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成课程
构成课程材料组件
1.3平面构成的概述
1有关本门课程的一些概念:
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打破传统具象描绘手法,从抽象入手。
1.1 公共室内空间设计方法
想象力培养:
我们知道,室内设计程序属于人类的精神范围活动,它离不开人类大脑的思维,人类的思维过程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所以它依赖图形符号来表述内容,偏重于形象思维。
进入室内设计专业学习之前,学生普遍习惯于理工科逻辑思维或纯绘画艺术形象思维,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能力较薄弱,找不到设计思维语言的途径,因此,认识室内设计语言渠道非常必要,常见形式如下:
• A.形象联想
•形象联想是以某种关联形象为联想的出发点,通过形象的结构、形状、质感、颜色的关系,整体与局部、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象与形象之间相同、相近、相反的关系,海阔天空、跳跃式地去联想。抓住可能发展出的每一个结果和变化去发展,最后达成新的派生形象,成为设计的母体符号。例如以条形码为基本形象的联想(图1-1)。
• B.概念联想
•事物的概念,指一种理念、一种风格、一种时尚,或是一句简单的词语。运用类推、抽象、转化等联想思
维,把它转换成新的设计概念,如由“上班”概念联想到
“上海人”(图1-2)。公共室内空间设计阶段,不妨从
与方案有关的几个方向去打开思路。
•a.艺术风格,包括中式、欧式、古希腊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国际派、光洁派、后现代派、浪
漫主义等。
•b.空间形式,包括长体空间、圆体空间、三角形空
间、复合空间、并联空间、母子空间、共享空间、虚拟
空间等。
•c.建筑构件,包括墙、横梁、各式柱、藻井、坡屋
顶。
•d.文化风格,包括历史、地域风格。
•e.CI策划,包括标志、颜色、材质。
方案提取: 对比综合分析过程
• 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一个方案的诞生,常将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出优劣,筛选
出精华,然后决定设计发展的方向。有时也可采用综合的手法,将几种设计方案取长补短,经过提炼优化整合为一个新方案,甚至将不相关的材料结合成一个裂变体(图1-3)。
1.2 概念设计阶段
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程序基于工作过程来划分阶段性任务,即概念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图1-11)。
三、平面构成形式法则
一、重复的概念
•重复是指相同或近似的形态和骨骼连续地、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出现。重
复构成的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重复的结构和重复的排列由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由两个以上相同元素连续排列成为一个整体。
单元基本形的重复: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形体一组反复排列。
a、轴对称
B、中心对称
C、移动对称
群化
群化是基本形重复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可看作是超基本形,常作为符号,具有独立
存在的性质。
对称、平衡群化的方法有:、平移、反映、旋转、扩大、错位、回旋等。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的形式
为了加强色彩的感染力,不一定依赖色相对比,有时一堆鲜艳的纯色堆在一起倒显得吵闹杂乱,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削弱,只有跳跃、喧闹的效果,而无突出某一主色的效果。若想突出某一主色,自然要用降低辅色的纯度去衬托主色,这样主次分明,主题突出。
低纯度基调,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等弊病
中纯度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
高纯度基调具有强烈、鲜明、色相感强的特点
纯色相组成的基调为全纯度基调,是极强烈的配色;如果是对比色相的全纯度基调,则易产生眩目、杂乱和生硬的弊病。
色彩的调和构成 鲜明的纯色调
纯色调是由高纯色相组成的色调,每一个色相个性鲜明,具有挑战性、令人振奋、赏心悦目。强烈的色相对比意味着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
清新的中明调
中色调的刺激感仅次于高纯色调,中色调加入了白色,提高了明度。因此县的清新、明朗,像少男少女的纯真、朝气蓬勃,具有上进精神。
明净的明色调
明色调特征是加入了多量的白色,提高整体色调的明度,色感相对减弱。以明色调的暖系列为主的配色,有甜美、风雅之味道,像少女般的清纯。明色调的冷系列显得清凉、爽快。
朴实的中灰调
中灰调是一组中等明度的含灰色调,色相环中所有颜色均调入中灰色,是纯度降低,色相感淡薄。中灰调带有几分深沉与暗淡,有着朴实、含蓄、稳重的特色。
浑厚的暗灰调
色相环中所有颜色均调入暗灰色,使色相感呈低弱灰暗的灰调。就像乌云密布、阴郁暗淡,令人压抑
中庸的浊色调
浊色调居于色彩体系的明暗中轴线与高纯色之间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色彩个性,有宜于调和色调。
深沉的暗色调
暗色调入了大量的黑色,形成浓浓的深色调。隐约略显各色的相貌,这是暗色调的特征。表现出深沉、坚实、冷静、庄重的气质。
对比色的应用
暖色调为主的空间
宁静、安详的空间
沉稳、大方的空间设计
活泼、热情的空间
温馨、和谐的空间
抽象的联想
红色:喜庆、热情、危险、野蛮……
橙色:华美、温暖、明朗、嫉妒……
黄色:光明、活泼、希望、明快……
绿色:和平、生命、安全、永恒……
蓝色:理智、悠久、平静、冷淡……
紫色:高贵、幽雅、古朴、神秘……
黑色:死亡、悲哀、恐怖、严肃……
白色:纯洁、神圣、清洁、纯真……
灰色:忧郁、平凡、谦虚、失意……
色彩的象征
在色彩与人的思维情感的交替和往复中,色彩的专有表情被升华,能
深刻的表达人的观念与信仰,能表现出某种象征的意义,这就是色彩象征的品质。
色彩作为人类精神的载体,与人的心灵存有深沉的内容对位,成为一
种表达情感和智慧的色彩选择。
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幸福、节日、革命(吉祥的色彩)
西方:红色象征着嫉妒、暴虐(恶魔的象征)
绿色是大自然中植物的基色,所以绿色象征着自然、生长、生命,同时绿色还象征着和平,安全和新鲜。
阿拉伯国家,一望无际的荒漠,人们赖以生存和最渴望的东西就是
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所以阿拉伯人深知哪里有植物哪里就会有水。
所以阿拉伯人对绿色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是把植物同生命和水联系起
来。
但是在西方,绿色还意味着嫉妒和恶魔。
黄色象征着光明,常被认为是聪慧、能理解和有知识的象征。
而基督教却把它视为叛徒犹大衣服的颜色。所以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黄色被认为是卑劣的象征。
蓝色象征着希望,意味着平静、无限、理想和永恒。
在西方则用以表示名门血统,被称做“蓝色血”,表示身份高贵。
蓝色也含有绝望的意思。(蓝色的音乐为悲伤的音乐)
紫色是高贵华丽的象征,在古代中国的冠服典章之中,紫色是最高级的一品之色。古罗马的皇帝穿的也是紫红色的礼服。“紫色门第”则指高贵的家族,紫色还象征着真诚的爱。但是较暗的紫色则表示不幸和迷信,是消极的颜色。
黑色会使我们联想到黑暗和黑夜,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意味着罪恶、恐怖
悲哀、死亡。
同时也具有刚直、深沉和时髦的象征品质。
白色象征着纯洁、洁白和神圣,但是在我国白色又象征着死亡,是失败之色。
色彩的象征有强烈的民族特征,不同的民族,都拥有自己象征性的色彩语言。
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方式,以及语言、风俗、信仰、性格
和地域特点,表现这一民族特定的历史演变过程。
明度对比:由于每个图形的明度对比的强弱不同,传达出的色彩感觉也不同.明
度基调中,各种对比色调所表现出的色彩性格和感情:
高长调:是亮色调的强对比.色彩效果黑白分明,光感很强,明快、清晰、活泼,具有快速跳跃的刺激感觉.
高中调:是亮色调的中对比.色彩效果柔和、安稳、欢快、轻松而明
朗.
高短调:是亮色的弱对比.色彩效果轻柔、明亮、朦胧、具有谦和
感.
中长调:是中灰色调的强对比.色彩效果有力度,坚实、刚劲、深
刻、敏锐而具有充实感.
中中调:是中灰色调的中对比.色彩效果丰满、富有、谦虚而有力.
中短调:是中灰色调的弱对比.色彩效果深奥、含糊、混沌而纤弱.
低长调:是暗色调的强对比.色彩效果明亮、激烈,富有冲击力,给人以不安定之感.
低中调:是暗色调的中对比.色彩效果充实、沉着、雄浑、稳定而深
沉.
低短调:是暗色调的弱对比.色彩效果消极、暗淡、模糊,富有神秘
感.
1、食欲色
能激发食欲的色彩源于美味食物的外表印象,例如熟透的红葡萄,新鲜的橙子、柠檬等,食用色素大多属这类色彩。
芳香色
“芬芳的色彩”常常出现在赞美性的形容里,这类形容来自人们对植物
嫩叶与花果的情感,也来自人们对这种自然美的借鉴。因此,在香水包装、化妆品与美容、护肤、护发用品的包装设计上经常被采用。
第二篇:立体构成课程总结
《立体构成》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教学老师:徐光达 教学班级:16广告3班
立体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即:三大构成之一,具有理论知识与抽象想象空间、且作业量大等特点,加上课程改革进行贯穿,使整个课程综合运用能力非常强,一学期的教学时间里,由浅入深的进行项目化教学,在其中贯穿知识目标,项目中又分大项目和小练习,小练习是由一个或少数知识目标支撑的,运用一次课时间完成,大项目则由多个知识目标进行支撑,并从四次不同的作业中展示设计构成。
但也有些问题值得注意:
1、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研究项目的深入性不够,常常使得成品有眼高手低的局限性。
2、学生调研、选择材料不够重视,对材料挖掘不足使的作品过于陈旧,材质过于简单。
3、学生在学习有点避重就轻,忽略上课的自主主观意识,而太依赖老师的硬质布置相应的作业,做完也草草了事。
4、大项目中分组以后应该调整为2-4人一组,这样组中浑水摸鱼的现象会少发生,学生投入调研学习的人数会增加,团队意识薄弱,而且经常相互抱怨。
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以后的课程中间重点针对,以提高教学质量。
至于设计的理念:有很多人在设计时不知道运用自己的所学,原因也不外乎没有把知识做为一个系统体系来研究和学习,另外就是缺乏有效的方法。拿着一大堆药材,却不知如何去炼制丹药。我个人的方法是在每做一个课题前,都把可能要用到的所有知识做一个罗列,以书面的方式让自己可以时时看到,提醒自己。这样一段时间,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做课题时,会把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在大脑中展开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坐标,从而为得到一个最优解而形成有效作证。实践证明,它在设计中是十分有效的。还有就是在脑中的积累过少,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必要的时候多记录,才能使有用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对本学期《立体构成》课程进行总结,希望学生的立体空间形态学习可以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做个良好的铺垫。
第三篇:《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色彩是知觉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是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审美因素。色彩设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规律。
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以及色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讲授要点: 第一单元:
1、色彩的物理性质:
2、色的分类与特性;
3、色的混合:
4、色立体介绍:
5、色彩对比理论;
6、色彩调和理论。第二单元:
1、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2、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意义;
3、色彩的心理感应;
4、色彩设计的创意与运用。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并由系及各教研室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检查,对成绩进行最终审核。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认识水彩》蒋智南著人民美术出版社《色彩构成》辛华泉
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报教具室准备。教师应准备教学范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第四篇:平面构成课程小结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在平面构成中,图形的设计需要不同的元素的结合和运用。平面构成的元素有概念元素、视觉元素、空间元素和实用元素。
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靠关系元素来决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形象包括视觉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点、线、面在见于画面时,也具有各自的形象。在平面设计中,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其每一组成单位成为基本形,基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利用它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排列、组合、便可得到最好的构成效果。
在一个月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了渐变、重复、相似、空间、特异和肌理等几个效果的构成。
渐变是我常常听说的一种效果,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基本形排列非常严谨,而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和其它视觉要素的变化较大,也比较活泼。
特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次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次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个不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软硬感。影像
肌理的几个创造方法,有笔触的变化、印拓、喷绘、染和纸张(各种不同的纸张,由于加工的材料不同,本身在粗细、纹理、结构上不同,或人为的折皱,揉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通过一个月的课程学习,对在二维空间的图形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以后更复杂的设计方面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了解了更多的造型理念,进一步训练了设计技巧和审美的感觉。
第五篇:《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理论4学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内容以及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了解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教学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教学难点:将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合理运用到具体的构成制作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空间中的各种形态
1、自然形态
2、人为形态
3、偶发形态
4、抽象形态
第二节 什么是立体构成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内容
1、形态要素
2、材料要素
3、形式美法则
4、“重力”和“移动”问题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意义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
1、立体构成中的点
2、立体构成中的线
3、立体构成中的面
4、立体构成中的体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
1、空间
2、色彩
3、肌理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一节 对称与均衡 第二节 对比与调和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第四节 比例与尺度
第五节 联想与意境
第六节 多样与统一
第七节 动感与量感
第二单元(理论2学时): 第四章 二点五维的构成
1.教学目的:在平面材料(尤其是纸张)上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使之具有立体感、秩序感、美感。
2.教学重点: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3.教学难点:二点五维各种形态的制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 二点五维的构成 第一节 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
1、二点五维构成的材料运用
2、纸张常用的工具和加工方法
(1)折屈
(2)压屈
(3)弯曲
(4)切割
(5)随意加工
第二节 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1、切折构成(1)一切多折
(2)多切多折
2、板式折叠构成3、概括夸张造型
4、创造肌理效果
第三单元(理论2学时):
第五章 线材的立体构成
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线材的分类,了解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的加工方法,掌握线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2.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践掌握线材的构成形式。
3.教学难点:如何将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到线材构成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五章 线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 线材的分类与加工方法
(一)线材的形态分析
1、直线
2、曲线
(二)线材的分类
(三)线材的加工方法
第二节? 线材的构成形式
(一)硬质线材的构成1、单线构造
2、框架构造
3、垒积构造
(二)软质线材的构成
1、线群构造
2、编结构造
3、线织面构造
第四单元(理论2学时):
第六章 面材的立体构成
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面材的分类与制作方法,掌握面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2.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践掌握面材的构成形式,尤其是透空柱体和多面体的构成形式。
3.教学难点:如何将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到面材构成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六章 面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 面材的分类与制作方法
(一)面材的形态分析
(二)面材的分类
(三)面材的制作方法
1、纸的加工:
2、木板的加工:
3、塑料板材的加工:
4、金属板材的加工:
5、玻璃纤维的加工: 第二节 面材的构成形式
(一)直面结构
1、层面排列
2、切割折叠
(二)插接结构
(三)曲面结构
1、带状构造
2、切割翻转
(四)柱体结构
1、柱体的变化形式
2、柱体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多面体
1、几种正多面体的特点及加工方法:
2、几种常用的几何形绘制方法:
3、多面体变异结构
第五单元(理论2学时):
第七章 块材的立体构成第八章 综合材料构成第九章 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
1.教学目的:掌握立体构成中块材的加工方法与构成方式,掌握线、面、块材综合构成的特点,了解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价值。
2.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践掌握线、面、块材综合的构成形式。3.教学难点:如何将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到综合构成之中,充分认识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价值。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七章 块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 块材的加工方法
第二节 块材的构成形式
第八章 综合材料构成 第一节 线材和面材的综合构成第二节 线材和块材的综合构成第三节 面材和块材的综合构成第四节 线、面、块材综合构成第九章 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
第一节 立体构成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节 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 立体构成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 立体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六节 立体构成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第五节 立体构成在建筑和环境艺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