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定稿)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特制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以此作为指导各校组织高职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专业涉及的职业方向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有较大差异,各校应根据《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性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高职英语教学。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鉴于区域性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各异、不同专业的就业去向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以及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英语口、笔头沟通能力的需求不同,各校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依据,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下教学要求供各校在制定实施性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时参考。
较高要求:适用于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要求高的专业
1.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 1
词组,对参考词汇表中列出的3,000个共核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熟练运用。另需掌握500个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并能在职场交际中熟练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
4.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有效的交谈。
5.能读懂一般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
6.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应用文,如信函、通知、个人简历等。内容基本完整,表达基本准确,语义连贯,格式恰当。
7.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材料译成汉语。译文达意、通顺,格式恰当。
一般要求:适用于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
1.掌握3,0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参考词汇表中列出的2,500个共核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另需掌握500个左右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并能在职场交际中基本正确地加以运用。
3.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
4.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5.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
6.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填写表格和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简历、通知、信函等。语句基本正确,表达清楚,格式恰当。
7.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
基础要求:适用于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要求不高的专业
1.掌握参考词汇表中列出的2,500个共核词汇(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学习一些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并能基本加以运用。
3.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
4.能就日常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
6.能填写表格和模拟套写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简历、通知、信函等。语句基本正确,格式基本恰当。
三、课程设置
各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设置高职英语课程,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开设行业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各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方式。行业英语是高职英语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设置应与产业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对接,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各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体现行业特色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参照附件一),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
各校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确定教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180学时。
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各校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与协作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各校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积极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积极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能力证书。
六、教学管理
高职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监控和检查,确保高职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各高职院校要组织英语教学、专业教学、教学管理部门及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依据《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各专业的实施性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贯彻分类指导的原则。同时,应做好教学文档的管理工作,包括实施性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和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档案等。各校应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落实、指导及监控学习过程。
七、教师发展
教师素质与能力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促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原动力。各高职院校对于教师发展要充分重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时间上的保障。各校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定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要鼓励教师研究高职英语教学规律,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要建立英语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实践制度,要求教师研究与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加强“双师”素质,不断提高行业英语教学能力与执教水平,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附件一高等职业教育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供较高要求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供一般要求参考)
附件二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词汇表(另发)
第二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了两个班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课程教学情况小结如下:
1.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教材是《新理念交互英语教程》第二册,本教材充分利用丰富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表现手法,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个性化和交互式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首要目标。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的应用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单元以听说部分做重点训练。听力部分根据教材设计模拟情景,多次听、对于对话部分,多次重复训练,分角色读,进行车轮战术,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会说一些日常对话,使之有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阅读部分,教材中的材料相对较简单,对重点的词汇、句子重点讲解后,以学生为主体,简单引导。有详有略地处理教材。
2.针对学生,因材施教
本学期所教授的是艺术系和计算机系的班级,装潢班的特点是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没有太大的兴趣,优点是活泼好动,爱说爱笑。因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提高课上教学效果的关键。利用他们爱说的特点,分组进行教材中的对话角色表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口语得到了提高。计算机应用班的学生比较理性,相对
第三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 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国在教育改革中将其大力推广应用于各大高校课堂,取得一定成绩,它彻底改革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教学设计和翻转课堂的定义及特点着手,重点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设计问题,综合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及步骤。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设计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的理论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称为教学设计。”而我国的教育学者则给出更具体的定义,“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张楚廷认为:“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教师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设计。从宏观方面考虑,不仅要有一堂课的设计,一个单元教学的设计,还要有整个课程的设计;从微观方面考虑,不只是一堂课,还可以设计一堂课中的某个环节,这样做,才可谓精心设计。”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教学设计有不同的认识,但归根到底,教学设计其实就是为了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双边活动顺利进行而设计的。
(二)何谓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任课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一起完成作业、答疑等活动,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拓展的教学步骤进行颠倒安排。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为了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不断深化,网络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的传递放在课前,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堂”,颠覆传统的“课堂上老师讲解,课后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并开展发现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学生“课堂学的”变为“工作用的”。
二、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教师决定讲授什么材料,讲授多少,如何讲授等,学生一般不能参与这些过程的决策,在课堂上扮演的完全是被动的听众角色。由于教师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因此教师完全控制课堂的节奏,上课主要的时间也就花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学生在这种教学设计的课堂中明显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出。
(二)高职学生英语个性化需求差异较大
传统的教学设计总是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有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太简单,希望教师加深难度;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教学进度太快,讲授的内容太多,难以跟上进度。由于教师的教学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学生所产生的不满情绪又直接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这种连锁反应影响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英语课堂上师生互动缺乏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管学生的学。教师更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会了英语语法、英语词汇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将这些英语知识转换成听说等语言输出的能力还明显不够,学生开口说的机会不多,课堂气氛沉闷,这是“哑巴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基于高职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人本主义理论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一个学习主体。在信息化环境下,任课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行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一起完成作业、答疑等活动。
2.课堂交流互动有效性的原则
课堂交流互动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语言或非语言信息激发一个或多个学生思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简单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面,而是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水平,课前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与他们开展讨论,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课堂交流互动的有效性目的。
3.“授人以渔”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的教学原则上。”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可持续发展。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部需求,而信息化社会赋予高职英语教学的时代新要求,网络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景,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步骤
1.课前
课前,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准备相应的课件、电子教案、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相关学习内容的网站等教学资源。其中,微课视频的制作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最核心的内容。教师根据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两个微课视频,每个微课视频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且每个微课视频只介绍一个知识点。教学资源准备完成并上传至大学城空间后,要求学生首先阅读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任务单,了解学习任务,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定学习进度,自定学习步骤,展开自主学习。课前学习完成后,填好任务学习单,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
2.课上
首先,教师安排教学任务或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同组成员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将个人在课前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提出与同学探讨。然后,教师可利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下到每个小组,根据每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任务单中反馈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为每组学生答疑解惑,实现因材施教。在完成个性化指导和帮助后,要求每组学生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巩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再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结合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并集中讲解,并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对课程进行整体的评价。采用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方式,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进度、掌握情况等方面的考核。
四、结语
将翻转课堂引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录制教学视频的质量、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组织情况,都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数字化资源,提升自我信息素养,培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与教学生态相融洽的专业成长。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信息素养,才能很好地利用教学视频来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解答自己的疑问。因此,要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运行与发展,还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翻转课堂教学。
第四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 ~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较高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2.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9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适中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5.翻译能力: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6395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包括中学和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200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更高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
2.口语表达能力: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主旨大意及细节,能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
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以书面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7675个单词和1870个词组(包括中学、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但不包括专业词汇),其中约236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包括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上述三个要求是作为各高等学校在制定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文件时的参照标准。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三个要求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以及词汇量的具体要求与指标作适当的调整,但要特别重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课程设置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四、教学模式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对于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为实施新教学模式而研制的网上教学系统应涵盖教学、学习、反馈、管理的完整过程,包括学生学习和自评、教师授课、教师在线辅导、对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监控管理等模块,能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
学与辅导情况,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易于操作。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具体实施可参考附1: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估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推荐使用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见附2)。
终结性评估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这种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要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在完成《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层次的教学后,学校可以单独命题组织考试,或参加校际联考、地区联考、全国统一考试,以对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估。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教学评估还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即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应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教学管理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教学文件包括: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描述、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方式等。教学管理文件包括:学籍和学分管理、教学考核规范、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记录、考试试卷分析总结、教师授课基本要求以及教研活动记录等。
2.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完成的课程,经考试合格,应计算学分。建议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在大学英语学习总学分中不低于30%。
3.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生师比合理。除课堂教学之外,对面授辅导、网络指导和第二课堂指导的课时等应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4.健全教师培训体制。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鼓励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以促进他们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附:
1.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2.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
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另发)
第五篇: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教高厅〔200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发布三年以来,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为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部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要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三、课程设置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
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四、教学模式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对于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为实施新教学模式而研制的网上教学系统应涵盖教学、学习、反馈、管理的完整过程,包括学生学习和自评、教师授课、教师在线辅导、对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监控管理等模块,能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易于操作。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具体实施可参考附1: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估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推荐使用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见附2)。
结性评估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这种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要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
在完成《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层次的教学后,学校可以单独命题组织考试,或参加校际联考、地区联考、全国统一考试,以对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估。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教学评估还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即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应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教学管理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教学文件包括: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描述、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方式等。教学管理文件包括:学籍和学分管理、教学考核规范、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记录、考试试卷分析总结、教师授课基本要求以及教研活动记录等。
2.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完成的课程,经考试合格,应计算学分。建议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在大学英语学习总学分中不低于30%。
3.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生师比合理。除课堂教学之外,对面授辅导、网络指导和第二课堂指导的课时等应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4.健全教师培训体制。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鼓励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以促进他们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