由彼此间练习过的默契,踩着相同的旋律步伐,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感觉上每个人的音类不同却又很协调,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总而言之,他们化腐朽为神奇,重组观看者的感官经验,完美结合自然与艺术,不仅震撼了听觉体验,更震撼了视觉体验。
四:音乐与美术
音乐很难对现实进行再现和描述,但极善于抒发感情和情绪,而美术又恰好充当了音乐从单纯的音响到情感抒发这一飞跃的纽带和桥梁。我们通过对音乐、音响的听觉、想象而获得各种视觉形象及画面,进而引发出相应的情感与情绪,这时候,几乎人的所有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使音乐真正成为“音乐”,而不再是仅仅由旋律、节奏等机械组合出来的音响。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配上富有表现力的动画,确实有助于我们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郭声健先生在他的《艺术教育论》一书中也谈到:“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用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我想很多人在被要求描述音乐的起伏时都会自然
而然地用线条的起伏来描述吧,这也再次证明了音乐与美术是互通的。
音乐不只是单纯的旋律而已,它透着作者的情绪,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寄托着作者的希望。鉴赏也不是简单机械地用耳朵听而已,我们要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感悟。总之,音乐作为人身的必修课,值得我们一生去揣摩感悟。
第二篇:大学音乐鉴赏
学院:
姓名:
学号:
音乐鉴赏
摘要:音乐有着无穷的魅力,聆听音乐,接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音乐,情感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不仅能给人以听觉的享受,更能给人以心灵的洗礼。音乐欣赏者随着音符的跳动,节奏的急缓,旋律的流转,渐渐融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达到与音乐的情感共鸣,所以欣赏音乐不仅是一次听觉的旅程,也是一次情感的体验。
如今,音乐于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无处不在,音乐是通过声音为媒介来呈现的,但就如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经过加工而注入创作者情感的声音表达,而并非所有的声音都可归于音乐范畴,不然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是音乐创作者了。那么究竟音乐是什么呢?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为人是以听觉器官来接受音乐、把握音乐的;音乐也是一种时间艺术,因为它是在时间中展开的,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如果从音乐的作用或功能的角度,还可以说音乐是一种心灵艺术或灵魂艺术,因为它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灵魂信仰,同样也影响感染着听者的心灵境界,这也是音乐最具魅力的地方。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需要对音乐有十分严格的界定,音乐就是一种美妙的感觉,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这足以诠释它们对音乐的感觉和情感。
音乐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演奏乐器有不同的音色,能够表达不同情感,不同的节奏编排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不同的乐器搭配、演奏形式的组合又可以变换出多种多样的音乐效果,从而使音乐世界变得无穷无尽、丰富多彩。
关于演奏乐器,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国的民族乐器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不少相当精致的乐器,如钟、磬、陶埙、石埙、鼓、铃、铎、铙、和、言等。吹管乐器类主要有:笛,常见的有梆笛和曲笛,其中梆笛声音高亢奔放,曲笛声音优雅润厚;笙,分为北管和南管,北管音域宽广、声音响亮,南管发音雄壮;箫,色柔和优美,适宜表达抒情乐曲。拉弦乐器类主要有:二胡,音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具有哀婉刚毅无所不能的变现力,是最接近人声、最富有表现力的拉弦乐器;板胡,体积小,声音高亢粗犷,具有民族特色,还有高胡、中胡、革胡等。弹拨乐器主要有:柳叶琴,音色清逸柔美,音调活泼;琵琶,音色柔和、华丽,表现力强;古筝,音色悠扬流畅,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还有三弦、扬琴等。敲击乐器类主要有: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活泼响亮,适合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还有锣、钹、铃等。
以前欣赏音乐,仅限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通过音乐鉴赏课上老师关于乐理知识的讲解,不仅了解了更多的音乐知识,接触了更多的音乐类型,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音乐,而且更注重音乐感情色彩的体会。每次欣赏音乐之前,老师都会将其作者、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方面做简单介绍,带着这些背景知识去欣赏音乐,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音乐表达意境。在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时,随着音乐的流淌,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整首曲子感情丰富多变,极具表现力,时而欢快,时而忧伤,时而缠绵柔美,时而悲愤激昂,将故事情节的感情变化完美地表现了出来。曲调柔缓时,可以感受到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爱情的甜蜜美好;节奏急促时,仿佛封建礼教在无情阻难相恋之人;忧伤的琴声间,恋人分离的悲伤无奈缓缓流露。曲末,曲调再次舒缓,呼应曲首,表现了梁祝双双化蝶时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整首曲子听完,自己仿佛见证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心情随着曲子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在介绍二胡的相关知识时,老师播放了经典二胡曲《二泉映月》,给人以泉清月冷之感,仿佛可以看到刚直顽强的盲人阿炳用二胡倾诉自己坎坷凄惨的情形。这首曲子富于起伏变化,情感奔腾的旋律,给人以隐痛难言,久久不能平静的感觉。下乐句中,苦难的遭遇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激情。主题经过了几次变奏,情绪、力度等因素不断积累与发展,终于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向全曲的高潮。音乐鲜明地表现了阿炳在苦难生活中磨练出来的倔强而坚毅的性格,高潮过后,音乐突然低沉下来,仿佛主人公又回到无限的哀怨之中,乐曲进入尾声,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忧虑中淡淡结束„„。整首曲子下来令听者为主人公凄惨人生感到同情的同时,也为主人公的刚毅不屈而感动,当生活的挫折不可避免时,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坚强勇敢地面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音乐如今已经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不仅能够使人放松休闲,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欣赏不同的音乐,就像是体验不同的故事,激发不同的情感,好的音乐能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影响或治疗受伤的心灵,给人以生活的美好和希望。品味音乐就是品味生活,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因为有了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所以,解放你的耳朵,去聆听来自音乐世界的精彩吧!
参考文献:(1)、http://wenku.baidu.com/view/864fbad049649b6648d747cf.html百度文库——《大学音乐鉴赏》;(2)、http://wenku.baidu.com/view/fabf4900b52acfc789ebc97c.html百度文库——《中华民族乐器》。
第三篇:音乐鉴赏心得
音乐鉴赏心得
以前的我,不懂音乐,也不喜欢听音乐。觉得音乐只是一种娱乐消遣,只关乎风花雪月,与生活无关。
也许是上天在捉弄我吧,竟让我选上了音乐鉴赏这门课。不过,我不得不感谢老天,没有让我一直愚昧下去。
首先震撼到我的是音乐老师,她是那么的优雅,一瞥一笑都充满魅力。我开始思考,音乐真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让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这么优雅吗,我真的有点怀疑。
于是,每节音乐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对音乐魅力的探索,或者更该说是欣赏吧。
我迷上了那流动的旋律。我开始对音乐,动了情。
欣赏着《神话》的唯美,《小夜曲》的凄凉,《命运交响曲》的磅礴……一首首一曲曲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我喜欢那似断未断的细腻;喜欢音调不断升高的淋漓尽致;喜欢相似中却又不断改变的新颖。
如果说一曲音乐是一个生命,那么每一个音符都代表着一个年龄段的生活,充满色彩且不可遗失。
曾以为音乐就是流行歌曲,直到听到贝多芬的交响曲才懂得没有歌词的音乐更动人。一直以为交响乐的时代只属于贝多芬他们,我真是错了,这么美的东西如果遗失了那真是遗憾。希望大家有点时间的时候欣赏一下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相信你会和像我一样迷上音乐,迷上他们。
虽然学了好几周的音乐鉴赏了,但是当你问我怎么鉴赏音乐时我还是无法回答你,挺失败的。如果你想要的只是这个答案,那么百度上都有,不需要浪费十周的时间。我不想要这样的结果,所以我是带着耳朵和心去听课的,尽管我记不得那些作曲家的生平,但我感受到了他们为音乐的付出;尽管我不能说出某段乐曲是G调还是F调,但乐符起起落落中传递的喜怒哀乐我感觉到了。
因为有提高,所以可以自信的说自己曾经选学过“音乐鉴赏”.
第四篇:音乐鉴赏心得
音乐鉴赏心得
对于学习不学音乐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音乐就像天方夜谭一样。事实是,我们大三这一年竟然有音乐鉴赏这门功课,内心欣喜万分,终于可以近距离的接近音乐了,这个高深难测的神秘学科。通过学习音乐鉴赏这门课,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知识,提升了个人的音乐素养,精神世界。下面是个人的心得,与大家共勉!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其实在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是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官享受,我们更是在透过音乐深思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仅欣赏各个歌星的美妙歌声,更是在分析歌手本身。在歌手身上我们需要学习些什么和反思些什么。
如今的社会跟从前相比,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我们的精神境界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许我们更应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它能净化人的心灵。让我们将音乐发扬光大,共同构建我们和谐美好的明天吧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在每个周一的下午,但仅有的几次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乐曲。过去听歌曲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听好几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华,而且听完了之后印象不深刻。现在,学会了用节奏、结构去解析音乐,能融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赏。这样,音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音乐的了解也更进了一层。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教室里的音响效果虽然不好,但是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画面和欣赏中去了,感觉不到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差距。老师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表现。很庆幸自己能对音乐做一番了解,我想它会帮助我调节自己的心情!为更好的人生提供一些帮助。如果有机会再让我选课的话,我还会选音乐欣赏类的科目的。因为在课上能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轻松愉快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下面就针对新教材谈几点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二、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诚然,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第五篇:音乐鉴赏心得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而如今,当世人面对着一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又人多少人能像贝多芬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长城非好汉”呢?许多人无奈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诱惑,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最终把最初的理想长埋于岁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过一生,或碌碌无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里无目的的继续漂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倍觉汗颜。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人中杰,死也为鬼雄。
是的,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于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长征。
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乐者见心,乐如其人。你看看W.A.MOZART生平就比较好理解了吧。早年意气风发,所以旋律轻快,明亮动人。晚年,有些悲凉,所以也会在曲上表现,如安魂曲。但其实在他中年遇到困难重重的时候,我们还是能够听到他明亮,轻快的声音,因为他的内心也是纯美而坚强的。他的天赋,不仅表现在钢琴上面,协奏曲也是值得一听,如此清新,阳光如此明媚,旋律如此轻快,世上再无第二人能有此旋律。可以说,L.V.Beethoven是悲壮,不朽的代名词,而W.A.MOZART则是欢愉,纯美的代表,当然只属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