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体构成》课程总结【肖斌教学资料】
《立体构成》课程总结
肖斌
立体构成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形式基础,产生于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首先把构成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当时的构成课程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内容偏重于对现代艺术创作
经验和形式规律的总结,后来经过日本设计研究人员的整理总结,逐渐形成现在的学科体系。
强调构成课和专业课的联系是构成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建筑学和室内设计专业这方面起步较早,结合专业内容做了一些构成练习。这样虽然强化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但构成课失去了基础课的应有含义,使构成课变成了变相的简易模型制作课程,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基础课失去了应有的宽度和广度,学生设计视野更加狭隘封闭。
1.思维模式的建构
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方式是静态分类的方法,根据构成材料性质特点把构成分成几大类型,然后根据构成方式不同在每一类型内部再分成几种小的构成序列,学生根据每一种构成类型进行作业练习,这不利于学生设计思维习惯的培养。随着现代设计专业学科的系统完善,参照产品设计方法学的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原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意思维程序,使创意思维教学变得有章可循。如产品设计方法中的矩阵法、检核表法、换元法等,在构成方法某种层次类别中,寻找可变性条件和异质性因素,衍射出新的层次、类别和序列,使原来构成的方式得到延伸和细化,这样逐级发展,把构成方法演绎成一个树状的网络结构,使原来静态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一个可延伸、并自动生成的、可伸缩的有机的系统。在立体构成中的变量因素很多,如数量、规模、次序、方位、方向、形态、虚实、色彩、肌理、力度、温度等。从数量的角度讲,可以是二元构成,也可以是多元构成(多个形体的组合);从规模的方面说,可以是同等体量的形体组合,也可以是不同体量的形体组合;从次序的角度讲,可以是一次性构成,也可以是二次性或多次性构成;从方位的角度讲,形体可在面部相切,也可以在角部或棱部相切;从形态的角度讲,可以是立方体和球体的组合,也可以是三棱锥和球体的组合;从虚实的角度讲,可以是实体和实体的组合,也可以是实体和虚体(空间)的组合;从物理条件的角度讲,可以是自然力,可以是人为的力,可以是突发的力,可以是渐进的力,受力的强弱和方向还可能导致多种变化因素。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把握构成要素,使构成方法更加严密系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改善学生思维的效果和质量。
2.教学手段的改进
20世纪90年代,高校还是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的时代,教学注重的是语言、板书,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高等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更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传统的构成效果往往通过各种实物模型呈现,不便于修改和调整,预期效果全凭感觉把握,对构成中的变量因素无法演示。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一些三维软件,通过一些参数的设置,可以对构成中的一些变量因素导致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轨迹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甚至可以通过动画制作,直观完整地把它呈现出来。如几何体的加减一节中,可以分解为几何形体、几何形体加自然形体、几何形体减几何形体、几何形体减自然形体四个小节,在这几个构成类别里,存在着数量、次数、规模、形态、虚实、色彩、质感、方位等几种可变条件。一元构成、二元构成以致多元构成,一次构成、二次构成以致多次构成,构成形体的方位转变,材质转变这些教学内容如以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增加工作量,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但如果使用多媒体三维软件就能迅速、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不用实物学生就能感受到预期的效果。
3.灵活的课堂管理
目前,传统的从课堂到课堂,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当代的设计教学已经不再仅限于教室之内,需要学生掌握一种思维的基本方法,通过实践、实验,学会变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灵活地组织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触材料的机会。在构成作业训练阶段,可以借助三维软件技术进行设计构思,可以结合具体材料进行设计构思,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便于对方案修正、完善和评估,直接接触材料,可以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材料,发掘传统材料新的表现语言,认识新材料的性能。如对流体可塑性材料的构成需要尝试不同性质的容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变形结果,不接触真实材料的虚拟设想,设计的结果很可能不符合材料力学的客观原理,那么材料表情的真实性、生动性便无从谈起。所以,必须预留一部分机动时间让学生去接触材料、感受材料、实验材料、认识材料,这样才能发掘更生动尖新的材质语言。
4.教学重点的权衡
在教学过程中,理清教学思路,把教学内容分为重点、难点、热点不同的层次,重点讲清,难点讲透,热点讲活。对于立体构成来说,思维方式的培养、形式规律的掌握是其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牢固掌握。构成中变量因素是立体构成中的难点,可以通过三维软件技术形象地呈现出来,有机形态、曲面形态、拓扑形态的设计是设计的热点,也是近年来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的流行趋势,在传统的构成教学中这是一个薄弱环节。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侧重于几何形态的组织规律的探讨,源于现代主义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需要,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研究方法的启示。现代材料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审美追求、艺术表现提供了可能,在功能、审美、技术、艺术等诸设计要素中,审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机形态的感性表现成为一种设计的热潮。运用传统的方法去把握有机形态肯定不得要领,把一个大形体按一定的分解方式分解分成许多小的造型单元,或者把许多小的造型单位按一定的组织规则组织在一起,有机形体是一个不能分解整体,表面的起伏是连续的、流动的曲面,它的组织体现了统构主义的组织原则,对它的形式规律、审美观念的解读目前还停留在“力相说”“拓扑说”阶段,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加强变异形体、可塑性形体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整理和完善有机形态的审美内涵和造型规律。
总之,每一种教学改革的方法、理论源于对教学实践的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结构的调整、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方法也要不断调整,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第二篇:立体构成课程总结
《立体构成》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教学老师:徐光达 教学班级:16广告3班
立体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即:三大构成之一,具有理论知识与抽象想象空间、且作业量大等特点,加上课程改革进行贯穿,使整个课程综合运用能力非常强,一学期的教学时间里,由浅入深的进行项目化教学,在其中贯穿知识目标,项目中又分大项目和小练习,小练习是由一个或少数知识目标支撑的,运用一次课时间完成,大项目则由多个知识目标进行支撑,并从四次不同的作业中展示设计构成。
但也有些问题值得注意:
1、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研究项目的深入性不够,常常使得成品有眼高手低的局限性。
2、学生调研、选择材料不够重视,对材料挖掘不足使的作品过于陈旧,材质过于简单。
3、学生在学习有点避重就轻,忽略上课的自主主观意识,而太依赖老师的硬质布置相应的作业,做完也草草了事。
4、大项目中分组以后应该调整为2-4人一组,这样组中浑水摸鱼的现象会少发生,学生投入调研学习的人数会增加,团队意识薄弱,而且经常相互抱怨。
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以后的课程中间重点针对,以提高教学质量。
至于设计的理念:有很多人在设计时不知道运用自己的所学,原因也不外乎没有把知识做为一个系统体系来研究和学习,另外就是缺乏有效的方法。拿着一大堆药材,却不知如何去炼制丹药。我个人的方法是在每做一个课题前,都把可能要用到的所有知识做一个罗列,以书面的方式让自己可以时时看到,提醒自己。这样一段时间,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做课题时,会把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在大脑中展开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坐标,从而为得到一个最优解而形成有效作证。实践证明,它在设计中是十分有效的。还有就是在脑中的积累过少,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必要的时候多记录,才能使有用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对本学期《立体构成》课程进行总结,希望学生的立体空间形态学习可以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做个良好的铺垫。
第三篇:《风景写生》课程总结【肖斌教学资料】
肖斌指导280910班级风景写生
实 训 总 结
风景写生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训练课程。该课程是以两周(60课时)独立设课的实训课程而展开实施,有独立的课程编号(020981)和学分(2学分),主要使用于我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以及动漫设计专业。该实训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素描(含结构素描)》,后续课程为《包装效果图表现技法》、《包装样品设计与制作》等。
本次风景写生,本人被任命为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280910班级)的指导教师。本人根据《风景写生大纲》的要求,结合包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实际需求,在先修课程基础上,重点训练和提高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新生发现美、把握美和描绘美的能力,具体定在练习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和用线能力、配色与用色能力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综合能力。临行前,由于学生没有适合的写生教材,本人将自己多年带队写生的画稿献出并逐一讲解后,让学生临摹学习训练,为本次风景写生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准备充分,280910班级学生在本人指导下,圆满实现以下教学要求: 1.引领学生投身于美丽、质朴的自然,欣赏美,描绘美; 2.用自然美挑起学画者内心的激动,激起了绘画的冲动;
3.在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和挖掘那些最能打动人、最让人过目不忘的那些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创作题材;
4.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多积累创作素材,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审美认识基础;
5.在仔细观察、认真描绘的过程中,训练用线、用色、构图等徒手绘图能力„„
本人所指导的280910班级,在本次风景写生实训中,基本完成以下教学训练目标:
1.通过本人大量临场绘画示范以及实地指导、训练和学习,使学生对“线条应用”在设计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理解和认识,并通过训练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2.通过生动详尽的现场讲学,学生们学会并初步掌握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和观察物象色彩以及应用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具体达到从心里真正地去体会客观绘画对象中存在的色彩美的构成关系和内在的规律; 3.经过大量的学习和训练,学生们已能较熟练掌握从绘画色彩的应用、线性图式的构成到绘画颜料、画法技巧、工具使用等训练科目和项目。4.通过返校后的《皖南风景写生作品展》的筹备、布置训练,学生们还进一步得到了策展和布展的动手能力训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
本人在本次风景写生中采用的实训方式与主要实训内容如下:
一、实训方式:第一周以构图和用线训练为主。将全班分为6组,每天带1组,选择风景优美的写生景地,先跟随本人的示范,边学边画,然后是自己独立完成,再由教师指点、讲评,循序渐进地把握风景速写与慢写的技法与技巧;第二周是以色彩为主的综合训练。每天带2~3组,先让学生寻找色彩感觉,自由作画,再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分别讲解和指导,最后由本人作总括性示范作画,使学生带着问题看范画过程,以快速提高自身绘画水平。
二、主要实训内容:
1、选定写生的对象以后,要认真探索构图,即如何将景色艺术性地布局在画纸上。开始,应将描写的对象看得非常简单,归纳成几块几何形。景物的主体部分是山村,应位于画面的中心部位,和周围的天、山、水、树等景物,在构图上要有画面结构上的联系和衬托对比的关系。
2、大的布局确定以后,然后进一步进行取舍剪裁,勾勒出景物的位置及形体的大轮廓。
3、具体画出景物的基本形和结构关系,使在构图形式上更完美。
4、然后在此基础上训练色彩配置(调和)以及上色技法。
本人在本次风景写生中所拟定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讲授要点:
通过风景写生实训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每个学生不仅完成了钢笔铅笔速写、素描、水粉(水彩)、摄影、考察报告等规定任务;还让学生深刻体会运用色彩表现外光色调,结合素描中的基本要求,探求大自然光色变化规律,研究天、地(或水)、物三者的相互关系,训练钢笔、签字笔速写与慢写、水粉风景画等基本方法和专业技法、技巧;同时还在本专业应用技能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锻炼和考验。
讲授要点:
1.风景写生的立意训练(所谓立意,主要指景与情的关系,主客观的结合)方法讲解;
2.写生及绘画创作的一般规律训练内容的讲解与示范;
3.风景写生初时的构图法则训练,包括选景、取舍和移位等一般规律训练方法示范;
4.风景写生过程中景物线条的起伏变化和视觉均衡的基本技巧训练示范; 5.风景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本技法技巧,并能达到充分阐明色彩构成与色彩搭配效果等色彩空间的协和性原理讲解;
6.如何深刻理解色彩心理学原理在色彩写生画训练中的作用及其具体的运用原理讲解;
7.印象色彩——自然光、色变化规律以及色调的形成和色块的构成等方面技能技巧讲解与示范。
8.水粉画写生训练要求掌握在“室内光”与“室外光”不同环境下色彩的变化特点(外光色彩的知觉度、饱和度以及时间性都要比室内写生明显、强烈的特点)等讲解。
本次风景写生作业安排:①短时间以大关系(天、地、物)大色调(和谐统一)为主的风景速写多幅(20学时);②较长时间(半天左右)的较深入(经得起素描、色彩两大关系检验)的风景写生(40学时)。具有作业指标:一定质量的风景写生作业8—12幅,风景单元的教学时间可集中使用,以便组织学生到风景区进行教学。
通过本次风景写生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本人认为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注意并应该加以改进的地方有:
1.写生时长的问题; 2.写生的季节性问题; 3.写生前的针对性训练问题; 4.写生地点单一化的问题;
5.写生期间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的问题; 6.写生作品汇报展的地点和费用问题。
2010年5月12日星期三
第四篇:立体构成课程小结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
姓名:黎旭辉
班级:10级艺术设计(2)班
学号:1008022013
通过几周的立体构成的学习,让我更全面了解了一些关于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总体上来讲立体构成这门课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空间立体形态造型的构成形态及其审美。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课堂上,老师通过灌输我们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让我们轻松的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研究内容及方向。通过课后给我们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让我们自己动手更加通彻理解立体构成这门学科,老师授予我们方法是让我们从理论上了解立构从而过度到实践上,让我们由浅入深的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立体构成的基本研究内容方面主要有: 1)视觉和构成感觉方面; 2)形态要素的学习研究方面; 3)综合表现功能、人文、社会、技术方面;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之一。立体构成的特征: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在立体构成学习中虽然有点枯燥和乏味,但是学好立体构成这门学科能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得心应手,正如书上所说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存在着立体构成这一实例。只是需要我们发现的眼睛和探索的心。
第五篇:《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范文模版)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立体构成》是广播电视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造型艺术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立体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2.教学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立体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练习,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体分解为点、线、面等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立体构成》是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平面构成不同,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在美术类专业开设的诸多美术课程中,《立体构成》应在学生学习了《平面构成》课程之后开设。这两门构成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造型训练的课程,它们是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这些构成的基本法则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立体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点、线、面、体形态入手,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感觉,以及在立体构成形态方面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立体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立体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必要时还要用教师自己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员理解抽象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在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立体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达到增强学员空间意识和空间感觉,提高学员立体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第二部分 大纲本文
第一章 立体构成之理念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构成学科产生的沿革,了解学习立体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 构成要素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点、线、面、体是构成的基本元素
2.了解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与几何学中的点、线、面、体的差异,以及它们与平面构成中点、线、面、体的差异。
3.了解色彩是立体构成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了解构成中物体本色的应用及人为处理色的应用。
4.了解肌理的概念和肌理的运用。
5.了解立体构成中空间的概念,了解空间与形体的联系。Ⅱ·教学内容
1.关于点、线、面、体 2.关于色彩 3.关于肌理 4.关于空间
第三章 第三章 形式要素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单纯化与经济化是立体构成的一个基本原则。
2.理解对比与调和的概念,了解立体构成中主要的对比与调和关系。3.理解对称与均衡的概念,理解二者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4.理解稳定与轻巧的概念,了解在立体构成中影响稳定与轻巧的主要因素。5.了解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法则,着重了解黄金分割比的概念和应用。6.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了解韵律的主要表现形式。7.了解立体构成能够通过人们的联想产生某种意境的作用,8.了解立体构成中多样与统一的应用。Ⅱ·教学内容 1.单纯与经济 2.对比与调和 3.对称与均衡 4.稳定与轻巧 5.比例与习惯 6.节奏与韵律 7.联想与意境 8.多样与统一
第四章 材料要素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材料的分类。
2.材料的力学特性的有关内容不作为本课程要求的内容。3.了解新材料的作用,了解新材料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了解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最多的材料。
Ⅱ·教学内容 1.材料分类法 2.材料的力学特性 3.寻找新材料
4.不要忘记最简便、基本的材料
第五章 技术要素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构成技术制作的主要步骤。Ⅱ·教学内容 1.创意 2.计划 3.图样 4.选材
5.测量和放样 6.初加工 7.精加工 8.成型 9.组接 10.抛光 11.上色
第六章 练习程序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二点五维立体构成的制作,特别是纸质二点五维立体构成的制作.2.了解线立体构成的制作。
3.理解面立体构成的概念,掌握纸质面立体构成的制作。4.了解块立体构成,线、面、块综合构成及其它立体构成。Ⅱ·教学内容 1.二点五维构成 2.线立体构成 3.面立体构成 4.块立体构成
5.线、面、块综合构成 6.其它立体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