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历史《世界近代史》总复习纲要(二 )
初三历史《世界近代史》总复习纲要(二)
16课
1.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但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2.17世纪初,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相继打败了竞争对手()、()、和()。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
3.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开始于(),当时()负责英国的殖民统治。
17课
1.新航路开辟以后,()和()侵入拉丁美洲,除()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的殖民统治之下。
2.()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是(),杰出的女英雄是()。
18课
1.1836----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了工人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因此得名()。工人们要求取得()。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三个组成部分。
3、《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5.《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曲作者是()。
19课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焦点:奴隶制的()问题。
2、转折:颁布了《》,3.评价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4、性质:第()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沙皇自()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3.日本明治维新
1、内容:①政治方面:(“”),加强()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学习,努力发展()。
2、性质:()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21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时间:()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
3、汽车:德国人()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23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三国同盟”由()、意大利、()帝国组成; “三国协约”由英国、()、俄国组成。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导火线:1914年的()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投降,一战结束。24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时间:18世纪的法国人物: 伏尔泰
2、主张:反对封建(),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的自由和平等。3.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4、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5.英国科学家()著作:()他提出了“()”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6.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第二篇: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
(用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从租地农场、手工业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立宪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止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性质、重要文件、重大事件、结果、革命特点等方面的比较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个性与共性;通过两次科技革命成果及作用的比较,认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方面的巨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肯在南北战争中努力及结果认识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性与必要性。通过五月流血周认识无产阶级的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早期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教学难点理解人文主义“发现了人”。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填写超越中考第42页——第43页知识结构;(用时10分钟)
二、将知识结构的具体内容遮住,有同排同学就知识结构中的概括性词语彼此提问以检查
知识结构的形成情况并彼此互助完善知识结构的建构;(用时10分钟)
三、学生开卷完成超越中考第44页——第46页;(10分钟)
四、老师检查学生答案正确与否、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否、就各题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
充分的展开以便回忆更多的知识。(10分钟)
中考链接
1、文艺复兴的实质体现在兴上(兴及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注意并非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2、新时代指新兴的资本主义时代,旧时代指走向没落的封建主义时代。但丁是跨两个时代的诗人。
3、新航路的开辟需要人的探险精神,而它的开展有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探险精神。
4、《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
5、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在19世纪中叶有俄国和日本。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6、美国独创性的发展之路的符和事件有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体制以及罗斯福新政。
7、1799年通过雾月政变上台,1804年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变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执政期间颁布法典,1815年彻底失败——拿破仑。
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9、三角贸易。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1、1500年前世界各地总体上相互孤立的存在与发展,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有分散走向统一,以前是孤立的历史以后是整体的历史,故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
2、人文主义彰显人的需求、力量与情感,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这是一道考查对人文主义内涵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家代表作所反映的思想的考查。
3、地图与历史考查相结合,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空间的。
4、“一切革命中最温和又是最成功的”最温和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最成功的——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国王专制权力的《权利法案》。
5、行政、司法、立法权“三权分立”并且相互牵制,从分立且相互牵制的角度说,可以有效避免专制权力的出现,所以选谁都不重要。
6、D。
7、C。
8、D。
9、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应该尽快解决奴隶制问题。
10、“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华盛顿;“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大革命。此主题为新体制的创立。
11、农奴获得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12、B。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1)③;市场、资金、原料。
(2)、种族灭绝;黑奴贸易。拉开了殖民掠夺序幕。
(3)世界各国的交流应建立在和平交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
14、(1)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
(3)学说——三权分立。法律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
(4)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美国仍存种族歧视。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
(用时: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填写超越中考第42页——第43页知识结构;(用时10分钟)
二、将知识结构的具体内容遮住,有同排同学就知识结构中的概括性词语彼此提问以检查知识结构的形成情况并彼此互助完善知识结构的建构;(用时10分钟)
三、学生开卷完成超越中考第44页——第46页;(10分钟)
四、老师检查学生答案正确与否、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否、就各题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展开以便回忆更多的知识。(10分钟)
(一)、中考链接
1、黑暗魔鬼的磨坊指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污染。工业革命持续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伦敦为英国首都,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位于18世纪中期。
2、英国1770年工业比重为24%,1821年为31%,表现为工业比重大幅上升;1770年——1821年在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位于18世纪中期)期间,所以图中信息体现出工业革命成果。3、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标志美国诞生,1876年为美国诞生10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节日,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它所展出的科技成果可以是此前发明的任何科技成果,1876位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所展出的科技成果应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在1876年前的成果。汽船、蒸汽机车为第一次科技革命成果,电子计算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只有贝尔电话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第一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时间长远度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5、排序题为最简单的开卷考试题。火车机车——1814年,史蒂芬孙,旅行者号;瓦特改良蒸汽机——1769;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工业革命开始标志;飞梭——1733年,纺织师凯伊发明。
6、1880——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了40%;1820——1870年,美国纽约和费城人口分别由10万人上升到94万人和67万人。1820——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所以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7、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8、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是巴黎公社的失败。
(二)、单元过关检测单项选择:
1、历史知识蕴含于地图之中,考查从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地位。
3、从数据表格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的历史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4、重复了。
5、1873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能是电气时代的最重要能源,名称上也可联系。
6、排序题。火车机车——1814;飞机——1903年;福特四轮汽车——1896年;汽船——1807,美国富尔顿,克莱蒙号。
7、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区分,1912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电子邮件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线电话与无线电报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茫茫大海似乎无法使用有线电话,所以他们使用的通讯手段应该是无线电报。
8、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所带来的职业变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考察方法,仍让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9、从“人民宪章”寻找解题依据。
10、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11、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2、欧仁鲍迪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1)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区分:第一次科技革命——图
一、图五;第二次科技革命——图
二、图六;第一次科技革命——图
三、图四。(2)介绍特点或作用。(3)、(4)以前讲过,让同学口头展示。
14、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三方面介绍英国状况: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关系上开展宪章运动。
(1)《权利法案》。
(2)制定法律,限制国王专制权力;发展生产,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3)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人类社会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第三篇:近代史纲要总复习(小题篇)
1,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2,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4,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5,俄国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6,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然是“国中之国”。7,《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8,《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
9,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10,1885年3月,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年近70的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打败法军,去的镇南关大捷
11,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更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
12,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3,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从中国内部分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时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14,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5,《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6,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7,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围绕问题: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员,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8,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 19.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 20.1911年5月,在为形式所迫不得已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足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21.1903年,章炳麟发飙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
2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
2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4,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原清军协统(旅长)黎元洪被硬拉来当了都督
25,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26,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同时,孙中山像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世凯
27,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2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29,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广东的杨匏安早年留学日本,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1919年11月,12月,他发表《马克思主义》一文,它的发表几乎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时,可以说是该文的姊妹篇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30,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打会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1,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32,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叛变,以“清党”为名,同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33,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34,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事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35,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36,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37,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38.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39.1932年,在日军扶持下拼凑的伪“满洲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复辟残余势力相结合而催生的一个怪胎。中国东北三省成了日本殖民地
40.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蒋抗日”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41.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
42.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 43.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激战中殉国
44.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达到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驳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45.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近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一千余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46.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
47.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人物
48.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吧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49.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50.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51.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52.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53.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及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54.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这次的回忆,标志着民盟占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55.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第四篇: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00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
(用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从租地农场、手工业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立宪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止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性质、重要文件、重大事件、结果、革命特点等方面的比较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个性与共性;通过两次科技革命成果及作用的比较,认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方面的巨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肯在南北战争中努力及结果认识 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性与必要性。通过五月流血周认识无产阶级的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 早期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教学难点 理解人文主义“发现了人”。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完成中考总复习第42页(用时10分钟)
二、将知识结构的具体内容遮住,有同排同学就知识结构中的概括性词语彼此提问以检查知识结构的形成情况并彼此互助完善知识结构的建构;(用时10分钟)
三、学生开卷完成历史总复习第44页——第46页;(10分钟)
四、老师检查学生答案正确与否、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否、就各题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展开以便回忆更多的知识。(10分钟)
中考链接
1、文艺复兴的实质体现在兴上(兴及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注意并非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2、新时代指新兴的资本主义时代,旧时代指走向没落的封建主义时代。但丁是跨两个时代的诗人。
3、新航路的开辟需要人的探险精神,而它的开展有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探险精神。
4、《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
5、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在19世纪中叶有俄国和日本。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6、美国独创性的发展之路的符和事件有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体制以及罗斯福新政。
7、1799年通过雾月政变上台,1804年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变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执政期间颁布法典,1815年彻底失败——拿破仑。
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9、三角贸易。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1、1500年前世界各地总体上相互孤立的存在与发展,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有分散走向统一,以前是孤立的历史以后是整体的历史,故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
2、人文主义彰显人的需求、力量与情感,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 的代表作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这是一道考查对人文主义内涵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家代表作所反映的思想的考查。
3、地图与历史考查相结合,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空间的。
4、“一切革命中最温和又是最成功的”最温和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最成功的——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国王专制权力的《权利法案》。
5、行政、司法、立法权“三权分立”并且相互牵制,从分立且相互牵制的角度说,可以有效避免专制权力的出现,所以选谁都不重要。
6、D。
7、C。
8、D。
9、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应该尽快解决奴隶制问题。
10、“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华盛顿;“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大革命。此主题为新体制的创立。
11、农奴获得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12、B。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1)③;市场、资金、原料。
(2)、种族灭绝;黑奴贸易。拉开了殖民掠夺序幕。
(3)世界各国的交流应建立在和平交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
14、(1)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3)学说——三权分立。法律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4)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美国仍存种族歧视。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
(用时: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填写历史总复习第42页——第43页知识结构;(用时10分钟)
二、将知识结构的具体内容遮住,有同排同学就知识结构中的概括性词语彼此提问以检查知识结构的形成情况并彼此互助完善知识结构的建构;(用时10分钟)
三、学生开卷完成历史总复习第44页——第46页;(10分钟)
四、老师检查学生答案正确与否、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否、就各题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展开以便回忆更多的知识。(10分钟)
(一)、中考链接
1、黑暗魔鬼的磨坊指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污染。工业革命持续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伦敦为英国首都,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位于18世纪中期。
2、英国1770年工业比重为24%,1821年为31%,表现为工业比重大幅上升;1770年——1821年在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位于18世纪中期)期间,所以图中信息体现出工业革命成果。3、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标志美国诞生,1876年为美国诞生10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节日,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它所展出的科技成果可以是此前发明的任何科技成果,1876位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所展出的科技成果应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在1876年前的成果。汽船、蒸汽机车为第一次科技革命成果,电子计算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只有贝尔电话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第一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时间长远度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5、排序题为最简单的开卷考试题。火车机车——1814年,史蒂芬孙,旅行者号;瓦特改良蒸汽机——1769;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 夫斯——工业革命开始标志;飞梭——1733年,纺织师凯伊发明。
6、1880——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了40%;1820——1870年,美国纽约和费城人口分别由10万人上升到94万人和67万人。1820——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所以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7、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8、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是巴黎公社的失败。
(二)、单元过关检测 单项选择:
1、历史知识蕴含于地图之中,考查从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地位。
3、从数据表格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的历史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4、重复了。
5、1873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能是电气时代的最重要能源,名称上也可联系。
6、排序题。火车机车——1814;飞机——1903年;福特四轮汽车——1896年;汽船——1807,美国富尔顿,克莱蒙号。
7、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区分,1912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电子邮件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线电话与无线电报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茫茫大海似乎无法使用有线电话,所以他们使用的通讯手段应该是无线电报。
8、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所带来的职业变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考察方法,仍让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9、从“人民宪章”寻找解题依据。
10、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11、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2、欧仁鲍迪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1)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区分:第一次科技革命——图
一、图五;第二次科技革命——图
二、图六;第一次科技革命——图
三、图四。(2)介绍特点或作用。(3)、(4)以前讲过,让同学口头展示。
14、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三方面介绍英国状况: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关系上开展宪章运动。
(1)《权利法案》。(2)制定法律,限制国王专制权力;发展生产,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3)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人类社会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第五篇:初三历史总复习第一轮:
初三历史总复习第一轮: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时(1-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主备课人:符修衡
【学习目标】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课堂导入,揭示学习目标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呢?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生产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黄帝为什么会受到后人如此的尊敬?尧、舜、禹等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怀念?他们身上有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有关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自学指导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第1-3课的内容,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阅读15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围绕疑难问题交流。
①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有那些特征?从中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③ 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④ 如何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制?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自习,教师巡视指导.3、同桌或前后桌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4、检测、点拨。
(1)思考题①——
A.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B.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2)思考题② ——
A.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陶瓷器、定居村落。二者都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种植粟。
B.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 1
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思考题③——
A.第一,通过介绍炎、黄战胜蚩尤,进一步说明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第二,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B.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4)思考题④ ——
A.第一,第一说明“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第二,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这些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结合尧、舜、禹的功德讲解,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B.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教师引导系统小结。
三、课堂作业
1、元谋人发现的时间_____;地点:_____;地位:_____;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2、北京人发现的时间______;发现地点_____;北京人使用工具是_____;北京人用火是使用_____火。
3、山顶洞人发现的时间是_____;发现地点:_____ ;使用_____石器但已经懂得_____,会制造_____;取火方式是_____;生活方式---“_____”。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5、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已经是使用的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着的房子,能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
6、生活在流域省西安附近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的石器,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着的房子,用箭头、渔钩打猎捕食。事实证明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他们能够烧制,会纺线、、。
7、距今约____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是____,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的是___。
8、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
9、号神农氏的是______相传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了人们进行_______。
10、黄帝建造_______,制作_______教人们_______发明_______。
11、嫘祖发明____________仓颉发明_______伶伦编出了______尊称“人文初祖是______。
12、尧舜在自己年老推举自己继承人时,采取了一种在历史上被成为_______的方式。公元前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__,原始社会结束。即在位时,原始社会结束。
【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