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载人航天前景
摘要:航空航天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最迅速、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航空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在新的世纪里,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悄然兴起,载人航天活动方兴未艾,而航天的未来总是最引人注目的,航天站、航天基地的建立与航天工业化、商业化都将是最敏感、最有前途的方向。
关键词:航天站航天工业化航天商业化
正文: 从加加林首次乘飞船邀游太空至今,载人航天事业已经经历了34个年头。人类终于冲破地心引力的禁锢,把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地球之外的空间。现在,载人航天技术已经开始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和军事的各个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的伟大就在于其不懈的探索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科学家和学者们早已在积极地酝酿如何更大规模地进行空间开发和继续向更深的宇宙进军,并勾画出一幅景象壮观的立体蓝图。
航天站、航天基地的建立与航天工业化、商业化
人类征服宇宙的目的在于利用天上的独特环境为自己造福而建造各种专门的或综合性的大型航天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
航天工业化和航天商业化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一种发展趋势.未来的工业生产用航天站可以建造在地球轨道上、月球轨道上、月球表面上或其他行星上。生产加工用的原材料可以从地球上运去,也可以就地取材,开发空间能源和其他星体上的矿物资源。航天工厂的产品或半成品可以送回地球,也可在天上直接用于装备或制造其他飞行器和设备。
天上材料加工,将是航天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初步的航天试验结果表明,航天环境中几乎能有效地改善所有目前已知的重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而且能制造出地面上根本不可能制造的新材料。可以有把握地说,这一新技术领域的出现将使材料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失重条件下液体中对流消失的特殊现象和无容器悬浮熔炼工艺,是对材料的结构、品质和性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根本条件。天上材料加工尤其适合那些必须经熔化和凝固这一“液-固”状态转变过程才能制造的金属、合金、半导体、化合物、玻璃和各种晶体。
目前国外企业家最感兴趣的天上产品是药物、光学玻璃、电子、陶瓷和磁性材料。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材料在现代工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材料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因此寄希望于航天工艺。而一系列的天上材料制备试验,已获得了令人满意的、预期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结果。目前许多企业在航天材料加工项目上纷纷投资涉足,充分表明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领域。日本是一个很讲经济性的国家。日本政府认为,天上生产将给日本提供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机会。日本空间研究咨询委员会估计,对日商来说,到1995年前后,空间生产将是一个5亿美元的新工业领域,其规模相当于当今日本的无线电业和电机工业。
另据资料分析预测,2000年前后有市场活力的空间产品可能是药物、电子元件、特殊玻璃和玻璃制品、以及先进的合金。现在美国电子元器件的年销售量为160亿到18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0%~15%。增长率的一半,即5%~7.5%有可能来自空间。材料可能包括硅、砷化镓和探测材料。美国空间政策中也曾对美国空间工业化和空间商业化的活动作出预测,预计到2000年后,美国空间民用项目的年度总收入可达650亿美元,年度税收可达130亿美元。其中属于材料(半导体和玻璃)加工项目的约占总收入的1/4。
历史经验证明,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常常导致一些新材料的出现,而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的诞生,常常又反过来引起相关技术的重大突破。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引起电子学上的一次革命就是极好例证。航天材料加工的重要意义正是在于它可能引起材料科学的重大突破,生产出可导致相关技术根本变革的、极有价值的新材料。因此有人预言:航天产品砷化镓有可能引起微电子学上的另一次革命,而另一航天产品,高质量的光导纤维,则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为信息革命铺平道路。所以说,空间材料加工有可能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深远影响。
除了天上加工生产外,未来的永久性航天站内的实验舱和各种平台,还将组成高功能的科学实验室和稳定、连续的观测系统。整个系统可由轮换来站的航天员进行操纵和维修。由于航天员专家的亲自设计和直接参与,实验和观测将是高水平的。
对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探索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大科学活动。以航天站为基地,组装载人的和不载人的航天器。发射到其他行星或进行宇宙探测,将具有很多优点。作为中转和维修站;在航天站上可以完成大型结构的组装、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平台或卫星等许多任务。
天上太阳能发电站
考虑到地球上燃料资源的有限性、热电站的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尖锐和大力发展核动力中(特别是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产生污染环境的危险性,研究通过轨道上太阳能发电站获取电能的可能性是合理的。这一前景规划已引起各国政府和企业家的浓厚兴趣和广泛重视。
这种天上太阳能电站将位于静止轨道上。它包括收集太阳能并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把电能转换成低密度微波辐射并通过强定向天线向地球发射能量的设备、把能量收集器对准太阳和把发射天线对准地面预定点的定向设备。无线电辐射到地面顶定点并被接收后再转变成电能。计算表明,这种天上发电站重10万t。太阳电池板的面积有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千米,而发射天线的直径约达1000m。从这些数字可清楚地看到,要建造这样的发电站;尚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在这里,向轨道上运送载荷的费用、在轨道上装配发电站及其半成品的价值等问题,均具有重大的意义。要把一个总接收功率为1000GW的发电站设备和部件送上轨道,需要像现用的航天飞机飞行50万次。如果预定25~50年完成运输,那么在一年之中就要完成10000~20000次发射。很显然,要建造轨道太阳能发电站,必须研制更先进的运输工具和运载系统。它们须能在一次飞行中把200~400t重的载荷运上轨道,而且费用是用航天飞机运送的1/10~l/20倍。尽管存在困难,但是在天上建造这种高收益的太阳能航天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建立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阳能发电站,可以昼夜收集阳光。它所提供的能量在所有时间的99%以上都可以被利用,因而解决了以地面为基地的能量收集系统的夜间储能问题。
天上太阳能电力是一种清洁、安全而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为了加速建立空间电力系统,美国将把它列入国家发展项目。预计在2000年之后可望建成100座这样的天上电站,其发电量将占地球总发电量的40%。很可能,未来在天上进行太阳能发电,是人类获取能量、摆脱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太空城堡和宇宙移民
除了能源危机之外,当今全球还面临着一系列其他重大问题,例如物种灭绝;沙漠化和土质退化;气候异常(如非洲大面积连年干旱、北极罕见的暴风雪以及厄尔尼诺现象所牵连的全球海洋和气候异常);平流层臭氧减少;在南极和北极陆续出现臭氧空洞;工业化以来大量大石化燃料的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持续增加,有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波及西欧、北美的大面积酸雨对生态危害,以及对空气、水源、土壤、环境的污染;大面积的热带林的采伐导致气候和生态的变化;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人口爆炸人满为患危机等等。
人类解决上述危机的出路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加强治理,如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另一条是去茫茫宇宙寻找和开辟新的生存天地。
关于在天上建立可供人们长期生活的地外别墅、基地、居民区或殖民点的想法,作为科幻小说的题材,早就出现了。随着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这种想法已从空泛的科学幻想阶段进入具体可行方案的探讨研究阶段。
科学家们设计的天上城堡的结构和形状方案是多种多样的,有圆环形的、多角形的、哑铃形的、面包形的、圆筒形的等等。有关文献中讨论得最多的是哑铃形和车轮形方案。前者是两个大舱,中间通过一个过渡管道连在一起.车轮形的航天结构可以围绕着自己的轴旋转,每分钟旋转一圈。这样所产生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上的重力,从而可抵消失重的不良生理效应。
一种圆筒形的天上城堡,长32km,直径6·4km,可居面积1300平方公里,可容纳几百万人居住。另一种更大型的城堡长121km,直径24km,居住面积达18000平方公里,可供1000万人口在其内居住。这类城堡内不仅有充足的阳光、空气、森林、湖泊,而且还有商店、学校、医院、公园、剧院、体育馆、游乐园。上述天上城堡是一个密闭式的生态系统,完全实行自给自足。系统内不仅能提供居民所需的食物,而且还能进行废物处理和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城堡内农场的温度和阳光照度都可以控制。农作物的栽培不需要土壤,它们生长在聚苯乙烯泡沫板上,根悬浮在泡沫板的下面,用营养液来浇灌。植物的茎、叶、根用来喂山羊和兔子。厨房里剩余的废物可用来养鸡,从而使这里的居民获得必要的羊奶、兔肉、鸡蛋等动物蛋白食品。合计起来,农场的产出可保证每人每天12558J的热量。除了农场外,城市还有生产加工特殊材料的工厂、专用实验室。总之,这里不仅有完善的生活和工作设施,又有山水花草等类似地面自然风光和四季、昼夜循环交替的环境条件。
除了人工建立密闭式生态系统外,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还将通过改造太阳系内火星、金星、木星、土星、月球、乃至太阳系外银河等星系内星体上的恶劣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生存,以实现大规模的宇宙移民。例如,科学家们曾设想,通过核爆炸的方法加快金星的旋转速度,产生强大磁场,从而减少太阳辐射并降低表面温度,然后再采用生物工程方法产生具有强抵抗力的藻类或微生物,让其在金星上繁殖,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形成类似地球空气组成那样的大气环境。可以说,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上述类似方法及其他方法,人类为自身开辟新的生存天地的前景是无止境的,人类在地球上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也将被有效地战胜。
航天运输系统的建立
目前使用的最先进的载人航天运载工具是航天飞机。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的第二代航天飞机是单机到达轨道,使用液氧和液氢作推进剂。其货舱长18点3米,宽四点七五米,最大载荷29.5t。航天飞机的另一设计方案是净重201t,起飞质量1900t,翼展60m,飞机全长61.2m。供选择的第二代航天飞机设计方案有三种:①垂直起飞,水平降落;②水平起飞,水平降落,用火箭滑橇协助发射;③水平起飞,水平降落,能在空中重新加油。经反复比较后将选择性能较好又较经济的方案进行研制。
轨道间拖船可大大延伸航天运输系统的能力。它可以在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之间及近地轨道与月球轨道之间飞行。因为使用的动力原料不同又可分为两种:①化学燃料为动力的小型轨道飞机,能运送较轻的载荷,可在轨道上重新添加燃料,以维持继续飞行;②核动力轨道飞机,装有340kN推力的核火箭发动机,能把大型载荷(如整个航天站的舱)运送到地球同步轨道或月球轨道上。
有一种轨道间拖船的设计方案,其长9m,起飞质量23t,可将900kg的有效载荷从低轨道拖往高轨道(高轨道为36000km)并自己重新返回到低轨道,或将
1.5~2.5t重的有效载荷送上星际轨道(如送上飞往木星的轨道)。在后一种情况下拖船已不能再重复使用。
还有一种拖船方案,由两级组成,长19m,起飞质量46t。有效载荷分别为
3.4t和6t。在这一方案中将有效载荷送上星际轨道时,只有第二级能再重复使用。“宇宙快艇”或叫“宇宙的士”是一种非常简便的、专用在轨道间运送航天员的客运工具,上面装有轨道飞行和机动用的发动机和定向仪。
为了使星际间的考察飞行更加经济,有人提出发展太阳帆船的设想。这种深宇宙太阳帆船式探测器可用航天飞机送入近地轨道。入轨后它便不再需要任何动力装置,也不需要燃料,而是通过作用于船帆(由轻金属框架和镀铝塑料薄膜制成)上的太阳光压力为动力,不断加大其速度来实现太阳系星际间的考察飞行。为了实现星际间的载人飞行(如去金星和火星的载人飞行),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是减轻现有飞行器自身的质量,缩短飞行时间以及提高向太阳系深宇宙挺进的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未来的核火箭发动机和电火箭发动机的发展。
航天运输系统的不断发展不仅将为积极频繁的航天活动创造便利条件,而且将为地球上的远距离、极高速度的旅行提供可能性。现在已经设计出来数种既可进行地球一轨道一地球间的飞行,又能进行地球上洲际飞行的、可重复使用的航空航天飞行器。因为发展空间立体交通不会出现拥挤和堵塞现象,所以人们可以在一瞬间到达世界任何一处地方。
结论:
纵览航天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晰的看到航天工业化和航天商业化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一种发展趋势,它给航天指明了方向,给航天事业注满了活力!未来的工业生产用航天站将建在各种载体上,使太空生机勃勃!太空城堡和宇宙移民以及航天运输系统的建立将给人类的未来建立有力的保障。试想,等到设想实现的那一天————我们人类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那一天,我们智而无惧!参考文献:谢础 贾玉红 主编《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杜宗超 编著《延伸的长城——中国航天技术产业化之路》
第二篇:载人航天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七号此次飞行中,航天员将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还将开展卫星伴飞、固体润滑材料空间暴露试验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9月27日16时30分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3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空间出舱活动结束后,胡锦涛与航天员天地通话 祝贺出舱成功。
【考点链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自主创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
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新精神支持和鼓舞.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4.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灿烂辉煌文明。
5.做自强自信的中国人,把个人命运与祖国 发展结合在一起,志存高远,执着追求。
【“双开”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9月25日,国家主席为出征神七的航天英雄壮行时,“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在太空走出中国人的第一步。” 景海鹏自信地举起右拳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发展结合起来,做自强自信的中国人
B.拒绝不良诱惑,做自立自强的中国人
C.战胜困难和挫折,做意志坚强的中国人
D.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中国人
2.“神七”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让全体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神秘莫测魅力无穷的外太空,中国人的脚步会愈来愈坚定!国际空间站,中国人来了!
阅读文字及图片“中国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是最具智慧的民族
B.中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空前高涨
C.中国建设现代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D.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3.现实的辉煌,从来始于伟大的梦想.从渔船、出租车上的GPS全球定位导航仪到几
乎家家都有的卫星广播电视,从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广泛应用“太空文明”所带来成果的时代。这直接体现了()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
B.任何梦想都能够实现
C.现实是无奈的,梦想是美好的D我国已经是科技最发达国家
4.“从小就梦想有翅膀,飞翔越过高高的墙”.“如果把天空当海洋,什么能让我做船桨?”“自己来主宰自己的方向,当我像鸟儿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还能再高高得能够用手捧起梦想”。神七主题曲《飞》表达了人类()
A.对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注
B.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C.对自然奥秘的永恒探索
D.对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
5.中华民族向有理性务实之名,但其飘逸的衣袂上,一直缀着一朵奇幻的花儿,那花儿上闪烁的梦,名为“飞天”.航天英雄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航天服,步出飞船,把中国人的足迹首次印到太空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民族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③自主创新是 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④志存高远是人类不断追求的动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材料一:见背景材料
材料二:2008年,是新中国59年历程中,刻骨铭心的一年.。在神七飞天、举国欢庆的时刻,历史将会铭记,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书写下抗震救灾的英雄史诗;为了实现百年奥运的梦想,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成功地举办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掀开文明进步的新篇章.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到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的赞歌.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请你概括神七飞天的意义?
(3)阅读材料二后,请谈谈自己的感想?
(4)在国庆节到来之际,请用一句祝福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
【提示与答案】
1.本题考查读题理解能力,抓住题干关键词“信心”“自信”;答案A
2.本题考查阅读 能力,抓住题干关键词“扬眉吐气”,答案B
3.本题考查知识理解判断能力;ABC属于错误观点;答案A
4.本题考查对神七主题歌《飞》歌词的理解;答案C
5.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结合历史上“飞天”知识,联系相关时事进行判断;答案D
6.答案要点:
(1)参考考点链接1 2 3 4 5
(2.神七成功发射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表明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科学发展观是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旗帜;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脊梁;英雄的中国人民一定会战胜困难实现梦想;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中华民族必将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
(4)太空漫步,奥运圆梦;战胜挫折,续写辉煌
第三篇:载人航天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中国载人航天史: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
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神六”的降落伞创了3项世界之最
■面积最大
神舟六号降落伞主伞的面积为1200平方米。这种降落伞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降落伞,比俄罗斯现在使用的“联盟-TMA”飞船降落伞还要大200平方米。
■缝纫难度最大
巨型降落伞是依靠人工一针一针缝起来的。侯鹰说,降落伞是由1900多块小布像鱼鳞一样连接而成,布与布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伞布看来薄如蝉翼,却非常结实。布料经过防灼处理,可以耐住高温。
■可靠性最高
为确保安全性,科研人员做了成千上百次的试验。科研人员还进行了故障模式的试验。主伞1200平方米,备份伞760平方米,分别装在两个伞舱里。如果主伞出现故障,就会被切断抛掉。备份伞虽然小一点,但是仍能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有三步骤:
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
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发射神舟六号,即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完成后,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我国“921”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10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于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三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中文名: 神舟三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2年4月1日 返回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神舟三号飞船“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中文名: 神舟四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中文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杨利伟 返回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神舟六号任务徽章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费俊龙、聂海胜 在轨时间: 115.5小时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翟志刚出舱作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中文名: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发射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搭载航天员: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返回时间: 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神舟八号飞船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中文名: 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主要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神舟九号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发射塔架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中文名: 神舟九号飞船 简称: 神九 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 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洋(女)景海鹏 刘旺
神舟十号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发射,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中国第一艘应用型飞船,首次太空授课
神舟十一号(预计)2015年 晚于神舟十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盘点历次神舟飞船(从神一到神十)
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 中国第一艘模拟飞船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 无人飞船 中国第一艘正式飞船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 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艘搭载模拟人的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着陆时间: 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 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艘正式模拟人飞行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着陆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航行任务: 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评论反应: 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 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行飞船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 着陆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行任务: 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航 天 员: 杨利伟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 中国第一次多人多天载人飞行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 着陆时间: 2005年10月17日4时07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
航行任务: 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考核和完善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航 天 员: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着陆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
航行任务: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航 天 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次交会对接,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05时58分10秒 着陆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航行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航 天 员: 无人飞行器
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刘洋 中国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第一次手动交会对接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 着陆时间: 2012年6月29日10时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航行目的: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航 天 员:景海鹏、刘 旺、刘 洋(女)
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中国第一艘应用型飞船,首次太空授课 发射时间: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着陆时间: 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
航行目的:在神九标志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将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官,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第五篇:中国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