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与个人成长
引言:
对于大学生来说,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最近的很多同学在这些方面之上有一些误区,认为在大学里面我们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就行了。但是,我们生活的时代对于任何时代来说都是一个不一样的时代,它给与我们的不仅仅是机遇和享受,同时也给以我们更多的要求与挑战!在国际和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无疑人才是其竞争的焦点。而人才竞争的焦点则是素质和能力。多年来,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各用人部门的反映具有高度一致性,即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位高低,都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性要求。
事实说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要求,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那种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人,显然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欢迎。因此,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半个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日益呈现出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现代高科技总是与现代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高层次人才如果只拥有比较狭窄的先进专业知识,那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的。不知道往日那些高唱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工科尖子们,在面对今天这样一个局面时,又该作何感想?而近几年在全国各大高校里掀起的综合大学、各科系合并热又说明了什么?北京服装学院在种种压力下仍坚持“艺工结合”的办学思路,既反映了办学者的前瞻性,也是时代要求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前提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不是说专业知识就不重要,相反,要想把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要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在我国现有对专业知识已高度重视的情况下,我们一起来探讨一
下文化艺术修养对我们的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修养有利于与专业学习的提高
关于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专业学习的关系。我认为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我认为在学习好本专业课程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多的去汲取一些人文艺术类的常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去培养和锻炼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有几个功能分区的,有的记忆信息,有的作出判断,有的产生联想,有的能够创造创新。前两者用的比较多,而后两者用的相对较少,而对于科技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来说,后两者则显的更为重要,后两者对于开发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非常关键。
理工科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一些,形象思维相对弱一些,那么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熏陶有利于调节呆板的科学演算、公式、符号,通过生动的形象语言来表达逻辑思维,更加有利于去理解和记忆知识。这样也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同学去理解知识,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而对于人文艺术类学生而言,我认为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因为它是我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但是在目前的高校艺术类学生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即“重技轻艺”,学生只重视对艺术技能水平的追求,如钢琴水平考级、绘画技法的追求、电脑制图水平的追求,而对艺术理论及审美教育相关的理论不重视,学生看的书太少。殊不知,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将学生缺乏创造力,成为机械的操作人员,即俗称的画匠制图员了,而非艺术家和设计师了。所以,艺术类学生不仅仅要追求对技术、技法上的熟练,还要加强对艺术理论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多的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界,来促进更好的为艺术创作服务。
科学与艺术的融通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我国提出的申奥口号,就是要把2008
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的奥运、人文的奥运和科技的奥运。在教育活动中,科学与人文的并重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理念。
三、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活是人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阶段。所以在此阶段,我们要既要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的“人”,同时也要成为合格的“才”,这样当我们毕业走向社会时,我们才能 “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所谓的成“人”即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成“才”即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大学生应具备广阔的视野、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通过艺术修养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通过接触美学改变鉴赏方式,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提高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激励大学生追求真善美, 把思想觉悟和高尚的情操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认为,仅仅知道怎样做是不够的, 还要身体力行,努力去做,而“乐之”则是更高境界,不仅要这样做,而要愉快地去做。艺术素养应当通过创造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来初步帮助大学生取得了解。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的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主动愉快的去接受它、研究它。以兴趣入手进行艺术教育能使大学生产生主动的学习因素,在艺术方面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更为重要。例如通过阅读文艺作品,观看制作优良的美术电影,美术写生,写观察日记以及参观、游览等,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引导大学生辨别事物的异同,提高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敏感,从而提高他们驾驭客观事物变化的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培养中提升价值,快乐的学习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艺术的形式本身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人约束德行和调节性情,塑造完美人格,有利于身心健康。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论语.泰伯)这是这个意思。
比如说,开设艺术理论课主要以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为主,这些课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动觉艺术等不同的艺术语言,全面深刻地阐释了中西方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魅力。《中外音乐艺术赏析》、《中外舞蹈艺术赏析》、《中外美术作品赏析》、《交响音乐赏析》、《中华民族音乐赏析》、《西方艺术选讲》等优秀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辩意识。因为,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美学思想、哲学思想等内容尤其丰富。在这些课程中,大学生充分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精髓、艺术风格、美学特征和人文精神。例如,我们在赏析俄罗斯芭蕾舞剧《脖子上的安娜》时,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俄罗斯芭蕾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够深刻感悟到作品本身的思想意义,从而增强大学生在思考某一特定类型问题时,运用宏观与微观、系统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方法,去发掘问题中更深一层的关系;同时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再如通过开设艺术实践课,大学生确实亲身体会到了艺术所带来的真、善、美,感受到了艺术无穷的魅力,缓解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大学生歌曲演唱技巧》这门课中,通过对演唱技巧的研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充分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音乐同时也能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和平衡三种情绪,不同的音乐会使人具有多种不同的感知体验,可以消除大脑工作所带来的疲劳和紧张。
不同的艺术实践课程形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大学生形体气质塑造》这门课,使大学生们在各种艺术动作完成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满足感,学会自由支配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不仅是表层意义上的训练与模仿,更是一种理智和感觉的平衡与协调,是整个身心进入节奏与形式的审美运动,它唤起了大学生们的审美情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节奏性运动中。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音乐、舞蹈等艺术中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更能有效地开发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另外,艺术实践课除了起到娱乐和教育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例
如,在舞蹈课中,老师演示一个动作,大家随之模仿,逐渐形成热烈的气氛,从而通过群体的力量来缓解紧张、自闭与孤独。这也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寓教于乐,让人充分舒展自由的心灵。艺术修养就是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对大学生的感情的熏陶、疏导,在兴趣中培养秩序,使他们遵守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事实上,高品质的生活中处处充满艺术的元素。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超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 “品牌可以由金钱去堆砌,但品位则得靠一生去修炼”。在论及设计与美的关系时,他非常赞同高尔基的一句话“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因为我们觉得美的东西必然是背后凝结了个人的感情。我们身处一个设计的年代,衣食住行无一没有设计的痕迹,但是美的来源还在内心。
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对潮流、名牌的追求具有盲目性、盲从性,缺乏与大学生身份相符合的审美观念,认为贵的、奢侈的东西就是好的。殊不知,品牌的简单堆砌不等于品味。而品味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审美水平、审美情趣的高低而非其它。
所以说,拥有较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对于大学生提高对生活品味的理解也是意义深刻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非凡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要把握好时代的步伐,通过艺术来完善自己的素质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样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的完整。也会成为社会更加希望见到的人才。
第二篇: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
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考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冥思苦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阵风能把它吹干,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寿命有几何?弟子们百思不得其解,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我们往往赞美江河的奔腾、豪放;大海的辽阔、壮观,殊不知浩浩江河海洋是由无数区区水滴汇积而成并日益壮大的。水滴既能在汇成的江河海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又能感受到江河海洋赋予的温暖和力量。二者之间是你给我温暖和力量,我给你奇迹和壮观,共生共荣、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个人成长
对个人而言,企业是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这个舞台越宽广,环境越宽松,个人的价值体现就越充分;如果失去这个大舞台,自我价值的实现便成为空谈。
随着集团公司跨越式步伐的不断加快,经营承揽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施工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在一些投资巨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紧并富有挑战性的工程不断承揽到手的同时,一批批具有各方面特长的管理青年,技术青年不断涌现。作为一名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青年员工,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定位,不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将自己的的优势发挥在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其次,寻找到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最佳的结合点。找到自己能够胜任并激发自己的岗位,并朝着目标积累、争取。第三、在快速发展的企业中,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方向和方针的调整,不断调整和校正自己奋斗的目标,使自己成为企业人才需求方面的“领跑者”。
企业发展
对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源于每个员工的劳动和创造,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企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共同发展,正如“大河涨水小河满”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一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把企业比作是一艘远洋货轮,那么企业的员工就是这艘货轮的船员。在浩瀚的海洋里,存在各种潜在的危机,暗礁、狂风、暴雨、涡旋、海盗,甚至是像百慕大三角洲的未解之谜,都可能使这艘远洋货轮不见天日。这艘货轮能否平安到达目的地,这与该艘远洋货轮的全体船员密不可分。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全体船员只有镇定地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与其他船员团结协作,共度难关才是货轮的唯一出路。殊不知在现在的的企业里,有众多的企业员工在公司濒临破产,或是遇到财务危机的情况下,纷纷跳槽,落井下石,企业只有宣告倒闭。正如在货轮遇到危机一样,船员纷纷跳船逃离自己的工作岗位,货轮只能葬身鱼腹。只有企业所有员工目标一致,企业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即使遇到大风大浪也能转危为安。
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惟有依靠团队才能成功。企业只有自己发展壮大了,才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同样道理,员工只有得到更好的学习和锻炼,才能不断的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员工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也就为期不远了。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做事,将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与公司发展结合起来。新兴公司已经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就要珍惜好,利用好,否则对公司无益,对个人就更是损失。当然,这不仅需要满腔的热血和较强的责任感,而且对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先贤学习,向身边的先进学习,更要在工作中向实践学习,以期不断地完善自我。
作为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的一员,我深知学习和充电对我的必要性,在工作中我必须抓住重点,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实现团队目标作出贡献,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能效,广泛开展合作,突出重点,做出成效。我相信通过集团求真务实的做事规范,我的工作一定会在积极进中取得成效。
所以作为青年员工的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养“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的荣辱观价值取向,与企业发展齐进退,共荣辱才是我们青年员工成长的必由之路。
投稿人:杜亚勋
2012/5/17
第三篇:个人成长与感悟
幸福从这里开始,希望在这里启航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诗句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教育前辈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与热爱,这更是一位教育者无私奉献的内心独白。时间荏苒,转眼已是四月,走上工作岗位近一年的时间,走进了另一个角色的世界里,我是幸运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怀着对三尺讲台的无限向往和憧憬,走进了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园地,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内心有着很多别样的感慨和激动。当梦想照进现实,我知道——幸福从这里开始,希望在这里启航!再次走进了校园,身份角色却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切对我来说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这里有太多曾经学习、成长的快乐足迹,陌生的是作为一名新教师,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该如何将教书与育人完美结合,无愧于教师的神圣使命。站在这里,神圣感、责任感便油然而生;站在这里,意味着告别了纸上谈兵;站在这里,爱与责任将成为我整个职业生涯的主旋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0年的风雨历程,100年的辉煌成就,正值民族小学百年校庆之际,怀对教育事业的崇敬和对所有教育过、影响过自己教师的感恩之心,在分享百年庆典喜悦与荣耀的同时,将萌生在心底的我的教育理想与感悟,分享如下:
一、师爱无边,润物无声
爱,是一种情感,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这是冰心老师的话。曾几何时,人们把许多赞美的语言献给了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日常教学中,在现实生活中,在灾难危机时刻,有太多的教师无愧于这样的称颂,而这些都源于教师之爱。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无需轰轰烈烈,也不需要豪言壮志的口号,也许只是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信任的眼神,举手投足间如一缕和煦的春风潜入学生心田,如一泓潺潺流动的清泉滋润学生心灵。师爱,就蕴藏在平常的琐事中,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源泉。回想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他们无不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默默耕耘着。虽然工作不久,我却亲眼目睹了身边老师们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作为,亲身感受了那“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各种表彰和奖励是老师们忠于奉献和学生进步成长的见证,而这些都是爱的给予。“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以爱应该寄予于教育中,有爱就可以点燃希望、有责任就可以创造未来。
平凡孕育着伟大,华夏大地上,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生生不息。“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29岁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
生命之门。危急时刻,人民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学生。再一次演绎师爱的博大与崇高,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老师!
我明白了:爱就是升华的责任,责任就是行动的爱。教书育人的核心是爱,是一份把一点一滴的小事高高兴兴地做好后的愉悦和从容。爱自己的学生,无论他成绩好坏,都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爱自己的职业,无论什么时候都充满热情地去工作。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发自内心的爱,有了这份爱的能力,才能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滋润,才能有桃李满天下的收获。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传授一定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并能与时俱进;“解惑”,使学生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采取有效地解决方案,使他们很好的走出困惑。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我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的教师。我也很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想做这样的教师。
三、反思常在,幸福花开
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作为一名教师,要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闭着眼睛一门心思的往前走,而应该不断回头看——这节课的教学方式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何改进;自己对班级这件事情的处理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方式,反思自己身存在的不足,督促自己改进提高,这正是教师成长进步的不竭源泉。
我深深的明白: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人民
教师,就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幸福从这里开始,希望在这里启航。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事业,那么一切都将变得义无反顾!
第四篇:大学生个人成长与反思
个人成长与反思
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家人的关怀,老师的教育,自我的反思。我们总是经历许多事情,失败了,在反思之后,找到正确的方向,有了动力,重新再来,直至成功。
可是,我发现自己总是缺乏毅力吧!高中时,大家都明白学业为主的道理。那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静不下心学习,没事就去上网玩游戏,现在想想,以前真的是很不懂事,如果当初认真学习,也不会上专科了…当初的贪玩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可是后悔有用吗?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在大学努力学习,比别人付出更多,弥补自己的不足。
就这样,来到了这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大学,但也是自己必须奋斗的大学。本来是要努力拼搏的,可是当来到大学,发现大学生活不像在初中高中时的紧张,没有老师的督促,没有了父母的压力,有的更多的是自由与散漫。在离开了那些所谓的羁绊,有些迷茫与惘然。有时即使自己想认真学习,可是好像缺乏一个学习的氛围,确实,大学必须得靠自己。同时,在浑浑噩噩的一年中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大学真的是造就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活的路并不是单一的,也并不是除了上网,睡觉就没其他的事了,只是看我们自己是如何抉择的。
大学的第一课是军训,那时的生活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一起吃苦,一起抢馒头,一起挨罚…这些都将是永远的美好的回忆。每天的训练都磨练着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更加坚强,我想那大半个月学到的东西是能让我们受用终生的吧。大学的第二课是学习,大一刚开始的时候的我不懂应该如何去对待大学的学习,不习惯每天除了上课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知道可以逃课,也不知道可以迟到早退……什么都是崭新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我开始有些懂了,而就是因为懂了,我开始有些放纵了,忘了大学的本质是学习,也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而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了上网,睡觉上,直到考试时才有所觉醒,发现自己已荒废很久,而这也成了我大学的一次教训吧。大学的第三课是生活,大一的日子过得很自在,无忧无虑,想着离毕业还远,想着我们是这个学校最年轻的一群,就那样肆无忌惮的张扬着,参加一切感兴趣的活动,每天都活在新奇与快乐中,没有太多的伤感,也忘了忧愁。大学生活有很多空闲时间,我可以借着这些时间去社会实践,在打工经历中,慢慢磨练自己,使自己更加坚强,自信。
在大学的一年里,我发现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像行尸走肉般痛苦煎熬,所以制定自己的目标是很有必要的,给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一下,才会在将来不会迷茫。制定目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能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才行。可是有时,我会常常放弃目标,懒懒散散的度过每一天,后来发现日子一年年、一天天的过,真的不好过,可是学会把它掰成一分一秒的过,只要一分一秒过好,日子一下子就轻松了,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了。总之不管什么时候累了抑或迷茫了,请停下来歇一下,不要太苦了自己。混沌了,疲惫了,就让自己彻底休息好,制定完计划,那么我们就该尽力去完成。那些计划写在本子上容易,实行起来真的很难,可是实行才是关键。本来实行本是不易,再加上持之以恒就是难上加难了。可是难道因为困难就放弃了我们的目标么?我们制定某个目标是根据我们内心深处的需要制定的,当我们想放弃时,可以想想自己最初的需要,有了动力,才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目标。
回想起大一这段无忧无虑又浑浑噩噩的日子,虽然快乐,但却并不精彩。我想其实我可以更勇敢一点,更自信一点,更张扬一点,去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努力,去大胆地表现自己,去勇敢地尝试。如果大一可以重来,我将不会放纵自己,会好好学习;如果大一可以重来,我将不会把自己限定,会结交更多的朋友,会去更多的地方;如果大一可以重来,我将不会浪费大把的时间,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不断地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视野。
其实,学校只是外部因素,要真正的也好一门专业是要靠自己的,不是吗?自己的人生是自己做出来的,不能抱怨,不能埋怨。只有用自己的心,自己的信念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觉得我们的学校是挺好的,有优秀的老师,有许多优秀的同学,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指导,还有优美的风景。非常的怡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在大学我还是必须努力学习,扎实的掌握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我知道以后的找工作的旅程将是辛苦的历程,我们必须现在抓紧为自己充电,以后才不会碰壁。
回眸我的过去,我重拾我的自信,我相信我的命运是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的。
引用奥斯特洛夫斯的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生命是短暂又是偶然!每一个足迹每一个思想的冲撞都将是无穷的宝贵!要学会多反思,时刻鞭策自己;要学会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努力提升自己;要学会在大学的时间里放弃太多的享受,努力地重塑自我,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我相信经历三年大学的洗礼,我会变得更有自信,我将会以最美丽的微笑来面对我所面临的每一个挫折。自信是我最强有力的盾牌。加油,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五篇:情报素质与个人成长
情报素质与个人成长
《中外管理》杂志社长兼总编 杨沛霆教授
2006年1月19日
我的一生是情报的一生,先后涉猎了情报学、科技史、管理学、领导科学、企业经营学等五个研究领域,我力争在每个领域都走在前列。如,在情报学方面,从培养国内第一支青年研究队伍,到编写出第一本《情报工作讲义》,创办国内知名的《情报学报》,我都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我还首次研究了日本人如何通过情报分析确定大庆油田位置,这一案例在我国情报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78年全国首届科学大会给我颁发了个人奖,也是对我在情报研究领域所取得成绩的肯定。
我是中信所培养出来的,有幸受武夷山总工之邀回来做报告,心情很激动,但今天我不是来总结个人成绩的。我主要想结合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情报事业,与青年同志交流几点人生顿悟:
一、情报决定个人命运: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牛顿有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实际上就是情报。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在哥白尼、开普勒的天体理论和伽利略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可以说,牛顿是在对前人“情报”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的过程中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江泽民同志题写书名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干部读本)》的第一章是我写的。写作时,我需要用一个本书广大读者即各级领导干部易于理解的“科学”的定义?“科学”的定义非常之多。最后我选了达尔文的定义,他认为,科学即收集事实,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这里说的“事实”也就是情报,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们无一不是遵循着这一科学法则对世界进行探索的。
又如,瓦特为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经他改良、发明的蒸汽机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实际上,在瓦特之前已经有人对蒸汽机进行过研究,蒸汽机已经投产,如纽可门蒸汽机,但它除了用来给矿井抽水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用途了,因为其能量转化效率很低。瓦特在修理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熟悉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并试图针对其缺陷加以改进。在三位企业家朋友布莱克、罗巴克和博尔顿的支持下,他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研制出瓦特蒸汽机,将能量转化效率提高了7倍,第一次大规模地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直接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
由此可见,不论科学研究还是技术发明,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情报的过程,都需要在收集、加工、利用情报的基础上进行。所谓情报,就是帮别人和自己找到需要的知识的过程。就我们平常的学习、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只有站在大量“情报”这一巨人的肩膀上,吸取前人的有用成果,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内干出一番成绩。过去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今天我们要说,情报决定命运。
我有一个朋友叫王铁梦,原来是我们情报所的,他觉得自己在情报所工作会影响其专业发展,想方设法调到一个建筑研究院去工作。去了不久,他对我说,又想调回情报所,因为在新单位的同龄人当中似乎显不出他的优势。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告诉我说,能站稳脚跟了,靠的是在情报所练就的本事。别人是临到做课题了才查资料,王铁梦是选题之前先查资料,直接把握世界研究前沿。这样,他的选题很准,成就很突出。去了不到三年,他就当上了宝钢的顾问,全国劳模,那家建筑设计院的副院长。至今他是很有影响的工程裂缝专家。
中国企业家协会的顾问们都是副部级干部,最近他们坐在一起议论说,中国有三大问题:浮躁心理;教育;科技创新。其实教育的关键也是情报,如何把最新的东西拿到课堂第一线去教给学生。很多EMBA学生说,他们上学的收获一是名校文凭,二是广交朋友,课程学习收获并不大。这说明教育的问题很多。
二、自我管理的前提是情报管理: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自我管理。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诚如古人所言:“一室之不治,何以家国天下为?”自我管理是组织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基础。而自我管理的前提又是情报管理。世上万物皆变,唯有变化不变。人类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即将迎来新生物社会(2020年前后),如何在充斥着巨变和信息的世界里寻找到有益的知识以实现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美国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过,“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钱三强同志在给我的《情报工作讲义》所作的序中就引用了这句话。这里“知识的知识”就是寻找知识的能力之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情报。
具体到如何管理好自己这一问题,有三个方面比较重要。
一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决定心态,心态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世界是变化的,我们只有对周围不断变化着的生态进行全面、及时的“情报”分析,才能不断地调整心态,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最终获得成功。对于任何领导,应变能力是第一位的。现在变化太快,以致有些人说,要“先放枪,再瞄准”。
美籍华人企业家周保罗以3000美元起家,现在身价达10亿美元。他在介绍其成功经验时说,一是靠自信心,二是养成思考环境的好习惯,而自信心也源于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天工作结束时思考前一天国内外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和本企业的经营有何关系,如何应对等等。不断适应环境,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又以我切身的经历为例,我来中信所从事情报学研究之时,情报学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也没有任何可值得借鉴的现成的国外资料,甚至在国际上也还没有提出“情报学”的概念。当时听说日本的情报研究做得比较好,我就自学日文,随时做读书卡片,经过长期的积累,了解把握了情报研究工作的历史和国际上的进展,借鉴到不少好的方法。聂春荣(情报所第三任所长,聂卫平的父亲)听说我在研究各国情报事业,就让我在全所作报告,后来还提拔我担任学术处的处级干部。文革期间,我受到冲击,造反派说,从韩光(曾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武衡、聂春荣到我是“一条黑线”,我无法正常地工作。但我想,不能浪费时间,总要有所为。我就开始在科学院图书馆潜心苦读,基本上把馆内的科技类、文学类、医学类和历史类等书籍都读遍了,为今后继续从事情报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若不是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积极调整心态,坚持学习,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相反,有些人很少结合自己所处的生态、处境,从大局出发来思考自己该如何采取行动,只从狭隘、片面的角度看问题,缺乏最关键的情报分析,只能碌碌无为,抱憾一生。二要适时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计划。
职业生涯计划即个人管理,通过确定职业生涯的奋斗目标,树立自己的雄心壮志,鞭策自己为之不懈努力。
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通用电气,他当初定下的目标是:3年以后我的工资必须是我现在的两倍,他做到了。后来又给自己下达了要在一定期限内当上CEO的愿景,又实现了。但他仍不满足于现状,立下了要当世界最好CEO的远大志向,现在来看,他已经如愿以偿地成为“全球第一CEO”,无人能过其右。同样,盖茨在大学毕业前对自己的未来就有谋划,所以才辍学办公司。我自己大学3年级就看《教学心理学》,打算日后当老师。确实,这一辈子,不管我在哪里工作,没有停止过讲课。
由上可知,只有树立了目标,才有行动的动力,进而才能真正把它变成现实。此外,在制定职业生涯计划时,我希望大家还要有一点成为领导者的欲望。但争当领导不是为了以权谋私,而是为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企业管理中有一个“二八律”:任何一个企业中,20%的能人,起到了80%的作用;另外80%的人,只起到20%的作用。这20%的人就是领导者,是骨干,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领导大家一道围绕目标工作,就能做到众志成城。还有一个“反二八律”:一个领导人要知道,自己80%的成功是靠部下做出的业绩,但是领导人确实发挥了80%的作用。
三要抱着执着的态度经营一份事业。成功源于执着,失败在于狂妄。
80年代,一位美国人用徒手攀壁的方式登上了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楼”纽约帝国大厦,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美国恐高症康复协会想聘任他为心理顾问,他对协会主席说:“我本人就是协会会员,是一位恐高症患者。”当被问及他如何做到这一点时,他的答案却很简单: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作起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出类拔萃者的成功秘诀是不管道路多么崎岖,都心甘情愿一步一步地往前迈。相反,有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结果只能以失败告终。
现在有的同志,工作浮躁,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一份工作没干多久就对它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这是值得反省的。事实上,一个人的工作时间相对他的生命来说是少之又少的。就我本人而言,在我活过的27,000天里,1/3时间是睡眠,1/3时间可能是游戏之类,只有1/3的时间用来工作了,其中又有1/3用在下乡劳动,1/3用于政治运动,只有最后这1/3是确实用在工作上了。因此,我非常珍视工作机会。虽然调动了两次工作,但其间只有岗位的变动,工作内容却是不变的,一直在执着地从事情报事业。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执着地经营一份事业,集中人生力量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取得成就。
三、人生三个阶段:三个“如此”
青年同志正在慢慢成长,以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对未来寄予了美好的期望,渴望人生得以成功辉煌。在此,我想援引我的恩师、曾任国家经委主任的袁宝华先生的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朱镕基当年在袁宝华当处长时是其手下的处员。袁宝华先生是大家公认的“为人处事的典范”,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很多人,包括朱鎔基同志,都把它当成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以我为主”是指从事一项事业,自己就是事业的主人,既要有主见,也要敢于承担责任。“博采众长”是指要学会利用他人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融会贯通”是指要把他人的东西好好消化,用自己的思想总结出来,变成自己的。“自成一家”是指,做到前面三点后就能挥洒自如,自成一家了。
我希望青年同志能好好体味这句话,它是对我们为人处世真谛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大家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最后,我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领悟,把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通常来说,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此,愿与大家分享。第一个阶段:0-30岁,思维方式“理应如此”。30岁之前正是我们快速成长、身体健康的时期。主要是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打好知识和道德基础。这又分为三个阶段:学龄前儿童阶段要注重习惯教育,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要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高尚道德。学会自律后,有些界限,他今后人生中是决不会逾越的;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知识,也就是收集整理知识,其次才是学知识;工作阶段,仍以学做人学做事为主,做到能力和品格双修。能力和品格孰轻孰重?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和Intel前CEO安迪·格鲁夫对此有过精彩的讨论(见图)。
能力Ⅳ Ⅰ Ⅱ Ⅲ 品格
第Ⅰ类人:能力强,品格高,是企业得以依靠的忠实的骨干力量,是最受企业欢迎的人。第Ⅱ类人:能力不强,但品格高尚,是企业可培养的对象。
第Ⅲ类人:能力不强,品格低劣,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是淘汰的对象。
第Ⅳ类人:能力虽高,但品格低劣,会给企业带来大问题。对于这类人,杰克•韦尔奇认为一个不要,安迪·格鲁夫认为可以分开看,虚线左边的人坚决不要,虚线右边的人可通过再教育给他一次机会。
第二个阶段:31-60岁,思维方式“并非如此”。这一阶段,我们主要为事业而奋斗,身体处在透支状态,营养和运动都不足。此时,我们遇事要解放思想,注意反思,不能人云亦云。当你考虑问题时,要学会反向思考,并尝试别人可能不做的事,一直到事情成功为止。关于反向思考,有一个好例子。有一个著名企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叫哈默,他父亲在遗言中嘱咐他:不要盲从,遇事要从反面去想,另辟蹊径。他谨记在心。30年代,苏联大饥荒,美国闹经济危机,食品往海里倒。他想,别人都按照政府的主张封锁苏联,我为什么不能与苏联做生意?于是运了大量食品去苏联。列宁很赏识他,称他为“红色资本家”。列宁还派一名“契卡”人员陪着他,在苏联办事通行无阻。但是,他在苏联赚的钱换不成美元,怎么办?他发现,苏联人不珍视古董,因为这是些与旧时代相联系的东西。他就轻易地弄了大量古董带回美国,发了大财。这也是他艺术品收藏的开端。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对这段故事很感兴趣,她问我要故事的出处。
第三个阶段:61-90岁,思维方式“不过如此”。这一阶段,隐病显现,小病变大病,要注意加强营养,保持心情愉快。但这时对待问题要有一眼看到本质的能力,把问题简单化——“不过如此”。
如果我们能把“不过如此”的认识提前到第二阶段,把“并非如此”的认识提前到第一阶段,这就是所谓的“早熟”,就更可能较早地做出更大的成就。反之,就是浑浑噩噩过一生了。
总地来说,人一生的成就=思维方式×工作激情×工作能力。工作激情和工作能力的取值范围是1到100,而思维方式是从负100到正100。通过要素分析可知,思维方式=使命感(追求目标)+价值观。思维方式、工作激情和工作能力三者只要其一为零或者是负值都可能带来全盘皆输,因此,要想取得成功,以上三者一个都不能放松,都应该成为我们努力改进提高的方向。
(中信所战略研究中心于洁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