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绍兴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绍兴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花卉产业是近几年新兴的高效农业产业,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已成为当今交往、庆典及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本文拟从绍兴县漓渚镇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引导农民走花卉产业致富的实际,针对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 花卉产业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通过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漓渚兰花已从过去的庭院种养发展到今天的温室养植,花农养兰也走上了科学化、规模化、精品化、信息化的轨道。花卉产业成为其特色产业,为漓渚镇赢得“花卉之乡”美称,2000年被国家林业部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绍兴花市被评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兰花已成为漓清镇的一张名片和百姓致富的一大产业。
一、漓渚镇发展花卉产业的前景
花卉产业作为漓渚镇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镇党委和镇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强村富民工程来抓,致力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基地面积大
漓渚镇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10000亩,其中水田8274亩、旱地726亩,林地28447亩。从目前看,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27800亩,其中镇内基地面积为13210亩,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户达308户,100亩以上的农户有36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超过1000亩。全镇已有6个村被命名为花卉专业村。
(二)从业人员多
全镇有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3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2人,劳动力10165人。村村都有人从事花卉的生产与经营,从业人员达6600人,约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66%,有些村的比例更高。如棠一村(是首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的花木种植户有580户,从业人员937人,分别占该村总户数和总劳力的92%和96%。
(三)销售渠道广
花卉生产关键是抓好销售,做好花卉经营网络和销售队伍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全镇有一支3500多人的花卉运销队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把本地的花卉苗木销售到全国各地,而且把全国各产地的花卉苗木贩销到各个城市。许多运销大户还在全国各大城市租地经营,设中转站、建窗口搞批发。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花卉市场,如上海、昆明、成都、厂州芳村、顺德陈村等地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四)兰花特色强
绍兴是中国春兰和蕙兰的故乡,漓渚是绍兴兰花的主产地和集散中心,种兰养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全镇现有兰花基地近百亩十余万盆,拥有数百个春、蕙兰精品名种,专业养兰户达510家,其中规模在百万元以上的养兰大户有27家。特别是近年来兰农培育的兰花在国
际国内各类兰花博览会和兰展中获得了很多荣誉,金奖银奖达300多枚。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兰花商、兰花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交流、切磋兰艺。棠棣兰苑被评为“中国春兰样品园”,“越兰”牌兰花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也培育了许多兰花名贵精品,如宋梅、搂梅、奇种绿云、红太阳宝鼎、福荷素等。
(五)工程队伍多
作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队伍的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种植业的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有3家:二级绿化施工企业,6家三级企业,3家四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开展苗圃生产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同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承接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强化了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拓展了花卉产业,增加收入。
(六)经济效益好
花卉生产除兰花外,大批农民还根据当前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发展以园林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形成品种多、规格齐的格局,如桂花、茶梅、杜鹃等。仅2006年全镇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净收入达1.45亿元,人均7248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从每亩花木的经济效益分析,年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高的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呈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漓渚花卉产业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做好规划和大力引导。从2000年起,浙江省实行“三放开”,不再下达粮食种植面积,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大田种养结构,许多花农放开胆子种植花木,使漓清花卉产业朝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目前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门制定了《绍兴现代花卉示范园区规划》和《绍兴县万亩花卉基地发展规划》,并对园区内的花卉市场进行专门规划设计,建好产地市场,拓展外部市场,利用各种场合、多种形式引导花农扩大基地规模,提高花卉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花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外出考察、举办花卉节等形式,帮助花农扩大视野,了解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拓展市场。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生产效益比较高,消费潜力大,花卉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和企业的投资热点。社会投资及企业投资开发名优化卉,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特色。首先,每年都制定重农政策,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产业,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其次,为了,方便广大农民、服务花农做好土地协调、植物检疫、税收开票、技术培训、对外宣传和信息技术等工作,镇政府专门设立了产地检疫员,以帮助花农做好植物检疫。为了解决广大花农学习系统的花卉园林知识,浙江林学院在镇里设立全省第一个同林专业大专证书校外班,至今已有45名学员顺利通过了园林专业证书班的考试,既学到了系统的知识,又解决了学历问题。240多名花木从业人员取得园林工程师职称。再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新建花卉市场这一有形市场,而且还建立网站这一无形的市场,如建立“中国春兰网”和“漓渚花木产业网”两个专业网站和“农民信箱”进村入户工程,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义及时发布漓清花小信息,收集外界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一步开拓网上市场。三是在面积上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漓渚镇在发展花卉方而,不强调快速扩大面积,而是把精力放在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销售上据统计,近5年来,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39%,而产销额则增长了117%。四是在经营上由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近几年,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开始逐步进入花卉流通领域。同时,扩建了占地数百亩,设施齐全,集购销、观赏、休闲、观光、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绍兴花市,成为浙江省主要的花卉繁育基地和花木集散中心、五是在规模上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实现了“二个突破、三个转变”,即突破了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向连片块状发展,形成花卉特色镇、专业村、现代园区,突破了单一的小苗小花零售向长途贩运找市场、拓基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从原来的收集兰花为主向以兰花为特色发展同林绿化种苗基地转变,从原来的传统培植小苗为主向现代“温室”大棚培植时令花卉转变,从原来的分散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六是种植上由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技兴花方向转变。花卉扦插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除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普遍推广应用,肥培管理水平提高;引进大批量多品种南方观叶植物,引进花卉新品种20多个,新选育培植兰花新品种近500个:兰科植物大宗品种培育已得到普及,春蕙兰品种普遍推广采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温室培育龄相结合,发芽率提高80%以上。
二、漓渚镇在发展花卉产业中的瓶颈
花卉是一项高效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时,花卉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在生产上要求技术含量高、市场信息灵,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忽视目前花卉业存在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当前花卉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当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龙头企业少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在花卉产业中也呈现了不少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较大的花卉企业,纵向比有优势,但横向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与国外或云南的花卉产业比,漓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培训、推广、加工、保鲜、运输的软硬件条件上还有许多欠缺,急需完善提高。大多数花卉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除华良兰苑、越州兰苑、三代祖传兰苑、国忠兰苑、棠棣花木等几家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较小。整体看,漓渚花卉业小型苗圃多、大中型苗圃少,综合型苗圃多,专业型苗圃少。这导致缺乏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漓渚花卉业在引种驯化、组织培养、盆花栽培和保鲜、花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全县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花卉研究机构,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少,资金不足。主要体现在花卉科研上力度不够,生产上科技成份较低及广大花农的科技素质和种花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花卉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技术、经验进行经营,花卉专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也因为多方面原因难到企业就业,这将影响到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花卉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绿化苗木生产面积大,鲜切花等花卉面积小,大苗优质苗小,小苗次苗多。目前花卉品种一般为中低档次花卉,主要有桂花、茶花、杜鹃、茶梅、广玉兰、兰花、铁树及绿化苗木,盆景,还有近年引进的乐昌含笑、杜英、大花蕙兰、红掌、仙客来等,花卉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
(四)土地资源制约
随着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土地及运输市场的治理整顿,土地紧张,运费上涨,花卉成本
提高。尤其是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绿化工程量减少,花卉苗木滞销。而花卉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公司化运作,都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加快土地流转,也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绍兴市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路
漓渚的花卉产业实质上是绍兴市花卉产业的一个缩影,绍兴是中国春兰的故乡,兰花是绍兴的市花,绍兴发展花卉具有悠久的历史。绍兴的花卉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整个花卉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国其他地方的花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漓渚花卉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是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优势、特色,另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花卉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在困境中觅出路。
(一)进一步发挥优势花卉生产龙头企业作用
龙头企业的龙头大户,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在促进绍兴市花卉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大批能够对本地有带头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此解决当前存在的花卉产业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对现有的花农要加以扶持,大力推广花卉种植,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基地建设规模,带动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做大做强整个花卉产业链,使弱的变强,使强者越强,进一步巩固漓渚的花卉产业优势地位。
(二)进一步发挥花卉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更加注重生活质最的提高。在解决基本的生存条件后,接着就是不断增加旅游,度假、休闲等养生活动。在目前花木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花卉旅游的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菊花、玫瑰、荷花、百合等多品种的花卉产业,以花卉促旅游,既能满足游客观赏、娱乐、休闲的各方面需求,又能提高旅游档次和品位,对促进绍兴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花,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花卉业,科技是关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派出科研人员到荷兰、日本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至少要办一期高层次的技术培训班,并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逐步形成培训体系。同时,以科技兴花,适应绿化市场对苗木需求的变化,抓好花卉现代科技示范同区建设,加大对新品种的引进、培育,促进花木品种结构的调整。发挥兰花组培中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对花卉农技人员及花卉生产企业进行花卉栽培技术及贸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技能。以教兴花,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教育培训,使花农由传统种花人向经营人方向发展,也就是由原先种植为主向种植、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提高转变。协助抓好同林大专班教学点工作,继续培育园林工程师、技师、帮助绿化工程企业升级,增强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 积极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形成育种、良种繁育和生产一体化:积极研究、引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在进一步完善“越兰牌”兰花地方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促进花卉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生产。引进技术人才,切实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要瞄准市场,种植名木优果,繁育出集江南水乡与家庭绿化特色的花卉苗木。转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花卉的档次,推进产业升级。花卉生产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名牌战略,培育高档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继续实行名牌
战略,积极创花卉名牌,培育特有的野生花卉产品。
(四)进一步把握市场导向,健全流通体系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花木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拓展绿化工程业务:二是以花市为龙头,促进并带动整个花木产业及绿化工程业务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集聚人气、财气,繁荣花市:三是以市场营销建设为重点,整合化木贩销队伍,外拓市场基地,搞好花木流通领域建设,提高花木的市场占有份额。
要进一步完善绍兴花卉市场,加强花卉市场设施建设,使之成为集花卉销售、信息、科技于一体的中心,带动花卉业健康发展,花卉市场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花店、花摊)功能各
一、层次分明的花卉流通体系。在完善市场主渠道建设的基础上,推行网上购货、订单交易、连锁经营、代理制等现代营销方式:制定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监督。
(五)进一步挖掘花卉在家庭中的市场潜力
花卉不仅色彩缤纷,姿态优美,给人们以美与乐的享受,而且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业余生活。花卉种植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普及率极高,不仅能达到美观的效果,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花卉已经“开”人寻常人家,成为普通老百姓赏心悦目的生活点缀。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花卉在家庭中有巨大的市场。另外,不同的花卉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普通花卉重在视觉上的欣赏,而药用花卉是欣赏与药用的紧密结合。同时,大多数居民平时工作忙或对花卉了解不多,因而对花小缺乏科学的管护,造成花卉病、死现象:这也为花农开辟了一条新的业务,提供技术服务或技术支持等。也可推出药用花卉的种植,将欣赏与养生相结合,保健与防病相结合,则能保证普通百姓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满足健康需求。http://www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产品已成为我国国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消费品。花卉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一直保持良好、快速的发展态势。凌源市有近20年的花卉栽培历史,花卉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设施花卉3万亩,共有10几个系列100余个品种。从事花卉生产和经营的农户达1.5万户,从业人员近2万人,花卉经济人已达500多人,在全国建立150余个销售网点。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为百合、唐菖蒲、郁金香等球根花卉以及玫瑰等其他花卉的种植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繁育条件。在业界素有“南有云南,北有凌源”之称。但是面对世界及国内其他地区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凌源花卉产业要真正实现做大做强,进一步巩固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并实现批量出口,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尤其需要有正确的发展理念。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演化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应用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影响凌源市花卉产业的主因素;回顾凌源花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通过统计分析,总结近几年凌源市花卉产业经营的特点,找到凌源市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凌源花卉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相适应的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第二篇:关于泰和县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考
关于泰和县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思考
泰和县农业局黄光星、张贵铭、李燕
一、产业现状
花卉苗木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新兴的高效农业产业,也是绿化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朝阳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随着国家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园林城市创建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苗木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下,泰和县花卉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有些花卉基地实现了设施化、专业化。目前,该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近3000亩,50亩以上花木生产基地17个,苗木种植大户27多户,品种达100多个,花木从业人员200余人,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
二、存在问题
虽然该县花卉产业起步良好,并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还处于自然发展的初始阶段;二是专业人才较缺乏,技术力量簿弱,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形成;三是信息和市场营销体系尚未建立,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配套扶持政策差距较大;五是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弱;六是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不够,存在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现象。
三、对策和建议
花卉产业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质量为核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思路,推行“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坚持走“错位发展、梯次开发、适度规模、示范带动”的发展路子,不断强化宏观指导,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布局产业,完善服务体系,达到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业化,布局区域化、合理化,销售品牌化、信息化,运作市场化、规范化。
(一)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依托泰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和交通优势,重点打造“三大示范园区”、“六个基地重镇”,着力建设万亩苗木基地。即:在319国道线、105国道线、赣粤高速线区域分别建立三个大型花卉产业示范园,在澄江、碧溪、桥头、苏溪、灌溪、沙村等6个镇重点打造绿化苗木、观赏盆景花卉、花坛花卉、鲜切花、专用花卉、野生花卉等6个花卉生产核心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花卉生产空间布局。同时,以红色井冈为依托,在桥头、碧溪建设红色旅游观光园;在澄江建设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园;以现有的花木基地为中心,建设集观光休闲、科研开发为一体的植物园式花卉苗木产业带。打造了一个立足井冈旅游,辐射沿海发达地区的花卉苗木供应基地。
(二)优化结构、筛选良种。瞄准花卉苗木市场需求,选
择培育一批市场前景较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优化品种结构。一是花坛花卉:大力发展一串红、万寿菊、鸡冠花等覆盖性强、耐粗放管理、色彩丰富艳丽的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在灌溪形成花坛草花生产核心区。二是盆栽、盆景花卉:规模化开发红豆杉、竹柏、文竹、一品红、金桔等以观叶、观花为主的高档盆景和盆花,在澄江形成生产核心区。三是绿化苗木:重点发展桂花、栀子、玉兰、石楠等大规格观赏苗木,在泰垦区域形成生产核心区和产业带。四是鲜切花卉:重点培育玫瑰、康乃馨、香水百合、非洲菊等主要切花品种,拓展马蹄莲、满天星、黄莺等热销切花品种。五是药用、工业用、食用等专用花卉,着力推进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深加工,提升花卉附加值。药用花卉重点发展百合、金银花、芍药、山茱萸、杜仲、药用菊花等当地药用花卉,工业用花卉重点发展适宜提取精油用的玫瑰、桂花等品种和适宜提取天然食用色素用的菊花、黄栀子等品种;食用花卉重点发展食用百合和黄花菜等品种。六是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开发,主要是强化监督管理,探索合理的野生花卉驯化和产业化发展道路,避免掠夺式开发。重点对桥头、中龙、老营盘等地野生蔷薇、高山杜鹃、竹柏、罗汉松、八月桂等野生花卉种质资源改造保护与新品种定向培育和扩繁,对特有、濒危生物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人工培育和扩繁,实现生物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三)构建体系、加快发展。以研发、生产、加工、营销
四大产业链为重点,构建产业支撑体系,确保花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生产体系。建设花卉种苗(球)繁育基地,实行专业化育苗、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确保种苗供应。
2、科技体系。建立野生花卉驯化基地和花卉种质资源圃,系统收集整理野生花卉物种,筛选出一批优良类型,培育适应市场又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卉新品种。
3、营销体系。以南溪物流集散市场为中心,建设1—2个集加工、贸易、展销、信息、物流和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花卉市场和花卉集散中心,打造花卉物流园区。拓宽市场领域,形成完备花卉产品营销网络。
4、信息体系。以生产、批发、零售和流通为重点,完善信息网络,搭建花卉产业信息平台,实现技术服务、交易订货、用户查询、市场物流等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5、加工体系。引进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发展花卉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建设中小型花卉栽培基质、育苗容器生产和园林器械与园艺设施设备以及花肥、农药等花卉资材配套生产项目。开发花卉主题服务业,以花为媒,建造必要的道路、场馆,积极承办花卉园艺博览会等。结合旅游产业,打造以花卉为主线的旅游观光线路。
6、服务体系。加快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县镇村服务网络,加大花木繁育技术、土壤改良等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第三篇: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昆明市呈贡县的几户农户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小规模试种了小面积的花卉,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周围农户纷纷效仿种花,从此拉开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序幕。由于花卉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粮食蔬菜种植,因此农民积极性很高,生产发展非常快,到2004年,全省农民自发种植的鲜切花产量达2.1亿枝,跃居全国第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的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到2010年已达50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为实现云南农民的温饱、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云南省作为我国仙湖第一大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和国家、政府的高度关心密不可分,现阶云南花卉发展迅猛,但仍存在问题,下面将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做出简要介绍。
一、云南省花卉产业现状
云南具有发展花卉的资源优势,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和花卉种植者的一致认可。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世界上所有大宗商品花卉在云南都能找到适宜的生长地,且大多数品种都能实现周年、均衡、规模化生产;二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花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有望培育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品种。
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把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列为全省着力培植的四大支持产业之一,纳入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花卉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企业和花农积极参与,在4至5年的时间内迅速由农民自发种植和少数外资企业涉足的起步阶段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鲜切花生产省。从1994年至今,我省鲜切花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全国第一,鲜切花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240亩增加到1997年的15000亩。花卉生产企业从1995年的79户增加到1997年的250户,从业花农达10000多户。鲜切花产量从1994年的2.1亿枝增加到1997年的5亿多枝。1997年全省花卉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花卉已经成为我省的一个优势产业。
在花卉总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产业组织结构和花卉产品的类别、品种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大众化的农户种
植与高科技、高档次的企业育苗、栽培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以温带切花为主体、热带兰花、观叶植物、球根类花卉等几大类别、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日趋协调。以昆明为例,现有切花面积12600亩,其中国有836亩,集体928亩,三资企业1586亩,个体农户9250亩,分别占总量的6.63%、7.37%、12.59%和73.41%。农民用自己的责任田种植花卉,投资少、效益高,亩均产值上万元。以农民为主体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花批发中心之一,客商来自全国各地,每天进场交易人数不低于2000人,日销售鲜切花120--150万枝,交易额在100万元左右。斗南花卉几乎成为一个品牌闻名于全国各大城市,广大花农已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有的提前进入了小康。以省烟草公司、京云公司、民营隆格兰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和以农科院为代表的科技优势单位的参与,是我省花卉上档次、上规模、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保证。特别是省烟草公司利用烤烟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介入花卉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使我省鲜切花生产设施迅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农科院园艺所育种中心、京正、英茂、隆格兰、庆成等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崛起,使云南花卉业呈现出高起点、高科技、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局面。全省已有现代化温室大棚25万平方米,年产1.5亿株优质种苗的繁育供应能力,部分鲜花和种苗已开始销往国际市场。2008年云南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52.4万亩,产值达176亿元,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1.7万亩、52.9亿枝和16.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分别为7.34%、5.8%和3.1%,鲜切花产量已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第一。据昆明市农业局蔬菜花卉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全市涉及花卉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企业和农户分别为274户和 2.6万户,从业人员7.1万人,花卉合作组织(协会)50余个;园艺种植面积和总产值为13.6万亩和24.23亿元,同比增长30.7%和 23.7%。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52万亩和40.4亿枝,同比增长1.9%和8%,总产值达11.7亿元;盆栽观赏植物(盆景)近1.1 万亩,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93.7%和76.2%;绿化观赏苗木近2.7万亩,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26%;兰花、茶花、杜鹃等特色花卉 0.36万亩,产值2.6亿元;花卉出口创汇6736万美元,同比增长5.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普遍表现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资源的配置、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组织。
2.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花卉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在花卉、企业积极性较高,硬件设施到位较快的情况下,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等科技支撑体系的四大要素都处于企业或有关部门自发、零散组织状态,产、学、研互相脱节,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尚未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国内外花卉品种资源进行引进、开发、培育和利用。对设施园艺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专用肥料、农药、基质技术,综合保鲜、冷链运输技术等尚未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没有完善的技术培训网络和推广队伍,花农得不到有效的培训,主要还是依靠种蔬菜的经验栽培花卉。
3.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我省鲜切花销售量已占全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网络,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也尚未打开,流通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没有专业化的销售龙头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花卉产业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起大落,销售不畅的状况经常出现,使企业和花农蒙受较大损失,影响到花卉产业的顺利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专用物资配套供应,良种、种植技术、采后处理、植保、土壤消毒、运输、运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大了生产成本,影响到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云南花卉的市场竞争能力。
5.投资力度不够,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分散。资金投入不足,250家花卉企业,多数固定资产投入不足100万元,有的只有几万元或十几万元,形成一方面是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分散,设施、设备存在重复投资建设情况,有限的资金往往没能用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6.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法规、制度亟待制定、实施。我省乃至全国尚无相应的花卉产业行业规章来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运行。一方面极易出现国内企业无序竞争;另一方面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很难引进。将制约我省花卉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解决措施
早在2000年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关问题的函》中就明确了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大力支持;2007年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云南并视察了云南斗南花卉市场;2009年7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并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对云南花卉产业实行保护政策,鼓励支持花卉产业发展。政府促进云南花卉产品发展做出对策措施:
1、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花卉工作,加强对花卉工作的领导和扶持,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要把促进花卉工作作为促进花农增收,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健康繁荣的大事来抓。各地、各部门农口分管领导应该把促进花卉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范围,多关心、多指导、多支持,为花卉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要进一步理顺花卉产业管理体制。
2、全面实施优质出口鲜切花增量工程。通过构建企业集团和花农大联合体,以及出口花卉基地县、基地乡的建设,建成一批优质鲜切花生产基地,使我省优质百合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优质康乃馨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优质玫瑰鲜切花的生产面积达到3万亩。同时,实施7000亩优质种苗种球繁育基地建设,为优质鲜切花生产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
3、实施“东扩西拓”计划,改善出口花卉物流运输条件。“东扩”,即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已形成优势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市场份额;“西拓”,即针对目前出口基数不大,但增长较快的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开展工作,多方努力争取短期内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求得份额。“东扩西拓”计划要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除了要有大规模的优质花卉产品做保证外,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物流运输问题加以解决,比如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无直航线路、运力不稳定以及花卉保鲜困难等问题,首先要打通航线,建立通道。
4、做好品牌的打造工作,以办好昆明国际花展为重点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昆明国际花卉展作为我省传统的花卉展览,经过10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鲜切花领域的品牌展会。要进一步努力把昆明国际花卉展培育成为亚洲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鲜切花展会,通过举办昆明国际花卉展,树立“云花”形象,打造“云 4
花”品牌。另外要围绕“东扩西拓”计划的实施,有选择地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专业花展,扩大“云花”知名度。
5、多途径做好对企业及花农的培训。围绕优质鲜切花增量工程,配合企业集团化和花农“大联合体”战略的实施,通过组织和指导,依托花卉主产区的行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站、科研院校等力量,做好全省花卉行业的培训工作,力争两年内使全省花卉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花农都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我省花卉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我省优质鲜切花的产量,为“发展、富民、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
6、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出台保护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的地方性法规,力争2006年内颁布实施。同时也要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舆论环境,帮助企业和花农建立遵守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观念。争取通过两年的努力使我省30%以上的花卉种植面积合法地使用引进的品种。在保护花卉知识产权的同时,要积极开展自有知识产权花卉专利品种的研发工作。
第四篇: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云政发〔1998〕109号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我省花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形成新兴产业,积极培植后续财源,为发展我省经济作出贡献,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7〕107号文件批复,建立“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为规范基金管理,加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的基金是省政府为支持花卉产业发展筹集的专项资金,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
1.省财政预算外安排的专项资金;
2.经省政府批准从其它有关单位筹募的资金;
3.基金收益;
4.其它。
第三条 在省政府领导下,基金由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省花产联)负责承借、筹集,由省花产联和出资单位共同组成的“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涸鸸芾恚ㄏ钣糜诖俳颇匣ɑ懿档男纬珊头⒄梗苯邮苁≌泄夭棵诺募喽健?br>第四条 基金使用宗旨及原则。
基金的使用宗旨:扶持我省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投资流向,促进我省花卉产业和花卉资源优势逐步向规范化、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优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财政收入。
基金的使用原则:保证基金本金安全和基金规模不减少的前提下限定投向,专款专用,体现政府产业导向,讲求效益。
第二章 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范围
第五条 省财政厅、省烟草公司、玉溪红塔集团等出资单位和省花产联共同组成“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负责基金的管理。管理委员会每年年初和年底各召开一次例会,年初会议审定基金的使用计划和财务预算,年底会议审核基金的使用情况和财务决算。若有重大事宜,管理委员会须召开特别会议讨论。
第六条 基金使用计划包括基金本金使用计划和基金收益的使用计划。第七条 省花产联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省花产联秘书处根据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经济形势,研究提出基金使用计划和财务预算,经会长联席会讨论通过后提交基金管理委员会审定。省花产联根据管理委员会审定的基金使用计划所确定的使用项目和额度比例,依照本《办法》所确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具体组织实施。
第八条 基金及基金收益的使用范围。
1.为会员单位提供贷款担保;
2.投资;
3.省花产联运转经费;
4.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
5.市场开发专项补贴;
6.贴息;
7.其它无偿扶持。
第三章 基金本金的运用和管理
第九条 基金本金只能用于投资。投资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对花卉产业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或者是对全行业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的项目;短期投资是指在确保基金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实现基金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活动。短期投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第十条 长期投资的项目或企业,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为产权清晰的公司制企业,省花产联享受出资人权益,按投入的股份比例参与经营管理,享受股东权益。
第十一条 基金本金使用审批权限:
长期投资项目经省花产联和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报省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短期投资由省花产联秘书处根据基金使用计划提出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通过后,报会长审批。
第十二条 长期性投资总规模不得超过基金总额的40%。
第四章 基金收益的运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 基金收益的运用是指运用基金本金进行长、短期投资所产生的收益的使用,主要用于省花产联运转经费、花卉业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市场开发专项补贴、会员企业贷款贴息和其它无偿扶持的支出。
第十四条 省花产联运转经费是指省花产联维持自身运转所需的固定资产购置、人员工资福利及业务经费支出。由省花产联秘书处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财务预算,经每年初的会长联席会审核、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省花产联日常经费与基金实行分帐管理。
第十五条 国际合作与交流支出是指由省花产联组织的具有行业性和公益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引进、技术经济合作等国际合作与交流所需的支出。市场开发专项补贴是指为鼓励云南花卉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专项补贴。主要是对政府投资的非盈利性专业销售企业和会员企业在花展、广告宣传方面的补贴。贴息是指对开发市场重点建设项目、骨干企业或出口企业贷款给予的贴息扶持。其它无偿扶持是指对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和科研等的无偿扶持。第十六条 运用基金收益资金,应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安排投入和扶持计划作为资金使用计划的组成部分,报经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 基金收益支出计划内单项支出在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由省花产联审查,报省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单项扶持在30万元以下的,由省花产联秘书处审查,报会长批准后实施。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省花产联承借、筹募的花卉产业发展基金,应存入银行,基金收益除用于本《办法》规定的支出项目外,有结余时结转下使用。
第十九条 管理委员会和省花产联应建立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办法以及基金的运用信息、统计反馈和监督管理制度。基金的使用效益情况和财务状况,要定期向省政府报告,并向省政府有关部门反馈情况。同时,加强审计财务监督,确保基金规范管理和有效运作。
第二十条 企业单位向省花产联募集的资金,在“长期投资”科目列帐。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花产联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8年06月22日 实施日期:1998年06月22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崂山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崂山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07年04月28日
花卉产业是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形成的一项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三赢”产业,它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互动,美化城市和家庭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就我区而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花卉产业在全区经济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全面分析花卉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提升花卉产业档次和水平的途径与措施,在三月中旬至四月份期间,崂山区统计局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花卉产业调研小组,制定花卉产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相关指标,会同中韩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和调查对象进行了实地调查。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过程当中,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先后走访了中韩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相关部门、枯桃社区、张村社区,调研范围包括区内几十家花卉生产销售企业、花农以及花卉苗木绿化企业,采取全面调查与抽样调研的方法,初步了解了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区下一步更好地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现阐述如下:
一、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花卉产业是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区现有人口21.98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4%左右。由于我区地处青岛城市化前沿,“五大中心”的新城区功能定位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给逐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提出严峻的课题。一方面,城市化步伐加快使大批农民转为无地或少地农民,土地资源日益紧缺,2006年人均农业用地不到两分,传统农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多年从事农业劳作的农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城市生活节奏,且本身固有的技能和素质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相差悬殊,就业问题令人担忧,进而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对此,我区在大力发展三产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适度的农业经济,以保障我区由农村向城市转型期间的劳动力就业需求。近年来,适时调整农业结构,把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拉动农业的增长点,花卉产业也就应运而生并日渐壮大。2006年,我区在全市虽然属人多地少的区市,但农民人均纯收入7599元位居全市第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效应,这主要得益于我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益于我区农业结构调整。
(二)花卉产业拉动当地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效果明显。经调查,2006年我区从事花卉生产销售的企业120家(不包括区属企业,以下同),个体花农500余户,苗圃200余家,花卉苗木绿化企业50家,总共870家(户),比上年增长8.8%,从业人员共3600多人,比上年增长16.1%,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00亩,比上年增长5.3%,花卉经营交易面积60亩,比上年增长32.3%。2006年经销盆花400万盆,花卉年产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35%,花卉年产值约占我区农业总产值的10%,拉动当地农民增收2000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花卉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再就业的压力,同时也为我区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花卉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枯桃成为青岛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做为我区花卉产业代表的枯桃花卉已有150多年的生产和销售历史,全村7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花卉种植和销售,花卉销量占全市花卉总销售量的一半以上,市北区的南山、河马石,李沧区的李村等市场的花卉绝大部分来自枯桃。2003年枯桃社区建设了面积11000多平方米的青岛枯桃花卉交易中心,2004年投资200万元建设了面积达2300平方米的智能花室,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连栋种植温室,2005、2006年又先后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高档生产展销温室10000平方米,目前枯桃已经成为青岛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
(四)政府对花卉产业扶持力度逐步加大,花卉生产企业投资额逐年增加。2003-2005年区政府对我区花卉产业扶持资金分别为120万元、282万元和374万元(2005年扶持资金包括枯桃百花园等农业生态园项目270万元),2006年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区要把“抓花”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我区花卉生产销售企业、苗圃以及花卉苗木绿化企业生
产投资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88%的花卉生产投资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贷款比重为8%。2003年至2006年,平均投资额由45万元增加到86万元,年均增长24%。
二、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特点
(一)以购进为主,种植为辅。统计资料显示,我区花卉产业呈现出产、购、销一条龙模式,目前主要以外购销售为主,销售额占花卉总销售额的80 %。购进品种主要有蝴蝶兰、凤梨、红掌、蕙兰、杜鹃、仙客来等。种植品种以草花为主,主要有一串红、菊花、月季、牵牛花、栀子、桂花等,销售额占花卉总销售额的20%。
(二)花卉销售季节性强,销售范围集中在市内,销售对象主要以团体为主。春节前一个月是我区花卉销售的旺季,销售额占全年花卉总销售额的45 %,每年“五一”节期间举办的枯桃花会是另一个销售高峰期,销售额占全年花卉总销售额的10%。花卉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私营业主,农户家庭购花较少。青岛市内销售的花卉占72%,市外省内销售的花卉占18%,销往省外的花卉占10%。销售对象中团体购买占47%,个人购买占21%,经销商占32%。
(三)由枯桃花卉带动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化程度日益提高。2003年以来,枯桃社区充分挖掘“百年枯桃花卉”的资源优势,通过采取设立市场,做强品牌、强化载体等有效措施,延伸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枯桃花卉交易中心设立花卉交易摊位70余个,岛城知名专业花卉公司和花卉园圃大多在此有经营展示摊位,还延伸发展了根雕、观赏鱼、鸟、奇石等行业,年直接交易额达2000余万元,同时枯桃社区大力拓展旅游、餐饮、园林绿化、休闲娱乐等多个相关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人,2006年实现花卉及相关产业产值1亿多元。在枯桃花卉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张村花卉大世界及周边区域开设花卉交易摊位有60余个。王哥庄、沙子口街道种植耐冬、桂花的农户也凭借枯桃交易中心,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家庭收入。枯桃花卉带动全区花卉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年初,由枯桃投资建成的凤凤生态食府的开业,标志着我区花卉产业进一步拓展到餐饮业。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花卉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土地价格成为制约我区花卉生产产业化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区已有150多年的花卉生产和销售历史,但花卉生产、流通企业均处于零星生产、分散经营的状态。2006年,我区花卉产业实现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0%,花卉平均亩产值约5万元,远低于花卉生产发达国家亩产值50万元的水平;我区现有10亩以上的花卉生产企业(户)不到30家,最大的生产户经营面积仅为50亩。花卉生产规模小,不仅不利于先进技术、先进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而且难以降低生产经营中的固定成本,削弱花卉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更不利于我区花卉品牌的培育销售。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于花卉种植的土地紧张,加之土地价格较高,可谓“寸土寸金”,大规模的花卉种植基地难以形成,严重制约了我区花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花卉种植生产新技术需要推广普及,种植、销售高档花卉的企业相对较少。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区花卉市场中单盆售价超过千元的花卉品种仅有高档兰花、盆景,零售价格超过500元的花卉品种占全部花卉销售品种仅为10%。现有的中高档花卉凤梨、红掌、大花蕙兰,来源还是主要依赖从广东、北京、天津等地购进。在调查中,部分花农感到他们的花卉生产技术含量低,常规花卉品种多,品种重复现象突出,多为粗放经营,一旦市场相对饱和,极易形成恶性竞争。调查中发现,原始的花卉种植生产成本较高,例如,生产蝴蝶兰用于冬季保温的煤等燃料费用占生产成本25%,如何降低能耗,实现花卉种植集约化,获取最新的花卉种植生产新技术是花农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三)花卉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够突出。2006年到我区花卉节参观旅游的游客20万人次,占我区全年游客总量不足4%,单日游客量仅相当于啤酒节的十分之一。2006年花卉节期间拉动周边餐饮收入300万元,占我区全年餐饮收入1.5%。
(四)花卉出口市场有待拓展。从调查资料看到,我区目前花卉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销售市场仅局限在省内,省外也只有10%,国外空白。
四、建议
(一)尽快成立崂山区花卉协会,加强技术服务和推广体系建设。花卉产业已成为我区种植业的一大亮点,花卉生产销售具有旺淡季分明、销售期短、期货性质突出等特点,如果没有宏观的市场把握,则容易误导产业方向。为促进花卉行业的规范有序和产业化经营,建议尽快成立崂山区花卉协会,以便制定花卉生产相关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品牌管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市场营销,扩大我区花卉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花卉协会在信息集散,宣传引导方面的职能作用,把花农组织起来,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品种共享,共同来维护花卉市场稳定,避免恶意竞争。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花农的专业培训,可通过请花木专家和种养大户给花农授课等多种形式,提供花卉种植相关技术,引导农民从花卉技术推广中得到实惠,启发花农自觉使用新技术,从而培养一支懂生产、会经营的现代化花农队伍。
(二)尽快制定我区花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延伸花卉产业链条。目前我区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相关产业作用日益加强,建议尽快制定我区花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应立足高起点、有特色,侧重观光游览、生态、餐饮、休闲、物流等方面的内容。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以我区花卉产业为载体,精品项目多点支撑,树精品、抓亮点、打品牌,加速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坚持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源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来抓,推动我区花卉业的上档升级。
建议在滨海大道(枯桃、张村沿线)两侧,规划设计四季花开的花卉绿化带,既能起到美化效果,增加城市风景,又可起到宣传作用。
(三)加大扶持枯桃花卉力度,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为使我区花卉产业尽快做大做强,应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我区花卉产业的壮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枯桃花卉为纽带,连接基地与农户,依靠其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农民种花及发展其它相关产业,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集约利用全区的农业资源,形成集团化和专业化,提高花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宣传支持及销售帮扶(帮助企业开辟花卉网上销售等多种渠道)。另外要特别注重为我区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向国内外市场承揽园林绿化工程等大项目来牵线搭桥,促进生产与经营相衔接。
(四)科技兴花,培育我区花卉名优品牌。花卉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花卉质量的竞争。立足我区优势,培育特色品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崂山耐冬具有抗寒性强、树态优美、四季常绿、冬季开花、花期从10月到翌年5月长达半年之久等特点,其经济效益是南方产耐冬的3-4倍,目前在我区王哥庄的东台、浦里及沙子口的大河东村庄均有种植。崂山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并且在名著《聊斋志异》中,崂山耐冬化作为美丽传说中的“绛雪”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悉,借助上述两方面优势,我们应在品牌宣传及深挖花卉历史内涵上大做文章。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四季如春生态园艺有限公司培育的高山杜鹃,非常适合崂山区的土壤酸性、空气湿度、光照及水质要求,单盆的销售价格就能达到300元左右,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且供不应求,极具市场竞争力。该公司和比利时、德国的花卉公司合作进行育种及组培方面的科研工作,目前已掌握了高山杜鹃200多个品种的生产技术,将以每年十个以上的品种推向市场,基本改变我区的高山杜鹃主要依靠外地引进的局面。
(五)提升我区花会的办节档次,提高节庆效应。我区的枯桃花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但节庆效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枯桃花会期间市民广泛参与率不高,花会对当地经济拉动不明显。建议将国际会展中心作为主会场,依托其影响力和良好的硬件设施等优势,科学策划,提升档次,广泛宣传,举办立足全省、面向全国的花卉博览交易盛会。
当前,全国花卉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产品分化、细化日趋明显,青岛作为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的分会场存在强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和花卉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区发展花卉及相关产业的天然条件和后发优势,将花卉培育为全区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努力促进全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全区农民收入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