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综述
***: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综述
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综述
***************
摘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2009年以来)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方面的新技术
及推进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近年来新引进的林木种苗花卉适
生品种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林木种苗花卉产业
林木种苗花卉产业是为大地增绿、场圃脱贫、职工致富、农民增收的绿色基础产业。目前我国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使用已经呈现出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趋势, 发展林木种苗花卉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庆阳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开展,林业种苗、花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的一项新兴产业。基本状况
庆阳市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以市林木种苗管理站为核心,以8县区种苗站和子午岭4个林业总场种苗工作专门力量为骨干,以市林木种苗检验中心为平台,全市35名检验人员为基础。此外,成立了“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协会”。
目前,全市有27个国有林场,国有县属苗圃总经营面积10,199.68亩,平均年出圃苗木2322万株;民营集体、个人育苗基地育苗面积2578亩,年平均产苗5643万株;国有林场苗圃经营面积8903亩,平均年出圃苗木11,373万株;现有林木良种基地两处,经营面积25,987.3亩,平均年产良种9250公斤;采种基地三处,经营面积14,850亩,平均年产种21,250公斤;基地供种率达85%。培育树种、花卉达70多个品种。庆阳市确定的刺槐、山杏、国槐、稍白杨、楸树、臭椿、文冠果、沙棘、油松、侧柏、小叶杨和华北落叶松等12个优良乡土树种发展较快,其每年造林育苗面积占全市的80%以上。“十五”以来,全市共调剂种子50万公斤,苗木20亿株,盆栽鲜花900万盆,年产鲜花9000万株, 年创产值2600万元,基本形成的8个种苗花卉交易市场,年交易额2000 万元,产业发展成绩喜人。“蒲棒”、“巍峨”无花果盆景和文冠果种子分别在国家和甘肃省花卉博览会上获奖。新思路、新举措的应用
2009年9月21日,第二届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协会会议召开,会议要求要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抓好种苗花卉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要完善检测机制,逐步做到科学育种管苗;要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以法治种治苗;要加强良种管理,不断规范良种体系建设;要抓好工程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整合资源优势,引导市场建设,全力推动林木种苗花卉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要强化自身建设,为庆阳的绿化美化、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地贡献。在会议精神的指导下,近年来,庆阳市各界人民在庆阳市领导的带领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按照“调整结构,注重质量,稳步发展,提高效益”的方针,进一步调整了林木种苗和花卉品种结构,加强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扩大了林木种苗和花卉栽培面积,极大地丰富了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庆阳林业建设,有效促进了庆阳市的经济发展。
为了推进全市林木种苗管理工作标准化进程,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庆阳市杨树苗期主要病害防治规程》和《庆阳地区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为使地方标准更适合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我市又修订了《庆阳市杨树苗期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起草了《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庆阳市欧美杨107号和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和《庆阳市文冠果育苗造林技术规程》等地方技术标准,为全市林木种苗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3发展成就
3.1引种推广
基于陇东树种资源相对偏少,大部分树种易染病虫害等方面因素的考虑,近年来全市积极引进在耐旱、耐寒、速生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优良的树种品系。首次从美国本土引进铅笔柏种子并应用小拱棚塑料育苗容器成功培育苗木2.6万株;用三年生容器苗营造示范林13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特别是在种子低温层积处理、小拱棚容器育苗和推后造林时间等技术方面有新的突破,并通过技术鉴定。引种欧美杨107、108及110号进行选育推广,完成示范育苗830亩,示范造林24100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成功引进廊坊杨、美国黑核桃、美国黑李子等用材、经济林树种,示范推广3万亩,为全市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我市育苗用种数量不足、种类偏少的现实,我市积极采取了全国良种产
区的林木种子选购调拨工作。其中包括刺槐、中槐、山杏、沙棘、油松、落叶松、云杉、白皮松等树种,累计拨林木种子15万公斤每批种子都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质量标准,出苗整齐、产苗量符合标准要求,满足了我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等林业建设工程对林木种苗的需求。
3.2应用新技术
容器育苗、地膜覆盖育苗、遮荫网育苗、温室温棚育苗、ABT生根粉育苗、动力2003育苗等新技术在林木育苗中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出圃苗木的数量和品质。据初步统计,全市已累计完成油松、侧柏容器育苗21490万袋,地膜覆盖育苗34560万株,温室温棚繁育雪松、白皮松、楸树、仙客来、百合花等苗木花卉8700万株,ABT生根粉蘸根或蘸插条繁育油松、杨树等树种苗木5400万株,芽苗移栽育苗累计281.87公顷。在子午岭完成落叶松、樟子松遮荫网育苗7690万株,动力2003育油松苗6800万株。这些苗木的出圃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277万元。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提高了林场和苗圃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林木种苗产业的大发展。
林木种苗的科学研究,是推动林木种苗事业发展的动力。我市先后完成林木种苗科研课题、标准和规划设计22项。其中包括《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示范推广》和《楸树优质苗木繁育试验示范》等多个科研项目,分别获甘肃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参与的《苹果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国家级星火项目(2007EA860026)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正在进行的林木种苗科研项目2个,都已完成了阶段任务。
林木良种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席忠诚指导推荐的中湾林场油松良种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罗山府林场小叶杨良种基地被确定为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初审上报的刺槐、沙棘、柠条、华北落叶松、欧美杨107和108号、山杏、楸树、文冠果、油松采种林、山桃、小叶杨、宁县曹杏和三倍体毛白杨等14个树种(品种),被审定并公布为甘肃省林木良种,使全市良种使用率得到迅猛提升,目前已达到65%,高出全省15个百分点;可利用的林木良种也由原来的29个树种(品系),增加到目前的96个树种(品系);特别是油松和苹果的良种使用率提升较快,均已达到了85%以上。2010
年国家启动了林木良种补贴试点项目,经他多方争取庆阳有两个试点单位参与试点,落实投资120万元,占全省的20%。
2011年在浙江义乌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上,我市组团参展的86个产品中16个产品获奖,获奖总数位居甘肃省第一,其中赤诚富士、赛鲜九龙金枣(鲜)和曹杏脯、高原圣果沙棘原浆口服液、百里香地椒茶、油松种子6个产品获金奖,陇蜜富士、宁洲富士、华泰富士、甘旭富士、董志塬富士、曹杏、赛鲜九龙金枣(蜜)、维思特桂花杏脯、宁县薄皮核桃、正宁香玲核桃10个产品获优质奖。
3.3基础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种苗基地档次是我市种苗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我市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种苗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并完成了《庆阳市中心苗圃建设》项目,通过省林业厅和省发改委的验收,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789.9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19万元,投资效益显著。他还参与了甘肃中东部林木采种基地、林木良种基地和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苗木基地建设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和主持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项目,完成总投资1480.46万元。建成林木良种基地2处、采种基地3处、苗圃基地10处,建成林木种苗质检站1处。苗木花卉年生产能力3.3亿株,产值1600万元,年生产种子5万公斤,产良种1.2万公斤。经过几年的建设,为全市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夯实了基础。4 发展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子午岭林区林木种苗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苗木培育规模,为全市造林绿化提供品种对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林木种苗。根据庆阳市林业局长会议指示精神,结合各林场近年来苗木培育现状、土地资源现状等,通过反复讨论,由市种苗站承担的《子午岭林区“十二五”优质林木种苗基地建设规划》已制定完成,并已印发各场开始组织实施。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子午岭林区育苗基地规模达到20000亩(其中:固定苗圃15000亩,临时苗圃5000亩),林木良种基地达到3750亩,采种基地达到11200亩,种质资源库1000亩,育苗用种统供率和种子质量报检率分别达到100%,良种使用率达到70%。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扩大育苗规模。充分利用子午岭林区土地资源优势,在现有12151.2亩苗木基地的基础上,整合其
它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使全林区2012年固定苗圃达到12000亩,临时苗圃达到4000亩;2013年固定苗圃达到15000亩,临时苗圃达到5000亩;育苗面积稳定在20000亩。“十二五”期间,规划建立集中连片、树种多样、规格齐全的特色种苗基地10处,每处规模达到750亩以上。二是调整苗木结构。坚持造林、绿化和经济林苗木一起抓,不同规格和龄级苗木齐培育的原则,大力调整育苗结构,着力培育大规格绿化苗木,培育苗木的针阔树种比例控制在1:1;经济林苗木、常规造林苗木、城乡绿化苗木比例分别达到5%、30%、65%。三是建好良种基地。全林区建设重点林木良种基地5处,规模3750亩。四是建立采种基地。全林区建立林木采种基地7处,规模11200亩。五是种质资源库和机构能力建设。在连家砭、大凤川林场建设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或异地保存库各1处,规模1000亩,使林区林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各总场要加强林木种苗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质量检验仪器和管理设备,建立完善种苗信息网络和种苗信息调度制度,实现林木种苗管理与质量检验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整体提高林木种苗管理能力和水平。总结
近年来,庆阳市林木种苗工作在行业管理、引种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为全市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篇:甘肃省庆阳市大力发展种苗产业
甘肃省庆阳市大力发展种苗产业
近日,在庆阳市秋季林业工作会上,庆阳市林业局印发了《扶持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工作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庆阳市大力发展种苗产业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工作方案是根据市政府《关于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加快绿化步伐的意见》精神制定的。旨在为全面加快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挖掘宜林荒山潜力,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是:从今年秋季开始,每年利用宜林荒山100万亩左右培育绿化大苗,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到2020年,实现宜林荒山造林7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9.8个百分点;预期种苗收入69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 3万元。
工作方案确定的扶持对象为:利用我市宜林荒山、弃耕地从事种苗培育、荒山造林兼种苗培育以及荒山造林的个人、经济合作组织、企业和社会团体。鼓励农户自主经营、联户经营、林地流转大户经营以及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社会团体租赁承包经营。
工作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即市级财政列支500万元林木种苗培育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扶持,主要扶持利用宜林荒山从事种苗培育和荒山造林兼种苗培育每亩栽植株数达到400株以上、培育面积在100亩以上、其造林地块未纳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并且在所属县(区)林业局申请备案的各类经营主体。各经营主体可同时申请享受国家林业贴息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以及林下经济专项补助资金等扶持政策。
第三篇:林木种苗监管
1、林木种苗管理站工作内容:
负责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各项方针、政策; 组织林木良种选育、新品种引进、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对林木种苗质量进行监督检验; 承担林木种苗质量标准化服务等工作;
承担全县林木种苗、种子、花卉的技术培训工作; 负责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办证及管理; 承担林木种苗、种子、花卉的科研项目;
承办市、县林业行政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这一主线,着力构建林木良种选育推广、种苗生产供应、种苗行政执法、种苗社会化服务四大体系,全面提高林木良种壮苗生产供应能力和林木种苗整体发展水平。
2、林木良种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林木良种是建设生态林业的最有力保障。用良种壮苗造林,不但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林早,而且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发挥的生态功能更加强大,能有效增进森林健康,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其次,林木良种是发展民生林业的重要途径。山区脱贫致富优势在山,希望在经济林,其突破口就在于种苗,在于良种。
可见,林木良种是林业增产增益的重要内因,是治本之策,在建设现代林业中始终发挥着“原动力”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都离不开林木种苗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建设美丽中国,更加需要林木种苗提供有力支撑、发挥特殊作用。从林业系统自身来看,完成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总任务,不论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还是生产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粮油安全,林木种苗都是基础,要不断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
3、林木种苗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良种产量低,供应能力严重不足,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只有51%,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良种使用率以及我国农业96%的良种覆盖率相比相差甚远; 二是林木种苗基础性研究薄弱,育种创新能力不强;
三是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林木种苗发展的政策还不完善; 四是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不健全,全国仍有一半左右的县(市)没有林木种苗管理机构。
4、提升供给能力是根本任务
《意见》要求:强化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完善生产供应体系。加强林木良种采收、加工、检验、贮藏管理,建立由省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统一调剂的供应机制。建设保障性苗圃,满足重点工程和林农造林需求。
5、提高种苗行政执法能力今后还需做好5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种子法》宣传力度,建立林木种苗法制宣传的长效机制。二是抓紧出台《种子法》配套规定,继续推动地方出台《种子法》地方实施条例。三是继续加强林木种苗质量全过程监管。四是继续落实各项制度,规范林木种苗市场。五是进一步加大林木种苗案件查处力度。
6、针对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和社会化服务,要强化抓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信息引导工作。(方针政策,市场信息)
二是建立区域性市场和其他各类市场,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提供交流、交易平台。三是创新流通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拓展林木种苗互联网交易平台十分必要,不仅可以让种苗买卖双方少跑路、少花钱,还可以让他们买到放心苗,卖出好价钱。
第四篇: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林木种苗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推进依法治种、科技兴种进程,建立完备的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促进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我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根据省、市《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意见》的要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种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林木种苗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县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种苗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国有场圃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林木种苗生产格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质量需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林业发展对种苗的第一需求。但目前困扰我县林木种苗发展的问题还较多,突出表现在:林木种苗质量资源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种苗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供需结构性矛盾 仍然突出,种苗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力度不大等。总体上讲,我县林木种苗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林木种苗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要优先发展种苗,要赋予种苗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实施《种子法》为核心,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建设为目标,以确保种苗质量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执法监督为保障,坚持强化职能,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种苗生产、经营、监督检测、技术服务体系,全面加强林业种苗质量管理,提高林木种苗质量,实现我县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产业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规范化,促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和林业六大工程顺利实施。
三、基本方针
1、依法治种。努力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为种苗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科技兴种。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数量满足与质量提高相统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种苗科 学含量,把种苗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广大从业者素质上来,保证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强化服务。强化种苗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做好林木种苗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全过程服务。
4、发展产业。把林木种苗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走产业化经营和路子,促进种苗生产专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质量标准化和育繁销一体化。
四、任务目标
力争到XX年,使我县基地供苗率达到85%,良种使用率达到80%,种苗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50%,林木种质资源得到初步保护,种苗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基地供苗率达到95%,良种使用率达到100%,种苗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80%,林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种苗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备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安全保障、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体系。
五、主要措施
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创造良好的种苗生产经营氛围。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加快林木种苗发展对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及至整个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种苗建设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基础 保障来抓,作为“科技兴林”的关键环节来抓,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来抓,坚持一把手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下大力气抓好林木种苗工作。按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审定推广、种子基地维护、种子贮备等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种苗贮备补助和林木良种补贴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把林木种子基地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全县林业建设计划,并予以优先安排,促进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种苗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林农、果农的管理能力。加强种苗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根据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及绿化需要,制定良种引进、示范、繁育、推广规划,开展抗逆性强的生态林良种、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优质经济林良种的选育工作。筛选、组装一批科研成果,建立和完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良种推广体系,加速推广良种繁育、苗木培育、种苗包装运输等种苗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
强化行政职能,切实加强对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对林木种苗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种苗管理队伍的服务能力的执法能力,充分发挥种苗管理队伍在种 苗行政许可证发放、种质资源保护、种苗执法、良种推广,信息引导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切实将种苗管理职能转变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同时以种苗生产基地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苗木基地的龙头作用,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建设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体制。
创新林木种苗发展机制,增强林木种苗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国有林木种苗基地体制改革,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林木种苗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组建跨地区的苗圃联合体,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质量效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种苗产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地投资者、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等,都可依法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和经营。同时,改进对非公有制种苗企业服务和监管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种苗生产者、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种苗生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促进我县种苗生产经营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五篇: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
(林场发〔2004〕1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林木种苗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推进依法治种、科技兴种进程,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快林木种苗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我国林木种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种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林木种苗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国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种苗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国有种苗基地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林木种苗生产格局。林木种苗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林木良种、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使用已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种苗质量监管不断加强。目前,全国有良种基地28.5万公顷、采种基地158.1万公顷,苗圃48.71万公顷,年种子生产能力达2500万公斤,穗条产量达15亿条(根),苗木产量接近300亿株;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已达到37%和43%。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为保障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林业快速发展迫切要求林木种苗事业有大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质量需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林业发展对种苗的第一需求。我国种苗建设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历史性时期。但是目前,困扰我国林木种苗发展的问题还较多,突出表现在:林木种质资源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种子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基地供种率、良种使用率还不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种苗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稳,市场监管刚刚起步,种苗生产、使用、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等。总体上讲,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林木种苗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要优先发展种苗,要赋予种苗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奋斗目标
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种苗建设与林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种苗基础保障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国有种苗基地改革与全社会种苗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人的发展与种苗事业进步的关系,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确保种苗质量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执法监督为保障,实现我国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产业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规范化,为林业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4.基本方针。
----依法治种。努力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为种苗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科技兴种。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数量满足与质量提高相统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种苗科技含量,把种苗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广大从业者素质上来,保证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强化服务。强化种苗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做好林木种苗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全过程服务。
----发展产业。把林木种苗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促进种苗生产专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质量标准化和育繁销一体化。
5.奋斗目标。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基地供种率达到70%,良种使用率达到50%,种子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15%,林木种质资源得到初步保护,种苗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基地供种率达到80%,良种使用率达到65%,种子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20%,林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种苗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备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安全保障、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体系。
三、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行政职能
6.理顺管理体制。要切实加强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强化种苗服务能力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快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体制。
7.强化行政管理职能。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是负责林木种苗行业管理的单位,要充分发挥种苗管理机构政策法规制定、种苗行政许可、种质资源保护、种苗基地监管、种苗执法、质量监督、良种推广、信息引导等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切实将种苗管理职能转变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
四、加强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种苗生产能力
8.建立规范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子生产供应,要以种子生产基地(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为主体,非基地生产为补充,建立起以省内调剂为主,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林木种子供应体系。国家投资建设的种子基地生产的种子由省级种苗管理机构组织采收和调剂使用。苗木生产供应,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国有苗木基地的龙头作用,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
9.加强林木种苗基地及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对林木种苗的要求,在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适宜不同区域、不同利用目的的优良针、阔叶树种和灌木树种的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完善种苗加工、贮藏、质量监督检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应用等种苗基础性工作的投入,保证林木种苗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资金和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办法和《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要求,管好、用好林木种苗项目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行,提高建设成效。
五、创新林木种苗发展机制,增强林木种苗发展活力
10.深化国有林木种苗基地体制改革。以生产、繁育林木种子及保护和培育林木种质资源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木种子生产基地(包括良种基地、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国有苗圃要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促进林木种苗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保证为林业建设提供优质种苗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组建跨地区的苗圃联合体,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质量效益。
11.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种苗产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等,都可依法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和经营。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单位,在行业政策、项目申请和承担项目招投标等方面与国有种苗基地享受同等待遇。在种苗市场准入上,凡具备《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所规定条件者,都可以依法申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凭证依法从事种苗的培育和经营。在项目资金扶持上,通过开展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的试点工作,为非公制林木种苗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要改进对非公有制种苗企业服务和监管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种苗生产者、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种苗生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促进合法生产经营种苗。
六、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造种苗生产经营良好氛围
12.建立长期稳定的林木种子投入机制。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各级人民政府报告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支持。要按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审定推广、种子基地维护、种子贮备等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种子贮备补助和林木良种补贴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把林木种子基地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当地林业建设计划,并予以优先安排。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选育推广等社会性、公益性建设,由国家安排部分投资,长期扶持。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有关种业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维护种苗生产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七、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13.加强科学研究。要重视林木种苗科学研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展种苗科研攻关,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创新能力。要积极组织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制定林木种质资源管理、保护策略和资源整理、公布和交流计划,以及保存地项目建设规划,重点收集、保存优良林木(灌木)、乡土树种和珍稀濒危树种的种质资源,建立起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实现全面保存、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有目的地引进国外优良树种,丰富我国的物种资源。要根据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及国土绿化需要,制定良种选育策略,开展抗逆性强的生态林良种、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优质经济林良种的选育工作;积极开展林木良种审(认)定工作。要加强种苗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
14.抓好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要筛选、组装一批科研成果,建立和完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良种推广体系,加速推广良种繁育、苗木培育、种苗包装运输等种苗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进行新技术成果孵化,与种苗基地联合兴办种苗科技示范园区或种苗集团。要开展种苗技术培训,不断加强林木种苗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5.全面推进林木种苗标准化建设。要建立健全种苗标准化体系,加快种苗标准制(修)订工作,建设一批种苗标准化示范区,并逐步建立起种苗质量认证体系,实行源头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八、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好种苗生产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16.加强林木种苗法治建设。继续加强林木种苗法治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加快制定《种子法》配套法规,依法进行种苗管理。规范种苗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乱引滥繁、虚假宣传、无证无签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违法行为。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木种苗执法监管体系,充实执法力量,改善执法监督条件,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素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17.依法开展林木种苗行政审批工作。各级种苗管理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受理送达与审查分开的工作制度,公开审批程序,建立健全种苗行政审批档案。加强对审批人和被审批人的监督管理,及时组织监督检查工作。
18.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各级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种苗质量监督检验队伍,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能力。全面推进全国性林木种苗质量抽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种苗质量自查和各地种苗质量自检制度,检查结果要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任务、投资挂钩。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实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干部林木种苗质量管理责任制、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和标签制度及质量检验、种苗使用责任追究、质量案件上报跟踪等制度,确保林木种苗质量。
九、建立和完善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
19.鼓励成立林木种苗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鼓励各地成立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的林木种苗协会或社会团体,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帮助种苗生产经营者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和林农提供政策咨询和中介服务,推动种苗良性持续发展。20.加强种苗信息管理。要加强种苗生产、供应预测、预报工作,搞好余缺调剂,保证种苗供应。要按照全国种苗网络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加强种苗信息网络建设,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与国家种苗网对接,使种苗生产供求信息实现共享。要全面准确掌握并及时报送、发布种苗供求和新品种信息,引导种苗生产,确保造林任务圆满完成。
21.分区域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通过展览会、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为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交流机会。
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素质,提高林木种苗管理水平
22.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要充分认识加快林木种苗发展对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乃至整个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要把种苗建设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保障来抓,作为“科技兴林”的关键环节来抓,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来抓。继续坚持一把手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下大力气抓种苗的好做法,把种苗机构建设纳入议事日程,明确工作目标,研究具体办法,加强督促检查。
23.解放思想,提高种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建立起种苗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切实加大对种苗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使种苗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国家林业和林木种苗法律、法规、政策和方针,提高种苗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力争在种苗管理工作的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有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