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 第八课 百花园 第3课时(xiexiebang推荐)
第八课 百花园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二、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三、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课时:第3课时
教学过程:
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同学们通过学习关于“花”的音乐,了解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关于带“花”字的歌曲大赛,分为男女两个小组,同学们很感兴趣,也唱出了不少关于“花”的歌曲。
第二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 第八课 百花园 第1课时
第八课 百花园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二、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三、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歌曲的风格
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编花篮》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老家是河南籍的?能说一两句河南的地方语言吗? 2.聆听范唱(如教师能用方言范唱效果更好。)
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3.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5.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6.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
7.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8.自我推荐表演,师生互评。
9.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或试奏。
二、《牡丹之歌》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2.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
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及含义。
(影片《红牡丹》插曲,借物喻人。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高贵品格)
三、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不给学生讲调式)。
2.要求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及第四乐句。启发学生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学生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第三篇:五年级音乐下册 百花园3教案 人音版
百花园
教学内容: 1.聆听《花之歌》 2.表演《编花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教学重难点:
1.学唱河南小调《编花篮》 2.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花之歌》
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2.欣赏《花之歌》。
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二、表演《编花篮》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老家是河南籍的?能说一两句河南的地方语言吗?聆听范唱。2.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4.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6.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7.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8.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9.自我推荐表演,师生互评。
10.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编花篮》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听起来也非常的有趣好听,但真正要学生演唱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要么就是没感觉,要么就是唱的很死板,失去了歌曲原来的韵味,所以怎么教学生把这首歌曲的韵味唱好,首先要从吐字和发声开始,循序渐进。
第四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 第六课 京韵 第3课时
第六课 京韵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的歌剧”京剧,让学生不要感觉京剧离他们很遥远。课时: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是中国人》 1.简介歌曲:“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2.聆听范唱。全体学生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3.分句跟唱。(1)点着“板”跟唱曲调。(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量做到“字正腔圆”。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6.分组编排表演唱《我是中国人》。
二、自制京剧脸谱 1.介绍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 “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2.准备一部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3.学生在课前也可收集一部分京剧的各种行当的脸谱图。4.学生分组自制京剧脸谱。5.展示会。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场。6.把课上学会的京剧选段或京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或周围邻居听。参与社区的文娱表演活动。
课堂小结:并且对那些图片也感觉很好奇,唱起来也特别带劲。
第五篇:五年级音乐下册 百花园1教案 人音版
最新版
百花园
教学目标:
1.表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2.通过学习《编花篮》等音乐作品,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3.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教学重难点:
1.表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
2.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播放伴奏带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2.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及含义。3.欣赏《牡丹之歌》。
二、聆听《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 回答问题,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2.启发学生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学生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三、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1.聆听范唱。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2.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3.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2017.3.1 最新版
4.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5.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或试奏。
四、表演《编花篮》
1.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2.自我推荐表演。
五、小结:
学生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及第四乐句。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