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花卉产业发展及走向浅析

时间:2019-05-15 05:2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攀枝花花卉产业发展及走向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攀枝花花卉产业发展及走向浅析》。

第一篇:攀枝花花卉产业发展及走向浅析

攀枝花地区发展花卉业切入点及走向分析

摘要:通过对攀枝花地区花卉业现状及临近地区花卉产业的调查分析,对攀枝花地区花卉业进行定位并探索攀枝花地区花卉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攀枝花地区 花卉业 发展方向

攀枝花地处昆明和西昌之间,昆明的花卉业已经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已然成为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和交易中心之一,其园林绿化苗木和盆栽花卉也已具有相当规模;西昌在近10年来花卉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其蝴蝶兰和凤梨等盆花生产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将在近年内将扩大花卉种植面积到5万亩[1](http:/// ,凉山将与荷兰合作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并拟将西昌建成我国重要的花卉交易市场。在这等严峻的形势下,攀枝花花卉业如何发展并稳步前进,则是我们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1云南省及四川省西昌花卉产业现状

1.1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云南省为我国第一花卉大省,其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冬、夏无酷暑,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在其境内生长有约16000种高等植物,其中可供观赏价值较高的近2500多种,这为其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自然优势。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云南花卉业从1994年起,鲜切花产量一直居于全国第一,目前云南省年产鲜切花13亿枝,占全国鲜切花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不仅行销全国各地,还大量进入了国际市场。居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云南的花卉市场42个,花卉企业390个,大中型企业105个(注:大中型企业指花卉种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含花农)超过1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79人。花卉种植面积超过1万公顷,种植的种类以切花和工业用花卉为主,切花生产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盆花生产则从最初引进的温室改为简易的遮荫棚。近年来,云南省以昆明为中心,形成了较为发达的花卉销售和物流网络,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和云南花卉物流中心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当地花卉销售手段,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产地营销体系。为云南花卉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助推剂。

1.2凉山州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凉山州冬季的光照及温度条件相对于云南昆明而言,更适宜某些高档热带鲜切花和盆花。近年来,花卉产业在鲜切花和盆花生产领域取得长足进展,生产的蝴蝶兰、大花蕙兰以及凤梨和红掌等盆花已经取得一定的知名度。是“四川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目前,该区有花卉企业42家,花卉市场4个,从业人员(包括花农)约39000人,花卉种植面积约670公顷,以观赏花卉和工业及药用花卉为主,花卉年产值约1亿人民币,在四川省花卉业居于领先地位。

有新闻报道,凉山州下一步将就该地区野生花卉资源保护、物流和花木销售体系进行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和标准化生产建设,力争在2012年将凉山州的花卉种植面积扩大到3350公顷(约5万亩)并使多生产的花木质量再上新台阶。

1.3两地花卉产业存在的不足及发展重点

云南省花卉产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然成为国内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以昆

明为中心的全国花木销售中心。其鲜切花种类及品质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然而与国际花卉强国荷兰、肯尼亚等所生产的鲜切花种类及品质均有一定差异。云南省所生产的温带中低档切花种类较多,而高档的热带切花种类相对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较少。此外,由于包装和运输的问题,往往会给产品造成一定损伤,从而影响鲜切花的价格,有时甚至出现全部产品成为垃圾的情况。

因此,云南省近年来针对上述情况,重点加大在新品种选育、产后处理及包装、物流等环节的投入,力争在世界花卉产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凉山州形成的以西昌为中心的花卉生产基地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与川内城市相比,初步形成了花卉产业,但其生产的品种较为单一,销售渠道不畅,物流费用较高,严重制约了其花卉产业的发展。

为此,凉山州拟在今后将花卉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选育、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花木设施栽培科研基地以及全国性花木销售集散基地的建设,从而改善本地优良花木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

2攀枝花地区花卉业现状及发展瓶颈

2.1攀枝花地区花卉业现状

攀枝花作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自1965年建市至上个世纪90年代,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生产上,从广义上来讲,这个时候花卉已经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了,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工厂绿化上,一些厂矿建立了绿化部门,最典型的是攀钢绿化处,进行攀钢企业内部的绿化工作。政府也成立了园林绿化处,专门进行苗木养护、节日花坛布置以及市政绿化等工作。与全国大的经济形式相仿,花卉业处于从属地位,市场上少有花木出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人居环境的建设则始于本世纪初政府提倡的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苗木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主要为园林工程公司的假植苗圃,真正进行苗木生产的公司较少,由于没有适宜的花卉品种和成熟的技术支撑,很多苗木公司仅仅是昙花一现,坚持下来的一些公司大多有政府或者其他产业的支持,如攀枝花市三角梅生产基地。引进的苗木也主要是成活容易且本地绿化市场需求量大的种类,销售范围也同样具有局限性,仅在市内销售。各区县进行绿化苗木生产的农户,主要利用自家闲散地块进行扦插育苗,不仅规模小,而且存在盲目性。

花卉销售市场的建设较晚,且不成规模。除西海岸花鸟市场和新建的二街坊花卉市场外,其他地区的花木零售分散在菜市场及其他商铺之间,十分散乱。

与云南省和凉山州比较而言,攀枝花地区的花卉业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要在本地区发展花卉业并使其成为产业,机遇与压力并存。

2.2攀枝花地区花卉业发展瓶颈

缺乏特色拳头花卉产品是攀枝花发展花卉产业最大的瓶颈。本地区虽然拥有2500多种植物,但观赏价值较高的多为高山植物,在河谷区气候条件下生长较为困难,因此,本地所生产和销售的花木种类绝大部分从外地引进中、大苗,经过一定时间养护后出售。目前,攀枝花地区进行的花卉生产主要是满足园林绿化需求,如三角梅。本地所生产的盆栽植物品质较低。

此外,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从事花卉的专业技术人员少,产品科技含量低。据攀枝花市农牧局统计数据,2004年我市仅有1家花卉生产企业,花农600户,从业人员1800人(推测为全市所有进行花木生产人员,包括花农和企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4人;2007年攀枝花市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有2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家,花农32户,从业人员300人(此为提高标准后的统计数据,推测单指花卉企业人数),专业技术人员28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要实现本地花卉业的发展,本地的花卉业从业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还

太少。而攀枝花市地花卉市场出售的苗木多从外地买进小苗经过一定时间养护后出售或租摆;另一部分则是农户自行扦插或播种繁殖生产,无栽培管护标准和产品标准可循,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产品销售外观参差不齐。

另外,花卉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缺乏有力的政府引导。花卉销售市场的建设较晚,且不成规模。除西海岸花鸟市场和新建的二街坊花卉市场外,其他地区的花木零售分散在菜市场及其他商铺之间,十分散乱。同时花卉产业链上的产品供给不足,配制营养土所必需的原料蛭石、珍珠等没有专门的厂家,很多原料、材料都依赖外地长途运输。

3攀枝花发展花卉业的必要性和定位

3.1攀枝花发展花卉业的必要性

攀枝花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园林绿化,才能较为有效的净化城市空气,为广大人民提供一个较为健康的环境。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市政设施和住宅小区的不断修建,加大了对原本就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就要求必须大规模种植绿地,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为解决装修所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也成为了当下城镇居民生活的需求之一。

其次,消费能力的稳步提高为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收入的提高和花文化的宣传正逐步改变着居民的消费观念,社会交往中送花的习惯正在形成。昆明、西昌花卉的发展不仅使得市面上花卉的种类得以大大丰富,质量也到很大提高。随着个人花卉消费的逐步增加,曾经一度被誉为“贵族消费”的花卉逐渐走进平常百姓家。据有关人士分析,攀枝花市目前在室内花卉市场上极具潜力,加上鲜切花的消费,年市场容量在600—800万元左右。

再次,市政建设将加强对花卉业的需求。攀枝花市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在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市政建设上将会加大对园林绿化苗木、草本花卉、花灌木、鲜切花等的需求力度,将增大花卉市场的容量。

3.2攀枝花花卉业的定位

攀枝花地区必须发展花卉业满足本地城市绿化美化的要求,并为当地国民收入提供可能的途径。但是,我们也必须准确把握当地花卉业在国民产业结构中的位置,从而确定投入和发展规模,避免对形势认识不清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如上所述,攀枝花市毗邻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和凉山州州府西昌,高速路建成后,攀枝花到昆明仅2个多小时,而到西昌也只需2个小时。因此,这两个城市较为发达的花卉业必然对攀枝花市花卉产业的起步及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攀枝花要发展花卉业,必须寻求较高的起点或生产上述两地无法生产的种类,或在生产同类产品时,在保证相同或者更高品质的前提下,生产成本低于昆明和西昌。从攀枝花花卉业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尚未找到本地花卉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具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招商引智存在实际困难,而政府的扶持也需要在上述前提下才能实现。其次,销售渠道不畅。攀枝花从1976年建市以来,所进行的花卉生产主要用于本地绿化和城镇居民居室美化用,未见有产品外销。因此,假设本地生产出优质产品,产品的销售对象、销售方式等将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此外,虽然攀枝花与昆明和西昌相距较近,但如果产业规模不够大,生产成本不够低的话,随着近年来燃油价格高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物流费用不容小觑。

其次,攀枝花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的新兴的工业城市,其主要的产业支柱为钢铁、钒钛和煤矿业,由于本地主要为山地,农业较不发达,交通条件相对而言较为不便。从而决定了本地的花卉业必然居于当地经济结构的从属地位。从现如今以及今后的发展来看,攀枝花的花卉业将作为本地产业产业结构的有益补充,长期处于产业结构的从属地位。

再次,攀枝花地区的光照和热量资源丰富,但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约90%集中在6-10月,相对湿度51~63%,深秋和冬春时节空气干燥,而气温相对较高,发展温带花卉

和部分热带兰,很多种类无法获得春化温度,植株无法开花或开花质量不高;发展某些观赏价值较高的热带花卉,则冬季温度偏低,容易出现冻害,影响植株的观赏品质。虽然设施栽培条件下可以避免冻害的发生,但必须大规模生产方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本地目前尚未筛选出适宜的种类,离实现其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这也决定了本地的花卉业至少在目前情况下居于产业结构的从属地位。

4关于攀枝花花卉业切入点及发展方向的建议

4.1重点抓住本地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拳头花卉产品。

攀枝花河谷区气候为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10℃积温达7447.8℃,无霜期294~350天,年均温为20℃~22℃,年降雨量764.7~873.1mm,昼夜温差较大,季节性温差相对较小。冬季露地最低气温不低于-10℃,且这样的低温天气数不多于10天,冬季阳光充足、热量充沛。这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温带花卉,这是由于温带的许多花卉常常需要低温春化促进植株发芽或开花,在本地区种植温带花卉,无疑生产成本将高于周边季节温差较大的地区,花卉种植者难以盈利。而在种植热带花卉方面,与昆明和凉山州比较,却有着较为明显的气候优势,可降低栽培设施建设及加温等方面的投入,达到较低投入而能生产出品质较高花卉的目的。

4.2加强花卉科研投入,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我市原林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80年代便从广州、海南、云南等地进行过大规模的引种研究,并筛选出了荒山绿化、特种经济林木、园林绿化树种及花卉等不同用途的植物种类。然而,除了部分荒山造林和特种经济树种得到一定的应用外,许多优良的观叶观花植物种类并未投入生产。甚至于攀枝花市目前花卉科研仍在引种这个环节原地踏步。因此,应将攀枝花市早期的花卉科研成果与当前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以便较为准确的找出本地适宜的发展的花卉种类。在确定了适宜发展的种类后,则应将研究重点发在优良品种的选育、苗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苗木栽培养护技术上,从而培育出有地方特色的种类,形成规模化生产,并生产出优质花木。

注重花卉栽培形式的研究和运用,增加其市场价值。对室内观赏花卉进行品种多样、形式多变的组合盆栽研究与应用。增加水培花卉的研究和应用,以清洁卫生、明雅大方的方式推出产品。从植物造景的角度,摸索各种潜在的造景植物的生物学、生态特性以及配置方式,为攀枝花市城市森林建设中植被生态效应的丰富、美化功能的加强做准备。发展观赏蔬菜和果树盆景。将蔬菜与观赏性结合起来,搜集外观奇特的蔬菜种源,在丰富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为旅游城市建设增添特色;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果树资源发展果树盆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对花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开发。

4.3完善市场建设,扩大销售渠道

攀枝花市花卉销售市场少而散,应在各个县区都统筹规划一个或一片区域专门从事花卉(特别是室内观赏花卉和切花)的销售市场,消除“散兵游勇”的情况,形成规范化经营的花卉集散场所。便于从业企业和人员对整个花卉市场行情的掌握,做出相应的较为准确的,具有前瞻性的生产、经营、销售等指导,避免造成花卉在生产上出现“小而全”的现象,同时避免在花卉引进时品种上重复、数量上积压,造成攀枝花市花卉市场在宏观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4扶持“龙头”企业,以“点”带“面”。

攀枝花市的花卉产业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有一个“龙头”企业起示范带头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在确定了生产的主打品种后,由“龙头”企业进行示范性、规模化的生产,或将部分生产份额以合同的形式分包给农户,按“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和收购,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4.5加强对外学习和交流,做大做强攀枝花特色花卉产业

积极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掌握“名、特、优、新”品种的信息,特别是充分利用与昆明毗邻的有利条件,学习昆明花卉业生产、管理、流通以及销售等成功经验,并与我市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发展本地花卉产业的同时,注重花卉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如:药用、食用花卉的加工,花卉精油产品的开发等。

第二篇:攀枝花钒钛产业发展简介

攀枝花市钒钛钢铁 产业发展简介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

0

一、攀枝花市概况

攀枝花地处四川南部攀西大裂谷、川滇交界区,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中建立起来的一座新兴资源型工业城市。全市幅员7440km2,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总人口111.58万,其中城市人口70.19万,城市化率60%。攀枝花北距成都749km,南到昆明351km;成昆铁路纵贯攀枝花全境,高速铁路复线将于2015年前建成;民用机场建成通航,开通了到达成都、重庆、北京的航班;攀枝花━西昌、攀枝花━昆明的高速公路已于2008年建成通车,攀枝花━成都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攀枝花━丽江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

攀枝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矿产资源高度富集,主要是钒钛磁铁矿,其特点为多金属共伴生矿,含铁、钛、钒、铬等多种稀贵金属。根据国土资源部对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进行整装勘探,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保有资源储量超过百亿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具有储量大、分布集中、埋藏浅、开发条件优越、综合利用价值高等特点。同时在攀枝花市境内及周边地区还拥有大量与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相匹配的资源,如煤炭、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硅藻土以及盐、磷等多种非金属矿藏。另外境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三条主要干流纵贯全境,工业用水资源充沛,装机330万千瓦的二滩水电站是目前我国已投运的第二大水电站。

自1965年建市以来,攀枝花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资源为依托,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国有大企业一枝独秀到国有、民营齐头并进,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钒钛、钢铁、能源、化工基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2010年全市GDP达到524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9亿元,全部工业占GDP比重达到69.6%。

二、攀枝花钒钛钢铁产业现状

攀枝花作为处于开发初期的资源型城市,正在进行以“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延伸发展”为特征的产业转型,努力实现从“钢铁经济”向“钒钛钢铁经济”转变,从“四大支柱”(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向“6+2特色产业”(传统的矿业、钢铁、钒钛、能源、化工、机械制造产业加上新兴的太阳能、生物产业)的扩展。“十一五”期间,攀枝花市这种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机械制造、生物加工、废弃物回收利用等产业快速发展,太阳能产业开始起步,尤其是钒钛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钒钛钢铁”核心产业的集群效应初步显现。2008年7月攀枝花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钒钛之都”;2008年11月攀枝花钒钛产业集群入选“中国产业集群50强”;2010年2月攀枝花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攀枝花钢铁(钒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钒钛低(微)合金钢产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以攀钢为龙头企业的钢铁产业,已形成“采矿-选矿-烧结

-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精加工”产业链条。由于钒钛低(微)合金化特征,许多产品质量国内领先。攀钢重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3,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国内最大的重轨出口厂家;无公害绿色家电用钢板是国内第一品牌,突破欧盟技术壁垒;汽车大梁板、管线用钢、气瓶用钢和冷轧板质量国内领先;富邦公司的钒钛汽车刹车制动鼓,已入选2009年四川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白云铸造公司的汽车破碎用锤头远销美国、英国、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履带板,挖掘机铲齿,球磨机衬板及各种锻铸件等矿山、工程机械设备零部件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攀枝花已形成年产650万吨铁、600万吨钢、500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2010年实际生产生铁626万吨、粗钢583万吨、钢材493万吨,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基地、国内最大的钒钛低(微)合金钢生产基地。

(二)钒产业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

全市从事钒产品生产的企业10余户,已形成从钒渣、钒氧化物到钒铁、钒氮合金的全系列冶金用钒制品产业链,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大钒制品生产基地。攀钢与承德钒钛合作的攀钢—承钢钒制品销售公司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是仅次于俄罗斯耶弗拉兹公司的钒产业联合体,在国际钒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目前攀枝花钒产业已形成了钒渣26万吨、钒产品3万吨(折合V2O5)的能力,2010年实际生产钒氧化物2.5万吨、钒合金

3.4万吨。

(三)全流程的钛产业链及其配套体系正在形成

全市从事钛原料、钛制品生产的企业50余家,已形成了钛精矿、高钛渣、四氯化钛、钛白粉、纳米钛白、钛铁、海绵钛、钛锭等系列产品。攀枝花是国内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钛精矿产量约占国内市场的40%;是国内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国内市场的五分之一,废酸浓缩回收、绿矾深度利用等综合利用配套也逐渐形成了工业化生产能力,在业界的地位日益凸显;海绵钛、钛锭等钛金属延伸产业链正在快速形成。

目前攀枝花具备了年产钛精矿钛精矿150万吨、钛渣25万吨、钛白粉30万吨、海绵钛2.75万吨、钛锭2000吨的生产能力。2010年全市共生产钛精矿117万吨、钛渣19万吨、钛白粉23万吨、海绵钛911吨,是国内产业链最全、集中度最高的钛产业基地。

(四)二次资源及稀贵金属的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步,钒钛主流程的清洁生产方式正在形成

攀枝花从事表外矿、极贫矿、排土围岩、钢渣、高炉渣、钛白废酸、硫酸亚铁等二次资源和钴、钼、铜、镍等稀贵金属回收利用的企业达10余家。过去难以处理而造成污染的三废已经成为了下道工序的原料,不但形成了新的产品,如废酸浓缩循环使用、铁系颜料、纳米铁粉、氯化钴、阴极铜和碳酸镍、甚至钪和镓等产品也开始得到回收利用,成为了新材料、新产品,逐步形

成了钒钛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新格局。

三、攀枝花钒钛钢铁产业发展规划

攀枝花市钒钛钢铁产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绿色发展和高效发展,提高钒钛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向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延伸。

——钒钛磁铁矿采选产业:扩大选矿范围、提高资源回收率,形成矿业支柱产业。全面推广微细粒级钛精矿技术,综合利用尾矿二次资源、扩大尾矿利用规模,开发利用表外矿、排土围岩。计划到2015年达到原矿开采规模9000万吨、铁精矿产量3000万吨、钛精矿产量250万吨,成为国内重要的铁、钒、钛原料供应商,为钒钛钢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含钒钛低(微)合金钢产业:改造升级传统钢铁产业;加快推进直接还原新流程步伐;大力发展含钒钛低(微)合金钢机械制造产业。一是对传统钢铁冶炼流程加强节能减排、工艺提升和优化产品结构,实现600万吨钢的规模、800万吨钢的效益。二是加快综合回收铁、钛、钒、铬的直接还原新流程产业化示范,进一步放大钒钛钢铁深加工规模。三是利用钒钛低(微)合金化优势大力发展含钒钛铸锻件系列产品、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品、工程机械配件,创造条件开发生产大型成套装备(如金属破碎机等)。计划到2015年形成钒钛磁铁矿冶炼新工艺200~400万吨规模及相应的后续加工制造能力;形成年产100~150万吨机械配件生产能力,并在某些整机设备制造上取得突破。

——钒深加工产业:扩大钒产业规模、拓宽应用领域,巩固钒产业国际领先地位。一是保持并扩大传统冶金用钒制品的优势,加快钒氧化物清洁生产工艺的全面升级,实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彻底解决钒企业的环保问题,扩大产能和扩大竞争力优势。二是钒功能材料领域实现突破,加快推进钒铝合金及专用原料项目、钒电池产业化进程。计划到2015年达到冶金用钒制品6万吨生产规模。

——钛深加工产业:突破技术瓶颈,推进产业示范,打造全流程钛工业基地。一是继续放大钛白粉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特种钛白粉,运用新技术新晶种提升钛白粉质量,完善硫酸法钛白的清洁生产体系,成为中国钛白粉产能最集中、最大,质量最好,品种最齐、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钛白及相关产业集群;二是突破攀枝花高钙镁钛矿制备富钛料技术,如人造金红石、高钛渣、直接还原熔分钛渣的钛利用技术等,发展利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氯化法生产钛白粉、金属钛;三是加快钛及合金的加工制造产业发展,夯实全流程钛基地的原料基础,成为国内重要的钛金属工业基地之一。计划到2015年全市形成年产钛白粉60~80万吨、海绵钛3.5万吨、钛锭2万吨、各类钛合金材料1.5万吨规模。

——二资源及稀贵金属的综合利用产业:突破高钛型高炉渣提钛利用技术,加强从“三废”中提取稀贵金属,加大冶金尾气的全面综合利用。一是加快高钛型高炉渣提钛产业化进程,加快钪、镓、铬、镍、钴等稀贵金属的提取,二是加快黄磷尾气、焦

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钛渣电炉煤气的全面综合利用。计划到2015年实现铬规模化利用,突破钪、镓等稀贵金属的产业化回收利用,并与相应的钒钛资源开发流程及产业配套;实现冶金尾气的全面利用。

四、攀枝花钛金属产业重点技术、产品及企业

(一)钛原料的提取

针对攀枝花资源的特殊性,从钒钛磁铁矿中更加有效地提取、加工出能用于钛金属工业的原料。

1、直接还原新流程工艺:经过长期探索,目前认为直接还原是处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实现铁、钒、钛等综合回收利用最恰当的方法。除了综合回收钒和钛,直接还原铁是公认的优质特殊钢原料,在加上钒钛的固有优点,以此为原料将进一步做大做强钒钛低(微)合金钢产业。我市企业自主开发,已有攀钢集团、龙蟒矿冶、攀阳钒钛等几家采用不同直接还原工艺的中试线已经建成,并进行试验运行,其处理钒钛矿的能力达到了5-10万吨/年。各公司都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计划,将在近两、三年内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该工艺分离出的钛原料是含二氧化钛50%以上、不含氧化铁的富钛渣,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加工成可用于钛白和海绵钛生产的钛原料工艺。

2、高质量富钛料制备:攀枝花的钛铁矿品位低,钙镁杂质含量较高,只适合作为硫酸法钛白粉的生产原料,严重限制了进入氯化法生产高档钛白或海绵钛的领域。攀钢采取钛精矿流化床

还原改性—盐酸浸出,建成了年产5000吨的人造金红石中试线,中钛公司采取自己的专利技术,也正在建设人造金红石联产盐酸浸出钛渣的生产线,得到的人造金红石TiO2品位均高于92%,钙镁含量低于1%,完全符合氯化法要求。

3、高钛型高炉渣提钛利用:当前高钛型高炉渣全部用于生产建筑材料,造成了钛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提钛利用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焦点。近期攀钢的高钛型高炉渣“高温碳化—低温氯化”制备四氯化钛中试线基本建成,其中“高炉渣高温碳化生产碳化渣”部分已经生产出合格产品,该工艺最终产品是可用于海绵钛和氯化法钛白生产的精制四氯化钛。

(二)钛金属加工

1、海绵钛:目前攀枝花已建成三家海绵钛厂,分别是新中钛(7500吨)、钢城集团(5000吨)和攀钢钛业(1.5万吨)。攀枝花的海绵钛生产线均为“氯化-精制-还蒸-镁电解”的全流程工艺,其中钢城集团配套有5万吨的离子膜烧碱厂,为本厂及周边海绵钛和四氯化钛生产企业提供氯气。攀钢钛业的海绵钛生产线采用熔盐氯化工艺,能直接利用攀枝花钛矿生产出的酸溶性钛渣,提高了本地原料的利用价值。目前攀枝花建成海绵钛生产能力居国内第一。

2、钛锭:目前攀枝花有两家钛锭企业。攀航钛工业公司建成了年产2000吨钛锭生产线,采用的真空自耗电极熔炼工艺;云钛实业正在建设年产2万吨钛锭生产线,一期8000吨工程将

于年内竣工,采用乌克兰的电子束熔炼工艺。

五、攀枝花钛冶金的研究、发展重点及推荐合作单位

(一)电解二氧化钛制取海绵钛研究

电解制钛可大幅降低海绵钛的生产成本,为钛及钛合金更广泛地应用创造条件,是国际上钛冶金领域的前沿课题。本市的攀枝花学院、攀枝花钒钛研究院也开展了这项技术的跟踪研究,具备合作基础。

(二)钒钛基储氢合金研究

钒钛基储氢合金某些性能指标超过稀土系储氢合金,是很有前景的新能源材料。我市攀枝花学院在这方面展开了研究,具备合作条件。

(三)钒铝中间合金产业化

钒铝中间合金是发展钛合金必不可少的材料。我市攀钢集团、钢城集团(控股的柱宇钒钛)开展过这方面的研究,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产业化。

(四)高品质海绵钛

提高海绵钛的0级品率,开发超等级海绵钛产品。攀钢集团、钢城集团、新中钛等海绵钛生产企业均具备合作条件。

(五)钛锭加工

攀枝花已有2.75万吨海绵钛产能,根据市场需要具备扩张到4~6万吨的能力,加工钛锭有原料基础。攀航钛、云钛实业等钛锭企业及三家海绵钛生产企业均可合作。

(六)钛材加工

利用钛锭加工钛的板、带、管、丝等轧制产品。攀钢集团轧钢生产线具备钛材轧制能力。

(七)钛及钛合金铸件、钛设备等

开发生产下列产品:钛的体育、休闲、生活、医疗用品;钛的化学工业、能源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包括换热器、冷凝器、阳极板、反应釜、管道、阀门等;航空航天级钛合金装备,包括飞机、火箭、宇宙飞船等用的钛制耐热部件、结构件、发动机部件、液体燃料储箱等。

敬请联系:

攀枝花市经信委:0812-3344991、3333930。提供攀枝花的产业信息、产业政策、投资建议等服务,负责工业项目立项及重点项目推进。

攀枝花市投资促进局:0812-3338190。提供攀枝花项目信息、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前期工作等服务。

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0812-3354228。攀枝花基础设施最完善、政策最优惠、产业配套最好、钛产业最集中的工业园区。

攀枝花市钛产业协会:0812-3334910。攀枝花钛企业的自律组织,规范行业秩序、反映行业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第三篇: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昆明市呈贡县的几户农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小规模试种了小面积的花卉,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周围农户纷纷效仿种花,从此拉开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序幕。由于花卉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粮食蔬菜种植,因此农民积极性很高,生产发展非常快,到2004年,全省农民自发种植的鲜切花产量达2.1亿枝,跃居全国第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的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已达50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为实现云南农民的温饱、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云南省作为我国仙湖第一大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和国家、政府的高度关心密不可分,现阶云南花卉发展迅猛,但仍存在问题,下面将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做出简要介绍。

一、云南省花卉产业现状

云南具有发展花卉的资源优势,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和花卉种植者的一致认可。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世界上所有大宗商品花卉在云南都能找到适宜的生长地,且大多数品种都能实现周年、均衡、规模化生产;二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花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有望培育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品种。

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把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列为全省着力培植的四大支持产业之一,纳入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花卉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企业和花农积极参与,在4至5年的时间内迅速由农民自发种植和少数外资企业涉足的起步阶段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鲜切花生产省。从1994年至今,我省鲜切花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全国第一,鲜切花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240亩增加到1997年的15000亩。花卉生产企业从1995年的79户增加到1997年的250户,从业花农达10000多户。鲜切花产量从1994年的2.1亿枝增加到1997年的5亿多枝。1997年全省花卉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花卉已经成为我省的一个优势产业。

在花卉总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产业组织结构和花卉产品的类别、品种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大众化的农户种

植与高科技、高档次的企业育苗、栽培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以温带切花为主体、热带兰花、观叶植物、球根类花卉等几大类别、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日趋协调。以昆明为例,现有切花面积12600亩,其中国有836亩,集体928亩,三资企业1586亩,个体农户9250亩,分别占总量的6.63%、7.37%、12.59%和73.41%。农民用自己的责任田种植花卉,投资少、效益高,亩均产值上万元。以农民为主体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花批发中心之一,客商来自全国各地,每天进场交易人数不低于2000人,日销售鲜切花120--150万枝,交易额在100万元左右。斗南花卉几乎成为一个品牌闻名于全国各大城市,广大花农已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有的提前进入了小康。以省烟草公司、京云公司、民营隆格兰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和以农科院为代表的科技优势单位的参与,是我省花卉上档次、上规模、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保证。特别是省烟草公司利用烤烟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介入花卉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使我省鲜切花生产设施迅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农科院园艺所育种中心、京正、英茂、隆格兰、庆成等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崛起,使云南花卉业呈现出高起点、高科技、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局面。全省已有现代化温室大棚25万平方米,年产1.5亿株优质种苗的繁育供应能力,部分鲜花和种苗已开始销往国际市场。2008年云南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52.4万亩,产值达176亿元,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1.7万亩、52.9亿枝和16.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分别为7.34%、5.8%和3.1%,鲜切花产量已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第一。据昆明市农业局蔬菜花卉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全市涉及花卉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企业和农户分别为274户和 2.6万户,从业人员7.1万人,花卉合作组织(协会)50余个;园艺种植面积和总产值为13.6万亩和24.23亿元,同比增长30.7%和 23.7%。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52万亩和40.4亿枝,同比增长1.9%和8%,总产值达11.7亿元;盆栽观赏植物(盆景)近1.1 万亩,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93.7%和76.2%;绿化观赏苗木近2.7万亩,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26%;兰花、茶花、杜鹃等特色花卉 0.36万亩,产值2.6亿元;花卉出口创汇6736万美元,同比增长5.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普遍表现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资源的配置、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组织。

2.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花卉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在花卉、企业积极性较高,硬件设施到位较快的情况下,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等科技支撑体系的四大要素都处于企业或有关部门自发、零散组织状态,产、学、研互相脱节,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尚未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国内外花卉品种资源进行引进、开发、培育和利用。对设施园艺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专用肥料、农药、基质技术,综合保鲜、冷链运输技术等尚未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没有完善的技术培训网络和推广队伍,花农得不到有效的培训,主要还是依靠种蔬菜的经验栽培花卉。

3.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我省鲜切花销售量已占全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网络,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也尚未打开,流通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专业化的销售龙头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花卉产业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起大落,销售不畅的状况经常出现,使企业和花农蒙受较大损失,影响到花卉产业的顺利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专用物资配套供应,良种、种植技术、采后处理、植保、土壤消毒、运输、运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大了生产成本,影响到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云南花卉的市场竞争能力。

5.投资力度不够,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分散。资金投入不足,250家花卉企业,多数固定资产投入不足100万元,有的只有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形成一方面是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分散,设施、设备存在重复投资建设情况,有限的资金往往没能用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6.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法规、制度亟待制定、实施。我省乃至全国尚无相应的花卉产业行业规章来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运行。一方面极易出现国内企业无序竞争;另一方面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很难引进。将制约我省花卉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解决措施

早在2000年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关问题的函》中就明确了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大力支持;2007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云南并视察了云南斗南花卉市场;2009年7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并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对云南花卉产业实行保护政策,鼓励支持花卉产业发展。政府促进云南花卉产品发展做出对策措施:

1、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花卉工作,加强对花卉工作的领导和扶持,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要把促进花卉工作作为促进花农增收,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健康繁荣的大事来抓。各地、各部门农口分管领导应该把促进花卉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范围,多关心、多指导、多支持,为花卉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要进一步理顺花卉产业管理体制。

2、全面实施优质出口鲜切花增量工程。通过构建企业集团和花农大联合体,以及出口花卉基地县、基地乡的建设,建成一批优质鲜切花生产基地,使我省优质百合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优质康乃馨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优质玫瑰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实施7000亩优质种苗种球繁育基地建设,为优质鲜切花生产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

3、实施“东扩西拓”计划,改善出口花卉物流运输条件。“东扩”,即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已形成优势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市场份额;“西拓”,即针对目前出口基数不大,但增长较快的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开展工作,多方努力争取短期内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求得份额。“东扩西拓”计划要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除了要有大规模的优质花卉产品做保证外,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物流运输问题加以解决,比如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无直航线路、运力不稳定以及花卉保鲜困难等问题,首先要打通航线,建立通道。

4、做好品牌的打造工作,以办好昆明国际花展为重点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昆明国际花卉展作为我省传统的花卉展览,经过10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鲜切花领域的品牌展会。要进一步努力把昆明国际花卉展培育成为亚洲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鲜切花展会,通过举办昆明国际花卉展,树立“云花”形象,打造“云 4

花”品牌。另外要围绕“东扩西拓”计划的实施,有选择地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专业花展,扩大“云花”知名度。

5、多途径做好对企业及花农的培训。围绕优质鲜切花增量工程,配合企业集团化和花农“大联合体”战略的实施,通过组织和指导,依托花卉主产区的行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站、科研院校等力量,做好全省花卉行业的培训工作,力争两年内使全省花卉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花农都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我省花卉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我省优质鲜切花的产量,为“发展、富民、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6、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出台保护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的地方性法规,力争2006年内颁布实施。同时也要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舆论环境,帮助企业和花农建立遵守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观念。争取通过两年的努力使我省30%以上的花卉种植面积合法地使用引进的品种。在保护花卉知识产权的同时,要积极开展自有知识产权花卉专利品种的研发工作。

第四篇: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云政发〔1998〕109号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我省花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形成新兴产业,积极培植后续财源,为发展我省经济作出贡献,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7〕107号文件批复,建立“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为规范基金管理,加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的基金是省政府为支持花卉产业发展筹集的专项资金,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

1.省财政预算外安排的专项资金;

2.经省政府批准从其它有关单位筹募的资金;

3.基金收益;

4.其它。

第三条 在省政府领导下,基金由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省花产联)负责承借、筹集,由省花产联和出资单位共同组成的“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涸鸸芾恚ㄏ钣糜诖俳颇匣ɑ懿档男纬珊头⒄梗苯邮苁≌泄夭棵诺募喽健?br>第四条 基金使用宗旨及原则。

基金的使用宗旨:扶持我省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投资流向,促进我省花卉产业和花卉资源优势逐步向规范化、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优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财政收入。

基金的使用原则:保证基金本金安全和基金规模不减少的前提下限定投向,专款专用,体现政府产业导向,讲求效益。

第二章 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范围

第五条 省财政厅、省烟草公司、玉溪红塔集团等出资单位和省花产联共同组成“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负责基金的管理。管理委员会每年年初和年底各召开一次例会,年初会议审定基金的使用计划和财务预算,年底会议审核基金的使用情况和财务决算。若有重大事宜,管理委员会须召开特别会议讨论。

第六条 基金使用计划包括基金本金使用计划和基金收益的使用计划。第七条 省花产联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省花产联秘书处根据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经济形势,研究提出基金使用计划和财务预算,经会长联席会讨论通过后提交基金管理委员会审定。省花产联根据管理委员会审定的基金使用计划所确定的使用项目和额度比例,依照本《办法》所确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具体组织实施。

第八条 基金及基金收益的使用范围。

1.为会员单位提供贷款担保;

2.投资;

3.省花产联运转经费;

4.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

5.市场开发专项补贴;

6.贴息;

7.其它无偿扶持。

第三章 基金本金的运用和管理

第九条 基金本金只能用于投资。投资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对花卉产业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或者是对全行业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的项目;短期投资是指在确保基金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实现基金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活动。短期投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第十条 长期投资的项目或企业,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为产权清晰的公司制企业,省花产联享受出资人权益,按投入的股份比例参与经营管理,享受股东权益。

第十一条 基金本金使用审批权限:

长期投资项目经省花产联和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报省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短期投资由省花产联秘书处根据基金使用计划提出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通过后,报会长审批。

第十二条 长期性投资总规模不得超过基金总额的40%。

第四章 基金收益的运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 基金收益的运用是指运用基金本金进行长、短期投资所产生的收益的使用,主要用于省花产联运转经费、花卉业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市场开发专项补贴、会员企业贷款贴息和其它无偿扶持的支出。

第十四条 省花产联运转经费是指省花产联维持自身运转所需的固定资产购置、人员工资福利及业务经费支出。由省花产联秘书处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财务预算,经每年初的会长联席会审核、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省花产联日常经费与基金实行分帐管理。

第十五条 国际合作与交流支出是指由省花产联组织的具有行业性和公益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引进、技术经济合作等国际合作与交流所需的支出。市场开发专项补贴是指为鼓励云南花卉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专项补贴。主要是对政府投资的非盈利性专业销售企业和会员企业在花展、广告宣传方面的补贴。贴息是指对开发市场重点建设项目、骨干企业或出口企业贷款给予的贴息扶持。其它无偿扶持是指对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和科研等的无偿扶持。第十六条 运用基金收益资金,应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安排投入和扶持计划作为资金使用计划的组成部分,报经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 基金收益支出计划内单项支出在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由省花产联审查,报省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单项扶持在30万元以下的,由省花产联秘书处审查,报会长批准后实施。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省花产联承借、筹募的花卉产业发展基金,应存入银行,基金收益除用于本《办法》规定的支出项目外,有结余时结转下使用。

第十九条 管理委员会和省花产联应建立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办法以及基金的运用信息、统计反馈和监督管理制度。基金的使用效益情况和财务状况,要定期向省政府报告,并向省政府有关部门反馈情况。同时,加强审计财务监督,确保基金规范管理和有效运作。

第二十条 企业单位向省花产联募集的资金,在“长期投资”科目列帐。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花产联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8年06月22日 实施日期:1998年06月22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崂山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崂山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07年04月28日

花卉产业是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形成的一项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三赢”产业,它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互动,美化城市和家庭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就我区而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花卉产业在全区经济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全面分析花卉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提升花卉产业档次和水平的途径与措施,在三月中旬至四月份期间,崂山区统计局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花卉产业调研小组,制定花卉产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相关指标,会同中韩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和调查对象进行了实地调查。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过程当中,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先后走访了中韩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相关部门、枯桃社区、张村社区,调研范围包括区内几十家花卉生产销售企业、花农以及花卉苗木绿化企业,采取全面调查与抽样调研的方法,初步了解了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区下一步更好地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现阐述如下:

一、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花卉产业是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区现有人口21.98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4%左右。由于我区地处青岛城市化前沿,“五大中心”的新城区功能定位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给逐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提出严峻的课题。一方面,城市化步伐加快使大批农民转为无地或少地农民,土地资源日益紧缺,2006年人均农业用地不到两分,传统农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多年从事农业劳作的农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城市生活节奏,且本身固有的技能和素质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相差悬殊,就业问题令人担忧,进而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对此,我区在大力发展三产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适度的农业经济,以保障我区由农村向城市转型期间的劳动力就业需求。近年来,适时调整农业结构,把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拉动农业的增长点,花卉产业也就应运而生并日渐壮大。2006年,我区在全市虽然属人多地少的区市,但农民人均纯收入7599元位居全市第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效应,这主要得益于我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益于我区农业结构调整。

(二)花卉产业拉动当地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效果明显。经调查,2006年我区从事花卉生产销售的企业120家(不包括区属企业,以下同),个体花农500余户,苗圃200余家,花卉苗木绿化企业50家,总共870家(户),比上年增长8.8%,从业人员共3600多人,比上年增长16.1%,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00亩,比上年增长5.3%,花卉经营交易面积60亩,比上年增长32.3%。2006年经销盆花400万盆,花卉年产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35%,花卉年产值约占我区农业总产值的10%,拉动当地农民增收2000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花卉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再就业的压力,同时也为我区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花卉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枯桃成为青岛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做为我区花卉产业代表的枯桃花卉已有150多年的生产和销售历史,全村7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花卉种植和销售,花卉销量占全市花卉总销售量的一半以上,市北区的南山、河马石,李沧区的李村等市场的花卉绝大部分来自枯桃。2003年枯桃社区建设了面积11000多平方米的青岛枯桃花卉交易中心,2004年投资200万元建设了面积达2300平方米的智能花室,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连栋种植温室,2005、2006年又先后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高档生产展销温室10000平方米,目前枯桃已经成为青岛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

(四)政府对花卉产业扶持力度逐步加大,花卉生产企业投资额逐年增加。2003-2005年区政府对我区花卉产业扶持资金分别为120万元、282万元和374万元(2005年扶持资金包括枯桃百花园等农业生态园项目270万元),2006年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区要把“抓花”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我区花卉生产销售企业、苗圃以及花卉苗木绿化企业生

产投资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88%的花卉生产投资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贷款比重为8%。2003年至2006年,平均投资额由45万元增加到86万元,年均增长24%。

二、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特点

(一)以购进为主,种植为辅。统计资料显示,我区花卉产业呈现出产、购、销一条龙模式,目前主要以外购销售为主,销售额占花卉总销售额的80 %。购进品种主要有蝴蝶兰、凤梨、红掌、蕙兰、杜鹃、仙客来等。种植品种以草花为主,主要有一串红、菊花、月季、牵牛花、栀子、桂花等,销售额占花卉总销售额的20%。

(二)花卉销售季节性强,销售范围集中在市内,销售对象主要以团体为主。春节前一个月是我区花卉销售的旺季,销售额占全年花卉总销售额的45 %,每年“五一”节期间举办的枯桃花会是另一个销售高峰期,销售额占全年花卉总销售额的10%。花卉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私营业主,农户家庭购花较少。青岛市内销售的花卉占72%,市外省内销售的花卉占18%,销往省外的花卉占10%。销售对象中团体购买占47%,个人购买占21%,经销商占32%。

(三)由枯桃花卉带动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化程度日益提高。2003年以来,枯桃社区充分挖掘“百年枯桃花卉”的资源优势,通过采取设立市场,做强品牌、强化载体等有效措施,延伸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枯桃花卉交易中心设立花卉交易摊位70余个,岛城知名专业花卉公司和花卉园圃大多在此有经营展示摊位,还延伸发展了根雕、观赏鱼、鸟、奇石等行业,年直接交易额达2000余万元,同时枯桃社区大力拓展旅游、餐饮、园林绿化、休闲娱乐等多个相关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人,2006年实现花卉及相关产业产值1亿多元。在枯桃花卉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张村花卉大世界及周边区域开设花卉交易摊位有60余个。王哥庄、沙子口街道种植耐冬、桂花的农户也凭借枯桃交易中心,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家庭收入。枯桃花卉带动全区花卉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年初,由枯桃投资建成的凤凤生态食府的开业,标志着我区花卉产业进一步拓展到餐饮业。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花卉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土地价格成为制约我区花卉生产产业化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区已有150多年的花卉生产和销售历史,但花卉生产、流通企业均处于零星生产、分散经营的状态。2006年,我区花卉产业实现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0%,花卉平均亩产值约5万元,远低于花卉生产发达国家亩产值50万元的水平;我区现有10亩以上的花卉生产企业(户)不到30家,最大的生产户经营面积仅为50亩。花卉生产规模小,不仅不利于先进技术、先进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而且难以降低生产经营中的固定成本,削弱花卉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更不利于我区花卉品牌的培育销售。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于花卉种植的土地紧张,加之土地价格较高,可谓“寸土寸金”,大规模的花卉种植基地难以形成,严重制约了我区花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花卉种植生产新技术需要推广普及,种植、销售高档花卉的企业相对较少。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区花卉市场中单盆售价超过千元的花卉品种仅有高档兰花、盆景,零售价格超过500元的花卉品种占全部花卉销售品种仅为10%。现有的中高档花卉凤梨、红掌、大花蕙兰,来源还是主要依赖从广东、北京、天津等地购进。在调查中,部分花农感到他们的花卉生产技术含量低,常规花卉品种多,品种重复现象突出,多为粗放经营,一旦市场相对饱和,极易形成恶性竞争。调查中发现,原始的花卉种植生产成本较高,例如,生产蝴蝶兰用于冬季保温的煤等燃料费用占生产成本25%,如何降低能耗,实现花卉种植集约化,获取最新的花卉种植生产新技术是花农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三)花卉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够突出。2006年到我区花卉节参观旅游的游客20万人次,占我区全年游客总量不足4%,单日游客量仅相当于啤酒节的十分之一。2006年花卉节期间拉动周边餐饮收入300万元,占我区全年餐饮收入1.5%。

(四)花卉出口市场有待拓展。从调查资料看到,我区目前花卉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销售市场仅局限在省内,省外也只有10%,国外空白。

四、建议

(一)尽快成立崂山区花卉协会,加强技术服务和推广体系建设。花卉产业已成为我区种植业的一大亮点,花卉生产销售具有旺淡季分明、销售期短、期货性质突出等特点,如果没有宏观的市场把握,则容易误导产业方向。为促进花卉行业的规范有序和产业化经营,建议尽快成立崂山区花卉协会,以便制定花卉生产相关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品牌管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市场营销,扩大我区花卉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花卉协会在信息集散,宣传引导方面的职能作用,把花农组织起来,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品种共享,共同来维护花卉市场稳定,避免恶意竞争。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花农的专业培训,可通过请花木专家和种养大户给花农授课等多种形式,提供花卉种植相关技术,引导农民从花卉技术推广中得到实惠,启发花农自觉使用新技术,从而培养一支懂生产、会经营的现代化花农队伍。

(二)尽快制定我区花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延伸花卉产业链条。目前我区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相关产业作用日益加强,建议尽快制定我区花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应立足高起点、有特色,侧重观光游览、生态、餐饮、休闲、物流等方面的内容。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以我区花卉产业为载体,精品项目多点支撑,树精品、抓亮点、打品牌,加速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坚持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源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来抓,推动我区花卉业的上档升级。

建议在滨海大道(枯桃、张村沿线)两侧,规划设计四季花开的花卉绿化带,既能起到美化效果,增加城市风景,又可起到宣传作用。

(三)加大扶持枯桃花卉力度,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为使我区花卉产业尽快做大做强,应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我区花卉产业的壮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枯桃花卉为纽带,连接基地与农户,依靠其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农民种花及发展其它相关产业,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集约利用全区的农业资源,形成集团化和专业化,提高花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宣传支持及销售帮扶(帮助企业开辟花卉网上销售等多种渠道)。另外要特别注重为我区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向国内外市场承揽园林绿化工程等大项目来牵线搭桥,促进生产与经营相衔接。

(四)科技兴花,培育我区花卉名优品牌。花卉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花卉质量的竞争。立足我区优势,培育特色品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崂山耐冬具有抗寒性强、树态优美、四季常绿、冬季开花、花期从10月到翌年5月长达半年之久等特点,其经济效益是南方产耐冬的3-4倍,目前在我区王哥庄的东台、浦里及沙子口的大河东村庄均有种植。崂山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并且在名著《聊斋志异》中,崂山耐冬化作为美丽传说中的“绛雪”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悉,借助上述两方面优势,我们应在品牌宣传及深挖花卉历史内涵上大做文章。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四季如春生态园艺有限公司培育的高山杜鹃,非常适合崂山区的土壤酸性、空气湿度、光照及水质要求,单盆的销售价格就能达到300元左右,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且供不应求,极具市场竞争力。该公司和比利时、德国的花卉公司合作进行育种及组培方面的科研工作,目前已掌握了高山杜鹃200多个品种的生产技术,将以每年十个以上的品种推向市场,基本改变我区的高山杜鹃主要依靠外地引进的局面。

(五)提升我区花会的办节档次,提高节庆效应。我区的枯桃花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但节庆效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枯桃花会期间市民广泛参与率不高,花会对当地经济拉动不明显。建议将国际会展中心作为主会场,依托其影响力和良好的硬件设施等优势,科学策划,提升档次,广泛宣传,举办立足全省、面向全国的花卉博览交易盛会。

当前,全国花卉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产品分化、细化日趋明显,青岛作为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的分会场存在强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和花卉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区发展花卉及相关产业的天然条件和后发优势,将花卉培育为全区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努力促进全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全区农民收入水平再上新台阶。

下载攀枝花花卉产业发展及走向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攀枝花花卉产业发展及走向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考察报告

    云南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考察报告 5月下旬,笔者带领##县有关领导和部分乡镇、部门负责人前往云南考察花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并多次召开了座谈会,组织讨论我县产业发展情况。......

    贵阳市花卉产业发展优惠扶持办法

    贵州省贵阳市 花卉产业发展优惠扶持管理办法 (2011年—2015年) 根据贵阳市花卉产业发展十数年的经验总结、基本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贵州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 ,世界花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这为中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文章对花卉产业的发......

    云南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考察报告

    云南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考察报告 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人民政府——罗犹波、何洪 今年六月中旬,根据组织安排,我们前往了云南考察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说,一路所见所闻......

    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综述

    ***: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综述 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综述 *************** 摘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2009年以来)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方面的新技术 及推进林木种苗......

    昆明花卉产业发展报告(精选五篇)

    加快昆明市花卉产业发展咨询报告 多年来在,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昆明花卉获得长足的发展,鲜切花的产量已经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位,鲜花产竞争力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促进昆明花卉......

    云南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考察报告

    5月下旬,笔者带领##县有关领导和部分乡镇、部门负责人前往云南考察花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并多次召开了座谈会,组织讨论我县产业发展情况。可以说,一路所见所闻,令人大开眼界,感......

    云南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考察报告

    5月下旬,笔者带领##县有关领导和部分乡镇、部门负责人前往云南考察花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并多次召开了座谈会,组织讨论我县产业发展情况。可以说,一路所见所闻,令人大开眼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