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乐秋乡苗族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乐秋乡苗族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县人队办副主任――杨春秀
一、乐秋乡苗族渊源及分部情况
(一)渊源:乐秋乡境内居住的苗族多属白苗,多以杨姓和罗姓为主,迁入南涧县居住最早。据杨姓老辈口传,迁入至今已300多年。首入南涧是在清康熙中叶后期。这支苗族人,是明崇祯三年(1630年),以贵州苗民为主,系滇、川、黔、桂的壮、彝等族人民英雄联合起义失败后被迫迁入云南。清康熙末、雍正初,在所谓“云贵大患,无如苗蛮”的反动思想支配下,清政府对苗族的统治极为严酷。故由贵州迁入云南的这支苗族经滇南然后沿把边江上溯进入南涧县境内。最初,落脚于无量乡木板箐。后来,又循把边江源沿无量山主脉上移。曾游居过宝华镇的核桃箐、阿克塘,拥翠乡的铁厂、瓦午,碧溪乡的凤仙、汉江河、桂花箐、赖字打比等地。继而又北上至无量乡首部的乐秋乡地区,并以此为中心而四散游居。
如今乐秋乡境内的苗族群众,自清代康熙时迁入南涧县境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30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般都经过七八次搬迁,有的个别家族则经过十三、四次的游居。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苗族群众才全部定居
1下来。
(二)分部情况:现在乐秋乡境内世居苗族分布于4个村委会15个自然村共192户716人。苗族居住地多是同为一个支系者各居一片,同宗的近代家支自成一村。民国时期,苗族无固定的居所,每一居住点的苗家都未超过5户,单户独居者较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苗族的自然住村,不论聚居和杂居,其住户变化不大。目前,乐秋乡最大的苗族村落下大湾也只有29户,而且是由相距1至2公里的3个自然居住点组成。
二、发展过程及现在发展情况
(一)发展过程
苗族群众由清康熙时迁入南涧县境内至今,其经济形态依序经历了以狩猎为主、半猎半耕、农耕为主3个阶段。苗族群众迁入初期,因没有土地作生产资料,仅凭传统的狩猎技能、靠猎取禽、兽维持生存。当时,苗族群众使用的生产工具很粗简,每个家庭一般只有弩、箭、网扣、砍刀、小刀以及简易的手工织麻机。其住所选取在兽类较多而又易于捕获的林谷间,具备这种条件的地带,往往地势特殊,气候多变,不但不能种庄稼,除猎狗外家禽家畜也难以饲养。他们以古老的弩箭等工具,在雨雾特别多的深山老林中,猎取出没无常的野兽,不但难以保证常有收获度日,遇到虎、豹或被打伤的凶猛兽类的反扑,人们还有致命的危险。这种游猎生活,苗族群众经历了约两代人(时约清康熙末至乾隆中期)。清乾隆末期,苗族群众的狩猎活动,给原住于山谷间的兄弟民族村寨大大地减少了庄稼、人、畜受野兽的危害。加之,苗族人又发挥了他们世传而独特的医药技能,热忱为当地群众人、畜医治疾病等。从而,苗族与兄弟民族之间逐渐结就了笃厚的友谊。这样,苗族群众逐渐选取了气候较暖、地势较缓并与兄弟民族村
寨较近的地方定居,开始农耕和饲养家禽家畜。此种状态,历时近200年。苗族群众的耕作方式由刀耕、锄耕及向犁耕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苗族群众有了受国家法律保障的土地耕种,从而,与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得以安稳地从事农业为主的生产。偶有猎获兽体上药用物和皮张等,均可交售国营收购部门并获得合理的价格。随着农业的发展,同时,为遵守对珍禽异兽的保护,苗族群众狩猎活动虽然时有所举,但仅只是娱乐性活动而不再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现在发展状况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发展,特别是在深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苗民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份苗族村寨基本上实现了三通,经济收入提高,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1、苗民文化水平低,乐秋733名苗民中25岁至65岁之间大专生4人(在职3人,其中1人因身体条件,在通过公务员笔式、面式后未能被录用)、中专6人(含离休1人、在职1人)、高中1人、初中20人、小学36人(离休1名)。在这67人中女的仅有3人(大专1人、中
专1人、小学9人),受文化影响,在很大程度制约苗族地区的发展。
2、受传统观念影响、竞争意识淡薄:妇女还很难从过去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中解脱出来。缺少致富带头人,个别想思想解放,积极创业的青年,因种种困难而妖折。这样给苗民的发展也带来很大的阻碍。
3、周边兄弟民族的误解:从各种迹象表明,在人们脑海中的苗民还停留在过去缺吃少穿、思想落后、胆小怕事的思想上,在需要帮助时没能得到及时的救助,这才是制约苗民的发展最大障碍。
4、苗族定居前是游居生活,倒至现在苗民土地、山林面积小,如 “下大湾”整个社山林面不到20亩,埋人都成问题,更别说从事其他产业的发展。其它村寨山林面积相对较大一些,但地处高寒、气候条件差,如东升村委会的老四度,大春生产受技术、气候的影响基本收不到什么,一年的用粮问题很难得到保障。
四、见意
(一)希望有关单位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整合资金帮贫、帮困,多组织苗民参加各种培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调动苗民积极性。
(二)通过各级单位间协调,将苗民的手工艺品广
泛的推广增加收入。
(三)利用苗民嗜好训养各种野生动物的习好,允许饲养画眉鸟,这样也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第二篇:洪乐小学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
能走出大山吗
——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绥阳县温泉镇洪乐小学王伟
近年来,随着小学布局调整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群众对科学知识认识程度的提高,为了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掌握情况,寻找差距,谋求发展良策,我和几位教师一起深入到洪乐街道和乡下部分学生家庭进行了解知道: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极不乐观,以下几方面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
一是结构布局不合理。
目前为止,我校辖区内没有一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只能在学校的学前班就读,老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让孩子一经入学便趋向于“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使孩子无法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
二是师资力量极为薄弱,教师责任意识不强,家长意识不够
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出满勤,干满点”,不讲究效率,不关注教学效果;教师间相互缺乏团队意识,缺乏沟通与优势互补;嫌班主任工作太累、太繁琐„„
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培养模式已不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且教学人员多半在学校兼任一门或多门课程,一部分老师甚至把学校当做“养老院”,反正每天按时上下班,啥事也做不成,更别说做好了,让第一线的老师怨声载道。在这种状况下,极大影响着教育的良性发展。
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少,家长责任心不强。每位家长都很爱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有所成,但又不知道或不愿承担应有的教育责任,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
三是经费严重拖欠,到位不及时
目前,虽然国家有相关的资金投入,学校只能靠挤出公用经费维持教育现状,虽然,每学期的公用经费似乎较多,但由于受到现行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学校开展工作所需资金必须由经办人先行垫付,有时要等待很长时间甚至跨学期才能兑现,这无疑制约着教育的正常发展。
四、老师成天都背着一个“杂货”背篓
现在每学期学校的各个机构都要搞很多开展工作的资料,并且一张资料目录,动不动就是检查资料,哪怕你开展了工作没有收集好资料,检查时你就有口难辩,没有资料或资料不齐,就是没有开展好工作,本来农村教师就少,有能力的教师就是三五个,学校为了迎接检查验收,这些有能力的教师每天就是守着微机写这样计划、领导机构、实施方案、制度、总结。有时上面的红头文件一来,要收集近几年的某些材料,这些材料平时开展工作的时候收集了一部分,还差欠一些,或者平时收集资料的名称与资料目录不同等等。教师们为了完成任务,连备课的时间都被占用了,能有效用在教育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有多少呢?只要是上面下来进行检查,谁带队就是谁说了算,只要所检查的内容不符合口味,所有工作都被否决了,试问,学校的中心工作究竟是什么?我们的上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们思考过吗?这样的现象如果继续存在,这样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教育教学质量何以提高,可想而知。
试问:如果我们不进行思考,不“对症下药”,不精简一些“杂”事务,我们能走出大山吗?能走出多远?能走出几人?
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要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应研究出台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和规定,激活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让”、“不比文凭比水平”的良好的管理格局。真正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
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是教师先“受”后“授”,满足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强化教师吸收新鲜血液的自觉性。二是用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三是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专业知识不对口的问题,搞好校本培训,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加强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取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建构和谐团队,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作为学校领导,要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多关心教师,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要搭建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保护好教师积极进取的心态。引导教师积极适应环境,鼓励他们勇于改变自我,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主动适应环境,以便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扬长避短, 增强教师的自我保护意识,善待自己,关心他人,帮助别人,以团队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5、成立家长学校,增强家长责任感。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教师的事、学校的事,家庭教育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长要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同参与管理,达到教育的有序与和谐发展。
6、简化工作内容。说实在的,我一直在反思,一个老师到底该做什么。我们
很多老师都在以各种方式完成上级下达的这样或那样的接受检查的“种类繁多”的资料,做的都是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老师的时间被挤占、精力被分散、忙得满头大汗、迎来的是老师们声嘶力竭的“呐喊”——我们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家长及社会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定势,认真分析面临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狠抓落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洪关苗族乡中心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上传财富)
洪关苗族乡中心学校教育教学现状
调研报告
我校按照教育局3月12日会议要求,通过召开校级班子会研究,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对我乡各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小学4间,义务教育阶段24个教学班,学生1202人;学前教育3个班,学生147人。审核教师编制60人,实有在岗教师52人,缺编8人。
二、调研情况
1、校园规划布局、美化绿化、安全隐患现状
全乡校园占地面积17415m,校舍建筑面积4293 m,厕所建筑面积216 m2,普通教室56间,教室规格最大的(9×7.5)m、最小的(7.2×6.3)m,仪器保管室157.5 m2,分组实验室只有中心完小67.5 m2,图书保管室105.4 m2,阅览室只有中心完小45.4 m2,生均活动面积9.7 m2,生均校舍面积3.2 m2,中心完小建有多功能教室和室内外播音系统1套,安装有教学实验成套设备。完小没有蓝球场。除河堰中小学建在同一校园不便管理之外,整体布局较为合理。
全乡校园绿化面积657 m2,未绿化面积720 m2,各学校校园文
22化陈旧,需要更新。校训、办学历史、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提炼不精,主题文化区缺乏激励学生勤奋向上的名言警句,整体美化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
河堰、臻坚两校教学楼无防雷设施,联星小学校门口农户圈舍和竹林影响视线,易发生交通事故。
2、学校科技植物园现状
全乡各校未建科技植物园,中心学校正在拟建筹划中。
3、学校校史牌现状
全乡建校历史最长的是希望小学,始建于1934年,其余3校始建于1951年,各校办学历史比较悠久,没有学校建校史牌。
4、学生宿舍、食堂现状
全乡没有寄宿制学校,没有宿舍、食堂,学生都为走读生,全部采取半日制教学。平均服务半径3公里,最远的学生5公里以上。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全乡学生在家早晚饭间隔时间6—7小时的有85人、7—8小时的有445人、8—9小时的有613人、9—10小时的有201人、10小时以上的有5人。
5、行政班子,机构设置及作用发挥现状
全乡四校规模不大,学生都在250人至390人之间,每校各年级都只有一个班。行政班子只设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1名。行政班子普遍年轻,平均年龄32岁,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协作,作用发挥较好。
6、后勤服务工作现状
各校后勤服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健全,都能保障教育教学正常开展。
7、教务教研工作现状
各校教导处主抓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每月开展一次常规工作检查,教师每天至少写100字读书笔记;各校设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科教研组各1个,校本教研每周一次,全乡集中教研每学期2次,主要开展相互听课、集体备课、“三合一套餐”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8、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全乡养成教育工作于2008年4月全面启动,各校均有《养成教育细则》、红领巾广播站、礼仪中队。师生精神面貌良好,学生有礼貌,卫生习惯大有改观,学习劲头较足。但“两基”国检过后坚持不好,学生行为习惯有所反弹。
9、学生一日常规现状
我乡学校的学生一日常规分两部分,一是在校常规,二是在家常规。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在校期间按时到校;到校后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打扫学校和班集体卫生;课上认真听课和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主动回答老师提问;遵守学校纪律、有序出入教室和经过楼道;课间安全娱乐;主动向同学和老师问好;放学后按学校要求有序按时回家做得较好的学生有677人,做得一般的学生有313人,还需努力的学生有359人。学生在家期间按时起床做好洗脸、洗手、换衣;佩带红领巾;背双肩书包上学;出门向父母说再见;放学后及时回家、不在外面闲逛;到家先向长辈打招呼、虚心接受家长教诲、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家务劳动有岗位、主动帮助父母、按时就寝做得较好的有588人,做得一般的有495人,还需努力的有296人。
10、学校安全及社会效应现状
各学校安全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具体,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学生家长较为放心。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做好校园规划,配合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河堰中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工作。
2、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做好美化绿化工作。今年对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一次评比,对做得好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3、实施各校科技植物园创建,由学生自己栽种花草,挂牌管理,在美化校园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提炼学校办学历史、校训、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注重学校人文精神和制度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5、充分利用中心完小多功能设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素质,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7、长期坚持师生安全责任管理、协议管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8、多渠道筹措和积攒有限资金,逐步改善各学校办公条件。
第四篇: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湖南省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扭仁村、高通村
调研对象:当地居民、学生、游客等
调研时间:2010年7月7日至2010年7月16日
1、苗歌
听扭仁小学龙校长、麻老师及麻志官老人说起:苗歌对上一辈的人来说就像我们现在的必修课,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贺喜歌,庆典歌,其中用到了许多隐喻和暗喻等修辞手法,且这些喻体大都来自自然的花草树木和虫鱼鸟兽;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较高的观察、鉴别、领悟和创作能力;可称得上是心灵的造化,自然的灵现。苗歌一般没有音乐伴奏。
2、苗鼓
居村民介绍,凤凰苗族鼓舞,大体上可分为猴儿鼓和花鼓两大类。猴儿鼓是娱乐者模拟猴子的动作翩翩起舞,其动作诙谐,难度大,舞得好的人不多;花鼓异常柔美,异常抒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凤凰腊尔山、山江、麻冲、落潮井一带苗区十分流行。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两个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还有一个站在鼓旁敲击鼓梆,控制舞蹈节奏的,谓之敲边鼓。花鼓的基本功有三:一是手功,二是腰技,三是步法。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两种,步法是否踩到点子上,直接关系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关重要。
3、苗舞
盛传在湘西凤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这两种舞蹈简单易学。例如竹竿舞据说是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平行摆开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最好能跳出潇洒自然的动作(我们的两位队员尝试了一下,跳了几下下就被吓得跳了出来)。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个人同穿一双“鞋”(两根长板),苗家姑娘们很厉害,还能跳出优美的舞姿,节奏感很强,游客观众们惊叹不已。
4、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主要表现在:服装、头饰、银饰、银梳、银镯、银项几个方面,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现在他们只有在传统节日、喜庆的日子才穿上本族传统服饰。
5、苗族传统节日
湘西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年节、四月
八、龙船节、六月六。节日那天,村民都身穿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
6、苗族待客礼仪
当游客们进入苗寨时,苗家人们会进行苗家拦门“三道卡”风俗,即“卡歌”、“卡鼓”和“卡酒”。所谓“卡歌”,即当远方的客人到苗寨来做客,苗寨里的青年男女要肩拱肩、手拉手,用对歌的方式来表达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卡鼓”,即在进苗寨的路上,苗家阿姐阿嫂们会用击鼓拦门的方式,同客人比试鼓艺,并展示苗家人多姿多彩的鼓舞智慧;“卡酒”,即好客的苗家人在寨门口端着自家酿造的包谷烧或米酒拦门,苗家人将农事或家事编成苗歌后向客人提问,客人答对并喝下拦门酒,则表示客人看得起苗家人,客人方可入寨并被试为最尊贵的客人。这是非常典型苗族村野文化。
6、湘西苗族文化现状
苗族人们的能歌善舞以及对歌舞的热爱在这里表露无遗。记得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晚上十一多了,可村里面那回荡的苗歌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一直延续到晚上十二多才停下来!调研中还得知扭仁村是周围人口较少然喇叭最多的村,通宵达旦的歌声在这也是常有的事。
调查中发现这里的小孩几乎都不懂不会这些传统的东西,一方面是他们的父母很少有时间也没有这份心去教他们,另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不喜欢难得静下心来学习。当然这其中更大的是没有被重视起来,社会风气和现状的驱使,大家都在忙于为生计奔波跟本就难以顾及这些。平时的对唱更多注重于各自的一种休闲和爱好,而没有想过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些事实的反映不得不让我们为祖国文化遗产的继承感到担忧,即使在这种地方都被利益深深的覆盖那些所谓的保护政策起到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当然这也不是一个政策那么简单的事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整体形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更需要苗族同胞们乐于奉献,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维护和继承祖辈的传统。这些都需要社会力量和国家政策的相应扶住,毕竟民以食为天只有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人们才能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精神世界里。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回来的前一天,麻老师跟说了许多关于苗族文化方面的事,最后还拿出了他自己的一本根据一段发生在清初民国时期的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他将用他的一生来继承祖辈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并将其传承下去……
第五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可以说**农业经济与10年
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农业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作深入分析和研究,迎对金融危机,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变困难为机遇。在此,我们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全面统计,2008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平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平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08年,**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获第十届省农博会金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08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一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跃宇竹业、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出口品种有棉布、桔片罐头、竹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厂,项目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将由以前的每亩不足200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市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大**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200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平年纯收入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示范单位之一,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08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农业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1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资源制约。**农业资源是有限的。**县农用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7.95万,人平耕地1.56亩,开发潜力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形势比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方土地掠夺性经营,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
(二)市场制约。多年来政府培育的优质水稻、优秀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麻、名优生猪等特色
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纷纷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部门人员很难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
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生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用推广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08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力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年龄和文化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数比例在逐步增大,这种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入制约。由于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收入低者缺钱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子女)读书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力争更多投入,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二)抓住市场前景,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苎麻、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色,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平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大力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大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平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四)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水平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用茶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生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七)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法治农业。加大对《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体系,形成市场农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做文章,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完善市场机制。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通过在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在销售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九)加强农民培训,创高科技农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把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核心任务来抓。一要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二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目前,**县计划并正在培训1800名耕整机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