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七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5 05:3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2第七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2第七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第一篇:必修2第七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必修2第七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知识点整理:

1、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路线,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体化,但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农业长期落后。

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理由:新宪法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斯大林个人的因素。功绩: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某些做法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弊端:高度集权,破坏民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

展道路的新时期。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在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为了巩固政权,1918-1921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包括: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度、普遍义务劳动制度。基本特点是高度集中财力、物力。历史作用是集中人力、物力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主集中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维埃政权。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实践证明不是正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导致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3、1921年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直接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

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1921年,俄共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度》的决议,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实施时间:1921-1928

年。

直接目的:为了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内容:粮食税取

代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推行租借制、租让制(1953-1956年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也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政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理由是国家掌握经济命脉。);恢复商品流通,自由贸易;按劳分配制度。新经济政策的中心措施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质:调整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作用:促使经济恢复,巩固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新”之处(基本特点):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都是“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并取得成功的例子)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

经济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取

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符合俄国国情(生产力水平低,小农经济占优势。)。

4、苏联建立: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西

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通过一五计划(1928—1932年)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农业国;通过二五计划(1933—1937年)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与同时的欧美经济发展相比较,1929-1933年当时欧美正在发生经济危机,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38年开始三五计划,因1941年卫国战争而中断。

5、1926

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求,斯大林认为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在于建立集体农庄,为此苏联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说明:农业集体化是为了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政策变化: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全盘集体化”和“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1937年,完成了农业集

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用

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7、赫鲁晓夫是最先对斯大林体制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主要背景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政治方面: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方面:调整农业政策(改革重点),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简机构,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改革成效甚微,最终失败。原因: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缺乏实事求是精神。赫鲁晓夫改革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地分析,又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

8、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政治改革:加强党的集体领导,扩大党内外民主。经济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进行改革):在国营企业推行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扩大企业自主权。前期取得了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加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仍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失败原因:没有真正触动斯大林模式;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如1967年宣布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阻碍了改革的进程;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经济负担日益沉重。(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

9、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调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转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性和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实质是

背离社会主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其影响:引发反共势力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使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不断加强;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注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则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教训和启示等知识点请参考必修1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第二篇:必修2第三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知识点整理:

必修2第三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1、在新中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对工矿业的民主改革和技术革新;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等,到1952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水平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中,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东北工业基地就是在一五计划中形成的;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成就最突出的是工矿业的建设;主要作用是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区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注意:到目前为止,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据1953年公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五计划实施的同时,我国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难以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6年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或:反映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的客观实际)。

3、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错误在于: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开展的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超越生产力水平。共同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目的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这里的调整是指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总体来说,1957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特点)是: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总趋势是在曲折中前进。“文革”中,国民经济出现两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1973年和1975年),分别是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取得的。周恩来采取的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政策,邓小平采取的是全面整顿的政策(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他们都是对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进行调整和整顿。

5、197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徘徊时期,理由是文化大革命虽然已经结束,但还没有结束左倾错误,党的指导方针仍没有改变。“两个凡是”错误的实质:继续坚持“左”倾错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理由: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6、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在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会议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次会议作出的两大决策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这次会议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形成的。党的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第一次是在1927年下半年,指的是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第二次是在1949年初,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继承的表现:都坚持实事求是,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发展的表现: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之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理由:都纠正“左”倾错误,都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都形成新的领导集体。

8、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性的举措是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乡镇企业的创办。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到1987年,中国人民已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实现了现代化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到2002年,我国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关于四个现代化(指的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上,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首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参考必修1第四单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会议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1979年3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9、我国进行的对外开放的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近代我国被迫对外开放的根本区别是国家是否独立自主;如果从国际贸易角度看,近代中国被迫开放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主要差别在于贸易是否对等。打开对外开放突破口的标志是: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上海浦东的开放。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的特殊之处是高度自治。民族自治区的特别之处是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经济特区的地位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

11、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上海浦东。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

12、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市场机制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地对经济进行调节,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我国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第三篇: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知识点整理: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繁荣时期的最先出现衰退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电气业和建筑业。繁荣背后潜伏着危机,的部门是建筑业。2、1929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这次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以纽约股票交易所股价暴跌为标志。(注意: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是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国家, 资本主义的弊端最先显露出来。1857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29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爆发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因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占支配地位。1973年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有四个特点:范围特别广(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经济危机迅速蔓延的最主要原因: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注意:苏联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此时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正在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远。(“大萧条”是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特定的称呼。)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采取的共同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走上两条不同道路: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保持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和日本则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3、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大萧条日益加剧。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推行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胡佛政府和罗斯福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但他们的本质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主要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和1935年以后。第一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新政是以整顿银行业开始的,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和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这四个主要方面,中心措施是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开始紧张,战争迫在眉睫,罗斯福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与社会制度。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对以往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以维护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或: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政最大的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保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并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因此说新政取得成功。新政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适应生产力发展。但是,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可以说新政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政暂时调整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属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仍将长期存在。)。最深远影响(新政的“新”):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

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示范作

用,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5、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都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

是对传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一次革命,被誉为如同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革命。由于其切实有效的解决了三十年代的经济难题,因此凯恩斯被称为经济领域里的哥白尼和达尔文、资本主义制度的拯救者和“战后繁荣之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凯恩斯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的出现,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的作用已经削弱,使流行了近40年的凯恩斯主义面临危机。“滞胀”

6、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经济(20世纪7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80年代,里根任总统)和繁荣(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克林顿担任总统时,美国经历了持续117个月的经济增长的繁荣局面,原因:克林顿总统采取的是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的第三条道路;进行经济改革;“新经济”的推动。7、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出现日本的崛起“经济奇迹”(当时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联邦德国和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都是战败国,战后都进行了民主改革;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成果;美国的扶持或援助。

8、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最主要的变化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其中,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干预或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新经济”的特点是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高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些变化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重点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 词 语 盘 点

sù liào

bǐng gān

jiã zîu

yuâ pǔ

jí xiáng

qǐ pàn

jí sù

rì kîu 塑 料

饼 干

节 奏

乐 谱

吉 祥

企 盼

急 速

日 寇 huá guì

yīng wǔ

qì gài

shāng gǎn

cāng máng

shí bēi yì yáng dùn cuî

华 贵

英 武

气 概

伤 感

苍 茫

石 碑

抑 扬 顿 挫 xiāng yī xiāng suí

jiāo zào bù ān

màn bù jīng xīn

jiǔ biã chïng fãng

相 依 相 随

焦 躁 不 安

漫 不 经 心

久 别 重 逢 hãng zāo bú xìng

zhân ěr yù lïng

yù xuâ bï shā 横 遭 不 幸

震 耳 欲 聋

浴 血 搏 杀

chǔ bâi

gān cuì

shī zōng

xián guàng

juān kâ

yuán gù

àn dàn 储 备

干 脆

失 踪

闲 逛

镌 刻

缘 故

黯 淡

xiāo shîu zhī juã

kōng luî luî

guāng tū tū

lěng qīng qīng

zhí gōu gōu 消 瘦

知 觉

空 落 落

光 秃 秃

冷 清 清

直 勾 勾

bù gān luî hîu

qiān fāng bǎi jì

kū xiào bù dã

cháng tú bá shâ 不 甘 落 后

千 方 百 计

哭 笑 不 得

长 途 跋 涉 多 音 字

色 sâ

颜色

色彩

空 kōng 天空

空气

shǎi 掉色

褪色

kîng 空地

填空

中 zhōng 中间

弹 dàn 子弹

剥 bō 剥削

剥夺

zhîng 中标

tán 弹琴

bāo 剥皮

剥花生

冲 chîng 冲床 冲压

炸 zhá 油炸

炸丸子

禁 jīn 不禁

chōng 冲洗 冲锋

zhà 炸弹

爆炸

jìn 禁止 禁闭

日积月累 马

诗 [唐]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第21课 老人与海鸥】

1.课文简析: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句子解析:

①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 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②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3.词语解释:

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压下,使声音降低。

瞻仰:恭敬地看。相依相随:相互依靠,相互跟随。

4.省略号的用法:

①“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

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表示话未说完。)

③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偎„„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表示语意未尽。)④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

(单列一段,也表达了未尽的语意。)

5.课后题 第3题:(1)体会到老人的动作时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从而体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2)体会到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再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第23课 最后一头战象】

作者:沈石溪,他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1.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表现嘎梭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词句解析。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 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3.词语理解:

①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②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④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⑥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⑦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⑨横遭不幸:意外遭遇不幸。横:意外。⑩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形容气势大的词语

排山倒海

势不可当 气壮山河

气势磅礴

浩浩荡荡 气吞山河

铺天盖地惊天动地

声势浩大

地动山摇

《跑进家来的松鼠》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晾晒蘑菇“、”冬眠垫窝“。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

《金色的脚印》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主人公正太郎的观察视角为明线,体现了老狐狸爱子情深,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同时,课文也以正太郎与狐狸一家日益亲近的情感及行为变化为暗线,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好!

课内阅读。

(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 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用“___” 画出相关句子,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画出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三段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 竞)。......───发出()的吼叫。这时,他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吼声激越悲(壮 状),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按原文填空。

2、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震耳欲聋:炯炯有神: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写的过的动物小说还有《__________》。

3、本段通过对嘎羧_________的具体描写,表现了嘎羧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怀。

4、“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这时,嘎羧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嘎羧在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段话,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养过许多动物,有小鸭子、金鱼、仓鼠等等,他们共与我度过了很多个美好的时光,其中,小白兔是我在生命的记忆中最深刻的。

这只小白兔,是妈妈在我生日是买给我的。小白兔来我家时,在一个棕色的纸箱里正鲜香甜地睡着觉,可爱极了。瞧!那长长的粉粉的耳朵,红宝石般的眼睛,两只大白齿突出了嘴巴外面,洁白的羽毛,摸上去滑极了,真想立刻抱起它。可是,我生怕她的美梦会被我吵醒。

在童话故事中,小白兔是很骄傲的,可是,我就是不相信。于是,我抱着小白兔到操场上和它一起跑步。我们俩站在起跑线上,在我的一声令下,就像离弦的箭一样跑出了起点,开始我还能跑得过小白兔,但是,慢慢地,小白兔越跑越有劲,出乎了我的意料。眼看小白兔就要跑完了,我的心立刻有一点不服气,我居然输给了一只动物。突然,小白兔停下了脚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顿时开心极了,以为它真的像故事中的那样懒惰起来了。但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我离小白兔的距离一米左右的时候,小白兔立刻向终点冲去,不到五秒就跑完了。啊!我的眼睛睁得老大,想,小白兔,你竟然耍我。我生气极了,恨不得把它撕开两半。可这又怪得了谁呢?就怪我太笨了,识破不了小白兔 的诡计。

这就是我的小白兔,因为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它是我最好的“小伙伴”。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期末单元复习资料第七单元复习

四年级下册期末单元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

一、生字词

浮萍 支撑 舰艇 白莲 踪迹 蓬头 稚子垂纶莓苔 故居 庭院 搬家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繁衍 寄生 保持 枝枯叶落 崇敬 瞻仰 纪念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胆战心惊 磁力 汹涌 激流 鼓浪前进湍急 筏子艄公 提心吊胆 专心致志 撑篙 谈笑风生 从容 浏览 波浪滔滔 敬仰 险恶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凭借 继往开来 革故鼎新 一衣带水 以德为邻 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科教兴国 与时俱进

二、组词

掌(掌声)撑(撑腰)艇(游艇)挺(挺拔)庭(家庭)稚(稚嫩)推(推翻)侧(侧面)测(测量)铡(铡刀)纶(经纶)伦(伦理)论(论坛)莓(草莓)霉(倒霉)敏(机敏)稠(稠密)凋(凋谢)绸(绸缎)瞻(瞻仰)檐(屋檐)樟(樟树)彰(彰显)浊(浑浊)蚀(腐蚀)磁(磁力)滋(滋补)篙(竹篙)稿(草稿)搞(搞打)艄(艄公)梢(树梢)稍(稍等)捎(捎带)哨(哨兵)骇(骇人听闻)该(应该)

应yīng(应该)yìng(得心应手)舍shě(舍弃)shè(宿舍)处chǔ(处理)chù(到处)干gàn(干活)gān(干净)系jì(系鞋带)xì(联系)禁jìn(禁止)jīn(情不自禁)

三、近义词

崇敬(尊敬)稠密(茂密)繁衍(繁殖)永久(长久)纪念(怀念)枝枯叶落(枯枝败叶)从容(镇定)敬仰(崇敬)机敏(机智)胆战心惊(提心吊胆)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四、反义词

永久(短暂)稠密(稀疏)枝枯叶落(枝繁叶茂)从容(慌张)安全(危险)提心吊胆(处之泰然)机敏(呆板)惊涛骇浪(风平浪静)专心致志(心不在焉)

四、解释词语。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战:发抖。

惊涛骇浪:凶恶而使人害怕的波浪。骇:惊吓。

如履平地: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履:踩、走。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致: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

浊浪排空:排,推、推开。

五、造句

1.无论……总是……

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上课。

2.只要……就……

只要你能持之以恒,面对挫折不气馁,就一定能成功。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描写儿童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

2.描写黄河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这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3.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4.宋庆龄的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七、填空

1.《池上》是唐代白居易所作,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诗的内容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诗的内容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4.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

5.《黄河的主人》一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是《筏子》,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6.文中“黄河的主人”如履平地的艄公。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八、说说诗句的意思。

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老远就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九、小烦恼热线

小烦恼:我的学习压力特别大。爸爸妈妈要求我每次考试都必须达到90分,只要达不到,他们就会狠狠地批评我。所以每次考试时我都会很紧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主持人: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你知道吗?每一个学生都会遇到像你这样的烦恼。首先你要理解父母,他们也是望子成龙。其次你要多与父母沟通,告诉他们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不管是谁总有失手的时候。只要自己尽力了,就行了,对吧?

十、有关“棋”的成语

过河卒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丢车保帅丢卒保车 举棋不定 棋高一着 全局在胸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棋逢对手 人生如棋 世事如棋 马后炮 杀车取帅 楚汉之争(指象棋)八面威风(指马)长驱直入(指车)隔山打牛(指炮)

十一:象棋的走法

“马”走“日”,“象”走“田”,“车”“炮”走直路,吃子“炮”翻“山”。“将”在“九宫”转,“士”只走斜线。小“卒”攻过河,可横可向前。

下载必修2第七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2第七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 一、复习课文: 1、学习了《玲玲的画》一课,你想说些什么? 学习了《玲玲的画》一课,我想说:“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子,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看拼音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读读写写记记 破绽、咕咚、侄子、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致、气派、祖宗、可怜、手疾眼快、精神抖擞、膀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内容: 1.《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介绍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容易读错的字 塑sù料 模mú样 旋xuán涡 暖和huo 势不可当dāng 镌刻juān 横hâng遭不幸 挫cuò折 贮zhù存 多 音 字 色 颜色 色......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资料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姓名:一、背书读书签字:(读表示至少读1次,背会打√,最后家长签字。)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背7、8、12-17段。( )3、《乌塔》读。( ) 2、《那片......

    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第一课时:规则之“源” 1、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时时处处都存在规则,规则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生字词语 抖擞(sǒu)破绽(zhàn)敛(liǎn声屏(bǐng)气刻薄(bó) 风骚(sāo)窘(jiǒng)况 穿梭(suō)衔(xián)接包袱(fu) 放诞(dàn)无礼 一模 (mú)一样......