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
产 业 开 发 区 管理委员会
苏高新管[2007]90号
━━━━━━━━━━━━ ★ ━━━━━━━━━━━
关于印发《苏州高新区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创业
领军人才计划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部、委、室、局,各分区(科技城)管委会,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各公司,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苏州高新区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七年四月十日
签发:王竹鸣校对:郭翔南
1苏州高新区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创业
领军人才计划的若干意见
根据苏州市《关于实施“姑苏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意见》精神,为大力吸引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到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通过政府政策、创新载体、金融机构的联合扶持,促进人才创业、项目开发和基地建设的同步发展,使苏州高新区成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首选地区之一。为此,苏州高新区将实施十一五期间引进10名以上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为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意见。
一、支持领域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与软件、现代通讯、光电子、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二、对象和条件
一般应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在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带头人,能够引领产业发展走在国际前沿的人才。
2、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权,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能够进行产业化,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经济竞争力有推动作用的人才。
3、在苏州高新区重点产业发展领域中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创业人才或创业团队。
三、扶持政策
1、给予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20-100万元的安家补贴,或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公寓住房,并免除五年租金。团队创新创业者补贴可适当上浮。
2、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并免除五年租金。
3、给予不少于100万元的创业或科研启动经费。
4、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新建博士后工作站,并给予30万元的资金资助,对进站博士每人每年给予一定的生活、工作补贴,出站后留在苏州高新区工作,特别是在苏州科技城工作的按《苏州市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办法》优先给予资助。
5、建立完善以市场化运行为主的风险投资体系,加大引进和新成立以市场化运行为导向的风险投资公司,年内高新区将新成立10亿元的风险投资公司。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科技项目及产业化,给予一次不少于20-30%的风险投资。
6、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实施科技项目及产业化过程中,从第一笔贷款起3年内提供30-50%的贷款贴息。
四、组织机构
为有效推动高新区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实施,设立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内),主要职责是组织对来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的报名登记、资格初审,邀请专家进行项目论证、风险投资评估以及
协调联络与日常工作等。在高新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本意见由科技局和区人才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五、本意见的扶持政策与市姑苏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的扶持政策,在支付上有重叠的按本意见执行。
六、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试行,试行细则另行制定。
七、本意见由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二○○七年四月
第二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
(1996年2月9日国家科委国科发明字06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高新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
第三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当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的辐射源,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试验区,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示范区,培育科技实业家、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功能区,体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型社区。
第四条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当地“科教兴国”的特区,实行扶持政策,推动开发区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章管理
第五条根据国务院授权,国家科委归口管理和协调指导全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科技政策、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开发区全国性的总体发展战略、建设规划及专项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指导开发区的综合配套改革;
(三)对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进行协调指导;
(四)组织开展国内外科技经济合作与交流;
(五)受理和承办新建开发区的申报、审批工作,审定区域范围和面积。
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中心)负责归口管理日常业务工作。
第六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省、市人民政府是当地开发区的领导机关,其主要职责是:
(一)把握开发区的办区方向,落实国家关于开发区的有关政策,制定促进开发区迅速、健康发展的地方性扶植政策;
(二)制定开发区发展战略和规划,推动开发区综合改革,开发区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三)建立有利于发展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和动员各有关部门,支持开发区的建设。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对当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以下管理:
(一)对开发区发展方向、规划、计划和政策法规等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二)参与开发区的决策和领导;
(三)审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并定期进行复核;
(四)协助开发区引进人才和项目;
(五)办理新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申报工作。第八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当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建立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开发区日常管理机构,可以行使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授予的省市级规划、土地、工商、税务、财政、劳动人事、项目审批、外事审批等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权限,对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
第九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开发区的政策、法规;
(二)健全开发区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
(三)拟定、实施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发展脑,并纳入当地总体规划;
(四)推进开发区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风险投资机制等;
(五)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办好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学园区、科技一条街等;
(六)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系统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支撑服务体系。
第三章高新技术企业
第十条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组建、管理和经营。
第十一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凡符合认定标准规定的企业,可以提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经审查、认定为高新技松业的,可享受国家和地方赋予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坚持高新技术的方向,增加科技投入,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促进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
第十三条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的、技工贸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等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竞争能力,面向国内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第十四条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护投资者权益;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逐步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
第十五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方针。不同经济成分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当长期共存、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鼓励不同经济成分的高新技术企业相互入股、参股,依法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与开发区内
外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大中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经济联合组织。
第四章支撑服务体系
第十六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当办好创业服务中心,建立有关金融、外贸、法律、保险、审计、会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计算、测试、信息咨询、人才交流与培训等支撑服务体系。
第十七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建立风险投资、证券交易、产权交易、资金融通、物资、技术、人才市场,房地产市场,租赁公司,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市场机制。
第十八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当建立符合国际舰的贸易、投资、标准、保险、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等业务体系。
第五章申报及考核
第十九条申请新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当就所在城市的科技实力,工业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本投资环境和对外开放条件,以及开发区发展现状和前景等,向国务院提出报告,并附当地人民政府推进改革开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和计划。
第二十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竞争机制下的动态管理。国家科委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核标准及办法》,对开发区进行定期考核。经考核,对各项工作成绩优秀的开发区,将给予表彰。对管理不善、发展缓慢的开发区,将责令
其限期整顿;经整顿无效的,将报请国务院取消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资格。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所在地应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有利于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健康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国家科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招商项目推荐[45956] 大型会展公司工厂整体转让
[32808]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整车汽车制造产业项目
[32809]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及配套项目
[32810]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配套项目
[32812] 钨、稀土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项目
[32813] 南昌大洪人管业项目
[32814] 鼎迅科技生态工业城、江西日报社信息产业园项目
[32815] 南昌市保税物流中心
[32811]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家用电器产业配套项目
[32816]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家用电器整机生产项目
[32817] 铜金属深加工
[32819]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活配套项目
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历经十余年快速发展,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和实践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培养和造就优秀企业领导者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新世纪,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激励下,高新区已经跨入“二次创业”的发展阶段。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 W TO、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新区必须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按照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新要求,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引导,使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现就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1.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符合 W TO规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市场化的服务体系,以及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规范市场主体的政策法规环境,进一步发挥高新区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优势,提高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重要基地的地位,为新世纪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2.推进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充分体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改革方向;充分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充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所在地科技、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的需求;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成功做法,讲求实效、逐步深化,防止旧体制的复归。对于经济事务,凡通过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应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二、完善高新区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3.高新区管理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不断推进职能转变。在争取必要的自主权的同时,对区内要压缩管理层次,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杜绝“因人设事”、“因人设机构”,坚决撤并不需要独立设置的部门和机构,实行“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和“一个窗口对外”的集中管理模式和科学规范、便于社会监督的行政管理制度。对当地政府赋予的审批职能,要实行“政务公开”、“权责统一”、“限时办理”等制度,使企业在高新区内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和管理;对需由其他部门审批的事项,要在企业与审批部门之间充分发挥协调、沟通作用,实行代办、协办,使企业能真正专注于自身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
4.高新区管理机构要倡导在保证高效率的前提下,实行“行政决策咨询制度”,组织各类专家和中介服务机构更多地参与决策预研,支撑高新区行政管理的决策工作。对高新区的重大决策和行政行为,做到重大事项先咨询、后决策;重大项目先论证、后立项;重要工作先评估、后验收,试行园区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全面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改革用人制度,提高高新区管理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高新区管理机构要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岗位考评制度,大力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测评、末位淘汰”等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提倡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善于实践、宽容失败,鼓励竞争、提倡合作的良好风气,形成高新区先进文化的浓厚氛围。要将思想文化建设与健全激励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允许高新区在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行新型的分配办法。
建立和完善高新区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制度,根据不同岗位对任职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思想要求,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制定培训计划,每年每人至少参加不少于一周的相关培训。对上岗和转岗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切实保证高新区管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6.大力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与服务。随着区内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加,各高新区必须把创造优良的社区环境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避免走“政府办社会”的老路,根据本地情况,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因地制宜地建立社区服务体系。建在城区内的高新区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社区服务组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区内外共建等方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对高新区内新建区,要对社区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给予必要的投入,并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通过招标等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建设步伐。
三、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高新区的重要作用
7.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是高新区实现高效管理、优质服务的重要基础。要强化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致力于创新更为完善的吸引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环境。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和高新区要进一步支持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落实有关政策。特别要在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使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各类中介机构了解企业服务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兴办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共用技术开发平台服务的专业技术孵化器、大学科技园、软件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或民营科技企业等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孵化机构,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扶持。同时要围绕促进智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的结合,大力支持与融资有关的中介机构的建设。
8.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要吸引、组织和协调区内外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高新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大幅度提高各项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水平。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中介服务机构,大力促进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民间机构发展,壮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队伍。通过中介服务体系使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内外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快速聚集各类资源,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9.高新区要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采取措施扶持园区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版权代理中心以及律师事务所等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机构发展,促进区内企业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和广泛利用,推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同时,要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发组建各类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性和维权性社会组织,逐步形成专业性或区域性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提高自我保护和管理能力。
10.要率先在高新区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的政策环境。制定和实施调动社会力量兴办中介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资质标准和管理办法以及推行行政决策咨询的相关制度等,为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大力宣传科技中介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重点宣传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依托科技中介提高竞争力,高新区依托科技中介避免决策失误的成功案例,促进社会对科技中介的了解与支持,逐步形成信赖科技中介、依靠科技中介的市场环境。
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完善高新区的投资环境
11.要培育资本市场,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高新区建设发展。逐步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风险投资撤出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推进股权激励试点工作,加大对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境内外民间资本在高新区设立风险投资机构。
12.建立健全高新区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高新区公益性基础设施以及科技、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对经济效益显著、民间资本积极投资的项目,要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辅;要在高新区基本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和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开发区建设。
13.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能力,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融资。
五、加强对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支持和领导
14.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根本动力和保障,是发挥高新区体制优势的重要前提。各地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支持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各高新区管理机构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进取,不断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高新区发展模式,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为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5.高新区所在政府要加强对高新区的领导,根据当地条件在财政、土地、规划、劳动人事、外事和项目审批等方面落实高新区管理权限,促进高新区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高新区行政机构,不求上下对口。有关部门在区内设置的派出机构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促进高新区的改革和发展。
16.推进高新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支持各级人大和政府的立法及政策制定工作,明确高新区的法律地位,依法调整高新区内的行政、事业、企业等各类主体的行为,保护各类行为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的环境,使高新区的发展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17.科技部将及时总结高新区体制改革经验,予以分类指导。对连续多年办得好,发展快,管理体制合理,已经上规模、上水平的高新区,给予鼓励;对个别高新区多年发展缓慢,改革力度不大,措施不力,将限期整顿,直至报请国务院批准取消其国家高新区资格。
第四篇: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文件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文件
苏园管„2009‟53号
关于印发《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师
奖励办法》的通知
园区各局办,各大公司,各直属单位,各镇:
为加快推进“科教兴区”战略,推进园区教育现代化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教师、名校长,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形成骨干教师激励机制,增强学校发展后劲,经研究,决定对《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师奖励办法》(苏园管【2003】54号)予以重新修订,现将《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师-1-
奖励办法》(修订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五日
主题词:教师奖励办法通知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09年11月5日印发
共印:22份
- -
2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师奖励办法
(2009年修订)
一、奖励范围:
园区直属公办职业院校、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室、督导室的优秀骨干教师。
二、奖励办法:
(一)引进人员:
1.对2010年1月1日以后引进园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实行一次性奖励和按月发放特殊岗位津贴相结合的奖励办法。
2.一次性奖励和月特殊岗位津贴均按教师引进园区时所获最高荣誉称号实施奖励。月特殊岗位津贴按教师自引进园区次月起实施发放。
3.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直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室、督导室的优秀骨干教师一次性奖励与特殊岗位津贴具体标准:
一等:省名教师、省名校长、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获得者,一次性奖励20万元,月特殊岗位津贴1500元。
二等: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一次性奖励15万元,月特殊岗位津贴1000元。
-3-
三等:苏州大市级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省级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一次性奖励10万元,月特殊岗位津贴600元。
4.园区直属公办职业院校一次性奖励与月特殊岗位津贴具体标准:
一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第一获奖人、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获奖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入选者,一次性奖励20万元,月特殊岗位津贴1500元。
二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培养对象、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称号者、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称号获得者,一次性奖励15万元,月特殊岗位津贴1000元。
三等: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大市级“优秀双师型教师”、大市级“高技能人才”称号获得者,一次性奖励10万元,月特殊岗位津贴600元。
5.引进教师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兑现一次性奖励和试用期特殊岗位津贴。试用期满后,特殊岗位津贴按月发放。
(二)在职人员:
对进入园区教育系统后获得以上称号的在职人员,享受与所获最高荣誉称号相应等级的月特殊岗位津贴。津贴从获得称号的次月起发放。
- -
4三、管理与考核
1.关于一次性奖励的发放。凡获得一等奖的,一次性奖金分别按3万元、4万元、4万元、4万元、5万元共五年发放;获得二等奖的,一次性奖金分别按2万元、3万元、3万元、3万元、4万元共五年发放;获得三等奖的,一次性奖金分别按3万元、3万元、4万元共三年发放;
2.所有获得上述奖励的优秀教师,每年需按《苏州工业园区骨干教师考核实施细则》(苏园教[2007]35号)文件规定接受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确定下一的津贴发放。
四、审批程序:
由学校对申报人员材料进行初审,并填写《苏州工业园区优秀教师奖励审批表》;经园区教育局、园区组织人事局按照奖励办法进行审核,报工委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发放。
五、其他:
1.各镇管理的学校(幼儿园),可以根据各镇和学校实际,参照执行。
2.园区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职业院校可根据本校实际参照执行,园区管委会将按本办法一次性奖励的50%的标准给予配套补贴。
3.本修订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4.本修订办法由园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5-
第五篇: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文件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文件
苏园管〔2009〕7号
关于印发《苏州工业园区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局办、各大公司、各派驻机构、各直属单位、各镇,各相关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1月21日工委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二○○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通知
打印:华沁校对: 滕文东共印30份
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为引导科技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尽快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认定对象
第一条 本办法所指的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园区高企”)是指:在《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专有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且在园区注册满一年的居民企业。园区高企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授权许可方式,拥有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包括获得授权的和提出申请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经过研究与开发得到的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二)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2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8%以上;或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达到200人以上,其中研发人员达到80人以上;
(三)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企业上的研究开发费用超过1200万元,或者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其中企业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的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四)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五)企业设有研发机构,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建有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和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具备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第二条 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可以向园区科技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获得园区高企认定的企业可以享受本办法规定的扶持政策;对于已经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不能再申请园区高企。
第二章 扶持政策
第三条 对通过园区高企认定、但暂未通过国家高企认定的企业,给予科技项目扶持经费,金额相当于企业上所得税税率超过15%部分所缴纳的地方留成部分,支持企业的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条 对于企业申请园区高企提交材料中的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产品,符合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科技
主管部门直接进行技术开发项目的备案确认,上述项目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可向税务部门申请按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第五条 支持园区高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有专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企业,自高企认定当年起,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奖励每项5000元;获得授权的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给予每件1000元奖励,获得授权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给予每件3000元奖励。
第六条 自2009年起,企业按照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标准,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人民币。
第三章 组织与实施
第七条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财政、国税、地税部门联合成立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协调小组,负责推进本办法的实施,联合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
第八条 园区科技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园区高企的认定工作,园区高企采用常年受理企业申请、分批评审认定的方式进行,原则每年5月和11月开展两批园区高企认定。具体认定程序如下:
(一)企业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上企业研究开发费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不足一年的,对当年的情况进行审计);
4、上会计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不足一年的提交当年报表);
5、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6、技术创新活动证明材料,包括知识产权证书、授权许可协议或专有技术及技术诀窍的说明材料、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研发机构设立情况、开展产学研合作情况、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二)合规性审查
园区科技主管部门建立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库;依据企业的申请材料,抽取专家库内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查,提出认定意见。
(三)认定、公示与颁发证书
园区科技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认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网站()”上公示5个工作日,没有异议的,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第九条 通过认定的园区高企,可在次年的4月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协调小组提出科技项目专项申请,由协调小组提出科技项目资助建议,并报请工委、管委会审批。
第十条 园区高企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在享受园区高企政策期间,应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取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在园区高企资格期满后,不能再申请园区高企认定。
第十一条 园区高企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等发生重大变化(如并购、重组、转业等)的,应在十五日内向园区科技主管部门报告;变化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自当年起中止其园区企资格;需要申请园区企认定的,按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办理。
园区高企更名的,由园区科技主管部门确认并经公示后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参与园区高企认定工作的园区科技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对所承担认定工作负有诚信以及合规义务,并对申报认定企业的有关资料信息负有保密义务。违反园区高企认定工作相关要求和纪律的,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试行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