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5:3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范文模版)》。

第一篇:《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范文模版)

《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本文讲的是苏秦以连横的方式游说秦惠王,但是多次上书均没有效果,最后钱财用尽,不得不离开秦国回家,《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回去后妻子,嫂子,父母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因此,开始发奋读书,累了就用锥刺自己的大腿。过了一年,他终于有所成。四处游说诸侯以抑强秦。深得诸侯赏识,并获得了财富和地位。

在前半部分文中通过说理、辨言、类比、引证等的方法,表达苏秦连横的主张,他分析秦国的地理、国力、人才等方面,论证秦国连横的好处。还引用前人的经验,说明只有战争才能换来天下的太平。后面则写到她学有所成之后深受别人的重用。

从中我认识到,苏秦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苏秦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在说明秦王未果之后回家埋头苦读兵法,甚至以锥刺股。面对一时的失暴自弃,面对家人的冷漠,他也没有丧失继续奋斗的勇气,读后感《《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说秦失败后,他“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这一段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苏秦当时形容枯槁、神情惟悴、失意狼狈的样子。回到家后家人不仅没有安慰支持他,反而冷落他。普通人常常会因此一蹶不振,然而苏秦不但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刻苦努力,孤军奋战。前面的挫折和失落都只能衬托出苏秦内心高人一等的坚强和他令人佩服的隐忍和承受力。

其次,我更佩服的是苏秦有一种敢于放弃的魄力,他在“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之后能“去秦而归”,他不是我们传统上提倡持之以恒的人,他会坚持,但更懂得放弃。衣服穿破,钱用完之后,再留在秦国也许只会自取其辱,自讨苦吃,所以他选择离开,可以说他个很识时务的人。

另外,此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当苏秦说服秦惠王无果而还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而苏秦功成名就之后,家人“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子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充分体现战国时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即使是家人也是如此。然而苏秦却没有因之而放弃自己。

苏秦的整个形象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他极具才华,有雄心有谋略。他的性格既复杂又简单,既矛盾又合理。文章刻画出来的苏秦的形象血肉丰满,个性突出,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历史人物形象。

第二篇:苏秦始将连横翻译

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田肥美,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

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这正是

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

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恒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

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

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1

使天下为一体。但结果或者约从,或者连横,兵革甲胄也并未因此藏起。辩士们巧言文饰,使各国诸侯昏乱迷惑,结果万端俱起,莫衷一是,不可理喻;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民作伪的却愈多;国家法令多而混乱,百姓被搅得更加贫穷,这样君臣愁怨,百姓无所依靠。道理讲了许多,言愈明,理愈显,战争反而愈益频繁。策士们奇服伟饰,能言善辩,可是诸侯间的战争并未止息;愈是文辞满口,天下愈是治理不好。说者唇焦口燥,听者昏昏生厌,看不出一点成效。你提倡仁义,恪守诺言,可是天下的人并不相亲。于是诸侯才废文用武,优厚地豢养敢死之士;同时整顿军备,制甲砺兵,在战场上争取胜利。不修兵事,企图空坐而能获得胜利,安居而能扩大土地,这不过是幻想;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他们虽然也常想安坐而获利,然而天下的大势也终不可能让它实现啊!所以必须凭靠武力来续成大业。如果地域宽阔,两军之间可以展开攻坚战;倘若地势狭促,两军逼近,杖戟相碰,展开白刃战,这样,才可见出伟大的功用。对外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对内能实行仁义;在上能树立君主的威信,在下能使百姓服从。当今之世,如果想吞并天下,凌驾大国之上,威震敌国,控制海内,统治黎民,臣服诸侯,就非用兵不可!现在继承君位的人,忽视了用兵这个最重要的道理,一个个政教不明,治理混乱,沉溺迷惑于辩士的花 侯惑乱,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

固不能行也。”

言巧语。这样看来,您本来就不能采纳我的主张啊!”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不好啊!”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以卿相之尊位给我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任命他为赵国的相国,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以打击强大的秦国。因此苏秦当赵的相国时,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秦军不能出函谷关。在这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

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锈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3

多,王侯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花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兵一卒;一仗未打,一弦未断,一箭未折,而能使诸侯相亲,胜于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这是“运用政治的力量而不诉诸武力,用于朝廷之上而不必用兵于四境之外。”当苏秦得意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山东六国,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而苏秦只不过是位出身于穷门陋巷,贫寒困苦的士人罢了,但他却坐车骑马,行遍天下,在宫廷游说各国诸侯,使国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

苏秦将要往南游说楚王,途经洛阳时,他父母闻讯,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洁道路;并且设置音乐,筹办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苏秦来到后,他妻子不敢正视,只是偷偷地察颜观色,恭敬地听他讲话。他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谢罪。苏秦说:“嫂嫂,为什么你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又如此卑下呢?”嫂嫂答道:“因为您现在地位显贵而且金钱很多啊!”苏秦叹道:“唉!一个人在贫穷时,连父母也不把他当儿子看待;等到他富贵了,就是亲戚也都害怕他。看来人生在世,对于权势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

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厉天下,庭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

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予,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第三篇:苏秦始将连横赏析

《苏秦始将连横》赏析

统计二班 吴炜佳

文章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写苏秦用连横的策略说秦王,遭受失败;后部分写苏秦用合纵的策略联合诸侯,获得成功。

前部分以苏秦的两段说辞为主。前一段说辞的中心是秦国具有“称帝而治”的条件:疆域辽阔,地势险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殷富,军事强大,是天下之雄国。凭借这些条件,秦王可以统一天下,称帝而治。虽然这是纵横家游说诸侯的套话,但切合秦国的特点:秦国确实足够强大,秦王确实想称帝,苏秦所言属实,然而秦王却婉言拒绝。苏秦并不罢休,后一段说辞则围绕“非兵不可”展开,从历史传说中的明主贤君说到现实社会的昏庸嗣主,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自成结构。首先罗列以武力征伐取得的成功,接着铺排用言语相结造成的混乱,然后回到废文任武。苏秦对秦国的地理、物产、经济、军事都有深入的了解,说辞恰当合理,也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却忽视了秦国的政治背景。此前商鞅变法,刑及太子的师傅。太子即位为秦惠王,他车裂商鞅,疾恶游士,无论苏秦讲出何种道理,秦惠王暂时都不可能接纳。

而后部分以苏秦地刻苦钻研为转折,主要写苏秦以赵国为基点,联合山东诸侯取得的成就,不再写具体的说辞,而写合纵形成的太平局面。战乱频仍的战国时期,苏秦所持的观点和策略已彻底改变,连横时讲一切都必须靠武力,合纵时讲一切都不能靠武力。“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苏秦本人“黄金万镒为用”,“天下莫之能伉”,将合纵的成就和苏秦的风光都夸张到极致。

文章先抑后扬,纵横家苏秦纵横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让读者领会到主人公“悬梁刺股”、发奋读书、刻苦专研作为命运的转折点的关键部分的重要性;同时从主人公由贫穷落魄到富贵显赫的改变家人态度的一百八十度转变也揭露出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天下大乱,世风日下,人心诡诈,一切都以现实的功名利禄为标准,骨肉亲情都已失去原来的意义。与当时讲究仁义礼信、追求人生道德完满为宗旨的儒家学派不同,苏秦和大部分的纵横家都是功利主义者,他们以现实的功名和利益为人生宗旨和人生价值的根本,为了获得名利二讲求积极进取、勤奋苦练;与座谈道义的理论家相反,他们重视现实中的积极行动和理论实践,游说在宫廷庙堂之上,奔走于大国小邦之间。

文章刻画的苏秦就是一个典型的纵横策士形象,他知识丰富,能言善辩,既有博取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又有刻苦努力的奋斗精神。主观上争取个人的功名富贵,客观上为社会的安定做出了贡献。文章重视对比,合纵的成功与连横的失败相对比,失败的窘境和成功荣耀相对比,家人前冷后热、前倨后卑的态度相对比,不但显示出发奋苦读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出世态的炎凉和人性的异化。写作技巧上的欲扬先抑,反映出史传散文的人物刻画正在由自然趋向自觉,逐渐发展成熟。文中细节的刻画、肖像的描写、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以及欣赏性的评述,都显示出刻画人物的自觉意识。通篇广用铺排,无论叙述或说辞,都节奏分明,琅琅上口,具有辞赋化的倾向,体现了战国时代的文风。

第四篇: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07.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盍可忽乎哉?」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化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象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8.女娲补天 《淮南子》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

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注释】

[1]本篇选自《淮南子·览冥训》。《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的一部综合性论说著作,其思想于诸子中属杂家学派。女娲(wā蛙),女神名,据说是我国化育万物的古创生神,有“抟(tuán团)黄土作人”的故事流传。该篇讲述的是女娲补天止水、拯救人类的又一奇迹。

[2]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尚书·禹贡》称九州之名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水中陆地。

[4]天不兼覆:此指天体有塌落而不能全面覆盖大地。[5]地不周载:此指大地有崩裂溢水而不能周全地容载万物。[6]爁炎(lànyàn烂焰):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7]浩洋:水广大盛多的样子。[8]颛(zhuān专):纯朴厚实。

[9]鸷鸟:凶猛的鸟。攫(jué决):抓取。[10]鼇(áo熬):同“鳌”,海里的一种大龟。

[11]黑龙:此当指水怪雨神之属,杀之以止水。济:救助。冀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此代指九州大地。

[12]水涸(hé禾):这里指洪水消退了。涸:干枯。[13]狡虫:凶猛的禽兽。

9.《毛诗序》

【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1],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2],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3]。“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4]。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译文】《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注释】

[1] 风:这里指《国风》,《诗经》里的《国风》是指各地的民歌民谣。

[2] 风:这里的“风”即现在的“讽”,动词,是委婉地劝告的意思。“风”有两种用法,读音也不一样,注意区分作为名词的“风”与作为动词的“风”的区别,凡是诵本教材上“风”旁注“讽”字的,即读作“fěng”,劝告的意思。

[3] 乡人:乡间百姓,与“邦国”相对。邦国的本义是指都城,大者为邦,小者为国,后指都城所统领的封地和疆域等。

[4] 志:心意,情感。之:到达,所致。

【点评】《毛诗故训传》在《诗经》每篇的原文前都有一些序言性质的文字,世称“诗序”。而《关雎》原文前的这篇序言属篇幅最长,历史上称《关雎》前的序为“诗大序”,其他为“诗小序”。《关雎》前的“诗大序”看起来也是一篇总序,所以历史上又称《毛诗序》。这篇序的第一段,主要强调人的情感是 “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强调喜怒哀乐必然通过“言→嗟叹→咏歌→舞蹈”等感情逐渐浓烈的行为表现出来,此正应了《尚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和《礼记•乐记》“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三者本乎人心”的基本道理。

第2课【原文】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1]。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2],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译文】情感通过宫商之声表达出来,声声相应而成韵律或文采就是音。治世之音安静而愉悦,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平和;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乖戾(lì);亡国之音哀婉而忧思,它所反映的民风民俗也困苦。所以要端正得失、惊动天地、感动鬼神,诗歌是最贴近不过得了。先王就是用它来治理夫妇、成就孝敬、敦厚人伦、纯美人文教化以及移风易俗的。

【注释】

[1] “声”、“音”两字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声”是指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音”是指丝、竹、金、石、匏、土、革、木八种乐器的奏音。《说文解字》说“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意即内心的情感通过外在的诗歌、音乐等调节和表达出来。

[2] 经:经纬、治理的意思,动词,本义是织丝(“纬”指织横丝,“经”指织竖丝)。

第3课【原文】

故诗有六义焉[1]: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2],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3],而变风变雅作矣。

【译文】所以《诗经》有“六义”,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四叫“兴”,五叫“雅”,六叫“颂”。上则人君以“风”来教化臣民,下则臣民以“风”来劝告人君,通过诗文来含蓄而温婉地批评和劝谏,从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所以叫“风”。待到王道衰微、礼义荒废、政教散失以及国家的政治和习俗相异有别时,于是失去《风》《雅》之正的诗歌就出现了。

【注释】

[1] 六义:六种形式,大致地说赋、比、兴指表现手法,风、雅、颂指题材类型。

[2] 风刺:这里的“风刺”不同于现在的“讽刺”,这里的“风刺”是用“风”这种诗歌来委婉含蓄地批评、劝告的意思,所以叫“谲谏”(jué jiàn);因为委婉含蓄而不易伤害或激怒被批评者,所以叫“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这已是一个成语了。

[3] 国家:古代“国”和“家”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由于实行辖地或属地的分封制,所以天子称“天下”,诸侯称“国”,大夫称“家”。

第4课【原文】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1],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2],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3]。是谓“四始”,诗之至也[5]。

【译文】(采诗的)国之史官是明晓于人君之善恶得失的。(诗人)伤怀于人伦的废弃,哀叹于法政的苛刻,作诗来吟咏心中的情性,以委婉地讽喻、劝戒人君,这是通达于世事的变迁和感怀于旧时的风俗啊。所以“变风”之诗是发乎人的情性而又合于人之礼义的。发乎情感,是百姓的生性所致啊;合乎礼义而止,是先王的教化所致啊。一国之政事都寄托于一人之心,这样作的诗就叫“风”;说天下之政事而观察发现四方之习俗,这样作的诗就叫“雅”。雅,就是正,是说王道政治的兴衰变废的。政治有大有小,所以有《小雅》和《大雅》。颂,是比拟和赞美盛大之德的容貌,以人间万物群生的各得其所来虔敬地告诉神明。—— 风、小雅、大雅、颂,叫做“四始”,《诗》的义理全都在这些四类里面了。

【注释】

[1] 国史:国之史官,《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2] 形容:名词,“形”和“容”的合称,指形象容貌或形状样态。[3] 成功:指天地万物在祖先、神灵的庇护下各得其所、兴兴向荣。

[4] 至:到达,极致。

第5课【原文】

然则[1],《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2]。南[3],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4]。《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5]。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衷]窈窕、思贤才 [6],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译文】《关睢》至《麟趾》等篇的教化,是王者之风,所以都在周公名下,叫《周南》;“南”,是王者教化自北方而流布于南方的意思。而《鹊巢》至《驺虞》等篇的美德,是诸侯之风,是先王用以教导百姓的,所以都在召公名下,叫《召公》。《周南》、《召南》,是正始之大道,是王化之根本。所以《关睢》的意思是乐意得到淑女以配君子,也就是忧虑君子进举贤德而不要一味沉溺(nì)于美色。留恋窈窕之女而思慕贤德之才,这样无伤于善道,就是《关睢》之篇的要义啊!

【注释】

[1]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这是古代表示承上启下一个常用之词,无实义。

[2] 周公:姓姬(jī)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封于鲁,为鲁国的始祖,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和平定有关叛乱,有制礼作乐、文治武略之功,为孔子所称赞。

[3] 南:《周南》、《召南》之“南”,代指《周南》、《召南》。

[4] 召公:姓姬名奭(shì),封于燕,为燕国的始祖,周武王即位时与太公、周公、召公、毕公等一起辅佐武王,《召南•甘棠》这首诗就是写召公的。

[5] 正始:端正其初始。王化:王业风化或王者教化。

[6] 哀:即“衷”的误写,《毛诗正义》说“衷谓中心恕之,无伤善之心,谓好逑也”。

第五篇:苏秦刺股读后感

【篇一:《苏秦刺股》读后感

星期日,我看了一个叫《苏秦刺股》的故事。

战国时,有个人叫苏秦,他年轻时游手好闲,不爱读书,学习不好,因此荒废了二十多年,却一事无成,他却认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人,所以家里人都不理他。他心里闷闷不乐人,他决定从此他发愤读书。

苏秦因为想刻苦学习,所以每天都学到深夜,但他怕自己打盹耽误读书,一有困意他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就这样,他终于成为著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觉得苏秦学习非常刻苦,同时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我们学习应该像苏秦一样刻苦,也要做一个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哦!

【篇二:《苏秦刺股》读后感】

我读完了《苏秦刺股》的故事,我觉得苏秦以前学习不好,不多读书,这样学习就会越来越差,在做事的时候,一些细节,都很不重视,这样不止别人瞧不起你,连家人都对他很冷淡,也瞧不起他,对他的刺激很大很大的,令他很伤心,所以才决定,得让人瞧得起他,让家人也服得起他,一开始,苏秦读了不到一半的书,就趴在了书桌上,睡着了,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到了最后,苏秦想了一个好办法,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刺在自己的大腿上,这样一疼,就起来,接着读书了。

我以后一定要向苏秦那样奋发努力的精神,这样自己就会多懂得了一些知识,了解更深奥的事物,不要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你只要学习好,别人就觉得你是那么的伟大,你将来也会很骄傲,很自豪,别人会那么的佩服你。

我妈妈让我每天都要有一背,一读,我都得坚持着。妈妈说你只要能背下来,我就给你加分,我心想挣分多难呀,我一定要背过他。我从5岁就开始练电子琴,一直练到了10岁,我觉得自己很不容易,今年我要考级了,前年考级的时候,都得上午练完了下午练,下午练完了晚上练,非常艰苦,我心里想只要前面吃苦了,后面也就放松了许多,我妈妈为了鼓励我,一直在旁边陪伴着我,所以今年考级我一定要考出9级,让我妈妈高兴,我为今年的考级拼了,为了让我又有了自信心,也为了让妈妈的心里也很舒服、为我骄傲。

【篇三:《苏秦刺股》读后感】

一提起“悬梁刺股”,大家一定会想到战国时代的苏秦。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刺股读书的苏秦》讲的就是战国时东周洛阳人苏秦刺股读书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

他早年的时候勤奋好学,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后来,他骄傲了。当他去秦国谋职时,在那里等了一年多都没有得到秦国的重用,只好回家了。回到家中,家人见他衣衫褴褛、面色如土、皮包骨头,都很看不起他。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做人一定要学会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从此以后他刻苦学习,经常读书到深夜,困了的时候就用锥子次自己的膝盖,接着读书。最终得到了六国国君的重用,他成功了。

读了他的故事以后,我被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觉得自己学习不是很刻苦,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愿意去思考,以后我要刻苦学习,认真思考,争取考个好成绩。

【篇四:读《苏秦刺股》有感】

冰心有一首小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只有用“锥刺股”那样的精神,才能将当初绊倒的石头点化为神奇的金块。

苏秦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但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他为了吃饭和读书不得不帮别人打短工,后来他又到齐国拜师求学,和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

急于求成的他待到自认为有成之时,便迫不及待地告别师傅,游说各国,以求功名利禄。一年不仅毫无所获,而且钱也用完,他踏上了回家的路,原本希望得到家人的一点安慰,可家人们对他似乎就不认得似的,妻子的冷漠令人心寒,家人的讥讽令人悲哀,苏秦陷入了低谷。

所谓“知耻而后勇”。苏秦很自卑、懊丧。但自卑不是前进的阻力,不是向上的阴霾,他开始对自己深刻的反省起来,也许就是这世态炎凉让苏秦下苦心、立壮志。他把门关上,废寝忘食的用心钻研、苦读,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终日不寝的他经常困倦难耐。有一次,苏秦睡着了,在早起时痛骂自己无用,可是睡意难却,苏秦不久又在夜读时睡着了,突然被一刺痛惊醒,是一个锥子,他马上想起了一个残忍的制止睡意的方法:锥刺股。是啊,耻辱催他奋进,求学若渴,他的大腿因此鲜血淋淋,惨不忍睹。

对于苏秦来说,年少时的伤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在伤痛中学习和成长。在挫折中汲取力量,他腿上的针孔虽时时刺痛,但这却让苏秦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再忍受了无边的寂寞后,在经受了刺骨的痛苦之后,他终于登上了成功的峰峦,饱览人生的风景,开始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

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磨炼,而苏秦就是一种典范。他的精神无时无刻在激励着我们这些人,激励着我们奋发有为。成功来之不易,在经历过漫长的挣扎与拼搏之后,我们终会有一天破茧成蝶,飞向花海,飞向蓝天。

【篇五:《苏秦刺股》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苏秦刺骨》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感受十分深刻。

这篇文章主要讲苏秦家里十分贫穷,没钱读书,为了维持家里生活,苏秦背井离乡到齐国拜师求学。过了几年,苏秦有点知识时,就告别师傅,去游历天下。过了一年,苏秦在外面什么也没学到,而且盘缠也用完了。他没办法支撑下去,就踏上了回家的路。到家时,妻子不理他,嫂子不认他为小叔子,父母不认他为儿子,兄弟姐妹讥笑他。他看到这个场面,回到房间里反省。反省过后,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重振精神,搬出所有的书籍,又奋发读书。有一次他在读书时,一不小心睡着了,可又被书上的锥子的刺醒了,忽然他想到一个办法:在自己读书时睡着了,就拿锥子刺一下自己的大腿。过了几年,他在这么“痛”的生活下,写了《揣》《摩》这两篇文章。后来,他开始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读完了这篇文章时,我感受十分深刻,他虽然自己的学业还没学完就出去漂泊,但他后来还是知道自己的错误了,而且还改正了,最后还写了文章。所以,我们也要向苏秦一样,知道错就改,之后还要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努力奋斗,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吧!

【篇六:《苏秦刺股》读后感】

星期日,我看了一个叫《苏秦刺股》的故事。

战国时,有个人叫苏秦,他年轻时游手好闲,不爱读书,学习不好,因此荒废了二十多年,却一事无成,他却认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人,所以家里人都不理他。他心里闷闷不乐人,他决定从此他发愤读书。

苏秦因为想刻苦学习,所以每天都学到深夜,但他怕自己打盹耽误读书,一有困意他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就这样,他终于成为著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觉得苏秦学习非常刻苦,同时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我们学习应该像苏秦一样刻苦,也要做一个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哦!

下载《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范文五篇)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翻译及赏析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翻译及赏析1《苏秦以连横说秦》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

    《苏秦佩六国相印记》读后感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读《漫画史记》,因为家里有一本《史记故事精华》,所以妈妈找出来,让我好好读读它。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这本书中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像大家都......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的原文及翻译大全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反,三日不得见。谓赵王曰:“秦乃者过柱山,有两木焉。一盖呼侣,一盖哭。问其故,对曰:‘吾已大矣,年已长矣,吾苦夫匠人且以绳墨案规矩刻镂我。’一盖曰:‘此非吾所苦也......

    晏子使楚读后感

    晏子使楚读后感 晏子使楚读后感1 前些天,我读了《晏子使楚》这一课文,感受特别深刻。课文主要讲了:春秋末期,楚、齐两国都是大国。有一天,齐王让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

    《晏子使楚》读后感

    《晏子使楚》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感受颇深。晏子是齐国的一名大夫,后来被齐景公拜位相国。公元前531年。齐国想看看“蛮子国”楚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便派......

    《晏子使楚》读后感

    《晏子使楚》读后感 《晏子使楚》读后感1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而晏子三次都巧妙地回击......

    小说将夜读后感

    小说将夜读后感《将夜》是一本写了三年的小说,我不可能一下子说清所有的感受。有些是很特别的,比如,它陪伴了我两年的大学时光,我的每天的心情,都在看书的过程中改变,铭刻。首先,我......

    将改革进行到底读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读后感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于7月26日播出完成。中国,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