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事业学院三下乡16现代化与苗家风情的碰撞
矮寨·印象·中国梦
_____ 现代化与苗家风情的碰撞
没有来矮寨之前,得知矮寨是一个著名的苗乡,心里抱着万分欣喜。
苗族是蚩尤的后代,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千万年前。印象中的苗族是在黄永玉的画里,在沈从文的文章里,在宋祖英的歌声里。那一声嘹亮的山歌从空荡的山谷里响起,身穿苗服的阿妹在山涧间唤着远方的阿哥。
印象里矮寨也流传着一个与边城一样的凄美故事,那痴情等候的泪水如同河面上笼起的氤氲的水雾,朦胧了水边的乌篷船,朦胧了一个个伤感的梦。
印象中的矮寨,是一条条崎岖的山路上,苗民们身着各种美丽的苗服前呼后唤的地去赶集,偶尔惊动田边的云雀,掠过丛林飞向更深远的山谷。
印象中的矮寨,是夜晚皎皎的月光下,苗家年轻的阿哥阿妹们对着山歌、跳着苗舞,这边唱来那边和。
印象中的矮寨,是每逢节日,杀猪宰羊,喝着大碗的米酒,围着篝火来一场盛歌盛舞。这次参加了院里三下乡活动,我们来到了矮寨支教调研。终于圆了这个梦。乘着客车在弯曲的山道上渐渐驶向了矮寨乡,驶向了我的圆梦之处。
到达矮寨,抬头便看到了矮寨大桥这座亚洲第一大桥。近距离看矮寨大桥竟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的叫了出来。和其他古老的吊桥不同,这座吊桥虽然没有那些历史留下的吊桥所拥有的历史底蕴,烙印了苗族风情与独特美感的印迹。矮寨大桥是钢铁水泥的钢铁之躯,也是苗民们安全保障与现代化的结合体。夜晚的矮寨大桥更美。绚烂的霓虹灯照耀着矮寨大桥像是一座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又仿佛是一条天边的汉河,明星璀璨。与此同时,矮寨大桥也为矮寨乡吸引了一批游客。不得不说,现在的矮寨乡早已与过去的矮寨大不相同。三下乡的第二天,我们的团队正赶上了矮寨赶集。清晨,我们踏着薄薄的晨雾。空气里还泛着丝丝凉意。正是赶集的好时候!来到矮寨街,我们被眼前的盛况震惊了。昨日还是冷冷清清的街道早已变得热闹非凡。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与想象中的矮寨不一样的是我的视线已看不见那一座座独具韵味的吊脚楼,被替代的是一幢幢现代化的两层小楼房。路边小摊贩排放的货物还是以前的的米肉蔬菜瓜果和服装。那在色彩斑斓的苗服中出现了一套套现代服装,白T-恤和牛仔裤充斥街头。而人群里我看见很多背着相机、打扮时髦的游客。只有很少的年迈阿婆还穿着苗服背着竹篓在购买下一周要使用的食物生活用品。而苗民很多都已经不懂苗语。
看到这些,心里感触颇多。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湘西这个偏远的乡镇里,我能看到渐渐被汉化被城镇化的苗族文化。美丽的苗服、动听的山歌和苗鼓、神秘的苗语和风俗,这些刻着浓郁苗家风情的文化符号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与此同时苗族人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地安全。
在矮寨我看到了现代化与苗族文化的碰撞。他们是那么的突兀又显得格外和谐。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中国梦。苗族人民也一样,他们一定也拥有一个中国梦。在他们的中国梦里是对大山外面色彩斑斓的世界的渴望,是对更加美好富裕生活的渴望,是对民族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渴望。而现今,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我们相信苗族人民在与政府社会地携手共进中他们的中国梦定会实现!
第二篇: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三下乡总结15那年夏天,宁静的心海
那年夏天,宁静的心海
清晨的风夹杂着夏日的燥热迎面拂过。我站在桥下,看着远处的山峦裹着一层薄薄的白纱,像极了羞涩的少女的脸。秀丽的山峦在云烟间若隐若现。清晨的阳光照在云雾山峦间,给云雾镀上了金边,此情此景真真应了欧阳修的那句诗:“日出而林扉开。”远处不知是谁家的小厨房袅起了缕缕炊烟融入了山间的云烟不见了踪迹,已好久没有见过旧式的厨灶,已好久没见过这样袅袅的炊烟,心中忽然格外的感动,还记的儿时外婆家的炊烟,炊烟里端出的香喷喷的红薯,成了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屋后不知名的鸟儿在翠竹间啾鸣,婉转的歌声将我的思绪拉回。丝丝清风吹来,那一丛丛翠竹发好听的沙沙声惊动一两只云雀,偶尔掠过竹尖飞向蔚蓝的天空。
整理好行李,列队,再高歌一曲。“团结就是力量。。。”洪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出发。
在一次走在矮寨乡的道路上,第一次用心地去观察矮寨的道路。因为矮寨多山,所以矮寨的道路并不宽敞。不如那些大山外繁华的城市有着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没有各式各样华美的路灯。但矮寨的道路却格外的干净,道路旁每隔几米就安放了垃圾箱。路边的苗家阿妈蹲在水池旁洗着蔬菜,几个阿婆背着竹篓一前一后的去小摊那买菜。冷清的道路上偶尔跑过一只黄狗。左顾右盼地不知等待着什么,是等待着在月影婆娑里苦苦守候的翠翠吗?
来矮寨三下乡收获了一群可爱孩子的尊敬,收获了朴实的村民的信任。在忙碌中还收获了一片宁静的心境。矮寨的淳朴让我欢喜,一时间我想我找到了我最应该去的地方,那片祥和宁静让我如痴如醉。
现今的大都市的高楼林立,城市里的人们像是困在迷宫里木偶,又像是囚在牢笼中的兽。城市的浮华喧嚣,城市的车水马龙,城市的灯红酒绿让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迷失了自我。身在矮寨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乡村旅游,名曰:回归自然。就如钱钟书老先生笔下的《围城》越来越多的人虽然没有被实实在在的城墙围住,但他们的心早已住进了围城。
秦淮河畔,纸醉金迷弄舞袖; 矮寨桥下,安宁祥和寻自然。那年暑假三下乡;
那年夏天,宁静的心海,抵挡在矮寨桥下的条条路上。
第三篇: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三下乡11(乡村孩子的中国梦)(本站推荐)
乡村孩子的中国梦
————吉首大学法管院“三下乡”活动小感
初入矮寨,便见到了我们“三下乡”要支教的孩子们,他们身着质朴的衣服,显得一个个瘦瘦小小的,抬头看着我们,眼神充满了澄澈与好奇,好像在告诉我们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外界新事物的好奇,让我们这群义务支教的老师心中充满了怜惜与感动。
第一堂英语课,平生第一次以老师的姿态站在讲台上,心中的激动与紧张难以言喻。手里拿着教案,望着台下小朋友们明亮单纯的眼睛,那眼神里闪烁着对我这个英语老师的好奇与审视,以及对英语这门课的热情与期望,突然觉得肩上所担负的担子很重,很重,因为那承载了孩子们的梦想与期望,承载了在教育并不发达的乡村的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课堂上,孩子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给每一个孩子取了一个英文名,并教他们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一开始大家都很腼腆,不敢上台介绍自己,但经过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他们便积极地上台介绍,不会的单词便大胆地询问我,让所有的同学都了解认识自己。接着,我带领大家朗读英文,同学们洪亮的,富有朝气与热情的声音让我十分感动,内心对教好这门课也充满了信心与斗志,发誓一定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倾囊相授,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最好的东西教给他们,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受人爱戴的好老师。下课时,一个小男孩仍然趴在桌子上认真地写着英语作业,我看着心里暖暖的,便走过去坐在他身边,问他:“你喜欢英语吗?”他点点头:“喜欢”我心里一喜,又接着问:“为什么喜欢英语呢?”他说:“英文学好英语就可以离开这里,去外面的大城市,去跟外国人交谈,我特别想见见外面的世界。”
听后心里五味杂陈,我想,这就是乡村孩子的中国梦——走出山村,走向世界,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与理想。而我们,这群新时代的有理想,有责任的大学生,更应该尽我们所能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将外界的信息带给山村里的孩子,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中国梦!
第四篇: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暑期三下乡心得系列进而不忘本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暑期“三下乡”心得系列
进而不忘本
王鹏宇
当我们走过浦市不甚繁华的街道,寻找青少年儿童作为我们支教的对象时,惊喜与失落总是交织在一起,伴随我们一路走到了最后。
在这过程中,你不难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决定我们的不是路,而是路上的脚,与脚上的心灵。无论当地的环境是多么恶劣,无论当地的人民是否理解我们此行的用意。其是否成功的标准只取决于,行事的人是否抱着一颗“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的心。
在寻找“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小组遇到一位老者,他在询问了我们的来历后,很严肃的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们所说的五脏六腑是什么? 我们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心肝脾肺肾”但是六腑我却答不上来。老者若有所思的看着我们,严肃的对我们说:“年轻人,学习文化知识固然好,但是不要忘了老祖宗上下五千年的本啊。”其实听老者这么一说,是有些许惭愧的,当我们在学习先进知识的时候,绝不可以忘了我们的根,回归源头,将传统文化以现在多元化的方式推向世界。后来通过与老者的深入交流得知,该老者是一名湘西老中医,年龄62岁,立志要将湘西的传统中医发扬出去。通过与之交流有一种感受,即在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忽视传统文化所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慰借与身体上的健康了。
作为世界大变革节点的上的接班人,或许尊重传统文化是一种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但是我想传承传统文化,继承华夏文明也应当是我们的一种义务。个人认为应当以现代化为辅助手段将传统文化予以新的包装,向世界展示,我们才可成长的更加顺利,也祝愿通过我们的传播,来下乡挖掘传统文化的队伍可以更加壮大。愿“中国梦”的基点更加牢固,中华民族更加的历史继续悠长而深邃。
第五篇: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启动仪式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启“走进浦市——探索浦市的秘密”三下乡之旅
作者:谭向红
7月6日上午10点,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吉首大学砂子坳校区图书馆门前隆重举行。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文平、副院长龙兴武、党委书记石绍根出席仪式并讲话,为学院即将出征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授旗、送行。
2014年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三下乡”服务团队由学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本着服务于民族地方,服务于基层的原则,深入到湘西四大名镇之浦市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本次活动开展义务支教、下村调研、普法、下村走访、爱心物资发放。在支教中将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与素质修养等最大限度的教授给农村的孩子,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走访,即对村落人家进行走访调查。(以发放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具有严重困难的少数居民,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开展普法知识活动,利用学院法学专业的特性,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养老保险知识、医疗保健知识等,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开展爱心活动,走访时发放募捐得来的书籍资料、药物等农村所需物资。开展公益活动,走家串户,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某些公共设施处做清洁、打扫卫生。
“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是主题也是使命,吴文平院长在讲话中提到队员们要“辛苦知农村,实践长才干”,并要求队员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关爱群众,热心服务,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确保安全。
最后,在队长谭玉强的带领下,三下乡团队所有成员进行庄严宣誓,启动仪式圆满结束,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三下乡团队开始此次浦市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