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县花椒产业调查研究
“文县花椒产业调查研究”论文
由本次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文县位于甘肃南陲,坐落在甘、川、陕三省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素有“陇上江南”、“甘肃西双版纳”、“大熊猫故乡”之美誉,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南疆之灵秀。南达九寨风景区,地处东经104°16‘ 16’‘-105°27’ 29‘’,北纬32°35‘ 43’‘-33°20’ 36‘’。全县总土地面积499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1.80万亩。农作物以花椒、核桃、茶叶、纹党为主。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呈现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征,午平均气温15℃,无霜期260天,年均降雨450至800毫米,海拔550米至4187米。适宜花椒生长。
特别是地处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的铁楼藏族乡所产的花椒最能够代表文县花椒的特色。
文县主栽品种有:大红袍、叶里藏、二红袍、八月椒等。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 其中文县大红袍花椒具有产量高、穗大粒多、色泽鲜艳、皮厚肉丰,其味芳香浓郁、酥麻醇厚、浓香四溢的特点,深受消费者所喜爱,远销各地。《太平环宇记》中载:“文洲椒,为贡品进京”。1987年在石家庄全国农产品展销会上名列花椒之最。在1994年甘肃省名优特林果产品监评会上荣获金奖。品质优异,并且,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文县把花椒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大力扶持农民种植椒树,积极支持组织种植户成立花椒生产合作社,认真开展良种推广、技术培训、农资统购、联系销售等活动,既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又增强了他们发展花椒生产的积极性,花椒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县农牧、林业部门依托花椒、核桃、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类专合组织,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4个,加强“一注册三认证”,先后有25个农副产品取得品牌认证。在历届陕西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上,文县先后有11个品牌荣获“后稷奖”和“特别后稷奖”。据悉,今年全县花椒总产量预计达到2000多吨,可为山乡农民增加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全县花椒树面积累计发展到21.35万亩,户均达到3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旧关村地处白水江畔,人口多,川坝河谷耕地面积小,制约了经济发展。近年来,村上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思路,引导群众在田间地埂和荒山荒坡上栽植花椒,如今全村花椒栽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村民仅花椒一项人均收入达到2000多元。受市场大气候影响,花椒市场起伏较大,给群众增收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对此村上积极组织花椒种植能人大户成立了协会,平时为椒农提供技术指导,采摘季节专门跑订单,搞销售。
我们分析了花椒价格起伏原因:一:首先来说,近几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从 而花椒的价格也随之上升。二:再加上近几年气候反常导致花椒大面积死亡,花 椒产量随之减少。三:现在吃火锅的人越来越多,从而花椒需求量上升。四:花 椒收购者故意在农民们面前压低价格,再涨价出售,导致差价产生。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花椒的发展阻碍:一,近年来,文县的摘椒价格 基本稳定在每斤0.5—0.8元之间,一直没有突破每斤一元的关点。今年受全国劳
动力价格普遍提升的影响,椒客来文县摘椒要价一下提到每斤一元,否则就不愿
来文县打工,有个别椒客还根据椒农花椒质量的好坏,更是高到每斤1.2—1.5元,使椒农的摘椒成本大为提高。按每户椒农摘1000斤干椒计算,过去的劳务费需3200元左右就可全部摘完,今年则需4000元以上,直接多付800多元。再 加上今年文县的粮、油、肉、菜涨价,生活费用加大,椒农在花椒销售中更是左 顾右盼、不忍出手,直接造成椒贩收不到货,市场不活跃。二:虫害:花椒天牛 的种类较多,危害花椒的主要是虎天牛,星天牛、桔褐天牛、红颈天牛等,在陇 南各县花椒产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优质高产“红袍王”花椒树种上危害严重。成虫咬食花椒枝叶,为害较轻,幼虫钻蛀树干,上下蛀食,引起树木枯死,造成花 椒减产,为害惨重,每年有12%的椒树受危害,花椒产量一般损失达35%以上。三:气候的变化使得花椒严重受害
最后我们有一些关于“花椒的未来发展规划”的建议:
(一)扩大基地规模,把一些不适合粮食种植的土地改种花椒。
(二)进行低产园改造以嫁接换优和综合管理为主要措施,按照“果粮间作、一地双收”的模式和“疏密补缺、陪盘间作、嫁接修剪、防治病虫”的十六字要求,对现有的花椒基地中挂果少,效益不高的低产园进行改造,使其提高产能,增加效益,提高产品品质(三)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1.强化科技培训,力争每年举办12期以上的科技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万人(次)以上。
2.大力推广丰产栽培技术.3通过广播、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各种方法,普及林业综合管理的措施,实现花椒苗木自己培育、自己嫁接、自己管理。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没走出课本,体验另一种学习的快乐。
第二篇:关于发展花椒产业的发言稿
关于发展花椒产业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参会的父老乡亲:
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槐坪村花椒产业发展作一下简单的发言,听了我的发言后,有不足之处或有更好的经验和想法,各位领导和参会的父老乡亲们,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我村的花椒产业,希望你们能提出更好的宝贵经验和建议。
今年是我村发展花椒产业的开头之年,目前我镇乃至我县的特色成功种植产业有烤烟、茶叶。花椒产业是我县已启动的又一特色产业,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它将变成我镇乃至我县的重点产业。
现在有政府大力扶持花椒产业,苗款也给予补贴,又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我们管理,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把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决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就我本人来说,目前也种植了近千亩花椒,共种植花椒苗近10万株,付出总金额20余万元。目前正在对花椒苗进行除草、松土、施肥、补苗、防虫等管理工作。由于今年天气好,种下的苗成活率达90%左右,成活的苗长势好,发出的新芽高度达40公分左右。按这样管理下去,种植的花椒在三年后应该能投产。有人在担心花椒的销路成问题,请你们放心,只要我们种植的花椒成规模了,销售是不会成问题的。你们只知道花椒只能作佐料,其它别无用处。其实,花椒的用处很广泛,如医药上、化妆品中等都可用。如果不成规模,别人想来收购,因为少别人来一趟不划算。所以导致目前的现象,有人说花椒变钱慢,没有信心。其实并不慢,前三年,我们可以选择在花椒基地内,种植其它变钱快的低矮农作物,比如辣椒、花生、黄豆、蔬菜等作物,既管好了花椒,又有了短期内的经济收入。要是已成了规模,我们的发展将会成为别村的楷模,也是我们的自豪。我们有了自己的产业,经济收入不会比外出务工差。三年后,花椒成林了,不能种低矮的经济作物,我们可选择林下生态养殖。乡亲们,有了这样的条件,并且用好这一条件,难道我们还愁什么吗?
我种植这么多花椒,并不觉得累,看到有那么多的成活率感到很高兴。只是今年由于正在种植辣椒时,因到外地接校车并完善校车手续耽误了我种植辣椒的时间,今年花椒基地的低矮套作不成功,我很失望。但在来年,我将会在花椒基地内套作黄豆,花椒成林后,发展林下生态养殖是我早就策划好的必经之路。希望父老乡亲们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走上产业化发展,胜利必属于我们!
谢谢大家!
第三篇:对发展我乡花椒产业的思考
对发展我乡花椒产业的思考
今年6月至7月,按照组织安排,我参加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自己看问题的前瞻性,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我进一步掌握了农村基层干部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受益匪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在清华学习时不少专家和教授也要求我们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农业是“三农”问题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农业的产业化又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因此要切实把农业产业化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全力加以推进。近年来,xx乡通过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政治保持稳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特点,就如何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谈一些初浅体会。
一、基本情况
龙万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是丘陵地区,完全具备种植花椒的自然条件,位于xx县城东,距县城13公里,辖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幅员面积48.17平方公里,场镇面积200亩,总人口3.3万人。xx乡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是再生稻生产技术发源地、生猪养殖基地。
原来xx乡种植玉米、小麦等亩产约两三百公斤,每亩收入不过三四百元。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将龙万乡打造成xx县的花椒之乡。全乡规划三年内发展1.5万亩花椒,去年已完成栽种花椒苗50万株,在华利、程山、五余、月亮四个村重点发展,种植面积近5000亩。xx市锦鑫花椒责任有限公司投资在华利村建立占地200亩的花椒产业示范基地,由此带动全乡花椒产业的发展。目前花椒苗成活率高,长势喜人,已经通过县林业局的检查验收。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产业的选择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成败。我乡根据本地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和市场认真调研分析,在多方比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的发展花椒种植产业的选择,经实践证明是一条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花椒树喜钙耐旱,地区海拔较低,年均气温17.5℃,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雨量较少,非常适宜花椒生长。特别是荒地、旱地对花椒生长具有特 1
殊的作用,同时,由于花椒树根系发达,能深入石缝之中,不但能抵御干旱,还能起到较好的固土保水作用,因此,花椒长势较好。
二是政府引导,强力推进,形成规模。乡党委、政府对花椒产业高度重视,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相关领导机构,明确了发展目标。一方面将该产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推进扶贫开发、带动群众增收、促进生态建设的综合性产业,整合各有关部门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资金,多方位、多渠道进行综合扶持;将该品种作为退耕还林工程、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的首选树种之一,对项目捆绑整合,推进花椒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大力争取上级的资金、项目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并采用领导包村、村干部示范带动等,有力地推动了花椒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突出科技,规范种植。我乡将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作为花椒产业发展的关键,依托技术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方面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争取县林业局、农业部门对花椒种植技术指导,加强对花椒种植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加大人员的培养和引进,组织有关人员赴沿滩等花椒产区学习、取经,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管理方式。目前广泛种植的花椒品种就是经精心培育、改良,试种成功的九叶花椒属新品种,具有适应性、抗旱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特别适宜在我们地区的种植。与其它地区的品种相比,芳香油、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等有用成份的含量都较高,品质一流。政府帮助种植户进行统一技术培训,实行统一良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收,在育苗、移栽、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个种植环节技术人员都直接到现场指导、检查把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四是宣传发动,树立典型,转变群众观念。为推进花椒产业的发展,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发展花椒产业动员大会,各村也分别召开院坝会,向群众讲解发展花椒产业的“钱景”及种植技术,把政府引导转变为群众的自发行动。同时,狠抓典型和示范带动,去年,由自贡市锦鑫花椒责任有限公司投资在华利村建立占地200亩的花椒产业示范基地。为群众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户的种植。还要求村干部带头种植,有力的推动了花椒产业的发展,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
三、存在的问题
我乡的花椒种植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和问题。
一是种植规模偏小。与其它花椒主产区的种植规模相比还有距离,目前我乡5000亩的种植面积还较小,未能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市场知晓率的提高,也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是政策不稳定,缺乏持续性,群众急功近利,制约花椒产业的发展。由于退耕还林政策不稳定,落实兑现补贴的面积小,影响部分群众发展花椒产业的积极性,另外,我乡花椒种植较其它地方起步晚、时间短,而不农民存在急功近利心理,对发展花椒产业信心不足,再加上花椒须三年后才见效益,农民现实想法:不如小麦、玉米等当年收益,这样有不少农户存在挖花椒树还耕现象。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虽然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通水、通路,但受资金缺乏等因素影响,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水利设施不足,旱季灌溉用水还得不到稳定的保障。特别是在提高科技种植水平,推进无公害化生产等方面的设施还较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抵御旱灾、雹灾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
四是管理粗放,花椒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目前,多数种植户没有掌握花椒栽培、管理技术,栽上就完了,不修剪,戓修剪技术不规范,基本处于无技术管理状态,另外,采摘烘晒方法有待培训和提高,目前花椒主要依靠阳光自然晒干,一旦遭遇阴雨天气,就会影响花椒的品质,这些都会导致农户对花椒产业信心的缺失。
四、对发展壮大花椒产业的思考
我乡是一个纯农业乡镇,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非常必要,也面临极为有利的因素。一方面我乡几个村正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同时,我乡适宜花椒种植的区域面积较广,充分利用我乡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将工程建设与花椒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必将产生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花椒作为人们普遍食用的传统香料之一,市场需求量较大,以花椒为原料精深加工的各种调味品市场销路较好,花椒及花椒制品在外贸出口上还具有很强的优势,目前四川等地的花椒已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同时,花椒除食用价值外,在药品、化妆品和许多化工产品生产中都具有广泛用途,目前对花椒用途的深度研发及花椒精深加工正蓬勃发展,花椒的用途正不断被挖掘,花椒产业的前景非常广阔。
通过调研分析,对我乡花椒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立规划目标体系。根据花椒生长所需的地理、气温、日照、土壤等条
件在全乡范围内进行考察和试种,摸清全乡适宜种植花椒的土地分布情况,掌握基本面积,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总体规划,编制全乡花椒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各种植区域的实施方案,努力扩大我乡花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将我乡建成全县重要的花椒产地。同时,近年也在积极发展农户加公司模式,采取、合作发展、互惠共赢的方式共同建设基地、开创市场、打造品牌,也是推动花椒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是健全引导扶持体系。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稳定的投入机制,研究出台扶持支撑政策,加大对花椒产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对适宜花椒种植的区域,整合农业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结合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种林护林积极性高涨的有利情况,引导抓好花椒种植。鼓励金融机构对花椒种植户提供信贷支持,对种植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解决好资金问题。做好花椒产业的农业保险工作,解除农户后顾之忧。强化品牌战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搞好市场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不断壮大产业。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实力雄厚的花椒企业和食品加工等相关企业到我乡收购花椒,引导企业与种植农户采取签订单、规范种植技术标准、向农户提供各种服务、最低保护价收购等形式建立稳定的利益同盟,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建成稳定的生产基地,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充分发挥好企业带动基地、带动农户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约束企业和农户的行为,确保农民、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利益,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是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对发展花椒种植的村,由农业、林业等部门参与,建立花椒种植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成立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加大对种植农户的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服务力度,积极培养一大批种植能手和实用人才,在种苗选用和种植的各个环节统一标准,规范种植。加强对花椒的品种改良技术、品质退化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下作物多样性配置技术的研究,不断提升种植科技水平,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
第四篇:顺义文化创意产业调查研究
顺义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刘淇书记任组长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设立了每年5个亿 的专项扶持资金和三年5个亿的集聚区支持资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质量和速度得到全面提升。2009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497.7亿元,占 GDP比重为12.6%,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2%的目标,成为全市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 业。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社会进步的新引擎、城市形象的新符号,成为北京落实“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发展定位的 重要措施手段。
2006年,我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推动下,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呈现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多点支撑、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情况
我区2006年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统计体系,按照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等九大类行业,对区内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进行统计监测。2009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127家,资产总额 168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营业收入91亿元,同比下降 21.1%,实现税金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56.5%;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同比下降9.7%。总体上看,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主导行业明显、大企业做支撑。从统计数据分析,新闻出版印刷、广告会展、旅游、休闲娱乐、设计服务是主导行业,且大企业的支撑是我区文化创意产业 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以顺义国展产业园为代表的会展行业在全市逐步取得龙头地位,设计创意特别是以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江河幕墙、长城华冠为代表的工业设计 行业在全市拥有领先优势,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化学工业出
版社、雅昌印刷公司为代表的出版复制行业稳步成长,以水上公园、乔波滑雪馆为代表的文化体育 休闲行业潜力彰显,以花博会为代表的创意农业和花卉文化创意产业前景广阔。
二是园区建设加快,集聚效应显现。目前我区拥有国家级文化体育场馆1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1个,区级重点产业发展园区5个,国展产业园、北方新 辉印刷基地等园区不断明确自身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和品牌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国门时尚文化产业中心、荣祥广场、欧陆广场等一批各具特色、服务功能强大的综合性项目也日渐成熟。
(二)工作开展情况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占义同志在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区域支柱产业,延昆同志在《2007年政府工作 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刘剑同志高度重视并亲自指导协调项目申报有关工作,其他区领导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都 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区有关部门纷纷结合各自职能和工作实际,支持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06年初我区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和13家成员单位组成 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区文化创意发展领导小组围绕推动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制定产业规划。2006年初,通过组织专题考察调研、区委中心组学习研讨,确立了我区以会展为龙头,打造广告会展、设计创意、出版 印刷三大板块的工作思路。宣传部、文化委、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充分利用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及研究机构力量,编制了《北京市顺义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布局和工作重点。组织研究力量,制定了《顺义新国展中心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顺义区会展经济发展规划及财政扶持意 见》等政策文件,对新国展及周边721公顷地区进行了综合规划及合理布局。
二是做好项目工作,支持产业发展。紧抓全市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的机遇,认真包装和准备有关申报材料,加大宣传推介和评审环节的工作力度,使国 展产业园被成功认定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确立我区在全市会展产业的龙头地位以及打造会展产业平台、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其
周边道路工 程项目也获得5814万元的市级集聚区资金支持。在单体项目申报工作中,我们秉承“培育一批、储备一批、规范一批、申报一批”的理念,通过举办项目初审和 复审培训班、模拟项目答辩现场等形式,认真指导帮助企业完善项目内容,提高项目申报技巧和水平,同时,积极主动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来区考察了解项目,协调区 内有关单位向市级对口单位宣传推介项目,赢得了市级领导和评审专家对我区项目的认同。
三是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整体形象。连续4年组织参加了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宣传推介活动,每年坚持精心设计制作展 台,统筹发挥内外宣力量,通过展览展示、项目推介、领导受访等形式,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招商引资政策、文化创意重点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和宣传。丰富 多样的宣传展示,有效提升了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产业发展尚处在起步孕育阶段。从统计数据分析,目前我区文化创意产业总 量偏小,规模约占全市总量的五十分之一,总体上尚处于起步期,产业吸纳就业和创造税收能力尚未充分显现。但也要看到,方方面面的有利因素正在加速向文化创 意产业聚拢,可以说,我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只要引导得当、推动有力,承担起新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功能指日可待。二是产业服务平台尚不健全。目前,全市已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及“一业一策”的产业政策体系,朝阳、海淀、宣武等区县也都出台实施了各自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 配套政策。面对引导支持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区产业规划及政策制定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服务领域和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拓宽,专门工作 机构的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完善。三是投融资支持力度尚需加强。目前,为支持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海淀、宣武、怀柔、昌平、丰台、大兴、石景山等区 等均已设立了1000万元至1亿元不等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已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一定效果。由于我区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起步孕育阶段,资金瓶颈 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尚难以满足。
三、下一步发展设想
(一)面临机遇
当前,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
一是区域发展需求带来的机遇。首先,从经济质量提升需求来看,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对产业链中创意环节的提炼、分解与重组,可以打破三产界限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加之其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就业带动型等特点,成为我区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必然需要。其次,从全区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临空经济和现代制造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创意产业是现 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业设计、广告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力支撑临空经济和现代制造业发展,而文化休闲旅游、文艺演出等生活性服务业则为集聚产 业高端人才创造了条件。再次,从城市发展需求来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塑造新城文化品位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文化创意中的广告会展、建筑设计、出版印刷、广 播影视等行业,能够有效传播文化理念,彰显城市魅力,塑造城市形象,因而成为提升绿色国际港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二是市区文化创意产业向郊区转移带来的机遇。当前,随着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核心城区的发展空间已无法满足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增长的投资需要,同时由于竞争加剧,现有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成本也不断上升,文化创意方面的投资和现有企业向城市核心区外围转移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区凭借良好的区位优 势、产业优势和重点新城的优势,成为众多文化创意投资和企业转移落户的首选。现代汽车研究总院、国家汽车检测中心、中航工业研究院、金蝶软件总部等大企业 大项目的落户,不仅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而且促进了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总的来说,我区在承接市区文化创意产业转移中具有较大优势和吸引力,应紧抓机 遇,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吸引有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落户我区。
三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经验证明,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点,每次金融危机反而是文化产业逆市上扬的机遇,2009年全市进一步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2009年8月,国家还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了振兴文化产 业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这些都为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乘势而上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综合分析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机遇,遵循文化经济发展规律,确立以下发展思路与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园区化与特色化发展相 结合、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相结合,立足服务新城建设、现代制造业和临空经济发展,重点打造以文化会展、设计创意、高端出版印刷、体育休闲、创意农业等优势 产业为主导的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把我区建设成国际国内专业会展的主要举办地、北京地标性的时尚体育休闲中心、北京地区高端出版印 刷产业的核心基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区域设计创意中心、北京地区创意农业的典型示范基地。同时,积极规划建设好两至三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一 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文化创意企业,切实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 求,大力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重点新城的文化品位。
(三)工作重点
围绕培育和发展“重点集聚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建设顺义国展产业园、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新辉印刷基地、北京工业设计集聚区等重点园区为核心和契机,全力打造五大优势产业。
一是突出发展会展产业。全面释放国展产业园的吸附力和影响力,大力引进广告策划、文化传播、会展旅游等相关配套服务支撑项目,加大对大型展览行业协会 和展会策划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作为展会主办方的各大协会在顺义区设立展会运营公司,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展会落户会展产业园。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重 点支持高端数控机床、高端冶金板材、中高端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航空材料、高新印刷器材、高科技农产品、食品饮料等专业品牌展会。科学谋划花卉物流港的展后 利用,打造花卉会展产业平台。鼓励会展业与旅游业等的协同发展,推动会展活动向高端旅游延伸。
二是大力发展设计服务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顺义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的作用,加快发展汽车工业设计、新型建材设计、都市工业设 计、装备制造设计,支持工业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规划建设国家
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研发设计企业,重点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 产品设计、外观设计、广告设计等,以杨镇北京新技术承接转化示范基地为孵化基地,做好广大中小工业设计企业的孵化工作。着力推进北京汽车设计核心区建设, 完善北京汽车生产基地产业规划,以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国家汽车检测中心、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航空工业研究院、长城华冠汽车设计公司、北京现代二工厂 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为依托,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汽车研发机构和汽车企业集团总部入驻集聚区,努力打造汽车工业设计中心。
三是加快发展高端出版印刷产业。坚持以北方新辉印刷基地为中心,以北石槽、赵全营、北小营为辐射区,整合区域复制产业资源,适度向基地集中,提升产品 档次和技术水平,形成集策划、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于一体,与内容产品创意设计和制作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相融合的产业群落。支持出版机构、印刷企业、复制 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鼓励发展数字印刷,大力发展包装装潢印刷、精品印刷、高档彩色印刷。支持雅昌、化工出版社印刷厂、人民教育出版社 印刷厂、北京时代天华文化传播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吸引出版印刷龙头企业总部入驻顺义,带动区域出版复制业的集聚发展。
四是着力发展时尚体育休闲产业。坚持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赛后的多元化利用,全面落实水上公园及周边15平方公里规划,突出“水上”和“冰上”两大主题,积极引进大型文化体育休闲综合项目,规划建设集激流回旋、赛艇、龙舟、冲浪等休闲娱乐项目于一体的水上运动主题乐园。培育赛艇、皮划艇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 的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积极申报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北京地标性的时尚体育休闲中心。办好冰雪嘉年华等一批体育休闲活动。整合乔波滑雪馆、乡村 高尔夫球场、莲花山滑雪场、乡村网球中心等一批中高档体育休闲设施。办好马坡文学会馆、书画院等一批文化机构。提升金宝花园大酒店、金潮玉玛国际酒店、北 京乡村乐园、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春晖园、绿色度假村、意大利农庄等一批服务设施的品质。
五是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以成功筹办举办花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花卉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国际物流港和国际鲜花港的影响力和吸附力,吸引大型高端花卉 企业落户,支持鼓励现有花卉企业向研发设计领域进发,占领花卉产业产业链高端。围绕旅游休闲农业、优质籽种产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以研 发设计为主的创意农业项目建设和创意农产品的开发,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意农产品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领导小组及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办公室的作用,统筹推动全区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认真 落实市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措施,围绕鼓励自主创新、文化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财税优惠扶持政策等,加快制定出台我区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建立全区文化 创意产业日常工作机制,健全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区内文化创意企业及园区发展的统计分析,实现对重点集聚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 和服务。加强信息调研工作,组织研究和决策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编发工作简报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以产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企 业提供注册、申请专利、工商税收服务、产业政策和法律咨询等快速便捷的服务。
二是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努力构建“市级资金、区级财政投入、市场融资投入、社会投入”四位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模式。设立“顺义区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财政预算资金,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参照市级项目评审的标准和流程,对区内有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优质项 目予以重点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北京市政策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文 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协调支持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以及鑫浩投资担保公司、光彩担保服务有限公司等区内金融机构,为有融资需求的 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贷款支持和其他融资服务。
三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借助文博会、科博会、京港洽谈会以及北京文化创意网等平台媒介,统筹发挥内外宣力量,进一步宣传推介我区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开展优势招商、以商招商和以企招商,围绕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重要区域和重点行业,招引一批行业内领军型、总部型文 化创意企业落户。支持各类国际性文化创意产业机构在顺义落户或建立分支机构,支持中央驻京文化机构入驻顺义或在顺义建立后台服务支撑机构。
第五篇:对秦安花椒产业逐步现代化的思考
对秦安花椒产业逐步现代化的思考
秦安县人多地少,矿产资源贫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花椒面积的逐年增加,花椒已成为秦安县浅干旱山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特别是近几年,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群众自发栽植,花椒面积还在继续扩大。于是秦安花椒产业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凸现,椒农收入的步伐开始放慢,市场疲软、管理松散、竞争混乱、冻害严重,致使部分花椒绝收,花椒深加工企业倒闭等影响并制约花椒产业进程的因素开始增多。为此,很有必要提出秦安花椒产业现代化这一明确的发展方向,来引领秦安整个花椒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秦安花椒产业逐步现代化的基本依据
根据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提出秦安花椒产业逐步现代化的基本依据有三个:
1.1 花椒产业的全面崛起
首先是花椒资源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全县花椒总面积21.1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11万亩,年总产量6625吨,产值超过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13.90%,栽植的品种主要有:大红袍、油椒、秦安1号、豆椒等。有部分椒园品种杂乱,管理粗放。
其次是花椒营销体系的建成和发展。秦安花椒营销形成以外地客商为主体,本地经纪人运销为纽带,现代网络信息手段为基础的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县上坚持政府搭台花椒唱戏的模式,积极促销,使秦安花椒畅销四川等十多个省、市和东南亚一些国家。
最后是花椒成为农民家庭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秦安浅干旱山区的安伏、王窑等十多个乡镇户均超过2亩,由于椒园管理及时,花椒色泽艳丽,市场销路好。全县花椒产值占人均纯收入的10.70%,花椒收入成为农民家庭孩子上学、看病就医的重要支柱。
1.2 辐射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秦安花椒的迅猛发展辐射带动了纸箱包装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花椒加工业、信息中介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目前秦安有纸箱厂3家,经销花椒包装材料的35家左右,调味品经销网点103家,花椒深加工企业1家(已倒闭),运输业919家,信息中介机构16家,餐饮业1 169个网点。根据市场调查和相关资料的分析,秦安花椒产业的辐射带动值占到花椒产值的1/3,收入约为3 000万元。从总体上看,秦安花椒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值呈季节性繁荣,收入不稳定,效益较低。
1.3 秦安花椒产业潜在的优势
一是花椒生长的自然条件独特。秦安县位于秦岭之北,地理位置独特,属陇中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气候条件优越,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北方果椒最适宜生长的地区之一;二是优良的种质资源。全县耕地面积142.35万亩,优质花椒面积18万亩。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9个,出产的优良品种大红袍、油椒等颗大粒饱、色泽艳丽,香味浓郁纯正,品质风味独特,口感麻味十足,深受国内外用户青睐。结果的优质花椒有9万亩,总产量252万千克,产值4 0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80%。预计到2110年18万亩优质花椒将全面进入盛果期,年总产量576万千克,产值超过1个亿;三是良好的群众认识基础。秦安人多地少,单靠粮食生产,根本不能养家糊口。穷则思变,由于秦安椒农认识早、动手快、收益好,历来就有务树收益的好习惯,因此群众种植花椒的积极性普遍高;四是有相当好的科技支撑力量。目前,秦安共有各类林业科技人员109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有花椒研究协会11个,会员1 000多人,农民技术员850人,被省政府授予“果树能手”称号的9人,被县政府授予了“十佳果椒种植能手”和“十佳果椒促销人”称号的20人。有5万多人掌握着至少一项花椒实用技术,有10万多人接受过各类不同层次的花椒科技培训。全县以三站(技术站、森防站、种苗站)和17个乡镇林果站为骨架,村级花椒协会为依托,花椒专业户为科技联结点,以聘请知名专家授课为补充,以科技培训为手段基本形成科技支撑体系。先后实施完成《秦安花椒种质资源调查与区划利用》等十多个科技项目。初步总结出一套完全适合秦安花椒优质丰产的管理技术,支撑着花椒种质资源对智力投入的要求。
综上所述,实事求是地讲,秦安花椒产值呈几何状逐年增长,花椒带动值增长比较缓慢,甚至在花椒加工等行业中出现萎缩。长期的不平衡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并制约着秦安花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说,秦安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花椒产业的现代化要求已经是呼之欲出。秦安花椒产业逐步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秦安花椒产业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保持规模适度的优质资源建设为保证,以生产绿色环保的花椒为原则,以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导向,以现代林业科技为支撑,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把秦安花椒产业作为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起博器,努力实现花椒产值占秦安农业总产值的30%,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值占秦安生产总值10%的奋斗目标。引领秦安花椒产业逐步现代化的对策和措施
3.1 对资本和资金的宏观要求 资金投向和资本运行是现代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核心和基础,对秦安花椒产业要实行以经济手段为杠杆,坚持政府投资为辅,民间资本投资为主的新格局。让民营资金成为花椒产业的主要投资者和受益者,下决心调整花椒产业的投资方向和规模,坚持政府投资只限于花椒产业基础性和薄弱性环节的原则。从利益导向的机制上引领秦安花椒产业逐步现代化。
3.2 保持规模适度的优质资源 要继续加强规模适度的优质花椒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一是实行严格的种苗管理制度,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二是瞄准基地建设的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安伏、王窑、郭嘉、西川等9乡镇万亩以上的花椒优质基地建设,大面积实施节水滴灌工程,保证花椒产业发展的后劲。三是进一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坚持财政供给体制不变,实行科技人员技术入股的制度,与村花椒协会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动双赢。四是技术培训。建议在秦安县职校专门开设花椒专业,不断培养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来引导花椒产业的逐步现代化。五是推广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加快绿色认证步伐,生产绿色环保的花椒产品。
3.3 切实采取措施,增加花椒产业的辐射带动值 从一定程度上说,辐射带动值是某一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入研究辐射带动值的增加和发展。一是培育和发展花椒深加工企业。创造公平宽松、竞争有序的企业发展软环境,与国内外著名的调味品加工企业集团广泛联系,尽快建成1~2家花椒深加工企业,努力促成秦安县花椒精厂的成功转制、整体出让工作。以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苦练内功,循序渐进,争创有品牌的企业。二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交通状况,繁荣花椒产业,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三是规范经纪行为,发展信息中介业。坚持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和服务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规范从业行为,建立一支有诚信、懂行情、善管理的经纪人队伍,建成花椒产业市场活跃,外地客商信赖,消息发布准确及时的信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四是激活花椒包装广告业,结合绿色认证标志,重新设计审定,具有秦安文化底蕴、创意独特、构思精巧的外包装。计划通过今后10年的努力,有望打破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壁垒,争取出口创汇,带动纸箱制造业。继续以互联网为信息传递窗口,实施品牌战略来提高秦安花椒的知名度。
3.4 通过不断整合促使秦安花椒新产业链的形成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上以“花椒科技协会+会员”为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花椒优质资源;销售上以“公司+农户”为订单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辐射带动上以优质花椒资源为起博器,引领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带动模式。加大现代科技的因素,通过不断的整合,促使秦安花椒新的产业链的形成。
3.5 在秦安花椒产业的关键环节上要有新突破 要真正实现秦安花椒产业现代化,建议在三个环节上要有新突破:一是在花椒生产环节上,着手解决花椒容易大面积发生冻害、采摘难和晒制无保障的问题,发展棚栽设施椒,应用机械或化学法采摘,人造光晒制。二是辐射带动环节上,要积极培育花椒产业新的增长点,实现科学发展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休闲型椒园农家旅游业,带动花椒嫩芽风味小吃业和花椒液足浴保健业。三是在意识创新环节上,继续与国内外著名花椒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广泛联系、密切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新领域上要有开拓和发展。深切关注花椒产业新动向,积极寻找花椒产业新的创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