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学习花鸟画的一些体会
关于学习花鸟画的一些体会
中国画简称“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具有独特的自我体系,是东方艺术的最主要的部分。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种,在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花鸟画有两种分类法:(1)从画体分,花鸟画自五代“徐黄二体”分道以来,已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一是工整细致、严谨周密的工笔花鸟画;二是洗练概括、活泼粗放的写意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又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和工兼写三类。(2)从设色分,花鸟画又可分为白描、水墨及着色三类,着色又分为淡彩和重彩。所谓白描(也称线描),是用墨笔以线条勾勒表现对象,不敷任何颜色;所谓水墨,就是以墨当色,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完成画面效果的方法;所谓淡彩,就是在水墨的基础上施以透明的植物色,淡清典雅;所谓重彩,指设色浑厚浓重,艳丽夺目,所用颜料以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为主。此外还有一种不勾墨线而直接用色和墨点染作画的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和衍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从五代徐熙开始,在绘画方法上把勾、点、染结合运用,被后人视为写意画的起源以后,到了宋代占据主流地位院体花鸟画繁荣,以及苏轼等文人画的兴起。自元代以后,生宣纸的大量生产使用,使写意画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吴镇、赵孟頫造诣颇深。明代徐渭、林良都是写意花鸟画的高手。特别是徐渭的笔墨意趣超凡,水墨淋漓,开大写意之先驱,如《墨葡萄图》,准确地把握了水与墨的运用。齐白石老人曾以“愿做青藤门下走狗”,来比喻徐青藤画品之高。朱耷则用笔更加驰骋,泼辣奔放。清代石涛、赵之谦、扬州各家各有建树,使写意花鸟画有了更新的发展。近现代如吴昌硕、任伯年、虚谷、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等画家都对写意花鸟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写意花鸟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题款,包括诗文和书法两种艺术。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品种,把它们综合起来,发挥着各自的艺术品能,又互相配合,相得益彰,这是中华民族绘画形式上的传统特色。国画讲究以形写神,追求神似。画家在描绘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之时,不以形似为满足,追求的是对象之神,要紧紧抓住对象的内在的神韵气质,把它体现出来。正如唐张彦远所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只有在画中追求神似气韵,注重于神,神气表现出来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白石老人的一段话说得更为精彩:“太似媚世,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个“似与不似之间”就是指对象的神韵所在,也就构成了中国花鸟画的显著特点——把“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此外,还注重意境。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和意愿。被描绘的对象只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通过特殊的构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画面上,使画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这就构成了意境。意境是花鸟画的灵魂,有了意境,作品才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章法布局归于立意布局结构决定整幅作品的基本形式。古人强调意在笔先,立意就是总纲,其基本思想就是用什么去打动人心。中国绘画注重线条,构图中以线型的安排为主,大致可有主、辅、破线三种类型。主线是确定型式的主导,辅线加强主线的气势,而破线一方面打破单调的布局,同时又以对比的方式再次突出主线。草虫虽小,在花鸟画中却并非是点缀,体态短小的一只蝉,有时可以视为一块必要的墨色;而生性敏捷的螳螂,在构图中往往是作为有折曲的线型来对待的,连那长长的触须,是低是扬,也要安排得当,细心的人仔细琢磨是不难领会的,至于疏密、聚散、动静、虚实等等,只起丰富主体的效果。构图要明“开合聚散之理”,虚实、宾主变化尤为重要,除传统意义上的“一角占边”、“S”字、“C”字构图之外,还要结合“透视”、“穿插”、“虚实”、“聚散”、“布白”的构图原理,达到完美的统一。花鸟画的章法,多半是近景或中景,远景的很少。并且在同一画面上,大都采取俯平仰三结合的角度来处理花叶和鸟的位置。画家所站的位置和视点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左右前后自由移动,突破了空间的约束。有时为了表现内容的需要,把时间不同的花鸟巧妙的置在同一画面上。如五代徐熙的《百花图卷》把四季的花卉错落有致地组织在同一张画幅上,不但在时间上,连空间的约束也同时突破了。花鸟画在经营位置的时候还往往把次要的背景完全剪裁掉,留有大块空白,使主体格外突出。另外,画面上的题款、用印,以及装裱形式都是与写意花鸟画构图息息相关、不容忽视的。
花鸟画非常讲究用笔和用墨,而且用笔有笔法,用墨有墨法,甚至从画面中一笔一墨的巧拙来认定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功力。不理解这一点,便无法欣赏花鸟画,也不可能画好花鸟画。清代花鸟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这是说,笔墨是花鸟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例如徐熙的没骨法,黄荃的勾勒重彩法。无论形象的刻画,还是意境的渲染,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可能成其为中国画了。中国画之所以注重笔墨,跟书法有很大关系。以书法笔意为画,使中国画的线条既能造型,又可表意,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设色是工笔花鸟画,如同构图一样,设色的成败,往往关系到一幅作品的生命,设色是花鸟画的主要环节。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就是指根据对象的“类”来设色,不去描绘物体受光的影响而引起的色彩变化,也不去强调周围色彩的反射影响,而是着重描绘自然物象的固有色。在设色上能做到“艳而不失之俗,淡而不失之枯”,必须注意法度的熟练掌握,才能避免“„枯‟、„火‟、„俗‟、“主辅不分、交错凌乱”、“深浅模糊,平淡无味”的弊病。处理好工笔花鸟的设色,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色彩之间的比例关系,依据主题的需要配置色彩,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色彩的美感作用:色彩的浓淡、深浅关系,配色的主次关系、统调关系、对比关系、比例关系等等。
唐朝的张澡曾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临摹,不只是就画,必须对临本仔细研读,从画中的整体气势、意境、构图、造型、笔墨、着色的方法步骤等几个方面去揣摩、理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就是这个道理。通过临摹,基本上掌握花鸟画的一些规律和技法之后,就应该进行写生。只有通过写生才能进一步加深对技法的理解。写生是
直接地面对形象描绘,可以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刻画对象,是学习花鸟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素以写生著称的赵昌,他被后人称“作生赵昌”。见实地写生、观察、心记与默写都是熟悉生活、搜集素材、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学习工笔花鸟画的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了中国国画工笔花鸟画的优秀因素,努力掌握熟练的艺术技巧,还要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具备的思想修养、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例如画论、古典诗词、中国画构图学课程、画材学,这样才能创造出意境深远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花鸟画来。
第二篇:学习花鸟画的点滴体会
学习花鸟画的点滴体会
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现着中国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认为,老年人学习绘画是极佳的选择,既学习技艺又陶冶情操,既丰富生活又愉悦身心。下面谈一谈我学习花鸟画的些许体会。
首先,要专心听讲、重点记录。课上认真看老师示范,学习老师的笔墨运用,注意老师不同的用笔方法和力度。老师对写意画中的开合、虚实、层次及构图等重要问题会反复强调。对学员作业的点评,会结合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讲解相关的画理、画法,并常用一些恰当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增强我们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要加强课余时间的学习,提高眼界。多欣赏名家作品,从中学习构图方法,分析笔墨的用法;通过书画频道、国学频道的国画讲座,了解不同流派的画法特点;有选择性地看一些绘画专业书籍,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经常观看画展,特别是名家作品展,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眼高”方能“手高”,要知他人所长、自身之短,绘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第三,动手练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创作参展作品的过程,也是画技提高的必经之路,需要反复调整。每个相同的构图形式我都要画10张左右,最多时画过20张。熟悉了构图后,再就是熟练运用笔墨。我曾利用假期时间集中地练习一种花卉,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了增加作品的画面气势,处理好虚实关系,我确定了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一是要使自己下笔果断,用笔尽量苍劲有力且增加节奏感;二是追求水墨韵味,使水与墨自然交融、颜色和谐。
此外,要了解物象的外形与结构。生活中的认真观察与写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需要借助照相机来记忆。我曾拍过许多牡丹花和菊花的照片,参照照片画出各种花头,并存为创作素材,此法对我而言行之有效。
从2008年起,我先后加入了东城书画研究会、朝阳诗书画研究会、东城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增加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常在培训、笔会、画展中,主动请专业老师指导我的作品,长知识、增技能。入校以来,我共有38幅书画作品在老干部大学、各区书画组织及孔庙国学文化节等活动中展出,其中,收编入册的约14幅;另外,我还参加了朝阳社区和部队的文化建设等公益活动;并连续几年参加居住社区的写春联活动。
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皆因老师的倾囊相授和同学、画友的鼓励,我参展的一些作品,也都是经过老师的指点和画友们建议的,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绘画理论和技能,影响更多的老年朋友加入到学习书画的行列中来,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略尽微薄之力。
茶杯分割线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版》
作者:北京老干部大学 马绍文
第三篇: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心得体会
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心得体会
现在我就谈谈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几点体会:
1、必须多临摹古人作品,学习他们的构图构思、线条、设色等等。在创作时才能将学到他们的长处用到自己的画里,假如不经常向前人学习,自己的画就难以进步。因为前人优秀的作品有我们学不尽的知识。但创作时却不能完全照抄前人的作品,必须有所创新,有时代气息。
wwwndmon2、平时多练习线条。线条是工笔花鸟画的盘骨,没在好的线条,谈不上是一幅优秀的作品,我经常以“艺能时习之,则会有所获”这句话鞭策自己,每天坚持练习线条,练习的方法可以在报纸上练,也可以练前人的线条,如将画家俞致贞的画放大,用铅笔描在熟宣上经常练,学习他如何用线条的粗细、浓 淡、刚柔塑造形体,用线来表现所需的意境。这些只有靠平时多练,在创作时便可熟能生巧,将所学的线条用在创作上,创作出令自己较满意的作品。
wwwndmon3、设色必须以随类赋彩为法则。我创作的作品大多都属淡雅这一类。我觉得作品的意境成功与否大多取决于设色。所以工笔花鸟画没色时一定不能心急,欲速则不达。一定要反复渲染十来次,以达到薄中见厚,厚中见润的效果。如我创作的《步登高》中,粉红色的花就渲染了十次,每三次必须上矾。这样反复渲染才能使花雅而不俗。叶子也必须用墨打底十多次,将叶子的前后关系、主次关系用色表现出来,用绿色多次罩染才能达到雅的效果。wwwndmon
4、立意,重意境,有时代气息。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是画面的情调。我们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是给观众看的。所以必须能让观众与自己产生共鸣,感动观众,让观众百看不厌。要想达到这种要求,就必须自己对所要创作的对象感动。才能将它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些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画是不成功的作品。94年夏天区教育局组织美术教师去张家界写生,在那里我看到每家人的门口都种满了一种非常美的花,有深红、有白色的,一大片迎风摇曳,美极了。当时我坐在车上,真希望能立刻跳下车去将它们画下来。可司机不可能停车,真的让我失望极了。但后来并没有令我失望,在一处看山及买特产的旅游点停车,当时我老远就望见了令我有创作冲动的花,那色、那形,那在高山上长出来的花和在城市的盆景是完全不同的,它是那么有生命力,开得是那么的烂漫,那笔直刚挺的枝干,那花是长在枝干上,往上长的。于是我拿出速写本将它画下来了,心里高兴的不得了。走时还拍了好多这花的照片。后来在另一旅游点又看见这花,问一个在这里生长的叔叔才知道这花的名叫月月红,又叫步登高。
而这样花也必须碎者整之,于是我就把花画成5组,用聚三攒五的方法,每朵花的聚散呼应,前后遮挡都得自己苦心去经营,所以在画的过程中总觉得辛苦,但完成后就欣喜若狂。老师也曾说过,创作一幅好的作品是件很寂寞很辛苦的事,晚上的时间,假日的时间,别人都出去唱歌逛街,自己只有坐在房间里苦思冥想,或到外面写生。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来。
11美学2班:孙拓
21114012028
第四篇:写意花鸟画学习随想
姓名:王妞
学号:135169
写意花鸟画学习随想
摘要:通过杨佳焕的教学演示视频,了解花鸟画创作的构思立意,画面布局,构稿落墨以及着色点染等关键环节与创作特点。写意花鸟画技法的练习应该贯穿画者的艺术生涯,对技法的练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法的层次,而应该倾注感情;
关键词:技法
意在笔先 应物象形 诗书画印
写意花鸟画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摄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
写意花鸟画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注重“象征寓意,遗兴抒怀”。
写意花鸟画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深刻的意味,在简短稀疏中,却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感悟。如何创作好写意花鸟画,似乎是一个教育学的问题,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出规则,逐步学习。然而临摹容易,创新很难,一幅好的作品,读者不仅会被它的构图、色彩所吸引,而且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当时作画的一种心情。由此这种强调主客观高度统一的艺术主张便成了中国画境界的核心价值,也使得画家处于更为自由、更加主动的境遇。
本文由此出发,视角不是放在画的技巧,而是希望通过对创作本身这一行为进行反思,进而达到建议的目的。
一、技法的练习
对于写意花鸟画创作来说,加强技法,尤其是基本技法的练习尤其重要。但是,我认为只有好的创意、好的意境,或者只有作者在情感上的超越,作品才能传神,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作品。尤其是知名画家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花鸟画的写意重在突出画面所产生的意境,恰如其分的用笔与巧妙的布局,会让我们惊叹不已。在观赏一幅好的的画作时,我常常在用心意会:作者为何如此用笔?添一分如何?减一分又如何呢?但最终的结果是:作者纯熟的技法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而表达不尽如人意的画作时,因疏于技法练习而叹息。技法的纯熟是意境表达的前提,如同美味的蛋糕,最可口的蛋糕是由最具特色的食材与熟练的手法来完成的。当然,这些材料不一定是最昂贵、最稀缺的,但是熟练的技法必不可少。在技法的练习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临摹,这看似老套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整个艺术生涯。
我认为,临摹不是像初学者简单地照搬,而是一种创作的过程。在对名作的临摹,应该是有“移情”的临摹,这种感情的注入是非常需要的。很多情况下是被读者“误解”的,但是不要小瞧这种“误解”,对于临摹者而言,本身就对画作有着有价值的“误解”,这也是在画者的不同人生阶段,对同一幅画有不同的领悟的原因。如此感情的注入,形成了对基本技法的重新诠释,也丰富了创作者的创作素材,形成了有价值性的临摹。
“意在笔先”不仅是中国画的特点,而且也是突出的优点,在花鸟画中则更具有典型性。“意”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一幅绘画创作的章法、取景、造型的准确传神与否,情景的交融、细节的描绘、意境的创造,都要在“意”的指引下才能完成。
“意在笔先”成为花鸟画千余年来所遵循的一条成功的创作原则和典型性的突出特征。
2、构图,确切的说是章法,章法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其作用不可小看。因此认清构图及章法的内在联系是相当必要的,构图作为外来的绘画语言被运用与花鸟画中,这对于传统与现代绘画在形式方面是一种很大的突破,它的介入丰富了中国花鸟画的形式。绘画的构图,它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讲求构图的目的在于使绘画作品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审美所接收和认可,产生一种和谐之美。
构图,为了表达某一主题思想,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事物或不可能连在一起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其按照自己的想法连接起来,这就是构图。
二、作品的鉴赏 对于临摹而言,鉴赏名家作品是最好的提升方法。对作品的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具体的画作而言,我们既要了解作品的纵横历史背景,还需要们深入挖掘内在的情感,这是欣赏作品最基本的知识。在欣赏名作时我们要试着去诠释这幅画让我感受到了什么?体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精华在哪里?构图与布局怎么样?等等,多个角度地诠释名作。哲学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曾经说过,作者原意不可理解。而在诠释学理论中提出“历史视域”的说法:由于作者乃至不同的读者之间存在时空以及知识背景的差异。所以在对作品进行解读时,实际上是自身与作者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
三、意在笔先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中国花鸟画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摄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
中国花鸟画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注重“象征寓意,遗兴抒怀”。
“意在笔先”是中国画共性化的创作方法,但在花鸟画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这与花鸟画不朽稿、放笔直取的作画形式是密不可分的。
“意在笔先”不仅是中国画的特点,而且也是突出的优点,在花鸟画中则更具有典型性。“意”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一幅绘画创作的章法、取景、造型的准确传神与否,情景的交融、细节的描绘、意境的创造,都要在“意”的指引下才能完成。
“意在笔先”成为花鸟画千余年来所遵循的一条成功的创作原则和典型性的突出特征。
四、遗貌取神
齐白石对花鸟画的造型精辟的总结——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的所应之物,既有“物物之应”,也有“物我之应”,由于绘画的特性决定了“应物象形”的“物物之应”不可能像到与真实物象同等的程度。
遗貌取神
只有在表现过程中,积极地去作物象的内在本质——神韵上的追求,才能达到表现目的并回避绘画功能之不足。为了神韵的追求和表现,就要对其主要特征加以强调、夸张以使其突出。同时,对其外形上繁琐的细节、无关紧要处进行归纳、概括、舍弃。这就导致了内在神采上经过加以强调、夸张之后的“似”和外形上因归纳、概括、舍弃而导致的某些局部的“不似”,这个过程即被称之为“遗貌取神”。
五、计白当黑
花鸟画的空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衬托了主体,也使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发挥最大的主动性,使被表现的对象达到最突出、最集中、最明确的艺术效果。花鸟画对空白的利用,即使墨与纸的黑白二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又使墨华的种种变化在白的衬托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果没有了空白作为水墨展示的依托,花鸟画笔线的视觉张力与水晕墨章的种种变化,势必混淆不清,中国画特有的笔墨韵律也将消失于无形。
六、书法入画
花鸟画的用笔来源于书法,这是形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画从初始以来与书法的关系一直亲如联袂,书法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在其他画种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了中国画书画同源的特点。但当时对绘画中的用笔的认识,只是作为描绘物象的框架而与书法用笔有同构关系,绘画的笔法变化和书法用笔的内在联系还远未达到自觉的程度。把书法的点、线运动所体现出的“取会风骚之意”(唐·孙过庭)的深刻内涵直接引入绘画中,则是在元代文人画进一步发展之后出现的。
以书法入画,不仅对于花鸟画笔精墨妙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因为其笔法形态稍离于形但却更重意象,可供想象品味的成分也随之增多,从而使笔墨具有了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审美价值。
花鸟画以书法为基因的用笔,不仅仅限于描绘物象的形态,而且在用笔的过程中,倾注了作者的个性和思想感情,在笔精墨妙、功力深湛的同时蕴含着具有个性特征的特殊韵致。使笔墨既生动有致地表现了物象神态,又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内在特质;既极大地提升了画面基础元素的质量,又扩展了画面建构的稳定性与力度。
因此,以书法入画是写意花鸟画不可或缺的艺术建构,同时也形成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七、诗书画印
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构成了花鸟画特有的形式美。
诗书画印与画中物象的相互配合,与笔墨、意境的相互生发,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花鸟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绘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形成了中国绘画民族风格的又一特殊性,其包容性也成为中西绘画的一个重要区别。
诗书画印的结合,其作用往往有“点石成金”之妙。诗言志,画抒情,诗与画形有别而质相通。篆刻的金石特质与书法用笔一脉相承,印章的朱红与墨色相得益彰,不单在形式上完善了花鸟画的艺术构成,而且加强了缘物寄情的思想内涵。诗画合一,文画并茂,取长补短,使花鸟画的诗情画意具有了水乳交融般的情致。
诗书画印的结合还使花鸟画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性。而且对于作品的品评、考证、欣赏、研究都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意义。
八、总结
通过杨佳焕的教学演示视频,观摩两节花鸟画实践创作,在杨老师的示范和讲解下进一步领会对于金鱼、喜鹊等传统花鸟绘画题材进行创作的基本过程和技法要领,尤其是在落笔前我们如何统筹安排构图、对所画对象的形态、笔墨、色彩等都要做到了然于胸。了解花鸟画创作的构思立意,画面布局,构稿落墨以及着色点染等关键环节与创作特点。
要想学好花鸟画,必须默默地付出,多功夫,多多学习。掌握正确的方法,对于写意花鸟画的练习具有基础意义。临摹与鉴赏是学习写意花鸟的必经之路;在我们学习工笔花鸟画的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了中国国画工笔花鸟画的优秀因素,努力掌握熟练的艺术技巧,还要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具备的思想修养、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
第五篇: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目标:
1、分析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简要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
2、通过观察、讨论,初步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所表达的对自然界、客观实际的体验和认识,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4、感受花鸟画的艺术魅力,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简要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教学难点:
花鸟画 “以情感人”的审美特点、情感特点。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老师想让大家轻松一下,先来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描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示对爱情的追求;
中国人的联想就是丰富,听到鸟鸣,看到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鸠鸟,就能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中国古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一花一鸟联系起来了。中国古人不仅善于“写”,还善于“画”,利用画笔同样能够把一花一鸟中传达出来的无限气象和情思描绘出来,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画科——花鸟画。
二、走近“花鸟”
1、什么是花鸟画?
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和鸟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画。
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是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2、花鸟画“以情感人”的特点
花鸟虫鱼,都是属于自然之美。自然中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纷繁复杂。怎样才能把千姿百态的自然之美变成触动心灵的艺术之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出示照片《梅花》与王冕《墨梅图》
自然中的“梅”与《墨梅图》中的“梅”有什么区别?(1)借物抒情
古人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须两三枝”,只要选取能表现梅花“凌寒开放”的神韵气节的那“两三枝”并进行夸张,就能传情达意了,其他“不美的”、“分散的”、“多余的”“千万朵”统统都不要。
再看画中的梅与照片中的梅相比,侧重点不是以“形似”为满足的,更追求对象之“神”,所以这“两三枝”是在紧紧抓住对象内在的神韵气质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和夸张。因此也就有了花鸟画 “以形写神” 的特点。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人们称赞王冕品格的一句话。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凌寒独自开”。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王冕画 “梅”不仅仅是画梅花的品格,更是在画自己的淡泊名利的胸襟、在画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这就是“借物抒情”。
小结:
“以形写神” “借物抒情”,是中国花鸟画的一大特点,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所以花鸟画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
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时,画面就产生了一种动人的境界,意境之美。
(2)笔墨寄情。
王冕画梅为什么只用墨不用色?不知道了吧?(那画家是怎样利用“墨”来表现情感的呢?)
因为中国画的技法即笔墨技法,中国画追求“笔墨”意趣。“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就是指毛笔在宣纸上描画留下的的痕迹,必须是经过精心提炼和高度概括,并能充分表现对象的“笔”,有中锋、侧锋、逆锋等用笔方法,进入初三我们将学习体验;“墨”是指墨色的变化,不能死墨一块,而是要有干湿浓谈的墨彩变化。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其擅长画墨梅。这幅由淡墨画成的《墨梅图》,外表虽然并不如设色的梅那么娇妍,但经过画家浓淡相宜的 “笔墨”处理,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更是把梅花端庄清幽的内在气质跃然纸上。再加上劲挺有力的用笔,独特的顿挫勾花方法,即使不加颜色,依然能把梅花的“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哪怕只有淡淡的“笔墨”也能散发出清香,留存于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花鸟画的情趣就这样体现在了笔墨之间——落墨成象,笔笔含情,笔墨相映成趣。只有掌握了运笔的轻重、浓淡干湿的千变万化,才能形成美仑美奂的节奏韵律,才能表现人的丰富情感。这是“笔墨寄情”。
这也是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3)诗情画意(诗书画印的结合)
中国画家在画完一幅画之后,还要在画面上题款、盖章,这件作品才算最后完成。诗、书、画、印包含了四种独立的艺术种类(文学、书法、绘画、篆刻),把它们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艺术品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是中国绘画在形式上的传统特色。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画家题在这幅画上的诗。
苏东坡说过“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画家通过“诗”这种文学语言与“梅”这种艺术形象的结合来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卓尔不群的气概。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也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问:我们如何理解花鸟画的特点? 师:不管是艺术形象的处理、笔墨的表现还是诗画的统一,都是在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古人有云:“色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句话是对花鸟画特点的最好的诠释。花鸟画所表现的是画家最空灵的精神世界,是心灵与自然的完全合一。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的、最心灵化的艺术。
三、“花鸟”探源
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历经了从“写生”到“写意”的重大历史演进,审美理想得到不断的拓展升华„„
下面我们就乘着时光穿梭机回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感受一下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出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徐熙的《雪竹图》,宋代崔白的《双喜图》,文同的《竹》,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清代朱耷《荷花小鸟》,以历史为线索,通过对比的手法探讨花鸟画的艺术传统进程。
A、这些作品在画法上有什么不同? 分析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 B、花鸟画起源于什么时代?
C、各个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后发表观点。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归纳:
(一)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
1、工笔画: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层层染色,最后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据说五代画家黄筌画的禽鸟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一只老鹰以为是真的直扑上去。可见工笔画的“工整细致、形神兼备”足可以以假乱真。
2、写意画:
写意画用简练、概括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往往用挥洒自如、墨彩飞扬的笔墨来描绘景物的神韵,讲究“落墨成象,笔笔含情”的笔墨情趣,较工笔画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花鸟画的发展
1、花鸟画的起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式“记录”周围事物吗?(生:绘画)对人类从动物界脱化出来,有了初步理性意识后,便会观察并“记录”周围事物,把旦夕所见人物、动物、植物和天文等形象、图腾崇拜等,涂绘在洞穴古壁及悬峭崖壁上。这就是最早的绘画。
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鸟图腾观念虽然日趋淡化,但把人的思想、情感与动物联系起来的现象,却一直渗透到唐以来日益成熟的花鸟画中。
2、花鸟画在唐代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花鸟画在唐代兴起后,于五代十国期间初试身手,产生了黄筌、徐熙两位大画家,他们创立各自画风,确立了两种花鸟画审美风范,画史上称为“徐黄异体”。
黄筌、徐熙,开启了中国写意和工笔花鸟画的先河。出示《写生珍禽图》和《雪竹图》 你能说说这两幅画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感受,回答问题。黄筌,西蜀宫廷画家,出入皇家庭苑,作画多取材于宫庭奇花异草、珍禽瑞石,造型工致,设色华丽;
徐熙,往来于南唐山野村溪,所画自然为园蔬药苗、杂花野竹,造型纯朴,用笔简率。所以有“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之说。
黄筌的画,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创工笔花鸟画基本格法。
徐熙的画,造型纯朴,用笔简率,墨法为主,设色为次,意不在似,开水墨写意花鸟画先河。
3、宋代的作品重视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
绘画具有感化功能,经常用来为其政治服务。所以,历史上有不少朝代设立画院,两宋最为兴盛。原西蜀画家黄筌父子转入北宋后,其工整富丽、形神兼备的画法正合皇家口味,统治者以此格式要求画师,刻画物象尽精入微,生动逼真,形成院体花鸟画风格特征,成为后世工笔花鸟创作典范。
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在工笔画盛行的同时,由五代徐熙开启的写意一脉亦有文人水墨画兴盛于朝野,苏轼、文同等文人墨客以梅、兰、竹、菊等为创作题材,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元、明、清文人画发展的先导,一直影响到今天。
4、元代的花鸟画清淡自然。
元代皇室废弃画院,院体花鸟画在元代备受冷落。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
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
所以元代的花鸟画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元以后的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
5、明代 以徐渭为代表的强调抒发情感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开始兴起。徐渭,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才气横溢,曾作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幕僚,后胡入狱,惧祸而狂。中年始学画,擅长花鸟,作画时常把情感泻於笔锋,水墨淋漓,浓淡相间,变化万千。是明代中期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并对以后大写意花卉发展影响巨大。
《墨葡萄图》是最能代表徐渭大写意花卉风格的作品,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你能不能说说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构图奇特,串串果实倒挂枝头,形象生动,鲜嫩欲滴,有不经意间信笔挥洒的效果。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酣畅淋漓,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
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借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所以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
徐渭的画以狂草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不求开似”,借物抒情,韵味无穷,把大写意花鸟推向至高境界。
6、清代花鸟,追求笔墨意境,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
清代名家辈出,明末清初,有两位明皇室后裔,国破家亡,未能享受荣华富贵,但却在绘画上取得了成就,那就是八大山人与石涛。
《荷花小鸟》就是八大山人的作品。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朝献王朱权的九世孙,19岁,国破家亡,装痴扮傻,佯作哑子。性孤僻,借诗文书画排遣郁闷。顺治五年(1648年)22岁削发为僧,顺治十年(1653年)在弘敏门下为徒。从此开始他的艺术生涯。弃僧还俗后取号八大山人。
这幅描绘的又是怎样一幅景象?
《荷花小鸟》画中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画家的自我写照。
正如郑板桥所评价的那样:“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朱耷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他的画极富个性,其花鸟画简练、夸张,大多缘物抒情,如画鸟、鱼,作 “白眼向人”状,表现出他对异族统治的蔑视和仇恨,署款“八大山人”,连笔如“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这种独特的风格是特殊时代背景下造成的个性心理的一个反映,也是他孤傲性格的一种体现。
问:中国花鸟画家想要营造的是怎样一个世界? 当我们回顾花鸟画历史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切有成就的花鸟画画家,莫不得力于生活实践,常于寻常的生活中体悟生命之大美,在有形中体验无形的生命感悟,那变化丰富的花鸟画正是画家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世界。
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是一个人造化的理想化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