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录片策划方案
萦绕的心魔
—追踪大学校园里的死神
一、影片拍摄目的与背景:
某高校三年级学生李某,因学习压力大,在自己宿舍床铺上触电自杀;广州某高校张某在教室的门框上上吊自杀;西安某高校博士生在自己家中上吊自杀。这些事件发生后,学校老师和同学为之惋惜,父母亲属悲痛欲绝,此情此景催人泪下。据李淑然的资料报道,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学者,神经症占79.1%,精神分裂症占15.7%,躁狂抑郁症占17.1%。1989年,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近几年自杀率相对较高,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南京部分大学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杀率约为20/10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八所高校统计,1984年至1988年5年间大学生自杀者为39人,自杀率为11/10万。陕西西安地区1991年至1996年对17所高校大学生轻生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大学生年自杀率为13/10万。
而自杀者中的百分之七十的人是因为抑郁症。在医学中,“抑郁症”又归属于“情感障碍”。而大学生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陷入这种痛苦之中。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社会上人们认为有远大前途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寻的现象。
二、主题状况分析:
在面对大学生自杀的现象我的分析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主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社会。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紧张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使得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都大大的加重了我们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很多人失去了安全感和稳定感。于是,空虚、无聊、寂寞成了大学中最流行的词语。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整和力发生着重要变化,文化的转型、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失范现象的加剧都大大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就会选择自杀。另外,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对自杀的认识的一种变化,在现在社会中人们强调生是我们的权利的同时也在强调死也是我们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自杀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家庭。人在小的时候受到自己父母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会对他的一生产生作用和影响。由此,部分学者认为,家庭的不完美,父母的离异或者早亡,父母关系的紧张,孩子受父母的关注太少或者受到父母或他人的虐待对孩子的心
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形成不健康或畸形的心态,对以后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
再次,是学校。学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学校学生之间的竞争的加剧。二是学校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对学生心理的重视和教育不够。作为大学生,他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在大学校园里,因此,大学校园的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大学的校园环境除了包括以往的大学教育还包括大学校园中的各种事件,例如:学习、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和挫折都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杀的心理倾向。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自杀最终的发生是在瞬间,但它的基础是长期的积累而形成的,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辅导,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学校和家庭,它们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其健全与否关系到大学生以往和现在的成长环境,亦与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关系密切。从主观方面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生自杀的直接影响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自杀心理的产生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和作用。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特别是消极的心理特征是自杀行为的潜在因素。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心理的迅速的成长;心理较为敏感且脆弱;年轻气盛、易冲动、情绪不稳定;家长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加上大学生本身也较有上进心,因此大学生往往具有高成就动机和高自我期望,一旦遭遇挫折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以至于部分学生走向极端。一般来说,上述心理特征是引发自杀行为发生的潜在因素。第二,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气质、性格、人生观等方面的缺陷成为自杀行为发生的核心因素。个人心理素质对自杀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失败和挫折放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有的同学就能应付自如,有的同学就会走极端,这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关系密切。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环境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当他遭遇到这些的时候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挫败感,使其信心遭到打击,就有可能会有攻击性的冲动指向自身,严重时就有自杀行为的发生。此外,大学生的气质、性格和人生观与自杀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有关调查显示,抑郁质和胆汁质的人相对于粘液质和多血质的人来说,自杀的冲动和可能性就多一点。就性格而言,性格往往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方式,据京、港、沪等地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调查发现,自杀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卑、脆弱、孤僻、抑郁、悲观等心理障碍。此外,价值观、人生态度与自杀一样有密切的联系,它是决定自杀行为的重要思想基础。对自杀的认知、已有的人生观念和人生态度既可以成为自杀的原因也可以成为对抗自杀的资源。比如说:一个以健康为主要价值指标的大学生,可能因为不能面对疾病或者因为意外导致的残疾而自杀。一个把学习成绩看的尤其重要,并对自己的学习抱有很高期望的大学生可能因为成绩出现意想不到的不及格而遭到心理上的巨大打击,甚至出现自杀的行为。所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产生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
第三,自杀行为的导火索。既然自杀行为的发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但是它的产生还是需要一个导火索,一个外界影响的事件的发生。当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大学生在面临一些重大挫折的时候,不能够积极的面对和应付,一时的冲动、情绪的失控而做出了令人惋惜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对大学生产生如此影响的事件主要有恋爱的受挫、学业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
突、遭到诬陷或被人误解、自认为得了严重的或难以启齿的疾病等。此外,长时间的心理矛盾或躯体的痛苦,突然的情绪打击,愤怒、屈辱都可能成为自杀的激发因素,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则容易成为自杀的直接诱因。当然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产生并不是上述因素的必然结果,上述的原因只是自杀行为产生的一种诱因,起到“扳机”的作用。
三、影片结构:
①开始是抑郁患者的一段内心独白,关于他在治疗期间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自然的语调)。采用声画分离的形式,画面主要拍摄校园内的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
②采用静止画面,简要介绍抑郁及其症状,恐怖的数据罗列,表明现象的严重性。
③声画分离。跟拍其一学生的日常生活。(去食堂吃饭、上课、与同学打照面),解说词解说其曾经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经历,简要介绍他的个人痛苦经历。
④拍摄学校的心理老师辅导的学生心理的工作。而后借老师之口道出校园心理治疗的难处。
⑤声画分离。再次拍摄校园生活,并配解说词中国大学生心理治疗的困难之处。大部分学生对待心理治疗的态度。
⑥为了寻找关于生命的答案,我们开始尝试在校园内和人们探讨抑郁症这一话题。得到的结果:落跑的人、茫然的人、了解的人......⑦回到最开始被采访者的镜头,后抑郁生活。有什么样的改变。我们的自省。
四、将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困难一:拍摄过程中不自觉由纪录片的拍摄模式变为新闻调查和故事片的拍摄模式,有忠实的记录者变为引导者的角色和导演的角色。解决方法:还是要纪录片创作人对纪录片有着本质的了解,在实拍过程中增进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了解,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记录,注意提问方式。
困难二:对抑郁症和心理病没有透彻理解和把握,导致实拍时没有明确目的从而拍摄一些没有用的镜头。解决方案:系统的学习一下抑郁症和心理病的原因和患者的状态。
困难三:本校找不到这样一个曾患抑郁症的同学或者找到了但是不愿意配合拍摄。解决方法:答应同学用打马赛克的办法保证同学隐私,不行再去同城的高
校寻找或者转换拍摄角度,主要拍摄心理老师的心理治疗工作所遇到的困难。或者从根本上转变,拍其他的大学生的心理疾病。
困难四:连老师也不愿配合我们的拍摄。解决方案:可以用咨询为办法接近心理老师,再以邀请的方式让老师自主的加入我们的制作组中转换老师看待该片的角度,当然其过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预算:
基本拍摄在校园内进行。但是也可能出现在外校采访的情况,所以经费预算虽然不高但是也有不少。
六、拍摄注意问题:
1.摄像机是倾听者的角度,注意有时摄像机的拍摄角度是仰拍的拍摄高度是低于被采访者与记者本身的。
2.拍摄过程中的光线变化,附近有无嘈杂生源。
3.还有就是摄像机的水平问题,但是拍摄中基本都是用三脚架所以注意一下就好。
七、摄制组构成:
导演、剧本、摄影、采访人(要善于表达、善于提问)、配乐、剪辑、美术
参考解说词:
烫手的青春
一次深入孤独的心灵记录
一个时代的症结
一个深埋在内心的苦痛
坚强乐观如她,怎会得了抑郁症?癌症和抑郁症,究竟哪个更可怕?病症抑郁症患者讲述自己身陷绝境的勇敢和阳光。探寻他们鲜为人知的生活。
在我们看来,他们和身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快乐而健康地生活着。可他们自己却不这么觉得,面对如此温暖的场景,他们已对生活却已经感到了绝望。
人们永远是行色匆匆,他们在钢筋水泥中奔赴忙碌,与时间赛跑,为了责任,为了虚荣,为了功名利禄,他们永远都在行走。在越来越现代化的生活背后,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心,据有关调查显示,抑郁症已经成中国的第二大疾病,中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到5%。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大约每隔40秒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而自杀者中的百分之七十的人是因为抑郁症。在医学中,“抑郁症”又归属于“情感障碍”。具体来说,有以下表现:
l.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感到悲伤或情绪低落;
2.对许多事情或活动失去兴趣;
3.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早醒,或者睡眠过多;
4.食欲、性欲或体重下降;
5.原因不明的疲乏、劳累;
6.内疚,甚至自责、自罪;
7.注意力不集中;
8.烦躁或者焦虑;
9.绝望、无助,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甚至采取自杀的行为。
生活就是现实的,时间也一样,它不会因为怜悯对过去耿耿于怀的弱者,仍旧故我的飞跑,划在我们心底,留下了暗淡却深刻的痕迹。人们顺着痕迹,看到迷茫的一切。人们的理想,希望,爱情,统统在生活之中无迹可寻。于是,人们便开始焦虑和失望。但是,人们必须面对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变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常态,人们需要学习的,是在这种永恒的变化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绝大多数病人的躲避其实在于,他们自己已经将抑郁症等同为和精神分裂症同样性质的精神病,承担着因畏惧对精神疾病的偏见而带来的种种苦恼。我们调
查采访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或许是因为抑郁症患者本身情绪的低落和心态的封闭,再或许是那些已知的偏见带来的压力太过巨大,没有抑郁症患者愿意让我们深入拍摄他的生活,即使仅仅是采访,他们也会有所保留,害怕某个不经意的细节会泄露他们的身份,让他们熟悉的人认出。因此,每个人的讲述都显得支离破碎。后来,我们把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用这样的方式去探询抑郁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二篇:纪录片策划
纪录片拍摄策划
一. 题目
《苦涩的记忆》
二. 选题说明
烟台玉林店镇小屯圈村姓李居民居多,全村160户人家,150户姓李。李姓居民至今保留一奇异的习俗:在世时姓李,去世后都改姓吴。在离村不远的山脚下,是李姓墓地,墓碑上无一例外地写着吴姓,而立碑的子孙则都是李姓。这一家俗已持续了几百年。据村内李姓老人讲,他们是吴三桂的后代。明朝末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后,联合清军反明有功,被封为平西王。三藩之乱平息后,因吴三桂反清复明,犯有满门抄斩之罪,子孙便隐姓埋名四处流亡,其中一支逃到牟平。据当地老人讲,逃到牟平的这一支,姥姥家姓李,遂改为李姓。不知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还是后人不愿提及当年避难的事,这些姓李的吴三桂后人们只是凭着上一辈人的苦涩记忆,将这段不见经传的历史代代相传,至于他们怎样躲过劫难,这一习俗背后有着怎么的故事,而在纪录片中将一一做答。
三. 拍摄目的1讲述一件奇闻轶事2表现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3了解当地种奇怪风俗形成背后的故事4寻找吴三桂的后人。
四. 拍摄时间与地点 未定烟台市牟平区玉林店镇小屯圈村
五. 拍摄方式
跟踪拍摄,采访,其他随机拍摄
六. 拍摄流程
1.前期准备
与当地村委会沟通交流,勘测拍摄场地,联系一个当地代表(老人),准备器材,安排工作人员。
具体分工:编导:
撰稿:
摄像:
灯光:
剪辑:
录音:
场务:
预设拍摄场景
场景一:村子周围环境,村子全貌
场景二:村西头村碑碑文
场景三:让一老人带领去李氏家族茔地,拍摄墓碑碑文
场景四:拍摄一些老人家里的一些牌位及采访老人讲述一些关于他所知道的传
下来的故事。
场景五:拍摄家族谱书。(附讲述姓氏对我们的重要性,加强别人对当地这一习
俗的好奇)
场景六:采访《牟平县志》主编王本世,寻找官方解答。
场景七:最大可能模仿或者抽象再现一些历史场景
场景八:拍摄现在村子里的一些生活场景,细节
场景九:(现在人不愿意提及当年避难的事,但是他们代代相传上一辈人的苦涩
记忆)通过细节展现,拍摄老人脸上的皱纹等。
具体情景具体拍摄。
预设人物情况
寻找一个有故事老人作为片中主要人物,带领我们寻找历史留下的蛛丝马
迹,经历过历史事件后人的讲述补充,官方纠正修改
七. 后期制作
视频采集
配音:深沉,悬疑的语调
剪辑编辑
1. 片头:震撼悬疑,有点《探索发现》的风格
2. 主片:开头介绍介绍这个风俗,设下一个悬念,背景音乐也比较悬疑,接下按部就
班解答讲述风俗形成的原因,与流传的故事,根据情节剪辑。包括相关字幕,背景音乐,同期声,调色。结尾,比较轻松,重重疑问都解开了,故事讲完了,表达对这个村子的美好祝福,结束。
2.片尾:出职员表及支持纪录片拍摄的个人单位。背景音乐
八. 输出
全部制作完成,输出多重格式,刻盘,保存推展。
九. 注意事项
1,尊重当地风俗,礼貌待人
2,爱护历史文物
3,察言观色,忧郁历史原因和个人家庭情况注意和采访者和谐交流。
3.保护好设备。
4.后期编辑采用素材注意版权
十.负责人及所有参与人员。
第三篇:纪录片策划
人文纪录片《时尚》总体策划
07广电本一班邓强70914024
一、目的意义
如今,时尚一词已经被大众所熟悉。每天接触的事物,无一不是在诠释着时尚。可时尚究竟是什么呢?80后、90后这些被冠以“新人类”的群体,在他们的心目中时尚又是什么呢?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消费、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追求时尚是一门“艺术”。模仿、从众只是“初级阶段”,而它的至臻境界应该是从一拨一拨的时尚潮流中抽丝剥茧,萃取出它的本质和真义,来丰富自己的审美与品位,来打造专属自己的美丽“模板”。
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时尚。战争年代的时尚是军人与武器,和平年代的时尚是体育与女性。80后、90后们,真实生活中又怎样获得属于自己的时尚?为此我们特地选取了两个人群,一个是以女生小陈为代表的某艺校男女同学,一个是以男生小张为代表的去往贵州支教的一个大学生。本片不参杂任何感情色彩,完全以一种真实的记录去表现80后、90后的时尚定义,感受他们在新时期下的成长与蜕变。因此本片的时尚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细节(生活理念、方式等)来表现一个精神层面的“时尚”。
二、内容策划
本片属于人文类纪录片,在风格上主要走“直接电影式”,强调拍摄者绝不参与主体的活动。也不设解说和采访。拍摄上采用“交友拍摄”,即先期我们深入到被拍摄者的生活中,与他们成为熟人乃至朋友,力求让他们在拍摄时自然、生动。
本片时间不能确定,根据最后素材而定。暂定是40分钟到1个小时。内容上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入手,力图展示他们生活中具体涉及到的细节。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或者一段活动,集中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时尚”。要求不能停留在流水账记录上,要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平实的记述中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
主要参考《幼儿园》等片子的手法。融思想于娓娓道来的故事中。
三、节目形式
《时尚》是一部人文纪录片,风格真实、自然。片长设立40分钟到1个小时(随后期素材变化)。音乐选取上只在片头和片尾,中间主要内容只有音响语言。音乐风格轻松之中不失思想,格调舒缓、紧张交错自然。
四、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由四名同学组成拍摄小组,负责策划与拍摄。其中男生、女生各两名。
2、实施程序:
1)第一阶段:支教群体。时间,一个月。前期10天主要是与他们一起生活,帮助他们做一些事。同时观察需要拍摄的内容。后20天主要是跟踪拍摄。因为拍摄条件限制,故在此停留时间稍长。
2)第二阶段:艺校学生。时间,20天左右。前期10天也主要是与他们一起生活,了解情况。后10天主要是跟踪拍摄。时间可以延长。
3)第三阶段:后期剪辑与补拍。前期拍摄估计两个月左右,后期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一些补拍镜头和成片制作。
五、经费预算
向学校机构申请一部分,向一些组织和企业申请一部分,剩余自己筹措。主要支出:交通费、食宿费,器械耗材费。
六、效果预测
片子制作完成后,主要供学校内部观看。有适当的机会可以送至一些比赛,以扩大影响力。
第四篇:徽州纪录片策划方案20120109
徽州纪录片 策划方案(草案)
20120109第一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综述
徽州是宋明以来保存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并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丰富的呈现形式。徽商、徽画、徽医、徽剧、器物、宗族、建筑等整体水平较高的文化形式,使徽州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本纪录片正是基于对徽州文化的深入考察,本着视觉第一性的电视传播原则,深入浅出,独到、好看地向世界范围介绍徽州的纪录片。《徽州》(暂定名)按照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的制作要求,面向世界观众进行制作。本片的创作原则是:
1、杜绝纯“形而上”的理论,一切从视觉出发,用视觉(可见的徽州文化元素)带动观众深入思考徽州文化的本源和意义;
2、杜绝“说教化”的主题,在呈现精美视觉画面的基础上,用故事串起素材,让观众理性、自然地形成对徽州的整体认知观点;
3、杜绝“泛专家”现象,权威专家对好的纪录片的真正意义,往往是“工夫在诗外”,本片不乱用专家资源。专家精湛之处,必定与细节相连共衍;
为拍摄本片,制作人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大量的前期工作、丰富的文字资料,以及精干的制作团队,都为本片的成功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我们有信心制作一部真正国际水准的徽州纪录片,并希望以本片为首,形成全方位展示徽州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系列。在中国文化传播产业的语境中,本片也就具有了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背景浅析
1、社会背景:就本片而言,社会背景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世界观众层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渴望看到客观公正的纪录片;第二是海外华人层次,渴望看到徽州文化的“根”和祖国对徽州文化的尊重;第三是国内观众,希望看到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国际水平的中国文化类纪录片。这三个层次的需求都比较强烈;
2、政策背景:作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需要有一档思想深度与情境乐趣兼具,人文教化与专业引领并重的达到国际制作水平的地道的徽州文化纪录片;
3、国际需求:BBC、国家地理等著名世界级纪录片制作厂商一直重视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但是由于中国政策环境的限制,他们往往采用购买中国人制作的纪录片,但是由于水平有限,他们很难购得满意的作品;
三、企划动机
1、文化内涵深厚:徽州初创、发展了千余年,国内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也将近一个世纪。有大量研究成果和考察样本。完全可以保证素材需求;
2、细节表现丰富:除了理论研究,徽州还有大量的实际存在的建筑、书信、书画、器物等,可以反映徽州文化的细节,小中见大,让观众领略徽州文化的美丽,我们可以再运用时尚的拍摄手法,让故事更具看点,画面更具美感;
3、准备工作充分:(暂略);
4、商务运作乐观:(暂略);
第二部分 纪录片设定
一、设定信息
1、基准定位
1)市场定位:
世界15-55岁左右的电视(视频)观众群体,以英语言为主; 2)主题定位:
以徽州文化流传下来的呈现形式,通过细节,视觉展现徽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成就; 3)风格类型定位:
纪录片,但是可以安排情节(增加可看性); 4)题材定位:
写实、精美、细节展现充分;
2、制作简况
1)故事背景:现代,从某个线索(方向),探寻徽州文化的根; 2)拍摄地点:北京、徽州古地(一府六县,安徽、江西各一部); 3)题材类型:记录片,实拍为主;
4)投资金额:250万元,制作周期1年(详细预算表格后附); 5)策划时间:2012年4月底前; 6)运作时间:2012年5月开始; 7)完成时间:2013年4月底前完成;
3、主题和方向
主题:寻找徽州文化的根(但不一定要在片子中硬性呈现)1)徽剧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研究资料、剧目、唱词、法度等;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大量徽剧各分支流派演出资料等; 优势: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权威性稍不足;素材可能稍显单一; 总体评估:中上;
2)器物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研究资料、博物馆资料、考古资料; 视觉素材来源:实拍、后期制作等;
优势: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深度和专业化方面可能稍显不足,但足以满足观众需求; 总体评估:上;
3)建筑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研究资料;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建筑、图片等; 优势:素材充分;
不足:室外拍摄量大,深度和专业化方面可能不足; 总体评估:中上;
4)备选1:书画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暂略)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书画、图片等;
优势: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真迹难于拍摄到; 总体评估:中;
5)备选2:宗族中的徽州文化——
文字素材来源:宗族谱牒、文件、研究资料等; 视觉素材来源:现存牌坊、祠堂、文件等;
优势:文字素材充分、室内场景多,制作成本可控; 不足:视觉呈现稍不足; 总体评估:中;
4、纪录片时长
1)国际惯例:1小时以内,一般在50分钟左右; 2)视拍摄情况,可制作为上下集,每集50分钟左右;
二、节目简介
1、类型及风格定位
本片是属于纪录片类型。除了作为纪录片应有的大量纪实类内容外,还从徽州文化的“身份”及文化的基准价值观出发,构筑有机、连贯的情节。就情节本身而言,以一个徽州文化爱好者通过某个文化呈现进行“寻根”,可以串起全片,有种洞彻了然,掩卷遐思的意韵。
基本结构:
1)、缘起:徽州文化的一个呈现形式,使主人公产生了“寻根”的情结; 2)、主体:在3-5个不断深化,不断接近目标的过程中,小中见大,为观众揭示徽州文化的价值观和悠远的魅力; 3)、高潮:展示徽州文化的神韵——“根”;
4)、结局:用很短的时间来展望一下徽州文化的未来发展;
2、纪录片人物设定(暂定)
1)、第一群体:线索人物——寻根者
考虑到国际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目前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这个人物应该是中年以上,老成、持重,富于理想,办事理性;
2)、第二群体:再现人物——参与者
3)、第三群体:专家
研究徽州文化的专家。应该包括国内专家和国际专家至少各一人;
这部分包括徽州地方戏演员、宗族祭拜仪式参与者、生活演员等;
3、观点(示意)
说明:所有观点应在取得充分的材料后提炼总结得到—— 1)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最后避风港; 2)徽州人的生活一直贯穿着儒家的教义;
3)研究、继承、发展徽州文化,就是延续中国传统;
三、制作预算
(后附表格)
第三部分 比较研究
(暂略)
【附】后续工作
以本片为引领,后续工作包括:
1、徽州文化系列片:面向大陆观众,暂定20集;
2、徽州文化摄影集:暂定分为四个系列出版;
3、徽州文化全球品牌推广规划:与当地政府合办;
第五篇:丽江梦专题纪录片策划方案
丽江梦专题纪录片策划方案
一、拍摄背景
随着丽江旅游的飞速发展,加上丽江本土人士对丽江文化的推广,丽江的美通过各式各样的渠道向世界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对丽江产生了梦,即所谓的身未动,心已远。这些人怀揣着自己的梦和理想来到丽江,产生了一段又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各种各样的故事组成了今天的丽江。
二、拍摄目的今天的丽江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其本身神秘感已渐渐消失,商业氛围越来越重,本片目的在于从不同时期来丽江寻梦的人的视角及丽江本土人士的经历故事还原一个最原始的丽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展现不同时期的丽江的美和丽江的历史文化及各个故事主角的动人事迹,给人以思考和深思。
三、拍摄主题
大主题:丽江梦
有的人走了,把梦留下了;
有的人干脆留下了,继续着自己的梦。
分题:待定(需通过对每一个寻梦人故事的研究与分析制定)
四、影片内容
待定【可分为几大板块:
1、来丽江寻梦的人的事迹
2、丽江本土人士(可是是小人物,平明百姓)寻梦的事迹
3、丽江成名人士寻梦的事迹(宣科,于勇等)
4、丽江高速发展后来丽江寻梦的人的事迹。具体内容需采集资料后,制定每一集内容】
五、影片风格
以真实的故事为主线,以现实环境与人物精神状态为配合,加如丽江安逸、悠闲得生活画面配以丽江的美景,全方位展示故事情节,将一个个平凡朴实,精彩动人的故事通过镜头与解说词娓娓道来。
六、拍摄操作
通过简单平和的镜头叙述各个故事,大量使用旁白及同期声,可加入部分的聊天试提问。注意多景别多角度高低机位有变化的拍摄,多运用各种长镜头,捕捉各种细节,保持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注意场景和构图,掌握好场面调度,留足空镜头。
七、前期准备
1、收集人物资料,进行筛选
2、前期采访(考察被拍摄对象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状态,从而对被拍摄对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与被拍摄对象面对面的交流,与对方建立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得到对方的信任,从而了解更为真实的信息作为拍摄的辅助资料)
八、附录
1、拍摄预算:待定
2、拍摄团队:待定
3、拍摄地点:丽江及周边
4、拍摄时间:待定
5、后期制作: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