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读后感[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5:3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现代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现代史读后感》。

第一篇:世界现代史读后感

读《莫斯科日记》有感

除了自传是以作者本人为中心而写的书,我想日志应该是第二种吧。但是,读完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志》,让我了解罗曼罗兰本人之后,似乎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苏联当时的狂热,正如罗曼罗兰日志中所说:这绝对是失控的专制制度,人类正义最神圣的法则,最基本的自由已无任何保障。我的内心在发出痛苦的呼号,我要反抗。我在抑制自己要说、要写的欲望......尽管,当时的斯大林刚刚上台不久,大清洗运动也还未开始。但这一切就好比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楼般,已经有所兆头。

罗曼罗兰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要去苏联?为何又在苏联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和欢迎?他又是在何背景下写下的这本日记?当我看完书后依旧半知半解,去查了点资料才弄清楚。

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支持社会主义事业,支持苏联(当然是在他访问苏联之前)。

罗曼罗兰于1935年出访苏联,期间他写下了这本曾被封存了50年的个人札记 —— 《莫斯科日记》。我们再来看看罗曼罗兰去苏联的原因是什么,不是观光,不是旅游,准确的说,是情况所迫。当时有两件事决定了罗曼罗兰的成行:一是苏联国内因基洛夫被杀而开始的大规模镇压凶手和反对派。二是苏法之间当时签定了互援条约,但随着反对派的反对升级,法国人对苏联的不信任逐日而增。作为“苏联的老朋友和维护者”的罗曼罗兰,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来信要求作出解释与回答。但他无能为力,因为他也不知道苏联国外在发生着什么。于是,罗曼罗兰在这样的背景下,前往了苏联。

他的日记时长时短,由于日记的特性,并没有像罗曼罗兰的文学作品般精雕细琢。但是从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备受人们敬仰的文化使者,他的社会地位已经到了许多政治名流都无法企及的高度,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过度官方化的社会敬仰所束缚,他并不会去应和别人的阿谀奉承和款待,他从不会以私下的相处去评判每一个对他投以热诚和微笑的人,而是要从这个人过去的所作所为和生活细节来对之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那些由他的声誉所携带而来的社会尊荣并没有纳入到他的生活体系之中,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日常的自然和人性中那真实的一面,而不是那些刻意的矫揉造作。然而他的生活却总是充斥着这些被修饰过的目光,使他开始厌烦那些至高无上的,俗人们所顶礼膜拜的社会荣誉。

在苏联,罗曼罗兰与斯大林及一大批苏联高官及各界人士进行了会晤。在与斯大林单独会谈的一个多小时里,斯大林回答了罗曼罗兰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斯大林的回答,并没有泄露什么国家机密,他的谈话中所提及的只是外界都已所知的,只不过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诚布公”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例如,有关基洛夫被杀后的大规模镇压,斯大林就解释到:“我们已经得悉,犯罪分子在杀害基洛夫后,还打算对其它领导人实施凶残的计划,为了预防这种罪行,我们承担了枪琵这些先生们的不愉快的责任。”仅仅是为了预防,就可以将无罪的人处以死刑。这就是斯大林的解释,斯大林的逻辑。罗曼罗兰还说到他对苏联颁布的惩处十二岁以上儿童的法律不理解,斯大林回答道:“我们应该通过这项镇压性的法律,以死刑来威胁十二岁以上的儿童罪犯,尤其是他们的教唆者。”斯大林的话引起罗兰的反感。他们两人后来虽然还见过一面,但已无话可谈了。罗曼罗兰对基洛夫遇刺后列宁格勒实行的“行政流放令”的做法也极为反感,在日记中写道:“哪怕建几座集中营,简易住房,让有嫌疑的人先住在那里,等候对他们案件的全面审查。但让他们呆在露天的地方,没有任何生活设施。这样,许许多多的儿童将死于亚洲的风沙之中(也许夸大)。”他那时还不知道因基洛夫遇刺列宁格勒处决了数千人。

谈话结束后,斯大林建议罗曼罗兰接受苏联安排的别墅,但罗曼罗兰拒绝了。虽然拒绝了别墅,但无法拒绝苏联政府已经布控好了的各种限制。斯大林邀请罗兰访苏,是希望罗兰为苏联说好话。让他们住在高尔基莫斯科郊外的别墅里,把罗兰完全封闭起来,使他无法接触普通老百姓,只让他看苏联想让他看的,不让他看苏联不想让他看的。但罗兰以他敏锐的目光,依然发现了那隐藏在鲜花掌生下的苏联内情。

罗曼罗兰曾受邀参加莫斯科红场举行的劳动青年体育节,斯大林把他请到列宁墓主席台上。罗曼罗兰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我无法在两个斯大林之间找到共同点――前天在克里姆林宫同我交谈的斯大

林和像罗马皇帝那样花了六小时欣赏自己的封神仪式的斯大林。罗曼罗兰看出斯大林有意制造人民对他的崇拜,以此强化人民对他的忠诚,并指出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手段。“如果他真的感到恼火,他的一句话就足以消除这种可笑的崇拜。”罗兰深知个人崇拜是极集权体制的产物,镇压则是巩固这种体制的手段,但怀疑靠镇压来维持的体制能存在多久!

在苏联访问的行程中,与罗曼罗兰接触最多的就是高尔基,他曾在高尔基家住了三周。但高尔基从未向罗兰敞开过心扉。罗兰看出高尔基内心的痛苦:“高尔基被封住了嘴。不幸的高尔基,荣誉缠身,备受敬重,但在内心深处对所有的利益都不感兴趣。他宁愿用这些利益换取昔日流浪汉的独立。痛苦、思乡和遗憾沉重地压在他心头上。”高尔基想看到的更美,更好,更人道的东西,没有看到,却只能看到一些他根本不想看到的东西。他为此痛苦万分,他对这些根本无能无力,他周旋在几个阵营里,从不向任何人吐露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负责监视高尔基的是他的秘书克留奇科夫。“克留奇科夫成为高尔基同外界联系的唯一中间人:收发信件和接待来访者都由他负责,只有他能决定高尔基能见谁,不能见谁。”克留奇科夫听命于斯大林,在高尔基和斯大林之间传播信息。高尔基去世后,克留奇科夫被斯大林处决,因为他已经没用了,况且知道的事情太多,留着有害无益。正好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狡兔死,走狗烹”。

但即使是了解了这些内情后,罗曼罗兰在他的日记里,依然书写

着对他苏联的幻想,虽然他已能够清楚的知道这种幻想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我在作出总结时,说出了自己的有利于苏联与斯大林的政策的意见。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打算都不可能没有错误(犯错是人所固有的)。可是,斯大林的政策所包含的积极的东西远远超出所有消极的东西。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而继罗曼罗兰访苏一年后,同样的法国作家,社会主义支持者纪德在访苏归来后,直接发表了《访苏归来》,明确表示了对苏联的幻想的破灭。

而从苏联回来后的罗曼罗兰,却痛苦的发现他的幻想的虚无。他虽然还是在公开场合中依然维护苏联政府,但私下却将自己痛苦的思索写在日记里:。当苏联传来一个个的熟人被枪毙的消息时,他终于再也克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写下:“这绝对是失控的专制制度,人类正义最神圣的法则,最基本的自由已无任何保障。我的内心在发出痛苦的呼号,我要反抗。我在抑制自己要说、要写的欲望.....虽然这时他还抱有幻想,但他已不再信任斯大林。他依然信赖着苏联政府。但更多的苏联内部大清洗的新闻传来时,更多他访苏时认识的人听闻被枪毙时,他对苏联社会主义也拉开了距离,但仍然保留着自己对社会主义的看法。

《莫斯科日记》,一直不能出版。曾在日记稿上,罗曼罗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未经我的特别允许,在自1935年10月1日起的50年期满之前,不能发表这个笔记-----无论是全文,还是片段。我本

人不允许发表这个笔记,也不允许出版任何片段。

无论是罗曼罗兰本人的原因,还是斯大林不允许出版的原因,我相信罗曼罗兰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深沉的悲哀与凄凉。

这是罗曼罗兰的悲剧,是他盲目崇信斯大林与苏联的悲剧。但是他尘封的《莫斯科日记》,却又是苏联见体的预见与见证。

第二篇: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敦巴顿橡树园会议(P424)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胜利在望,为了协调战后国际关系,苏、美、英三国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被称为“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在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布雷顿森林体系(P425)

二战后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为了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各国的经济,1944年美、中、苏、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3个重要文件:《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决定成立2个国际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1946年,世界银行正式开业,战后初期银行的主要借款人是西欧各国,后逐渐转到亚非拉国家;194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业,后两组织都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会议还确认了“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二战后世界经济与金融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战后初期的汇率波动和经济动荡,增加了投资,扩大了世界购买力,也促进了世界贸易;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美国在全球经济的霸主地位从此确立。

3.关税贸易总协定(P425)

二战后,美国发起筹建的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1947年10月30日,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在《关税贸易总协定》上签字,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减少关税和贸易障碍,扩大国际交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组成了调整当代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总协定缔结后,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总协定既是一个调整各国贸易关系的法律框架,又是各国争夺市场的场所,同时还是一个调节和解决争议的机构。关贸总协定的成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资本、人员、劳力、货物自由流通的新格局,它是由美国发起筹建,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4.雅尔塔体系(P425)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反法西斯同盟国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而举行了一系列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因此将这些协定的总和称之为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打败的日法西斯,处置战败国;绘制战后欧亚政治地图;建立联合国;承认被压迫民族的权力等。雅尔塔体系提倡和平与民主的原则,具有历史进步性;它又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5.联合国(P426)

联合国是1945年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3年莫斯科三外长会议正式提出建立联合国的问题。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基本规划出了联合国的蓝图,规定: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凡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或1945年3月1日前向法西斯宣战的国家均为创始会员国。1945年4月,在美国圣佛朗西斯科(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家全体会议上,以四大国建议案为基础起草了《联合国宪章》。宪章于6月26日通过,10月24日生效时宣告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机构包括:大会、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等。联合国的成立为处理国际问题作出了贡献,但也有大国色彩,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6.五国和约(P426)

二战结束后,如何处置战败国成为当务之急。由于德国和日本的 处置事关全局,于是盟国决定先解决意、罗、匈、保、芬这五个法西斯帮凶及仆从国的处置问题。根据波茨坦决议,决定成立美、苏、英、法、中五国代表组成的外长会议负责制定五国和约。对意和约将由美、苏、英、法四国代表负责,苏、英两国负责对芬和约,中国只参加对日合约的讨论。直到1946年12月12日才最后形成了五国和约的正式文件。1947年2月10日,各有关国家分别在五国和约上签字。《五国和约》是战争结束后欧洲军事政治形势演变的产物,是四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国相互妥协、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但《五国和约》的缔结又是战后初期美苏在战败国问题上相互合作所达成的一项重要成果。此后,国际形势由美苏冷战完全取代了合作。

第二章

1.铁幕演说(P427)

1946年,美国已决心以武力为后盾,对苏采取强硬方针,用武力以外的各种措施来“遏制”苏联,对苏联进行“冷战”。同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的演说,攻击苏联在东欧的“扩张”,认为中欧和东欧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的高压控制,号召讲英语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来自共产主义的威胁。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不过是美国统治当局借别人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

2.杜鲁门主义(P427)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篇政府咨文,渲染希腊、土耳其危机的严重性,说它们的“生存”收到了来自共产党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因此提出向希腊、土耳其两国提供4亿美元援助,并派遣军事人员。杜鲁门还如此解释了这篇咨文的含义,“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破坏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的这篇咨文及相关解释,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苏战士同盟公开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表明美国的外交政策以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和集体安全。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政治宣言书。

3.马歇尔计划(P428)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毕业典礼上发表了15分钟的演说,推出了对欧洲援助的一揽子计划——马歇尔计划。在演说中,马歇尔首先描绘了欧洲的困难,并提出了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方式等等。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2月实施到1951年结束共有英、法、意、奥、比、丹等16个国家和地区(德国的美、英、法占区)接受了131.5亿美元的援助。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解决了西欧各国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发生。同时,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的重大步骤,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手段为美国铺平了控制欧洲的道路,成为美国企图称霸全球的一个关键性战略。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P429)

简称“北约”,1949年4月,美国同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冰岛和加拿大在华盛顿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后土耳其、希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班牙加入,共16个成员国。条约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当缔约国遭到武装攻击,其他地越过应采取必要行动,包括武力。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开始生效,根据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设有固定的常设机构,最高权力机构为部长理事会,军事委员会是理事会的军事顾问机构。其最高司令部有美国将军任最高司令,统帅个成员国拔交他指挥的军队。该组织每年举行多次军事演习。个成员国加强防务和加强成员之间的磋商与合作。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北约国家实行统一的军事战略。北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5.共产党情报局(P429)

二战后,为了对付美国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苏联政府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1947年,苏联、波兰、南斯拉夫等在波兰举行会议,会上苏联 2 代表指出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强调各国共产党互相磋商和自愿协同行动的必要;会议决定成立情报局,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任务是组织经验的交换,并在必要时,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配合各党活动。情报局到1956年4月结束,共存在8年多的时间,召开过4次会议。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苏联通过情报局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甚至一度把内部斗争放在首位,成为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压制各国党的“异端”工具,开除南共事件后为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开创了恶劣先例。总的来讲,情报局功大于过。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P429)

新中国成立后,收到帝国主义的鼓励。而正式与苏联建交。1949年12月,毛泽东应邀访问苏联,提出缔结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1950年1月,周恩来抵达莫斯科,参加了双边会谈,双方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协定。同盟条约规定:一方受到侵袭,另一方给予援助;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平等、狐狸,相互尊重主权等原则,发展两国经济文化。条约有效期为30年。这一条约的缔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反击美国的冷战攻势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两国任命的友好团结,有利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共同事业,收到了中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烈欢迎。

7.经济互助委员会(P430)

为了加速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经济的恢复,粉碎帝国主义的禁运、封锁政策,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等六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其宗旨是:协调各国的经济计划,交流经验,加强科技合作和技术援助等。经互会打破了西方的封锁,对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七里积极作用,还使东欧国家对苏联有较大的依赖性,政治上不得不向苏联作出让步。但苏联有时进行不平等交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利益;成员国的交流忽视了上平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限于经互会的圈子,脱离了世界经济、技术的进步。

8.华沙条约组织(P430)

1955年5月14号,苏联与波、捷、匈、保、罗、阿、民主德国七国代表在华沙缔结了八国间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约。华沙条约组织具有军事同盟的性质。条约规定:当缔约国一国受到他国武装进攻时,其他地越过有义务“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华约总部设在莫斯科。花月的成立。是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队里的军事集团,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第三章

1、苏共二十大(P443)

苏共二十大于1956年2月在莫斯科举行。这是斯大林逝世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和讨论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关于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报告,并分别通过了相应决议。赫鲁晓夫在报告中着重批判了个人崇拜的错误,强调集体领导原则,提出了“三和路线”。大会闭幕前夕,赫鲁晓夫向全体代表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勒斯大林的错误。苏共二十大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强烈影响。

2、匈牙利十月事件(P445)

拉克西执政时期,匈牙利大搞全盘苏化,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布达佩斯各大专院校学生要求党和政府改组党的领导机关,改革经济体制,保障言论和新闻自由,反对苏联干涉内政。以格罗为首的匈党政领导人的粗暴压制,是和平游行演变为**冲突。11月,原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总书记达尔宣布成立工农革命政府,并邀请苏联出兵,**平息。“十月事件”性质十分复杂,开始是匈牙利人民要求民主、自由,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斗争,后被外国势力和国内反动分子利用。

3、苏南冲突(P444)

指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一系列有关南斯拉夫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的分歧、冲突和矛盾。早在二战期间,双方在南斯拉夫的游击队活动、援助和建立 3 人民政权的问题上就有隔阂。战后初期在关于的里亚斯特的领土归属、建立巴尔干联邦以及经济贸易问题上,双方矛盾更趋激烈和公开化。1948年2月底,苏联中断了与南斯拉夫的贸易关系。1948年6月,情报局作出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宣布把南共开除出情报局。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断绝与南斯拉夫的贸易关系,对南施加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同年11月,情报局再次做出决议攻击南共事帝国主义的奴仆,号召南人民推翻南共领导人的领导。苏联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是熟练冲突的根本原因。

第四、五章

1、忠诚调查(P433)

1947年3月,杜鲁门政府颁布《联邦忠诚法》,规定对250万政府公务员、学生教员和研究人员进行审查,凡忠诚者,立即强迫辞职,所有政府雇员必须宣誓“效忠政府”。这种审查后来扩大到军队、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私人企业。在“忠诚调查”期间,政治恐怖弥漫全国。

2、麦卡锡主义(P434)

1950年2月19号,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在西弗吉尼亚州发表演说,扬言他掌握了205名渗入到国务院的共产党人名单,麦卡锡主义拉开序幕。他肆意煽动反共,制造了白色恐怖。后来,麦卡锡主义又把矛头指向了艾森豪威尔的共和党政府,极大的妨碍了政府内外政策的推行,麦卡锡主义遭到美国社会各界的反对和抵制。1954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国会中的民主党人联合,促使参议院通过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麦卡锡主义从此衰落。麦卡锡主义主要源于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政策,其阴影长期不能消除。

3、三环外交(P439)

“三环外交”是丘吉尔提出来的,也是战后初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两党共同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三环是指英国同它的殖民地及自治领,英国同美国,还有英国同欧洲。“三环外交”就是说英国的外交政策要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并以英国为中心,发展外交优势。英国三环外教的目的是:将继续统治英国的殖民地并控制其自领;保持同美国的特殊关系,借对抗苏联,并凌驾于西欧各国之上;与法国和联邦德国合作,促使西欧联合以振兴西欧,并作为冷战时期对抗苏联的屏障。由于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三环外交并未能继续贯彻下去,但这种政策的痕迹仍然存在于当代英国外交之中。

4、戴高乐(P4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战士,法国著名总统。戴高乐积极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者。法国政府投降后他流亡英国,在伦敦成立“自由法国”(后称“战斗法国”)。在异国,戴高乐继续进行卓有成效的抵抗运动,赢得了法国内外人民的尊重。1944年6月,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1945年11月,在巴黎组织政府。戴高乐为法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和战后大国地位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12月,再次当选法国总统,1965年连任,在任期间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努力发展国民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并推行了坚持独立自主、争取和维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的外交政策。1970年病逝,戴高乐总统一起一生的努力赢得了法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重。

第六章

1、《蒙巴顿方案》(P430)

二战后,英属殖民地印度各党开始要求印度独立,英国无力镇压,为了英联邦利益,1947年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印度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即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斯坦国家斯兰教徒(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国家。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是巴基斯坦,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但不能自治。印巴独立结束了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直接统治,引起印巴双方的宗教大仇杀,尤其是克什米尔土邦归属问题,导致了印巴之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严重对立。

2、埃及七月革命(P431)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咽喉地带,是西方殖民者的生命线。1936年,英国与埃及国王法鲁克签订了《英埃20年同盟条约》,英国获得了在运 4 河区驻军、使用埃及的基地与港口的特权。1952年7月,埃及民族领袖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七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埃及国王法鲁克被迫在“退位诏书”上签字,成立埃及共和国,纳赛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经过长期的斗争,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埃及“七月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第七章

1、戴高乐主义(P439)

戴高乐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法拉希第五共和国初期,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其实只是民族主义,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有: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谋求法国的领导地位;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缓和;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争取并实现了发的合作。戴高乐主义的提出反映了西欧要求独立发展的政治倾向,表明西欧对外政策以开始摆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依附状态。

2、新东方政策(P440)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联邦德国开始调整东方政策。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实行了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的正常化及承认民主德国的“新东方政策”。旧的东方政策不承认战后德国疆界的现状的不可改变性,不承认两个德国同时存在的现实,不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新东方政策改善了同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缔结了相应的条约。新东方政策的实质就是联邦德国承认了战后欧洲的现状,同时试图改善欧洲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便有朝一日和平统一德国。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去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促进了世界战略格局多元化趋势,有利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3、布拉格之春(P446)

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照搬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1968年3~4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召开中央全会,通过了实行全面改革的《行动纲领》,宣布将摆脱苏联模式,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实行政治经济改革。纲领的内容是:改革政治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经济体制,实行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调整对外政策,主张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改革是一次综合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全面改革,并有着鲜明的摆脱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的束缚,争取独立自主的倾向。西方人士称之为“布拉格之春”。苏联队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进行压制、干涉,并与8月20日纠集波、匈、保及东德的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主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布拉格之春”夭折。

4、不结盟运动(P432)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不结盟国家鼓励和支持自己的独立和平等而进行斗争的各国人民;主张立即无条件的、彻底的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并共同努力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强调用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代替冷战和避免和战争的手段。《宣言》提出飞集团的原则,表示“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不结盟运动先后设立了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和协调委员会4个机构。不结盟运动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对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对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20世纪80年代末,成员国已增加到100个以上,不结盟国家会议成为仅次于联合国最大的国际讲坛。

5、七十七国集团(P432)

20世纪下半期,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要联合起来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呼吁,1963年第13届联大讨论了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的问题,会上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从而形成了“七十五国集团”。在1964年召开的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5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了《七十七国 5 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和掠夺,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并决定在每次贸易会议开会前召开部长级会议,以便协调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研究应采取的对策。该集团成员国不断增加,当仍沿用“七十七国集团”的名称。

6、戴维营会谈(P447)

赫鲁晓夫当政后,主张“缓和”与西方的关系,调整了斯大林使其与美国的全面对抗战略,提出“三和”路线,以对话取代对抗,使紧张对峙的东西方关系开始缓和。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会谈虽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两国最高领导人战后的首次会晤成为缓和的一个象征,由此产生的“戴维营精神”将东西方缓和推向了一个高潮。

第三篇:世界现代史读书笔记

世界史读书笔记

书名:《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学生姓名:易丹

年级:2010级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教育

班级:2班

学号:2010030238

读书笔记

——《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秦叔宝(原名陈孝威著

章节大意:

第一章:天上的会议室——决战秘闻

揭秘协约国主要领导人在会议桌上的决策,一个个决定着千万人生死的决议从他们手上悄无声息的发出。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智慧的较量。

第二章:地下的发报机——间谍秘史

讲诉二战时期各国间谍的英雄史诗,他们的身份、任务、贡献大揭密。

第三章:幕布后面的枪声——战役内幕

揭秘二战中几大著名事件的历史真相,抛开人们惯常所知的,展现给你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四章:铁甲威龙——武器揭秘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武器大揭密,高科技、高威力、高价值的新型武器,从核潜艇到航母再到超级密码、电子对抗等等,讲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核武器的故事。

第五章:将帅终结者——将帅之死

讲诉二战中主要的战争罪犯、日德意领导人以及主要将领的死亡秘密,揭秘他们最后生命的内幕。

第六章:谁动了我的黄金——藏金之谜

揭秘二战中同盟国大量的财富的来源以及去处。

第七章:加里森赶死队——特种部队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兵作战情况,他们对战争的贡献以及他们的最终归宿。

第八章:爱因斯坦的沉默——核秘闻

讲诉二战中核研究的各种秘闻,揭秘美国“曼哈顿工程”、爱因斯坦的功过以及美对日广岛、长崎投原子弹的最终原因。

第九章:枪炮上的玫瑰——花边故事

揭秘二战中各国领导人的绯闻趣事。

文章线索:

本书以谜团为线索,对二战中的秘密进行描述,本书强调谜团更强调真相。本书从九个方面对涉及二战中的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以记录的方式呈现了二战中的谜团极其真相。

观感:

看完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见识,书中讲诉了很多二战中的秘闻,那些我从没有听说过的、教科书上没有的历史真相。以前发觉的事实原来只是幕布下给大家表演的事实的一小部分,而幕后的真相却是让人不忍目睹的血淋。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便是政治背后的黑暗和血腥。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政治永远不能够用道义、公正、人权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评判,它比想象中更加的黑暗。一个好的政治家是很难成为一个好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的。当然我无法说他们的决定是否错误,但是却真的是太残忍了。政治永远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因为伤害永远无法避免。

一个军人最多能够杀死几

十、几百人,而一个政治家举手投足间便是成千上万人的生死;一把屠刀最多沾染上几百人的鲜血,而政治家的一张嘴、一支笔足以毁灭一支军队、一个国家。可笑的是,他们还以救世主的身份自居,安然享受着人们的膜拜!

揭秘“丘吉尔为何要保护‘炸弹’轰炸他的祖国”这一谜团真相,让我惊讶!原来这场灾难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最后无辜的考文垂的人民还是成了政治的炮灰,政治家们为了所谓的最终胜利,无情的牺牲了他们。原来,在二战期间的欧洲战场,德国的实力一直令邻国担忧不已,邻国也都在为能搞到德国的情报而绞尽脑汁。如果作出一点牺牲能获取其军事机密,那么是在所不惜的。考文垂市就是这种现状下的牺牲品。为了保护“炸弹”这一能够破解德方“哑谜”密码的高级机密,丘吉尔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考文垂以迷惑德军,眼睁睁看着一座昔日繁华的城市顷刻间被毁灭。虽然这的确是给了敌军莫大的打击,奠定了英国在二战中胜利的基础,但是他们是否想起过考文垂的无辜?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使命不就是保护领土上每个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吗?我不懂,亦不想懂,可能我不是个政客吧,只是我真的很不忍心看着这样的结局:为了左手放弃右手,只因为右手更有用,这是明智之举?

“英美盟军坐视纳粹大屠杀——谁下的命令”真相大揭密,更让我痛心和震惊。从前人们总是在谴责德意法西斯的残忍暴虐,那如果说,英美盟军本可以将这场屠杀避免,至少是将至最小伤害的,但最后还是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历史惨剧发生、无所作为,你会怎样?而这就是事实,英美为了不泄漏“炸弹”密码破译行动,也为了不承担道义上的责任,竟弃上千万犹太人不顾。这就是满口仁义道德、人权至上的英美?几千万人的生命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到底算是什么,微不足道的蝼蚁?同样的境遇,同样的选择,一样的牺牲,我该说是谁的悲哀?明明一句公告、一份警示而已啊!我不想说,主犯与从犯到底谁的罪过更大,让历史去评说吧!

“谁筹划了花园口决堤事件”真相揭秘。如果说以上是外国的事件,虽然真实但到底与我们无关,感触可能不是那么深刻。那么蒋介石为了抵抗日军而掘开黄河堤,使得滚滚黄河水一泻千里,淹没了上万亩土地,致使80多万人死亡,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整个豫东皖北一片汪洋,就真的让我很失望、心痛。同样的血脉,同为中国人,怎么能够如此对待同胞?一面说要保家卫国、冠冕堂皇,一面又做出此等丧尽天良之事,这与外国侵略者又有什么区别?

从古至今,政治都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不管是内部派系斗争还是对敌的不折手段,在政客眼中,牺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他们不管牺牲了什么,只管最后的胜利是否属于他们。一直以来我对于政治都没有太大的好感,现在看了这些真相,就更让我觉得厌恶了。我想我是个不够理性的人吧,从这些大揭秘中最先想到的便是这些残忍的、肮脏的真相——政治黑幕,就像那句话说的“理性不足感性有余”啊!

学术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如今,整整60年过去了,世人对这场战争的诠释也变得更深入、更理性、更全面。许多当年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开始浮出水面、曾经雪藏的秘闻在阳光下渐渐消融、一些神秘的谜团也有了更大胆的解释,使世人对二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战争和和平也有更多的感悟。

本书作者秦叔宝(原名陈孝威)对二战形势的精辟见解,对战局的准确预测,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高度评价;二位巨头及许多世界政坛要人都先后给陈氏写信,赞赏他的见解。香港总督也曾登门拜访,称其善于观察,看问题深刻,有东方军事家的远见卓识。陈氏对二战的研究做了重大贡献,他也一度成了香港的风云人物。

第四篇:世界现代史作业

世界现代史专业

一、题目:

通过阅读以下书目,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评析,题目自拟。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甘地主义”;

4)、凯末尔革命与凯末尔主义。

二、阅读书目:

1、布莱克等:《二十世纪欧洲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保罗.肯尼迪等:《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3、斯图尔特.休斯著:《欧洲现代史(1914-1980年)》,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霍布斯鲍姆著:《极端的年代(1914-1991)》,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李宗禹:《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6、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8、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甘地著:《甘地自传》,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0、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大出版社1995年版。

11、戴维森著:《从瓦解到新生:土耳其的现代化历程》,学林出版社1996年

版。

12、斯塔里夫阿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

13、彭树智《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三、要求:

1、一律用方格稿纸,(其他如信纸和打印稿一律不收),字数1500字左右;

2、要求结合史实,有论述、评价、分析;

3、交稿时间:5月23日(如有放假调整,以上课时间为准)。

第五篇:世界现代史学习心得

《世界现代史》学习心得

历史,记载了过往发生的种种。每一页,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每一段文字,都在述说着一段经历。而学习历史,则是为了让后人了解前人的经历,学习他们的好,摒弃他们的错,参考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教训,“策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旅途。然而,世界的历史源远流长,只是现代史,就值得人们去深刻体会,细细地品味。

《世界现代史》可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俄国十月革命、一战后至20年代的东西方世界(1917-1929)。

⑴人类开始进入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时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人类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这一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新生的苏维埃俄国,经过三年多的内战,粉碎了协约国帝国主义策动的武装干涉和叛乱,巩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⑵资本主义经济迅速恢复和相对稳定发展。

一战使欧洲列强损失巨大,英、法、意等国经济状况普遍恶化。美国却因一战大发横财,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实现了由“英国时代”到“美国时代”的更替。日本也借一战之机,迅速崛起而成为东亚霸主,经济实力与欧美列强相差不远。在美国“金元”的帮助下,西欧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在20年代经历了一个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以美国柯立芝繁荣最为典型。

⑶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形成及调整。

“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分割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中东、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的确立,奠定了20年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

围绕着“赔款”和“安全”两大难题,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20年代调整国际关系处理各种矛盾斗争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会议谈判、签订条约等和平手段去解决问题。其间,协约国在赔款和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做了两次调整,即道威斯计划的实行和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德国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不仅成功地恢复和发展了经济,重新成为欧洲经济大国,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加快了军国主义复活的步伐。

⑷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一战”影响下,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出现高潮。由于一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各国呈现出不同类型和发展道路。中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多数国家还是资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族民主运动。它们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趋向瓦解。第二阶段:从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到1945年“二战”结束。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民主政治与法西斯独裁统治并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成为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关健点,由此引发了世界局势巨大变化。为了摆脱危机,美英法等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走出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德、日等国则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⑵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逐步扩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率先展开。但由于中、埃、西等国各自为战,未形成联合斗争,再加上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和一些大国的中立自保,30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未能遏制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⑶苏联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问题。

在国际帝国主义的包围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6年通过的苏联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30年代,苏联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日益严重。•1935•年至1938年间,苏联进行了错误的大清洗运动,大批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资源和各级干部资源,对苏联乃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损害极大。

第三阶段:“二战”后的世界(1945——20世纪90年代初)

⑴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到多极化趋势。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美苏两分天下的世界两极格局,史称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战后美国凭借经济军事优势,确立霸权地位。苏联组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针锋相对。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两个超级大国在30年的争霸中互有攻防,竞争激烈,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新、旧格局正处于交替之中。

⑵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许多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超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80年代后期,东欧和苏联的改革失误,自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中国经历了“文革”的劫难,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进一步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起主要作用,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在美国资本的扶植下,经济得以恢复。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联邦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从1973年起,在石油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结束了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了经济“滞胀”时期。80年代发达国家先后走出了“滞胀”。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迅猛,保持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繁荣。与美国相比,西欧、日本相对滞后。

70年代以来,欧共体国家和日本在很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以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美国称霸、欧日依附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呈现出由美国独霸向经济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经济正朝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向发展,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⑷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和第三世界兴起。

“二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力量的壮大,民族意识的增强,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出现民族解放运动高潮。90年代初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基本上获得独立,标志着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力量继续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改变了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第三世界各国虽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但在经济上仍受发达国家的控制,它们联合起来,正在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通过对资本主义强国发展过程(或大国崛起)的学习,我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要坚持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的统一;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创新(懂得改变);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努力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等。同时我对中美关系或中日关系或中俄关系(或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的认识也有了部分增长:(1)如何健康发展:应加强对话,平等交往;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与交流;(2)意义:符合两国人民意愿,有利于两国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通过本学期对《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它,我知道了中国在现代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地位变化及原因: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低下,因为中国贫穷落后政府腐败,其突出表现在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中都有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②两极格局:空前提高,因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再通过抗美援朝战争,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提高,因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成为多极中影响日益增强的一极。从这些历史的奋斗经验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是个真正伟大的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不管经历多少的风浪与波折,我们都能够顽强地站立起来,为实现国家目标,为改善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断努力。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是党制定了正确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方针,才引领整个中华民族不断地向目标奋斗,少犯错,少走冤枉路,让中国成为世界上一个不断崛起的新秀。

我们能够透视过去的种种,借鉴前人的经验,分析他们的好与不足,并在以后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发展的重要性。套用邓小平领导的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振兴中华,才能让国家崛起,我们也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因此,作为华夏儿女和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的我们,应当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地、努力地奋斗。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一切跟着党走,为实现国家的宏伟目标,推动国家市场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而不断努力。

下载世界现代史读后感[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现代史读后感[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苏维埃:意即会议或代表会议。最初是旧俄工人的群众性组织,后来成为俄国革命的领导机关及十月革命后苏俄和苏联的政权机关。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是1905年3月成立的。十月革命后,......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汇编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因发生在1917年俄历10月得名。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1917年2......

    世界现代史教案32

    所在栏目>>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第四章 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 知识点: 战后英国工党的兴起及原因;英国经济衰退的原因;爱尔兰的独立;英法在对德政策上的分歧;白里安一......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2011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题型:选择题(1*20);名词解释(5*4);简答(10*3);论述(15*2)一、名词解释 史里芬计划“十四点计划”国际联盟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大清洗运......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QZH) 布列斯特和约 全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

    2008级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2008级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一、 名词解释: 十月革命,契卡,布列斯特和约,凡尔赛条约,国际联盟,魏玛宪法,工党,共产国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柯立芝繁荣,二十五点纲领,......

    2012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而得名。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历......

    世界现代史教案1

    第一章:列强相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列强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列强经过近代以来几百年的殖民扩张,到20世纪初,已确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被欧洲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