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海事局辖区水上防台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9-05-15 05:0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州海事局辖区水上防台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州海事局辖区水上防台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台州海事局辖区水上防台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台州海事局辖区水上防台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加强台风季节的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防汛抗台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台州海事局辖区(以下简称“辖区”)水域内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代理人及相关单位、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台州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主管机关所属各海事处具体负责各自管辖水域水上防台安全监督管理。

第四条辖区水上防台工作根据台州气象台发布的台风信息分为四个阶段:

(一)防台准备阶段: 当台风中心在48小时内可能影响防台界线以内水域,或虽台风中心未来不会进入防台界线以内水域,但在未来48小时内防台界线以内水域平均风力达8级或以上时开始。

(二)防台实施阶段:当台风中心在24小时内影响防台界

线以内水域,或虽台风中心未来不会进入防台界线以内水域,但在未来24小内防台界线以内水域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时开始。

(三)抗击台风阶段:当台风中心在未来12小时内袭击防

台界线以内水域,或台风中心未来不会进入防台界线以内水域,但在未来12小时内防台界线以内水域平均风力达12级或以上时开始。

(四)防台结束阶段:指台州市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解除后的阶段。

第五条台风季节前,辖区港航企业和船舶所有人、经营

人、管理人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公司应对船舶的防台设备和属具等作一次全面检查。

第六条辖区港航企业应成立防台组织,制定防台应急预

案,并及时报主管机关备案。港航企业的岸基管理人员和船长及船员应熟悉防台应急预案并应正确执行。

辖区船舶修造企业,应将台风季节期间在建、在修船舶的数

量、防台措施和应急预案报主管机关备案。

第七条港航企业、在港船舶及在辖区水域内避风的船舶

应及时收听气象报告,并按照本规定自觉做好相应的防台工作。

主管机关应以一定形式向辖区各水上水下工程施工单位、航

运公司和船舶通报防抗台信息,督促做好防台工作,有关单位和船舶应当听从指挥。

第八条港航企业和在港船舶及在辖区水域内避风的船舶

在防台准备阶段应做好下列工作:

(一)港航企业和在港船舶及在辖区水域内避风的船舶应密切注意热带气旋动向,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做好记录,并保持与主管机关联系。

(二)在港船舶及在辖区水域内避风的船舶应按最低安全配员要求立即召回船员,并对船舶防台相关设备及应急设备作一次全面检查、测试,作好各项防台准备工作,检查、测试结果应记录在航海日志或其它工作台账上。

(三)非坞修船舶不得进行拆修主机、辅机、舵机、锚机、锅炉等重要防台设备,已拆修的应立即装配复原,尽量恢复正常使用,保持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如未能正常恢复的应采取其他有效安全措施。同时,应停止新建船舶的下水作业,就地加固船台上的船舶,并严格按照防台应急预案落实防台安全措施。

(四)无动力船舶,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或船长应紧急制定择地避风应急方案,落实船舶防台措施,并将船舶情况、在船人数、安全措施等报主管机关备案。

(五)冲滩的船舶宜选择高潮时冲滩,并做好船体固定工作,事先报主管机关。

(六)从事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船舶应做好随时撤离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

(七)500总吨以上的船舶不得进入台州港海门港区避风,如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进入的,应经主管机关同意。

(八)要求引航协助防台的船舶,应及时向引航部门提出申请。

第九条港航企业和在港船舶及辖区内避风的船舶在防台实施阶段应做好下列防台工作:

(一)港航企业和在港船舶及在辖区水域内避风的船舶应做好热带气旋可能在本地区登陆的各项应急工作。

(二)港航企业应准确掌握码头的船舶动态,协助船舶做好防台工作。

(三)客、滚渡船应根据风力变化及时停航,不得冒险航行。停航后,客、滚渡运单位应做好宣传工作,维护好码头秩序。

(四)装卸危险货物的船舶应停止装卸作业,离泊择地避风,并应充分考虑到自身载运危险货物的危险性。

(五)无动力船舶,应择地避风,并应充分考虑到自身无动力的局限性。

(六)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船舶,过驳作业船舶应立即停止作业,择地避风。施工作业船舶撤离现场时应落实好必要的警戒标志。

(七)在航船舶或不宜靠泊避风的船舶应直接驶抵附近避风锚地锚泊。

(八)引航部门应及时将申请引航船舶的移泊计划和人员安排报主管机关,并及时做好协助船舶防台工作。

(九)外轮代理单位应及时办理外国籍船舶的相关手续,协助外国籍船舶做好防台工作。

(十)非紧急情况,船舶出港应报告主管机关。

第十条港航企业和在港船舶及在辖区水域内避风的船舶在抗击台风阶段应做好下列工作:

(一)所有船舶应停止作业,检查核实封舱、水密、绑扎、加固等工作的有效性,并确认各项防台措施就绪,做好记录。

(二)拟在码头靠泊避风的船舶应事先经得码头所有人或经营管理人的同意,并采取加强系缆、调整系缆均匀受力、增加并固定碰垫等安全措施,必要时备妥主机。

(三)冲滩船舶应加强巡视,防止船舶移位、下滑等意外情况发生。

(四)在锚地避风的船舶应保证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加强巡视检查,随时掌握周围动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船舶走锚及事故发生。

(五)无动力船舶应采取防台措施,并落实好拖轮。

第十一条港航企业和在港船舶及在辖区水域内避风的船舶在防台结束阶段应做好下列工作:

(一)立即检查损失情况,特别注意检查船舶的航行操纵设备、系泊设备及其他重要设备、属具的受损情况。

(二)避风船舶应有秩序的驶离避风锚地,驶离避风锚地起锚前应报告主管机关。

(三)当避风船舶的锚泊地点对其他船舶航行有碍时,应及时驶离,让出航道,以保证航道畅通。

(四)发现航标漂失、移位或灯光熄灭以及沉船、沉物、漂流物时应立即报告主管机关。

(五)港航企业和在港船舶及在辖区避风的船舶应及时总结防台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防台措施,并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第十二条在防台各阶段,进入辖区报港线以内的船舶应保持在VHF06频道守听,保持AIS设备开启;未进入报港线以内的船舶应保持在VHF16频道守听,保持AIS设备开启。

第十三条本规定中的避风锚地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海事局关于浙江沿海主要公共航路锚地的公告》规定外,以主管机关对外公布的锚地通告为准。

第十四条违反本规定的,主管机关可视情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台州海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台州海事局辖区水上防台管理规定(暂行)》同日废止。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水上防风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水上防风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辖区水上交通秩序,确保台风、季风期船舶、水上设施及人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辖区水域内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和代理人及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及各直属海事局(处)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

第四条 在受到台风威胁或袭击时,船舶必须服从主管机关的统一指挥,港航单位在港的大型拖轮应服从主管机关或搜救中心调用,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第五条 船舶、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和代理人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在台风季节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贯彻“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成立防台领导小组,建立防台值班制度,制订防台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防台知识教育,组织抢救力量,做好后勤保障;

(二)应每天按时收听气象预告,并经常检查防台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检查船舶主机、辅机、舵设备、锚设备、系泊设备及舱盖、水密门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四)检查码头结构、趸船锚链以及撑档、搁墩链条等属具是否完好正常。对油码头、水上油库、过驳平台应从严检查;

(五)检查系船浮筒锚链、圆环、卸扣以及带缆用的琵琶头是否牢固、正常;

(六)检查船厂修造的船舶和拆船厂的废钢船是否稳固,防止发生倾倒、沉没事故。

第六条 气象部门发布热带风暴或台风消息,风暴24小时到达辖区,风力增至6级时,进入二级防台:

(一)检查、落实港内船舶、设施的防风措施;

(二)拆修的机器和动力设备尽快恢复,确保主、辅机正常运转;

(三)在码头和锚地作业的船舶,港调和船方应按具体情况,从有利防台出发,注意掌握对大型船舶实行抢装不抢卸、对小型船舶实行抢卸不抢装的原则,并应按风情区别轻、重、缓、急决定何时停止作业和驶往避风锚地,确保船舶和设施安全;

(四)根据台风 的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船舶自行采取正确防风措施,抗风能力小于6级的船舶(队)应及早选择安全地段避风。

第七条 气象部门发布热带风暴或台风警报,风暴12小时到达辖区,风力增至7级时,进入一级防台:

(一)风力增至7级以上,小型船舶(队)停止航行,进入夹江、河口、港池避风。禁止小型船舶(队)出闸入江;

(二)客、汽渡应选择抗风力强的渡轮渡运,当风力超过本船抗风能力时一律停止渡运;

(三)未经主管机关同意,不得检修主机、辅机和动力设备;

(四)各单位防台领导小组进入岗位,轮流值班,掌握台风位置和方向,向所属船舶通报,及时处理防台中出现的问题,指挥船舶防风抗台;

(五)引航员昼夜待命,所有外轮应按规定通过代理申请引航员上船,并随船值守。其它大型船舶必要时申请引航员登轮或大马力拖轮守护;

(六)靠泊码头的船舶,应加强防风措施,注意对缆绳的检查并及时调整,使所有系缆受力均衡,在船体与码头间要有足够的碰垫,注意风暴潮,系在浮筒上的船舶应及时加缆;

(七)凡装有危险货物的船舶,不得与他船混泊,应当日夜加强值班;

(八)主管机关应根据船舶的抗风等级,严格控制船舶出港,已签证的船舶,如抗风能力小

于警报风力,仍应禁止出港;

(九)由海进江避风的船舶应选择安全水域锚泊避风,并服从当地主管机关统一管理;

(十)锚泊抗台的船舶应让出主航道,抛锚时注意周围情况,保证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港调应派抗风能力强、马力大的拖轮在驳船锚地附近留守;

(十一)风力超过8级时,除担任巡逻、抢险或经主管机关特许的船舶可以航行外,其他船舶一律停航;

(十二)所有船舶应做好应急准备,主机备妥待用,按各自岗位加强值班,分头巡视全船四周、检查舱底,以便发现意外时,立即进行抢修或施救;

(十三)电台、VHF要有专人值守,保证良好的通讯秩序。

(十四)港区岸吊、浮吊应放下吊杆,并采取有效的紧固措施。

第八条 台风、季风警报解除后,船舶必须听从指挥,有秩序地驶离避风锚地。

第九条 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2002年日江苏海事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水上防风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仓库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武汉永幸管业有限公司仓库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武汉永幸管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仓库管理,确保安全库存,减少存货积压,提高库存周转率,加强成本核算,促进业务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仓库的管理工作,包括行政人事部仓库、采购部仓库及物流部仓库。

第二章 建库理库

第三条 公司在行政人事部设行政仓库一座,在采购部设原材料仓库一座、器具仓库一座、残次品仓库一座,在物流部设产成品仓库一座、外协品仓库一座、退货品仓库一座、样品仓库一座。

第四条 行政仓库负责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后勤用品、劳保用品等的储存和收发,原材料仓库负责生产用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包装材料等的收发存,器具仓库负责生产、维修、检验、搬运、理库、配送等用的机器、设备、工具、配件、耗材等的收发存,残次品仓库负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残次品的收发存,产成品仓库负责公司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收发存,外协品仓库负责公司外协外调品的收发存,退货品仓库负责客户各种原因退回的公司产品(包括自产品和外协外调品)的收发存,样品仓库负责销售开发、质量送检、技术协作等过程中提供给客户或外单位的公司产品样品的储存与收发。

第五条 各仓库要配备专职库管员负责日常仓库管理工作,库管员要做好所属仓库物料的整理、入库、出库、存放、录卡、记账,盘存等日常工作。

第六条 各相关部门应选择和建造相对封闭的区域建立有关库房,有条件的库房应完全封闭并配备门锁,钥匙仅由所属库管员使用和保管(同时行政人事部登记备案一份钥匙),没有条件的也要划分出明确的库房标识区域。

第七条 各库房除所属库管员之外,严禁其他任何人员进入。如其他人员确因公事须进入库房,须征得所属库管员同意并在其陪同下进行。

第八条 各库房应根据所储存的物料的品类品种进一步划分库区库位,可根 据大品类划分库区,并根据小品种划分库位,如:产成品库——PVC排水管库区——PVC110×3.2排水管(国标)库位。

第九条 各库房、库区及库位都应建立明确的标志标识,包括标牌、标志线及物料卡等。库房、库区应在统一的位置悬挂或置放标注有名称的醒目的标牌,各库区和库位应涂刷明确的区域标志线,各库位应在统一的位置置放物料卡,物料卡应包括“品名、规格、标准、收/借、发/贷、存/余、日期、库管员”等内容项目。

第十条 库管员应坚持不懈、认真负责、及时有效地做好所属仓库的日常理库工作,包括库房清洁卫生、库区库位整理、物料码放、破损品处置、积压品清理、防火防潮,做到整个库房整洁干净、标识明晰、存放有序、安全得法。

第三章 入库管理

第十一条 公司所有的采购品及自产品都必须执行先入库后领用出库或销售出库的程序,严禁未经办理入库手续即直接领用或销售发货的行为发生。

第十二条 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宣传用品、后勤用品、劳保用品等由采购部采购回后,行政仓库库管员根据《采购计划单》仓库联核查到货品名、规格、数量及品质等,明细核实无误后由库管员填制《采购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如到货品名、规格、数量及品质与《采购计划单》不符的,不得办理入库手续。《采购入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联、财务联、采购联),行政仓库、财务部和采购部各一联。

第十三条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由采购部采购回后,原材料仓库库管员根据《采购计划单》/《采购订单》仓库联核查到货品名、规格、数量及品质(由公司品控部签贴的检验标签),明细核实无误后由库管员填制《采购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如到货品名、规格、数量及品质与《采购计划单》/《采购订单》不符的,不得办理入库手续。《采购入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联、财务联、采购联),原材料仓库、财务部和采购部各一联。

第十四条 生产、维修、检验、搬运、理库、配送等用的机器、设备、工具、配件、耗材等由采购部采购回后,器具仓库库管员根据《采购计划单》仓库联核查到货品名、规格、数量及品质(由使用人员协同验收),明细核实无误后由库管员填制《采购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如到货品名、规格、数量及品质与《采购计划单》不符的,不得办理入库手续。《采购入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联、财务联、采购联),器具仓库、财务部和采购部各一联。

第十五条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残次品由生产班组指定人员送至 残次品仓库,由库管员清点核实品名、规格、数量及不合格标签后填制《生产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破碎车间生产的破碎料亦由破碎工送至残次品库,交由库管员核实查验品名、规格、数量及合格标签后填制《生产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生产入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联、财务联、调度联),残次品仓库、财务部和生产调度员各一联。

第十六条 生产部生产的合格产成品由生产班组指定人员送至产成品库,库管员核实品名、规格、标准、数量及合格标签后填制《生产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并存放至规定库区库位,无合格标签产品严禁入库。《生产入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联、财务联、调度联),产成品仓库、财务部和生产调度员各一联。

第十七条 销售用的外协外调品由采购部采购回后,外协品仓库库管员根据《采购计划单》/《采购订单》仓库联核查到货品名、规格、数量及品质(由公司品控部签贴的检验标签),明细核实无误后库管员填制《采购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并存放至规定库区库位。如到货品名、规格、数量及品质与《采购计划单》/《采购订单》不符的,不得办理入库手续。《采购入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联、财务联、采购联),外协品仓库、财务部和采购部各一联。

第十八条 客户各种原因退回的公司产品(包括自产品和外协外调品),退货品仓库库管员根据《预退货单》仓库联核实查验退回产品的品名、规格、标准、数量,据实填制《预入库单》。《预入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联、销售联、品控联),退货品仓库、销售部及品控部各一联。然后继续经公司有关退货程序核定后,退货品仓库库管员根据财务部开具的《退货入库单》仓库联据实办理入库手续并存放至规定库区库位。

第十九条 从产成品仓库和外协品仓库转出的用于销售开发、质量送检、技术协作的备用样品,先由转出仓库库管员据实填制《出库单》,写明品名、规格、标准和数量等,经程序核定后办理出库手续。《出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联、财务联、转入联),转出仓库、财务部及样品仓库各一联。样品仓库库管员在收到《出库单》转入联后,据单核实查验转入的产成品或外协品的品名、规格、标准、数量和品质等,明细核实无误后填制《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入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联、财务联、转出联),样品仓库、财务部和转出仓库各一联。

第二十条 公司的各有关仓库进行物料的转出转入时(如产成品库和外协品库转出破损品、积压品至残次品库时,退货品库转出破损品、积压品至残次品库时,退货品库转出合格品至产成品库或外协品库时),由转出仓库库管员据实填制《出库单》,经程序核定后办理出库手续,转入仓库库管员收到《出库单》转入联后,据单核实查验转入的物料的品名、规格、标准、数量和品质,明细核实无误后填制《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出库单》/《入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联、财务联、转入联/转出联),转出仓库/转入仓库、财务部、转入仓库/转出仓库各一联。

第二十一条 所有物料入库时必须存放至规定的库区库位,轻拿轻放,整齐统一,按标准规范安全存置,严禁违规操作,杂乱堆放。

第二十二条 各仓库物料入库存放时,所属库管员务必认真仔细、谨小慎微,执行一核单、二查验、三存放、四复核、五登记的程序进行。

第四章 出库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仓库物料出库时应遵循“推陈出新、先进先出、单实相符、准确无误”的原则进行。

第二十四条 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宣传用品、后勤用品、劳保用品出库时,行政仓库库管员根据相关程序核定提交的《物品申领单》仓库联或领用人签收的《物品领用单》核实品名、规格、数量和标准等点配物料,办理出库手续按单发放。《物品申领单》一式三联(存根联、仓库联、财务联),申领部门、行政仓库和财务部各一联。

第二十五条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出库时,原材料仓库库管员根据相关程序核定提交的《领料单》仓库联核实品名、规格、数量和标准等点配物料,办理出库手续按单发放。《领料单》一式三联(存根联、仓库联、财务联),领料部门、原材料仓库和财务部各一联。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维修、检验、搬运、理库、配送等用的机器、设备、工具、配件、耗材等出库时,器具仓库库管员根据相关程序核定提交《物品申领单》仓库联核实品名、规格、数量和标准等点配物料,办理出库手续按单发放。《物品申领单》一式三联(存根联、仓库联、财务联),申领部门、器具仓库和财务部各一联。

第二十七条 生产产生的不合格品、残次品、库存处理的积压品及生产用的破碎料从残次品仓库出库时,残次品仓库库管员根据相关程序核定提交的《领料单》仓库联核实品名、规格、数量和标准等点配物料,办理出库手续按单发放。《领料单》一式三联,领料部门、残次品仓库和财务部各一联。

第二十八条 产成品销售出库时,产成品仓库库管员根据相关程序核定提交的《销售出货单》仓库联核实品名、规格、数量和标准等点配物料,办理出库手续按单发放。《销售出货单》一式五联(销售联、记账联、仓库联、配送联、客户联),销售部/工程部、财务部、产成品仓库、配送员和客户各一联。

第二十九条 外协外调品销售出库时,外协品仓库库管员根据相关程序核定提交的《销售出货单》仓库联核实品名、规格、数量和标准点配物料,办理出库手续按单发放。《销售出货单》一式五联(销售联、记账联、仓库联、配送联、客户联),销售部/工程部、财务部、外协品仓库、配送员和客户各一联。

第二十条 各仓库严禁非所属库管员私自进入提取发放物料,严禁无相关核定单据发放物料。

第三十一条 各仓库物料出库发放时,所属库管员务必认真细致、小心谨慎,执行一核单、二点配、三发放、四复核、五登记的程序进行。

第五章 存量控制

第三十二条 各仓库库管员应做好所属仓库库区库位的容积测算统计工作,进而核算确定出各库区库位的库容,并将库容数据存档随时备查使用。根据库容数据进行日常各库区库位的最大存量控制,合理安排申购计划或生产订单避免库位紧张、溢库积压和资金占用现象发生。

第三十三条 原材料仓库、产成品仓库和外协品仓库库管员应会同上级主管进行日常出库流量统计分析,并结合采购周期与生产周期分析,建立常规品种的平均库存和安全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确保正常供货销售。

第三十四条 原材料仓库、产成品仓库和外协品仓库库管员可根据安全库存数据确定常规品种的申购计划量和生产订单量,申购计划量或生产订单量=(安全库存量-库存余量)+日均消耗量×采购周期或生产周期。

第三十五条 库存控制是一个适时动态调整的过程,库管员还应根据库容数据和安全库存数据适时上报库区库位调整建议情况,以确保库房经济合理使用与物料的正常储备供应。

第六章 盘点盘存

第三十六条 各仓库要定期和不定期对所库存物料进行盘点盘存,原则上要求各仓库定期于每月最后一天盘存一次,不定期盘存由各仓库根据自身工作需要自行适时组织盘存或公司根据情况指令仓库组织进行,盘点盘存时各仓库暂停物料出入。

第三十七条 各仓库盘存由所属库管员及所属部门主盘,财务部派人监盘,如盘存人手不够,仓库所属部门可上报公司调派其他部门人员参与盘存。

第三十八条 盘存工作完毕后,仓库据实出具有财务监盘人员签名的《仓库盘存明细表》一式三份,所属仓库留存一份、交财务部一份、报总经理一份。

第三十九条 财务部成本会计会同仓库库管员对《仓库盘存明细表》进行分析,核对物料卡及有关库存明细账,对盘盈盘亏情况进行分析和建议,由成本会计出具《仓库盘盈/盘亏分析与建议报告》上报处理。《仓库盘盈/盘亏分析与建议报告》最终经总经理签批后,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签批意见办理执行。

第四十条 仓库盘存时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都不得隐瞒不报,都必须据实上报按会计账务处理原则及公司责任追究机制处理。

第七章 账表管理

第四十一条 仓库账表体系包括出入库凭证、物料卡、仓库台账/电脑账、库存明细表、盘存明细表等。

第四十二条 各仓库库管员应日常做好所有出入库原始凭证的接收、填制、传递、分类、保管和存档工作,不得遗失和错漏。

第四十三条 库管员根据出入库凭证办理完出入库手续后,据实登记物料卡,然后根据出入库凭证和物料卡及时登记仓库收发存台账/电脑账,月末根据台账和电脑账出具库存明细表上报,做到账、卡、物相符。

第四十四条 仓库收发存台账/电脑账要求登记“品名、规格、标准、日期、单号、收/借、发/贷、存/余、库区、库位”等项目。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制度与规定与本规定相冲突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由有财务部负责解释。

武汉永幸管业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

第四篇:特殊工时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特殊工时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规范特殊工时管理,维护劳动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因生产特点或者工作性质特殊、不能实行国家规定的标准工时制度的,按照本规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

第三条【特殊工时】本规定所称特殊工时制度包括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第四条【特殊工时制度的休息休假】 企业安排劳动者在特殊工时制度岗位上工作的,应当事先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工时考勤、休息休假、薪酬支付等办法,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二章 不定时工作制

第五条【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岗位范围】 企业可以按照本规定申请在下列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一)对企业经营管理负有决策、指挥等领导职责的高级管理岗位,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监事等;

(二)劳动者可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且无考勤要求的技术、研发、创作等岗位;

(三)需要机动作业、由劳动者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工作时间的外勤、推销、长途运输等岗位。

第六条【不定时工作制的工资】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其年工资报酬不得低于企业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平均工资。

第三章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第七条【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岗位范围】企业可以按照本规定申请在下列岗位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一)地质及资源勘探开发、建筑、制盐、制糖、旅游、渔业、海运等行业中,部分受季节、资源、环境和自然条件限制需要集中作业的岗位;

(二)交通、铁路、邮政、电信、内河航运、航空、电力、石油、石化、金融等行业中,部分中断作业可能会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岗位;

(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务院鼓励或者扶持发展的产业政策,规定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

第八条【综合计算工时的周期】符合前条第(一)项规定的岗位,企业可以申请以季度或者年为综合计算工时的周期。

符合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岗位,企业可以申请以周、月或者季度为综合计算工时的周期。

符合前条第(三)项规定的岗位,综合计算工时的周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

第九条【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加班限制】按照本规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正常工作时间应当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相同,超出部分视为延长工作时间。

综合计算周期内延长工作时间的最高限额分别为:以周为周期的,不得超过15小时,且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以月为周期的,不得超过36小时;以季度为周期的,不得超过108小时;以年为周期的,不得超过360小时。

第十条【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休息保障】在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每日最长工作时间(含正常工作时间和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1小时。

企业应当保证在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每两周至少有一个连续24小时的休息日。

第十一条【加班工资报酬支付】在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企业安排其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报酬。在综合计算周期内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报酬。

企业与在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综合计算周期未满的,以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时间为周期截止日,支付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报酬。

第四章 审批管理

第十二条【审批管理】 下列企业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审批,其设在地方的全资、控股的法人单位应当将获准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有关批复文件以及企业的具体实施办法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一)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企业;

(二)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

(三)铁道、民航、烟草部门所属企业。其他企业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应当按照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审批和备案。

第十三条【报批材料】 企业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制度,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包括企业性质特点、经营范围及规模等基本情况,以及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种类及原因;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登记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岗位、人数、申请期限、周期;

(四)有毒有害岗位应当提交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五)经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制订的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实施方案;

(六)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工会对实施方案的意见;未成立工会的企业,应当经申请岗位的劳动者签字认可。

第十四条【审批程序】 对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审批:

(一)审批机关应当在收到企业提交的书面申请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企业;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企业需要补正的材料。

(二)审批机关认为必要的,可以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决定。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企业;

(三)审批机关作出批复决定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送达企业。第十五条【撤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应当依法撤销批复决定:

(一)审批机关超越法定职权作出的批复决定;

(二)审批机关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批复决定;

(三)审批机关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作出的批复决定;

(四)经批准实行特殊工时的企业违反本规定,受到行政处罚后,依然拒不改正的;

(五)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批复决定的。

企业因违反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被撤销批复决定的,审批机关自作出撤销决定之日起1年内不再受理其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申请。

第十六条【救济渠道】企业对审批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不予批复决定或者撤销批复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七条【行政监督】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批复决定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批复决定依法公开。审批机关应当建立审批档案,档案保管年限不得短于实施期限届满后三年。

审批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特殊工时审批工作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并自觉接受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更新处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可以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行业和岗位,并定期向社会发布。

第十九条【公示及合同处理】企业收到审批机关的批复决定后,应当在本单位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5个工作日。

对经批准后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岗位,企业应当告知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明确工作岗位、工时性质以及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等内容。对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在原劳动合同中加载相关内容。

第二十条【变更处理】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或者变更名称、经营范围等情况的,应当由变更后的新企业按照原审批机关的规定,重新申请、申请变更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或者报请备案。

第二十一条【劳务派遣特殊工时申请】 用工单位需要在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与劳务派遣单位在劳务派遣协议中明确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岗位、人数、期限和劳动报酬等,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为被派遣劳动者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制度。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未经审批的法律责任】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处理:

(一)未经审批机关同意,擅自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

(二)变更后未按照规定办理申请手续,继续实行特殊 工时制度的;

(三)审批机关撤销审批或者批复决定到期失效后,未及时停止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

(四)未经过民主程序、提供的第十三条第六项的材料为虚假材料,被审批机关撤销审批的。

企业有前款所列情形,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二十三条【未公示法律责任】企业未按照本规定将批复决定在本单位公示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罚款。

第二十四条【未报备法律责任】中央企业设在地方的下属、控股的法人单位未将获准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有关批复文件以及企业的具体实施办法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其他单位的适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工作时间】本规定所称工作时间,是指作业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各类宽放时间和非劳动者个人原因造成的且劳动者处于待命状态的非生产工作时间、停工时间的总和。

作业时间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加工、完成生产或者工作任务所消耗的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是指为加工产品、执行特定工作任务事前准备和事后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宽放时间包括现场组织管理需要(交接班、安全检查、布置工作、整理现场、设备、资料等)所发生的组织性宽放时间、工艺技术装备需要(设备调整、检查等)所发生的技术性宽放时间、劳动者个人生理需要以及为消除过分紧张疲劳安排的间歇等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

从事矿山井下作业的劳动者,其离开地面至升出地面期间的全部时间均包含在工作时间之内。

第二十七条【工作间歇】企业在保障正常生产运营的情况下,日工作时间超过4小时的,应当保证劳动者享受不少于20分钟的工间休息时间,工间休息时间计入工作时间。

从事影响公共安全利益的机动车驾驶员等岗位人员,每驾驶2小时应当保证不少于10分钟的休息时间。

第二十八条【夜班规定】夜班是指企业在22点至次日6点这一时间段安排劳动者工作且时间达2小时及以上的情形。

企业安排劳动者从事夜班劳动应当支付夜班津贴,标准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实施日期】本规定自2012年 月 日起施行。

本规定施行前,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实行特殊工时制度但未明确实施有效期限的,企业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1年内,按照本规定重新申报。

原劳动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维护测绘市场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必须取得《测绘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

个人和未取得测绘资质的单位不得从事测绘活动。第三条 国家测绘局负责全国测绘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 测绘资质许可应当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 测绘资质的专业范围划分为: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海洋测绘、测绘项目设计、境外测绘。

测绘资质各个专业范围的等级划分及其考核条件由《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规定。

第二章 资质许可

第六条 国家测绘局负责甲级测绘资质申请的审查和颁发《测绘资质证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甲级测绘资质申请的受理和初审。

驻京中央国家机关所属测绘单位甲级测绘资质申请的受理、审查、颁证工作由国家测绘局负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申请的受理、审查和颁发《测绘资质证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设区的市(州)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和初审本行政区域内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申请。

国家测绘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办公场所和政府网站公示测绘资质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和期限。

第七条

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有与申请从事测绘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三)有与申请从事测绘活动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四)有健全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五)具备申请从事测绘生产相适应的保密条件;

(六)有固定的住所和满足测绘生产需要的办公设施。第八条 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采取安全保密防护措施,在涉及国家秘密的部位设置保密防护设施。

第九条

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填写《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内容,以数据电文方式在国家测绘局网站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上进行在线申请。

第十条 初次申请测绘资质和申请测绘资质升级、增加业务范围以及测绘单位因实行部分转制、结构调整、合并重组形成新的测绘单位需要重新申请测绘资质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符合国家测绘局规定样式的《测绘资质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三)法定代表人的简历及任命或聘任文件;

(四)符合规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的国家职业资格和任职资格证书、任命或聘用文件、社会劳动保险、劳动合同、毕业证书、身份证等证明材料;

(五)当年单位在职测绘从业人员名册;

(六)符合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测绘仪器检定单位出具的检定证书、购物发票等其他证明材料;

(七)测绘质量保证体系、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等证明材料;

(八)单位住所及办公设施证明;

(九)可以反映本单位技术水平的测绘业绩证明材料;

(十)《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要求的其他材料。第十一条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测绘资质受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或者申请单位按要求补正全部材料的,应当受理其申请。否则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测绘资质审查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由测绘资质审查机关或其上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第十三条

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测绘资质审查机关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

依据本规定,测绘资质申请经下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初审的,初审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并将初审结果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申请单位符合法定条件的,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作出准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于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测绘资质证书》。

测绘资质审查机关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应当向申请单位书面说明理由。

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将通过测绘资质审查的决定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根据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国家测绘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有关专业的资质许可实行数量限制。

第十六条 《测绘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由国家测绘局统一印制,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为4年。编号形式为:等级+测资字+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顺序号。

第十七条 测绘单位申请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变更申请文件;

(二)变更事项的证明材料;

(三)相关主管部门对变更事项的批准文件;

(四)测绘资质证书正、副本。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第十八条 《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测绘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续手续。

对在《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信用档案无不良行为记录且继续符合测绘资质条件的,经测绘资质发证机关批准,有效期延续4年。第十九条 测绘单位自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之日起,一般2年后方可申请升级。

初次申请测绘资质最高不得超过乙级,且不考核其测绘业绩。

申请的测绘专业只设甲级的,不受前款规定限制。第二十条

申请升级的测绘单位在申请之日前2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予批准升级和增加测绘业务范围:

(一)采用不正当手段承接测绘项目的;

(二)将承接的测绘项目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三)一个测绘项目成果质量批不合格的;

(四)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测绘资质证书的;

(五)允许其他单位、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测绘项目的;

(六)不良信用记录未修复的;

(七)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测绘单位在领取新的《测绘资质证书》的同时,须将原《测绘资质证书》交回发证机关。

测绘单位遗失《测绘资质证书》,应当及时在公众媒体上刊登遗失声明,并持单位介绍信、公告副本、补证申请等到发证机关办理补证手续。发证机关应当在2日内办理完毕。

第三章 注册

第二十二条 测绘资质注册时间为每年的第一季度。测绘单位应当在注册期内按本规定的要求向负责测绘资质审查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材料,进行注册。

注册是指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按对测绘单位进行书面形式的核查,确认其是否继续符合现有测绘资质的基本条件,以及对违反测绘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做出的处理。

取得测绘资质未满一年的单位,不参加注册。第二十三条 测绘资质注册核查的主要内容:

(一)单位性质、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及主要技术负责人变更情况;

(二)相应测绘资质标准符合情况;

(三)完成的主要测绘项目及测绘成果质量情况;

(四)测绘单位信用情况;

(五)违法测绘行为被依法处罚情况。第二十四条 测绘资质注册程序:

(一)测绘单位上网登录《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填写《测绘资质注册报告书》有关内容,准备有关材料,并在注册期内按规定报送相应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核查有关材料;

(三)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注册条件的,予以注册;对缓期注册或不予注册的,应当向测绘单位书面说明理由;

(四)统计汇总注册情况,并及时将注册结果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五)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公布注册结果。《测绘资质注册报告书》、测绘资质注册专用标识样式由国家测绘局统一规定。

第二十五条 测绘单位进行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测绘资质注册报告书》(一式三份);

(二)《测绘资质证书》全部副本;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四)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缓期注册:

(一)未按时报送注册材料的、注册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二)应当变更的事项未变更的;

(三)未按规定登记测绘项目的。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注册材料弄虚作假的;

(二)不符合相应测绘资质标准条件的;

(三)单位信用不良,被投诉且造成较大影响,并经核查属实的;

(四)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给用户造成损失且情节严重的;

(五)缓期注册的测绘单位逾期未整改的;

(六)有严重违反测绘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二十八条 缓期注册的期限为3个月。缓期注册期间,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测绘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后符合规定的,予以注册。

缓期注册和不予注册期间,测绘单位不得承揽测绘业务。

第二十九条 测绘资质发证机关对1年内未参加注册的测绘单位予以公告;对2年内未参加注册的测绘单位,注销其《测绘资质证书》。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测绘资质监督检查职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测绘单位提供从业人员名册及工资表、测绘仪器的购买发票及检定证书、测绘项目合同、测绘成果验收报告、保密管理制度、测绘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有关材料;

(二)纠正测绘单位违反测绘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行为。

测绘资质监督检查机关依法对测绘单位从事测绘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归档。

第三十一条 测绘资质监督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测绘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测绘单位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协助与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测绘资质监督检查机关应当将监督检查的处理结果向被检查单位和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测绘单位违法从事测绘活动的,其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将测绘单位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或建议告知该单位的测绘资质审查机关。

第三十三条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将测绘单位的信用信息纳入测绘资质监督管理。

取得《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测绘资质审查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单位信用信息。

测绘单位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价、公布和使用等办法由国家测绘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 测绘单位实施测绘项目前,应当根据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对测绘项目进行登记或者备案。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拖延或者拒绝测绘单位进行测绘项目登记或者备案。

未按规定进行测绘项目登记或者备案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测绘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当作为不良信息记入信用档案。

第三十五条 任何部门、任何地方不得对已经取得《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重复进行测绘资质审查发证。

已经取得《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得在当地或者异地重复申请《测绘资质证书》。

第三十六条 取得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与承担测绘生产任务的涉及国家秘密人员签订岗位保密责任书,明确岗位保密责任,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

涉及国家秘密人员应当熟悉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岗位保密责任书的要求,履行保密义务。

第三十七条 取得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保密测绘成果,健全测绘活动中的保密管理制度,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八条 测绘单位违法从事测绘活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测绘资质发证机关应当注销测绘单位的《测绘资质证书》:

(一)《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测绘单位依法终止的;

(三)测绘资质审查决定依法被撤销、撤回的;

(四)《测绘资质证书》依法被吊销的;

(五)测绘单位在2年内未承担测绘项目的;

(六)测绘单位连续2年不予注册的;

(七)测绘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注册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注销《测绘资质证书》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测绘单位不再符合相应测绘专业范围或者资质等级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降低其测绘资质等级或者注销其《测绘资质证书》。

第四十一条 取得测绘资质许可的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三十七条的,责令改正,并由发证机关在全国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测绘资质的申请、受理和审查另行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二○○八年 月 日起施行。国家测绘局二○○四年二月十六日发布的《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二○○五年六月十五日发布的《测绘资质监督检查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台州海事局辖区水上防台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州海事局辖区水上防台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